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2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1

一、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

學校一班人要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提高思想認識。xxx中學作為完全中學,國中部與高中是一個有機地、緊密相連的整體,可以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樣的重視,一樣的支持,綜合協調,全面發展,整體提高。儘管該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級事業單位,但是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國中的管理事宜當地政府管理為主,直接接受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與指導,這是一種特殊的管理體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國中的考核結賬算在xxx鎮中心學校,但成績首先是xxx中學的,如果考核算賬成績不理想,對xxx中學、對xxx鎮中心學校都不利,教育局、鎮黨委政府、xx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這一點大家心中要明確要有數的。

二、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

要按照縣教育局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劃分來,xxx中學和鎮中心學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為了振興國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作出共同的努力。

一是形成有國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國中與高中的教育規律不盡相同,教育教學管理也不一樣,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規律,所以,國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要根據全縣國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的精神和會考的要求形成適合國中的管理模式。

二是加強國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讓有事業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擔任管理崗位的工作,要明確崗位目標任務與工作職責,平衡分配管理崗位任務,加強履職考核,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機制。

三是完善國中部內部的管理機制,對國中要明確責任和工作目標,要適當授權和放權,要加大必要的經費投入。四是制定明確的管理考核方案。鎮中心學校對x初的要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方案,明確目標任務。x中要在學校層面對國中部明確目標任務,國中部對個班級、教師也要制定明確的考核評比方案,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班級和教師身上。

三、進一步健全激勵機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考核獎懲政策,建立一套適合國中實際情況的以教育教學獎懲為主的激勵機制,健全各種管理與獎懲激勵制度,完善各種考核考評方案和操作落實的辦法。

二是學校指定的各種政策、方案、制度、辦法、機制要公正公開公平,要以調動學校幹部、教師、職工、學生等不同層面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為主要目的。

三是要樹立他們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

四是通過制度管人、管事,通過狠抓過程的管理來抓落實。

五是學校幹部要期帶頭示範作用。

要做到吃苦、吃虧在前,享受在後,在經濟待遇的分配、各種榮譽的評選、教學任務的落實上要先顧一線的業績突出的教師,不能是先顧領導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當處理上對教師產生挫傷感,影響教師的積極性。總目標總任務、階段性的目標任務要具體,要落實。考核激勵要公正要嚴格,要體現出乾的多與乾的少、乾的好與乾的差、乾的效率高與低,乾的成本的高與低的`差別來,只要起點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評價科學、多溝通多交流多聯繫。

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由於是完全中學,管理體制、分配機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這是事實,也就產生了教師待遇上的客觀的不平衡,國中教師在思想上有時不平衡,工作積極性、工作責任心勢必受到了影響,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國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認真做好國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國中教師的認識,轉變國中教師的思想,調動國中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性、敬業奉獻精神,提高隊伍的活力與創造力,保證隊伍內部的和諧,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要通過教育引導教師端正思想認識,從實際出發,從國家的政策,從全縣同類國中相比較來看待待遇問題,不能形成一種偏離教育價值觀的導向。待遇問題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國家的分配政策指導,還要受當地的財力與消費水平的制約,三是與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複雜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收入與付出總是程正比的。

五、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

加大學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樹立明確的理想和學習目的,養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和吃苦精神,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長期的堅持養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樹立學生的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的的管理,不在於防和堵,關鍵在於教育和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關鍵在於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進一步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明確教學中心地位,規範教學過稱管理,教學管理要務實,要有針對性,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的引導作用,要提高教學管理效率。教學過程管理要從針對上面的要求出發,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改一年備考為三年備考,該單科備考為全科備考。在教學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制度,特別強調要注重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實效。

七、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階段目標。具體來説:

