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14W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到語文課,往往想得最多的是閲讀教學,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可想而知,閲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當前,學生閲讀能力較低,教師的閲讀教學方法欠缺,教師對年段閲讀目標、課時閲讀目標把握不準,教學方法單一,沒有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閲讀教學本應該是個性化、情感化、創造性地閲讀,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教師仍然以分析講解為主要的講授方式,“條分縷析”“一問一答”。在課堂上,學生要麼是一名聽眾,沒有太多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機會和權利,要麼就是一名“記者’”,一味地做筆記,沒有太多思考分辨的時間。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是説明閲讀是個實踐體驗的過程。閲讀教學,“教”在前,“學”在後,就是要求教師要在“教什麼”“怎麼教”上下功夫,然後有效地引導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作為教師,提高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一、認真備課是提高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備學生,備教材。教師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鬆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於是我想到了一首令人感動的歌曲《生死不離》,那首歌不也正是訴説着生死不離的深情嗎?課前我將歌曲深情導入,奠定了進入文本的情感基調。備課時,我查閲了有關地震的資料和圖片。於是我把蒐集的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拓展知識,並用音樂烘托,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情感空間。教學《釣魚的啟示》,通過備課查找資料“禁漁期”:為了保護某些重要的經濟魚類資源,在魚類產卵、繁殖和生長髮育的特定時期,規定禁止捕撈或限制捕撈活動的時間。“中國的禁漁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為青魚禁漁期,6月20日至8月20日為毛蚶(hān)禁漁期,4月15日至5月31日為淡水湖區與水庫禁漁期……這樣的資料補充對於學生理解“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這些語句就水到渠成了。

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閲讀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反之,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課堂教學盲點重重,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瞭解學生。

二、激發閲讀興趣,是提高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閲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要適時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後,介紹《安徒生童話選》;如教學《最好一頭戰象》,介紹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教學《懷念母親》,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閲讀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除了課前鋪墊,也可課後補充,進行昇華主題。如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引導學生讀書品味,瞭解少年周恩來的遠大志向。課前老師補充了周恩來逝世後,聯合國為他降半旗的光榮事蹟以及周恩來的幽默故事:“一次理髮師為周總理刮臉時,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臉刮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説:“不用着急,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等等故事不僅讓學生對周恩來這個偉人更深刻了解與崇敬之情,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三、加強聽説讀寫訓練,是提高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是提高閲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閲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做到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閲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聽、説、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説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普羅米修斯》時,學生已經初步瞭解課文,課文先寫普羅米修斯取火——受罰——獲救後,讓學生説説你心目中普羅米修斯是個怎樣的神?然後再説説在奧運會舉辦前都有一場聖火傳遞,人們就是有聖火傳遞的形式來紀念這位人類的英雄——普羅米修斯!這樣的説説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教學《伯牙絕弦》,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裊裊炊煙,皎皎明月,依依楊柳,……”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又加強學生的語句訓練,兩全其美。教學《山中訪友》中力求將聽、説、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學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節中又分別有所側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範,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並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是讀與説的雙重結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説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環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總之,提高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課題,這就需要教師緊扣“語”和“文”;“教”和“學”,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的內容,不是單純地學習語文知識為目標;教會學生細心品味語言,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記住每篇課文的內容結構。認真閲讀文本,在閲讀實踐中真切地表達感受,真正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實現自我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閲讀教學的本質課堂。在閲讀教學中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為原則。教師給予學生適時的點撥、激勵,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願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在閲讀實踐中能形成自己的閲讀習慣、閲讀理解和閲讀方式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