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薦】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2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薦】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

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養老問題,尤其是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空巢老人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務、精神慰藉問題。與此同時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改變,家庭結構也正由“大家庭結構”向“421小家庭結構轉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兒女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形成了一個新的羣體—“空巢老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問題也正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為關愛空巢老人,及時瞭解全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傾聽廣大空巢老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探討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難,進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區婦聯於20xx年8月在全區範圍開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調研活動,對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醫療、養老、關愛等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調研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方式,輔之以訪談,對200位空巢老人進行個體化調查。

一、我區“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一)“空巢老人”概況。全區總人口44萬,60歲以上老人4萬,佔全區總人口數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過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狀況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沒有固定職業

(二)“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

1.“空巢老人”的家庭狀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沒有子女或子女已過世。對於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願意與兒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無所謂。不能與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為生活習慣與子女分開居住自由,22%是因為子女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30%是因為經濟原因子女無能力照顧。

2、“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空巢老人主要生活來源54%依靠退休金或養老金,其他生活來源依次為兒女供養、務農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身體健康無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擁有高質量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素。據調查結果顯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壓、聽力障礙、心臟病、糖尿病、腸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後僅採取簡單治療和間歇性治療。

二、當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經濟來源不穩定。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生活來源以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滿足,經濟壓力相對較小。但沒有工作或無兒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來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會救助解決,因此,要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較大難度。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絕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或兒女供養,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吃、穿、用都靠自給自足,儘可能不多花錢,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順,沒有額外生活補貼,老人生活只能説是“活着”。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醫療保健不樂觀。我區社會醫療保險覆蓋面逐年遞增,農村“新農合”醫療保險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巢老人就醫難的問題,但是長年患病、報銷比例低、就醫費用貴等現實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點藥湊合過去,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調查中,大多數老人出於習慣或現實經濟狀況考慮沒有做過全方位健康體檢。由於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無人照顧,往往在突發疾病時得不到及時救助,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同時有些空巢老人難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三)生活孤獨情感空虛,缺乏精神慰藉與温暖。不管是城區還是農村的空巢老人,他們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普遍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狀態下,心裏話沒處敍説、有時間沒處打發,生活方式單調,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電視,很少與社會交往,被社會邊緣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對老人的日常陪護和親情關懷的缺失,使老人無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時,常年勞累、情感孤獨、家庭經濟、醫療壓力再加上思念親人等複雜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負擔,使他們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化現象不斷加速。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疾病突發時無法求助、外出走失後無法聯繫親人,意外摔倒、磕絆,甚至燒飯、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更有甚者因煤氣中毒、突發疾病死於家中無人問津的事故頻繁再現。同時,一些空巢老人由於年齡大,警惕性不夠,行動不便,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空巢老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越來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和自然災害威脅等等。

(五)助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由於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傳統與經濟狀況的影響,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認為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銷太大,無法負擔,同時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這就催生了助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社區助老服務人力資源不足、助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較低,制約着助老服務質量的提高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於空巢老人收入水平總體較低,有服務需求卻沒有能力購買,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政府、社會組織公益性的助老服務。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幾點建議。

(一)在子女關懷和照顧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須盡到經常聯繫老人、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給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義務。在這方面,輿論可以監督,社區可以根據空巢老人的具體需要,幫助空巢老人與其子女聯繫,比如可以按照為其建立的信息資源庫,定期與空巢老人們的子女聯繫,提醒其要慰問父母或者來看望父母等。

2、對於高齡、喪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為老人請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護理或保姆,以盡孝心。

3、子女應支持喪偶空巢老人再婚。對於喪偶的長輩,家庭成員應排除社會偏見和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支持老人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安度晚年。

(二)在社區服務方面。

1、一方面,社區應當建立準確的老人信息庫,特別是“空巢老人信息庫”。信息庫應當包括:老人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身份證號碼,社會保險號碼,學歷,專業,愛好,電話,子女情況,子女的聯繫電話、地址,退休前的供職單位等等。基層政府機關根據社區提供的信息備份,必要時予以核對,並根據信息庫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推廣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務網站,為空巢老人的家屬提供反饋信息的服務。

2、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在每個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是較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羣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三)在政府服務方面。

主要解決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養”和“醫”的問題。

1、關於“養”的問題,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工作,確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同時要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關的規劃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辦社會養老福利事業,與此同時,政府有關的宣傳部門要正面宣傳養老機構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對養老機構的不良看法。

2、關於“醫”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城市醫療保險、城市貧困空巢老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醫療保障,減輕空巢老人的負擔,使老人們看得起病。而對那些情況特殊,在醫療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過社區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至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然後政府給予救濟。