一是要完成會考的目標任務,以縣錄取重點高中的平均比率為標準,即2%的人數為重點高中錄取目標。重點高中的指標分配一般參考當年的會考成績、辦學規模人數、歷年辦學效益、日常教學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點高中學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從這裏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點高中人數的既要參考當年會考的直接結果,還要參考平時的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線率,普高上線越多,就相應的減輕了當年的中職招生任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

三是提高各學科會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

四是鞏固直升率,對於各種轉出的學生要及時辦理學籍異動證明,避免流失,保證直升率,不能攤空頭人數。

五是要完成好中職春招任務,完成春招任務的人數在最後算會考成績時,將這部分人數從應考人數中剔除的,這樣,既完成了中職招生任務,又提高了直升率,相應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這樣做對於提高會考的綜合成績有較多的好處。

所以國中要掌握這計算成績積分的要領。六是要提高各種學生競賽的獲獎人數與級別,各種競賽獲獎的人數與級別將作為提前預錄分配指標數的重要參考依據。七是要對平時的各種檢查視導要高度重視,平時的檢查視導情況的好壞將作為辦學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將作為重點高中錄取分配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

八、進一步改善學校社會形象

xxx中學這幾年發展變化進步較大,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較好,需要繼續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加強與各方的溝通與聯繫,積極改善國中外部發展環境,改善社會對國中的輿論影響,讓當地羣眾滿意。

九、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一是加強教育與引導,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重點是要抓好責任心、責任意識、增強教師的集團榮譽感、危機意識、敬業奉獻精神。

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素質。要以校本研訓作為教師學習的主要活動載體與形式,鼓勵教師自覺的學習提高,要學習最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學習理論、學科新知識、學生管理理論等,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提高認識,擴展視野。

三是加強能力鍛鍊,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特別是要加強新理念下的備課、上課、説課、評課、反思、輔導、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學生心理輔導等基本的教師業務能力建設。

十、進一步端正領導工作作風。

學校領導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要帶頭示範,處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講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2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於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户,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着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

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項目,增加羣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羣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繫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項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

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項目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項目,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衞生整治,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衞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窪、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範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區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鈎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區集中居住。

(一)建議加大對羣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羣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閒農莊,打造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各類支持,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潛能,深刻地改變了我國農村面貌。但是,隨着農村勞動力的老化和減少,農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產出低效化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並逐步滯後於現代農業的要求,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坎。近年來圍繞落實農業農村改革部署,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係這一改革主線,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經營體制的方式,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難題

街道村地處街道北面,距離城區2.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519户,農業人口1781人,現有耕地面積1947畝,人均耕地約1.09畝。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初,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將耕地分級搭配,整田整土劃割為若干小塊分到農户,導致每家每户承包經營的耕地零散分佈。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家的“留守農户”接手耕種承包地,使地塊分佈更加零散。如村5組其中一户農民3.5畝旱地被劃分成10餘塊,最小的一塊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是難以進行機械作業,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相互掣肘;

四是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難以有效運行;

五是對外土地流轉涉及農户多,難以協商一致;

六是地塊分割產生了較多不能耕作的邊界,浪費了耕地資源。

圍繞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通過承包權入股、土地預流轉的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耕地的“團聚”和適度規模經營,勞動效率和經營效益也相應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構想

在村調研發現,雖然羣眾意識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種弊端,也有將土地“集零為整”的願望,但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具體路徑,缺乏組織者。如農户間相互可以進行土地調換,但各懷心思,效果有限;外部業主整體流轉集約經營因農户意見不一難以達成。鑑於此,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試點的構想:以生產社為單位,以農民自願為前提,農户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對農田進行集中整理,引進專合社、龍頭企業進行成片經營。在具體探索過程中,我們分別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經營試點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流轉協議》等,組織街道及村幹部成立了工作小組,通過宣傳動員並與村民們達成一致意見,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情況下,以書面協議形式,每户農民將所有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所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和村集體資產公司完善入股相關手續,實現土地標準化整理和規模化經營。

