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關於養老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養老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養老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養老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為深入瞭解我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探究加快發展我市養老服務業的有效途徑,市政協第三調研組對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老齡人口及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

(一)我市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關於人口老齡化,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着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2014年底,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83.86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5.92%(以全市總人口526.68萬人計算),我市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我市人口老齡化呈現四個特點:一是人口快速老齡化。2010年,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69.55萬人,到了2014年就達到83.86萬,年平均增加2.86萬人。二是老年人口高齡化。我市現80歲以上老人7.87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9.38%。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和醫療衞生保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高齡老人還會逐漸增多。三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年輕人婚後與父母分開住,或轉移大城市,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等,使得老年家庭空巢化問題突出。四是羣體結構多元化。老年人口文化層次越來越高,老年人需求越來越廣泛。

(二)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市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以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為重點,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我市現有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628個,其中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小飯桌25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及養老服務站603個。公辦養老機構44個(包括敬老院16個、光榮院和復退軍人休療中心9個、公辦老年公寓4個、縣級養老服務中心10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5個),民辦養老機構13個。養老牀位數已達到18604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數達到25.9張。

1.政策扶持,促進養老機構快速發展。根據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文件精神,我市在土地使用、信貸支持、補助貼息和政府採購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或設施的扶持改造。其中對民辦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根據養老機構的等級和供養人員的不同,給予30元-80元/人·月(共九檔)的補助。

2.統籌城鄉,推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協調發展。在城市,主要是興建老年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小飯桌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培育老年社會組織,推進日託服務、餐飲服務、文體活動服務和志願者服務、互助服務,不斷豐富養老服務內容。在農村,主要是依託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對農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文體娛樂和精神慰藉的照護服務,先後投資2.8億元建設農村中心敬老院11個,區域敬老院4個,養老牀位5300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户1500多人。

3.多方參與,加快養老服務業建設步伐。積極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建老年公寓、養老院、愛心護理院等,促進各類為老服務設施協調發展;遵循管辦分離原則,引入社會力量,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的社會化運作;通過購買服務、安排公益性崗位、互幫互助、有償服務等形式,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服務;通過政府贊助經費、提供形式,鼓勵和引導家政行業、醫護機構、大專院校等專業性技術人才組織開展為老志願者服務活動。

二、我市養老服務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對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對老齡化面臨的嚴峻形勢尚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還沒有把發展老年服務業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有關政策落實缺乏剛性措施,有的養老優惠政策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羣眾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關注度還不夠高,養老觀念有待轉變。

(二)政策落實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2013年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發展養老服務業在城市規劃、土地供應、税收優惠、融資補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隨後,省、市也相繼出台系列鼓勵政策,但由於這些政策涉及規劃、國土、税務、財政、水電氣等多個部門,沒有有效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政策難以落實。例如,在土地供需緊張的現實情況下,給民辦養老機構用地實行劃撥或者優先供地是很難的。對一些老舊小區來講,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也是不可能達到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相關扶持政策效果不佳,都制約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三)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目前我市各級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基本上來源於中、省項目資助資金和市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市、縣財政均未列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由於上級項目資金投入較少,各級財政配套資金難以落實,致使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困難。

(四)養老服務組織和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服務組織數量較少。目前從事社區養老服務的組織主要以社區居委會、志願者組織和一些家政服務公司為主,專門從事養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和企業較少。二是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低。目前為老服務人員數量偏少,素質較低,服務方式單一,服務功能不全,作用發揮不夠等情況在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甚至還有打罵體罰老人的現象。為老服務專業化水平不高,大多數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還侷限於低層次的日常生活護理和家政服務,缺乏專業的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高層次服務。

三、促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重視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是新時期黨中央採取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填補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消費、擴大就業等一舉多得之策。要增強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構,把發展養老服務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通盤考慮,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明確養老服務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具體實施辦法,健全和完善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協調機構,明確各成員單位在選點規劃、用地審批、產權登記、運營補貼獎勵、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的職責;制定出台促進我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及失能、困難老人養老補貼的具體辦法,使各項扶持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考評機制。發揮“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協調機構”的作用,加強督促協調,確定各成員單位在推動養老服務設施改造、項目建設(用地保障、評審申報、資金配套、規劃許可、

醫養結合、專業服務人員教育和培訓、職稱評定、以及融資和運營風險評估、保險)等方面的職責和責任,發揮黨委政府養老服務“保底”作用。

(三)完善為老服務基礎設施。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列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投資預算,加大財政資金在養老機構建設項目方面的投資比例;增加民辦養老機構建設項目政府補助資金,提升項目建設資助標準和運營資助標準。二是解決養老服務項目建設用地難問題。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開闢養老服務設施,解決老舊小區建設用地難問題。對新建社區在規劃層面,嚴格按標準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加快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餐桌等基礎設施建設。

