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經營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1

通過對連鎖百強經營情況、大型超市及超市行業情況、便利店行業情況、百貨店行業情況、家電行業情況、餐飲業特許經營情況和對連鎖超市的調查和分析,中國連鎖行業發展現狀及品牌建設情況如下:

大型超市和超市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大型超市、超市行業是最受關注的零售業態之一。分析認為,20xx年我國大型超市和超市行業發展呈現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狀況。其中,內資企業開店速度相對放緩,規模擴張趨於理性,他們注重對原有門店進行調整和轉型;外資企業則通過開店、併購、增資、獨資等多種手段,加快對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

目前,我國大型超市發展面臨七大問題,即顧客分化、成本提高、競爭加劇、物流瓶頸、環境惡化、政策監管和輿論壓力。

便利店行業:快速發展欠時機

對11個經營着5400家便利店的企業進行研究分析後認為,20xx年,我國便利店行業無論是店鋪數量還是銷售額,與20xx年相比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這主要與我國便利店經營同質化嚴重,缺乏物流優勢,運營成本高,且與目前消費者普遍的生活方式不符有關,但企業效益水平卻在幾種主要零售業態中提升較為明顯。

目前,我國便利店企業在發展中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增加快餐、鮮食、熟食類商品,提高商品差異化,進而提高綜合毛利

水平;二是增加服務性商品,提高聚客能力。如增加報刊類商品、在店內增設atm機等;三是加油站便利店經營普遍慘淡;四是農村店(農家店)保持着很大的獨立性,與企業總部沒有形成緊密的特許人與被特許人關係。

百貨行業:持續利好勢頭強

20xx年,我國百貨企業規模總體上保持略快增長勢頭,企業內涵式擴張成為主導發展力量,團購額在經營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百貨店業績快速增長來源於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從外在情況看,主要緣於中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他們成為百貨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同時,商業地產作為稀缺資源持續升温,使處於城市核心商圈內百貨店受益;從內在情況看,百貨店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定位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與家電、家居等大型專業店形成錯位經營,目前已經成為時尚消費的場所,售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家電行業:集中化趨勢明顯

20xx年,我國家電行業集中化趨勢最為明顯。這一年,共有5家家電企業入圍中國連鎖百強前30強,即國美、蘇寧、五星、大中、宏圖三胞,其銷售規模和店鋪數量的增幅分別達到56%和54%,遠高於其他業態。同時,家電行業併購重組加劇,國美收購永樂、百思買控股江蘇五星,在20xx年都引起了業界廣泛的關注。家電企業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強化服務、整合供應鏈、創新營銷模式等方面不斷改善,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餐飲行業:特許加盟快速發展

20xx年,我國餐飲業市場活躍,繼續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全年零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特許經營模式在餐飲業中被廣泛使用。其中,有近90%的餐飲特許企業超過了普通餐飲企業2。5~2。9年的生命週期。

分析認為,我國餐飲業特許經營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培育成長了一批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馬太效應將使其中的優秀品牌強者恆強、贏者通吃,品牌集中化、大企業間的併購將不可避免,國際資本規模化介入將越來越明顯。由於消費者和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安全管理成為餐飲業特許經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行業回顧:

中國由於買方市場的形成和新興業態的興起,推動中國零售業格局在世紀之交發生了重大變革。數十年來以傳統百貨店為主的`中國零售業,將逐漸進入以連鎖經營為主的業態多樣化時代。

20xx—20xx年,是中國連鎖業發展最快的幾年。其中前四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的平均年店鋪增長率達51%,年銷售增長率達38%。連鎖業快速發展的幾年,也是政府管理部門探索連鎖行業管理、連鎖企業深入思考和實踐發展模式的幾年。

20xx年,連鎖行業銷售額與店鋪數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連鎖超市、百貨、便利店、家電、藥店等各業態銷售增幅均有增長,而通過新開店鋪等外延方式拉動各業態平均10%的增幅。20xx年,“中國連鎖百強”銷售規模達到11999億元,同比增長18。4%,是“連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2

