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5篇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

**村距**縣城東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積9236畝,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吹到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使這個昔日的革命老區煥發了勃勃生機,是什麼原因使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又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啟示?今後如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縣新農村建設?帶着這個問題,近日我同縣經科委和祥順鎮的政協委員,對**村幾年來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調查。

一、把發展生產放在首位,增強農民和村集體的造血功能是新農村建設的治本之策;

經濟發展不僅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而且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若村集體捉襟見肘、農民囊中羞澀新農村的建設就無從談起。

**村原本旱田面積較大,種植的是傳統的糧食作物,但由於**村的土壤結構、地勢和傳統糧食價格的低彌,致使農民增收緩慢,村集體經濟脆弱。如何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是擺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面前的新的課題。於是村兩委便動員羣眾將各家旱田地改為水田地種植經濟效益較好的'水稻。光説種,水哪來?技術誰會?誰敢先吃這第一隻螃蟹?於是,村兩委在秋收後首先組織黨員幹部、有積極性的部分農户和幹部的親屬做示範。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並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邊作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閒的時間請縣、鎮的農業專家來村裏講授水稻種植的技術和田間管理的方法、技巧。通過幾年的示範、帶動和輻射,先改地的農户得到了甜頭,其他農户也消除了疑慮,便紛紛改地,截止到20xx年**村所有能夠適宜種植水稻的地塊均改成了水田,面積以達7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80%以上。水稻調優調綠達到97%,水稻種植技術標準不斷提高,中棚育秧達到90%。

二、發揮村兩委班子的主導作用,凝心聚力促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活力之源;

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拽,若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和一支能幹事的幹部隊伍新農村建設就是無本之木。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在農村普遍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造。

**村兩委班子首先從維護農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實行了點題公開的村務公開制度,羣眾關心什麼就公開什麼,羣眾要求公開什麼就及時公開什麼,使村務公開變單向式為互動式,由原來的公開什麼看什麼,變為想看什麼有什麼。緊緊抓住還權於民這條主線,有效解決了誰來掌權、為誰掌權、怎樣掌權等關鍵問題,找到了一個從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的支點,有力推動全村基層民主建設。全村在原有的村務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實際情況,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務管理制度。按照公開、公正、民主、科學的管理原則,對村務進行嚴格規範、嚴格操作。全村的各項村務工作都由兩委和廣大村民代表集體商定。同時還建設宣傳欄接受民眾的監督。每季度按公佈要求、公佈內容進行村務公開活動,保障了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切實維護羣眾利益,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村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規範村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和程序,規範村級事務民主決策的事項、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完善民主評議村幹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觀隨意性,推動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斷深入,同時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好評,所以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和參與。

三、依靠政策、爭取國家支持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在20xx年全國税費改革之後,國家對三農日益關注,首先是免除了農民延續歷朝歷代幾千年的賦税,並逐步取消了以往的鄉統籌、村提留、兩工、建勤費等收費,與此同時,還相繼出台了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柴油補貼、打井補貼、大棚補貼、秋翻地補貼等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這一方面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民發展生產極性的提高,這也使得廣大**村的父老鄉親敢放開手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們沒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過的更紅火,我們不僅要脱貧,我們還要致富,這是淳樸**人的錚錚誓言。村兩委班子和羣眾一道通過對本村的實際情況的客觀分析和準確定位,果斷提出了搶抓機遇、調整結構、拓寬渠道、乘勢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在社會保障事業方面,為了能讓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村通過宣傳使越來越多的村民自願自主地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他們享受到了社會保障事業的保障性和優越性。據統計,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村民共計950位,佔總人口數95%。在義務教育方面,**村入學兒童享受九年制度義務教育率為100%。同時**村緊緊抓住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時機,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縣的惠農政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撐。

四、從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抓手是新農村建設的務實之舉;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是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是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同時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具體體現。**縣祥順鎮**村必將成為千萬個社會主義新型農村建設的梭影和典範。勤勞、質樸的**村人民正在黨的政策指引下,不斷髮揚超越自我、爭創一流的**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2

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為改變廣大農民羣眾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國家曾建設性地提出建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隨着國家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在國家的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工作陸陸續續在全國各地開展,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然而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因而需要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實踐調查再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實踐目的:

深入農村,熟悉農村,體驗生活,感受發展。通過親身融入,切身體會,豐富寒假生活,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在進行社會考察調研的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內容:

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瞭解家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以及在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

實踐過程:

通過和家鄉農村相關的基層幹部人員的交談,瞭解家鄉政治的進步;通過切身體會家鄉農村的節日氣氛,感受家鄉文化的繁榮;通過親眼所見家鄉的新農村面貌,座座樓房建起,條條公路修成,人人歡歡喜喜,體會家鄉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家鄉新農村建設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破壞,如大量耕地被佔用荒廢,鄉土文化景觀被毀壞,傳統民俗被淡化等等。

實踐結果分析:

一、黨的基層建設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實

我在和基層幹部的交談中瞭解到,自新農村建設以來,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實。比如,基層幹部的選舉實行全民選票制度,每個公民都有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合適的當家人的權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更加得到體現。近幾年,我們這些大學生去當村官,更多的是國家考慮農村知識分子少,這樣做不僅可以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農村,帶領農村走向新的發展,不斷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響應國家的號召,而且還能鍛鍊當代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的能力,讓他們瞭解農村發展的不易,從而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民主制度的發展為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完備的政治保障。

二、相關民生政策的出台,讓惠民更加明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出台解決了以前農民的“看病難”問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近幾年,村衞生室的建立,藥物品種增多,實行藥物“零差價”政策,更是解決了農村“缺藥少藥”以及“藥物貴”的問題。

國家出台的“三農”政策讓農民生活得更好;農業税的免除,“農業補貼”政策更是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業生產連年取得大豐收。另外,在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項為:為年齡低於16週歲的獨生子女家庭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當然是以自願辦理為前提),擁有此光榮的家庭每年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補貼(直到子女年滿16週歲),當他們的父母年滿60歲時,更是享有國家的保障,這一政策雖然在當前的惠民不明顯,但從村民積極響應政策的實行的`情況來看,村民養老有了保障。

新世紀以來,國家出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相關政策一條又一條,為我們家鄉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規劃,農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合理規劃等多方面措施,加強鄉村公路網建設。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運輸方式,是關係到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公路的建設是很重要的。農村公路發展了,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就改善了,能促進農村生產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隨着公路的建設,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樓房,家家住進了新房,高高興興過着新年。

四、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破壞

亂砍濫伐樹林,開山採石,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從而導致水土流失,自然資源枯竭,破壞農村生態環境,並未將來的農業發展埋下隱患;修路,建房大量佔用耕地,導致農業用地不足;進行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進行改造,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讓人難以釋懷的是,“由於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在農村,文化的多樣性也在農村,如果建設不當,很容易對其造成破壞”。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在開發利用的名義下進行的建設性破壞和保護性破壞。“對原生態的鄉村,按照現代人的審美口味加以改造,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大量機械性複製,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繁榮了這個項目,其實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極大傷害。”舊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現了,承載這個村莊歷史文化記憶的載體也隨之灰飛煙滅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農村裏原生態的趕集、廟會等傳統,正隨着建設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農村建設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青少年大多外出務工,村中剩下的多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建設新農村缺少主力軍;絕大多數農民的綜合素質不容樂觀,農民思想較保守,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新農村的要求差距甚遠;村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農作物種植和副業養殖過程中,仍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集約效應等等。

六、新農村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

雖説新農村的房屋價格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對於收入甚微的農民們來説無疑不是一筆巨大的資產,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搬出住了幾代人的老家,花錢住進新農村,這又有巨大的挑戰。另外,新農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個鎮,一個村農民都是分佈在各個地區的,假使農民們真的搬進了新農村,那原來留在老家的許多耕地就會由於無人耕種而荒廢,就算去耕作,路途的變長又無疑會成為一種負擔,會大大的打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新農村建設好後,一個地區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一旦鄰里發生一些爭執,是否應該有一些類似於社區的專門的居民委員會進行協調。人口聚集後,相應的基礎設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設一些休閒設施和娛樂場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鋪以便居民們購買日常生活必須品,以及相應的醫療機構等。

另外,新農村建設後對當地的生態又會造成怎樣的改變,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是否還會像以前在農村一樣隨手亂丟亂扔,能不能像城裏社區一樣集中打包,統一處理。住進新農村後,居民的素質能不能跟得上,這又無疑是一大問題。

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很好的舉措,為了更好地讓農民朋友們得到真正的實惠,享受時代發展的成果,就必須完善政策,考慮各方面的問題並想好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新農村的建設才會真正意義上的發揮它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實踐總結: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瞭解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黨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作用。而且,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體會到了家鄉新農村的獨特風味,豐富了我們的寒假生活,我們真切地為家鄉的發展而感到驕傲。同時,我也知道了國家實行各項政策措施的不易與艱難,不僅要狠下心花大價錢來進行建設,同時還要考慮各樣的問題以及顧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工作順利開展。

“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現在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知識財富,才能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出一份力,幫助自己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3

據紅河州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相關文件精神,我被選派作為20xx年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通過集中學習培訓後,於20xx年2月27日正式進駐金平縣老勐鄉新村村委會。入村後,根據《金平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員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就新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活動,在實際調研過程中與部分村幹部、村民組長、農民羣眾積極交流溝通。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調研,我加深了對新村發展現狀和新農村建設的瞭解和認識,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村村委會基本情況

