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課文位置的教學反思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01W

第一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課文位置的教學反思

本單元要讓學生學習行、列時,既要明確是橫着看還是豎着看,還要弄清數數的順序:是從左往右數,還是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綜合性比較強,這就需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一步體會和領會。本單元的教學讓我體會到:

 1、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採用了觀察班中幾名同學排隊順序變化和觀察幾張以班級其中一個小朋友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非常喜歡喝的飲料瓶子,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順序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

2、遊戲活動帶給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

在上、下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反口令拍手的遊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學”。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第三單元《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

“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擺出新的圖形,體會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的關係。但這部分內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課或拼擺各種有趣圖案的活動課,使教學重點偏離教材編排的初衷。一個單元教學下來,我覺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在動手操作中,突出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所設計的活動,不論是做風車、折飛機,還是圖形的拼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間的關係,因此在操作時要注重讓學生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1)在摺紙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化。如做風車,不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風車,而且還應該讓他們邊折邊按圖中的文字説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過程。(2)在拼組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換。在拼組活動中,應讓學生説明是用什麼形狀的圖形拼成了什麼新的圖形,由此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3)在剪、卷活動中描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變換關係。

 2.注意通過多種層次的拼組活動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拼組活動,教材只呈現了一些簡單的範例。教學中,可以組織豐富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如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同樣形狀的圖形。(2)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不同樣形狀的圖形。(3)用不同形狀的圖形拼出新的圖形。

第四單元《100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着數倒着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着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説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而且完成的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

 1、在教學《認識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幣》時,我就強調,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1-8=2(角)這類錯誤,後來我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儘量寫上每個數的單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3、在人民幣兑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説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52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比如,藉助教材設計的運送鮮花場境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再如,藉助教材設計的“發新書”、“買玩具”等,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情境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教學時,我結合教材,精心設計,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就能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領悟數學,促使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才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本單元的口算,學生應做到能正確進行計算,絕大多數學生應達到每分鐘做5~6題。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認識時間》是國小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其中學會5分5分地數又是學習1分1分地數的前提和保證。

由於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裏的鐘錶,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着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在練習中發現有

學生把5時45分認成25時4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另一班上課時改變教學設計。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着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後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錶上的這一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想給自己的學生們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單元的課上,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為人師的我此時最快樂!

第八單元《找規律》教學反思

《找規律》是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上完這個單元,我有幾點感受:

1、遊戲導入,引出規律

一開始,以老師帶來的獎品為素材,從遊戲猜一猜開始, 猜老師手中拿什麼顏色的花,從老師手中也藏着規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我認為這部分上的比較滿意,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以禮品這一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有各種不同的排列規律,使學生充滿好奇心,增加學生探索的心裏,想弄明白的心情,使學生專注於學習中。接着讓學生“擺一擺”、“塗一塗”,讓學生在動手探究中理解規律。

3、運用規律,創造規律

這部分教學,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 首先,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自己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自己創造規律。接着拍手遊戲,其實不僅圖形、圖案的排列有規律,聲音、動作也有規律,讓學生接着老師的節奏拍,學生自己也設計一個有規律的動作或聲音。

學生回答的準確性也很好,但可以增加一些學生的語言表達方面的要求,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鍛鍊,這樣也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規律.説明教學中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加以調整,得到最佳教學效果

第九單元《統計》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從總體來講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為了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點來體現:

 1、創設情境,從學生熟知的投籃比賽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體育比賽中的統計得分用到的就是統計知識,學生對於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小動物投籃比賽的場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統計的目的非常明確,為下一個環節的調查統計指明瞭方向。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探索統計的方法,使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起用小方格來表示紅花的盆數,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這種表示方法,為下一個環節正式的統計圖的出現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時我要學生用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數據,對學生來講是個比較生疏的方法,要指導練習。我給學生推薦了用寫“正”字的方法,就讓他們來統計,結果發現有的學生無所適從,所以在這裏我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今後要注意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才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準備更充分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課堂時間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許每節課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教師應該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