20xx年7月24日,銀監會印發《中國銀監會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對流動資金週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經其主動申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提前按新發放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符合下列條件的`小微企業,經銀行業金融機構審核合格後可以辦理續貸。”為調查瞭解轄內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情況,開展本次調研,請各分局按照以下提綱提供材料。

一、續貸業務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10月末你行貸款餘額XX億元,20xx年1-10月累放貸款XX億元。

截止20xx年10月末你行小微企業貸款XX户、餘額XX億元,同比增加XX户、XX億元。截止20xx年10月末你行小微企業續貸XX户,餘額XX億元,同比增加XX户、XX億元,其中:還舊借新或轉據XX户,金額XX億元;展期XX户,金額XX億元;續貸2次或2次以上XX户,金額XX億元。

20xx年1-10月你行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XX户、金額XX億元,同比增加XX户、XX億元。20xx年1-10月你行累計發放小微企業續貸XX户,金額XX億元,同比增加XX户、XX億元,其中:還舊借新或轉據XX户,金額XX億元;展期XX户,金額XX億元;續貸2次或2次以上XX户,金額XX億元。

請根據本行基本情況歸納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的特點、趨勢。

二、開展續貸業務採取的措施

例如:1、制訂和完善相應政策制度及業務操作流程;

2、推進業務系統升級;

3、創新信貸產品等措施。

三、開展續貸業務存在的障礙及風險

例如:1、信貸資料收集渠道少,貸前審核難;

2、融資性擔保業務發展滯緩;

3、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

4、小微企業違約成本低,易發生信用風險。

請儘可能結合實際事例與數據描述,細化問題和制約因素。

四、建議

請根據本行開展續貸業務存在的障礙及風險,圍繞規範開展續貸業務和防範風險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有關要求:

1.請認真填報附表,並填寫表格填報人和聯繫電話;稿件要求字數20xx字以上,儘量提供事例、數據;提綱中未提及的內容,可在相應部分自行補充。

2.請各機構於12月1日以前將附表和稿件,報湘潭銀監分局合作現場科郵箱,聯繫人:賀茜,聯繫電話: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3

企業經營業績評價就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生產目的,運用一定的標準或指標,採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做出的價值判斷。業績評價是為企業更好的進行經營管理服務的,對企業的經營具有指導作用,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好壞,直接關係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無論是在生產結構、勞動結構還是經營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打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所以,與之相適應,企業經營業績方法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變革。

一、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理論與方法的簡要回顧

在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曾經出現過三次變革:第一次是1993年財政部頒佈的《企業財務通則》設計了一套財務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第二次是1995年財政部制定的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第三次是1999年頒佈實施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指標體系。三次變革將我國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次變革之前,我國正處於完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經營業績評價體系是一套與計劃管理相適應的國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該體系的考核指標以資金、成本、利潤為重點;《財務通則》頒佈之後至第二次變革之前,這一時期我國的計劃經濟逐步被市場經濟所替代,原來計劃經濟下比較單一的業績評價體系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業績評價的要求,為了更加綜合的評價企業,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開始涉及到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等方面。雖然《財務通則》的頒佈使得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化,但是《企業財務通則》規定的評價體系仍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色彩,不能很好的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1995年《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頒佈之後,業績評價體系又有了新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個評價指標,新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不但對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更具指導意義,使得企業開始注重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提高資本保全意識,而且充分考慮到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1999年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指標體系頒發後,國企改革也拉開了序幕,新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企業資本效益狀況、資產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四個內容,它全面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經營者的業績,初步形成了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

二、由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發展得到的啟示

(一)傳統的評價是一種事後評價行為

傳統的業績評價方法所反映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這是由財務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本身的特徵所決定的。財務報表是傳統業績評價指標數據的主要依據,由於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發生的經濟事項,所以,由此計算出的財務指標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業績評價的目的是根據企業的業績評估結果對企業進行定位,並使企業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今後的管理指明方向,但是,傳統的評價活動是屬於企業的事後管理,企業也主要依據此信息對管理者實行獎懲,在這樣的業績評價活動下,企業只會產生短期行為,對企業未來的指導和評價,傳統的評價方法捉襟見肘。

