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海濱小城》評課稿(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8W

《海濱小城》評課稿1

今天的聽評課是鄭老師講授的《海濱小城》。這篇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先寫海濱,再寫小城。寫海濱由遠到近,先寫大海,然後寫海上的船艦和漁民、戰士,再寫海灘。寫小城,先寫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再寫公園裏的大榕樹,然後寫乾淨的街道。每介紹一處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把它們的靜態、動態、顏色、大小、數量、形狀等具體地描述出來,突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

《海濱小城》評課稿(5篇)

一、導入環節

這節課鄭老師的導入方法是直接導入,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海濱小城這篇課文。開課伊始郭老師叫學生讀課題,提醒海濱小城這篇課文的課題暗藏玄機,明確是寫的'海濱和小城,接着進入課文的學習,尋找相關內容。在評課環節老師們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不能把題目割裂理解,海濱是用來修飾小城的。我覺得從內容來看,課文就是講的這兩部分,以此理清文章脈絡也可以。

二、學法滲透

在閲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學法指導,是當前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更是至關重要。鄭老師教學《海濱小城》這篇課文時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授之以漁,扶得自如。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找出中心句,然後讓他們邊讀課文邊品賞出這個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寫樹木的種類多外,還寫到桉樹葉散發出的香味濃;鳳凰樹開的花如一片片紅雲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庭院的特點,並會用準確而精練的詞“很美”、“樹多”歸納出來。整篇課文學完後,自己回顧課文3—5自然段,發現第一句都是中心句,掌握了這種寫作方法。

三、習得寫法

對課文分析、理解後,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關鍵的一點每次聽完鄭老師的課,她的那種沉穩,娓娓道來,潤物細無聲的講課風格,我只有感慨,佩服!

《海濱小城》評課稿2

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得當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課堂教學有着決定性的指導作用。王老師的這堂課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藉助課堂,圈劃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圈找顏色詞,讀出海濱色彩之美;

3、通過抓住關鍵詞,比較、發現,讀出海濱變化之美;

4、仿寫色彩和動靜的變化來寫一段話。

細讀文本之後,發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恰到好處、不偏不倚,符合三年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髮展的特點,植根於文本又立志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使聽課的學生、老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王老師在課堂上行之有效地落實這些教學目標。

二、精選教學內容,精排教學活動

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王老師精選了以下教學內容:圈劃地點詞,給地點詞分類,發現於課題“海濱”、“小城”分別對應,感知課文大意,三年級的學生對於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有難度,王老師為學生搭了一個支架“圈劃地點詞”,有了地點詞和課題的幫忙,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理解變得水到渠成;找出寫得特別美的'句子,特點美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海濱”部分,以讀代講,讀色彩詞、比較讀、配樂讀、對比讀、變化讀,用“讀”的方式理解大海從五顏六色變成金黃色,沙灘從安靜變成喧鬧。王老師緊扣海濱的“變化”,充分發掘課文的語言文字、插圖,補充圖片、音樂,從視覺、聽覺,想象理解、感悟體會,多重方式,多重感官能動地深入理解海濱的變化之美。學習了課文的海濱變化,王老師將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聯繫生活,出示學校早晨日出前後的變化和操場學生出操前後的變化圖,引導學生觀察,再用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寫話練習。這種活學活用遷移學習方式,既將語文的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又提高了閲讀教學的有效性,還為習作教學提高方法和素材,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教師主導有效,學生活動主體

“學為主”是我們這幾輪培訓的主題,“學為主”的課堂要有“時間保證”、“大量讀寫”、“質疑問難”、“學會學習”。王老師課堂上設計了四個學習活動,把大量時間用來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教學目標就是在這些學習活動中落實的。王老師引導學生藉助課題、地點詞感知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圈找顏色詞,通過朗讀,感知海濱色彩美;引導學生抓特別美的詞、句,通過比較、發現、朗讀,感知海濱變化美;引導學生用作者的寫法來寫我們的校園的變化,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王老師在課堂裏將讀與寫深層結合,真正達到讀中有寫,寫中有讀,讀寫一體,極大程度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學為主”的理念貫穿課堂始終,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

《海濱小城》評課稿3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海濱小城》。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我將圍繞“深度閲讀,讓言語與思維共生長”這一主題,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一多維聯結,分析教材二瞭解學情,關注起點三確定目標,聚焦核心四解説過程,深度閲讀)

一、多維聯結,分析教材(主要從這兩方面分析)

1、從語文要素來看

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的時候試着圍繞一個意思來寫。”通過細緻解讀我發現了其中這些要點,要讓學生首要學會去找找每段話的關鍵語句或你最最喜歡的句子,嘗試去引導和鼓勵學生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從多種角度去發現問題,理解問題。

