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老年人調查報告彙編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年人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年人調查報告彙編15篇

老年人調查報告1

一、老年保健食品消費需求旺盛

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花錢買健康”似乎成了老年人深信不疑的觀念,保健品被老年人捧為“保健祛病”良藥,吸引無數老年人紛至沓來尋求“保命藥”。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有18人購買過保健品,佔總人數的60%,其中目前仍在購買或食用的有12人,佔總人數的40%;8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保健品,4人持觀望態度。購買保健品的18人中,六成老年人對目前食用的保健品療效不太滿意,三成老年人持中立態度,一成老年人認為治病效果較明顯。在購買保品的18人中,花銷過萬元的8人,花銷過千的6人,花銷百元以上至千元以下的4人。被調查的30人中,九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市場管理混亂,亟待規範整治,確保保健品消費市場良性運轉。

保健品市場混亂,負面效應強烈,為什麼老年人仍然對此熱度不減呢?究其主要原因為:

一是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廣告宣傳深信不疑。保健品生產商和推銷商會藉助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租場地、街道宣傳欄、鬧市撒廣告等多平台全方面廣泛宣傳,利用名人效應、專家講座、優惠促銷、親情服務等手段吸引消費者。在這種“狂轟亂炸”的廣告氛圍中,一些老年人的心態由不信任轉變為懷疑,再由懷疑轉變到深信不疑。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定時收看地方衞視營養專家保健品講堂,九成老年人知曉黑龍江省廣播電台某頻道宋某、於某專家養生講堂。六成以上的老年人表示會繼續收聽收看營養保健節目,會按照專家建議繼續購買保健品,但只有一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療效明顯。

二是老年人痴迷保健品源於滿足其多重心理需求。一是保健治病心切。多數老年人經過大半生的辛苦勞作,在步入老年後身體機能老化,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購買保健品來輔助治療,緩解心理壓力。二是從眾、攀比心理。老年人一般對於新生事物的辨別能力不是特別強,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心理暗示和受周圍同伴行為的干擾,產生盲目從眾和攀比心理,大家都買我就得買,你買多少錢的,我不能比你買少,結果購買的保健品多數很難達到廠商宣傳的效果。三是排解心中孤獨。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之間關係獨立,因子女們正處在事業爬坡階段,生活負擔重、工作責任大,他們有什麼苦惱也不便向子女傾訴,常以聽聽保健節目、參加保健產品講座會或到保健品店體驗等來排解內心孤獨或尋找温暖,經過廠商的進一步“洗腦”,他們會無意識地購買一些保健品。

二、保健品市場亂象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我國於1997年實施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一類食品。而多數商人都要擅自誇大保健品的食用效果,抬高銷售價格,這不僅嚴重地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還讓老人付出高額代價,耽誤了病情,危害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一)保健品市場混亂,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屢見不鮮。據被調查者反映,近些年常有保健品推銷商來黑河,在市區中心位置租用臨時場地搞促銷活動,他們會藉助廣告宣傳、現場推介、名醫義診和贈藥等活動,博得老年人的信任,誘導老年人購買其價格不菲的保健品,獲取高額利潤。被調查者中,有10人曾經買過此類保健品,其中6人購買了千元以上的保健品,4人一次性購買上萬元的保健品,因購買的保健品堆積如山,不得不用三輪車等工具運回家中。調查的10人中,只有1人認為購買的保健品有療效,5人服用期間因身體感覺不適而停用,4人認為完全沒有效果,只有10%的人認為有效果。之前他們多數人購買過廣播、電視、網絡上宣傳的其他保健品,雖然反映平平,但還是屢試不爽。

(二)保健品價格昂貴,掏空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金。保健品總體價格昂貴,少則幾百元,動輒上千,個別的上萬,甚至幾萬元,遠遠超出了本身所應有的價值。被調查者中有一位是退休環保工人,月收入不足20xx元,平日裏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不捨得浪費一分錢,但對購買保健品卻從不吝嗇,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先後三次購買了近萬元的保健品,服用一段時間後治療效果不明顯,感覺受騙了,對保健品療效產生一些懷疑,但心裏仍渴望遇到真正管用的保健品。另一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介紹,為了達到保健品治療效果,在服用保健品的期間,廠商會向他推薦了一套有輔助治療功能的保健器械,配合治療,這套器械花費近三萬元,使用了近兩個月,沒有感覺到任何療效。

