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語文課後的反思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後的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後的反思15篇

語文課後的反思1

今天上了《有的人》一詩,在講到“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就提到了以前人們對一個大學生為了救一乞丐老者而死去的事情引發的議論。這個見義勇為值不值得? 這時,班裏就有學生説:不值得。這個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同學們都覺得,大學生有大好的生命,豐富的學識,而老者什麼都沒有,不值得救。

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裏有些難過,因為,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人的高低之分。 為了讓學生明白,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我又舉了希特勒殺害猶太人的事件,而這些,學生們幾乎全沒聽説過。聽到大屠殺的事情,學生們都覺得很不可思異。在大量講述了法西斯的罪惡後,學生終於明白了,人,是不論什麼身分,不論什麼價值的,只要活着,是條生命,我們都應該尊重。見義勇為,無論對象是誰,都是應該的。雖然那個大學生死了,但他見義勇為的精神,將會激勵更多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如果人人都對身邊發生的類似事件視而不見、認為不值得救助的話,那是多麼可怕的社會! 然後,我又引導學生去思考,見義勇為是應該,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才能把傷害減低到最小。後來,學生一致得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見義勇為,要多動腦子,不能魯莽。

討論到這裏,下課了,但本課的一些內容沒有得到完全分析,例如:魯迅先生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他當年在日本時,是如何面對被殘殺的中國民眾以及中國留學生的。還有些練習,也沒有得到講解,只能留作課後作業,讓學生課後討論。 從這節課的反映來看,現在學生的是非觀是有了,但僅是一個很簡單的意識而已。在目前複雜的社會中,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會造成嚴重錯誤的人生觀。還有,現在學生的歷史知識真是太少了,少到可怕。他們不在乎、不關心國家的歷史、世界的歷史。我們的教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雖然這節課的討論內容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但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有價值的。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都沒有的話,所學到的東西,只能是空談而已。

語文課後的反思2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台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於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課後的反思3

隨着社會的發展,追求快節奏的生活要求,戲劇,已經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碩果僅存的也是高雅之士品鑑欣賞的佳餚。它在尋常百姓的舞台上已經沒有了市場。即使是咿咿呀呀的戲曲大舞台,也只剩下了提着馬紮無事可做,尋求精神寄託的老人們的樂子。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對它已經沒有了興趣。

也正是因為其遠離我們的生活,所以戲劇教學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所佔比例不重,地位也不高,整個國中教材裏僅有一兩個單元,而且在會考中也不會涉及戲劇的考試題目。許多老師在教學中講的粗或者乾脆不再講解。

最近按教材進度我們學到了戲劇單元,如何上好戲劇課,怎樣才能讓這一傳統式樣的文學作品為學生所熟知,感興趣呢?為此,我在備課中頗動了一番腦筋:按部就班,老師講,學生聽,不行,不利於掌握戲劇的特色;自主學習,老師放,學生學,不好,大撒把似的教學讓學生無從下手;放手不管,老師不講,學生不學,也不可,學生無法對戲劇有所瞭解,怎麼辦呢?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際,辦公室外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提醒了我,對,分角色朗讀!

課堂上我安排學生採用分組分角色朗讀《威尼斯商人》,對話誦讀《陳毅市長》等,學生興致極高,就連平日上課就睡覺的老睡們也都紛紛加入到朗誦的隊伍中來了!看着他們朗讀時的快活和喜悦,讓我感慨不已。

一是,我們的教學越來越脱離學生。本來是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分角色朗讀被花狸狐哨的課堂模式所取代。回想,小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叫《凡卡》,文章講的就是一個想參與分角色朗讀卻不被老師安排的學生的故事。可見學生是多麼想積極參加到課堂中來,尤其是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

二是,把課堂還給所有的學生。課上後進生們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的行為讓我悟的更明白,課堂教學不是精英教學,不能只給學習精英們上課。要把課堂的還給全部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學習的自信。

本是一堂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卻因為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而變得豐富多彩,精彩紛呈。或許越是傳統的越是經典的,越是普通的越有積極參與的機會。

語文課後的反思4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老師來問你們幾個問題好嗎?

