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錦集7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錦集7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1

珠算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上次參觀完珠算博物館後,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任務製作算盤。

算盤,算盤怎麼做啊?一想起商店貨架上那各種各樣、巧奪天工的算盤,我就犯了難。終於,在一個小時的苦思冥想後,有了主意。

我拿出了以前在商店裏買的算盤,量出了它的檔和樑的長度,以及框的大小,就準備動工了。我首先從家裏翻找出已經沉睡了好久的鋼絲準備把它平均分成8份。我卯足了全身的勁想想要把鋼絲一分為二,可那看似能輕易掰斷的鋼絲不但毫髮無傷,反而我那稚嫩的小手加的生疼。這時,坐在旁邊的爺爺笑了起來。我看着他幸災樂禍的樣子不禁生氣了。爺爺看見了我那崛起的小嘴,説:來,我給你個祕密武器。説着,他從抽屜裏拿出了一個恰似剪刀似的東西鉗子。他將鋼絲拿起,輕輕一剪,頓時那堅不可摧的鋼絲勇士瞬間就好似變成柔情似水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斷了。我照着爺爺的樣子,一會兒就把檔做好了。

接着,我又拿出一段沒用的木頭,用它來做樑。首先,我將木頭鋸成了三段,但是木頭不直,這可怎麼辦?我靈機一動,一想起前在書上看到過熱量可以使東西變軟。於是,我拿來電吹風,向一箇中心點吹了許久,果然,木頭變軟了,我用力掰了掰,剛才還彎曲的木頭轉眼間就變直了,樑就做好了。

接着,我又用超級黏土做了珠子,最後將他們組裝在了一起,一個算盤就完成了。

雖然算盤沒有那麼精緻,但卻非常有意思,珠算文化博大精深,作為祖國下一代的我們一定要把珠算文化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2

端午記憶中的如水母愛

“一月紅燈高高掛,二月就把風箏扎;三月清明墳頭掛,四月秧子滿田插;五月龍舟下河壩……”小時候,唱着這首兒歌,天天盼,月月盼,直到端午節到來。

其實,我並不在乎看什麼龍舟,倒是想着母親親手包的粽子,親手給我搽上那帶點香味的雄黃酒。不過,那時候吃粽子是很難的事。

有一年,母親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就許諾,説是要吃粽子的。於是,我就天天苦盼着。到了端午節那天,我連早飯也懶得吃,一心憧憬着那用翠綠色箬葉包紮着的白生生的粽子。

一放午學,我便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可是母親不在家,灶裏的灰是冷的,桌子上放着一摞乾淨的碗。我知道,我那希望像美麗的肥皂泡般破滅了。一種失落感立即襲上心頭,鼻子一酸,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這時候,院子裏有幾户人家已經掛上了艾草,鄰家幾個孩子耳根、脖子擦得黃黃的正在打鬧,空氣中瀰漫着雄黃酒的香味。我倚着門框,望着村口那條通向場鎮的大路。我不再期望吃粽子了,只盼母親能夠賣掉熬了一個通宵才做成的豆腐,只盼母親能夠快一點平安回來。

不多時,母親挑着豆腐擔回來了。我看見盛豆腐的木板破成了兩塊,一挑竹籃也好像被人踩過。母親看到我難過的樣子,立即從口袋裏掏出一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哄着我説:“原諒媽媽,宏兒,今天大家都吃粽子了,豆腐不好賣……”我分明看到媽媽的眼裏噙着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撲到她懷裏,傷心地哭着,母親緊緊地摟住我,我感到背上有些熱乎乎的東西在滾動……

菖蒲青青,懸於五月之門。為了班上的學生,好多年我都沒能回家與母親一起包粽子了。本想趁着第一個法定的端午節和母親團聚,而母親卻與我陰陽兩隔。不過,我不會忘記那個沒有粽子的端午節,更不會忘記那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還有我親愛的母親!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3

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所有活動都是為了辭舊迎新,以盛大儀式來迎接新年。

小時候,奶奶曾告訴我:有一個關於“年”這個怪獸的傳説,我對這個“年”起了好奇心,便去查找有關“年”的資料。我得知: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每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着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對一户老婆婆説,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為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點燃爆竹的聲音,“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皇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明星。其中的許多精華,被代代相傳,價值歷久而彌新。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液,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4