新村村委會隸屬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老勐鄉,位於老勐鄉境內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方便,東鄰營盤鄉水塘村委會,南與老集寨鄉百樂寨村委會隔河相望,西接老勐村委會,北與新安裏村委會。轄新村一、二、三、四、五組、紅九一、二、三、岔路、涵洞、龍頭堡、磨石、攀枝花、鐵絲橋、三家河、平壩河、火燒一、二組、灰竹坪共19個村民小組、世居着苗族和彝族,其中苗族為主要居民,佔全村總人口98.5%。現有農户870户,有鄉村人口3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970人,勞動力20xx人。該村較為貧困,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國土面積36.6平方公里,農村經濟總收入980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2400元。全村耕地面積7362畝,其中水田面積1448畝,旱地面積5914畝,人均耕地僅1.82畝,林地9586畝。人均有糧320公斤,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419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適宜種植香蕉、橡膠、木署、西貢焦、水稻、玉米、龍眼玉米、荔枝玉米、甘蔗玉米、芒果等熱區經濟作物。新村灰竹平有5户養牛31頭,家家户户養有駱子,山地雞養殖是新村的特色,養殖歷史悠久,養殖週期短,賣價高、市場前景好,在黨建示範户的帶動下,輻射了周邊200多户養殖户,促進了農民增收,增強了養殖後勁,體現了規模在促養殖在户的山區畜牧業發展模式。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個,預備黨員6個),積極分子14名。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通過走訪調查,我瞭解到新村在當前的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困難和問題:

1、黨員、羣眾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部分村民及少數村組幹部在思想認識上對新農村建設尚存偏差,通過調研發現他們對新農村建設表現出來的熱情和積極性僅僅是寄希望於上面有資金下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有的村組幹部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要求他們這樣做,沒有認識到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較為淡薄;多數村組幹部對怎樣建設新農村感到手足無措,寄希望於上面有可資參照的模式或方案下來。總的來説就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內涵瞭解的不夠透徹,不能全面的理解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2、主導產業缺乏支撐,特色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優勢。村農業目前仍以傳統的糧、豬型為主,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少且發展速度較慢,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民增收渠道較窄,僅有木薯、養雞和養豬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產業化水平不高。

3、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和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農民致富。由於各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道路未硬化及改水、改廁任務重,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羣眾自籌、州縣級單位的幫扶資金僅是杯水車薪,遠遠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需要。村內有相當部分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4、缺乏建設資金。經濟建設和基礎項目建設資金缺口比較大,所有項目只靠政府政策性的補助支持,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建設資金難以到位,把握不好長遠規劃和近期建設的關係,制約了村經濟發展。

5、缺乏建設人才。村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國小文化程度者佔相當大的比重,沒有種植、養殖、加工技術。低下的文化素質,遠遠不能適應農村經營性管理的需要。科學種田和養殖專業人才匱乏。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引進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技術比較困難。

三、下一步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面臨的發展現狀和問題,我認為新村下一步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調研中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農民羣眾對新農村建設是非常關心的,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很高的積極性。但有不少村民認為建設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就是上級給錢給物給政策,許多農民都在觀望,有的原來想幹的事都不幹了,就等着天上掉餡餅;有的農民認為新農村建設又是搞形式、走過場、瞎折騰,致使許多農村組織化、規模化的集體項目搞不成。這些都需要今後認真加強引導,搞好宣傳教育。同時,還要培育造就新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只有農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希望。

2、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子,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新村村委會位於藤條江河谷流域,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有豐富的熱區資源,是典型的天然温室,非常適宜發展甘蔗和橡膠等產業。下一步要加大經濟作物的'發展力度,有力提高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擴大橡膠、甘蔗、西貢蕉、西瓜和山地雞等基地,配合政府全力推廣甘蔗的種植技術,促進農業增效、增收。要紮實做好當前的甘蔗產業發展工作。大力發展甘蔗產業是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以種植業為基礎,發展養殖業。使種植業與養殖業相互促進。開展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堅持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支持和發動大户擴大種植和山地雞養殖規模。要求家家户户學習多種蔬菜的種植,做到品種多樣的蔬菜能自給。

4、加強村委會自身建設和黨建工作。村委會組織是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重要組成部分,村委會班子和村委會成員素質如何,對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影響很大,必須加強村委會班子建設。一是堅持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凡涉及到全體村民利益的或重大事情都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同時建立以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和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揚民主,辦事透明,做到辦事公開化,接受村民羣眾的監督。嚴格財務管理,遵守財政紀律,財務做到按規定收支,財務收支做到公開透明;二是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三是在黨支部建設方面,全村委會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名,預備黨員6名)積極分子14名。今後應該計劃每年發展2名新黨員。計劃從黨中培養一批後備班幹部隊伍。配合公安機關工作,加強綜合治理。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規。組織法律、法規培訓。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落實各項村務政策,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利用已經建起的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活動。充分利用文化活動室,發展羣眾文藝,加強娛樂活動,保障全民健身。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開展村文化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4

一、調查方案

(一) 調查的意義及目的

隨着新農村建設的不斷開展,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本次調查主要是想發現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對之進行思考。

(二) 調查內容

我國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三) 調查範圍:

l、被調查地域:江蘇省東台市台南鎮董賢村十三組

2、被調查對象:江蘇省東台市台南鎮董賢村十三組部分村民。

(四) 時間安排:

1、準備階段:20xx年1月17日--1月18日,問卷設計、收集資料等。

2、調查階段:20xx年1月19日--1月20日,問卷發放與填寫、訪談等。

3、總結成文階段:20xx年1月20日--1月21日,資料彙總統計、數據處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與總結。

(五)調查途徑

我們選擇了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式。

(六)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況

在調查中問卷均由被調查者本人獨立完成。在本次調查中,除部分調查問卷由於誤差形成無效問卷外,有效問卷112份。此外,重點訪談和實地觀察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新農村建設問題的調查數據

1.被調查者的學歷

2.在對“您認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突出解決的首要問題是什麼?”的問題中村民的回答情況是:

A.鄉風民俗的改善 10%

B.財富的增加 55%

C.未來的規劃 25%

D.其他 15%

3.村民對新農村建設了解情況:

A.不瞭解5%

B.瞭解一點 10%

C.基本瞭解 60%

D.瞭解很多 25%

4.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調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總體建設還不完善。村裏基本沒有娛樂設施,農民精神生活還比較匱乏;醫療保險制度也相當不完善,據調查35%的農民沒有參加醫療保險。 5. 對“您認為新農村建設哪些還有待加強?”的問題調查情況是:

A.村公路的建設50%

B.自來水20%

C.衞生設施20%

D.其他10%

6. 對“您認為當前扶貧開發最應優先做的是什麼?”的問題調查情況是:

A.加大資金和技術支持 20%

B.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培養30%

C.加強建設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以及醫療改革40%

D.其他 10%

7.村民承受孩子費用的能力調查結果:

A.可以承受5%

B.勉強可以80%

C.承受不了15%

三、新農村建設的成就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

在全國範圍建設新農村的總動員下,通過環境整治,目前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基本上改變

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改善了衞生保潔制度,村莊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2、羣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

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眾不但對庭院衞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衞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衞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現在垃圾不隨處亂扔,家禽的糞便也不隨處亂倒,都有了統一的安排和處理。現在到哪都是乾乾淨淨的水泥地,讓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暢。

3、物質生活得到新突破

而如今在中國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農民也意識到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物質水平,開始不斷尋求致富的道路。現在我們村裏不僅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很多小型的工廠,同時給一大批的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

4、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發展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隨着提高了。現在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有時候大家在村部跳舞。愉悦了每個村民的身心,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四、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農村的各項基礎尤為薄弱

農村居民普遍存在學歷不高的現象,對先進的思想和政策難於理解和接受。由於小農意識濃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對於政府的舉措響應不大。甚至一些由於法律知識貧乏、法制意識淡薄,做出損害集體利益的違法違紀行為。

農村基礎設施落後各個方面都需要建設,道路、住房、衞生醫療等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標準化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縣鄉村財力薄弱,鎮、村二級只能夠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維持運轉,根本沒有財力投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

農村薄弱的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難題和挑戰,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農村面貌的',要不斷的加強投資和建設。 2農民的積極性不高

首先,農民沒有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至於他們也無法知道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他們需要突出解決的一些問題。由於宣傳力度不夠,一部分村民對於新農村的瞭解不多。

一方面,農民受到的切實利益十分有限,醫療衞生設施不完善,看病難問題仍然存在。農民增收不是很明顯,各種下鄉活動沒有到位,業餘文化活動不豐富等等。一些短期的職業培訓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能,使他們從事某項職業。而且一些建設需要向農民籌集資金,這對於很大一部分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農民是一種不小的負擔。

另一方面,新的建設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由於在農業生產中不正當使用化肥、農藥等,造成農村環境不同程度受污染。一些地區,胡亂引進開發,佔田、佔地的現象時有出現。開發商為了利益,不僅低價從農民手裏購買土地,而且開山毀田。既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又使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

這一切都制約着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農村的建設關鍵在於農民本身,因此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容忽視。 3.政府部門工作的不足

政府部門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構,也對人民的進行管理和約束。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領導者的決策是否正確。要看能不能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做到一切為人民服務。

新農村建設當中部分縣、鄉、村領導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熱情不高,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宣傳工作不到位,工作沒有思路,資金不落實,問題不解決,幾乎完全停留在農民自發建設的階段。領導機構上下不統一、不對應,職能不明確,工作無法協調。

建設只注重表面,有的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光做一些表面工作。建設急於求成,將資金分散,準備工作不足、顧此失彼,“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很嚴重。而竣工不久的村水泥道路路面就出現了破損、坑窪、翻沙等現象,卻沒有維護的人員。