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嗎?知道的,祝賀的請舉手!(全班同學都舉手)

師:家長多麼愛你們,真幸福。

師: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緘默一會兒)舉手的同學,俺非常羨慕你們的家長,他們有這麼懂事、可愛、孝順的小朋友。

細心的同學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剛才的情景是俺們模擬的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大家齊讀課題。

生:可貴的緘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生:緘默是什麼意思?

生:為什麼緘默?

生:為什麼説緘默是可貴的?

師:為什麼説緘默是可貴的,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是老師告訴你答案還是自身解決?

生:自身解決。

師:用什麼方式?

生:讀書。

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師:課前你讀過課文了嗎?讀了幾遍?

俗話説:“好書不厭百遍讀,遍遍都有新收穫。”下面俺們就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課文,讀完後簡單説説課文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師:誰來簡單説説課文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生:課文先講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啟發下,感受到家長對自身的愛,接着講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為不懂得回報家長的愛而羞愧,最後講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以行動回報家長的愛。

三、讀中感悟,理解內容

師:(出示第一幅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情景?用自身的話説説。

生:當老師問“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時,同學們爭先恐後舉手回答問題的情景。

師:從書中找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句子,小聲讀一讀。

師:誰來讀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A:他們驕傲地舉起了手,有的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

師:誰能讀得更好?

師:你讀得這麼好,説説你注意到了句中的哪些詞?

生:俺注意到了“驕傲”“神氣十足”“左顧右盼”。

師:這些詞能體現什麼?

生:這些詞説明小朋友們非常興奮、驕傲。

師:俺們來齊讀一下這個句子。

師:誰再來讀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前排的小朋友都回過頭往後看……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快樂地交談,談的內容當然是生日聚會、生日禮物,家長祝福……”

師:你過生日時,家長都為你準備了些什麼?

生:生日蛋糕。

生:俺喜歡的玩具。

生:俺愛看書,俺想要什麼書家長就給俺買。

師:你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和他們一樣。

師:你能把你的高興勁讀出來嗎?老師來配合你讀這一局部,好嗎?看老師的手勢,一抬起你們就接讀,別忘了剛才説的要讀出你的高興勁。

師: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的請舉手!把手舉高,老師要點數了!啊,這麼多啊!俺的情緒迅速地污染給了他們,他們隨着俺一中國起數來,(起手勢,生接讀)15、16、17……家長祝福……

師:剛才俺們配合得不是很默契,再來一遍好不好?

師:多麼幸福啊,從小朋友們的表示可以看出,家長的愛,小朋友們都感受到了。(板書:感受 家長的愛)

師:小朋友們會感受愛了,這還不夠,老師還要尋找藴藏在小朋友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身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出示圖2)這幅圖上的小朋友們和上一幅圖有什麼變化?

生:他們緘默了,第一幅圖上小朋友們的高興勁沒有了。

生:他們有的低着頭,有的向別處看。

師:他們為什麼緘默了?

生:他們不知道家長的生日,所以不好意思了。

生:家長那麼愛他們,他們卻從不知道家長的生日而感到羞愧。

師:找出寫小朋友們緘默的句子讀一讀。待會兒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A:“霎時……沉靜地舉起了手”。

師:哪些詞能體現小朋友們緘默了?

生:“恬靜、依然恬靜、沉靜”能體現小朋友們緘默了。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師:誰再來交流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教室裏寂然無聲……俺和小朋友們一起緘默着……”

師:這位同學讀的時候,大家感到教室裏寂然無聲嗎?(教師導)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説話,教室裏靜悄悄。請同學們把教室裏靜悄悄的這種感覺讀出來。自身試試吧。

師:誰想來讀?

師:誰來給他評一下?

生:他讀得聲音太大了,應該輕一點,才幹感覺到教室裏的寂靜。

師:請你再來讀讀,好嗎?

師:誰還想來交流一下?