馬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風是什麼的民間走訪活動,這一話題也得到人們的熱議以及社會人士的好評。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幾乎沒有一家是沒有家風的`,例如説,傅雷家書就是傅家家風的傳承及對後代們的教誨的家風的典例。還有的比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國藩了。曾國藩曾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九個赫赫大字警示自己及子孫,他一生忠於國家和自己的子民,從不做違心的事,他本身的修養就極高,在朝中享有盛譽也因此才委以重任。他對家族每一位成員嚴苛以待,這也是曾家在後清長盛不衰的原因,

家風不一定必須是白紙黑字寫在紙上的,它其實相當於一種信仰,一種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去恪守的一種信仰,就像晉商堅持“誠信經商,客户之上”的原則一樣。潛移默化,慢慢傳承下去,漸漸濃縮,最後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形成了這種精神的精華所在,並從中獲益,

一般來説,家風都是些比較正義,比較美好的詞語形容的,比如誠信,自強,老實,孝順等等。我還記得年後某夜晚一家子圍坐在電視機旁談心時,爸爸也適時問我:“你説説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了想問你往日的一些瑣事,父母對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説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細數出來。都是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卻恰恰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從而折射出我們的家風。父親朗然大笑,褒獎了我的小機靈。

其實,迴歸正題。家風是對中國數千年來優良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的傳承。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一個人在家庭裏所薰陶的比學校裏的各種人所感染形成的性格會有所不同。家風就像基因一樣,是一個家庭獨有的特色,這樣的家風才體現了一個家庭的獨立性、特殊性。億萬個家庭,億萬種家風,這樣凝聚為一體便是我優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新世紀即將的領頭人,我們應承擔好這一家風,將它們完美地凝聚為一體,形成中國特色的民族風,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是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文化,從傳説的皇帝到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從千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多彩的漢字,從一間間茅屋到不朽的萬里長城,無不是先人知識的精華,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無不彰顯着中華文化的魅力。

千年來,中華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着耀眼的光輝,閃耀在世界文化之林,然而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華文化卻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冷落。

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覺間放棄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忘卻了傳統文化的美。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崑曲”現在很少再有人去聽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的娛樂場所,燈火徹夜不絕。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現在卻聞名於日本,而中國人卻在一味追求西方的咖啡,以彰顯時尚。再拿傳統節日來説,現在,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版權,就連規模最大的春節知名度也不如聖誕節。甚至,我們最基本的文化漢字,能正確書寫的人少之又少,懂得書法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些國人寫的漢字連自己也看不懂。這一切,無不在暗示着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消逝,重振傳統已刻不容緩。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華,昇華其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從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動上踐行它,在心中牢記它。

中華文化已傳承千年,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以此為豪,用實際行動弘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6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問我家鄉有什麼民俗,東北二人轉就是一絕。

二人轉是東北傳統風俗,以一男一女、以一醜一旦為表演演員,以板胡、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練的台詞,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説、做、舞為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為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眾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為人民所喜愛,東北人們喜愛聽二人轉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程度。連周總理當初路過吉林看了一場二人轉,都讚歎道:“二人轉不愧為中華文藝瑰寶之一,應該好好發揚”。

二人轉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幹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裏發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為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二人轉。

二人轉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着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説“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現在,小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二人轉一炮走紅的轉星也不在少數,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瀋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

二人轉就是我們的民俗,也同樣是中國老百姓的喜愛,我衷心地希望它發展越來越好。

傳統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7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三道文明的長河從悠遠的歷史向我們奔騰而來,三道水痕漸漸淡沒,只剩一汪江水,湧向更遠的未來。

然而,我們作為這條河孕育出的子孫,是否還堅守着她名為“文化”的江水,是否還保持着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

伴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度成為流行。然而人們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不僅對於“漢服”這個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對於漢服結構的名稱也缺乏瞭解,更不用説它背後的文化內涵了。

所謂的“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總的來説就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它不是指漢代的服飾,而是指漢族傳統服飾。因為漢代的前身是華夏族,故而整個漢族的傳統服飾可以溯源至周代,經過秦朝的發展,到了漢代逐漸臻於成熟。

如蔡邕在《獨斷》中便説道:“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在傳統中國,服飾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義。我們知道中國古稱“華夏”,華夏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文明的含義。如《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而在現在的這個時代,有的人會誤把漢服當朝鮮服,和服。放眼來看,漢服有這一種獨特的美,是和和服不一樣的美,它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古人更是製造出了眾多款式,漢服的形制有交領右衽、中縫、繩系等,漢服有很多款式:曲裾、齊胸襦裙、圓領袍等,根據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如唐制圓領袍、宋制圓領袍、明制圓領袍等。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Tags:字錦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