還有一些官員徇私舞弊、以權謀私,只把自己附近建設好,疏於對其他地方的建設。

五、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20xx年中央明確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與此同時,20xx年9月温家寶同志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時也指出:“有的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簡單等同於村莊建設,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生產和農民增收上;有的地方急於求成,提出過高過急的要求,甚至搞新的達標升級;也有的地方存在畏難觀望情緒和“等靠要”思想;還有少數地方違背農民意願調整承包地、宅基地,引起農民的不滿。”關於新農村建設,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有些學者對新農村建設持樂觀態度,徐勇(20xx)認為新農村建設是國家整合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通過國家整合,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狀況,在業已分化的城鄉差別的基礎上重新構造城市與鄉村的有機聯繫和統一性;有些學者對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持保留意見,胡景北(20xx)指出,在開展一場運動之前不但需要了解現狀,也需要對運動結束時的狀況做出有一定把握的預期。那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又如何呢?因此,本文選取山西省為研究對象,對山西省農户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希望從中瞭解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需求,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回顧

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是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開展的。山西省按照“試點起步、重點突破、連片建設、整體推進”的思路,重點部署實施了“千村試點、萬村推進”工程。

(一)試點起步階段(20xx年)

20xx年山西省召開全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會議,同年成立了山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組。20xx年7月5日,山西省出台《關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見》,明確了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20xx年山西省選擇了1098個產業上有代表性、類型上有典型性、幹羣有積極性的村作為試點村,要求“一年起步,兩年完善,三年取得明顯示範效應”。

(二)重點突破、連片建設階段(20xx年-20xx年)

從20xx起,山西省每年確定20xx個重點推進村,通過集中財力、整合資源的方式,加快建設發展。自此,山西省新農村建設進入整體推進階段。作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樹立了示範典型,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抓點的基礎上,各地注重發揮試點村、重點推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開展連片建設,提升規模效應。截止20xx年底,20xx年山西省確定的1098個試點村全部完成村莊規劃、“四化四改”和“五個一工程”建設任務,95%的村子形成比較明顯的主導產業。20xx年和20xx年確定的4000個重點推進村,規劃編制、“四化四改”和“五個一工程”任務完成率都在90%以上。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個和15個百分點。

(三)整體推進階段(20xx年-20xx年)

自20xx年,山西省先後投資600億元,在農村實施了兩輪“五個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中國小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縣鄉村三級衞生服務體系特別是村級衞生室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全覆蓋、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了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網絡。由於前三年的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都是基礎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村,隨着工作的推進,越往後村子基礎條件越差,推進難度越大。

三、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實證分析

20xx年8月14—29日,課題組對山西省六年來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調研形式為問卷調研與訪問調查相結合。此次調研涉及山西省晉中市、太原市、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臨汾市、呂梁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陽泉市等11個地級市共33個村,每個村莊選取15户進行調研,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選取村裏的定點觀測户為主要調研對象,其餘的按照等距抽樣的原則選户,共495户。在山西省11個市33個村中,共發放村級問卷33份,回收有效問卷33份,有效率100%。

(一)被調查村基本情況

從村支書、主任“一肩挑”情況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的村支書、主任“一肩挑”,佔村總數的57.6%。

從地理地貌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4個村地處平原,佔村總數的42.4%;10個村地處丘陵,佔村總數的30.3%;9個村地處丘陵,佔村總數的'27.3%。從類型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是農區型,佔村總數的57.6%;有9個村是城郊型,佔村總數的27.3%;有2個村既是城郊型也是農區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是工礦型,佔村總數的6.1%;有1個村是城中型,佔村總數的3%。

村總户數、村總人口數、就業人口數、勞動力總數、從事農業人口數統計情況見下表:

(二)新農村建設概況

從新農村建設層次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6個村為20xx年試點村,佔村總數的18.2%。另外27個村是推進村,其中8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24.2%;5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8.2%;4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2.1%。

從新農村建設模式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為產業帶動型,佔村總數的57.6%;有7個村為城鎮輻射型,佔村總數的21.2%;有2個村為城中村改造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為村企共建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為部門幫建型,佔村總數的6.1%;有1個村為老村改造,佔村總數的3%。這説明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的方式還是產業帶動,調查顯示,產業發展好的村莊新農村建設搞得也好;反之,產業發展乏力的村莊新農村建設推進亦乏力,如政府出資將路燈安裝好後,有的村因為付不起電費和管護費,路燈經常不亮而成為擺設。

(三)主導產業和一村一品概況

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22個村,佔到村總數的66.7%,其中主導產業為種植業的有20個,佔到村總數的60.6%;為養殖業的有2個,佔到村總數的6.1%。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3個,佔到村總數的9.1%;其中主導產業為採煤的有1個,佔3%;為磚廠的有1個,佔3%;為加工工業的有1個,佔3%。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1個,佔3%。

(四)試點村與非試點村農民收入情況

調查顯示,33個村中農民人均純收入最小值為2550元(該村為推進村),最大值為25980元(該村為試點村),均值為7591.12元。將33個村分為試點村和推進村比對,試點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均值達11099.83元,推進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均值為6811.407元。這是由於20xx年山西省選取的109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均是經濟條件好、有產業支撐、領導班子強、農民羣眾積極性高的村莊;而20xx年至20xx年各年選定的推進村其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漸次所致。

注:山西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源於《山西省統計年鑑-20xx》,其餘數據通過調研數據計算得到。類型及年份中1屬於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屬於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五)生產發展概況

1.關於農業生產概況的判斷

關於農業機械化水平,分別通過機耕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機播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兩個指標來衡量。從機耕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看,18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54.5%;5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5.2%;7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21.2%;2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6%。從機播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看,15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45.4%;5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5.2%;9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27.3%;3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9%。

2.關於村生產總值的判斷

從農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百分比看,3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9%;6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8.2%;20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60.6%;6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18.2%。從工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百分比看,4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12%;3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9%;13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39.4%;13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39.4%。

3.關於合作社的評判

20xx年沒有成立合作社的有20個村,佔村總數的60.6%;成立1個合作社的有6個村,佔村總數的18.2%;成立2個合作社的有2個村,佔村總數的6.1%;成立3個合作社的有2個村,佔村總數的6.1%;成立5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成立6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成立8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

4.醫療福利保障情況

(1)關於醫療衞生情況的調查

對於村級醫療衞生機構,25個村有1個衞生所,佔村總數的75.8%;3個村有2個衞生所,佔村總數的9.1%;4個村有3個衞生所,佔村總數的12.1%;1個村有5個衞生所,佔村總數的3%。33個村的衞生所達標率均為100%。對於衞生人員數,12個村有1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6.4%;6個村有2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18.2%;8個村有3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24.2%;2個村有4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6.1%;2個村有5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6.1%;1個村有6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1個村有8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1個村有10個衞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

(2)關於低保户福利情況的調查

對於低保户,低保户不足10户的有8個村,佔村總數的24.5%;低保户不足55户但多於10户的有17個村,佔村總數的51%;低保户達55-220户的有8個村,佔村總數的24.5%。對於低保户福利,各村均通過信用社一折通打到低保户個人手裏,等級各不相同。

(3)關於60歲以上老年人社會養老保險入保情況的調查

8個村(均為推進村)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佔村總數的24.2%;24個村的60歲老年人全部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佔村總數的72.7%。

5.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社會管理概況

(1)關於基層組織建設的調查

20xx年村重大決議事項數為1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2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3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5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8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1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2個及以上的有7個村,佔村總數的21.2%。

(2)對於村級民主管理方面的評判

20xx年村公開討論數為1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2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3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5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8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1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2個及以上的有7個村,佔村總數的21.2%。

四、結論

(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調查顯示,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的佔66.7%,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農業生產格局。其中主導產業為種植業佔到60.6%,養殖業的僅佔6.1%。傳統的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業生產內部養殖業發展較慢,制約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發展。從三產產值看,農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50%以上的僅佔27.2%,工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50%以上的僅佔27.2%,可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並未給農民帶來可觀收入,目前,第三產業(外出務工)收入仍是農民收入主要來源。

(二)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衞生亟待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環節,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道路、環境、衞生、水利等基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於歷史欠賬太多,缺乏系統合理的生產生活設施規劃,農村基礎設施仍然難以滿足需要。調查中,18%的被調查者反映居住衞生環境問題;12%的被調查者反映吃水困難。9%的被調查者反映缺乏規劃。道路交通、環境衞生等成為農民關注的焦點。

(三)資金缺口較大,對項目資金的需求度高

調查顯示,新農村建設的多方共同投資佔主體,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村及富起來的農民作為村幹部的村,村集體或村幹部個人投資的情況較多。被調查者中30.3%的希望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煤炭資源整合後,村裏缺乏後續產業,村集體資金缺口較大,成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的硬約束。

(四)教育、就業仍是新農村建設中民生工作的重點

在有關民生的問題中,教育、就業是農民關注的三大問題。通過與村幹部訪談了解到,村裏賣地蓋樓房,村民變市民後,雖然住上了樓房,孩子入學、農民就業、養老問題凸顯。由於並村政策,原來在本村就能上學的孩子得到外村上學;即使村裏有學校,由於資金缺乏、教育質量下降,不少孩子到城裏去上學,出現了“有學校,沒學生”的尷尬局面。佔地前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就業困難,即使就業了收入也不高。因此,加大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非常必要。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6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成為推進天穆鎮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走向現代化的必然和機遇。此項惠民興業工程,對於改善全鎮羣眾生活水平、加強城市管理、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勢在必行。

一、基本情況

20xx年,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改善羣眾居住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市委、市區政府做出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市城中村改造任務的戰略性舉措。天穆鎮嚴格按照部署要求,在區委、區政府統一指導下,於當年10月啟動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共涉及9個村,1.4萬户民宅和30萬平米公建的拆遷任務。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區委、區政府制定的《北辰區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見》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為指導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羣眾自願、公平公正、陽光透明、依法依規、穩妥推進”的方針,統一思想、贏得民心,成立了以鎮主要領導為總指揮,中心組領導為成員的城中村改造指揮部,從各部門抽調骨幹精英,細化目標任務,創新工作方法,舉全鎮之力,打好城中村改造這場硬仗。在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鎮已完成6個村2840户民宅和7.5萬平方米公建的拆遷任務,佔啟動量的73%。其中,閆街、馬莊還遷房建設地塊已全部拆遷完畢,具備進場施工條件,南倉、劉房子兩村已進入還遷房主體建設階段,天穆、王莊村民宅核量和公建評估工作已全部完成,適時啟動拆遷。清理、整合天穆幼兒園地塊50畝土地,實施天穆西苑一期10萬平方米還遷房建設,為實施天穆村城中村改造拆遷工作創造了條件。