生C:“他們感到了俺的期待……所有人都緘默不語”。

師:他們繼續緘默,連追逐俺的目光都躲開了,這是為什麼?

生:他們此時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思看老師。

師:你能體會到他們此時的感受嗎?好,俺們齊讀這一段。

師:俺們把剛才找的句子再讀一下,注意邊讀邊體會教室裏的緘默以及小朋友們的內心。

師:就這樣“緘默了足足一分鐘,……可愛恰恰在那……神色之中”,問:為什麼犯了錯誤還説他們可愛?

生:因為他們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師:在緘默的這一分鐘裏,他們可能在想什麼?

生:他們可能想:回家後一定要問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

生:爸爸媽媽那麼關心俺們,俺們卻不知道他們的生日,也沒有向他們祝賀,真不應該,真對不起他們。

師:在緘默中,小朋友們懂得了什麼?

生:小朋友們懂得了要回報家長的愛。

師:是啊,在緘默中,這些小傢伙終於懂得要回報家長對自身的愛了。(板書:回報)

師小結:小朋友們在緘默中懂得要回報家長的愛,所以這種緘默是可貴的。課一開始有同學提出“為什麼緘默是可貴的”,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師:那麼小朋友們是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家長的愛的呢?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師:同學們不但懂得回報家長的愛了,更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回報家長的愛。讀到這裏,俺想知道你能感受到家長對你的愛嗎?舉個事例説説。

(生暢談家長是怎樣愛自身的,還有的同學談到動情處流下了眼淚。)

師:你回報家長的愛了嗎?以後準備怎麼做?

生: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努力學習,取得好成果,讓家長高興。

師:俺想你的家長一定會為你而感動,俺也相信你説到的也一定能做到。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師總結:通過讀書學習、互相交流,你有什麼收穫?

生:俺知道了要回報家長的愛。

生:俺從這篇課文中積累到很多好詞。

生:俺以後不但要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家長。

師:這就是藴藏在同學們心靈深處極為珍貴的東西。老師期待着大家的行動。

師:課後俺們搞一次實踐活動,(課件出示)找生讀。

師:同學們,愛是永恆的,愛也是相互的,家長愛自身的小朋友,小朋友也應該愛自身的家長。希望同學們都能用自身的行動去回報家長,那樣,你會發現自身更快樂!

師:課後老師優秀幾篇感人的文章給大家讀。(課件出示)

五、作業

師:下面俺們去逛逛作業超市,選擇自身喜歡的完成。(課件出示)

【板書】

17 可貴的緘默

感受

家長的愛

回報

【教學反思】

《可貴的緘默》一文主要講的是在老師的啟發教育下,小朋友們懂得了怎樣向家長回報自身的愛的事情。通過課堂教學中的這件小事,告訴小朋友們,要學會理解和關愛。

現在的小朋友覺得家長對他好,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從不注意去留心、去感受家長的愛,更無從談起去回報家長的愛了。俺的小朋友和俺教的同學同齡,俺更清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兒。整堂課都是在讀文與悟情中進行。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小朋友前後不同反應的根源所在,通過讀,同學主動理解了緘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身感受到的家長的愛以及如何回報家長的愛的,同學的反應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張君桓,這個平日裏活潑、樂觀的男小朋友,談到自身的家長在深夜裏陪伴着他在醫院裏打吊瓶這件事時,動情地哭了……為人母的俺聽到小朋友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淚水幾次溢滿俺的眼睛,俺被深深地感動了……誰説小朋友小不懂事,誰説小朋友小不懂感情,誰説小朋友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動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俺對小朋友們都是“可貴”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5

學情分析:俺所執教班級的同學,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具有濃厚的朗讀興趣和願望。喜歡課外閲讀,積累了一定的語言,個別同學在閲讀理解時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思維和不同的分析角度。同學合作學習意識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大局部同學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局部同學有較強的表達慾望和自信心,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身稚嫩的見解。個別同學缺乏信心,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