(四)在社會力量系統服務方面。

1、在志願者服務上,社區志願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餘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可與本社區的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學校志願者,比如大學生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如心理、法律、醫療等方面的諮詢、文藝匯演等。社會志願者,比如紅十字會、老年人志願者服務協會等一些在老年康復、護理、保健、營養、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加入到服務隊伍中,為空巢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2、新聞媒體要多渠道關注和報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時披露空巢老人的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重視;或為空巢老人刊登尋求社會經濟救助的啟事等。

3、社會興辦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的數量並提高其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的有效結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

2、採取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子女的愛,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觀要求和願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確立自己生活的目標,培養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2

據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佔到54.0%。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天津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的抽樣調查,昨天,調查報告正式發佈。老人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情況、住房情況、生活照料情況、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養老意願和需求等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請保姆和計時工來照顧生活。

以上的數據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居住方式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佔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佔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於男性。

婚姻狀況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佔68.1%;未婚的有12位,佔1.0%;喪偶的有356位,佔29.7%;離婚的有15位,佔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收入情況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佔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項目,佔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佔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佔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佔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健康情況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佔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病、高脂血症、腦血管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於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佔6.1%。

就醫情況

(數據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餘老人享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住房情況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繫,最多的方式是電話,佔64.7%,其次為回家探望,佔31.0%,其餘如短信、書信和網絡的比例非常少。每週2-3次去看望老人的佔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週2-3次的佔到61.54%。僅有26位老人僱保姆,28位老人僱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佔4.5%。

背景

本次調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年滿60週歲,且不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單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調查對象為市內六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户作為調查樣本。受訪老人中,60-79歲的中低齡老人佔近九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所佔比重為10.8%。中低齡老人中,以70-74歲老人最多。根據老年人口各年齡組人數,可以計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齡為71.97歲。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3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濱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歲以上的342861人,80歲以上的60263人,100歲以上的85人,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人口總數的14.6%,其中農村老人377050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70%,而農村空巢老人又佔到老年人總數的70%左右,約263935人。各年齡段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別,低齡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較高,隨着年齡增長比例有所降低。農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農村老人問題,人員構成、家庭現狀、經濟保障、健康狀況等沒有多大區別,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問題稍顯突出。

二、社會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屬以下幾種情況。

1、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為現在的老年人子女,無兒户較少,所以此類空巢家庭不多,約佔空巢家庭的10%,但問題較多,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

2、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隨着工業化、城市化、商業化的進程,兒女外出工作、打工,脱離農村和農業生產,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這些還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調查報告《寒假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範文》。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確實是很孤單寂寞。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比如博興縣博昌辦東伏村,有老倆口已經80多歲,女兒外嫁,唯一的兒子與兒媳在東營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條件又不允許將老人帶在身邊,平日裏老倆口相依為命,互相照顧,處境堪憂。

3、勞務負擔問題。除去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勞務負擔比較重。因為子女外出務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種農田,自己做家務,有的還要幫助兒女照顧下一代,生活的擔子要重一些。在農村,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體沒病,大都參加生產勞動,並且成為農村生產勞動的主要力量。

四、對策建議

一是繼續倡導、弘揚孝文化,讓兒女在奔波生計的同時,儘可能多地兼顧父母的感受,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給老人打個電話,經濟上多給予老人些補助,讓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政府跟社會共同努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鼓勵、扶持開拓致富門路與項目,讓更多的人在當地就業,客觀上就解決了空巢老人的照料與慰籍問題。

三是建立、豐富老年活動場所及項目,讓老人們有更多的消遣娛樂方式,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比如我省從20xx年起對農村老年活動室進行扶持,每個活動室補助4000元;鄒平縣長山鎮、高新辦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隊、鑼鼓隊、門球隊等,閒?L之餘自娛自樂,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老人們的生活。

四是依靠農村基層組織,結合農村社區建設,開展託管與照料服務。借鑑城市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對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進行照顧,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4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xx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這裏説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能力的考慮,“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悲劇。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建議採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酷愛跳廣場舞,但是場地有限,希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因此,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鍊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應該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户,瞭解農村用電情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裏,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結束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助、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5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26498人,佔總人口的12.7%,80歲以上老年人20xx人,佔總人口的0。95%;五保、失獨、空巢、三無、失能等五種老人5183人,佔總人口的2.4%,9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238人,佔總人口的0.11%。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鄉低保。

全縣現有留守兒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單親留守兒童1183名,雙親留守兒童1606名。按學段分:幼兒園264名,國小1993名,國中532名。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居住,或託親戚朋友監護,我縣留守兒童父母分佈在青海、新疆、温州等全國各地,有的一年或幾年不能回家與子女團聚。