2、從單元結構來看

三上第六單元共有課文四篇,《古詩三首》是從課後習題中提出説説關鍵詩句的意思,《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學生關注關鍵語句,《美麗的小興安嶺》是選擇關鍵句中的詞語去體會整句話的含義。《海濱小城》是課後習題引導學生從段落中找出關鍵語句。不同的幾篇文章都從關鍵句子或詞語中去引導整單元的教學重難點。

二、瞭解學情,關注起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對本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如下:

(1)從學習習慣上來説,三年級的學生閲讀的方法性還比較欠缺,大多關注的是文章的內容,而對較重要的句子並不能較好的理解。

(2)從學習能力上來説,三年級的學生對於本單元的找關鍵句的能力還較弱,不能從關鍵詞句中獲得更深的閲讀體驗。

三、確定目標,聚焦核心

根據學情的瞭解,基於本課“深度閲讀,讓言語與思維共生長”這一主題的設定,我確定了以下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語言目標: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會識、會寫生字,理解難懂的詞語。

2、思維目標:能借助課文的提示找找關鍵句,初步感受關鍵句是如何表達整段的意思展開。

3、價值目標:體會出我愛祖國,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愛祖國的壯美山河的情感體驗。

依據目標的設定,結合教材編寫意圖和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我將重點定位在:找關鍵句來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進而培養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力的發展。

因此,我在瞭解學生學情基礎上加大對課文學習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自己探究並能從課堂中去生成,培養學生運用抓關鍵句子的能力去閲讀課文,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步協調發展,從而助力他們成為積極主動的`閲讀者。

四、解説過程,深度閲讀

根據目標定位,我安排瞭如下四個板塊的教學過程。我的設計策略是:找出關鍵句、提出理解、規範語句運用、思考閲讀角度,從而層層遞進:

(一)開門見山,談話揭題

本課學生已課前預習,而且是本單元第三篇課文,因此我將直接談話出示課題再請學生讀正確,認讀“濱”這個生字,接着出示“濱”在字典中的義項,請學生選擇海濱在這應該是哪種義項。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讀讀有關於其他濱的詞語,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詞語有不同的意思,可以由同一個字來表達。

(二)課堂練習,反饋預習

我結合課堂學習單“讓學生聽音選擇正確的讀音”來鞏固難讀的生字詞。接着通過學生朗讀詞語,自己給詞語歸類談發現,如:第二行都是描寫亞熱帶的樹木,並結合有特色的圖片展示識記。如:凰的認識,凰本作皇,指山海經中的皇鳥。“皇”的外圍加上風字框,表示“跟隨鳥王的大批鳥羣”。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總稱為鳳凰,常用來象徵祥瑞。

(三)深度閲讀,習得言語

1、藉助圖片,瞭解內容

學生自由讀文,聚焦:“課文寫了哪些海濱小城的景象,這些景象是什麼樣的?”這一主問題。讓學生根據大屏幕上“美麗迷人的風光照”請學生一一對照,一一朗讀風景照下的優美文字。在朗讀、交流、提取中以圖片+文字的形式來説海濱小城的景象。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形象的圖片和文字中去提取信息,也加強了課文語言和自身語言的有效結合。

2、探究局部,學會閲讀

閲讀教學不只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應該助力學生“學會閲讀”。在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後,繼續默讀課文,研讀第4段“找你最喜歡的句子或你覺得最重要的句子,畫出來”。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言語的路徑,促進學生語文智能的發展,讓學生真正閲讀。如“有……還有”的句式表達,如“很多、滿院都是、籠罩在一片片紅雲之中”等詞想象庭院的美麗,而這些都是在寫樹,從而發現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

3、遷移內容,拓展閲讀

從局部到整體,那麼5、6自然段中還有沒有類似的關鍵句子呢?也請你找找畫畫。繼續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每段第一個句子,讓學生把自己獨到理解的關鍵句和詞語張貼在黑板上,一目瞭然。左邊的是關鍵句而右邊的是詳細描寫的句子。進而讓學生去朗讀,合作讀、配樂讀、當小導遊帶讀,讀好每個關鍵詞語並理解語言背後的意義。

(三)摘錄思考,啟迪下課

閲讀課文時要關注表達有特點句子的意識,養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文中提到的一些海濱小城的景物學生比較陌生,可以用圖片+文字的摘抄形式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也為下節課做進一步鋪墊。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突出了語文要素,也關注了課文言語表達,進而提升學生語言思維力的發展。

閲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在課堂閲讀中深入引導,引導中繼續閲讀,讓學生品味語文好滋味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海濱小城》評課稿4

