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

陳嘉庚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了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在南洋籌資募捐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捐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為普及和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家資和畢生心血,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回國定居,受到國家和人民的深深愛戴的故事。全文語言淺顯,但內容翔實,事蹟格外感人,深深表達了一個海外赤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熱愛,表達了"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一中華子孫的宿願,提示"迴歸"這一人生哲理。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5篇)

從內容來説,陳嘉庚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較為久遠,但他傾資辦學的感人事蹟卻值得我們世代學習和讚頌。作為四年級下冊最後一個單元開卷有益的課文,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課文內容本身,更要將四年級教材反覆教授的批註筆記和摘錄筆記的方法繼續運用和適當的小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分為這幾個部分:

一、檢查摘錄筆記;

二、在學生的批註反饋中,抓住關鍵詞進行小結提升;

三、圖片等多種形式延伸“迴歸”主題,增加閲讀的廣度,讓學生深切的感受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反思這一節課,我覺得還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一、教學目標未完成。在交流反饋中,我對學生摘錄筆記和批註筆記的做法指導不到位,缺少適時的小結和歸納;

二、教學內容不夠飽滿,忽略了時代背景,如果能對陳嘉庚先生生活的背景通過視頻等媒體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學生更能體會陳嘉庚的`愛國情懷;

三、情感滲透不足。教師本身缺少熱情,常常是為了環節而進行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情感上的教育,錯失了大好的機會。

作為一個新老師,我資歷非常淺,在備課的過程中,幾位名師班的老師集思廣益,積極討論,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啟發;在評課過程中,很多老師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在此十分感謝各位老師的幫助,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持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瞭解,讓我獲得了更多的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2

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回想從教之路,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了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困惑、有激動、有傷心、有憤怒、有無奈、更有迷茫。伴隨着自己和學生交往的生命歷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滿足的笑容,那一張張燦爛笑容的背後是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事。尤其是語文課中的作文教學,如何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激活學生的創作真情,讓他們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來,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師重點研究話題。

國小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國小生的知識開始積累、智慧開始成長,道德品質和世界觀也逐步形成。受年齡因素的制約,國小生的成長和環境有莫大關係,除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直接影響着國小生第一階段的成長、成型。國小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與傳統教學比較的基礎上,新課標確定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明確目標。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興趣不高,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學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條適合國小生學習認知特點的教學手段是每個國小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經歷,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故事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思考、進行主動學習,更有利於達到預定目標。

這學期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大膽得很,喜歡在課堂講話,有時老師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驚起千層浪,孩子們一下子討論開了,但交流時卻講不到點子上,更談不上有深度,有廣度了。雖説我們的教學需要的是孩子們的大膽,是孩子們的主動,是孩子們有話就説,是孩子們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眼前——這種亂説、亂動,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這種現象癥結何在?是老師所提的問題不明確?是我與孩子們交往不深,孩子們無法與我在教學發生共鳴?還是現在學生的思維特質所導致?雖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問題的癥結在哪,但我敢肯定,這種課堂,教與學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當然不盡人意,這也絕對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我曾佈置學生寫過以《感悟親情》為話題的作文。當我把題目寫在黑板上時,教室裏發出了一種奇怪的聲音。我掃視全班,發現他們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顧的。這讓我備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難道這些新生代果真對於親情毫無感悟?面對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相信,他們應該不至於如此冷漠吧,於是把求助的目光掃向他們,發現有些低下自己的頭,有些做出與己無關的姿態,有些似乎還意猶未盡,似乎還有話説。於是我喊了一位我認為還比較有感情的同學起來説一説:她囁嚅着而且還有些怯生生地説:“其實親情……”還沒説完,便聽見下面一片“切……”的聲音。

我相信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處最為柔軟的地方,關鍵是你善不善於發現。這時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經學過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於是,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展開了一場特殊的心理攻堅戰。

“大家還記得那篇《背影》嗎?”

同學們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眼睛裏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有誰記得那是誰的背影?那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學生們開始做回憶狀,好像在那兒若有所思。

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親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過車站的月台時是爬過去的,因為太胖了,特困難。”

“那他為什麼還要過去呢?有什麼急事嗎?是非去不可嗎?”我又繼續問到。

“他要給兒子買橘子。”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霎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不再説話,陷入了沉思。

“父親如此費力,艱難的爬過月台,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生怕兒子路上口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你們想過沒有?”看到學生們開始思索,我趕緊趁熱打鐵。

“在你身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你們的父親、母親是如何的愛你們的'。“我想,每位同學都或多或少的記起了什麼。回去以後,老師希望你們能與自己的父母一起讀《背影》,並寫下讀後感,好嗎?”