二、“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1、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據統計,和政縣的農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難羣體大部分沒有收入,有經濟收入的只佔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們的經濟收入也很低,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且供養費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項,同時,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2、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全縣的農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佔大多數。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務工或定居,對老人的日常照料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傷、被偷、被搶、被騙、被打罵、受虐待現象存在,更嚴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時無人發現,疾病看護缺失比較嚴重。

3、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就醫不便。調查顯示,全縣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患一種慢性疾病、多種慢性疾病患者佔據比例很大。空巢老人們還普遍反映求醫看病比較困難,醫藥費用常常面臨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時選擇簡單看看,吃點藥,甚至不去就醫。

4、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在經濟負擔、農活及家務負擔、對教育孫輩的承受力方面,多數空巢老人認為難以承受,因此,這三方面的負擔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精神壓力大,表現在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全縣還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沒有專為老年人開設的活動區,也沒有任何健身設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內的農村老年人的社會活動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泄,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會聯繫,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1、和政縣屬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社會經濟基礎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水平低,為了生活,絕大多數學生家長長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積兒童留守的現象。

2、和政縣部分少數民族羣眾具有經商和經營打鍋盔等餐飲服務專長,他們中間部分人幾年不能回家,子女長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未建立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瞭解不夠。個別學校“留守兒童之家”處於癱瘓狀態,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部分社會團體和學校把留守兒童工作當做“額外勞動”。

三、對策建議

(一)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關愛救助氛圍。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切實維護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使國家尊老愛老政策深入人心,營造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提高後輩關愛空巢老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空巢老人所屬的村(居)委會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要讓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空巢老人,讓他們開開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鄉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實質性工作建設。一是以村為單位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娛樂環境,既有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讓老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有一種歸屬感,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二是以一個或者多個自然村為單位建立隊伍,在生活上給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顧,讓他們的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關照,也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讓空巢老人從生活上減輕負擔。三是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養老社區。對於一些生活有條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優越的環境供其生活,建立養老社區,以給這些老人養好身體,享受到快樂的晚年。

3、加強組織領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各鄉鎮及有關部門,尤其是老齡工作部門,要引導社區建立老齡工作領導小組,把關心空巢老人生活作為重要服務內容。要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實施規範管理,切實加強社會調查,妥善解決社會從事養老服務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難點問題。要充分發揮養老服務專業培訓,努力為空巢老人服務,維護他們的權益。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全面落實李克強總理、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及省教育廳、州教育局關於切實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認真做好留守兒童工作。

2、進一步完善學校、學生和縣教育局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台賬,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和工作進展情況。

3、進一步加大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教育、關心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教育留守兒童珍惜時間、不畏困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優秀品質。

4、充分發揮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的作用,組織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使他們生活在快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快樂的成長。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6

我國農村正經歷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户;2、夫妻户。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户(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户(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户,佔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户數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佔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佔5.6%。除隔代户從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餘幾類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户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户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户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户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佈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陝西、廣西、雲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佈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裏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佔64.9%,喪偶的佔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户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願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對象,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佔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序過於複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後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佔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佔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0%,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着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户和兩代户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佔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户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持的只佔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峯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着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户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佔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佔7.0%,需要上門護理的佔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佔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的佔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於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繫。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着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並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户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衞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把服務對象擴展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施院0託老年羣眾i 在農村社區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託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户、隔代户、兩代老人户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繫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籤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7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隨着社會的發展, 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卻可能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沒有在身旁;他們渴望溝通交流,卻找不到能夠訴説的對象;他們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然而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困難與不便,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

(2)通過此次對長安區周邊社區空巢老人的走訪調查,能使我們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我們對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羣體的認識與關注,提高我們自身尊老愛老的意識,更好的為我們身邊的空巢老人獻出愛心。

二、關於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義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

隨着我國人口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老化也日趨明顯,我國老年空巢家庭數量也呈上升之勢。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逐步在我國城市地區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狀況,分析影響長安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提高的因素,進而實現長安區的進一步和諧構建。

(二)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的意義

關愛空巢老人,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空巢老人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更要起到帶頭作用,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力量。

三、當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會救濟,9%左右為其它來源。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並且大多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無奈收入菲薄。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雖然大部分老人都參加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很低,到醫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年回來一次,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負擔重。

如果僅僅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的教育卻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一是因為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學習。如果小孩比較調皮,老年人根本無法管教。同時,當前科技飛速發展,手機、網絡等各種負面的信息都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不少老年人都對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由於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身邊又沒有親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至幾十例。

四、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實踐內容

(1)走訪了長安區部分社區,如鑫園小區、君悦花園、金堆城小區等,看望了這些社區的空巢老人,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房間、清洗衣物、為老人購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散步,傾聽並瞭解空巢老人的內心想法。

(2)根據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共計1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並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統計分析,對每個指標進行加總,並計算出各項比重。