設計思路:根據教材特點及同學的身心特點,本課的設計,首先是質疑課題,根據問題再解疑,充沛調動了同學學習的興趣。另外,俺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聲像資料、同學作品等製作網絡課件,鼓勵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網頁內容瀏覽、積累、交流,目的是希望補充同學的知識儲藏,讓同學輕鬆地讀、想、説、劃,提高同學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同學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能綜合運用所學認字方法識字。

2、能運用多種手段感悟課文內容,體會醫護人員的高尚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網絡課件、掛圖、口罩。同學:有關“非典”的資料、橡皮泥、彩筆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俺帶來了一件什麼東西?(出示口罩)在2003年時口罩的使用率特別高,知道為什麼嗎?“非典型性肺炎”(簡稱“非典”)流行的時期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記憶?俺們都害怕自身被感染上“非典”,難道成天要和“非典”打交道的醫護人員就不怕嗎?讓俺們跟隨鏡頭來到抗擊“非典”的第一線,看看醫護人員是怎樣工作的。(多媒體播放錄像)你有何感受?詩人和你們有同樣的感受,並用優美的文字寫出了一首讚歌,今天俺們就來學習這首讚歌。(板題)

[導入富有生活氣息,旨在喚醒同學已有的生活經歷和真切感受。以聊天的形式將同學輕鬆的帶入文本,以激發同學的讀書慾望。]

二、新授

1、整體感知

(1)讀課題,同學質疑。(出示掛圖)(相機板書:怎樣的?)

(2)帶着“怎樣的眼睛”這個問題把課文讀通順。(板書:美麗動人)

[語文課程規範倡議新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學會自主、探究學習,那麼,從課題質疑一下子激發起同學探究的慾望,帶着問題邊讀邊理解,培養同學獨立思維的能力。]

2、精讀課文

(1)為什麼在抗擊“非典”時期,醫護人員的眼睛是美麗動人的?再默讀1-3節,劃出有關的句子。再結合資料庫的信息協助理解為什麼眼睛美麗動人?(同學自身瀏覽網頁,並記錄有價值的信息。)交流感受。

[同學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後,再自身瀏覽網頁,收集了自身感興趣的信息,積累了一定的形象的感知,再次閲讀課文,使文本的內容更鮮活了。]

(2)為什麼説醫護人員的眼睛美麗動人?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第1小節:①哪些詞最能説明眼睛美麗動人?指答。(板書:憤怒冷靜)

②為什麼憤怒?又為何如此冷靜?(播放多媒體課件)

第2小節:①請你結合課內外的`資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醫護人員明知道有被污染的危險,仍然和病人零距離接觸,去救護病人。有一些醫護人員在與病魔作鬥爭的過程中,獻出了珍貴的生命,(多媒體展示:丁秀蘭。背景音樂)丁秀蘭就是其中的一位。

③找找哪些詞最能説明眼睛美麗動人?(板書:信心堅定)

④指導讀第2小節。(挑戰讀)

總結學法:剛才俺們學習第二小節時不只結合課內外資料,還抓住了重點詞語來理解,用這樣的方法在1、3小節找找還有哪些詞語説明眼睛美麗動人。

[這是一首詩歌,前四個小節的格式基本一致,教師領着同學詳細學習一個小節,同學試着總結學習方法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同學自學。這正好體現了語文課標倡議的新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

第3小節:①指答。(板書:温柔的深情)

②(播放多媒體課件)抗擊“非典”鬥爭中,醫護人員對病人的關愛太多太多了,你還知道哪些感人的故事?(結合課前瞭解的資料説一説)

③正是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深厚的感情温暖着病人的心,你看,病人的眼中也充溢了什麼?(播放多媒體課件)

[教師引導同學在相互交流中獲取知識,而不是隻靠教師的講解。在同學遇到困惑難以解決時,教師相機點撥,充沛發揮了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發明性。充沛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課文。]

3、再讀課文

(1)再帶着體會讀1-3小節中你最受感動的小節。

(2)此時此刻,面對醫護人員你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同學在充沛感悟的同時發生豐富的情感,此時的設計恰巧給同學創設了表示的舞台。]

(3)(播放多媒體課件)這些醫護人員不只感動了你,感到了俺,更感動了病人。

(4)默讀4、5小節,找一找人們讚美他們的什麼?(板書:高尚的心靈)

(5)你們還會用什麼詞讚美他們?