二、存在問題

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影響拆遷積極性。部分被拆遷羣眾因選房意願與拆遷政策相牴觸,認為憑自己實力一輩子也不可能買到房,就這一處宅基地,現在不提出高要求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是一錘子買賣,利益最大化造成心理上不平衡。

二是拆遷羣眾相互攀比,造成拆遷進度緩慢。部分滯留户認為村裏多年來沒有新放宅基地,子女結婚都是自己出資在外購房,此次拆遷要求同困難户一樣享受陽光救助政策,“多要面積,少交錢”,因此遲遲不搬遷。

三是拆建同一地塊,加大拆遷難度。這次城中村改造,我們採用的是“原拆原建”的方式,即在老宅基地上建新的還遷安置房,需要先拆後建,拆不出來就建不了,這不僅增加了安置成本,也加劇了拆遷工作的難度。

三、對策建議

為實施好城中村改造,不斷提升羣眾居住環境,全鎮上下要抓住重點環節,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步步為營,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步伐。

1、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是城中村改造的關鍵。城中村改造事關羣眾切身利益,要使老百姓拆遷的放心、安置的滿意,就必須發揮政府的組織和推動作用。城中村改造的關鍵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即所有改造項目都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政府牢牢把握改造項目立項規劃、拆遷建設、回遷安置、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的主動權。通過對城中村的改造,從根本上解決多方面問題,一方面改善羣眾的生活居住環境,使城中村有一個整潔靚麗的環境,另一方面也為居民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多的發展條件,極大的推動城市第三產業發展。努力實現會議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2、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是城中村改造的前提。城中村改造不是一般性的拆舊建新,而是在城市統一規劃下對存量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在改造中既要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又要有利於城市健康發展,有利於解決城中村村民的長遠生計。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有搞好規劃,才能保證改造項目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高標準,才能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天穆鎮的城中村改造,按照全區統一安排部署,遵循“先規劃、後改造”的原則,以能夠代表天穆鎮未來發展方向為目標,積極尋求規劃改造與地域特色的最佳結合點。高起點、高標準地完善公用設施、環境規劃和空間設計,充分兼顧經濟功能和其他社會服務功能的協調,促進城中村改造與城市整體功能的融合。

3、發揚民主、科學論證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礎。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羣眾最關心的是利益分配,最關注的是改造是否公平公正。天穆鎮城改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發揚民主、科學論證,始終把公平公正貫穿於拆遷改造的全過程,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充分發揮羣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在工作中,對還遷安置房建設方案進行反覆研究、論證和推敲,並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徵求羣眾意見。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項目的實施,都讓羣眾充分參與。無論是簽訂協議,還是還遷安置,都要實現公開公示,接受羣眾投訴和監督。無論是改造的前期策劃、招商引資,還是後期建設、選房安置,都要讓羣眾信得過的代表全程跟蹤監督。整個拆遷過程堅持照章辦事、按政策兑現,做到公開透明,不折不扣地履行給羣眾做出的承諾,使拆遷改造得到羣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4、整合資源、依靠基層是城中村改造的.有力保證。城中村改造影響面大,涉及部門多,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資源,變“單兵作戰”為“聯合作戰”才能形成整體合力。在所有城改項目的組織實施中,全鎮上下樹立“一盤棋”思想,形成“城中村改造是中心工作”的共識,各部門全力配合,為城改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強化村兩委班子拆遷主體責任,要緊緊依靠各村委會,充分發揮各村黨組織、羣眾自治組織的作用,用黨員、幹部的模範行動,調動羣眾參與城中村改造的積極性。城中村改造後,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化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功能,延伸和拓展基層組織管理服務的觸角,把城改項目打造成功能齊全、實施齊備、環境優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新型社區。

5、創新思路、強化措施是城中村改造的強勁驅動。拆遷工作越到最後越艱苦,為確保被拆遷户能夠儘快入住還遷安置房,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集中精力以還遷房地塊為主攻方向,全力攻堅。組織動遷工作人員深入各户調查家庭情況,認真分析被拆遷羣眾思想動態,研究其滯留的根本原因,有針對性的加大動遷力度,從改造意義到陽光政策,從全局利益到個人得失,方方面面進行深入宣傳,使被拆遷户充分認識到此次城中村改造確實是一項惠民興業的好工程,徹底打消其等靠心理,儘快搬遷,為還遷住宅樓能夠開槽動工提供前提保障。

6、以人為本、惠及百姓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城改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格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在制定政策、工作方法、還遷安置上充分考慮羣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惠及百姓。對拆遷補償、搬家補助、安置標準處理等實際問題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在還遷安置之後,千方百計為羣眾考慮還遷後的生活生計等切身利益問題,既要着力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又要注重解決村內長遠收入問題,把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中長遠目標在城中村改造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7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1、人口

l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l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後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l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農業

l 種植業/土地方面的收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非農產業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為經濟來源的很少。如家裏包了大量土地的,這些人中的也多是經濟作物。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的,還會靠自家的自留地,種些糧食作物,維持日常活動和生活。

l 養殖業

有些村民手裏有點資金,對養殖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資搞了養殖業。大多數都投資在了家禽養殖上面,像豬,雞,鴨……時下這些東西也是比較暢銷的,像烤雞,烤鴨,豬肉從前段時間起就漲價了。而且這些家禽相對而言比較好飼養。不過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幾年流感類的疾病頻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收益。

l 副業

還有一些有一定手藝的,就靠”本事”吃飯。有些會刺繡的,就會做些繡品,自己到集市上賣或是提供給哪家小型加工廠。還有就是串手鍊或是一些手工藝品。

非農產業

l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裏的頂樑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幹幹、順便照顧家裏、l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闆。或是幾家一起合資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裏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髮展。

5、村莊的歷史

l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裏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村莊一般以聚居為主,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種形式,沒有趨向於現代的小洋房、左鄰右舍處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裏面的住宅小區,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們幾乎家家都會開墾一小塊菜地,種些時令蔬菜,等到成熟時互相贈送些,這樣又加深了村民間的感情。

二、貧困羣體

1、目前/就業生活的困難

沒有固定的住房,或是房子太舊,收入不穩定,只有靠政府補貼,才能保證生計問題。家裏沒有勞動力,老人年齡大,健康問題嚴重,孩子要念書,開支很大,而他們卻沒有特殊的生存技能,只能靠打工勉強維持家裏的日常生活、2、困難的'成因

家庭發生變故,或是因為沒接受過什麼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沒有什麼手藝,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學費啊等開支較大。或是家裏勞動力不夠。

3、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

國家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補貼

調查後的感受:

我們大概的問了一下,瞭解到由於村民們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學歷都相對較低,所以面臨着殘酷的人才市場的競爭時,只有選擇打工,經營店面這些最普通,最簡單的工作。其實他們所做的都是處於下層的工作,收益較低,但當經濟發生波動,金融危機發生時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所以我覺得應該對村民進行生產技能、文化素質的培訓,從而讓他們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能,這樣在找工作時也會比較簡單。同時對村辦企業進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擴大其規模,這樣就可以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找工作的想法。

對待貧困户,光靠那些補貼遠遠不夠,那樣只能解決他們當下的生活問題,要想永久性的幫助他們,就應該交給他們一些技能,教會他們如何解決生計問題。

看到老師上課給我們看的城市農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數據對比,再聽到村民的話,讓我們想到現在國家存在的貧困問題還挺多的,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我們覺得國家應該重視農村的發展問題,找到更多的方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從基層抓起,一步步改變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觀念,就像華西村的發展是一樣的,只有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意識跟着改變了,才更易於日後的生產與發展。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8

一、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1、信貸供需不適應新農村建設。

一是需多供少。據權威專家測算,未來5年,新農村建設農民年人均需資金投入1700元—4900元,以最低標準1700元和80萬人計算,每年約需新農村建設資金14億元。全縣金融系統累放貸款為3.4億元,其中農村貸款1.2億元,遠遠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資金的需求。如楓林鎮花塘村按新農村建設規劃共需建設資金600萬元,農村金融部門目前為止,沒有實質性參予到建設當中。

二是流多回少。郵政儲蓄存款餘額4.7億元全部上存,其它各類商業性銀行都有資金上存或外流現象。止末,全縣銀行存款餘額27.89億元,其中,農村存款17.4億元;全縣實際投放不足5億元,僅佔存款的四分之一,從存貸差可以看出,__縣資金外流至少在11個億以上。三是取多予少。“三農”資金總需求為15億元,農信社當年的信貸資金淨投放為3650萬元,僅佔總需求2.53%。如,黃顙口鎮三洲村七組人口418人,有330人入股,入股人數達80%以上,享受農金支持的僅佔17%;該村村民周妹,下崗後,回鄉創辦養豬廠,當年盈利全部存入農信社,因生豬市場價格下跌,資金週轉困難,她多次找上金融部門申請貸款,由於缺乏抵押品,沒有獲得信貸支持,以致該企業面臨倒閉。

2、信貸結構不適應新農村建設。主要表現為“三放三不放”。

一是放小不放大。主要是抓農户小額貸款,而放掉大額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投放,農業信貸資金供給與農業產業化發展不相配套的狀況已制約着農業生產水平的總體提升。農信社對全縣4萬餘農户發放了貸款。其中,2萬元以下的佔77%,2—5萬元佔17%,5—10萬元佔4%,10萬元以上僅為2%。