(二)經營環境導致了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變化

綜觀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的發展與改進是隨着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企業面臨的環境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環境。企業經營業績的評價應該充分體現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的管理要求,環境是影響目標實現的前提條件,企業的目標只有適應環境的變化,符合環境的要求,才有實現的可能。即企業的經營目標必須符合環境的要求,並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才有實現的可能,企業才有可能求發展。所以,作為體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要求的'業績評價體系的設計,也應該符合環境的要求,並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以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保證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中有立足之地。

三、新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業績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改革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經濟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世紀,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理念也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為了在競爭中求生存,企業必須根據新時期經濟發展的特徵建立相應的業績評價體系。

(一)關注非財務性評價指標,以求得企業的長期發展優勢

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確是企業業績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它把注意力放在了企業內部因素對經營業績影響的評價上,忽視了對企業外部影響因素的評價。21世紀,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挑戰越來越激烈。如果對外部環境缺乏正確評價,企業很難給自己在同行業中定位,進而也就不能在長期競爭中獲得優勢。在信息時代,集成管理使得一些非財務性評價方法能夠立足於企業的整體角度而不是各個分部角度來進行評價,能夠產生前所未有的整和效應;同時,由於財務指標太依賴於會計報表而具有滯後性,非財務評價指標,如在客户層面、職員層面等,更有預期性,更加註重未來的發展趨勢,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更有利於管理者明確企業的努力方向,便於企業的戰略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重視創新業績的評價,形成企業長期的核心競爭優勢

創新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創新,經濟的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創新中,技術出納關心是最為重要的,經濟的競爭的核心是技術競爭和人才競爭。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主要取決於其技術創新及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範圍和效益,所以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的第一要素。沒有了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一個企業就不可能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企業也就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基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發展和業績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新經濟時期下,具有不斷創新能力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具有優勢,更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的創新與核心競爭力之間是相互促進的:沒有核心競爭力形成與保持的意願,就沒有創新的動力,沒有創新也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所以,創新業績的評價應是企業業績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把知識和人才資本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以體現無形資產在創造經營業績方面的功效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知識與人才資本為基礎的經濟,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近幾年來,我國雖然在人力資源會計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大部分企業還是缺乏對知識與人力資本方面的評價指標,在對知識與人才等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方面做的還不夠,但是恰恰是這些無形資產對當今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企業取得經營成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把知識和人才資本納入評價體系已勢在必行。

(四)提高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影響力度

提高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影響力度,可以從建立企業業績評價結果公告制度和建立以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結果為依據的獎懲制度兩個方面來實現:對於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結果應建立定期公告制,即在本年度經營業績評價工作結束以後及時在報刊等媒體上向社會公開發布評價結果,並進行排序,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企業經營業績評價工作的影響,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公眾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經營者加強內部約束、調動積極性、增強工作責任感和樹立形象意識;建立以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結果為依據的獎懲制度,經營業績評價與經營者的報酬計劃及任免制度相掛鈎,可試行經營者收入與經營者業績掛鈎的年薪制或股權激勵制度,以及將那些企業經營業績好的經營者進行提拔任免,而對於在企業經營業績評價中所發現的弄虛作假違法亂紀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業績評價大幅下滑的經營者,要進行嚴懲,明確其責任並公佈於眾,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企業經營業績評價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和激勵約束作用。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4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隨着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企在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方面不斷得到加強,但經營管理環節中存在一些問題仍不容忽視。