(三)盲目信任保健食品易耽誤病情,還會影響家庭和諧。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市場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習慣性將保健品等同於藥品,廠商正是利用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病這一盲區,故意誇大宣傳療效,欺騙老年人陷入消費誤區。被調查者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只信商家的宣傳內容,並不知道真正的保健食品有標誌(藍帽子圖樣)、批准文號及食用方法,個別以治病為目的的老年人,由於長期盲目服用不適宜的保健品,往往會加重病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三成老年人反映在服用某品牌的保健品後明顯感覺身體不適,老病沒治好卻又添新病,讓他們苦不堪言,有的老年人因購買時怕兒女阻撓,沒有告知他們,服用後效果差又怕兒女埋怨,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們多數會保持沉默。

三、規範保健品市場刻不容緩

(一)各職能部門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消協應加大轄區內保健品廣告宣傳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臨時租用公共場所搞專家講座、街道散發傳單、隨處張貼小廣告等廠商加強監管,對虛假、誇大宣傳保健品功效的商家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肅查處,以絕後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大保健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製售假劣保健品等違法行為,並藉助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給予曝光,公佈假冒保健品名單,提高消費者警覺性;及時受理老年消費者舉報投訴案件,幫助老年消費者對提高保健品的認識和識別能力,以防上當受騙。

(二)嚴厲打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虛假宣傳。嚴格審查涉及老年保健品廣告宣傳內容,尤其是以醫生、專家、患者等形象做療效説明的違規宣傳,對存在誇大誇張宣傳效果,誤導公眾消費的虛假宣傳應立即責令停播或屏蔽,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提高老年人的識別能力,學會自保。引導老年人在購買保健品時,應讀懂保健品的標籤和説明書,認清該產品的保健功能,並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下藥”;一定要到正規、有證照、信譽好的商家購買保健品,注意保健品的外包裝上是否有批准文號、生產日期等;平時還要多瞭解健康知識,參加由正規醫院組織的活動,對於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應謹慎參加。

(四)給老年人營造一個舒心的生活環境。老年人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社會的關愛,作為子女應該多關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儘可能抽出時間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致電問候老人。社區是離老年人生活最近的基層組織,應積極協調政府盡力為老年羣體提供休閒、娛樂場所,開辦健康知識講座,引導老年人選擇正確的健康消費,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五)新保健品管理辦法應儘早出台。我國1997年6月出台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一直沿用至今,已經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保健品消費市場發展需要,國家應儘早出台新保健品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管理細則,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提高職能部門執法能力,更有效地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人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老年人調查報告2

“高齡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課題之一,隨着人體機能的逐漸退化,人的反應、注意力和社會認知能力都會進一步下降,通過遊戲手腦並用,能夠延緩腦部的衰老,增加生活樂趣,老年人用品藴藏着巨大的商機,但由於諸多原因,老年產業才剛起步,特別是老年人玩具的開發上,對於老年玩具的消費者調查更是幾乎沒有,關注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是子子孫孫必備的一種素質。

一、老年玩具的現狀

1、老年玩具需求市場大:當前我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於玩具的側重點都在孩子身上,好像小孩子玩玩具才是理所當然的,忽略了對老年人的關心,而實際上老年人玩具的缺口市場也是很大的,現代的老年人願意花錢買健康,花錢買瀟灑,他們試圖去尋找機會補償過去因條件限制等原因而未能滿足的消費慾望;

2、老年玩具市場呈空白:玩具市場99%都是兒童玩具,一方面是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太快,另一方面市場對於老年人需求的反應度不夠靈敏,對於老年玩具市場的開發和重視程度都不夠;

3、看不到老年玩具市場的潛力,在相關的.資源配備和產品開發市場處於零;

二、老年玩具的必要性

1、老年人的生活比較孤單,子女忙於工作和孩子,“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雖然老人可能並不愁吃穿,但是也許只能整天看電視,內心是十分孤單的,而益智玩具可以給老年人帶來極大的樂趣,緩解內心的孤獨感;

2、老年人普遍把身體鍛鍊看的很重要,但身心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更要具備的是心理健康,好的益智玩具可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身體、智力、環境健康等;

3、老年人需要精神上的滿足,玩具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好奇心,培養其愛玩的玩具,給他們生活增加調味劑;

4、對於老年痴呆症有所防禦,老年人玩具是個新領域,側重點在益智和動手能力,減輕和推遲記憶力下降。

三、建議和意見

1、擯棄傳統觀念中只有小孩才玩玩具的想法,中國上千年的傳統觀念嚴重束縛了老年人對玩具的需求;

