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人口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9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口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口調查報告

人口調查報告1

人口普查的目的在於的人口資料。的人口資料才能符合情況的決策,資料與否是人口普查的核心問題。選擇樣的人口人口普查的調查,直接關係到人口普查資料的性和人口普查的質量。在現代人口普查中,普查是帶性的問題,難於解決的問題。普查問題解決不好,重複和遺漏,直接人口資料的性,甚至人口普查工作的失敗。

一、人口普查調查的歷史變遷

建國的五次人口普查,除年的次普查按户口所在地登記外,四次按常住人口登記,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防止重複和遺漏、地普查人口、反映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國情,為科學決策了作用。但在社會開放的,市場經濟機制,產業結構急劇,常住地與户籍所在地分離的越來越,這就限制了以常住人口為的.普查資料所能的社會效益。改進人口普查,已是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五普”調查的利與弊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調查是共和國國籍並在共和國境內常住的自然人,每個人在唯一的常住地登記。共分五款人:

1、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並已在本鄉、鎮、街道辦理常住户口登記的人;

2、已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常住户口在本鄉、鎮、街道以外的人;

3、在本鄉、鎮、街道居住不滿半年,但已離開常住户口登記地半年的人;

4、普查時居住在本鄉、鎮、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5、原住本鄉、鎮、街道,普查時在國外工作或者學習,暫無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鄉、鎮、街道,但已離開本鄉、鎮、街道半年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記人數,不計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內。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的普查,其調查上是延用傳統的常住人口調查,加上過於的調查指標體系,客觀上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瑕疵。

三、對“六普”調查的思考

年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試點方案,港澳台和外籍人口也將納入普查範圍,這在我國乃至世界人口普查史上尚屬首次,可以説是了性的,“六普”試點方案的調查為試點區域內的人口,既包括大陸居民也包括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國人,調查的界定與以往不同,由的常住人口為“現有人口”和“外出人口”,即調查時點“在被抽中調查小區居住的人”和“户口在、人已外出的人”調查,都要填報調查表,由計算機彙總出本地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來人口和外出人口。調查的,主要是當前人户分離情況嚴重和人口流動量大、程度減弱而的措施。做的初衷是現場登記質量,人口分佈的數據。

調查的口徑,年1‰人口調查了實戰演練,對揚州市33個鎮(鄉)街道、117個村(居)委會、234個調查小22827名常住人口的調查,有幾點感受:外出半年的人口和暫住人口都需要填報常住人口的信息,工作量;人口流動的空網間標準採用以調查小區為最小流動過於煩瑣,在工作中操作有,極端的例子是一户人家在同一幢樓的相鄰單元背對背買了兩套房子居住,兩套房屋分屬不同的調查小區,房主在調查過程中也被流動人口;在同一鄉鎮街道內有多套房產的,在判別外來外出時容易混淆;四是外出人口的信息要求填報,這主要是:在農村,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兒童,對家人外出的情況並不,在城區,全户外出的情況難以。

工作中的問題,現調查環境和調查員素質,本着既查準人口數字,又節約資源,又能多數情況下資料應用的原則,可以設計調查:將調查不分國籍,分為“現有人口”和“外出人口”兩大類,即調查時點“在被抽中調查小區居住的人”和“户口在、人已外出的人”,將人口流動的空間範圍到縣一級,外來、外出人口只採集信息。鑑於我國居民身份證管理系統,在指標設計上性的加入“已領身份證----身份證號碼”指標,現代科技和計算機發展的,指標和公安身份證信息系統的關聯,可以解決人口普查中最難解決的漏登和重複登記問題,流動人口的數據管理也能迎刃而解。

人口調查報告2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也不例外。20xx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的6.96 %;20xx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已升至8.2%。按照根據聯合國制定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這意味着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

一、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我過人口現狀、老齡化的程度的實際情況以及對此的解決的方法,通過數據對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程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首先,老齡化社會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據一項研究測算,20xx年,我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負擔15.6個老年人,20xx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專家認為,在未來50年內,前20年,我國存在一個低撫養比時期,這期間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於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尤為突出。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壽命的延長,因疾病、傷殘、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數量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問題亟待解決。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也日益凸顯。研究表明,我國有大約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城市部分老年人體重超重,農村部分老年人營養不良;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被忽視,“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喪失,使老年人過早處於被“養”起來的生活狀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老齡化人口大國,我國還沒有正規的老年病醫療研究機構,人口老齡化需要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是構成生產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國雖然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勞動力資源卻十分豐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將十分明顯。而實際上,退休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是他們過去所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補償。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上表現為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職人員的誤解。

三、採取建議與意見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適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

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們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和老年人口比重過高。因此,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在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按照國家人口長遠戰略規劃,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要實現人口零增長,所以,控制人口總量發展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針對城鄉區域性老齡化程度不平衡、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況,應分別採取不同的對策,適當調整人口生育率,通過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向穩定方向發展。

(2)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為老齡化提供根本的經濟保證。只有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加速經濟發展,才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根本保證。老年人生活條件的改善,歸根到底,有賴於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才能滿足老齡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

(3)發揮老年人餘熱作用。老年人是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智力庫,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健康,樂意且能夠為社會作貢獻,加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推遲了人類的衰老過程,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勞動年限延長。

人口調查報告3

一、貧困現狀

xx位於延安市南部,屬省級貧困縣,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轄8鎮2鄉 1個街道辦事處3個社區服務中心、240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萬人。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農村貧困現狀

按照省定16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約2.4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19687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2.6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21090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非重點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約4910人。

我縣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這些地區生存條件較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扶貧難度很大。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佔全部經濟收入的90%以上,從事種植業的貧困人口約85%以上;養殖業佔全部經濟收入的2%、從事養殖業的貧困人口為5%;工資性收入佔全部經濟收入的7%,其中從事服務業的佔3%,外出務工人員佔7%。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佔24%、45歲以上佔48.3%、18歲以上佔88.4%、16歲以上的89.3%.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學歷佔5.7%、國中學歷佔38%、國小學歷佔37.3%、文盲19%。

農村貧困人口中享受養老保險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年以來,移民搬遷35處、931户、4291人,脱貧2.152萬人。

2、城市貧困現狀

按照生活保障線標準,我縣城鎮“三無”人員166人;有一定勞動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貧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崗職工370人,失業人員436人,零就業家庭46户,分別佔貧困人口5.6%、6.6%、1.7%,因災、因病生活困難的家庭292户,城鎮貧困户中經營性收入26.5%,工資性收入73.5%。無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口人。

3、貧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縣城鄉貧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我縣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區域。這些地區資源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惡劣,沒有形成主導產業,有近30%的農户用水、吃糧、花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暖而復寒、飽而復飢的情況也較為嚴峻,剛剛脱貧不久的羣體抗災能力弱,稍有變故就可能重新返貧。二是貧困人口多,整體素質差。貧困人口由於知識貧乏,文化水平低,現代科技意識、商品意識不強,自給自足思想嚴重,再加上大多體弱多病,勞動能力弱,外出務工受限,發展產業項目受限,創收門路非常有限。三是財政投入強度偏低,扶貧成效鞏固較難。國家扶貧項目覆蓋面偏小,資金投入較少,如今年連片開發的三個貧困村,每村100萬元的資金量,50%用於貧困户的產業扶持,3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20%用於村容村貌整治。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資金只有50萬元,只能用於貧困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年的扶貧結束了,扶貧成效並不明顯,一旦沒有了國家的支持,現有的成果將很快恢復原狀,更難以鞏固提高。

城鎮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倒閉,下崗職工增加,並且這一羣體大多年齡偏大,職業技能不符合社會需要,再就業難度大,無收入來源。二是城區失地農民,從業難,生活無來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災因病致使家庭負債,生活困難。

二、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來,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貧困人口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對城鄉貧困人口扶貧優惠政策,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貧、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農村扶貧開發工作。XX-XX年,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793.08萬元,共啟動實施扶貧重點村72個,農村安全飲水9處,集雨窖灌3394眼;組織實施貧困人口搬遷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貧貼息貸款6390萬元,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1個,投入社會扶貧資金3146.84萬元;組織培訓轉移輸出貧困户剩餘勞動力1036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萬多人次,這些有效地改善了貧困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户自我發展能力,全縣貧困人口由XX年的2.63萬人下降到 0.478萬人(按1196元貧困標準)。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鎮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口人納入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占城鎮人口的3.1%。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萬元,實現了困難居民保障全覆蓋,做到了應保盡保。並積極開展了各項救助工作,臨時救助126人,發放救助金41.8萬元,大病救助121人,發放救助金72.2萬元。積極組織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開展各種職業技術、家政培訓,組織引導無業居民再就業。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大財政投入,着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自然條件差是我縣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生存環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決策、安排資金項目時,首先要優先照顧到人的生存環境問題,要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地區搞好基礎設施規劃,加快農業基本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電、路綜合治理,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條件,這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加快發展老區農村教育、文化、衞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逐步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整體水平,這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保證。同時,加大小額信貸、互助資金支持力度,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問題。