一、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薪酬管理方面:“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現象在國有企業中仍然存在。一方面對職工的勞動差別缺乏定量依據和靈活的薪酬調節機制,另一方面未形成並建立完善的崗位差異、技能等級與實際貢獻相結合的變量考核制度。“平均主義”現象一定程度挫傷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不易煥發企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二)費用管理方面:部分國有企業的'費用報銷缺乏嚴格控制和監督。經營費用支付範圍和標準未嚴格按制度執行,超限支付情況較為普遍,加之財務人員對報銷單據的審核不嚴,存在不合規發票入賬的問題。費用控制不嚴,不僅使國有企業經營成本維持較高水平,而且對企業經營成本構成的真實、合法性產生較大影響,使國有資本的經營利潤被侵蝕和縮水。

(三)採購、維修、工程建設管理方面:國有企業經營活動中材料採購、設備維修相對較多,廠房辦公樓建設和生產線技術改造等建設項目投資時有發生。但有的國有企業對限額標準以上應進行招投標的建設項目,未嚴格依法依規實行公開招投標。一些企業未充分引入競爭機制,迴避公開招投標活動,自行與供貨方或施工方進行談判協商,缺乏對建設投資活動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監管,既存在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的風險,又極易為腐敗行為滋生製造温牀。

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一)完善企業薪酬分配機制。根據國有企業自身狀況和特點,制定合理的薪資分配辦法。以按勞分配原則為核心,建立公平完善的工資分配製度和績效獎勵制度。這不僅可以提高老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增大新員工的壓力,有利於國有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首先,財務人員崗位設置,應做到橫向與縱向相互牽制、相互監督,預防發生錯誤,防患於未然;其次,財務人員應提高自身素質,當好“門衞”的角色,對不合規不真實的發票堅決抵制,讓企業的經濟活動通過財務數據完整地呈現在會計資料上,給決策層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最後,內審人員要積極參與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監督,改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加強企業管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的積極作用。

(三)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物資設備採購和建設投資活動是國企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國資管理部門和企業員工關注的重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的規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採購或建設的項目在規定限額以上均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國企嚴格執行招投標規定,有利於投標企業公平參與競爭,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經營策略;有利於招標企業降低成本,保證質量,提升效益;有利於利益各方和社會公眾參與監督,預防腐敗。

企業經營調研報告 篇5

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全縣工業經濟呈快速增長態勢,隨着認真落實“開放興縣、工業立縣、惠民強縣”三大主體戰略和五項重點工作,實現了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全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也在逐步發展和壯大,湧現出了一些優秀企業和一批優秀企業家羣體。總體來看,目前全縣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已經初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信心明顯增強。二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工作得到加強。三是企業家的政治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政府和社會對企業家的扶持力度加大。四是企業家成長創業的環境不斷改善。主要做法有:

1、統一思想認識,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黨中央提出四個尊重方針和黨管人才原則以來,縣委、縣政府把人才工作擺到了重要的戰略位置,在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上努力實現二個轉變:一是變人才工作是企業之事為縣委、政府與企業的共同之事。實現了思想上的再解放、認識上的再深化,牢固樹立起與時俱進、開明開放的科學人才觀,形成了人才支撐發展、發展孕育人才、人才素質決定發展水平、人才優勢贏得競爭優勢的共識,確立了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新理念。二是變縣委、政府的一般號召為真抓實幹。充分發揮縣委、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和優勢,從實際出發,努力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積極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使人才工作在效率和質量上有了新的提高。

2、制定優惠政策,激勵企業人才創業。

實現全縣經濟新跨越,主體是企業,關鍵是人才,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在人才強企戰略中居首要位置。為此,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強企業人才工作,在人才政策、機制上和服務層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創新,對企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做了一些規定。同時還鼓勵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企業建功立業,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為企業提供服務,以科研成果、技術專利、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等。

3、建立交流平台,搭建人才服務橋樑。

“黨管人才”要求我們變管理人才為服務人才,為此,我們積極轉變觀念,努力為人才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架起縣委、政府與企業人才之間對話的橋樑,建立健全企業人才之間相互交流、研討和溝通的平台。一是建立縣領導包聯重點企業制度。定期到所聯繫企業調研或聽取工作彙報,協助企業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幫助制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戰略和發展計劃,為企業排憂解難等。二是利用縣企業局公開招聘等形式,以拓展人才的宣傳、信息空間,給用人單位和應聘者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並做好中介服務工作。