結果所有同學都寫了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實在令人感動。有的學生不僅寫了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體會了父母心底的親情。接下來,我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真情,並以《感悟親情》為題寫一篇課外練筆,學生寫作興趣盎然,對於他們來説,作文再也不是被動的老師要求了。

這些發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小故事,猶如珠璣相碰,清脆悦耳,時刻伴隨着我的教學生活。讓我體會到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作為師者的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努力踐行語文課程標準,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僅成為孩子們母語學習的基地,更成為他們成長中最愛的一方樂土。

語文是河,綿綿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語文是詩,字字句句跳躍的是浪漫的情愫;語文是畫,流離色彩調和的是人間繽紛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勵,付出真誠,付出執着,你的語文教學將會撐起燦爛的一片天!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3

看着這搖搖晃晃的索橋,腦海中不禁開始想象關於索橋的故事……

《索橋的故事》講述了幾個和索橋有關的小故事,但是作者主要通過講述故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特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文中所説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介紹索橋、站在橋上、走下索橋、點明主旨。全文脈絡清晰,所以在教學本課時,在學生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去自讀自悟。

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在解決“寫索橋為什麼還要寫都江堰”這個問題時,張碩説“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橋都是為後人造福,都勇於克服困難。”看似沒認真聽的他,回答得非常到位。這樣的驚喜比什麼都好。

但是本課的'設計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我的目的是啟發孩子,培養閲讀能力,但是並沒有給孩子一個太大的想象空間,比如“當同學們站在這樣的橋上會想到什麼?”“索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等等,當同學們把書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聯繫起來的時候,對文章的理解會更深刻。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4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年少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我本課寫法上的突出特點。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説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品味“鑽研學問”“切磋學問”等詞語。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説:“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這個句子中對“笑”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三、教給背誦課文和理解詞語的方法。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説説自己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背誦課文的片段,並在學生討論、交流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背誦,達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把科學的背誦方法滲透打教學之中。此外,文中的詞語“飽學之士”“劃粥割齏”等嘗試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運用已經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理解。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註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並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5

記得呂叔湘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那麼什麼是語感呢?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今天我所執教的這節課《鵝媽媽的故事》是長春版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個生動感人的童話故事只要帶着一顆童心,體會鵝媽媽和小鵝的深情去朗讀,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本節課力圖體現的便是“強化朗讀感悟,相機識字、釋詞。”

㈠以讀為主,縱向推進

本節課我就將“朗讀感悟”作為主線來推進閲讀教學的進程,無論是整篇課文還是某一段課文的學習均從讀從手,以讀為主來組織教學。在本節課中我是牢牢抓住"幸福"這個主線進行教學的,那麼體會小鵝和鵝媽媽的幸福是教學的重點,我引導學生在讀第一自然段時體會散步時,在媽媽陪伴下的小鵝自由玩耍的快樂幸福,讀第二、三自然段時,體會下冰雹時在媽媽的保護下小鵝温暖舒適,沒有受到傷害的幸福。並通過學習4---6段體會鵝媽媽看到孩子平安那種由衷的幸福。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讀多揣摩,這樣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當學生的朗讀生動感人時,我相信這正是對課文內容的最好註釋。

㈡整體觀照,橫向聯繫

強調主線推進,不是要搞單線推進,不能為讀而讀,幹讀傻讀。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實行整體觀照,兼顧多項教育目標,橫向聯動。要在朗讀過程中,採取多種方式相機識字、釋詞,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發展他們創新思維,從而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例如:教學 “遼闊”這個詞時,先讓學生説説詞意,再通過朗讀來表現,並通過擴展訓練,達到會用“遼闊”這個詞語的目的。在教學”艱難”一詞時,我讓學生找一找鵝媽媽之所以如此"艱難"原因,學生在下文中找到因為她傷勢嚴重, 所以"艱難",這是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並且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讀"艱難"時應很輕很慢,很困難,而是先讓學生把自己的胳膊當成鵝媽媽的翅膀,來表演一下,這種體驗活動,化靜為動,使學生對詞語有切膚感受。另外在教學"呻吟"一詞時,我不僅關注了字音還特別關注字形,強調結合課文理解詞意。相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參與,並在實踐中朗讀,學生一定會讀出詞語的形象和韻味,並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積累。

㈢加強整合,讀中滲透

上述語文教學任務都應該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完成,依靠“朗讀感悟”本身一一落實,我力求在“讀”上作文章,下功夫。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手段置於讀中,讀中問,讀中悟,讀中背。實現以讀促思,以讀促記,以讀促説。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總之,本節課力爭通過強化朗讀感悟,推進語文實踐,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情感,我也力求在課堂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的合作伙伴,但也有部分學生處於被動的“看客”狀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正視存在的問題,清醒地認識到不足,才能更快地進步,更好地成長。

今天能與大家交流,對我來説是個學習,提高的過程,真誠地希望藉此契機,能從在座各位教師中獲得更多的啟迪。最後感謝各位領導給予我這次鍛鍊的機會,謝謝!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6

課前談話

1、老師先進行自我介紹

2、學生進行自我介紹

一、導入

1、同學們喜歡聽笑話嗎?