2、實施移民扶貧,改善惡劣生存環境的人口居住條件。對那些自然資源匱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極差、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人口實施移民搬遷。按照市上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移民搬遷必須向縣城、重點鎮、社區集中,而我縣重點鎮、社區主要集中在塬面鄉鎮,而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鄉鎮,計劃在洛河峽谷地帶規劃一些社區,把移民搬遷的重點向川道社區輻射。

3、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項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為貧困農民發展生產和外出務工創造條件。對貧困農户子女就讀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學年給予一次性補助或提供助學貸款,以此進一步緩解低收入農户的子女教育費用壓力,促使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命運,真正解決低收入家庭的脱貧問題。

4、創造條件拓寬城鎮貧困居民的就業渠道。一是招商引資創辦工業企業,使下崗職工、失業青壯年開創優惠政策進入廠礦企業工作就業。二是根據社會需求,政府組織培訓,使無業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勞務輸出。三是對確無勞動能力的,做好養老保險、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人口調查報告4

一、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是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人口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建立能夠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全面推行計劃生育30年來,我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是説,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將從降低生育水平轉移到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上來,由於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羣眾生育意願與國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臨差較大的反彈壓力。同時,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間非常小。而人口基數比較大,即使是在嚴格執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下,未來十幾年全國人口每年仍將以1000萬的速度遞增,人口過多仍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伴隨着低生育水平的到來,相繼發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問題,流動人口日益增多,離崗職工日薄西山日趨複雜,未婚青年懷孕甚至非法生育時有發生,老齡人口日漸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等等,為此,必須建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的新機制。

(二)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機制進行相應的改革。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種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勢頭影響到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當然也會影響人口再生產的整個過程。隨着社會、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機制,對短期內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效果突出,但對長時期穩定低生育水平還需要探索;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得心應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則不很適應。因此,必須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中,對現行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和評估機制實施綜合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工作機制。

(三)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自身發展,需要實行綜合改革。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長期以來,各地計劃生育工作者勇於實踐,不斷改革。在總結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道路,其核心內容是: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為主”,推行“三結合”,實現“兩個轉變”,達到“一個目標”,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道路的探索,並不意味着改革的終結,而是把改革從局部向整體拓展,由單項向綜合深入,將宏觀政策向微觀政策機制落實,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準確把握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內涵和外延

綜合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低生育水平,也是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重大而艱鉅的任務,綜合改革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任務來進行。

綜合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即“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從工作機制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五句二十個字都有特定的含義,並且各有側重,形成一個具有密切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要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法治建設,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制體系,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力度,增強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切實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實現“法律完備,執法公正,監督有效,管理科學,調控有力,方便羣眾”。村(居)民自治是基礎,要切實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村居為主的基層管理和服務網絡,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計生協會和其他羣眾組織的作用,實現村居一級“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照章理事”,優質服務是手段,要廣泛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公益性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行動,着重做好以技術為重點的優質服務,實現“宣傳教育服務科學、實用、樂於接受,科學技術服務安全、適宜、體貼入微”。

政策推動是關鍵,要建立完備的調控體系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劃生育獎勵,建立完善有利於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經濟政策,努力建立全民社會養老保障體制,綜合治理是核心,各級黨委、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綜合治理,做到“全社會樹立綜合治理意識,黨委、政府做到綜合決策,各級各部門採取綜合措施,社會經濟人口實現綜合發展”。

綜合改革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制度性。一是綜合改革以“綜合”為改革思路,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有別於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歷次單項管理機制的改革或某些具體措施的改革。如:1995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試點、1999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20xx年國家計生委啟動的“關愛女孩活動”等等,都是侷限於某一個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綜合改革是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考核評估監督機制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當然也是對以前歷次單項改革的繼承和發展、總結和提升。二是綜合改革以建立“新機制”為目標,具有制度性的特點。這就有別於1983年國家計生委總結的“三為主”方針,也有別於1994年國家計生委推廣的“三結合”經驗。綜合改革使這些工作方法,工作途徑等宏觀性的東西具體化、制度化,從而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落實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在工作機制中。制度建設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根本性,這種新的工作機制一旦建立,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不會因為領導人或領導人注意力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新時期堅持

具有中國特色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道路的保證,是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的誤區:一是認為綜合改革是一句口號,是一個標籤,是一種政治時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哪裏需要就往哪裏貼;二是認為綜合改革是一個筐,它涵蓋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什麼就裝什麼;三是認為綜合改革是新瓶裝舊藥,無非就是把以前的改革和提法重新包裝一下;四是認為綜合改革是一場運動,是一段階段性的工作,時間到了,運動就結束了。

(二)工作態度上出現的問題:一是“不動”,有的地方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強調人口形勢嚴峻,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任務大,工作基礎不好,沒有精力開展綜合改革,或者強調人口形勢比較好,工作機制比較健全,工作效果比較明顯,沒有必要開展綜合改革;二是“被動”,有的地方採取被動應付的態度,綜合改革沒有計劃,沒有部署,也沒有檢查,上級來了就彙報,上級催了就寫材料,推一推動一動,或者滿足於召開一個會議,成立一個小組,下發一個文件,就萬事大吉。三是“盲動”。有的地方雖然熱情很高,沒有計劃,沒有方案,沒有目標,不瞭解綜合改革的要求,不瞭解法律法規政策,又不瞭解工作實際情況,憑熱情、憑印象、憑想象進行綜合改革。

(三)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一是滿足於試點,沒能在面上推開;二是滿足於解決具體問題,沒能建立一種新的機制;三是滿足於某一個方面的改革,沒能擴展到整個機制的'創新。

四、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着力點

(一)要廣泛宣傳。綜合改革不是關起門來搞改革,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協調組織各個相關部門積極參與,上下配合,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羣眾參與改革的平台。既要大力宣傳本地的綜合改革工作,及時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及時總結推介突出的典型和成熟的經驗,向外界展示綜合改革的成就,又要大力宣傳介紹外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善於博採眾長,把外地的成功經驗拿來為我所用,降低綜合改革的成本,加速綜合改革的進程。

(二)要繼承創新。綜合改革絕非對過去的全盤否定,要認真總結過去形成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加以整合和提升。要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邊推廣,讓計劃生育工作影響千家萬户,涉及方方面面,不能憑經驗、拍腦袋,盲目冒進,急於求成。要堅持先點後面,先易後難,先立後破,循序漸進,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既要鞏固已有成果,又要注意新的探索。

(三)要積極穩妥。要用綜合改革統領並推進整個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把改革與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做到在穩定中抓改革,在改革中促發展,在發展中深化改革。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來決定綜合改革的內容和步驟,改革方案一定要思路清楚,便於操作,攤子不能鋪得太大,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千萬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

(四)要循序漸進。綜合改革是新生事物,是探索、是創新,沒有現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也不能信馬由疆,盲目行動。必須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的要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綜合改革方案,制定具體的綜合改革項目文本,按照項目文本的內容,實施步驟穩步推進,再通過改革實踐豐富和完善項目文本,做到規範操作,有序推進。

(五)要保障經費。各地要對綜合改革的項目進行科學預測,年初財政預算時要增設綜合改革項目經費,做到專款專用。特別是涉及到育齡羣眾利益的改革項目,既不能因經費緊張而草率取消,也不能在沒有經費渠道的情況下盲目上馬,要量力而行,取信於民,建立推動綜合改革的投入保障機制。

(六)要加強評估,建立完善科學系統、完善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改革考核、評估和監督機制,按照綜合改革項目文本設置的目標定期進行階段性評估,推動綜合改革健康發展,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簡便易行”的原則,減少考核層次、次數和內容,把基層的注意力和工作重點引導到為羣眾提供優質服務,提高工作水平上來,為綜合改革鬆綁。綜合改革的情況要納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作為創建優質服務單位的重要舉措,鼓勵基層自覺實行綜合改革。

人口調查報告5

長沙人均預期壽命77.14歲

國際上常用低齡(60-69歲)、中齡(70-79歲)、高齡(80歲及以上)老人比重三個指標來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狀況。

調研報告表明,進入老齡化社會後,長沙總人口年均增長約1.2%,老年人口年均增長3.5%,增長幅度是總人口增幅的近3倍。同時,老年人口年齡結構由低齡化向中高齡轉變。從增速看,20xx年長沙老年人口比1990年增長82.3%,其中低、中、高齡老人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61.5%、97.6%和203%,中高齡老人的增速明顯高於低齡老人;從佔比看,1990年時低齡老人佔比為62.9%,20xx年時已降至55.7%,高齡老人佔比則從7.0%升至11.7%。

,長沙人均預期壽命為77.14歲,比20xx年提高3.3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8歲,高齡老人佔比進一步提高。全市對80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全年發放金額超過4000萬元。

九個區縣(市)中,雨花區老齡化程度最低,僅有12.7%;寧鄉縣老齡化程度最高,達到21.4%。

二胎政策難解老齡化危機

長沙老年撫養係數為25%,比20xx年提高6.3個百分點,這意味着20xx年時,每100個長沙勞動力需要撫養19位老人,到時,上升到需要撫養25位老人。

在全市125萬老齡人口中,純空巢老人高達62.5萬,其中12.5萬是獨居老人;完全失能老年人2.87萬;部分失能老年人17萬;城市“三無”老人0.66萬;農村五保老人2.86萬;重點老年優撫對象3.67萬;失獨老人0.25萬。龐大的老年羣體和眾多的高齡、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不僅需要提供大規模的經濟保障,也需要不同程度的.養老照料,給社會帶來巨大壓力。