(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樣的原則,建立以社會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行居家養老服務長效化,完善支持政策,整合部門資源,強化家庭養老功能,形成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推行“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化發展、集約化運作,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推行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加強養老信息建設。利用社會義工和志願者組織,不斷拓寬新的扶老助老渠道。

(五)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一是發揮敬老院的功能,在保證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前提下,支持供養機構改善設施條件並向社會開放。二是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充分利用農村閒置院落、校舍等場所,通過改擴建等途徑,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成為提供農村養老服務的陣地和平台。建立完善失能老人養老服務和護理補貼制度,將農村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納入到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的範疇,明確政府、社會、家庭的責任。建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的購買力問題。發揮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農村老年人失能風險源頭預防與事中干預服務機制。發揮村級組織的作用,協助政府相關部門落實好現有的福利救助政策。

(六)加強為老服務組織建設。一是鼓勵和扶持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降低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的登記門檻,設立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專項補助基金,推動我市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快速健康發展。二是積極培育志願者服務隊伍。動員、組織、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慈善組織、在校學生和廣大市民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各種公益性服務,鼓勵各行業以各種形式參加為老服務,壯大志願者為老服務隊伍,發揮志願者為老服務作用。政府要建立為老志願服務的激勵機制,對錶現突出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志願者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七)提升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一是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系統培養為老服務專業人才。同時聘請專家、教授現場教學或依託職業院校遠程教育等途徑,加強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訓,逐步形成結構合理、技術達標、愛崗敬業、高中初級相匹配的養老服務隊伍,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人才需求。二是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建議按公益崗位對待,享受公益崗位從業人員的待遇。三是提高養老機構為老服務層次。加快為老服務人才培養,提高為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不斷提高為老服務水平。民政部門要建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估制度,定期對養老機構的人員配備、設施設備條件、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服務對象滿意度、社會信譽等進行綜合評估,定期向社會公佈並受其監督。對一些有打罵體罰,甚至有老人行為的,加大處罰力度,觸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確保老人有一個安全、舒適的養老環境。

(八)創新養老服務發展模式。一是建立為老服務信息平台。建立為老服務熱線、居家呼叫系統、社區服務便民網等便捷的求助和服務信息溝通渠道,便於老人進行日常諮詢和緊急求助。二是大力發展養老產業。鼓勵相關行業拓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服務和信息服務,加強殘障老人專業化服務工作。支持企業開發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產品,引導商業機構設立老年用品專區。健全市場規範和行業標準,確保養老服務和產品質量,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關於養老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一、養老服務產業內涵及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意義

(一)養老服務產業的內涵。養老服務產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業,也是從各種具體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託底服務,包含和覆蓋各種人羣。是以老年人為對象,以養老服務為內容,以滿足中、高層次生活、文化需求為目標,主要通過市場化運作配置養老資源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由老年市場需求拉動而興起的綜合性產業,亦稱為老人福利產業、老齡產業。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是兩個界限分明的概念。前者是滿足老年人生活多樣化、更高層次生活需求市場模式的產業概念,具有服務性、盈利性等特徵;而養老事業是指政府主辦的、以老年人為對象,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非營利性公共服務事業,屬於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務的範疇,體現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責任。

(二)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重要意義。作為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特殊產業,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大,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被視為朝陽產業、銀髮經濟,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是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有助於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數。加快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積極構建不同服務層次、不同消費水平的養老模式,為老年羣體提供豐富的、適合其需求的物質、精神產品及各種服務,確保其“老有所養”,實現老有所食、老有所醫、老有所居,老有所樂,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使百姓的幸福指數得以較大提升,能為我市建設最具幸福感城市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是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有助於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縣域經濟較快發展。養老產業是一個橫跨第一、二、三產業的綜合產業體系,產業跨度大,涉及範圍廣,不僅包含老年用品、食品、醫療、房地產、旅遊、文化娛樂等產業,而且對上下游產業,如建築設備及原材料、電子設備,保險金融、教育等行業具有顯著的經濟帶動效應。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不僅可以刺激消費、培育新的產業經濟增長點,最終拉動內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帶來連鎖效應,促進與之相關產業發展,可實現我市三種產業的協調聯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減輕財政養老負擔。養老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涵蓋的行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的彈性較大,比較適合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勞動力羣體,可擴大就業領域,緩解就業壓力,能較好的解決我市農村勞動力特別是“4050”人員就業問題;同時養老服務產業主要通過市場化、社會化方式配置養老資源,積極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於減輕政府在養老財政支出上的負擔。