2、這個笑話出自一本清代的書——《笑林廣記》

3、這個故事就是……什麼叫“爭論”

(1)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4、看到這樣一個題目,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教師在課題上板書:“?”)

(1)學生説:為什麼要爭論?

(2)學生説:誰和誰在爭論?

(3)學生説:爭論的結果是什麼?

(4)學生説:瞭解了爭論原因

5、教師語言小結

二、新授

1、老師開始講故事,一邊説一邊播放圖片。(聲情並茂)

課件逐漸出現一些關鍵詞語:充飢——烤——煮——爭辯——煙熏火燎——不以為然——爭辯——爭論不休

2、同學們,如果是你,你願意怎樣吃呢?

(1)學生説:靠着吃

(2)看看“烤”

(3)體會“皮香肉嫩”

(4)如果烤得過了頭?

(5)就是“燎”的意思

(6)我們再看看“薰”這個字,看看下面的部分,談談大家的瞭解。

(7)再讀這個詞語。

(8)看來烤有優點,也有缺點。

3、同學們,你們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你們還準備怎樣吃?

(1)學生説

(2)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煮”字,旁邊的圖也是一種

(3)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字:“剖”

(4)老師説:有個人説了主意,一人一半吃。

(5)但是,當……

4、老師的'問題講完了,你們的問題解決了嗎?

(1)學生説:我知道他們爭論的原因。(板書:射雁充飢)

(2)學生説:我知道了結果,他們不再爭論了。

老師説:“這是真正的結果嗎?”學生補充:大雁飛得無影無蹤。(板書:無影無蹤)

(3)學生説:他們爭論個不停。(教師板書:爭論不休)

(4)“休”的意思有三個,你們選哪一個?

(5)爭論不休是因為他們認為對方説得不對,屏幕上的哪一個詞語是這個意思呢?

“然”有

5、朗讀生字新詞。

(1)學生讀“一個字”的,然後齊讀。

(2)

(3)四個字的,要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學生讀:煙熏火燎、皮香肉嫩、不以為然、爭論不休、兩全其美。

6、好詞語藏在好故事裏,好故事藏在我們的語文書裏。

(1)出示學一學的要求

(2)指名讀

A: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B:讀後思考:課文的那幾個自然段寫了老師講故事?除此之外還寫了什麼?

(3)學生讀

7、讀一讀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讀

(2)齊讀

(3)填一填,學生指名説。

8、課文共有多少自然段

(1)學生意見不統一

(2)出示:“…………”(兩個省略號)

表示整段的文章或者詩行的省略。

(3)老師講的故事,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呢?

(4)出示2——5自然段。

這幾個自然段都是有上引號,下引號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這裏只有上引號,沒有下引號呢?

學生説:整個故事講完了,才要標一個下引號。

(5)這個故事是誰講的?第幾自然段提到的?

這1—5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是……

(6)除了盛老師給我們講的故事,還講了什麼呢?(還有同學發表的感想)

(7)課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師講故事,第二部分是同學發表的感想。板塊清楚,表達得很清楚。

9、老師引讀課文

(1)看屏幕讀

哥哥的意見是……(學生説:煮着吃)指導朗讀“煮”

(2)弟弟説……指導朗讀。“烤”

(3)師:弟弟的話還可以這樣説,為什麼他要這樣説呢?指名説——指名讀——齊讀。

(4)這句話的意思是……而且“烤”是唯一的好辦法。老師説:“只有”和“才”常常聯繫在一起表示唯一的好辦法,所以要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5)齊讀第一輪的對話。

10、哥哥不以為然大聲爭辯。

(1)指名讀

(2)哥哥反對弟弟的原因是……

(3)哥哥為了表示反對,也用了一句“反問句”。

(4)再指名讀

(5)弟弟不服氣了,你來讀。(教師出示……)

弟弟的理由是……(因為我曾經吃過烤鴨,而鴨的味道……)

誰來振振有詞地把弟弟意見表達出來。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7

教學目標:

1、認識“鬱、澈”等9個宇,學會“林、鬱”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繫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資料,瞭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3、今雲,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鬱鬱葱葱、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麼樣了?