調研報告分析認為,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釋放了部分生育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率,但新出生人口至少要在15年後才能逐年成長為勞動力,在這期間老年人口數量仍然會繼續擴大,加上撫養孩子成本的增加,短期內生育率不會大幅度增長,因此,長沙的老齡化危機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養老產業缺口較大

據調查,目前長沙的老齡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在衣食、居住和醫療保健方面提供低層次的服務,現代老齡產業涉及的老年人文化娛樂和精神享受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與此同時,長沙的養老服務水平與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形勢也不相適應。,長沙養老機構牀位數的需求量在5.6萬張左右,缺口超過3萬張;全市無慢性疾病的老人僅佔17.5%,老年人口對帶有配套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需求量較大,但全市養老機構中內設醫務室的只佔60%、取得醫療機構職業許可的僅30%、獲得定點醫保單位的約6%,護理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十分短缺。

收入偏低則是制約長沙老人選擇養老服務和產品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長沙53.3%的老人每月固定收入低於1000元,而目前長沙收費最低的養老機構為1000元/月,因此近半數老人無法獨自負擔養老機構費用。調查中,60.6%的老人表示目前和老伴未存養老錢;96.6%的老人未從事任何理財活動。

人口調查報告6

一、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是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人口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建立能夠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機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全面推行計劃生育30年來,我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是説,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將從降低生育水平轉移到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上來,由於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羣眾生育意願與國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臨差較大的反彈壓力。同時,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間非常小。而人口基數比較大,即使是在嚴格執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下,未來十幾年全國人口每年仍將以1000萬的速度遞增,人口過多仍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伴隨着低生育水平的到來,相繼發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問題,流動人口日益增多,離崗職工日薄西山日趨複雜,未婚青年懷孕甚至非法生育時有發生,老齡人口日漸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等等,為此,必須建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的新機制。

(二)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機制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種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勢頭影響到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當然也會影響人口再生產的整個過程。隨着社會、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機制,對短期內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效果突出,但對長時期穩定低生育水平還需要探索;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得心應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則不很適應。因此,必須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中,對現行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和評估機制實施綜合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工作機制。

三)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自身發展,需要實行綜合改革。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長期以來,各地計劃生育工作者勇於實踐,不斷改革。在總結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道路,其核心內容是: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為主”,推行“三結合”,實現“兩個轉變”,達到“一個目標”,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道路的探索,並不意味着改革的終結,而是把改革從局部向整體拓展,由單項向綜合深入,將宏觀政策向微觀政策機制落實,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準確把握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內涵和外延

綜合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低生育水平,也是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重大而艱鉅的任務,綜合改革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任務來進行。

綜合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即“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從工作機制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五句二十個字都有特定的含義,並且各有側重,形成一個具有密切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要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法治建設,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制體系,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力度,增強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切實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實現“法律完備,執法公正,監督有效,管理科學,調控有力,方便羣眾”。村(居)民自治是基礎,要切實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村居為主的基層管理和服務網絡,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計生協會和其他羣眾組織的作用,實現村居一級“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照章理事”,優質服務是手段,要廣泛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公益性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行動,着重做好以技術為重點的優質服務,實現“宣傳教育服務科學、實用、樂於接受,科學技術服務安全、適宜、體貼入微”。

政策推動是關鍵,要建立完備的調控體系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劃生育獎勵,建立完善有利於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經濟政策,努力建立全民社會養老保障體制,綜合治理是核心,各級黨委、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綜合治理,做到“全社會樹立綜合治理意識,黨委、政府做到綜合決策,各級各部門採取綜合措施,社會經濟人口實現綜合發展”。

綜合改革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制度性。一是綜合改革以“綜合”為改革思路,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有別於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歷次單項管理機制的改革或某些具體措施的改革。如:1995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試點、1999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20xx年國家計生委啟動的“關愛女孩活動”等等,都是侷限於某一個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綜合改革是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考核評估監督機制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當然也是對以前歷次單項改革的繼承和發展、總結和提升。二是綜合改革以建立“新機制”為目標,具有制度性的特點。這就有別於1983年國家計生委總結的“三為主”方針,也有別於1994年國家計生委推廣的“三結合”經驗。綜合改革使這些工作方法,工作途徑等宏觀性的東西具體化、制度化,從而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落實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在工作機制中。制度建設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根本性,這種新的工作機制一旦建立,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不會因為領導人或領導人注意力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新時期堅持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級裏出現了一陣不良的“攀比之風”。今天他買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買了漂亮的掛件。那麼,同學們的零花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零花錢的數量又有多少,是怎樣使用的?我們幾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調查問卷,進行全班性調查。

2.採訪個別同學,請他們談談零花錢的使用方法。

3.在網上查找有關同齡人使用零花錢的資料。

4.詢問家人,瞭解他們對孩子消費的建議。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父母每月收入。據統計,父母每月收入在20xx—4000元的佔了35%,4000元以上的佔65%。

每星期零花錢數量。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每週在5元以下的佔25%.每週在5~15元的佔47.5%,每週在15元以上的佔27.5%。

零花錢的來源。(調查報告 )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是父母給的佔了80%,從早餐節省的零花錢佔了10%,自己賺的佔了10%。

零花錢的用處據統計,零花錢主要用來購買零食的佔了45%左右,買書的也佔了40%左右,用來買玩具和遊戲卡的約佔15%。

壓歲錢的處理。據統計,同學中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的佔35%,存入銀行的約為40%,用於買學習用品的約佔25%。

零花錢使用是否合理。據統計,認為自己零花錢用得合理的佔了92.5%。認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過合理使用零花錢。據統計,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92.5%,沒有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7.5%。

四、結論。

1.班級中的同學父母收入屬於中等偏上,生活條件也很不錯。因此,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多。

2.同學們的零花錢數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學的零花錢每週在15元左右。

3.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大多是父母給的,在家裏,我們是純消費者。也有部分同學通過勞動來“賺取”零花錢,這一點很好。

五、建議。

1.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零花錢很有面子。但是,由於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應該根據孩子的消費量及用途適當增加或減少零花錢的數量,或讓孩子通過家務勞動獲得零花錢。

2.調查報告還顯示.同學們的零花錢大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同學們應該珍惜父母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不應該胡亂花錢。

3.也有同學會從早餐中節省零花錢,這是不正確的。早餐的營養在一天中佔了重要的位置,早飯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錢不可以從早餐中節省。

4.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零花錢花得合理,但是,據統計,有部分同學會在學校禁止消費的小店中買零食。這樣做,不僅會浪費零花錢,而且有可能損害健康。零花錢應該多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如果還有剩餘,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公益捐款。

人口調查報告7

為認真做好《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5號)的貫徹落實工作,及早研究具體實施辦法,按照市政府領導批示精神,經市民政局研究決定,於20xx年11月6日啟動了對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狀況調研。本此調研採取普遍調研、抽樣調研和典型調研相結合的方法,採用入户問卷,調查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全市共抽查了xx個縣區,24個城鎮社區,51個行政村,成功訪問了19048位老人。

一、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經過逐村逐户普查統計,全市60歲以上老人41.6166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xx.73%,其中農村老人24.54萬人,城鎮老人17.06萬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的59%和41%。通過對比分析,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呈現“一快二化三多”的狀況,一快就是增長快。年增長速度為3.2%,預計到20xx年,將達47萬人,約佔總人口15%以上。二化是指高齡化和空巢化,我市70歲以上高齡老人19.25萬人,佔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46%;由於我市主要以勞務輸出為增收項目,農村“留守老人”達12萬人,城市“空巢老人”5萬人,分別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9%和12%;三多就是貧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三無”老人2525人、“五保”老人50633人、貧困老人41664人,三類人員共佔老年人總數的21%;失能老人12488人,半失能老人21626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3%和5%。

(二)養老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堅持民生為本,積極構建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已有50299位企業離退休職工和城鎮其他就業職工按月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47292位老人按月領取農村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70週歲以上高齡補貼有序發放,全市享受高齡補貼老人192514人;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規範,惠及全市8.5萬老年人口;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面實施,18xx4位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的計劃生育獎勵扶持資金;“五保”和“三無”老人供養政策不斷完善,農村敬老院建設全省領先,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個、社會福利院5個,共有牀位25860張,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1.5%;養老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已建XX縣級老年公寓4個,民辦老年公寓3個,社會化養老牀位達到了1640張;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農村幸福院建設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養老惠老、愛老助老等志願者服務活動進入常態;各職能部門都能從各自的職能出發,加大養老保障投入,老齡事業步入了良性發展態勢。

(三)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基本規範

目前,全市200所敬老院、5所社會福利院和7個社會化老年公寓,由機構編制部門批准為事業單位的144所,註冊為民辦非企業組織的6個,落實管理服務人員編制250人,聘用服務人員2198人,50%達到持證上崗;管理及服務工作人員工資逐年提高,達到了2300元/月;集中供養服務機構運轉經費每人達到1200元/年。同時,各級敬老院積極開展以院養院、以副補院工作,基本保障了入住院民的生活水平。