五、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二)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7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佔了總數的1/3,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卻越來越難以自理。在調查中顯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當他們需要照料時,他們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務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樣年邁或纏綿病榻。

(三)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本次調查的時候我發現將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所調查的社區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很少,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社區有比較完善的活動器材,所以老人的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泄,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頻率上來看,只有少數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六、 體會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觸頗深,接觸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深切的體會了他們目前的處境;我也收穫了許多,我覺得不僅是完成了一次社會調查,更是從中獲得了一次品德的昇華,還鍛鍊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讓身邊的人瞭解到空巢老人的難處,不讓空巢老人也成為我們父母的代言詞。許多大學生身在異鄉上學,不能隨時感恩自己的親人,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份愛給更需要的空巢老人們,給這樣一個弱勢羣體。讓我們相信,也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空巢老人調查問卷】

1、您的性別?

A、男 B、女

2、您的年齡 週歲。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 B、沒有

4、您之前瞭解什麼是“空巢”老人嗎?

A、瞭解 B、不瞭解 C、瞭解一點點

5、您每月生活費是 元。

6、現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嗎?

A、有 B、沒有 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醫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8、看病有無醫療保障或優惠政策?

A、有 B、沒有 C、很少

9、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娛樂方式是?

A、看電視 B、散步 C、打麻將 D、出去旅遊 E、無娛樂方式 F 、其它

10、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是否滿意?

A、滿意 B、不滿意 C.、一般滿意 D、.比較滿意

11、您平時有沒有經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慾減低,睡眠不足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2、您現在對兒女最大的心願是?

A、保證父母的經濟來源 B、與父母多聯繫

C、儘量選擇離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顧父母 D、其他

13、不能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經濟原因 B、家庭成員的關係處理 C、生活習慣 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兒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倫之**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兒女 C.無所謂

15、您是否願意幫助兒女帶小孩?

A、願意 B、不願意 C、.力不從心 D、無所謂

16、您認為政府和社會針對老人最應該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生活無憂 B、完善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體系 C、豐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和外出兒女的聯繫方式:

A、電話 B、書信 C、 不聯繫 D、其他

18、您認為您現在的生活應該怎麼改善?提出您的建議。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8

摘要:

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路口鎮實際調查走訪,分析和概述了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拮据,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身體健康與醫療沒有保證,情感孤獨,缺乏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生活乏味,沒有足夠的娛樂活動,與鄰里關係也時常緊張。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主要成因,提出瞭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

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現狀;主要原因;想法與建議

一、調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當前,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全國老年人佔到人口總數的10%,並將在20xx年達到兩億。)如何安置老年羣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我們“愛尚崇陽”實踐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

本次的調查目的地為湖北崇陽縣路口鎮。路口鎮位於崇陽、通山、赤壁、鹹安四縣市區交界處,是崇陽縣的“東大門”。面積235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31個村民小組、12個居民小組。截止到20xx年總户數為8962户,其中農業户為8409户,總人口約4萬人,農業人口約3.6萬人。20xx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17%和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0元。

路口鎮區位條件優越。106國道和省道橫路線穿境而過,與京廣鐵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車的寧樟高速公路貫穿集鎮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可到達省會武漢。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路口鎮地區5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或者子女外出務工、定居,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雖與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區,但不與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無後人照料。調查的題目包括: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20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們對問卷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

走訪調查中,我們小組選擇了路口鎮市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採訪交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滿意。通過我們與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們認為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着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為吃喝問題而發愁。多數老人期待和兒女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由於住房、代溝或者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等種.種原因未能夠與子女一起生活。

我們調查對象年齡在60~80歲,其中60~70歲的老人佔57.10%,71~80歲的老人佔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佔50%。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甚至逢年過節都是兩家分開度過。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鎮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在我們調查的對象中35.7%的老人獨自在家感到孤獨,

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而85.80%的老人經濟主要來源是農耕,自給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贍養;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沒有保障的。

三、現狀分析

(一)健康問題——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關於老年人健康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身體狀況比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纏身。令人難過的是,有一位老爺爺淒涼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沒有人願意照顧了。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針對老年人的就醫保障或者醫療保險,雖然黨中央一再頒佈各項優惠政策,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舊有34.80%沒有享受到任何的就醫優惠。

(二)娛樂活動——“老有所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共同心聲。在我們進入福利院進行文藝表演的時候,爺爺奶奶們都看得很認真,也看得很開心。我想這樣的文藝表演雖然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説卻是一天中的亮點,一天中的美好回憶。像路口鎮這樣的小鄉村,老年人的娛樂文化比較單調且落後,不像城市那樣有專門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樂部。但是,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娛樂的小圈,打麻將,下象棋,釣魚,看話劇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兩極分化。