三、土地股份制的實踐和成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街道以村為試點村,通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吸引民間投資,以村集體資產公司為主要載體,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民”的.互利共贏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血橙基地,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落實三權分置。

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後,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堅持推進“三權”分置並行,落實好集體所有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這是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實踐中,穩定農户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權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推行由農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

(二)規範資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註冊成立市區社區集體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現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級公益性房屋等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產核資,通過回收分散的集體資產,對村級“三資”開展集約化、規範化管理。對村集體經濟共有人進行確認,為下一步村集體收益分配提供依據。按照“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思路,農户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公司,集體公司聘請專合社和農村經紀人負責生產經營,通過把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組建村集體公司,並整合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吸收民間資金,實現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和農户之間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贏。

(三)培育主導產業。

一是以區大規模綠化行動項目(混交林)為支撐,通過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規範化種植塔羅科血橙1000畝。注入社會化資本,完成“夥兒山牌”血橙商標註冊,通過電商平台開展前期市場拓展、銷售。

二是林下種植蔬菜、芽菜等,並與公司簽訂蔬菜訂單收購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發展特色水產和肉牛生態養殖,利用嘉隆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廢料為牛飼料,牛的糞便作為種植血橙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種養循環。四是培育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血橙、蔬菜種植、有機草莓等產業,融合新村發展和七洞湖休閒體驗,打造村田園綜合體品牌,建立1-2家星級農家樂、農業公園,形成輕紡園區和南觀路農業旅遊示範點。

(四)優化利益機制。

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村集體公司爭取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90萬元投入血橙種植項目,專合社吸收民間資金和技術,通過採取“村集體資產公司+專合社+農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導農户、村集體公司和參與“三變”改革的新型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聯結和合作機制,確定村集體與合作社共佔4成、入股農户佔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股權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擬實施經營收益二次返利,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居民股東權益。同時,聘請本村種植大户、貧困户進行長期或臨時性工作,以工資收入的形式回饋種植大户和農户。

(五)開展新村建設。

加快“四好村”創建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着力實施農村房屋改造、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潔淨亮化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示範區內農房、道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改善逐步提升,適度統一,彰顯特色;推進鄉風文明示範工程建設,建立完善“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反黑會),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評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羣眾生活;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提振貧困羣眾精氣神。

鄉村振興現狀調查報告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根據省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和領導幹部蹲點調研的要求,前段時間,我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專門赴基層聯繫點——衢州市龍遊縣龍洲街道xxx村開展了為期3天的蹲點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住農家、訪農户,共召開由縣、街道、村幹部和村民黨員、羣眾、種養植大户、工商户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兩個,入户走訪村民22户。通過蹲點調研,調研組感到,xxx村就是浙江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值得認真解剖的一隻“麻雀”,對於研究、思考我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xxx村基本情況

xxx村位於龍遊縣西南,距縣城7公里,屬半山區丘陵地段,全村地域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10畝,山地面積2970畝。相傳,xxx村的村名來自於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全村共轄10個自然村,共分12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户713户,人口1693人。近幾年,xxx村先後獲得了省衞生村、省民主法治村、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五好黨組織、市綠化示範村、市便民服務示範村、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法治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的主要變化。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

1.村民收入來源的變化。20xx年x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3元,到20xx年達到了16342元,增長56.8%,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了79.6%,經營性收入減少了14.5%,財產性收入增長了13.9%,轉移性收入增長了6.5%。工資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xxx村以勞務輸出為主;經營性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村中務農人員減少和種植成本的上升;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雖有上升,但在全部收入中的佔比還不高,其中財產性收入主要是田畝租金、利息、房屋出租收入;轉移性收入主要是每年的政府補貼和補助收入。

