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新型農業經營情況調查報告2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3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型農業經營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新型農業經營情況調查報告2篇

新型農業經營情況調查報告1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平江縣畜牧水產局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着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平江縣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縣畜牧水產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平江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現狀和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並提出了進一步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議。

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養殖業產業蓬勃發展,提高了養殖業專業化發展水平。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保持了養殖業經濟的良性發展。緊緊圍繞生豬、草食動物、家禽、淡水漁業等養殖產業,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陽、童市、甕江、向家、虹橋等14個鄉鎮為主的生豬產業基地;以虹橋、童市、三墩、大坪、加義、長壽、木金、福壽山、南江、板江、餘坪、岑川、大洲等13個鄉鎮為主的草食動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橋、餘坪、長壽、大洲、梅仙、城關、三陽、三市、安定等鄉鎮為主的家禽養殖基地;以向家、甕江、福壽山、長壽、黃金、南江、安定等鄉鎮為主的淡水漁業養殖基地。XX年共出欄牲豬103萬多頭,為全國牲豬調出大縣。肉牛4.38萬頭,羊28.5萬隻,為全省草食動物基地縣。家禽出籠408.5萬羽,禽蛋產量11950噸,水產品產量7200噸。常年存欄3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户達209户。實現養殖業總產值22億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給,增加了農民收入,發展了農村經濟。

(二)養殖業合作組織規範快速發展,提高了養殖業生產的組織化經營水平。近年來,平江縣以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休閒農莊建設為重點,立足“生態、綠色、特色”優勢,強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加快養殖業發展方式轉變。截止XX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社57個、協會7家,家庭農場1個,休閒農莊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小户生產與大市場連接的橋樑,挑起了養殖業主導產業的發展重任。XX年3月我縣成立註冊了我省第一家家庭農場——小燕家庭農場,養殖、種植和林業相結合,消除養殖污染,發展生態養殖、種植,創新生態、綠色、健康生產之路。休閒漁業發展勢頭好,湧現一批集休閒、垂釣、餐飲於一體的生態農莊,如三陽天水堂農莊,精養水面180畝,垂釣者絡繹不絕,效益可觀。

平江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強勁發展,起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羣眾”的`作用。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改變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產經營方式,增強了農民的市場意識和合作意識,成為農民和市場的聯繫紐帶,不僅有效解決了畜禽水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畜禽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如引進正大集團等戰略投資者,有效解決了家禽產品的銷售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推動養殖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把農民組織起來,圍繞主導產業從事產、加、銷等經營活動,有效促進當地優勢產業發展壯大,促進養殖業向區域化、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科技示範、組織培訓等多種方式,致力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和品牌意識。如豐益土山雞、毛毛魚、金峯寶等平江品牌已經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務力度不斷增強,提高了養殖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一是農技推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在各鄉鎮建立了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大力實施 “畜禽水產良種工程”;組織單位技術骨幹,成立了專家服務組,指導全縣養殖業生產發展規劃的制定,養殖業新技術、培訓、推廣,農業項目庫的建設。二是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穩步提升。加大了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和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力度,加強了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XX年2月,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大樓正式啟用。XX年成為全省11個、岳陽地區唯一一個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縣。

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不優,影響現代養殖業發展。受自然環境、農户意識和資金投入等因素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緩慢,流轉不穩定,農村小規模養殖和分散的經營模式很難形成規模效益,嚴重影響規模養殖業的發展。

二是養殖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養殖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水平相對較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畜禽水產品精品名牌偏少,農户和部分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偏弱等問題突出;農產品加工產值較低,大多數產業還停留在賣原料的階段,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是農民合作組織實力不強,影響農業綜合效益。大多數合作社規模不大,穩定性較差,服務功能作用發揮不佳;合作社自身積累和各級的扶持資金少,資金缺乏,工作經費不足,培訓、指導工作跟不上發展的形勢;合作社管理者和業務人員素質不高,缺少懂管理、會經營的人才,導致合作社管理鬆散,社員的合法利益難以保證。

四是現代養殖業發展資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強。隨着養殖業開發大户和畜禽水產品加工企業不斷增加,農民從事養殖業產業開發的熱情也很高,但由於農民人均純收入基數低,存在生產發展和自主創業資金不足、貸款困難的問題,同時,由於經費短缺,養殖業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和培訓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大多數科技人員得不到較好的學習培訓機會,技術知識得不到新的補充,開展綜合服務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無法完全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對養殖業服務的需求。

三、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議

(一)以集約化生產為目標,加快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一是變散户經營為規模經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養殖經營格局,已不適應現代生產要素的需求,不利於養殖業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積極鼓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養殖能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轉讓、轉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轉土地,實施規模生產和經營。要加大政策宣傳和扶持力度,促進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二是要加強勞務輸出,促進土地流轉。通過與外地及勞動就業部門聯繫,幫助勞動力進行就業培訓,積極向外地輸出剩餘勞動力。三是要抓好養殖業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做好主導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實現養殖業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整合、聚集、轉化。

(二)以專業化管理為手段,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一是要突出創建養殖品牌。強化品牌意識,開展品牌宣傳,重視扶持培育,把畜禽水產品品牌建設作為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來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產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要體現差異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將地方特色優勢發揮好、保護好、宣傳好、包裝好。三是要推進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經營。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標準化養殖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無公害畜禽水產品、綠色食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要加快畜禽水產品加工業發展,拉長產業鏈。通過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户,積極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參與發展特色農業,實現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