(6)讓俺們帶着讚美的語氣齊讀4、5小節。

[將要迸發的感情和對閲讀的渴望,在此時融為一體,達到了感情和文本的完全融合。]

三、延伸拓展

1、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方式讚美他們,請你們想想打算用什麼方式讚美他們。(同學自身瀏覽網頁)

2、分組創作。(多媒體播放課件)

3、反饋。

[新課標中強調要培養同學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本課在同學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情感融於實際生活,發揮同學每個人的特長優勢,小組合作搞創作,激發了同學創作的慾望,培養了同學的發明能力。]

四、總結

1、配樂誦讀。你們的讚美很有感染力,讓俺們帶着心靈的感悟再讀這首讚歌。(邊讀邊想這些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

2、學了課文你對課題“俺只看見你的眼睛”有什麼更深刻的認識?

[再次對課題質疑,激起同學深究詩歌表達的主旨。]

俺們透過一雙美麗動人的眼睛,欣賞到一顆顆高尚的心靈。是啊,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這是一首詩歌,更是一曲心靈的讚歌。小朋友們,請全體起立,讓俺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些時代英雄吧!

板書設計: 俺只看見你的眼睛

美麗動人

(插圖)

憤怒、冷靜信心、堅定温柔的深情

高尚的心靈

課後反思:這篇公開課教案將“讀”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重點落在讀、悟上,使同學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讀出意味與感受。遵循了“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讓同學更多的擁有自主學習、自主發明的權利和機會。

1、整體掌握,整體閲讀,整體感知。語文課程規範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同學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掌握的能力。開課伊始,先用課題《俺只看見你的眼睛》引發同學質疑,在同學發生了強烈的求知慾後,佈置同學通過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挑戰讀等多種方式閲讀全文,整體掌握了課文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課程改革積極提倡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學習、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使之逐漸成為同學學習的一種內在需求,一種良好習慣,一種自覺行為。

3、充沛利用網絡課件容量大、自主性強的優勢,鼓勵、啟發同學聯繫生活經驗,大膽想象,為同學的思維發展創設空間,同時使同學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4、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和過渡語,着力鼓動同學學習的熱情,使教師之情,同學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發生共鳴,確保教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有效進行。本課設計,十分注重教學活動、同學學習活動和過渡語的設計,激勵同學在朗讀時努力進行感情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語文課後的反思6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閲讀課文時,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藴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於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板書到黑板上,在齊讀後,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並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然後,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根據有條理的主要內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為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於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我編寫了一個後續的故事,利用這個後續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藴涵的道理。

我認為,《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後,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説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藴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説“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緊急的氣氛”應該怎麼讀。經過思考,我認為,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着急的時候説話的速度會怎麼樣?語調會怎麼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並且在以後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不夠自然。由於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儘量控制、減少。因為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着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最後,語調和語速問題。語速偏慢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另外,語調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整節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的説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後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有效的教學。

語文課後的反思7

《壯麗的青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革命烈士歐陽海挺身而出勇攔驚馬的故事。這篇文章雖然是閲讀課,但我在教學中卻把它當作一類課來處理。可以説它在寫法是別具一格的,是以往所有課文所沒有的。它的特點集中表現於語言特色上:簡潔、凝鍊,節奏感強,富有激情,感染力強。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朗讀,朗讀,再朗讀。

2、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3、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4、模仿寫作。

朗讀,朗讀,再朗讀

我首先組織學生用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朗讀。決不能小瞧學生,他們的感悟能力很強,讀得特別帶勁兒,一次比一次熟練,一次比一次有激情。有的學生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激動,聲音越讀越高,教室裏迴盪着他們的讀書聲。尤其是讀到“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時,學生那專注的表情實在令人興奮。