2.村民生活條件的變化。吃的方面,20xx年xxx村老百姓花在吃上面的費用平均每户1.2萬元,20xx年提高到平均每户1.8萬元,提高了50%。住的方面,全村農户基本住進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住房,村裏還出現了許多別墅式庭院。行的方面,全村家用小汽車數量從20xx年的63輛增長到了20xx年的155輛,增長了146%。家用消費方面,20xx年全村擁有電腦的農户為200户,20xx年提高到了351户,增長了75.5%。

3.村莊生態環境的變化。黨的十八大後,村裏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全村污水處理系統全部安裝到位,並實行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拆除違建面積4萬多平方米,道路硬化10多公里,安裝路燈120餘盞,幾乎覆蓋村內所有小路;新建公廁6個,立面改造房屋牆體和庭院綠化28户;新建了村景觀潭、水車水碓、古窯址、健身步行道、黨建廣場、休閒公園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村生態環境更加美麗。

4.村級集體經濟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現在每年約有30餘萬元收入。村裏結合省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流轉土地706畝建立種養殖基地,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約5萬元,併為村民每年增加收入70萬元,解決村勞動力70餘人,實現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村民增收致富共贏。

5.村級基層治理的變化。一是用活“村情通+民情檔案”,將最基本的“村務公開、户籍、土地、建房、務工”等40餘項信息電子化、掌上化,實行分級管理、動態更新;二是建好“村情通+民情驛站”,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建設村網上代辦服務點,讓羣眾享有無差別的“掌上服務”;三是推進“村情通+民情溝通”,實時公佈黨員幹部做實事、村級重要事項、熱點問題情況,接受羣眾點贊、監督、評議。

6.村級組織建設的變化。一是創新“村情通+農村黨建”,依託“村情通”平台,將黨支部建在平台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羣團建在羣眾“指尖”上,使農村黨員“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失”。二是推行“五組一聯”機制和“先鋒紅卡”工程,積極調動廣大無職黨員主動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三是推行服務羣眾“三定三包三評”機制,對黨員服務羣眾的事項“月度計積分、季度亮星級、年度評指數”,並把結果作為年底評優評先和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

(二)xxx村村民的感受。調研組充分感受到,這幾年xxx村發生的重大變化,老百姓都有着同樣的感受:一是對黨擁護,充滿感激。不管是參加座談會的黨員、羣眾,還是入户走訪的22户村民,都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自內心地擁護。二是對生活普遍感到滿意,獲得感強。每到一户,在與村民的交流中,都感到村民對生活現狀普遍感到滿意,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比較強。三是對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滿期待。走訪過程中,老百姓談得比較多的是,希望村裏的綠化搞得再好一些,能多種一些樹,村裏的主幹道能夠拓寬一些,也希望把停車場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下沉到農村等,表達了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三)xxx村發生變化的原因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的重大變化,是歷史性和根本性的: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向經濟成果轉化,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特別是近年來全省開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在促進農村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二是有一個好的“領頭雁”和一個好的基層組織。實踐證明,農村有沒有一個好的“領頭雁”,有沒有一個好的基層組織,事關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座談和走訪過程中,許多村民都對村支部書記和村兩委班子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點贊。三是有一個好的鄉風和民風。走訪過程中,調研組成員都有一個普遍的感受,就是xxx村“民風樸實、百姓勤勞”。xxx村的變化,離不開一個好的鄉風民風,離不開村民的勤勞、樸實。

二、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幾個問題

通過蹲點調研,解剖xxx村這隻“麻雀”,調研組發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一些問題。

(一)農村黨組織建設問題。從xxx村基層黨建工作來看,黨支部作用發揮充分,總體贏得了羣眾點贊,但也存在全村年輕黨員偏少、黨員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等問題。如xxx村85名黨員中,35歲以下黨員只有5名,佔總數的5.9%,全村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才7名,佔總數的8.24%,農村黨員的結構問題需要進一步引起關注和重視。