在我們調查的尾聲,老人們提出的意見和希望: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多組織適合老年人蔘與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給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從而可以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從而能夠保障他們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議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席捲全球。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面臨着老齡化問題,因此,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我們更有經驗。例如,德國政府通常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時幫助老人洗衣、做飯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用繳納房租。這樣,即節約了大學宿舍資源,還能保證“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在日本,政府為更好的關愛“空巢老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甚至出現在家中死亡而無人知曉的狀況,日本政府會把“空巢老人”家庭進行統計,並將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夠及時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況。這些措施可以給我國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帶來啟迪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借鑑推廣,對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問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後記

通過崇陽實踐的調查,我們與老年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當前正值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們

去理解、關愛。我們有責任、全社會也有責任找到與老年人溝通的契合點,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老、敬老、愛老”的風氣,使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温暖,安度晚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9

十一回家聽到我些們小區一位老人跳樓的事讓我開始關心空巢老人的問題。為此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觀看了幾段空巢老人的採訪視頻;還走訪了我們社區的一個老人公寓。總的來説他們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還面臨着諸多問題,下面對我這段時間的“調查”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xx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過一期關於空巢老人的訪談節目,那畫面我至今都記得。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個人住在一個單間,生活很是簡單。女記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記錄了老人一天的生活,當晚上老人脱下腳泡腳時女記者忍不住流淚了,老人的指甲印長時間為修剪都長變了形。女孩問情況時,老人只是説人老了腿已經彎不上來剪了,女孩把指甲刀從包裏拿出來給老人削指甲,只聽老人説上次還是幾個月前一社工來幫我剪的。

這樣的事還很多。

20xx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二、鬱鬱寡歡,疾病困擾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

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台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

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這次去我們社區的老年公寓我頗有感觸。他們本來是又兒女的,但為了不給 兒女天麻煩他們自願搬進了老年公寓。他們不但不要子女照顧,還主動幫助他們照看孩子、買菜。他們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樣但他們有同樣的辛酸,就是子女對他們的冷漠。子女也就過年時主動關心下他們,而平時他們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靠全社會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決問題的大致做法個人覺得還比較合理。

一是營造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幫老的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強傳統教育,讓每一個人明白,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同時懂得,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關愛老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只有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尊老愛老氛圍,老人問題才會得到根本解決。

二是強化老年人口社會服務機制的建設。如,城市社區加大文化投入,讓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農村結合體制改革,儘快落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辦敬老院等,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進程;把農村老人養老全面納入國家勞動保障體系,讓老人老有所養,能與兒女早日團聚。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完善,對惡意傷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門懲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在老人問題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最為嚴重。因此,家庭、組織和社會要“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子女外出謀生無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鄉(街道)、村組織要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當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社會要發動好心人服務空巢老人。城市壯大志願者隊伍,帶給空巢老人精神關愛.

總之,關愛老人,特別是關愛空巢老人,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0

隨着社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益加快,青壯農民進城務工據社部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城市流口達2.67億導致越越農村獨守空巢絕部留守原居住極少數跟隨進城空巢問題已經全社共同關越發嚴重社問題何解決打工外掙錢與陪父母身邊深思待解決問題。

1. 調查對象:

本調查別選取長春x縣xx村留守作本調查案

2. 調查:

本調查主要採取走訪及入户典型調查調查涉及農村空巢狀況、需求、醫療及社保及所養面存問題及策思考等入户典型調查農村狀況、醫療保障、養現狀精神文化四面採用結構式訪談入户典型訪問20户。

一、基本情況

長春市老齡人口已達到1306384人,佔長春市人口比例的13.75%,其中喪偶、獨居的空巢老人為29456人。

空巢(説指60週歲〔含60週歲〕)已經社普遍關注社問題據完全統計 全縣60週歲(含60週歲)共57670其留守達40369佔全縣60週歲70%其男性數17244性數23125受教育程度情況其文盲佔總數61.7%受教育佔33%受初教育佔4.6%受高教育僅佔0.7%;身體健康狀況能自理且能事較輕農佔總數78%半喪失勞能力佔總數15%基本喪失勞能力佔總數7%;經濟源情況靠供養佔81.9%自供養佔9.7%社扶助佔8.1%

二、空巢現狀與問題析

(一)部門留守仍需要體力勞動

外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改善由於相收入高且部都自家庭要供所部要靠自身勞維持平計據調查部留守事體力勞仍要承擔農業產重擔面事農業產增加家庭經濟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支減輕負擔另外面絕數想給自田丟荒所堅持事農業產由於身邊許重農要僱本比較高進行田間管理

(二)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着量外務工家庭養功能弱化需要親情慰藉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齡增各種身體器官衰弱某些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照顧目替代位置由於外除春節或清明節能幾外基本能家與團聚甚至幾沒家難免孤寂通空巢調查析80%外務工經給父母打電電與交流溝通主要式精神慰藉甚至連些基本精神慰藉都沒尤其病需要陪同醫院治療身邊靠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孤獨助喪偶更加艱難