二、全市養老服務需求現狀

從調查問卷分析看,作為貧困地區,我市老年人整體經濟收入低,自我保障力差,全市有基本工資保障的老年人75646人,佔老年人總數的18.2%,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幹部25347人,企業離退休職工27090人,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3209人,81.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勞動創收或子女供養。

(一)服務需求多樣

由於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居住地域、家庭情況不同,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多種多樣。從問卷的19048位老年人回答的情況看,15619人選擇居家由子女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82%;1905人選擇社區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xx%,1524人選擇機構養老,佔被訪問老年人的8%。因受傳統觀念影響,只要是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習慣住在家裏由子女贍養,希望村(社區)能經常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體育健身活動;身體一般,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年人,最需求的是村(社區)能提供上門送餐、日間託老、家政服務、服務熱線、文化娛樂和上門看病就醫服務;真正需要機構養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難老人。從調查的1.9萬老年人的反饋情況看,老年人普遍對社區開展助餐、家政、醫療護理、日間託老、呼叫熱線等便民服務有需求;對社區文化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社區老年文化活動有渴盼。

(二)能承擔養老費用不高

從調查情況看,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能承受機構養老費用20xx元以上佔被訪問老年人xx%,主要是本人有離退休工資或子女條件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機構養老費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xx00左右的機構養老費用,特別是農村沒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難老人,承受費用均在xx00元以下;對居家上門服務能接受的服務費用是xx元/次。

三、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市41.6萬老年人口,僅有7所不足20xx張牀位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以安康城區為例,5.1萬老年人,僅有一所容納30人的低標準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而大量居家養老的老人需要社區為其提供上門送餐、醫療護理、家政料理,呼叫熱線等服務,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才開始探索,投入方式、服務內容、運行模式、管理辦法還不成熟,能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十分有限。

2、養老服務機構功能單一,覆蓋面窄。我市雖然建設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規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對入住老人要求必須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設施簡單,服務單一,以吃住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貧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社會老人本身無條件入住,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無條件滿足。當前最缺乏醫護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養老服務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養老,生活狀況十分惡劣。一個家庭要有一名失能老人,就必須有一個勞動力專門在家照護,不但不能從事經濟創收,還要支出基本的醫療費用,給家庭也帶來了沉重負擔,這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十分突出。我市養老服務機構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設為主,決定了我市只能建設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檔次養老機構,部分收入高的離退休幹部、條件優越的空巢老人想入住功能完備的高、中檔養老機構還相對較少。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衞生城市,吸引來安休閒養老、“候鳥式”養老、生態養老的老人越來越多,集休閒、養生、娛樂為一體的高檔次養老服務機構還沒有建立。

3、養老服務機構自我保障力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供養標準低,醫療設施配備不到位,每個機構配備1-2名管理人員,聘請2—5名護理人員,管理和服務水平都在社會低狀態下運營,勉強維持。目前正在運營的3家民辦養老機構,因政府沒有給予任何政策優惠,全靠自己融資,主體房屋建成後,後期房屋裝修、防火、防滑、無障礙設施等配套設備受資金或政策影響,無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機構養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辦養老機構醫療設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錢又願意在老年公寓頤養天年的老人,又嫌民辦養老機構條件差,不願意入住,這樣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低的尷尬境地。養老機構本來就是一個投入大、風險大、利潤低、週轉時間長的微利行業,這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負債大,運行艱難狀況。

4、養老服務業發展缺乏剛性的政策支持。我市雖然出台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意見》(安政辦發【20xx】42號),但政策扶持粗線條,支持力度不強。如:民建老年公寓、康復中心、臨終關懷醫院、醫療保健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老年服務設施,對政府及相關部門土地供應、資金扶持、財政補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沒有明確規定,只是提出號召和意向,由於政策的彈性,到了具體項目就無法落實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由於缺乏剛性獎勵扶持政策,所以目前社會力量投入社會養老服務業積極性不高,全市僅有民辦老年公寓3所,且規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滿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養老服務需求。

人口調查報告8

隨着我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向我市遷移,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女性,她們的存在對於我市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和城市的建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外來婦女在背井離鄉、重新尋求自身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比男性更多的坎坷和困境,顯現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外來婦女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引導她們真正融入社會成為城市的一員,市婦聯採用發放調查問卷,對公安、衞生、計生、城管等近10個部門進行走訪座談的形式,較為詳實的瞭解了外來婦女在常的基本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外來婦女羣體的主要特徵

目前,我市登記外來人員已超過40萬,比20xx年同期增加12萬,增幅達42%,其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從調查的情況看,外來流動婦女具有以下羣體特徵:一是外來婦女來常以家庭形式為主,家庭關係較為和諧穩定。63%的已婚外來婦女與丈夫一同來常,舉家遷到常熟謀生成為她們流動的主要方式。當問及與丈夫的感情關係時,選擇好的佔了90.7%,選擇一般的為8.8%,僅有0.5%選了差。在對待生育問題上,她們的觀念正逐步發生變化,近300例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59%只有一個子女。二是外來婦女通過工作增加收入,具有較高的家庭地位。原創:本次調查中,80%的外來婦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64%的外來婦女認為自己工作賺錢後,在家庭中地位提高了,經濟獨立性增強了;更有15%的外來婦女選擇了“家裏我説了算”。在問及工作賺的錢如何花費時,71%的外來婦女與家人共同管理商量着花,24%選擇了“自己做主,濾布任意花費”。三是外來婦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就業層次不高。在外來婦女中,儘管中青年人羣佔大多數,但除少量外來投資者和知識型人才外,絕大多數都是國中以下文化,來自蘇北和中西部地區偏遠貧窮的農村,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行業成為她們就業的主渠道;還有的只能靠自己的`苦力做點小生意,如:賣小菜、賣水果、擺地攤、擦皮鞋、收廢品等,呈現出高就業率掩蓋下的低職業結構。四是外來婦女對常熟這個城市有較強的認同感。66%的外來婦女認為常熟“政通人和、經濟發達、是個好地方”;25%則認為“比我家鄉好”,對我們這個城市有較強的認同和歸屬感。

二、外來婦女生存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是維權能力不強。在調查中我們感到,部分外來婦女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簽定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等模糊而冷淡。據統計,分別有17-30%的人不知道《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和《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有49%的人沒有與單位簽定勞動合同,35%左右的人表示不清楚單位是否與正處生育期的女工簽定勞動合同、不清楚單位是否按照規定為女職工辦理了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當問及“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怎麼辦”時,有10%的人表示“能忍則忍”,10%表示“不知道找誰”,個別人竟選擇了“找朋友報復”。調查同時顯示,一些大型正規企業中外來人員的勞動保障各方面指標都相對樂觀,而一些非公企業則憑藉靈活的用工制度來逃避對職工應負的責任,勞動保護差強人意。

二是衞生保障較差。被調查外來婦女中,健康知識包括未婚青年人的性知識都很貧乏,有近20%的婦女完全憑自己的經驗獲取婦幼衞生保健知識,有30%的婦女近兩年來沒有做過婦女病普查,27%認為圍產期保健服務沒有必要,28%生病不上醫院。上述數據的取得基本來自有固定工作的人羣,事實上,還有相當一部分閒散外來婦女,她們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則帶着三五個小孩,條件好一點的租住在農村角落、務工的小作坊裏,差的住在豬棚裏、橋洞下,隨地大小便、隨地扔垃圾,小病扛一扛,大病沒法防,衞生保健成為有待探索的空白。再如招商城地區,一些外來人員白天干活,晚上睡在市場旁的馬路上,3元錢一晚上租條被子蓋,那些被子睡到穿洞也不洗,衞生狀況可見一斑。另外屢有發生的非法接生、傳染病、性病等,都嚴重影響了外來婦女的健康。

三是學習意識淡薄。外來婦女在不斷尋求謀生方式的過程中,城市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對她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努力爭取、追求更大發展的意識初現。在調查的對象中,有一部分婦女希望通過通過培訓、壓濾機濾布輔導提高自己,但絕大多數婦女對學習並不熱心,在被調查者中,有將近60%的人選擇了由於時間或經濟條件等原因沒有興趣參加繼續教育自我增值。

三、優化外來婦女發展環境的對策建議

一是管理與疏導結合,建立長效機制。隨着我國加入wto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跨地區的人員流動將進一步加速。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了自上而下較為健全的外來人員管理網絡,並根據需要與可能的原則配備了協管員與信息員。為爭取管理的最大實效,建議政府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時要充分考慮流動婦女兒童這一日益龐大的社會羣體,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面,要強化管理機制,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變單項管理為雙向管理。建立入出兩地管理機構,公安、計生方面均實行“持證、驗證”制度,必要時可實行准入制度,真正實現有序管理。二是變單一管理為綜合管理。形成以政府牽頭,公安、勞動、計生等職能部門為中堅,工青婦等羣團組織為配合,單位和業主為基礎和依託的齊抓共管格局,“誰主管、誰用工、誰負責”,使外來婦女管理工作達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的效果。三是變突擊管理為長效管理。要加快外來人員集宿化進程,建立遍佈鎮、原創:村、街道、社區的外來婦女服務網絡,外來人口協會、外來婦女聯誼會等組織,並可推廣大義月龍服飾有限公司在企業外來女工中建立月龍女子俱樂部等有效做法,積極探索一條外來婦女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路子。