(二)農民增收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從農民收入看,20xx年x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2元,既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4956元),也低於衢州平均水平(20225元)。在16342元收入的構成中,工資性收入為13554元,佔比82.9%,高出全省(61.9%)21個百分點,經營性收入1315元,只佔8.04%,低於全省(24.5%)16.46個百分點,印證了xxx村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實際情況,説明離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還有很大差距。從集體經濟收入看,xxx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為30多萬元,主要依靠租金和分紅,結構和層次還不是太高。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特別要重視集體經濟構成問題,尤其要增強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可持續性。

(三)農村產業振興問題。從xxx村整體情況看,全村農產品特色還不明顯,種養殖規模普遍不大,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產業如何形成規模效應、提高社會化保障水平,以及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值得思考與重視。

(四)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調研組入户走訪的22户農户中,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只有兩户,其餘均為上世紀40、50、60年代出生,很多家庭平時只有老兩口在家,孩子大多在外求學、打工或者學校畢業以後留在外地工作,特別是現在浙江農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農村子女在外求學或者畢業後在外工作的越來越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果沒有人,沒有勞動力,不僅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鄉村振興更談不上。對當前比較突出的農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和重視。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問題。從教育來看,走訪過程中,村民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上學有接送的校車,特別是對於父母在外打工需要爺爺奶奶接送的,老人感到力不從心。從就醫來看,xxx村鄉村醫生今年71歲,年齡偏大,不會電腦操作,對病情只能作一些基本處理,走訪過程中村民也希望優質醫療資源能下沉到村。從參保情況看,20xx年xxx村合計參保1672人,佔户籍總人口的98.76%,全村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70人,退休人員平均待遇為168.6元/月。農村醫保、養老保險事關打破城鄉二元體制,需要在統籌考慮支付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符合農村特色的社保體系。

(六)城鄉統籌發展問題。像xxx村離龍遊縣城只有10多分鐘車程,對類似離城市和城鎮距離較近的鄉村,要積極探索在規劃佈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各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因此,對於城鄉統籌發展,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三、對策建議

第一,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一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鞏固農村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地位。二是要進一步突出服務功能。要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農村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推動鄉村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大平台”向村級延伸,努力消除城鄉之間的數據鴻溝、信息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農民羣眾少跑腿。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和黨組織骨幹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大在農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鄉賢、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退役士兵、優秀大學生村官等黨員中優選村黨組織書記。要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後備力量建設,注重在農村現有優秀人員、青年農民、在外農民工中的優秀分子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切實改善農村黨員的年齡、知識結構。

第二,要做大做強農村產業,進一步提升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一方面,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效、生態、高質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農村土地資源。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啟動百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下一步要規劃和試點先行,前提是農民的利益得到優先保障。

第三,要做實做細農村民生保障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農民羣眾的滿意度、幸福感。一是要大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通過多種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教育整體水平;要在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高水平醫療聯合體和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加快培育鄉村全科醫生,彌補鄉村醫生“短板”;要高度重視農村老齡化和留守老人問題研究,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滿足農村養老需要。二是要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總的原則建議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化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加強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及其他醫療保障制度有機銜接,推進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加強對農村困難人羣的保障,深化農村精準扶貧問題研究,完善精準幫扶機制,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第四,要因村制宜加大城鄉統籌力度,進一步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要充分利用城市和農村兩種資源,統一謀劃,使臨近城市的農村,不僅能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也能享受農村生活的寧靜,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特別是要結合大花園建設行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加強農村綠化,推動農村形成一户一處景、一村一幅畫,充分展現詩畫浙江的美麗風光,使農村真正成為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第五,要加強農村基層治理,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一是要不斷創新農村治理的組織形式。特別是要積極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鼓勵發展鄉賢理事會、參事會、議事會等鄉賢組織,推動從農村走出去的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技能人才等回饋故里;二是要大力推進農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基層治理四平台”向村級延伸,完善村便民服務中心,努力實現羣眾辦事不出村;三是要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聯動體系,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特別是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掃黑除惡行動,堅決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確保鄉村振興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