二是放短不放長。主要以短期貸款業務為主,忽視了中長期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科技開發項目等的投入,貸款週期短的制約,已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的廣泛需求。抽樣調查的木港、楓林、龍港、富池、大王五個鄉鎮,1年期限以內的各類貸款佔貸款總量的98.4%;1年期限以上各類貸款餘款僅佔1.6%。

三是放熱不放冷。如__縣農業銀行,從至今,對一些工業企業、房地產開發、消費性按揭等的貸款較熱的項目累計累計3億元,對“三農”的貸款投入累計不足200萬元。其他金融部門重城輕鄉、重消費領域輕農村項目建設的經營思路,也嚴重製約了對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

3、信貸環境不適應新農村建設。主要表現為“三好三不夠好”。

一是大環境好,小環境不夠好。近年來,為解決“三農”問題,國家各項支農、惠農金融支持政策較多,而地方金融部門信貸資金直接投放農村建設的領域窄、數量少。加之相當部分鄉鎮重視項目資金,忽視信貸資金,導致金融對農村支持“袖長手短”,政策無法得到較好貫徹。

二是軟環境好,硬環境不夠好。據不完全統計,__縣每年打工收入在6億餘元,每年上級對農村轉移支付、各項專款等資金1億餘元,為農村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巨大商機。而目前__縣鄉鎮一級金融機構只有農信社一家,比較邊遠的5個鄉鎮連一個網點也沒有,並且城鄉無法進行電子匯兑核算,資金結算極為不便。加之新農村建設全面實施,農村資金流量將會更大,農村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承載。

三是點上環境好,面上環境不夠好。在爭創湖北省最佳信用縣活動中,__縣先後推行了“羣體信用”、“規模定貸”、“農户聯保”等信貸模式,試點鎮、村信用環境大大改善。如大王鎮柯畈村原是有名“借貸不還”村,全村52户村民拖欠信用社貸款達27.4萬元,在,該村43户村民主動全部還清貸款本息,並被評上信用户,既獲得了政府專項豬欄支持款,同時每户在信用社辦理到5000—10000元的貸款購回仔豬,到9月份,户均出欄10頭以上,人均增收2132元,該村現已成為全縣有名的“養豬專業村”。但是,面上少數農户只借不還、還息掛本、欠本拖息等現象仍然存在。如楓林鎮農信社累計發放貸款1049萬元,收回貸款700萬元。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1、農銀互動不夠是直接原因。

一是思想認識不夠。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農村金融部門加快自身發展的有效載體。然而,當前金融部門認為農村投入是週期長、效益差、風險高,經營思路基本是傾向投資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工作項目;部分農民則認為新農村建設資金大部分由國家無償投入,將金融信貸資金也視為國家政策扶持資金。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影響了農銀對資金供需的溝通、影響了農銀關係的和諧發展。

二是金融政策宣傳不夠。從調查的情況看,木港鎮棗園村胡受組150户農户,瞭解金融信貸政策的不到10户,目前,該村僅有2户在信用社辦理貸款,宣傳不夠直接影響了信貸投入,影響了農業項目的開發和資源收益的共享。

三是農銀協作不夠。雖然__縣開展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農户”的“農村信用創建”活動已初見成效,但真正農銀協作的份額仍然不高,貸款農户佔比較小。加之,農村金融機構為適應股份制改革,大幅撤併營業網點,而新農村建設涉及的各類資金較多,因網點太少,缺乏互動載體,導致農村資金異地存儲和外流現象嚴重。農銀互動不夠,致使金融信貸在農村很多地方是“空白”,直接影響了農村金融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2、支農體系不全是重要原因。

一是政策性銀行功能單一。__農發行只承擔農產品(糧棉油)政策性收購資金供應的任務,對商業性經營業務從未開展,而隨着農產品購銷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國有糧油企業的經營空間將縮小,糧棉油收購貸款的業務量也會大幅下降。而對於急需政策扶持的農業基礎設放建設、農業產業化開發,農業科技項目推廣、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等卻得不到應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發展銀行沒有發揮其政策性支農的作用。__縣農發行1997年貸款在6000萬元,年貸款僅3000萬元,全部為農產品收購資金,這種不完整的政策性信貸業務,與新農村的生態建設、公用設施建設要求不對稱;

二是農業銀行功能錯位。隨着改革進程的加快,__農行的市場定位逐步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業,主要支農功能體現在扶貧貸款方面,而扶貧貸款的扶弱性與商業銀行效益最大化經營之間相矛盾,扶貧貸款在撬動“三農”困局上功能完全消失,力度大大減弱。

三是農信社力不從心。農信社儘管是農村金融的生力軍,但同時也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弱勢羣體”,由於農村貸款週轉慢、季節性強、業務分散,在建設新農村的高潮中更顯單薄,對涉農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根本沒有力量去應對。這些問題勢必會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雙重窘境。

3、金融政策不活是根本原因。

一是信貸審批權限過於集中。單筆發放萬元以上的貸款由省級分行審批,萬元以下由地(市)分行審批,縣級支行只有信貸申報權,農村金融機構實際上已經成為變相的吸存窗口,造成了農村信貸規模逐步縮減。

二是利益與服務位次互換。信貸風險小、收益高是現代金融企業的追求,而農業在金融中被視為是“弱勢產業”,最大化目標與扶弱性之間的矛盾,農村資金“非農化”,必然導致金融部門慎貸、懼貸,使飽受資金短缺的'農村發展資金缺口更大。

三是信貸手續過嚴。目前,縣級金融部門信貸業務主要放在抵押、質押的傳統信貸模式上,而農村貸款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土地、房產等農民擁有的財產均不能做抵押;小組聯保或小額信貸由於受額度的限制,只適用於小規模的生產農户;儘管目前農村金融部門採取以信譽為物品替代抵押品,由於農户評級缺乏統一的規範和規定文本,現實存在評定手續過於複雜,信貸人員責任過大,使這方面的業務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農民貸款難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農村金融政策的侷限性,加劇了資金供求關係的緊張,新農村建設將很難分享到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成果。

三、完善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1、金融理念由傳統向現代延伸。在縣域農村經濟發展中要徹底打破農民“貸款難”和銀行“放貸款”的兩難現狀,理念革新是先導。

一是變輕貸重存為存貸並重,強化支農意識。新農村建設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發展也離不開新農村建設。相關金融機構應重新審視自身在農村金融服務中位置,定好位,用好錢,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機遇,搶佔先機,樹立農村發展我發展,農民增收我增效的觀念,積極融入新農村建設這個龐大的金融市場,變“抽吸”為“供養”,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實現農銀雙贏。

二是變守門等貸為上門送貸,強化服務意識。金融部門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特點,主動走向市場,尋找項目,打造支農品牌,有針對性地制定信貸營銷策略,積極培育新的貸款增長點;要正確認識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擴大有效的金融需求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三是變風險掣肘為正面激勵,強化經營意識。在強化風險意識的同時,不斷完善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讓風險承擔與收益相匹配。要建立金融投入的正面激勵機制,逐步消化各金融機構的政策性包袱,對金融支農投入大、服務優的機構政府予以利息貼補與獎勵。建立與財政、税務、農業相關部門的協作與溝通機制,着力解決影響金融投入中的突出問題,研究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金融措施,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2、服務品種由單一向多元延伸。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解決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難題,不能簡單地把城市金融發展的模式照搬到農村,要根據農村實際制定區分城市行、農村行的發展策略。把政策性、商業性與民間性金融服務結合起來,不斷開發出新的個性化的服務品種。

一是在貸款額度上,實行小、中、大額度並重。單一的小額農貸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的發展需求與消費趨勢。要通過“羣體信用”、“規模定貸”、“農户聯保”、“合作互動”等模式,推行符合民情、迎合民意的授信額度。更多開辦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宗農機具購置、農業種養大户基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業務品種。

二是在貸款期限上,實行短、中、長期並存。要按照農業生產規律和要求,合理制定貸款期限,確保農業發展資金“鏈”不中斷。同時可參照按揭貸款的方法,實行一次貸款,分期還款。三是在服務領域上,實行生產、流通、消費並舉。金融部門要樹立“小客户、大市場”的經營理念,用銀團方式、銀聯方式、主户聯營等多樣方式,積極支持農村現代物流業的營銷;支持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消費品連鎖經營;支持建立以集中收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和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四是在風險規避上,實行銀、民、保並聯。農業生產週期長、產出回報率低、抗禦風險能力差等行業特點,迫切要求金融保險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減震器”作用。要研究出商業性保險與政策性保險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充分考慮到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加大保險產品的創新力度,設計出有農業特色,受農民歡迎的農產品運輸、季節價格、災害減收等保險品種來,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消災避禍,增資增效。

3、農銀互動,由“點”向“面”延伸。要結合地方政府發展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選擇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村鎮實施信用工程建設,以點帶面,不斷向四周延伸。要加大對農村扶貧龍頭企業和小康示範村信貸支持力度,拓展農銀互動的渠道和方式。

一是整合金融資源,建立科學合理支農體系。金融支農體系應當涵蓋縣域國有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保險機構,信用擔保機構和民間小額貸款擔保組織,允許農村信用社、農行、農發行區域內相互融資。要在積極拓寬農發行業務範圍、大力倡導農行重返農村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農信社改革,促進農信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的轉換,支持農信社做大做強;培育民間小額農貸組織,規範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使之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羣體聯動、有序競爭的格局。要研究農村郵政儲蓄資金迴流政策,允許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尋找資金增值點,保證農村郵政儲蓄資金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是發揮金融功效,培育更優更強信貸主體。要充分發揮金融投向的引導和扶植作用,深入調查研究,把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項目中去。同時也要充分依靠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的引導作用,主動聯姻,建立健全信息互動和銀農協作洽談制度,把政策性投入與金融性投入鏈接起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經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把經濟主體由個體農户做成集體農莊,由單個產業做成產業集團,做優做強。