二是宣傳與執法並重,維護婦女權益。首先要在外來婦女中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使她們清楚瞭解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加強對用工單位尤其是個私業主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增強他們用工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要進一步完善勞務用工制度,尤其是勞務用工監察機構要加大管理檢查力度,監督簽訂勞務合同,規範用工制度;要加大對非法勞務市場檢查力度,真正使合法勞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要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構建外來婦女保障機制,將外來婦女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依法納入保險範圍,提高外來婦女的生活質量。我們還提倡在非公企業中加強婦女組織建設,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婦聯團體會員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的作用,增強婦女組織在企業中的分量和影響,確保能聽到女工的呼聲,反映她們的意見,維護她們的權益。

三是教育與服務同步,提高整體素質。要加強對外來婦女“四有”、“四自”等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的教育,激發她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政府有關部門應為外來婦女創造更多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機會,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開展有利於提高外來婦女勞動和生產技能的各種培訓活動,幫助她們成為有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的競爭者,增強她們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能力。要堅持“以人為本、人人共享”的原則,加強流動婦女的衞生保健工作。計劃生育、衞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針對流動婦女所處的環境和特殊需要,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衞生知識,提高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要充分發揮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作用,將社區內流動人口納入服務範圍,為她們提供同樣的服務;對特別困難的流動人口,建議政府提供救助資金,並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建立平民公惠醫院,使她們能享受低價或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

我們堅信,通過上述工作的深入開展,外來婦女的生活一定會更文明、更美好,她們必將成為“三年再造一個新常熟”熱潮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人口調查報告9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司提供的xx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已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中國老年人口比例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預計到20xx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了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來源等諸多社會問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同於發達國家,有着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雖然本研究報告的研究範圍僅限於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方式。報告將從整體和局部角度、社區和個人層面綜合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的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方式。

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小區位於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所學校、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著名的文教區;臨街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錢勝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第一大道等商場,使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非常方便;小區在一環以內,周邊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廣場公園,如比唐公園和百鳥公園,為居民提供了夏天涼快和冬天散步的好地方。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裏舒適和平地生活着。

xx社區是一個長期的社區。從1982年開始從低矮破舊的廣場搬遷到居民樓。三年後,居民從1985年開始遷回,之後街道辦成立,1999年成立xx社區。該社區管轄其周圍的38棟住宅樓,共有3,371户家庭,約10,500人。

第二,社區人口老齡化

xx年8月17日,我來到位於xx區吳江街的xx社區辦公室詢問情況。小區王主任熱情接待了我,耐心回答了我的一些問題,並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信息

據瞭解,xx社區共有3371户,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xx户以上,約佔總人口的60%,老年人數量較大。可以説,我們社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變得非常突出。

(2)老年人數量多的原因

目前xx社區老年人數量眾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如下:

第一,社區建立時間長,人口密度大。

據瞭解,搬遷前,這裏曾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大量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居住在這裏,因此這裏的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另外,搬遷至今已近25年,自然老人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低。

xx小區位於一環路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許多小街巷的硬件條件,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和修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沙質道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路,曾經擁堵混亂的道路,狹窄凌亂的街道變成了現在的有序乾淨寬敞的道路;附近公交線路多,去xx任何地方都方便,還有直達北站xx站的公交,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業區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相對於xx其他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北行區物價水平更低,四院等醫院離社區更近,所以大量老年人選擇在這裏養老。近年來,許多老年人搬到這裏居住,這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比例。

第三,房價水平低。

雖然xx的房價比國內同城市低,但還是有一大批人看不起不斷上漲的房價。xx小區的居民樓不是近幾年新建的,而是有20多年曆史的老樓,所以房價比xx同類地區低,這也是很多老人住在這裏的原因之一。

就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説的:“到處都近,買東西也便宜。住在這裏真好!”

(3)老年人數量多造成的問題

社區裏的老人越來越多,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王主任表示,老年人數量多主要會帶來以下問題:

首先是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是因為老人擅自佔用公共綠地,在裏面種花,甚至養雞鴨鵝狗。「在禽流感流行的那一年,我們努力説服並強行沒收未經許可佔用公共土地的居民的雞鴨等家禽。當時很多老人都不願意把這些雞鴨當寵物養,不顧那些雞鴨造成的糞便污染和噪音污染。每個原本是禽流感導致的人都不敢得到這些東西。近年來,他們開始飼養這些雞、鴨和鵝。現在有人侵佔公共綠地開闢菜園,隨意養雞養鴨,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居民們也閉上了眼睛,因為他們是老人。”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第二,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大多發生在老年人和他們的子女之間,或者他們之間為了老年人的養老金問題。有些問題是孩子不打工掙錢,卻想讓老人拿錢贍養,卻不知道如何滿足貪婪導致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孩子試圖為老人爭取更多養老金贍養老人導致的矛盾。此外,一些老年人既沒有子女撫養費,也沒有退休金。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簡單工作的收入,如撿廢品和當守夜人。這些老人一旦出現健康問題,也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社區老年人養老研究

在我去社區辦公室的當天,我調查了社區管轄的其中一棟居民樓的一個單元內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

(一)、社區養老模式的現狀

在我調查的24個住户中,有8個住户有11名65歲或以上的`老人,而這8個住户中有3個住户有兩名老人,另外5個住户有一名老人。

65歲及以上的11位老人中,只有兩位老人沒有退休金,靠子女供養,約佔老年人口的18%;其餘9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退休金,約佔82%;有退休金的9位老人中有3位女性,6位男性,説明男女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存在明顯差異。在主要收入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依賴其他家庭成員。

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46%主要由其他家庭成員贍養,其次是勞動收入和退休養老金,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中,城鎮老年人48.6%依靠養老,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員的贍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小區的數據顯示,我們小區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基本上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收入來源。

②、奶奶的晚年生活

我家樓下住的莽奶奶和我們家關係很好,我就問了她每月的生活費和開銷。

莽奶奶年輕的時候是冶煉廠工人,所以現在每個月都能拿到固定金額的養老金。莽奶奶和兒子媳婦小孫子住在一起。房子雖小,但祖輩三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莽奶奶每個月能拿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不用交水電費,所以每個月只花150元左右的米粉和200元左右的錢買菜。老太太抽煙很厲害,為了省錢,只吸散裝的旱煙,所以每個月需要花15元左右,所以莽奶奶其實每個月只花400元左右。她用省下的錢給了他的小孫子上大學的學費。老人窮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終於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了。但是,她還是改變不了存錢的習慣。她孩子的工作雖然能賺到一定的收入,但還是要供孩子上學。所以,生活並不富裕,甚至老人的養老金有時也會花光。所以莽奶奶平時不敢多花錢。省下來的錢大部分都給了她孫子,讓他上大學。

住在一樓的趙奶奶比莽奶奶難對付多了。

她年輕的時候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老了。她只依靠自己的孩子。可惜她的孩子不好活。老人只能靠她年輕時積攢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老人把她唯一的財富之一——兩居室租出去,讓她每個月能拿到700元左右的房租。但是她的孩子不但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為誰多拿房租而臉紅,甚至打架。後來孩子們把卧病在牀的趙奶奶送到養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出租。後來趙奶奶回到家,就再也沒有和孩子聯繫過。她依靠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來支撐日常開支和支付醫療費用。

可見,同樣生活在社區的老人,晚年的養老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有些老人有固定的養老金,有些人沒有固定的月收入來源。他們不得不依靠社會支持和個人勞動來獲得收入來源。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人,晚年也不都是幸福富裕的,其中就有很多老人生病了,看不起病,沒有人照顧,或者生活費不足以支付衣食住行和醫療用藥。

第四,研究總結——老年人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老年人口多。根據xx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xx已達到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亞洲老年人口的38%。

第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而且激烈。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從成年到老年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驚人。預計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將達到11.92%,比xx高4.96個百分點。到那時,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年齡在65歲及以上。20xx年後,老齡化程度將繼續增加,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25%,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第三,人口老齡化先於經濟發展。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出現在經濟發展時期,對老齡化有很強的承受能力。同時,由於發達國家老齡化緩慢,允許他們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生育率急劇下降導致經濟發展,即“先老後富”,經濟基礎薄弱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仍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階段。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由輕度老齡化向深度老齡化轉變,再向重度老齡化轉變。“白銀浪潮”將成為21世紀中國的主要人口問題之一。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必須繼續執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讓老年人過上穩定健康的生活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近5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員。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來看,46%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員,其次是勞動收入和退休養老金,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需要社會的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和培養。切實落實各種老年人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就診等;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使老年人有固定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農村醫療中心等基層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就醫;完善老年人醫療保險制度,使老年人能夠負擔得起疾病,方便就醫;

第三,社會應該對既沒有養老金也沒有子女贍養的老年人給予一定的經濟幫助,使他們至少能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的基礎設施建設,如輪椅通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等。,讓老年人在晚年過上充實幸福的生活。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一個老年人都享受到“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有價值感、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需要社會上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的研究範圍僅限於xx社區,但我的結論有侷限性,但也有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查的數據和例子可以看出,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同時,雖然大多數老年人的收入來源相對固定,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是不均衡的,老年生活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社區的這些問題和現象也反映了我國現階段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差距和老年人的養老方式。