三、彙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後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8

我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語文教師,轉眼間已經工作22個春秋了。在這22年的教育生涯之中,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大作為,僅有的就是平平淡淡的教學生活,可正是這入水般的生活給我增添了豐富多彩的顏色,讓我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我喜歡從事語文學教學,我把它當做一種樂趣。我愛看着我的學生。

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功能。”我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與同行們分享。

記得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在課堂上,我不厭其煩地一一指出及糾正學生所出現的各類錯誤。一堂課上,幾乎每一個學生我都為他們糾正過錯誤。當時班上有幾名男生,由於接受能力弱一點,糾正的次數甚至達到四、五次。有時候心裏一着急,還免不了批評幾句。

一段時間後,我開始覺得課堂上哪裏不對勁,怎麼氣氛越來越沉悶。回想着課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學生談話後才知道原因:是我過分“周到”的糾錯,挫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信心。試想,若是自己在學習時,老師也是不停地打斷、糾正,那怎麼不會感到氣餒和受傷呢?那怎麼還能積極愉快地學習呢?比如説,如果人的心理壓力很大,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學生所學的知識是不會被吸進大腦。

相反,當你的心理壓力小,學習的效果就好了。在這些教學失誤之後,我不禁思索着補救的方法。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的任何嘗試,我們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同時也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沒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歡你們的錯誤。”從那以後,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聽完學生回答,而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因為我越來越體會到: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天性,更何況是孩子。一句積極的評價就是鼓舞孩子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度就會越加積極。現在,我從學生課堂發言積極,熱烈討論的活躍氣氛中,我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9

 課文説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做成了一架小風車,因為出風國為什麼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從此以後,牛頓發奮學習,逐漸養成了刻苦鑽研的習慣。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瞭解牛頓能夠朋會做風車,但講不出道理這件事中接受教訓,從而發奮學習的故事,教育學生向牛頓學習。

2 繼續學習預習課文,做到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辯析多音字“幾”的讀音。

4 學習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不,圍繞着“喜歡幹什麼”,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牛頓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奮學習,頭

養成刻苦鑽研的習慣。

教學難點:

1 理解牛頓的神態變化,“得意”、“發愣”、“羞得滿臉通紅。”

2 理解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後,牛頓心裏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奮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麼,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鑽研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做風車的故事

齊讀課題後,學生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老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課文寫了誰做風車?他為什麼做風車?他怎樣做風車?做風車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做風車展開的,讓我們帶着以上的問題學習課文。同時學習第二自然段寫法,圍繞着“喜歡幹什麼,怎樣喜歡的”寫一段話的方法。最後練習朗讀。

二、範讀課文,聽讀思考: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牛頓説不出風車會

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

(1)第一段講了什麼?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聲朗讀,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 根據下列問題批畫:

(1) 從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看出牛頓喜歡風車、愛做風車?

(2) 牛頓的風車是怎樣做出來的?

3 投影:

讀下面的句子,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再想想這些話説明什麼?他每天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後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

4 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圍繞“喜歡幹什麼,怎樣喜歡的”寫一件事的方法。

五、學習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讀思考:同學牛頓的風車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見對不對?討論回答。

2、找出牛頓神態變化的詞語,並説説這些態變化的詞語説明了什麼?

3、看書中插圖,圖上有幾個人物?哪個是牛頓?哪個是卡特?説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5、小風車被摔壞以後,牛頓為什麼心裏難受極了,但又沒有注滴眼淚?

6、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思考:牛頓是怎樣發奮學習的?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分組討論:你喜歡牛頓嗎?為什麼?

八、齊讀全文。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0

本學期一開學,就接到了講教研公開課的任務。這不,從選課到備課再到試講,忙得是不亦樂乎呀!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後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文章語言樸實,寓意深刻,讀後耐人尋味。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該讓學生在讀中主動積極地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這樣的理念為指導,我對《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採取的教學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直接導課,感受小村莊的美麗

本課是第二課時,因此我採用的是直接導課,通過朗讀、看課件、配樂讀來感受小村莊的美麗,與後文小村莊的毀滅形成對比,為學生情感變化作鋪墊。感受小村莊的美麗這一環節如果能放到回顧全文後,就更好了。

二、回顧全文,設置懸念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中年段的重要訓練內容。因此,我在學生帶着“在這個小村莊裏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的問題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憑藉填空句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滲透歸納敍事性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訓練概括能力。然後讓學生質疑“現在你有什麼疑問嗎?”從學生的質疑中歸納出“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麼會沒有了呢?”鎖定“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這條主線教學這堂語文課。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三、探究學習,理解課文