(三)留守醫療衞狀況仍容樂觀

留守擔病病幾乎導致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健康狀況整體較差處於亞健康狀態其患慢性病比例較高農村基本進行體檢覺舒服候才看病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改善農村口醫療保障由於相關律規完善及基層實施環節素影響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未發揮應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封頂制度制約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患病實質幫助非限由於經濟收入高病醫。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説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試想,很多的年輕人,遠離父母,外出打拼掙錢,也許他們掙錢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許等你掙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以後,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麼?也許你會後悔,沒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本該幸福的時光——晚年。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會也應該給這些老人更多的關愛。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1

一、調查對象

居住在本社區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户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對象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對象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對象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對象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對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羣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件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將社區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數據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絡。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對象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區各級黨政領導支持下,調整充實社區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置電視、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種活動項目,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區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衞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怎樣體會到學生的反應。有了這份動力,才會想出設計出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才能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設定較高的目標,同時又要考慮到效果不佳時,自己的反應。就是預先想到效果不好時,自己應承受這份壓力,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於自己的能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變化,引起教學效果不佳,自己應接受這一現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破壞了整個活動。當我第二次課效果不好時,當時實在難以接受,爾後的兩天為下次的備課則沒了興趣,沒有了熱情,自己前兩次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會這樣?我在思考這些,思慮再三,還是備課不充分,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既沒有預計學生的反應,又沒有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比如第二次課的板書問題,這都是沒有預計到的。

而當我在第三次課時,心情平淡而又有熱情,坦然面對一切。這樣就好了許多,語速較前兩次慢了一些,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少了許多。

總的説來,實習讓我收穫許多。不僅僅是對教學,做任何事情都滿懷熱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課前的不良反應,作了充分的準備。對事情結果期望高,嚴要求,又要以最壞的結果來考慮,坦然面對。這是我較深的體會。

最後,我還想説的事,感謝張老師的悉心熱心感懷。每課必聽,不管是試講還是上課,更重要的事提出學生的問題,以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與幫助。同時,我們這一團對也是值得學習的。互相幫助,照應,共同進步。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2

一、調查目的

為深入瞭解紅旗村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我校“三下鄉”活動的三十幾位成員在村裏全面展開問卷調查,走進村民生活、深層次地瞭解村民各方面的狀況。幫年老的村民量血壓,送上最真切的關愛。

二、調查對象衡陽市紅旗村

三、主要過程及基本情況

走訪的村户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佔全村人們的90%。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養大,但甚至也有十歲左右小朋友獨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顧孩子,爺爺到山上的家裏做農活、忙家務。由於常年幹較重的農活,農村許多的老人身體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錢,對於原本就貧窮的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獨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學就趕回家做飯、洗衣服。與留守兒童交流之後,我們發現,他們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愛,長期和父母分開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別是一些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見到父母的'機會就更少。但是,他們並沒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齡,加上親人的引導,各個都變得很懂事,主動承擔家裏的負擔,很理解父母的難處,他們都會試着去面對現狀,去承受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發現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沒法和他們溝通,這些老人很少與人交流。他們有些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內心卻充斥着孤獨寂寞。心情鬱悶、沮喪、孤寂,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歎,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還是比較理解子女的處境。

1、學習。在留守兒童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的留守兒童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並且比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好,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學習態度端正,成績優良。而有的留守兒童對學習表現出散漫、厭學、逃學的症狀,遇到難題不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上進心缺乏。由於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上的輔導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對他們成長過程中問題的解答。在成長環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着決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問題與父母存在着空間和時間的代溝,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也由於各方面的差異,使留守兒童缺乏親情和家庭教育,讓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內向等性格趨向。

(二)在空巢老人問題方面則面臨一下幾個挑戰:

1、生活保障。在農村的空巢老人經濟問題、生活質量、生活空間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他們。

2、日常照料服務。農村的空巢老人並不能保證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還必須幫着子女照顧一羣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樣面臨考驗。

1、留守兒童

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上述諸多問題的原因是由於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與子女缺乏起碼的交流和溝通,監護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雖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浮出很多問題和不良現象,但是仍有許多留守兒童懂得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關係,不但在學習中有着優良的成績,在家庭中也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適當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們也是非常優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現是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離開家庭,雖然大部分年輕人有贍養老人的意願,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與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務工和學習,這是空巢家庭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與子女存在代溝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對老人不聞不問。

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上,雖然原因出現了多樣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於生活等各種原因讓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學習,而打工又佔了絕大多數,從而使他們無法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無法給予他們親情和家庭的關愛,無法照顧孩子和老人,無法給予精神的慰藉。