人口調查報告10

一、調查數據結果統計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學校東門南門附近採訪詢問了15個農民工,並將數據進行了整理。 此次調查分為問卷調查和詢問調查,問卷一共包括了16個影響農村人口遷入城市的因素,8個農村因素(推力),8個城市因素(拉力)。被調查者選擇自己認為影響自己的因素;第二部分是詢問的方式,通過語言交流詢問他們的生活現狀及今後生活打算。

下面兩個表格分別總結農民工進城打工原因推力和拉力兩方面的情況,由於我們採取了多選的方式,而且每個人幾乎都選擇了3到5個因素。因此,我們得到了68個結果數據並發現其中農村因素(推力)個數(x1):20,所佔總因素個數百分比29.4%。城市因素(拉力)個數(x2):48,所佔總因素個數百分比70.6%。

上面兩個表格很直觀的反映出農民工進城打工的原因更傾向於城市的拉力作用,從因素選擇對比,推力因素佔29.40%,拉力因素佔70.60%。其實,結果很容易分析,因為如今農村人民的生活其實也是越來越好,進城發展一般是由於城市自身強大的吸引能力的緣故。

具體到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作用中勞動力過剩是最大的原因,因為現在很多農村採用機械播種收割,勞動效率大大提升,導致勞動力過剩,他們在農村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前往城市尋找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而拉力因素結果比較均衡,集中在就業與教育兩個方面。因為硬性條件限制,農村在教育與就業方面基本無法與城市進行對比,所以大多數農民工都是為了子女,也就是他們的教育機會或者更好的經濟條件才背井離鄉進城打工的。

二、原因分析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適合用來總結推拉理論。推拉力究其原因是環境的作用,正是由於如今城市的發展前景還是較農村有絕對優勢,所以才會出現現今的“農民工潮”的社會現象。成由以下因素決定:二元社會結構,比較利益驅動,改革開放的推動,國家政

策偏向,產業結構調整。民工潮形成的原因 1、二元社會結構 從深層看,"民工潮"的產生實質根源於長期形成的二元社會結構巨大的利益反差,是我國二元社會結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城鄉對立的必然現象,是農村社會綜合發展滯後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我國8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農村,20%以下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另一方面,由於諸方面原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收入差、地位低、就業機會少、文化生活貧乏,與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比重上升。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起了劇烈變化,有近1.5億農村勞動力轉入了非農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通過"撤縣建市"及政區的擴張,使城市化明顯加快。城市化的加快導致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勞動力容量大的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的進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了獲得"期望收益"便潮水般湧入城市。

並且隨着社會發展進步,農村方面經濟基礎設施福利也有比較大的進步從而農民前往城市打工的動因方面城市方的拉力作用遠遠大於農村的推力作用。

三、結論與思考

民工潮的奔湧,是一個跨世紀的壯舉。民工的'跨省流動總的看是一巨大的歷史進步,這種勞動力的自發調節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發達地區農村的脱貧步伐,也極大地支援了發達地區的經濟建設。當然,民工進城,由於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變,他們給城鎮帶去活力的同時,也帶去了紛亂和衝突,給城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帶來一系列有待解決的課題。

而推拉理論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形象的總結闡述,經過我們的實地調研也可以看出農民工進城打工確實可以用推拉假説加以闡述説明。農村方面的推力與城市方面的拉力導致農民進城,但隨着國家的發展,政策環境經濟的改變,也許以後會形成農村方面的拉力與城市方面的推力而使很多人從城市返回到農村,也就是現今許多發達國家經歷的“逆城市化”過程,推拉力同時存在於農村與城市之中,不過如今社會趨勢是城市拉力作用遠遠大於農村拉力作用,導致幾乎人們的遷移方向大部分為農村到城市。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現在處於和平發展時期,農村、城市的推力作用就明顯小於拉力作用,尤其是城市的拉力作用最大從而使農民前往那些有更好就業環境,福利更好,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就業居住,這種情況在我國現在的國情下應該還會持續很久,推拉力還在不斷地博弈,可能將來會出現城市人口到農村的人口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這值得我們期待。

人口調查報告11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當前工作的重點,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配齊配強計生分管領導和計生辦幹部;加大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和完善了縣、鄉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體系;加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促使羣眾轉變多子多福的婚育觀念,基本杜絕了多胎現象,幹部羣眾法制觀念普遍增強,計劃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軌道。

然而,隨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發展,我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為找準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委組織了4個調研組,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全市23個鄉鎮進行調研,通過召開縣、鄉、村計生幹部和育齡羣眾座談會,與鄉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交流、查閲相關資料,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執行生育政策不到位,計劃外生育反彈

據調查,全市計劃生育率僅為72.79%,低於90%的目標值17.21個百分點。分析原因:一是計劃生育“七不準”和依法行政給各級黨政部門和計生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強制措施不能用,面對計劃生育對象、不參加環孕檢的對象不落實節育措施的對象和不交納社會撫養費的對象,既不能動手搬東西,也不能收押金、罰款,只能反覆做思想工作,而大多數羣眾對只動嘴不動手而無動於衷,計生工作人員對此興歎束手無策。座談中,許多計生幹部坦言“不是我們無能幹,而是不能幹(因為沒有強制措施);不是我們幹不好,而是無法幹好(因為要依法行政);不是我們不想幹,而是怕幹(因為怕承擔責任)”。由於法律法規要求計生幹部依法行政,而羣眾又不依法實行計劃生育,致使幹部羣眾普遍認為計劃生育鬆了,搶生現象嚴重,許多生育一男孩的對象,小孩都10多歲,帶要超生,不少二女結紮户想方設法採取復通,再生一胎。二是流動人口管理失控。由於經濟的發展,許多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而外省很多地方對流動人口不查驗《婚育證明》,致使外出人口辦證率低,許多外出人口流向不明;再則,我市流出人口約13萬,95%以上是生育旺盛的青壯年,對龐大的流出人口,從人員、精力、經費等方面都無法管理,給外出人口管理造成很大困難。流出人口鑽管理上的空子,躲在外地超生。據調查,流動人口超生佔計劃外出生總數的80%以上。三是環孕檢率低,全市環孕檢率在50%左右,低於95%的目標值45個百分點,由於對育齡婦女不參加環孕檢沒有任何約束措施,只能靠計生幹部上門做工作,憑羣眾的自覺性參加環孕檢,所以環孕檢率難以提高;對外出打工人員,不得強求其返回户籍所在地做環孕檢,她們在外地寄回的環孕檢證明有30%是假的。以我們的調查一個鄉為例,去年該鄉11例計劃外出生,其中9例是外出流動人口,且都寄回了環孕檢證明“有環未孕”,但事實上都超生了。四是地下婚姻造成計劃外生育,據調查,不少地方出現先生小孩後結婚的現象,有一個村,8個計劃外對象,都是到了法定婚齡未領證生育的非婚生育對象,佔當年計劃外生育總數的40%。

二、出生嬰兒性別比仍然居高不下

據調查,全市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30:100,超出正常值(110:100)20個點。分析原因:一是羣眾生育男孩的意願仍然強烈;二是受到利益驅動,不少衞生技術人員仍然隱蔽地進行性別鑑定和開展人工終止妊娠手術;三是缺乏有效的打擊力度,一方面非法性別鑑定人員行動詭祕,給偵破工作帶來困難;四是性別比整治責任不清,從部門配合的角度上看,市級比縣級好,縣級比鄉級好,鄉鎮一級公安、衞生部門不予配合,單憑計生部門一家抓性別整治,實質上就是一句空語。

三、社會撫養費徵收率低

據調查,上半年全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率僅為7.37%,與50%的目標值相差42.63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一是計劃外生育對象外逃現象嚴重。以調查的一個鄉為例,去年14個計劃外生育,就有10個外逃,當地啟用了法院的“非訴執行”,但由於外逃難以找到人,法院對此束手無策;二是調查取證難,由於第五次人口普查規定已作象徵性處理的不作追究,原來交了500-1000元的就可上户口,許多計劃外對象,暫時不給小孩上户口,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再上户口,計生部門很難取到計劃外生育的證據。三是非訴執行成本高,時間長,收效慢,許多鄉鎮反映,雖然法院非訴執行起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成本高,按照法律程序時間長,加上法院人力有限,見效慢。四是由於徵收標準高,很多對象與計生辦談條件,交二三千元就了結,超過這個標準,分文不交,就是搞非訴執行,讓他們坐牢也分文不交,法院也無可奈何。我們調查瞭解一例非訴執行的對象,拘留“三進三出”,就是分文不交,出來後拍拍胸脯狂言“老子的口袋裏有錢,就是不交,你們想怎麼樣。”象這樣的人為數不少。五是《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頒佈實施後,基層幹部求穩怕亂,害怕自己犯錯誤,缺乏應有的工作力度。