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和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生總結出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也是比較準確的。他們從文中發現大量的四字詞語,如。

膽小性躁 豎耳瞠目 瑟瑟發抖死活不動雷霆萬鈞 噴吐濃煙

鼓起強風 風馳電掣 脱軌翻車 響聲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粉身碎骨 車毀人亡 風雲變色 ……

數了數,竟然有25個之多。

學生還以僅有的不多一點的對仗知識發現了本文語言上對仗的特點,如 微風拂面 明晃晃 濕淋的雨衣。

細雨沾衣 亮錚錚 撲拉拉在飄起。

看看朝夕相處的戰友。

又看看轉危為安的列車。

一首時代的頌歌。

一支青春的壯曲。

很快,孩子們又發現文章中幾乎沒有長句,而短句卻很多,如前面提到的“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等,同時學生還發現作者用了許多“!”

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分析夠一段落後,學生開始背誦。我要求他們準確無誤地背,背的時候也要注意語速的變化和情感的體驗。由於課堂讀了很多次,學生又非常感興趣,文章又琅琅上口,學生很快就背會了許多段落。

模仿寫作

一節課的時間,讀讀、説説、背背,很快40分鐘就快過去了,我稍作輔導,佈置學生仿寫一篇作文片斷:《決定勝敗的一瞬間》,讓學生儘量模仿本文的語言特色,把比賽的關鍵時刻寫下來。

整堂課學生都處於思維興奮狀態,閲讀、理解、積累、運用、情感體驗、語言領悟,多種語文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我自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比較成功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8

每上完一堂課,回顧自己課堂教學上的成敗得失時,總是感慨萬千,在執教完《石榴》一課後,有個最大的感受:教師應該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對教材不能帶上任何主觀色彩。

於漪老師曾經説過“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融為一體時,課堂教學的明燈就會高高掛起。”我們對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課文令教師很喜歡,而有的課文教師很難動情,這樣就很難使教者步入課文的底裏。當上《石榴》一文的時候,我總感覺這篇課文描寫的東西很抽象,很難打動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樣,所描寫的景物是我們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備課時,我就始終停留在課文的表面,無法深入鑽研課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本無法做到於漪老師的“明燈高高掛起”。

當教完之後,我再去深入鑽研課文時,我被感動了,感動於作者濃濃的鄉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體現,正是因為作者對家鄉,對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將石榴的枝葉,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文章第一句話“我的家鄉在棗莊,那裏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可以説是文章的文眼,給你打開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將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語,一切物語皆情語,因此當再次備課時,我是完全被打動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從這次的教學中,我感受到教師沒有挑剔文章的權力,大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作者情動於中,言溢於表的產物,我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深入鑽研課文,這樣才能正確解讀課文。“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正是因為我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所進行的一切都是留於表面的,而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語文的人文性夫復何求?

語文課後的反思9

《郵票上的齒孔》是一篇説理課文,課文通過講述發明家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讚揚了阿切爾善於觀察,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啟發學生從小要養成愛觀察、勤思考、敢動手的好習慣。

第一課時學生已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解決導學案上的“精讀感悟”、“鞏固練習”和書上的課後題。

“精讀感悟”設置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説一説阿切爾是怎樣發明郵票打孔機的?”一個是“你還知道什麼東西是誰發明的?”第二個問題我提前佈置讓學生在網上查了資料,沒什麼難度。但是第一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可能學生心裏明白,但在組織語言時可能説的不夠全面或太過詳細。為了節約時間,我把問題轉化成填空題,提示學生。這樣學生回答起來就比較簡單了!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本以為第二個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沒想到學生們查的資料太多了,一個個都是寫了滿滿一頁紙,都急着在班裏展示,看着他們那麼積極踴躍,我也不忍心打斷他們。結果展示環節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整節課顯得頭重腳輕!