三是提高經營水平,增強金融支農的信心。各農村經濟主體必須自覺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誠信意識,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建立公司加農户的以工促農的長效運行機制,不斷改善金融生態,實現農銀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經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9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對寶塔村農村文化建設現狀進行一次調查,我深入寶塔村,採取走訪黨委書記的形式,對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本篇調研報告。

一、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寶塔村位於皖宣城市狸橋鎮,是一個由多個村合併而成的村。調研發現,調馬村的文化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村裏有文化活動室、祠堂、寺廟、廣播等文化設施,另外村裏還有好幾個籃球場。

每到大型節日,村裏都會舉辦划龍舟、廟會等文化活動,尤其每逢到了春節,都會有舞龍舞獅、唱戲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參賽和觀看。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一)數量較少。村裏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村裏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裏開展相關體育比賽時,都沒有專業的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二)素質相對低。村裏沒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隊伍建設缺乏引導。村裏慶祝重要節日時,只能花錢請樂團來表演。

(三)經常性差。村裏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

的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規模;村裏搞一些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打牌等,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與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

(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户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

如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五)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四、調研總結

這次的調研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滿完成。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隊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親身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那原來一棟棟泥磚房的地方鑽出了一棟棟的新房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以前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泥路也已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寶塔村雖然只是我國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卻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代表。寶塔村還有其缺陷,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繁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0

本人特對XXX村的新農村建設進行調研,在下着眼於XX村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新農村政策與税費改革政策,新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業科技文化,城鎮化建設,農村醫療衞生等內容。

一、自然狀況與經濟發展現狀

XX村位於浙江中部,是由原來的新嶺腳村和牛歪村合併而來。現有人口20xx人左右,勞動力1200人左右,在外勞務人員300人左右,預備黨員15名,黨員42名。全村國土面積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達6000元左右。在上級政府部門的倡導下,XX村堅持以生產發展為中心,以提高生產力水平、農民收入、集體收入為落腳點,以村鎮規劃為突破點,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根本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畜牧業。主要的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在養殖方面,雞鴨成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並組以來,該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狠抓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圍繞本地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生產,葡萄已經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支撐。圍繞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就地打工創業的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工隊伍。圍繞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農民居住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大為改觀。圍繞建設文明新村,科學制定居民點村莊規劃,加強引導管理,為農民娛樂的“文化廣場“已成雛型。

二、基本情況和民主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着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

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產業結構情況:XX村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五組以林木、幹雜果,煙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xx村建設有一所衞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户120人,65週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及意義

(一)新農村建設目的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XX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二)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温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物質基礎較為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佔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後,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形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後。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台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二)農村基礎教育不夠全面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甚至有些地區人們根本不重視教育。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着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着村莊的發展,制約着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對農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黨在農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於一些基層組織忽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缺乏有效的措施來管理和組織農民。又由於村幹部的個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對農民進行經常的教育。

(四)對新農村建設欠缺理解

部分黨員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農民羣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各類專業協會工作運轉困難。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穫

調研主要採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繫實際的策略。通過查閲《村志》瞭解歷史,通過走訪羣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脱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户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説:“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着“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三)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

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着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六、新農村建設主要思路

(一)認真組織黨員幹部羣眾深入學習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社會秩序和諧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通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體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加完善,各種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村風民俗文明進步,社會環境安定有序,使社區成為文明村、富裕村、和諧村,在全鄉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思路,抓住關鍵,凝聚力量,優化發展環境

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產業化進程,優化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提高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形成產業化、商品化、專業化、區域化的生產方式。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效和經濟作物和畜牧業,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農業示範基地。

(三)要加快發展農村農育事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切實抓緊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完善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制度,組織城市學校選派校長、教師到農村中國小任教,不斷提高農村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幫助力度,避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七、新農村建設成功原因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XX村注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支部和農户結對幫扶”等活動,組織開展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搞好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切實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一支創造力、戰鬥力和凝聚力強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應當選擇年齡輕、有文化、社會責任感強的村級後備幹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提高他們在羣眾中的影響力,有意識地鍛鍊和提高他們的執政意識、執政能力以及帶頭創業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着力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XX村地處浦江縣北部,原來是一個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後,隨着通村而過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車,該村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目前,該村到城區和鎮區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為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創造了一個極其有利的發展機遇。城鄉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XX村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證明,要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和着力點是增加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要包括: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同時,各級政府還應通過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產業政策,運用經濟槓桿等多種手段來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城鄉一體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只有資金投入,沒有或很少有經濟回報的工程,而且投入資金的數額較大。一個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電線修標準化改造,投入少則百萬元,多則達千萬元。儘管我市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扶持的力度較大,但還不足以滿足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各項支出。

有的村為了儘早完成新農村建設,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不惜向銀行貸款;有的村兩委幹部為了追求政績,項目貪大求洋,不顧農村財力,建造高檔次、高品味的亭台樓閣,造成集體資產大規模的虧損。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續發展,採取積極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加快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步伐,促進村經濟全面發展,走出一條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特徵和發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農村建設取得的經驗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鄉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企業的支撐作用、機關站所的服務作用和社區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切入點,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龍頭企業,拉動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促進集體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始終把解決“有人辦事”作為解決“有錢辦事”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設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因素。

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儘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鍊自我,為適應以後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1

一、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我的家鄉長涇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制定了“五新一好”新農村建設遠景規劃,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開創新局面,建設好班子,加大宣傳發動羣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鎮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鎮幹羣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花園等八個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四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長涇鎮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我鎮成立了由鎮長沈偉旗擔任組長的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鎮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鎮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鎮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鎮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鎮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鎮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鎮注重對農村幹部、羣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花園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衞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習禮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衞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衞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衞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衞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羣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眾不但對庭院衞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衞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衞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示範村花園村新農村建設情況

(一)基本情況

花園村是由原長涇鎮長涇村和花園村合併而成。20xx年底,全村人口4676人,勞動力2770個,耕地面積903畝。20xx年,全村實現二、三產業營銷額663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96元;村級年可支配收入達800萬元;農業適度規模面積比例達82%;農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60平方米;企業職工、農民養老保障率100%;農民大病醫療保險及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100%。20xx年建成省級衞生村,20xx年建成江陰市第一家村級經濟股份合作社。

(二)20xx—20xx年規劃建設目標

花園村是江陰市老村改造新農村建設試點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花園村的實際情況,對原花園村570户集中居住的6個自然村莊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全面改造,力爭通過二年的努力,使全村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和諧、美麗的大花園裏。具體建設目標: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2。5萬㎡;②新建農户住宅(含公寓樓)2萬㎡,計劃投入1200萬元;③鋪設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計劃投入60萬元;

④整治農村河道72條,150畝,駁岸1萬米3,計劃投入170萬元;⑤鋪設永久性雨、污水管道2萬米,計劃投入90萬元;⑥新建公共健身娛樂場所7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5個,計劃投入50萬元;⑦新增居住區農村綠地110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30㎡,其中新建小遊園4個,新建1個100米長廊,2個涼亭,1個嬉水台。計劃投入180萬元;⑧農村舊房實行立面改造,粉刷外牆8萬㎡,計劃投入48萬元。以上8項共計劃投資約1798萬元。

(三)目前工程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花園村全村發動、上下聯動,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1.4萬㎡;②投資910萬元新建了農户新型住宅1.3萬㎡;③投資40萬元鋪設了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④投資119萬元整治了農村河道72條,計150畝,駁岸0。7萬米3;⑤投資45萬元鋪設了永久性雨、污水管道1萬米;⑥投資40萬元新建了公共健身娛樂場所5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3個;⑦投資75萬元新增居住區綠地50畝。其中新建3個小遊園,新建1個長廊100米,1個涼亭,1個嬉水台;⑧投資30萬元粉刷農村舊房外牆5萬㎡。以上工程總投入1259萬元。

四、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五、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用。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2

1、前言:

1.1調查背景:

隴腳鄉月亮河村、補雨村分別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月亮河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8户、1892人,隴腳大寨是該村的村民組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的9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屬鄉一類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農用地面積5521.6畝,其中:水田3862畝,旱地1659.6畝。村內無任何工業企業,農業仍為傳統農業,空氣、水體和土壤均未受污染,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最佳優勢。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部分來源於外出務工收入、養豬、河內養鴨和林下養雞。補雨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2户、1917人,石頭寨是該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7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通過各級的大量投入,硬件設施有很大的變化,但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

1.2調查目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幾年來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做一個調查,主要取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的相關數據,並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與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過對隴腳鄉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查閲資料,並取得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新農村建設所取得成效的相關數據。通過走訪當地農户,切實獲得當地農民收入及生活狀況等一手資料。

1.3調查方法:

1.3.1調查地點:貴州省六枝特區隴腳鄉

1.3.2調查時間:20xx年7月29日——7月31日

1.3.3調查對象:月亮河村和補雨村農民

1.3.4調查樣本:隨機抽樣50户,月亮河村抽取25户,補雨村25户。

1.3.5調查方法:

①獲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的統計資料。

②走訪當地農民,填寫調查問卷。

③拍攝照片

2、新農村建設開展情況:

2.1月亮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按照“依法治鄉、科教興鄉、旅遊富鄉、生態立鄉、文化強鄉”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豐富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種草養鵝等項目

①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xx年底到20xx年5月,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成功實施了70畝的優質馬鈴薯種植。之後又實施100畝的蔬菜種植,先後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無筋豆、棒豆、蘿蔔等,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積極帶動了月亮河村生產的發展,使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使羣眾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氛圍。

②穩定畜牧養殖業支柱,推進後續產業發展步伐。月亮河村在發展畜牧養殖業上,採取了以穩步推進生豬,積極發展禽類,繼續把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後續經濟支柱來抓。成功實施了林下養雞、種草養鵝、養鴨等項目。目前,7萬元的養鴨項目已實施結束,飼養農户達20餘户,現飼養的鴨子已全部出欄,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附產物,發展沼氣和作為其他種植業的肥料,發展如經果林、糧食等後續產業。