二、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是我市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最佳選擇

xxxx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南接黃山市,西南與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鎮市為鄰,東和東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接壤,6 / 13

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城。發展養老產業,我市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一)生態優勢凸顯。我市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季風濕潤温和,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生活環境舒適宜人。近年來生態建設進展順利,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良好,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命名的生態經濟示範區。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58.21%、濕地面積佔26%,是安徽省首位、華東地區17個、全國58個國家級森林城市之一。而森林城市建設也是人們衡量幸福指數的話題之一;全年空氣質量為良,是華東地區老齡人居家、休閒、學習、娛樂的首先地之一。發展養老服務產業,xxxx市有着良好生態優勢。

(二)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具備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獨特優勢。一方面,隨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鄉一體化加速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對健康護理、文化娛樂等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九華山機場建成通航和寧宜城際鐵路公交即將交付運行,我市已建成水、陸、空交通互為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以市主城區為中心的“一小時”的市域、“二小時”的省內周邊地市、“三小時”的周邊省會城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方便吸引市內乃至周邊地市、周邊省會城市有一定經濟收入的退休老人前來養老;另一方面,我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藴豐富,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擁有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重要的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國家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牯牛降,亞洲重要的濕地、被稱為“中國鶴湖”的國家級珍稀水禽保護區--升金湖,以及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秋浦仙境、杏花村遺址、石台溶洞羣等十餘處。隨着市旅遊建設的步伐加快,“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載詩人地”的畫面將再現在我們面前。具有發展養老產業獨特的自然、社會、人文優勢。

(三)市場前景廣闊。一方面是我市老年人口基數大。民政部副部長2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佔總人口的14.9%。根據xxxx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xxxx市登記人口為1596790人,65歲以上人口數為140612人,佔總人口數的10.03%,與國際公認的老齡化標準(60歲以上人口數佔總人口數10%或65歲人口數佔總人口數7%)相比,我市已經完全步入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據權威部門公報,到204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將佔到總人口的30%左右。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市除0至14歲年齡段人口數下降了7.46%外,其它年齡段人口數均呈上升趨勢。其中,65歲以上年齡段人員上升了2.31%,且仍處於上升趨勢;再次就是我市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全國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約佔全國老年總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我市2013年老齡人口統計顯示:70週歲以上人數為95118人,80歲以上(高齡人員)為30857人,隨着生活質量的提升和醫療條件的改善,高齡人口上升趨勢也將更加顯著。老齡化已成為我市面臨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也是應對我市人口老齡化實際需要。

四是社會需求潛力巨大。一方面是我市老齡事業社會普及率低、思想觀念相對滯後。受傳統觀念和現有經濟發展狀況影響,我市養老服務產業社會普及率低,家庭養老模式根深蒂固。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市最基本、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子女擔負着養老的主要責任。對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贍養,90%以上還是靠家庭來承擔,人們參與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不高,一些老人因不習慣不願走出家門,子女也因怕背“不孝之名”而不同意老人進入養老機構;同時人們對民辦養老機構存在諸多偏見、民辦養老機構收費較高、人們支付能力不足,特別是農村贍養老人負擔太重等一系列因素導致我市社會化養老尚處於起步階段;另一方面是“未富先老”矛盾日益凸顯。隨着1953年和1954年出生的人口進入老年期,中國迎來了又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峯。老年人口的高齡、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將進一步加劇。截至2012年底,全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2273萬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萬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億人,空巢老年人口0.99億人。由於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面臨着貧困、疾病、失能、服務、照料、精神關愛等諸多困難和問題;農村老年人留守現象突出,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再次就是家庭養老負擔加重。家庭養老是代際之間的經濟轉移。在家庭單位內形成一個天然的養老基金的繳納、積累、增值以及給付過程。但是,由於生育率下降、人均壽命的延長,家庭結構逐漸趨向小型化、核心化。傳統家庭養老分散式的模式使得人力成本和社會成本日益增加,家庭養老壓力劇增,子女養老的人均負擔成倍增長。“421”模式(4個老人,夫妻2人和1個孩子)將成為中國近幾十年內主流家庭模式,養老產業發展的社會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優勢得以凸顯,發展養老產業,拓寬養老模式,迫在眉睫。

三、xxxx市養老產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xxxx市養老產業現狀。目前,全市各類養老機構80家,養老牀位9600餘張。其中,光榮院1家,牀位100張;縣區敬老院74所,牀位9000餘張;兒童福利院4所,牀位500張;老年公寓1所,牀位30張。