在處理課後題時我把書上的“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各説一句話”改為了“選詞填空”,讓學生自己理解着去辨析詞義,學生很輕鬆的就選對了。造句時,因為課前學生查了很多“誰發明了什麼”的資料,用“發明”一詞造句已無需訓練,“發現”造句時,學生思想比較侷限,我稍加點撥,告訴他們:發明就是創造的意思,而發現是發覺、知道。造句環節也進行的比較順利!

因為在“精讀感悟”環節佔用時間較多,導致“鞏固練習”時時間不夠充足,本應該由學生自己閲讀的短文,臨時調整為我讀短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後題。最後的“拓展延伸”環節本來是課文主旨昇華的重要部分,但是由於時間安排不當,課堂上已沒有時間,只能留成作業讓學生課下閲讀。

語文課後的反思10

《一面》是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上課之前我認真讀了教師用書。教師用書中這樣幫我們解讀課文“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上課前,我讓孩子們討論:這篇課文學些什麼?孩子們認為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學習課文的重點。教學中,我決定尊重孩子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去展開教學,並不從外貌描寫的句子去展開教學。

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是課文的教學重點,孩子們交流的時候並不踴躍,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太少,對魯迅先生也瞭解得太少。雖然在前兩課學習了相關的內容,但是並沒有對孩子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深刻的認識。學習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實在是無法領悟文字裏所藴涵的那種凝重的感情。

因為是閲讀課文,我在教學中也沒有過多的追究孩子們,也沒有給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沒有把教師用書上的內容灌輸給孩子們。文字的理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能領悟的東西,不能強求孩子們也理解,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理解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11

借鑑了一課一帖重組教材的教學方法先學習兒歌,感覺這節課上得很順,課堂效率很高。從“輪船要靠岸”導入,引出“鐵錨”,引導孩子觀察鐵錨的特點,學習兒歌。接着,小花貓出現,讓孩子們模仿“錨”,來幫小花貓創編兒歌,“家裏的貓喵喵叫”“家裏的貓愛吃魚”“家裏的貓捉老鼠”,一句句兒歌都從孩子嘴裏蹦出來了。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自己來區分“錨”和“貓”,在不斷摸索中、發現中理解生字、學會生字。在發現形聲字的規律後,後面的“ 喵”“描”“瞄”,學生運用規律猜字、識字、理解字,從頭至尾,始終處於有趣的識字遊戲中,興味盎然。這樣的識字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漢字的造字規律,提高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語文課後的反思12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前,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課中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將收集到的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

我認為這節課,較成功之處一是複習導入比較巧妙。如鞏固生字詞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當然這堂課還有不少遺憾:一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時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沒有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它的妙用,從而更加體會句子的優美。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説説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沒有拓展開。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 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只能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語文課後的反思13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活的和比較鮮明的,設計面比較廣,從複習引入生字學習,再從拼音引出句子學習,再來學拼音,跳躍比較大,也許是因為內容不集中,所以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糟糕。如何教學整合新教材,上課既有序又靈活,讓學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這是新課堂改革真正落實到課堂的關鍵所在。

複習引入是課的開始,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我採用讓學生自己回憶學過的複韻母,然後再一起讀,這樣讓學生的原有知識得到應用,比教師出示韻母直接讓學生讀效果要好。我由複習的音節拼讀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有”,然後請大家看字型,並用“有”來説話,這個環節比較成功,所有同學能認讀這個字。但是這也使得整個複習過程比較長,揭示本課要新學的拼音比較晚了。

