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假如課文教學反思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87W
  【篇一: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是一首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假如課文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如何調動孩子內在的情感,達到和作者心靈的相通,激發孩子那顆純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學伊始給他們繪聲繪色的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熱打鐵誘導孩子們進入詩歌的學習:馬良的神筆是多麼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該多麼好啊。同學們你們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説:好想好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有個叫白冰的人,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此時我的孩子們讀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這個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筆幹什麼?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為了讓孩子們真正進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導好孩子們精讀涵泳,感悟語言。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讀詩歌,自己琢磨詩歌的每一小節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再指名讀一讀,再評議、琢磨琢磨每一小節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步我充分讓孩子們自己去琢磨、體會。當孩子們體會有困難時我才加以指導。如第一節:“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孩子們都知道應該用愉快的語氣來讀。後面兩句“不會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歎息。”“則要讀出温柔的,憐愛的語氣,可是孩子們體會不到。我此時用無限温柔、憐愛的語氣朗讀。我一邊朗讀一邊用手撫摩孩子們的頭。孩子們聽後能悟出其中的情感。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多讀,讓孩子們悟其它幾節詩歌的情感。對於第三小節,孩子們都能體會應該讀出對殘疾朋友西西的同情、憂傷。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願望。我讓孩子們同桌互讀,小組賽讀。對於讀的好的孩子我讓他們上台朗讀。孩子們的小手一雙雙高高舉起。上台朗讀舉行了一輪又一輪,每個孩子都上台了。他們那聲情並茂的朗讀深深的打動了自己、同學、以及我的心!

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靈已經達到了和詩人白冰的融合。我順勢利導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想畫什麼?沒想到此時的課堂沸騰了,孩子們的小手舉的是那麼高。“老師我説、老師我説……”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苦的山村孩子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蓋特別特別堅固的房子,這樣他們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窮苦的人畫好多的金幣,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人們畫一雙翅膀,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敬老院在老人們畫好多好多好吃在東西,他們就再也不用受凍捱餓

……

多麼善良的孩子們!多麼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們!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説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裏,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噴發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學我真正感受到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那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並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抓住本課的語言材料,讓孩子們將這些材料通過讀深深的印入孩子們的大腦,孩子們的想象活動才得以完成。以後我要指導孩子多接觸、多觀察事物,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豐富知識,增加表象儲備,為想象力的發展作好準備。因為想象的內容儘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總得受已有知識影響,以已有表象為基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材料,激發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使孩子們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嚮往、追求!

  【篇二:假如教學反思】

最近教了《假如》這篇關於“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課文,下面總結一下學習這篇課文的一些做法:

 一、學習課文中的好詞語,注重語言的積累

低年級閲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範的詞、詞組。這篇課文,生字和詞語的教學主要把教學着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律的詞句、優美的詞組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構建好新的語言圖式。另外,積累了好幾對反義詞:“寒冷——温暖、縮——伸、遙遠——附近、哭泣——歡笑、不幸——幸福”。

 二、感悟課文中體現的關愛他人和環境的願望

《假如》這首詩表現的是對弱勢羣體的關愛,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反覆讀這篇課文,就會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是一首愛的讚歌。“愛”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環境”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本詩的學習起點是《神筆馬良》的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愛好,因此,把這個故事引進課堂,由此來拉開本詩學習的序曲。然後圍繞“愛”展開教學,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許多共鳴。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覆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三、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一位外國作家説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這句話説得太好了,兒童的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創造力。少年兒童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這些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抓住課後第四節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麼?”沒想到學生們的回答非常精彩:1、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們畫上一雙雙好眼睛,讓他們重見光明,親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2、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親愛的奶奶畫許許多多的好衣服,讓她穿得舒舒服服的。3、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雲南災區的人民畫上一箱箱甘甜的.礦泉水,讓他們不再冒着烈日到處找水喝,讓他們不用再喝那髒髒的黃泥水。4、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舟曲災區的人民畫一道道安全的堤壩,為他們阻擋住泥石流,讓他們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們有着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有着熾熱的真情,孩子們心裏裝着無數美好的願望,孩子們的心地最善良美好!