五根據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幾點建議:

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規方面予以保障。特別是鄉、村(社區)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問題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項。大力完善相關政策規定。

2、社會各界人士應給予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關愛。我國曆來就有敬老、愛老和養老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當大力號召、動員社會各界多關心,多理解老年人,積極營造有利於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留守兒童方面,積極爭取希望工程、各類基金會及企業捐贈資金,發動地方政府、企業家、民間組織協助募集資金,要讓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關心和支持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3、發展縣域經濟,將農民工留在家鄉就業。如果農民工能留在家鄉就業,那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就會減輕很多,子女就會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和老人,無論是在經濟、家庭生活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學習教育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層次,激發其創新精神,改善農村教育環境。實現結對幫扶的良好機制。

六、總結:

近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僅僅的關注是不夠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難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網而努力!幫助弱勢羣體,我們在行動!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3

中國農村正在經歷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變化。在這一轉型過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長將直接影響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以及農村老齡化問題的全面解決。為了瞭解農村老年家庭空巢的發展狀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XX月,國家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和空巢樣家庭老年人狀況調查。報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調查使用了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研究中心在XX和XX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調查的數據,結合了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是農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沒有孩子(包括媳婦、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樣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兩種類型:

1.獨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類:

1.代際家庭(老年人與未成年的孫子或孫子生活在一起,這被稱為留守家庭);

2.兩代老年户(老年人隨父母生活);

3、與同户其他人(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顧者等共同生活。).

XX農村空巢和空巢樣家庭3288萬户,佔農村老年家庭總數的48.9%,比XX的44.9%高出4個百分點。空巢和空巢樣家庭老年人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佔38.3%,空巢家庭老人佔5.6%。除了代際家庭從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獨居家庭數量從13.3%增加到14.7%,夫妻數量從26.7%增加到27.7%,與他人同住家庭數量從0.5%增加到2.1%,兩代老人家庭數量從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樣家庭的分佈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比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過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也超過50%。陝西、廣西、雲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內分佈差異也很明顯。在嚴重的地方,90%的青壯年都在村裏外出,幾乎都是呆在家裏。

隨着老年人的老齡化,空巢和空巢樣家庭的比例下降。在農村地區,60-69歲的年輕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減少到40.5%。空巢和類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與配偶同住,28.8%喪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樣家庭有明顯的區別。大約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願與他們的孩子分開居住。夫妻是這類家庭中最常見的家庭,主要是年輕人和老年人,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條件都比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為孩子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者孩子外出發展,不得不一個人呆在空巢裏。17.6%的老年人願意去養老院,但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又不是入住對象,或者當地沒有養老機構,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問題不僅是農村老人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他們的孩子缺勤帶來的特殊問題。

(1)養老保障不穩定。

農村空巢和空巢樣家庭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子女接受資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為2373元,約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經濟狀況、贍養老人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經濟困難,49%認為缺乏經濟保障,只有13.6%接受政府和集體救助。

(2)缺乏基本醫療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狀況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沒有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醫療報銷門檻高、報銷率低、報銷手續過於複雜、門診藥費過高但無法報銷、住院需要墊付大額押金。由於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後不就醫。拖動疾病很常見。

(3)護理服務供需矛盾突出。

20%,約948萬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顧,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顧,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個百分點。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顧主要依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和養老機構居家服務僅佔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顧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4)獨居老人面臨生命風險高的問題。

獨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約有1004萬。其中,52.4%感到經濟困難,18.4%需要照顧但無人照顧,53.6%經常感到孤獨,21.0%感到不開心,7.5%有自殺念頭,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農村60%的獨居老人面臨着經濟困難、健康不佳、需要照顧和孤獨中的至少一種,近19%的獨居老人面臨着兩種以上的生活風險。

(5)隔代户和兩代户老人生活壓力大的問題。

孩子們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裏。留下來老年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7%,接近400萬。他們不得不從事農業生產並照顧他們的孫子。他們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壓力,健康狀況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患病狀態。這些指標明顯高於其他空巢和空巢樣家庭。兩代老人既要養活自己,也要贍養年邁的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只有44.3%的人從子女那裏獲得經濟支持。醫藥費最大。年人均住院費用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和空巢樣家庭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家庭空巢現象及問題原因

(1)農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情況還會繼續。

農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峯,70年代以來實行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紛紛步入老年,老齡化加速。二是農村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數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長,兩代老人家庭數量也增加。第三,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大量農村勞動適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願意兩代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數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進一步發展,空巢化、類空巢化將成為我國農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兒童缺勤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因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現為缺乏照顧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增加了老年人的勞動負擔和自我贍養負擔。獨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們的孫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來老人增加了世代撫養的負擔,兩代老人的家庭是養老保險。難度相對多一些。