四、縣、鄉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據調查,除龍虎山和市工業園區外,其它縣(市、區)財政幾乎沒有安排計劃生育人均事業經費,雖然財政作了預算,但那種預算將人頭經費、社會撫養費、財政轉移支付列入其中,實質上是空對空,沒有按照中央、省關於計劃生育人均經費投入的要求去做,故而縣(市、區)計生經費嚴重短缺。鄉鎮一級不但沒有經費投入,還擠佔、挪用財政轉移支付中計劃生育經費和社會撫養費。由於經費投入不到位,致使政策、法律法規規定的免費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獨生子女獎勵費、二女户養老保險以及其他獎勵優惠措施以落實到位,不少地方為了維持日常工作,不得不靠徵收社會撫養費度日,以致“放水養魚”現象重新抬頭。調查中,就有不少的基層領導跟我們算帳,説少引產少結紮一個不僅可減少很大的工作量,也沒有工作的風險,還可節省1000多元的行政成本,同時,多生一個還可收幾千元的社會撫養費,故而都不願去搞節育手術的落實。如此思想作崇,怎能搞好工作。

五、基層計生隊伍不穩定

據調查,鄉鎮計生工作人員任務重、壓力大,工作環境差、待遇低,人心思走。由於計生工作作為“天下第一難”的'局面並未改變,從上到下層層下達考核指標,加大檢查考核的力度,省下達的考核指標大多脱離工作實際,面對過多過濫的考核指標,鄉鎮計生幹部疲於應付。出於“七不準”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上級業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搞好工作要挨批評,穩定出了問題又要追究責任,在雙重標準的要求下,他們基於處於“自己想招自己用”、“自己做事自己兜”、“自己有苦自己吞”的境地,上級機關和社會缺乏對他們的瞭解、理解和支持,工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兩頭受氣,因而分管領導不願分管,計生幹部人心思走,這樣的比例有85%以上。村級計生專幹由於是海選幹部,考慮自己的選票,只迎合村民個人利益,根本不配合政府做工作,造成“村梗阻”,許多地方只能是鄉鎮計生幹部越俎代皰,難以做好工作。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力度:

1、加強領導,認真落

實黨政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制度。將計劃生育工作真正納入黨政領導政績考核內容之一,實行領導任期目標考核、責任跟蹤追究,切實發揮計劃生育工作“一票否決”、“黃牌警告”的作用,促使各級黨政領導緊繃計生這根“弦”,具體抓落實。

2、加大計劃生育人均事業經費投入。要求各縣(市、區)按規定的標準追加20xx年財政預算,明確計劃生育人均經費不含人頭經費、社會撫養費和財政轉移支付計劃生育經費。建議市人大、財政、計生等部門聯合組成督查組,對縣(市、區)經費投入情況進行定期督查,形成督查通報,監督縣(市、區)落實人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各縣(市、區)要將財政轉移支付計生經費統一劃撥到縣(市、區)計生局帳户,由縣(市、區)計生局統一管理,防止鄉鎮剋扣挪作他用。由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市人口計生委聯合制定人口計劃生育經費依法管理的有關規定,對鄉鎮擠佔、挪用計生經費和社會撫養費的,要視情節予以黨紀、政紀處分。對投入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

3、加強計生幹部隊伍建設。一是提高計生幹部待遇,穩定計生隊伍。針對計生幹部崗位特殊,要落實每月60元的計生崗位津貼;對一類鄉鎮的計生幹部要增發每月30元的計生獎勵津貼;對連續兩年獲得一類鄉鎮的計生分管領導和計生辦主任要予以提拔重用。同時,對連續兩年排名後三位的鄉鎮分管領導和計生辦主任實行末位淘汰,真正體現有獎有罰,獎罰分明,調動基層計生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二是針對計生技術人員缺乏的現狀,建議全市統一招聘有相應資質的技術人員充實到鄉鎮服務所,編制統一放在縣(市、區)計生服務站,工資上浮一級,工作滿5年後,視其工作業績,擇優選調縣(市、區)計生服務站,上浮的工資固定下來,用豐厚的待遇吸引人,解決目前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三是村級計生專幹不參與海選,由鄉鎮計生辦定期考核聘用,享受村級副主任待遇,工資由鄉鎮計生辦統一發放。

4、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村為單位制定村規民約,對不履行計劃生育義務,不按期上環、結紮、環孕檢、外出流動人員不辦理婚育證明的人員議定處罰條款,由鄉人民政府、鄉計生辦督促、指導依村規民約章程處罰。從而制約不遵守、不服務從鄉村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行為。

5、開展一次集體性“清查清理”活動。通過清查清理,為育齡羣眾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落實生育政策、技術政策和處罰措施,消滅計劃生育死角,堵住管理漏洞,全面掌握全市計劃生育工作底細,健全人口計劃生育信息資料和管理制度,使計劃生育工作逐步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軌道,堅決防止滑坡和反彈,為確保完成人口控制計劃夯實基礎。活動中,要把整治性別比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堅決落實已出台的相關措施,嚴厲打擊非法胎兒性別鑑定。同時,儘快召開全市半年人口形勢分析會,客觀分析形勢,明確下步工作重點。

人口調查報告12

一、必要性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能力鍛鍊,使我們能更好的瞭解整個社會,更好的關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覺得有必要做關於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調查報告

二、概況

在中學時老師就提到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當時沒怎麼在意這個問題,隨着知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問題.通過網絡.查閲圖書.實際調查等進行了全面的調研。

三、人口老齡化現狀

我國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也是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人口預測中心表明,目前我國老齡人口迅速上升。

由上表可知,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以上人口由6299萬增加到8811萬,佔總人口的百分比由1990年的5.57%上升到20xx年6.96%,就我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現狀,有幾點預測:

1)、65歲老齡人口比例將超過20%

2)、老年人口將高齡化

3)、80歲以上人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

四、養老體制

1、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自我評估

2、老年人收支情況及養老保障覆蓋率

(1)、老年人領取退休金(養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為78.0%,農村為4.8%。城市享受退休(養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為990元;農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況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為11963元,支出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藥費平均885元;農村老年人平均年現金收入為2722元,支出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藥費平均287元。

由上可知,城鄉的養老體制存在着差異,這會在很大的程度上讓農村的老人感到不公平,覺得自己過得不幸福,因此,必須完善養老保障體制,讓老人覺得老有所養,老友所依。

五、社會保障體制

1、醫療保障覆蓋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佔74.1%,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為25.9%。農村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為55.3%。可見農村老年人缺醫少藥、看病難、看不起病的現象還很嚴重。

2、養老保障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生活有保障

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69.1%上升到20xx年的78.0%,年平均收入從7392元提高到11963

元,增長了61.8%;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比例由20xx年的4.9%下降到20xx年的3.5%;認為自己經濟有保障的比例由74.7%上升到80.5%;

農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3.3%上升到20xx年的4.8%,年平均收入同期從1651元提高到2722元,增長了64.9%。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救助標準的比例同期由31.9%下降到23.9%。絕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六、人口老齡化的地區差異

據20xx年人口抽樣調查,65歲及以上全國人口比重平均為

8.2%比20xx年人口普查7%高1.2個百分點,按地區分:

此表顯示出這樣一個特點,經濟越發達地區,老齡化程度越高

我國西部地區區域遼闊,人口密度比東部地區低,但全國267.4萬平方公里沙漠和荒蕪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

人口調查報告13

XX縣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工作經過指導員和普查員的辛勤勞動,被抽中的2個調查小區的入户登記、複查審核、編碼、數據錄入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結合調查到的情況以及本縣實際,現就XX縣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的主要數據分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為20xx年居住在XX縣域的常住人口,抽中小區為2個,涉及2個鄉鎮,2個村(居)民委員會,調查户171户,應在本户登記的人數655人,户籍人口565人(其中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有85人),常住人口593人。此次調查按户口性質分:農業户口639人,非農業户口14人,户口待定2人,其中鄉村調查人數565人,沒有城鎮人口(抽中的兩個小區均為農村普查小區)。

二、主要數據

(一)常住人口

此次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常住人口593人,其中:男324人,女269人,15歲以上人口492人,出生人口3人,其中:男3人,女0人;死亡人口2人,其中:男2人,女0人。

(二)人口出生率

本次調查人口出生率為4.58‰,比縣計生局出生率6.28‰低1.7個千分點。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數量增長較快,人口控制任務既艱鉅又迫切,這就使得人口出生率指標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人口統計數字,在實際工作中,統計部門也是把其列為最主要的數據加以重視。

(三)人口死亡率

此次調查死亡率為3.05‰,比縣計生局死亡率8.47‰低5.42個千分點。在農村地區存在申報死亡人口“不吉利”的傳統封建觀念,普遍不及時或者不直接申報死亡人口的現象,使死亡人口登記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從以上分析中得知,由於人口類型逐漸趨向老齡化,死亡率在長期觀察中應該是有所升高,在調查死亡率中沒有這個明顯的趨勢。其次,調查數據發現,在以後一段的時間內,育齡婦女羣人口數量基本穩定,育齡婦女生育率仍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因此計劃生育工作仍需加強。

三、人口抽樣情況分析

1、自然率持續降低,人口總量持續低速增長

根據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20xx年XX縣人口總量為15.37萬人,其中男性8.17萬人,女性7.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4.58‰,死亡率為3.05‰,自然增長率為1.53‰,與20xx年相比,人口出生率降低7.41個千分點,死亡率降低4.8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下降2.6個千分點,由此推算,20xx年雙柏出生人口為1812人,死亡人口xx26人,剔除遷移變動因素,全年淨增長人口914人,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趨勢。