2.1.2圍繞村容整潔,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①完成由特區建設局具體實施的隴腳大寨房屋脊樑改造17户,投資約18萬元;完成高潮、隴腳大寨、滕家寨等3個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約17000平方米,投資近18萬元;建成8個蹲位的公廁1個,改造農户廁所50個100個蹲位;修建沼氣池34個,補助資金近30萬元;在隴腳大寨修建垃圾池2個;修建進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户;種植優質梨240畝,12萬元;種植麻竹280畝,6.92萬元;清理隴腳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隴腳小寨、巖腳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決了800餘人的飲水難問題。

2.1.3圍繞鄉風文明,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六枝工礦集團30萬元用於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改建學校1所,投資近49萬元;製作《村民行為規範》、《文明衞生公約》等進行張貼宣傳。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園區內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如、布依族的“油團”節、背媳婦跑長廊、丟花包、丟鏽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賽、辨手腕、籃球賽、傳統歌舞表演賽等,不斷地豐富羣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1.4圍繞管理民主,抓好村級村務公開工作

①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充實調整,配備了一名村黨支部副書記,專門協助支部書記抓支部工作。有力地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在經濟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核心作用。

②二是積極實施村務公開工作,及時調整了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按照“羣眾關心什麼、要求什麼、就公開什麼”的原則,按期進行村務公開,做到“給羣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確保羣眾滿意。

3、調查問卷分析

3.1統計信息:

①共發放問卷50份,有效問卷47份。

②每户平均人口約6人,每户人均耕地面積約0.76畝,家庭年總收入10779.79元。

③隴腳鄉家庭年總收入分佈圖(單位:元)。

由這個直方圖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家庭總收入的分佈狀況:19%的農户家庭年總收入低於5000元;5000~8000元的農户較多,佔37%;這説明隴腳鄉的農民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佔了56%。而也有9%的'農户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經調查,這部分家庭的收入較高是因為有包括2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外出務工。

④家庭最高學歷分佈餅圖:

圖三:

宣傳不夠,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參與的主動性不夠,延緩的新農村建設的速度。

②由於當地村民的經濟條件差,加之上級建設資金有限,新農村建設規模不大,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距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很遠。

③由於隴腳鄉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環境不算很好,加之沒有鄉鎮企業,很難吸引投資。因此,缺乏建設資金。

④外出務工的農民逐漸增多,存在勞動力不足,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減少。

附錄:

隴腳鄉新農村建設調查問卷

尊敬的農民朋友:您好!我們是西南大學智力支鄉小分隊,正在做一個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農業調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幫助我們完成這份調查問卷。我們全體成員衷心地感謝您的支持!

一、農户基本情況:

1、住址。

2、家庭人口 人;勞動力 人。

3、家庭年收入 元;人均收入 元。

4、家裏的耕地面積 公頃;人均耕地面積 畝。

5、家庭成員中的最高學歷( )

A、大學B、高中C、國中D、國小E、不識字

6、家庭主要經營的農業有哪些?(按比重大小順序排列,比重佔最大的在括號內填1,其次填2,依次類推。)

A、糧食作物種植( ) B、蔬菜種植( ) C、果林種植( ) D、家禽養殖( ) D、水產養殖( )

7、家庭收入主要來源:

(1)種植糧食作物 元;

(2)種植蔬菜果林等經濟作物 元;

(3)養殖 元;

(4)財政補貼 元;

(5)其他 元;

8、家庭成員外出務工有人,他們是( )〈可多選〉

A、配偶B、兒子C、女兒

9、您家裏的勞動力( )

A、缺少勞動力B、有剩餘勞動力C、不少也不多

10、你家裏的主要開支是( )〈可多選〉

A、日常消費品B、農業投入C、修建新房或購買傢俱D、子女的學費

11、您對子女上學的態度( )

A、非常支持,能考上大學最好B、比較支持,能上到高中就行C、支持,上到國中就行了D、不支持,上學無用,不如外出打工或留在家裏務農

二、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問題:

1、您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

A、十分了解B、比較瞭解C、不太瞭解D、不瞭解

2、您對新農村建設的態度( )

A、很積極B、比較積極C、不太積極D、不積極

3、對於政府實施的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措施,您的態度( )

A、非常的支持B、有一些不合理,所以不太支持C、不瞭解有什麼政策D、我不關心

4、您覺得村裏開始新農村建設以後,家裏的收入( )

A、增加很多B、增加比較多C、增加不太多D、沒有增加

5、您認為現在農民的税費負擔( )

A、還比較重B、一般C、比較低D、沒有負擔

6、村裏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您覺得有明顯改善的基礎設施是( )

A、道路B、水利設施C、供水設施D、供電E、廁所

7、您認為村裏修建養老院( )

A、非常有必要B、時機還不成熟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村裏修建休閒的活動場所( )

A、非常有必要B、時機還不成熟C、沒有必要

9、您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

A、對生活幫助非常大B、有一定的幫助C、報銷額度太低,幫助不是很大

10、在政府的扶持和補貼下,您最願意經營( )

A、糧作物種植B、蔬菜種植C、果林種植D、家禽養殖D、水產養殖E、外出務工

11、您認為開發月亮河旅遊景區對農民增收( )

A、有很大的促進作用B、有一些促進作用C、沒有什麼作用

12、自從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您覺得村裏的環境衞生( )

A、非常的整潔乾淨B、比較整潔乾淨C、沒什麼變化

13、您認為新農村建設以來,你的生活質量( )

A、得到很大的改善B、有一些改善C、沒什麼改變

14、您認為本村的新農村建設是否取得成效及您的滿意程度( )

A、成效很大,我非常滿意B、成效比較大,我比較滿意C、成效很小,我不滿意

15、您認為您們村的新農村建設還存在哪些不足,您希望得到改善( )〈可多選〉

A、政府對農民增收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不夠

B、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

C、對農民的宣傳和培訓還不夠

D、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還不夠

E、存在一些幹部沒有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F、一些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不是很合理

G、基礎教育普及程度還比較低

16、您希望政府能夠實行的政策有( )〈可多選〉

A、提高種植農作物的補貼

B、限定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

C、提供長期,大額的貸款

D、對購買農藥化肥等農資進行補貼

E、加大對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注:考慮到一些專業術語和農民朋友有可能不識字的問題,該調查問卷需要調查員向調查對象做出解釋使他們理解問題,並代其填選答案。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3

××縣××鎮××村東距縣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過,這個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糧油種植得天獨厚。全村7個村民組291户、999人,耕地面積1139畝。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優質糧油種植,草竹編織及勞務輸出為主,XX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8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1元。

去年春,這個村××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鎮黨委鎮政府和村兩委按照中央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要求,依託農綜開發建設這個平台,緊緊圍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促進黨的組織建設”的工作思路,把產業發展、村莊規劃和村容村貌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和工作重點。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經過一年來的艱辛努力,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夯實領導責任科學制定規劃

去年春這個村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後,××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組建了領導小組,落實了領導責任。鎮上確定黨委書記包聯,鎮人大主席張建平帶領三名得力幹部駐村包抓項目建設。鎮領導和村兩委在認真分析村情的基礎上,參與研究制定了××村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村莊建設村容村貌整治規劃,同時制定了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一年打基儲兩年大變樣、三年見成效計劃目標,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主攻涉及經濟發展和服務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步伐的工作思路。通過廣泛宣傳動員,深入發動羣眾參與,營造了新農村建設良好氛圍,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羣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改變村容村貌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村按照村莊規劃,近年路渠東西兩邊都建起了兩層小樓,已經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歷史上的原因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這個村千畝農田耕作田間沒有通道,田間灌排不暢,村級活動場所狹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急需得到改善。找準存在問題和制約發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一年來,村支部和村委會緊緊抓住農綜開發建設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動員全村人民羣眾苦幹實幹,紮實抓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各項工程建設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採取羣眾投資投勞,政府投資,項目帶動的辦法搞建設,共投資198萬元(其中爭取項目資金166萬元,羣眾集資、籌勞抵資32萬元),在五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農綜開發建設項目全面實施。修成田間機耕路五條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築物6處,保證了農業生產中旱能灌、澇能排。二是對長嶺堰進行綜合整治。硬化乾渠1150米,對渠道邊農户門前渠坎統一用灰燒磚砌成仿古護欄,對乾渠兩邊進行綠化、美化。三是對桂濂公路××段進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兩邊的119户、420間房屋立面統一進行裝飾,對人行道及院場1700平方米做硬化處理,統一種植香彰桂花等名貴樹木6000餘株,路邊渠坎統一種植花草美化、綠化。四是高標準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在鄰公路的集中地段調整土地2.85畝,建起辦公場所10間460平方米,按照規範化的要求,硬化院場1600平方米,建鐵藝院牆300餘米,籃球嘗乒乓球枱及簡易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衞生室及計生服務室集中設置。五是實施“一建三改”。農户新建沼氣池100口,同步進行改廚、改圈、改廁,對村內環境衞生進行徹底整治。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村內道路暢通,通訊、衞生、交通、供排水、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全,田間道路,水渠得到徹底治理,村級活動場所順利建成,全村新建樓房240户685間,佔總農户80%以上,桂濂路長嶺郾兩旁打造出長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橋流水格調民居,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變。