在教學中“ie”的過程中,我請大家拼讀dié,”你們會疊什麼?以此引出句子“課後,大家一起疊飛機、疊小船、捏泥娃娃,有趣極了。”在這裏我覺得把拼音、句子還有生字教學整合起來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我由疊飛機引出了飛機這兩個生字的教學,我先問學生“你看見過飛機嗎?飛機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有時候,教師一個有啟發性的問題不但可以使教學環節出彩,更有助於維持課堂秩序。學生聽見感興趣的問題,立刻會回過神聽老師同學講課,這也是教師備課特別要備的提問問題之一。接着我請大家自己到課本上找,小朋友除了疊飛機,還做了什麼?在找的過程中其實在培養孩子自己閲讀句子的能力,這裏我只是請大家自己讀,其實可以大家合作討論一下再讀。接着我們做了猜一猜的遊戲,學生拼老師出示的音節,然後把動作做出來,在做動作時,其實就是結合了課中操,滿足了孩子動一動的願望。我提示的這些活動也為後面做了鋪墊。後面我設計的是句子的改寫,“課後,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趣極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下子請學生説,他們不能説出三個活動那麼多,有的句子也不能説完整。這就是教學要拔高學生就要設計有剃度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先自己説説課後還有哪些活動,然後四人小組説説,來填填這個句子。這樣事先分層次的學習了,後面再請大家説句子效果會理想得多。由於前面的時間太長了,er的教學雖然引入的不錯,但學生已經沒有精神來學習了,感覺學習er比較匆忙,學生寫得不怎麼紮實。我還引入了兒話等的説法,請孩子自己説兒話音,這對於孩子來説太難了!

總體我覺得過度銜接比較自然,但是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以再作適當調整,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新拼音的教學。

語文課後的反思14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文言文的現象,教這一課時,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與“五柳”有關的一個典故,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説説“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這是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一。

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二在於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舊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當學生對中心句認知不一致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成幾派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為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對重點字詞的解釋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訓練突出不夠,我瞭解到學生上課前預習的時間較長,課文讀的較熟,所以忽略了這一環節,後來通過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我才知道“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正説明了這點,今後我一定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

不足之外還在於我的教學觀念更新得仍不夠徹底,講課或多或少有考試的牽制,學生辯論時兩方都有理,而我為了學生考試時的唯一答案,在辯論之後把答案牽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這一點無疑是與新理念觀點相違背的,對此,我只能説我還未完全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徹底走出來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戰勝“舊我”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15

作者:《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第十冊第八單元“異域風情”的最後一課,是一篇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觀的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表達。它在篇章佈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採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後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和結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課文不只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過渡也十分自然,如,過渡句“非洲不只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順暢自然。二是語言。課文的語言十分優美生動,作者聯想豐富,如,“金燦燦的陽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藍,好似透明的藍寶石”,“……繁花似錦,綠海蕩波,滿眼是綠色,處處是花海”,無不體現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語言文字自身的美,讀來就像欣賞一幅幅五彩的畫卷,讓人回味無窮。

基於本文的特色以和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通過瀏覽全文,抓關鍵句瞭解主要內容,藉助課題含義,觸摸作者圍繞主題進行選材的寫作方法,理清文脈,並體會文章首尾呼應和過渡句承上啟下的妙處。

2.通過自讀自悟,反覆品讀,融情想像等方法,瞭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並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並通過圖文迴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彩色非洲的讚美之情。

3.通過對非洲植物世界的學習,能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自學非洲彩色動物世界、日常生活和藝術風采,積累好詞佳句。並能簡單複述非洲的彩色。

關於略讀教學,小語專家沈大安老師曾講過,可以分三步走:初讀知大意,再讀抓重點,三讀談感受。根據這一方法和略讀教學略教但不略學理念,我的課堂主要圍繞目標分兩個板塊來展開。第一板塊便是“列提綱,理文脈”,扶放結合,引領學生將全文進行梳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達特色。而後在粗獷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從大量圖片中走進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緊接着,進入第二板塊“讀悟結合,感受非洲風情”教學,主要讓學生走進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從文字中細細品味,用作批註的方法,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並能遷移運用,用做讀書卡的方式自學另外三方面內容。

課堂上,我始終貫徹了兩個主旨:一是精讀與略讀相融合。採用列提綱的方式來梳理本文的文脈,瞭解本文表達特色,給學生充沛的言語實踐時間和空間,體現着略讀教學略教而不略學理念。二是感悟與積累並重。採用作批註、讀書卡等方式讓學生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斕並內化積累。

Tags:語文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