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如學生的朗讀還須加強。在語文課堂中應該有琅琅的讀書聲,只有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的課堂才有了語文的色彩。

  【篇三:假如教學反思

 一、在想象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説過:想象,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為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並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藴含,然後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説:“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説:“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為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為情感薰

竇桂梅老師曾經説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為自己的。”也就是説,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啟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説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為學生講述了一些關於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後,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於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温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篇四: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不幸的朋友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讓學生產生了心靈的共鳴,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了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一、分析教材,設定教學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結合本校學生大多來自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這一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在家裏的識字鞏固得不夠,所以在教學目標中設定有複習生字詞。而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則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本單元的開篇的導語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所以本課的情感目標設定為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孩子懂得如何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二、換位體驗,感悟課文內容

在課文內容的品讀環節,我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藉助課件的情境展示,例如第一小節的學習先出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讓孩子們根據情境來想一想此時小樹的心理和需求,以“小樹、小樹,你為什麼縮着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歎息?”兩次問話讓孩子設身處地地體會自己此時假若是這棵立在寒風中的小樹的感受,接下來的兩個小節,分別出示在鳥窩中苦苦等待、餓得哭泣的小鳥和孤獨地坐在家中輪椅上絕望地望着窗外的西西,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渲染下切身體驗小樹的寒冷、小鳥的飢餓、西西的不幸。

同時,李鎮西老師説永遠不要放鬆語文的讀。這堂課,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個體品讀、男女賽讀、整體悟讀,使學生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讀字詞,感悟文字的情感,把讀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在此環節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學習,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幫助、關愛,接着我依次講了給小鳥畫穀粒,給西西畫好腿,引導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

 三、捕捉瞬間,巧用生成資源

二年級的孩子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總是令人啼笑皆非。但是,這些我們看似可笑的問題後面卻是一片廣袤的思維沃土。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課堂中的突發狀況,而是要加以利用,使之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有利補充。

教學第二小節時,當老師出示小鳥呆在書上的鳥窩圖時,我們孩子們:鳥媽媽去哪裏了?孩子們都能説是去遙遠的地方尋食了。突然一個孩子舉手問:“老師,那顆書上有這麼多的棗子,它們為什麼不吃棗子呢?”是呀,為什麼呢?這時候很多孩子舉起了手,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卻很合情合理,比如“棗子太大了,小鳥吃不下”、“棗子有核”、“小鳥不愛吃棗子”……孩子們的回答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熱烈起來,孩子們都投入到了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鳥兒們的無可奈何。孩子們內心最純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激發,也讓孩子們產生了憐憫之心,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小鳥不再飢餓,不再苦苦等待他*的歸來。

四、拓展創作,習得寫作方法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我把現今的環境污染,年邁的孤寡老人、飢餓、失明兒童的困惑等等狀況通過視頻播放,並配上淡淡憂愁的音樂,以形成強烈的視覺聽覺效果,讓學生在瞭解世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這時我説到:“回去之後,你們把想要説的話寫下來,下節課帶過來給老師和同學們看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你那美好的心願”。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都能如預想的流程順利進行下來,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得到昇華,都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重要的是從最後孩子們的拓展寫作結果來看,孩子們的心中那份關愛之心已經被激發起來,不論是對年邁的老人,還是對飢餓的熊貓,又或者是對失明的孩子……

當然,本堂課也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教學完第一小節後,可以做簡單的小結,授予方法,從而讓孩子們在小組合作的形式下嘗試自主學習第二、三小節。做到更加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對於最後的拓展延伸部分,過於急促,只請了兩個同學口頭説一説自己要畫什麼,如果能綜合學生的回答,形成一個範本,再讓學生去自由創作,則有可能形成更豐富的創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