(三)以組織化經營為路徑,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一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進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業上檔升級、兼併整合,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如大力扶持縣畜禽良種場、裕中源農牧有限公司、遠洋特種養殖、犇騰牛業等龍頭企業。二是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組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領辦、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大培訓力度,規範內部管理,健全運行機制,落實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扶持,拓展發展空間,提高養殖業組織化程度。如豐益合作社,發展規模特色養殖,培育了平江豐益土山雞品牌。

(四)以社會化服務為保障,構建全方位的農業服務體系。一是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穩定縣鄉兩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網絡,深化農技人員進村入户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與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高新技術研究,力爭在生物技術、培育良種、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強畜禽水產品安全監管。指導養殖大户推進養殖業標準化建設,認真開展專項整治,強化監測檢驗,加強執法監管,搞好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認證。三是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提高財政支農投入的總量和比重。加大涉農資金項目的整合力度,傾斜投入養殖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養殖業產業升級,在項目安排上向養殖大户多、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做得好的鄉鎮和加工企業傾斜。四是加大涉農信貸投入。發揮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支農主力軍作用,拓寬信貸服務領域,提高信貸投放效率,努力滿足農民和涉農企業信貸需求。確保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來資金。要切實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好外來資金;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內部信用合作;採取各種獎補措施,引導、鼓勵農民投資現代養殖業。

新型農業經營情況調查報告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農業規模經營,促進農業農村產業化進程的主要力量。作為一個山區農業小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如何,在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加快促進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近日對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基本特點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加大了對產業大户、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的扶持力度,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數量增長快。今年新增農民合作社20家,全縣達到157家,比上年增長14。5%,同比增4個百分點,其中省級示範社12家,今年新增7家,同比增長快1倍,全縣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203個,目前已有30個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進行了登記註冊。

二是經營方式活。一是土地流轉形式活:今年全縣已流轉耕地面積20190畝(其中:轉包3960畝,轉讓745畝,互換1038和出租10941畝,其他3506面),佔承包面積的20%左右。二是業主資本組織形式多樣:有合夥、股份合作、股份制、獨資等;三是從事經營領域廣: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休閒農業等。目前已呈現了由傳統產業向新型產業拓展,由農業生產向農業企業轉變,由各自為陣向聯合戰線推進的可喜態勢。

三是輻射效應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最先進的農業生產力,在信息、技術、投入和市場開拓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經營收益是傳統生產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據調查,新型農業主體經營土地一般畝用工40個左右,每個工日40—60元。農民通過給業主打工,不僅獲得了務工收入,而且學到了致富本領。

二、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營主體參與者素質有待提高。一是業主素質參差不齊:部分業主思想素質較差,管理水平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為項目應付檢查,為享受優惠政策成立的;二是農民對新型農業認知較低:如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願不強,小農意識仍很嚴重,風險意識弱,社員議事意見難以統一。據不完全調查,我縣新型農業經營者中有近八成的年齡在40歲以上,超過1/3的經營者年齡在50歲以上。一旦他們從農業產業中退出,將轉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發展。

(二)管理體制建設不規範。就全縣154家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而言,仍有少部份是鬆散形的,沒有內設組織機構,管理混亂,制度不健全,運作上很少整體參與,甚至沒有搞過運作活動,規範化運作差。由於制度的缺失,合作社資金(包括股金)管理上民主度不夠,資金運行不透明,利潤分配不合理現象依舊存在於少數合作社中,極大影響了農民對加入新型農業經營的積極性。

(三)政策落實效率不高。近些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不少強農惠農政策,對農業穩定發展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支農政策之間缺乏整合性和銜接性,讓本來就少的扶持資金更難取到扶持作用。同時,不少支農政策從政府下達到農民獲得,經過的中間層次和環節過多,導致政策執行中的尋租現象,政策實施成本較高,具有明顯的時滯性,政策效率不高。

三、推進我縣新型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為骨幹,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紐帶,以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保障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加快推進我縣新型農業體系建設,建議:

一是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的農民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基礎。研究制定職業農民的認定標準,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從所從事的農業行業領域、農業勞動時間、生產經營規模、素質能力等方面進行探索認定,並作為培育和扶持的依據。拓寬培養渠道,開展多形式、經常性的職業教育培訓,完善農業職業培訓體系和綠色證書制度,健全農業技能持證上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陽光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規模,廣泛開展種糧大户、養殖大户、家庭農場經營者和合作社帶頭人等培訓。吸引和支持高素質人才務農創業。

二是大力發展專業大户和家庭農場。按照“生產有規模、產品有標牌、經營有場地、設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探索不同生產領域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健全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對認定的專業大户和家庭農場,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向其傾斜。實行以獎代補,對達到一定規模的專業大户、家庭農場予以獎勵。通過建立土地流轉專項資金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流轉。加強對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的指導和服務,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三是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促進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建立示範社評定機制,分級發佈示範社名錄,把示範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完善合作社税收優惠政策,規範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創新適合合作社生產經營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庫和培訓基地,着力打造合作社領軍人才隊伍和輔導員隊伍。

四是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健全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深入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羣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户、合作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及合作社共舞共進共贏。

五是加快培育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從市場準入、税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鼓勵和支持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參與良種示範、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產品營銷等服務。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工作,積極探索“專業化服務公司+合作社+專業大户”、“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服務隊+農户”等多種服務模式,及時總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