品讀含義深刻的句子是三年級下學期一個新的教學目標,也是閲讀教學中的訓練難點。這篇課文語句精煉,言簡意賅,內容淺顯。但是含義深刻的句子比較多,學生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3個重點句時,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後都不忘讓孩子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有所體會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讀以文字的解讀為基礎,同時也把對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拓展練習的朗讀中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讓其理解“誰家想、拎、一棵一棵”等含義深刻的詞語;在引讀中讓學生體會“一年年、一代代”…… 在抓句子中的關鍵詞朗讀中,讓學生體會三個“變成”,減低了獨立閲讀的難度,引導學生去想象、理解,從而讀懂這些難點句子。我想閲讀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以讀代講。但教學中學生讀文後讓學生感悟的時間比較少,訓練語言的機會比較多。如果能讓學生再多讀多談感悟,就能讓學生感悟得更深刻一些。

四、總結昇華,領悟道理

以兩個問題的'形式,1、什麼都沒有了,看到這些,你心情怎樣?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説些什麼?2、祖國有許多這樣美麗的小村莊,如何才能使小村莊的悲劇不再重演?讓學生能夠更深地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作業超市,任你挑選

課文學完了,要學生做作業,似乎感覺少了點什麼,如果學生再回顧一下整個故事,安排這樣一個環節:“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誰來説説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前後呼應,加強了整體感,感覺會完美點。

俗話説: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由於經驗不足,課堂調控能力不夠,一些過渡銜接語言不夠自然,一些句子還是朗讀的不夠到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認真採納領導和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並努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把這些問題不斷地解決。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1

第一課時

(課前一兩分鐘讓學生自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白頭翁的故事》,請把課文自學一遍,告訴大家課文講什麼?(生讀全文)

師:x x x,請説,我們在學什麼?

生:在學《白頭翁的事故》。(“翁”字音念不準)

師:念清楚。(生讀,師正音,生再讀)

師:“翁”字是什麼結構?怎麼寫?

生:“翁”字是上下結構。(師書寫,後出示“白頭”)

師:“白頭翁”是什麼樣的鳥?

生:白頭翁是頭上白的鳥。

生:白頭翁是頭髮白的鳥。

師:它什麼地方白了?

生:是頭上的羽毛白了的一種鳥。

師:剛才同學們自學得很不錯,現在我們——起來學。(讓學生把自學時研究出的“名堂”進行全班交流)

生:……

師:他研究得很好,可是總表達不清,多練習,會提高的。

生:……

師:大家都研究到“他厭倦了”,告訴我“厭倦”怎麼寫?(生自由説,師有意少寫一點,對不?再添上“、”)“倦”字什麼結構?

左邊是______,右邊一起説筆畫。(師寫)請大家拿起筆,在課文中“厭倦”旁寫厭倦。

師:他厭倦了,怎麼説的?

生:……

師:課文講了白頭翁的故事,故事就要有情節,這個故事主要講白頭翁幹什麼?(聽幾個同學的.發言,看誰講得最完整)

生:(讀第一小節)是美麗的小鳥學本領。

師:小鳥學本領學得怎麼樣?

生:小鳥學本領有頭無尾。

師:説得好!(板書:有頭無尾)類似“有頭無尾”的詞你還能説出哪些?

生:有始無終。

師:真好,現在我們來研究這個故事。美麗的小鳥為什麼會變成白頭翁?他先向誰學本領?

生:第一個向喜鵲學本領。

師:自己讀課文,研究點“名堂”出來,邊學邊作標記,等會兒告訴大家,你研究了什麼?

(師指名第一組同學逐個説,進行評價,然後師再指導)

師:跟喜鵲造房子厭倦了,誰還記得“造房子”是個什麼詞組?

生:動賓詞組。

師:現在請大家學寫3句話,小烏後來跟誰學什麼?要注意前—格寫名詞,後一格寫動賓詞組。(生邊讀邊歸納,在空白處寫句,指名3位同學板演)

師:(出示3位學生的答案,集體評改)

x x x寫得很認真,誰能説説他的哪個筆畫寫得漂亮?

生:鈎寫得漂亮。還有橫,橫得很平。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兩個優點,一是學會了找詞,二是學會了歸納。

師:(學第三節課文)聽大家把課文讀一讀。(師領讀)為什麼用“又”字。

生:因為這是第二次了。

師:好,我們下節課再學。

板書:

喜鵲 造房子厭倦

美麗黃鶯 學唱歌白頭翁

小鳥 大雁 飛行 故事

老鷹 打獵

(加“一”的是學生寫的)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小鳥學本領有頭無尾,我要看看我們班誰學習有頭有尾。打開課文,請研究一下小鳥學唱歌共有幾句話?