2、做足夠的市場調查,根據老年人自身特點,詳細掌握當代老年人對於哪種類型的玩具感興趣,瞭解其內心需求,刺激市場供給;

3、刺激老年人的購買慾望,根據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途徑的不同進行產品的推廣;

4、政府、社區等應加大對老年人的關愛程度,相關活動室的配建也需要跟上。

以上是關於老年人玩具市場調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市場調查請登錄進行查看和諮詢。

老年人調查報告3

為了真實地掌握全區老年人在基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方式、社會活動、文體娛樂、家庭親情等方面的需求情況,以便為政府更加關注與改善老年民生,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科學決策提供服務,區老齡辦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開展了河口區老年人生活需求問卷調查活動,並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調查工作基本情況

此次問卷調查活動自20xx年10月20日起組織籌備,具體制定工作方案、印製調查問卷、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11月15日進入調查實施階段,調查人員發放問卷開始調查工作;截止12月20日基本調查與問卷回收工作全面結束;12月25日起實施整理、統計、分析、彙總、總結等工作。此次問卷調查的範圍,包括新户、義和、孤島、仙河、河口、六合等6個鎮(街),轄區內勝利河口採油廠、河口社區管理中心、渤海鑽井總公司及濟軍生產基地等單位。問卷共設置問題30個、選項142項,調查瞭解的主要內容體現在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障、醫療保險、中意的養老方式與養老機構、社會活動、家庭親情需求等方面。問卷調查的重點人羣為80歲以下的老年人。這次活動共發放調查問卷1300份,收回1210份,收回率93%.

此次問卷調查活動,採取了入户調查與到公共場所集中調查、召開座談會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方法,調查工作始終堅持嚴細認真、實事求是、真實客觀、科學合理的原則,防止調查工作流於形式、走走過場,浪費人力物力。設置問卷問題與選項以及安排調查工作時,充分考慮問卷調查對象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原從事職業、居住地、是否空巢或獨居等綜合因素,力爭做到調查結果客觀翔實、科學合理,能夠真實反映廣大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日常生活、養老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通過開展老年人需求調查,使我們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老年人,今後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夠立足於老年人所急所盼,着眼於老年人所想所需,進而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主要調查情況分析

從調查統計數據來看,問卷調查對象中,80歲以下的老年人佔91.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2%,國小文化程度與文盲及半文盲的佔58%;原職業為農民的佔40%,城鎮非離退休人員佔10%,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佔48.2%,其他人員為1.8%;只有1個子女的佔14.5%,2個以上子女的佔84.5%;需贍養1個老人的佔29.2%,贍養2個老人的佔23.8%,贍養3個以上老人佔12.2%,只有34.8%的問卷調查對象無贍養義務。通過分析日常生活需求及願望情況,可以看出廣大老年人對現實生活狀況以及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優待政策比較滿意,切實感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實惠和好處,但同時對今後和未來仍充滿着期待,熱切關注某些社會熱點問題,思想上存有較大的擔心和疑慮。

(一)贊成政府惠老政策,滿意目前生活狀況。調查情況與數據顯示,94.1%的老年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感到滿意或比較滿意,僅滿意的就達總人數的61.8%,只有6%的不滿意或不好説;對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優待政策感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佔90.8%,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只佔9.2%,不滿意的僅佔總人數的1.5%.能有這樣高比率的老年人對當前生活狀況滿意,對政府的惠老政策充分認可和肯定,絕非偶然,而是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廣大羣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的緣故。近幾年來,國家、省、市、區不斷制定出台惠老為老政策,老齡事業投入逐步加大,老年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成績有目共睹。()對於那些歷經過交公糧、出工程、"三提五統"困擾,飽嘗過經濟落後、物質貧乏、生活難以為繼滋味,甚至是舊社會苦難的老年人來説,那些經過和記憶刻骨銘心,而對現在生活的幸福、經濟的繁榮、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他們體會的更深,感受的更透。就河口而言,不僅國家、省、市一系列惠老政策都得到了認真的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還從本區實際出發,制定出台了加快促進老齡事業發展、扶持民營養老機構建設等方面的意見辦法,將切實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列為政府為民辦實事來抓,把關注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年人保障和救助不斷"提標擴面",為民為老實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真。全區老年人合作醫療、基本養老、生活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列全市全省前茅,"銀鈴安康"工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工作走在了全省前頭。