(3)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護理服務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匱乏,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老年人的養老尤其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顯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務服務,而本地只有7.0%有這種服務,35.4%需要居家養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養老,17.6%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與老人的需求相差甚遠。

(4)農村老年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養老政策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針對城市,很少有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第二,觀念落後。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養老金事實上,對於農村老人空巢對問題關注不夠。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不發達,農村養老服務問題很難解決。基於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帶來的照顧服務問題,在很多地方都沒有提上日程。

(5)對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贍養概念已經消失。

農村地區關注老蕭晴現象相當普遍,少數子女視老人為累贅,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是主人,養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視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與老人的接觸。和娶一個女兒,不要撫養母親。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了一些老人的贍養失敗。

四.對策和建議

農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隨着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市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影響下,依靠老年人勞動自救、子女撫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進一步受到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的建設中進行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保證包括農村空巢家庭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新時期農村老齡化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保障範圍,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貧困老年人的門檻,提高補貼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以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户計入金額和報銷比例上給予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病門診報銷種類。醫療衞生機構應為貧困重疾老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8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可以發放生活補貼,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求。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提供優質服務三無在老年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將服務對象擴展到年老、患病、殘疾、獨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該院已委託老年人一號在農村社區建設綜合養老服務設施,依託該設施為老年人現場提供生活護理、文化體育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生活維護、定點和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單户家庭、代際家庭和兩代老人家庭為重點,特別是年老、貧困、患病和無法自理的老人,應建立聯繫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應急措施,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

進一步推動簽訂農村家庭贍養協議,鞏固家庭贍養,督促流動兒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產。加強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傳,將敬老孝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評選表彰內容,改變不良習俗,構建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命安全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化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解決。要制定促進農村養老服務的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並將相關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障、權益保障和積極文化生活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檢查監督作用。在農村基層,一般應建立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及老年人的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4

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隨着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應運而生。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如何關注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下面我們就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談一下這個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出現了新型的家庭類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裏。有的則把孩子也帶到外地去,家裏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產生原因而言是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破壞了本來其樂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與小孩獨守老宅。據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空巢老人”數目驚人,有2340萬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農村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與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許多不同之處,在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擁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來源。“空巢老人”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關注這一特殊的老年羣體。為此我校開展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現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佈情況、基本狀況、產生的原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空巢老人應採取的措施、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我來到北關鎮民政所瞭解我們鎮關於農村、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該部門我瞭解到:北關鎮下轄39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8個村民組,總人口7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約佔了老人總人口的60%。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養老、醫保投入嚴重不足,覆蓋面不廣。媒體熱衷於對城市“空巢老人”的關注,忽視佔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説交通甚為不便,特別在一些偏僻農村,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艱辛,看病,購物,要走好幾里路。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獨,內心空虛、自閉,還要照顧子孫和兼做農活。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民權縣北關鎮東村,我們這裏的人民在改革開放中逐潮弄潮,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在調查中有將近85%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其餘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來到我們村的村書記家裏,向他了解我們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他提到我們村部分組地處偏僻,離城鎮有一、二公里遠,由於老年人行走不便,購物極為不便,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拮拘,生活簡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每逢過節,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魚大肉對他們來説依然是一種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90%左右,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養老金等,到醫院看病,費用昂貴,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慊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兩年回來一次,對父母盡孝道觀念淡薄,同時自己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由孝道觀念淡泊和年輕人不瞭解老年人心態甚至厭惡老人的行為,通常都是結婚即分居住,兒女們常常因為贍養老人問題而互相吵架,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覺得自己活在世間,只是在為兒女添麻煩。

農務活是農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負擔,白天干農務活,晚上早早就休息,這樣機械般地過日子。其實老人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農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們進城打工多賺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走訪了一些空巢老人,通過走近他們,與他們聊天進而達到調查的目的。在調查中我發現老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務,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是三大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發現絕在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説之感,由於農民工知識和技能的侷限,外出經常做一些髒、累、危險的工作,老人們還時時揹着為子女擔心的包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有種田,種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勞累加上情感孤獨又添加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情感因素,對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他們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對子女儂賴性強,子女不在身邊,又很少有娛樂活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落,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閒、自憐等情感。同時由於自身性格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無味。在調查中發現在一對老年夫婦中,如果其中有一個配偶去世,另一個配偶因為悲傷相隔不久相繼去世。

農村的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們又捨不得放棄責任田,特別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錢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幹起粗重的農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對於喪偶,子女又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問題更突出,無人照顧,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傷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顯得孤獨無助,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還有災情的威脅等等。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羣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信息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着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説,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説,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範文網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説,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説:“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説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衞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xx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説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説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台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説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xx—20xx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xx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xx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置牀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牀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説“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裏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