師:……

師:它唱得很動聽,請你念得也動聽。

生:……(大家一起念)

師:你説什麼叫動聽?

生:好聽、優美。

師:(指名念第、二句。生念)

師:小鳥跟黃鶯學唱歌的原因是什麼?

生:(齊讀)

師:(指名讀第三句)(生讀後)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誰能讀得更好,請給大家讀一讀。

生:……

師:再讀,重音是什麼?(又)

(生練讀)

師:第四句先自己練。(生各自練習)

師:這節一共有幾句話?用手指來表示。

師:現在,我們按照“跟黃鶯學唱歌”的寫法,來學寫“跟大雁學飛行。”(讓學生自由活動)

師:很多同學説得很好,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交流。(指名説,一句一句地評價)

師:(講到第四句時)水平就體現在這句上啦,拿出筆直接寫在書上,想好的同學先別告訴同學,輕輕告訴我。

生:他説:“學飛行要天天練翅膀,我可受不了。”

生:他説:“學飛行要天天練速度,我可受不了。”

生:他説:“學飛行要天天早起,我可受不了。”

(師來回於學生之間,與學生親切交談)

(指名學生説,一學生自覺提出説全段)

師:“跟老鷹學打獵”怎麼寫?想好的同學打開作文本寫《學打獵》,標點可照抄。

(師巡迴指導,批改其中的字句,發現好句及時表揚,對不通順的句子給予指正,鼓勵優生自己創編)

師:你很聰明,把“他”改成“小鳥”了。

師:聽講評後,用橡皮擦掉自己文句的孩子,老師看來,是最一般的孩子,應該保持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特點。你們説對嗎?

師:寫好的同學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今天x x x是最聰明的學生,聰明的學生老師給他佈置“聰明作業”,請你寫第二篇短文《我可不學白頭翁》。

(大部分學生寫好後,教師讓學生念最精彩的句子。)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2

吳明亮是我們班的學困生,可以説學習和品質“雙差”,每天都有不少於五個學生來辦公室告他的狀,是個讓人十分頭疼的學生。怎麼辦呢?不能放任不管,拉吧!給他拉到主幹道上來。找他談話,不想讓他感覺到老師找他就是為了批評他,這樣他會離我想要他去的地方更遠,得讓他對我打開心扉才行。

他來到了辦公室,我首先拉過旁邊其它的老師的椅子請他坐下,可他卻怎麼也不願意坐下,無論我怎麼柔聲地告訴他我只是請他坐在這兒,我們像朋友一樣的説説話,不會批評他,但他還是固執地站着。逼問急了,他答出一句令我心靈震顫的.話語:“我坐那兒是對你的不尊重!”聽了這句話心中驀地瞭然:吳明亮有救!

跟他談話後瞭解到,他上課總搗亂是因為感覺很無聊,覺得語文教材很無趣,好多東西他不會,所以就想搗亂引起別人注意他。而當閲讀《中國古今寓言》時,自己就來了興趣。經過耐心的勸説,我們倆達成協議,且“打鈎蓋章”了,他同意每次下課後來和我説説這節課學了什麼新東西,哪怕一節課學了一個生字,瞭解到一個知識點也行,我會在班內表揚他,也會給予他物質上的獎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外交流,吳明亮有了明顯的變化,這次的閲讀展示課上他評價了《秦氏好古》中的秦氏人,原評價語如下:

我覺得這位秦氏人太傻了,因為他能夠去相信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並用自己的家產去換古董,即使再愛古董,那也不能為了古董傾家蕩產,最後落到了在大街上乞討,我覺得這位秦氏人太傻了。

謝謝大家,我評價完了。

教室裏頓時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後,每次閲讀展示,只要到吳明亮所在的這一組,他都爭着上台。而同學們對他的評價也一次比一次高。“他敢於上台,就是進步。”“他比上一次有信心了。”“他雖然評價得還不全面,但他畢竟有了自己的見解。”,這些評價的語言給吳明亮的心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他説:“是同學們一次次的掌聲,一聲聲的鼓勵,使自己獲得了自信,感到自己得到了別人的認可”