11月14日是我們語文組聽評課活動的第七次聽課活動。我們小組的十來位老師都認真聆聽了郭xx老師執教的三年級上冊《海濱小城》一課。這篇課文條理十分清楚,按分——總的結構,先寫海濱,再寫小城。寫海濱由遠到近,先寫大海,然後寫海邊、庭院、公園、街道。每介紹一處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把它們的靜態、動態、顏色、大小、數量、形狀等具體地描述出來,突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這一主題。

我從教材分析中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聽了郭老師的課,更是受益匪淺:

首先是複習鞏固字詞紮實。

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郭老師對於字詞的複習非常到位,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熟讀,分類進行了複習,特別強調了—-“胳臂”的臂bei一詞的正確讀音。還讓學生理解了“漁民”的“漁”和“捕魚”的“魚”的區別。又對“的、地、得”的用法進行了複習鞏固,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用時近9分鐘,可謂複習充分。

其次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郭老師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找出中心句,然後讓他們邊讀課文邊品賞出這個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寫樹木的種類多外,還寫到桉樹葉散發出的香味濃;鳳凰樹開的花如一片片紅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庭院的特點,並會用準確而精練的詞“樹多”、“花紅”歸納出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誘導作用,讓學生做到了“多思”、 “多讀”,強化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激發了學生積極發言的興趣。

再是抓重點,由扶到放的教學法。

郭老師的這節課,由扶到放,瀟灑自如。如郭教師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是引導學生由表及裏逐層深入地品讀這一重點段,接着就讓學生運用同一方法去學學習後面的自然導,並作出小結。這樣的“扶”、“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最後是板書簡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郭老師的課真是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海濱小城》評課稿5

課文《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海邊美景,第二部分寫的是小城美景。這篇課文文字精美,條理清楚,重在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從文字上去懂得海邊小城的獨特魅力,激起他們對大海的憧憬之情,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今天有幸聽到吳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第一次接觸海濱小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這獨特的文字天地裏,吳老師進行了課前談話,由孩子們意想不到的愛好攝影帶來一組美妙的旅遊景色,長興的城山溝,花海樹海;大唐貢茶院,人文美景;寧靜遼闊的仙山湖;金色海洋——十里銀杏長廊。由我們的家鄉——長興的美景轉入作者的家鄉——廣東的海濱小城,打破陌生感,以情帶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視覺上的衝擊配上娓娓道來的介紹,讓人眼前一亮。

二、緊扣語文要素,落實教學目標

《海濱小城》是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本課課後習題中,也圍繞着語文要素展開,並貫穿着方法的學習與運用。

在吳老師的執教過程中,緊扣語文要素,方法先行,如初讀課文時,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海濱小城的5處景色:海上、沙灘、庭院、公園、街道,孩子們是如何快速找到的?經過思考和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發現了這些地點都在每段文字的開頭位置,緊接着,吳老師説:“課文後面的第二題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有些句子還能幫助我們快速地讀懂整篇課文,以後在讀書的時候,也要關注這樣的句子”,通過學生的思考,到老師的方法小結,再到課後題目的點睛,步步紮實。

在精讀課文1—3自然段時,吳老師巧設2個疑問,“假如你來到海濱小城旅遊,你的手中有一架照相機,你會拍下哪些景色?”“想一想那些內容是無法用靜止的鏡頭呈現的,圈一圈”,緊緊圍繞課後習題一“朗讀課文,説一説,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是怎麼樣的?”展開,讓孩子們在動手貼一貼、動嘴反覆讀、動腦勤思考中掌握了這些景物的特點:富有海濱特色,色彩豐富,也瞭解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從遠到進,從大到小。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是一篇寫景美文,《語文課程標準》學段閲讀要求中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課後習題也有明確的內容指示,吳老師在授課的最後環節中指導學生積累,並提出了明確的積累要求,將學生在平時積累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小貼士的形式呈現出來,切合學生實際。

三、關注學生“本真”,提倡自主探究

“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教學時應充分體現“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在吳老師的執教中,採用了自由朗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配樂朗讀,用上輕快的語氣讀、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式,讓孩子們在讀上下功夫,讓讀貫穿閲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學生通過自讀感悟,感悟文中所藴含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讀中昇華情感,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與文章產生共鳴。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吳老師的學習建議2板塊分步釋疑,由自讀圈劃到四人小組內互相交流各自的發現,再到將小組內的發現與全班一起分享,與孩子們一起找出動態美景,這個過程是老師引導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巧妙設計教學,緊抓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本真”,吳老師為我們展示一節富有濃濃“語文味”的課,也讓我受益匪淺。如果説有一點美中不足,那可能就是在教學之前,還要充分考慮學情,可以預設預習單等提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新學情況,或許可以更好地展開教學,當然,這也是一點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