(二)xxxx市老年服務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老年服務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與老齡化需要不相適應。近幾年,雖經努力,我市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率有所提高,略高於2012年底全國公佈的安徽省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率數(24張)的平均水平,但與國際認同的發達國家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率要達到50張--70張的要求,相距甚遠;城鄉老年服務產業發展也不平衡。單純依靠投入和發展養老事業已不能滿足我市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與做大做強養老服務產業,吸引周邊地市更多的老年人到xxxx安享晚年還有不小的差距。

二是配套設施建設與養老產業功能不相適應。首先是投資主體單一。我市現有養老服務機構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原則上,養老服務設施大部分靠支出負擔。公辦民營、民辦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全市還沒有;其次是養老服務產業功能單一。全市養老機構建設,目前僅限於提供吃、住和日常照顧等基本服務,缺乏護理、醫療、康復、教育等綜合化服務,多數養老機構處於中低檔次水平,養老服務機構功能開發不全;再次就是法律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扶持還不完備。目前,我市尚缺乏明確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社會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不高;市內現有的養老機構從業人員也以農村勞動力為主,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專業人才匱乏、服務水平偏低。

三是養老服務需求與養老產業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近年來市政府不斷加大養老事業的投入,但養老服務的供給還是無法滿足養老需求。筆者帶着養老服務需求這個問題,走訪了市直和貴池區幾個敬老院,80%以上老年人對敬老院或相關養老服務產業在日常生活保障上表示滿意。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少老齡人對精神文化生活、醫療衞生保障、虛假保健食品識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等方面訴求較高,存在不少意見,需求巨大。且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多方位發展的特徵,無法為老年人提供項目齊全、質量較高的服務。

四、xxxx市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規範產業發展機制。一是制定詳細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將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城鄉建設規劃,合理安排,科學佈局,以規劃引領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二是積極完善產業發展模式,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和個人積極研發老年服務產品、項目,形成養、療、研、學、樂等一條龍產業結構,加快形成養老服務與商貿餐飲、醫療康復、教育培訓、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度假等領域的專業服務聯繫合作網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建立分管領導牽頭,發改委、財政、民政、人社、住建委、規劃、衞生、國土、税務、老齡等部門參加的養老服務發展領導協調機構,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的規範管理和監督,及時研究解決養老服務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四是大力開展養老服務志願者活動,積極與志願者、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合作搭建好養老服務產業的社會支持平台,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的宣傳機制,提高對養老服務產業特殊性的認識和提高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產業的認同。

(二)建立完善優惠扶持政策。界定區分產業養老和事業養老,形成產業養老與事業養老雙輪驅動、協調發展的機制,明確事業養老為政府責任,市、縣級財政加大其投入,並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努力確保需要集中供養的“三無”老人、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另一方面,產業養老應堅持“政策引導、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明確養老產業兼顧福利性和盈利性的性質,為現代服務型產業,對符合城鄉規劃的新辦養老機構,依法優先核准、備案、審批、立項;將養老服務產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國土資源部今年4月23日已對外公佈了《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明確界定了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範圍,並要求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供應應當納入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細化了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等。市、縣政府要合理界定區位、建設比例,結合城鄉服務配套設施統籌考慮,優先供地;對前景好、規模大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項目,財政給予適當的貸款貼息,適當減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電、用水、用氣按居民生活標準收費,為養老服務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積極構建多種養老模式。一是積極建立多層次養老機構,根據不同層次收入的老年羣體,形成服務功能齊全、高中低檔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服務檔次、不同類型的錯位發展格局,將老年消費羣體分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個層次來構建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主要收納市內低收入羣體(主要包括“三無”人員、低保户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養老困難老年人);中、高收入層次羣體主要由政府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各種政策鼓勵中、高檔型養老服務機構為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二是結合縣域經濟實際和資源稟賦,形成區域特色鮮明、不同類型的養老模式。我市大部鄉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瓜果、蔬菜等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蓬勃發展,適合發展鄉村養老、農家養老、田園養老、旅遊養老等模式;在一些縣城或毗鄰縣城、中心鎮等交通便捷的城郊,適合發展社區居家養老、以房養老等模式,興辦中高檔老年公寓;三是積極鼓勵建設“醫養合一”養老機構。將養老機構和縣域內醫療資源有效結合,積極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醫療單位創辦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在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經審查批准後內設醫療機構,實現“醫養合一”。

(四)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穩定和擴大養老服務隊伍,健全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教育機制,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一是鼓勵區內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如職業學校、衞校等設立養老管理與服務、老年護理、老年社會學和老年人用品開發等專業,為發展養老產業和養老機構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專業人才,為全面鋪開養老服務產業做好人才儲備;二是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由民政、人社按照職業標準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相關職業的技能培訓,經職業技能鑑定合格的,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