4、加強學習培養,提高企業人才素質。

不斷加大了對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縣企業局出台了培訓方案,一是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縣企業局組織部分人員參加全縣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培訓班,企業安全技術規範培訓班等。二是開辦進企講法活動,邀請資深專家和教授來富進行學術講座,使他們接受經濟、法律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各企業也加強了對本單位人才的各類培訓,有的企業積極組建培訓制度、成立企業學校,以“效果月”、“學習周”為載體開展讀書活動,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各方面的素質。

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在總量、結構和素質上雖也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在實施經濟強縣和項目帶動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縣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1、人才總量偏小,整體素質較低。

在被調查的500萬產值以上的企業中,其中大專學歷以上的還不到xx年人才需求的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有了較強的意識,且逐漸強烈。從調研情況看,在學歷層次上的需求主要以大專、本科為主,專業需求主要集中在企業管理、產品開發與設計等方面。而近幾年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基本依靠原有的人員,人才引進和再培養較少。

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當前,我縣企業人才工作面臨行政區域競爭、綜合經濟實力的競爭,以及政策優勢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崛起,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影響其發展的外因與內因必須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也就是説,政府和企業都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承擔起各自的義務和責任,並有積極的行動。

從政府層面看:

1、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

要深刻認識到人才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意識是領導幹部的第一意識,深化對人才含義的理解,樹立全面科學的人才觀,堅持以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努力提高人才各種福利待遇,出台一些更加靈活優惠的人才政策,在福利、待遇、精神獎勵等方面作出明確的規定來吸引人才。

2、促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健康的發展。

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構建良好環境,為人才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人才交流溝通和協調提供平台。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網上人才交流業務,促進人才合理流動,要分門別類建立企業人才信息庫和專家信息庫,幫助他們與國內外重點院校建立鏈接。

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各部門,特別是人才人事工作相關部門,在新形勢下,應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將開發企業人才資源作為人才人事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重點和突破口,指導企業健全人才工作機制,幫助企業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方面工作,以取得企業人才工作更大的成效。

從企業層面看: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企業人才動力。

企業經營者要解放思想,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後勁”的觀念,不拘一格選人才,並盡最大可能給人才創造活動的餘地和創業的空間,讓人才感受到自己在企業裏有地位、有機會,更有前途。

2、建設企業文化,優化企業人才環境。

企業因工資待遇高且靈活可以吸引一批管理人才,但人的社會性決定人的需要具有層次性,當生存問題解決後,人才便有了更高層次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並希望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這就要求企業面對人才競爭中的劣勢,着力塑造企業文化,通過完善企業文化,改善企業形象,完成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提高人才的地位,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環境。

3、加強學習培養,提高現有人才素質。

企業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投入,組織開展建設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人才的活動,切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人才資源開發管理機構,與國內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訓學院,把人才資源當作人才資本來開發經營,從經營意識和戰略眼光來看待人才培養。把人才教育培訓計劃納入本單位的發展計劃,完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立企業培訓經費的保障制度,按年銷售比例投入企業培訓。實施“服務期制”,企業與培養對象簽訂培養合同協議,明確規定企業培養好人才後,要有若干年服務期,從而使企業在投入上有了真正動力。

4、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經營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全新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對一個企業而言,人才特別是經營管理人才對企業起着決定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應當探索建立一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衝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內部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選拔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者。二是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流動機制。針對我縣引才引智渠道不暢、信息不靈、機制不活等問題,企業要積極採用各種手段,樹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通過兼職、長期任職、短期服務、諮詢顧問多種形式聘請一些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兼職創辦企業、兼職從事高新技術的轉化工作。三是建立公正的人才評價、分配機制。要建立和健全公正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多元分配體系,積極探索年薪制、股權制、技術與管理要素人股等多種分配製度和實行技術、知識、管理、信息、資產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和途徑,使人才的價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