2、家庭户規模向小型化發展,婚姻關係基本穩定按照人口發展規律,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地轉變,便小型化家庭主體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户規模是穩步縮小趨勢,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數為4.02人;二是家庭構成以小型化為主要特徵明顯,兩代户比例進一步提高,三人户、四人户佔調查户的比例是56.92%,相當於一半的家庭是結構簡單、小型的三口、四口組成的。

20xx年XX縣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15歲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2.44%(主要是在校學生和未達到法定年齡的),有配偶人口占70.66%,離婚人口占1.49%,喪偶人口占5.4%,總體來看XX縣已婚人口的婚姻狀況比較穩定。

3、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數據顯示,XX縣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xx0%,九年制義務教育也不斷鞏固,國中入學率為99.8%,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69.9%,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明顯得到提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也為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城鄉和諧發展,人口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經濟,社會結構轉換,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為促進社會發展,繁榮城鄉經濟,加快雙柏社會和諧發展步伐的一項重要發展舉措來抓,在就業、教育、社保、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同等待遇,促進了人口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徹底改變了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XX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XX縣城鎮化率為25.36%,比20xx年增加2.77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的不斷髮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正效應也將充分顯現。

5、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但老齡化特徵初步顯露

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XX縣少兒人口(0-14歲)比例佔16.96%,勞動力年齡人口(15-64歲)比例為74.57%,老年人口(65歲以上)佔到了8.47%,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少兒人口占15.8%,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為76.3%,老年人口比例為7.9%,少兒人口比例逐漸下降,勞動年齡比例明顯增加,老年人口比例處在老齡化區間內上下波動,使人口社會撫養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一方面,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增加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壓力,為經濟增長創造了人口紅利期;另一方面,老年齡人口的不斷提高,使養老方面面臨挑戰,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人口性別比有所下降,處在可調控範圍

20xx年XX縣人口性別比為112.38:xx0%,處在可控範圍。但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現偏離正常值域的現象,將對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因此這個指標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四、對策和建議

1、控制人口增長,確保人口質量。我縣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並且正在向實現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目標推進,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今後一段時期我縣育齡婦女生育率仍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防止因人口增多而降低我縣的整體水平,影響我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而施行長期計劃生育工作是有必要的,這樣既可以保證我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使人口素質不斷的提高,從而為在本世紀中葉我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口環境。

2、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我縣人口文化素質雖然有明顯提高,但綜合文化程度還處於低水平,所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的任務還很艱鉅。一是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堅持經常性的宣傳教育,使全社會達成“發展教育、利國、利民、利己”的共識,自覺自願地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盡力盡責,全面推進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二是進一步重視農村教育,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3.86%,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對提高全縣人口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逐步縮小人口文化程度的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及兩性差異等,使全縣人口文化素質均有較大提高。

人口調查報告14

隨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阜新市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嚴峻。於1999年底進入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20xx年,阜新市總人口1,920,844人,60歲以上老年人22.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11.6%。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16,034人,90歲以上老年人2,766人,百歲以上老年人24人。

我市貧困老年人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市現有貧困老人11,71素質,引導老年人克服幹一輩子該享清福的思想,經常組織形勢任務報告會,使老年人融於社會,與時俱進。如20xx年,阜新經濟轉型 的開局之年,市老齡委於3月初舉辦了“阜新經濟轉型報告會”,讓廣大老年人瞭解阜新經濟轉型的重大意義。6月份,組織各界老年人代表到市國家高科技園區等地實地參觀,讓老同志親眼看看經濟轉型給阜新帶來的變化和美好前景。9月份,組織報社、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單位跟蹤報道彰武縣養成雞致富老人劉德祥等7位老有所為致富典型,為全市老年人樹立了榜樣。

現在,我市低齡健康老人老有所為,以為促養之風已經興起。全市在經濟領域發揮作用的.有37,800多人。 如阜新縣東樑鎮東五道橋子村,20xx年,低齡健康老人從事種植業的有24人,養殖業11人,庭院經濟4人。 三是開展“三個一”活動,即向老年人獻一份愛心,伸出一雙手,辦一件實事好事,號召全社會關注貧困老人,幫助貧困老人解決困難。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羣體,貧困老人則更是弱視的羣體,需要全民的關懷和社會的支持。為引起全社會對貧困老年人的關注,市老齡委抓住國際老人節和重陽節等各種有利契機,下發文件,發表倡議書,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三個一”活動。幾年來,市老齡委先後開展了春耕幫扶、重陽助聽、春節救勘貧困老人活動。

每年都專門下發(關於廣泛開展助老解困活動的通知》文件。據20xx年末統計;全市救助貧困老人21,104户,救助金314萬元,米麪等如萬斤,衣物等10.32萬件。這項活動得到了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團市委、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積極開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動,幫助貧困老年人解決生活問題。20xx年,僅阜新縣各級團組織組織青年團員於重陽節期間慰問貧困老人50多人次,各學校組織學生為老人做好事20xx餘件。市博麒電信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張雷、新華眼鏡店經理陳智等我市部分民營企業家紛紛開展幫扶救助貧困老人活動。 面對我市老年貧困人口問題,總體上來説,政府重視,老齡部門工作努力,全社會參與曠但是我市在全省是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作為弱勢羣體的老年人他們的問題就更為突出,形勢嚴峻。今後,我們將不斷採取有效措施,按照“黨政主導,全民關懷,社會參與”的工作方針,認真解決好老年貧困人口問題,讓廣大老年人過上幸福愉快的生活,實現“六個老有”的目標。

人口調查報告15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社會。1999年,中國也進入了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係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為了摸清中國老年人口及老齡化發展的基本態勢,掌握未來中國老齡問題的基本國情,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專題預測研究,基本情況如下。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已經開始顯現

目前,中國已有21個省(區、市)成為人口老年型地區。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xx年的22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萬,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85%,高於1、17%的總人口增長速度。20xx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43億,佔總人口的10.97%。老齡化水平超過全國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蘇(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慶(12.84%)、遼寧(12.59%)、山東(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個省市。

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龐大老年羣體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養老保障的負擔正日益沉重。20xx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達到3502億元,比20xx年增加了65、5%,中央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支出攀升到522億元。離休、退休、退職費用也呈現連年猛增的趨勢。政府、企業、社會都已經感到養老保障方面的壓力正在顯著加大。

老年人醫療衞生消費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測算,老年人消費的醫療衞生資源一般是其他人羣的3—5倍。20xx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達862億元,佔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長31.6%,增長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長快3、5個百分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長,人口迅速老齡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為老社會服務的需求迅速膨脹。目前,由於社會轉型、政府職能轉變、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為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難以滿足龐大老年人羣,特別是迅速增長的空巢、高齡和帶病老年人的服務需求。以養老機構和牀位數為例,目前,中國共有各類老年社會福利機構3.8萬個,養老牀位120.5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牀位僅有8.6張,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牀位數50—70張的水平相差甚遠。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許多為老服務也都存在發展緩慢的問題,不能滿足老年人羣日益增長的需求。

與城市相比,農村老齡問題的壓力更大。20xx年,農村老年人口為8557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65.82%,農村老齡化程度比城鎮高1.24個百分點。同時,農村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目前還處在試點階段,農民的養老、醫療都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的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鎮將更加突出,西部和貧困地區尤為嚴峻。

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許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壓力早就潛伏生長,人口老齡化只是凸顯了這些壓力。目前,這些壓力還只是初現端倪,隨着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這些壓力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紀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從20xx年210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xx年到20xx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到20xx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階段,從20xx年到20xx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伴隨着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國成立後第二次生育高峯人羣進入老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開始加速增長,平均每年增加620萬人。同時,由於總人口逐漸實現零增長並開始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將進一步加速。到20xx年,老年人口數量將增加到2.7億,與0—14歲少兒人口數量相等。到20xx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448萬,佔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階段,從20xx年到2100年是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20xx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峯值4.37億,約為少兒人口數量的2倍。這一階段,老年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4億,老齡化水平基本穩定在31%左右,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老年總人口的比重將保持在25—30%,進入一個高度老齡化的平台期。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一是老年人口規模巨大。

20xx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43億,20xx年將達到2億,20xx年將達到3億,20xx年超過4億,20xx年達到最大值,之後一直維持在3—4億的規模。根據聯合國預測,21世紀上半葉,中國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21世紀下半葉,中國也還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國。

二是老齡化發展迅速。

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時間,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左右。中國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歷程,並且在今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保持着很高的遞增速度,屬於老齡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

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的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徵,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快於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最早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寧夏(20xx年)比較,時間跨度長達33年。

四是城鄉倒置顯著。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於農村,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目前,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xx年。到21世紀後半葉,城鎮的老齡化水平才將超過農村,並逐漸拉開差距。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於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徵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於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萬人,20xx年將達到峯值,多出2645萬人。21世紀下半葉,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穩定在1700—1900萬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高齡女性人口。

六是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

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國則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萬美元以上,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一千美元,仍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