從這有觀點有事例的評價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他在兑現着他的諾言。只有真誠的理解和信任才能激起差生的學習動機。學困生不笨,只是很少有成功體驗,所以才會越來越差,用愛召喚,學困生一定會還你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我們的新課標書目的閲讀跳出了語文教材諸多乏味篇章的圈子,將原生態的優秀作品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作品穿越了時間和空間,使平常不愛學習的孩子心靈受到震撼,加上老師的循循善誘,學困生的轉化效果更加明顯。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3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鬱葱葱、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學習難點是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有個想法,準備帶你們走出教室,去一個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莊看一看,請同學們大點聲告訴老師,你們高興嗎?好!老師現在就先讓你們對這個小村莊的遠古時代,進行一些瞭解,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小村莊,看後,小村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待會兒告訴老師。(出示課件)

讓學生充分講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是啊!這個小村莊的環境確實很美!相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這裏,那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後,還在嗎?那裏的環境現在還跟原來一樣的美嗎?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讀時,把昨天你預習時勾畫出來的生字多讀幾遍。做到儘量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後,還在嗎?為什麼會這樣?

再請小朋友們你把剛才讀會的生字、詞語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如果還有讀不來的,問一問你的同桌。 小結過渡:剛才小朋友們讀得挺認真的,老師也想聽聽你們讀的情況怎麼樣?

檢查自學情況:分別出示小課件: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開火車讀。

2、把詞語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還能不能讀準它。

3、現在咱們再來玩個搶讀生字的遊戲。如果你能讀準所有生字的讀音,那你就是我們班最聰明的人!(師指哪一個,你就讀哪一個。)

過渡談話:剛才小朋友們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接着請你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按下面的自學提示進行:(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以下要求。 1、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標一標,你不理解的句子或問題,待會兒,老師請小朋友幫你解決。

3、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後,還在嗎?為什麼會這樣?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咱們現在來交流一下: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後,還在嗎?為什麼會這樣?課文的`哪個地方,告訴你的?

1、先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⒉再指名進行交流。

3、當學生説出小村莊被洪水沖走時,相機讓學生讀熟第四自然段,並理解“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

4、為什麼會這樣?你能找到原因?

過渡:就這樣,由於村裏的人們不停地砍樹,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滲透情感,拓展思維。 是啊!這個小村莊的人們在享受了斧頭帶給他們的好處之後,最終是讓這些斧頭給毀掉了一切。讀了這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後,小朋友有什麼話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説嗎?

五、朗讀全文,整體回顧。

最後,請小朋友們看着課文,認真地聽錄音朗讀,記下故事的內容,回家後,講給你周圍的人聽一聽,讓他們也學會保護自己美麗的家園。

好,就讓下面的兒歌,激勵小朋友們當好環保小衞士。

植樹歌 小樹苗,栽地上 ,大地變得很漂亮,保水土,擋風沙,空氣新鮮人健康。

六、總結。

七、作業。

第二課時

一、感受小村莊的美

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初讀了第7課,知道在一個山谷裏,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點擊“美麗的小村莊圖”) 誰願意來描繪這一美景?課件: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填空:

a、指名讀。

b、學生齊讀

c、看填在空裏的這些詞語,(鬱鬱葱葱 清澈見底 湛藍深遠 清新甜潤)作者將這麼多描寫美景的詞語都用來描寫這個小村莊,可見小村莊的美麗。

過渡:在這如詩如畫,令人嚮往的小村莊裏,卻發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們再次走進小村莊的故事中,去學習,去體會。 二、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村莊發生了什麼事?誰能來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寫了這一部分內容。

3、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

4、學生彙報。(雨大、山洪暴發)

5、哪個句子寫出雨下得特別厲害?

6、出示句子(課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件:)

a、咱們來讀讀這個句子。(全班齊讀)

b、出示課件:下雨畫面。(配樂)來,看着畫面,伴着插曲,

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吧!

c、能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嗎?

d、還有誰想讀?你為什麼這樣讀?你聽出來了嗎?從哪聽出來的,你準備怎樣讀?

7、是啊,雨沒完沒了地下着,一場悲劇發生了,洪水捲走了小村莊。課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a、學生自由讀這句話。

b、彙報讀。

①你讀出了什麼?怎樣讀出來的?(如重讀“咆哮”,體現洪水急、猛)

②你聽出了什麼?

8、質疑:

無情的洪水鋪天蓋地,來勢洶洶,毫不留情地吞沒了曾經美麗、可愛的小村莊,這多麼令人心痛啊!此時此刻同學們在想些什麼?有什麼疑問呢? 9、是啊,小村莊為什麼會被洪水捲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製造者是誰呢?請大家自讀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1、出示自學提示。

2、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教師適時引導。

3、學生彙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a、“誰家……砍下來”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號還表示哪些環境變化?

4、從大家的理解和彙報中,我們不難道出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亂砍濫伐。人們毀掉樹林,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嚴重流失。(課件:荒坡圖)從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藍的天空變得渾濁,肥沃的土地日漸貧瘠。突然,(課件:洪水畫面)。下大雨了,洪水暴發了……什麼都沒有了!