三、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富民強村步伐

一是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優質無公害糧油基地。通過項目規劃的實施,新修田間道路和u型渠,進行耕地綜合治理,加大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種良法應用,使這個村的種植業走向了高產優質高效的發展之路。二是做大兩個編織,提高農民收入。這個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編、竹編技能,村上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做好宣傳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加強技術培訓,搞好資金和營銷服務,促進編織產業更大發展,成為村民增收的新亮點。目前,全村從事兩項編織的.農户263户,480人,分別佔全村總農户和總勞力的90%和85%,僅此一項年收入410萬元。三是依託建築企業,發展勞務經濟。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築建材公司,辦有××規模最大的兩個水泥預製廠,對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僅安排全村勞動力100人就地就業、拓寬了致富門路,還為企業創收超過300萬元,並積極組織勞力參加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出262人,勞務收入達300萬元,四是文化衞生事業健康發展。全村建成標準化村級衞生室,全村農民參合率超過90%,衞生計生服務正常開展,羣眾就醫難問題得到解決,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飲用安全衞生自來水。通過經常性的環境衞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綠化、淨化、美化。隨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級文化活動室順利完成,縣上配發鼓樂、服裝、道具、圖書,建起籃球場,兩副乒乓球枱,購置了學習娛樂必需的桌椅及電視電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動正常,一個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新農村示範村正在形成。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4

一、基本概況

我鎮轄2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25037户,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3990人,勞動力36877人,耕地面積95443畝,國內生產總值77729萬元,其中:一產21851萬元,財政總收入4833萬元。我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從人口構成來看,全鎮農業人口占71%以上;從經濟構成來看,全鎮GDP的28%來自第一產業。

五里村轄8個村民小組,534户,人口1915人,勞動力938人,區域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600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12萬元;新民村轄12個村民小組,1033户,人口3298人,勞動力1961人,區域面積5500畝,其中耕地面積4393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20.2萬元。

二、取得成績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鎮用全新的`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探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措施,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我鎮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是發揮能人效應,帶動農民增收;二是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提升生產能力,推動農民增收;四是推進項目建設,拉動農民增收;五是搞好兩權改革(林權和泵站經營權改革),促動農民增收。

從對五里、新民2個村的調查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惠農政策執行良好。通過各種媒體、幹部宣傳,農户對黨的惠農政策達到了家喻户曉,並且執行情況良好,如:涉農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免交學雜費等,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2、村容整治初見成效。對境內12條縣鎮主河道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保潔人員簽定協議30份。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添置2台垃圾運輸車,新建垃圾房15個、垃圾池253個,改造垃圾池338個,整治河塘125條,長度138.7公里,疏浚土方58萬方。衞生廁所比重有所上升,五里、新民村分別達84%、87%。

3、基礎設施得到完善。五里、新民村有線電視入户率分別達72%、87%,程控電話普及率分別達85%、90%,新民村自來水入户率達93%。實施通達工程後,鎮村硬質化道路進一步延伸,達到了村村通。中心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新民村中心村建設成效顯著,該村以開展“三村聯創”為載體,繼續完善中心村的服務、輻射功能。以村部為中心,按中心村莊建設規劃,凍結建設用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村莊的服務功能。目前,中心村莊入户達510户,自來水受益人口達1800多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户率分別達95%和96%。加快道路升級改造,實現道路硬質化。共鋪設道路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8公里。村內建有水廠、幼兒園、老年活動室、衞生室等公益性設施,電力設施配套齊全。

4、基層民主建設加強。堅持依法治村,切實加強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工作,實行民主選舉,搞好民主理財,強化民主監督,進行民主決策。實施“四個一工程”,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決策權,不斷增強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從而改善了黨羣、幹羣之間的關係,得到了羣眾的認可和上級的肯定,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

5、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結合“四五”普法等工作,着重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採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淺出,做到家喻户曉,進一步提高廣大幹羣的法制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無集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無安全事故,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肯定和表揚,為打造平安範水、和諧範水貢獻了力量。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15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關於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有關精神,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黨建工作,認真抓村級黨組織進行督促檢查和分類指導。現以同樂村為例,採取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村基層組織黨建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施村石宅位於浦江縣城西部(五都),東臨石凌,南為牛山,西依楊田周,北連烏泥畈。共有440户,總人口1763人,黨員103人,土地面積675.91畝,已徵用385.48畝,現有土地290.43畝。

二、黨建工作特色

(一)抓班子建設,取得成果顯著。近年來,同樂村黨支部注重抓班子建設,充分利用支部會、座談會、培訓會等形式加強黨員的聯繫溝通與交流,積極抓好班子的凝聚力與戰鬥力,不斷增強村黨支部班子駕馭全局、化解矛盾、美麗鄉村,促進生態旅遊、增加村民收入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xx年,同樂村遭遇塌方,村黨支部火速動員,日以繼夜奮戰在抗災一線,帶領全村黨員羣眾最大程度地挽回了損失,再一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經過多年努力,羣眾對該村班子的信任程度進一步提高,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和諧融洽,社會風氣得到明顯好轉。

(二)抓隊伍建設,先進典型突出。黨員隊伍建設方面,同樂村黨支部秉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打造了一支“團結務實、思想解放、勇於創新、敢於吃苦、忠於組織、服務羣眾”的好隊伍,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村支部書記趙偉正,為人正直,心繫百姓,為了羣眾訴求積極奔走,在20xx年的抗旱中連續一天一夜留守在最前線。

(三)抓黨員教育,堅持學以致用。20xx年5月3日順利召開的全市黨建現場會,同樂村作為其中一個點參與其中,會議期間,黨員、村民代表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垃圾分類,立面改造,生態廊道、移墳,治水公園土地徵用、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都起到帶頭作用,特別是生態廊道、移墳工作,黨員幹部日夜上門做農户的思想工作,在羣眾面前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讓羣眾深切感受到黨員高尚的品德。垃圾分類也在黨員不辭辛勞的走訪監督下大大提高了,摘掉了月月倒數後三名的帽子。剿劣工作開展以來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都衝在前面,積極開展小微水體巡查,投入十餘萬元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盤活村內所有池塘溝渠水體,我村剿劣工作在五月底全部完成,村內所有水體全部達到三類以上。在5月20日主題黨日民主測評中發展了四名入黨積極分子。順利完成了團,婦,兵以及老年協會的換屆選舉,根據村裏的實際情況,自制了治村公約,也得到了黨員的村民代表的擁護並順利通過。認真學習十四屆黨代會精神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的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認真學習辦事處陳煒書記的講話精神,以“黨建+”的模式繼續抓好黨支部和黨員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

(四)抓民生工程,真誠為民服務。20xx年正月18日,老協會換屆,毫無資金,為振興浦江文藝,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村二委領導下,組織同樂燈會。企業主,村民踴躍贊助,集資捐款,興置梁山108將人物長燈,為族人祝賀新年快樂,參加縣書畫節,獲縣文化局一等獎和觀眾一致好評。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村四委積極響應,始終走在全縣前列,拆除塑料粒子加工廠,水晶加工廠共300餘畝土地,通過土地流轉,後建成了43畝汽車駕校,10畝左右的菜市場,其餘的建成了農業觀光基地。

建設黨建高地,年底前力爭完成文化視覺建設,文化禮堂已着手打造,下一步重點是着力提高村裏的集體經濟,着手帶動造紙廠盤活改造和農業觀光基地這兩塊工作的發展,全力帶動村民致富。在20xx年底完成D級危房的拆除和C級危房進行全面修繕。抓好垃圾分類、剿劣、及“兩學一做”等工作,常抓不懈並形成長效監督機制。同樂村將五星黨建放在今年工作的重點,要將黨建工作一抓到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同樂村一班人的努力下,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作用發揮越來越突出,但在黨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問題,也是農村基層組織黨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村集體經濟亟待發展。同樂村造紙廠的盤活,將極大的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希望能得到領導高度重視。

(二)村級後備幹部人選匱乏。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活動範圍日益擴大,觀念日益更新,許多中青年黨員和羣眾外出尋找發展機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大量高學歷的年輕黨員外出務工。再加上村黨務幹部待遇偏低、影響工作熱情和作用發揮,導致年輕黨員不願做基層黨的工作,造成農村基層黨務幹部後繼乏人。

四、農村基層組織黨建工作的`探索途徑

(一)嚴格把好“選人用人”關,提高農村幹部隊伍素質。選拔和培養基層組織負責人是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把好農村“兩委”換屆關,切實把換屆工作做細、做實,提高換屆選舉的質量,加強考察監督,選拔高素質黨員進入幹部隊伍。二是建立與完善末位淘汰制度,適時地對工作沒有起色的村級支部書記進行調整,做到能者居其位。三是進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學生“村官”制度,落實待遇,完善獎勵機制,做好培訓,逐漸使大學生“村官”成為村級支部後備幹部隊伍主要力量。

(二)樹立全局意識,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齊抓互促。只有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解決發展問題,才能提高其執行力。一是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交通優勢,建立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第三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二是調整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能帶動農業的發展,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確保上一個項目,帶一方產業,興一方經濟,富一方農民。

(三)規範村級工作運行機制,提升公信力與向心力。積極促進民主法制建設,推進村務管理制度化、規範化進程是提高村級黨組織權威性,增強向心力的根本舉措。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議事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切實做到讓羣眾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夯實村級黨組織權威基礎。二是農村財務工作透明化,實現農村工作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尤其是對土地徵用補償分配、村集體債權債務、種糧補貼、退耕還林款物兑現,以及國家其他補貼等情況及時公開,真正讓羣眾放心,促使廣大農民羣眾主動團結在黨支部的旗幟下,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洪流中來,形成強大合力,共建幸福家園。

(四)加強農村黨員教育,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加強培訓力度。進一步充分發揮農廣校、農函大的作用,組織村主職幹部參加各種類型的學歷培訓,並建立村幹部學習培訓檔案,將培訓情況納入村級年度目標考核範疇。二是創新教育培訓形式。要充分考慮農村黨員的學習需求,精心選擇培訓內容,通過邀請科技、農業、畜牧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巡迴指導,聘請高等院校專家到農村種養基地手把手傳授,組織村幹部到外地參觀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做到理論培訓與實用技術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