5、面對着突如其來的災難,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與深深的思考中。

(課件出示句子: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a、誰想讀,你讀出了什麼?

b、還有誰願意讀,你明白了什麼?

6、斧頭創造了這一切,又毀滅了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滿目的荒涼。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孩子們,面對着曾經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着曾經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親們,你想説些什麼?

2、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進行採訪。

3、是啊,正是由於人們的無知與貪婪,肆意破壞大自然,最終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小村莊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睜着眼睛做瞎事,他們還在重複着同樣的錯誤!

4、學生展示資料。

5、課件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配以激情解説。

6、此時此刻,你想對我們身邊的人們説些什麼呢,昨天老師留了一個作業,學生設計一句“環境宣傳小標語”。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標語。

五、小結:

你們的標語包含心願!相信在你們熱情的召喚下,人們一定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天空以蔚藍,還森林以碧綠,還大海以清澈……

(播放環保歌曲)

六、佈置作業:調查家鄉的環境保護情況。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4

語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我們的國小語文不單單只是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潛力。眾所周知,語文學習並非一朝一夕的努力,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不斷的語文潛力的培養,語文潛力主要包括“聽、説、讀、寫”四個方面潛力。

“聽”不僅僅指認真聽老師的講課,包括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或篩選有用信息。此刻這方面的訓練,課堂的訓練是佔了很大比重的,班上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做到認真聽別人發言,在此刻的語文課堂,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我要補充……”“我不同意他的觀點……”等類似的自主開頭。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做得是不夠的。

此刻的孩子都很會“説”,有時説出的話也有必須的深度。在課堂上,孩子“説”的潛力也很重要。孩子的'口語表達潛力,表此刻發言時要做到聲音響亮清楚,讓人聽了很舒服。個別同學的表達潛力還不夠強,但敢於在班裏舉手發言。我們還儘量找機會讓孩子敢於説,樂於説。比如,在語文課上開展小組討論,然後再推薦一個代表來發言,這樣,就增加了大家發言的機會。每一天在您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也能夠有意識地跟孩子交流學校裏發生的事情等等。不僅僅增進感情,也是訓練説話的好機會,最好讓孩子説完整、有條理。

語文潛力是在聽説讀寫的實踐中構成的,而語文素養是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長期過程中積澱而成的。課堂教學效果再好,學生在40分鐘裏得到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呂叔湘和張志公都説過,他們的語文潛力30%得益於課內,70%得益於課外。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課外閲讀,它不僅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資料之一,更是課內閲讀的補充和延伸,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極為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和習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要少做題,多讀書。

閲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主要渠道,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每個民族的文化傳承相當大一部分務必是靠閲讀來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時候是在閲讀薰陶、浸染中習得的。一個熱愛讀書的民族必須是一個強大的抑或是藴藏着巨大發展潛力的民族。正因為閲讀有如此重要的好處,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閲讀教育。

國小語文教學故事15

講《亡羊補牢》,在問到,養羊人第二次為什麼會丟羊時,學生很快就回答道:是因為他沒有聽取街坊的勸告。教學正準備往下進行,這時一位學習不錯的女生舉手了,她説:“老師,我認為養羊人沒有聽取街坊的勸告,是因為他太懶了。”“為什麼?”“街坊勸他修補羊圈時,他是知道如果不補的話,羊會丟的,他就是太懶了,不想動手,所以羊才會丟。”她説完,其他同學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心想:同學們要被她帶跑了,腦子裏轉着該如何處理。“解鈴還需繫鈴人”,這個問題還要靠學生自己去判斷,我不能直接去評判這個答案。於是,我説:“養羊人到底知不知道不補羊圈的話羊會丟呢?大家別急着回答,先讀一讀後面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從中找出相關字詞來支持你的觀點。”

大家開始讀了,讀了一遍,有幾個聲音直接冒出來説不是養羊人懶,是他不知道會丟,我再讓讀一遍,有更多的聲音説,是他不知道。我還沒急着讓他們回答,又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讓學生又讀了一遍。就這樣連讀三遍後,大部分的學生心中都有明確的答案了。這時叫學生回答,學生很容易就,抓住了“後悔”來理解:“他很後悔,説明他不知道羊會繼續丟,丟了以後,他才會後悔。”有學生抓住“趕快”“結結實實”來理解:“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還是修得結結實實的,可見他不是懶,是之前他不知道不補羊圈羊會丟。”

聽到大家的回答,看到大家的表情,我知道他們真的懂了,隨後的內容,大家也就在這個問題之上也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