(二)選擇養老服務懷有較重政府情結。這次問卷調查專門設置了養老服務需求和願望調查題目,着重突出了"舉辦養老機構是政府責任嗎"、"您樂意入住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還是民營養老機構"、"您對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和民營養老機構的印象如何"、"政府在社區舉辦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託老所是不是您最中意的養老方式"等選題及選項。據統計,調查中認為舉辦養老機構是政府責任的老年人比率為83.1%;有90.5%的老年人選擇樂意入住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對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整體印象較好的老年人比率為34.8%,整體印象較差的比率為3.2%,不瞭解的為25.8%;對民營養老機構整體印象較好的比率為22.1%,整體印象較差的比率為13.3%,不瞭解的為38.3%;對"政府在社區舉辦的居家養老機構是不是您中意的養老方式"選項中選擇"是"的為885人次(此題為多選題),選擇"不是"的為325人次;在"為什麼選擇入住養老機構"選項中,選擇"自己身體多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明顯多於其他選項的人。通過這幾組數據的比對,不難得出在養老服務需求和願望選擇上,老年人有着較重的政府情結。這一情形可以説明,老年人對於養老寄厚望於政府,政府在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上,還有着十分艱鉅的任務和使命。當然,正確引導和鼓勵個人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大力促進和發展民營養老服務業,也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從客觀上講,政府舉辦的各類養老機構不可能完全滿足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民營養老機構可作為公辦養老機構的有益補充,承擔起部分社會養老任務,有效地解決社會需求問題。

(三)醫養結合的機構養老模式具有推廣前景。調查統計顯示,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選擇在自己有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這樣選擇明顯多於因其他原因才入住養老機構的人,這一情況在前面已有分析。再如,一選題為"您會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入住養老機構",選項分別為"高齡適"、"生活不能自理後"、"只有自己一人時"、"子女無法照顧時"、"什麼時候都不去",選擇生活不能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的佔29.4%,選擇其他的依次為22%、15.6%、21%、12%.在"您最看中養老機構的哪些方面"選題中,27.7%的調查問卷對象選擇了最看中養老機構"醫療"這一選項,選擇率明顯高於其他選項。由此看來,不少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對其是否具備醫療條件還有一定的考量,同時也説明醫養結合是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前景,醫養結合有着一定的市場。

(四)老有所樂是老年人社會活動的重要選擇。廣大老年人尤其從機關企事業單位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朋友,如何愉快地度過幸福的老年生活時光,這既是老年人自身關心的一件大事,又是子女、家庭和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做好這方面的調查瞭解,較為準確地瞭解把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圍和環境,是我們的重要責任。調查問卷中設置了"您參與的社會活動類別是什麼"一題,其結果是,44.5%的人選擇了"文體娛樂";29.8%的`人選擇了"社會公益活動"、10.7%的人選擇了"科技服務"、10.5%的人選擇了"關懷教育"、4.5%的人選擇了"參政議政".在"您平時最主要的業餘生活是什麼"的選題中,選擇最多的是"體育鍛煉"選項,比率為36%,遠高於選擇比率相對較高的"養動植物"、"讀書看報"等選項。調查統計説明,人到老年,自以前的勞動工作中解脱出來,衣食無憂、清閒愜意,特別是現在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多數老年朋友的生活需求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他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和滿足的同時,將進一步豐富精神生活擺上了重要位置,通過積極參加參與文化娛樂、社會公益、志願服務、關心教育下一代等系列活動,愉悦身心、健康快樂、頤養天年,已成為當今多數老年人的重要追求。

(五)在生活上既有期待也有憂慮。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為老惠老政策的相繼出台,老年民生不斷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儘管如此,但關注關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容忽視,反而要切實抓好。搞好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是做好這方面工作的重要前提。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在家庭親情、身體健康、老年產品、老齡事業投入、尊老敬老等日常生活需求方面仍有不少期待,同時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有着憂慮和擔心。如,針對"最希望子女怎樣孝敬您"、"您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的問題時,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與交流、希望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分別是41.4%、51.9%,遠遠高於希望子女經濟上幫助、生活上照料、自己收入增加、老有所為等選項的比率。調查顯示,老年人在社會對其關注及政府的老齡事業投入上仍有較高希望與期待,81.6%的問卷調查對象認為政府還應增加老齡資金投入,老年民生進一步改善,生活更加美好;29.9%、22.1%、12.7%和18%的問卷調查對象認為,最急需的老年產品分別是老年書報等文化產品、老年食品、老年旅遊產品和其它。老年人期待政府增加老齡資金投入的人數多、比率高、願望強烈,而對老年產品的需求除書報文化產品外分佈較為均衡。在回答"您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時,29.1%的老年人選擇了"生病時沒錢醫治"、27.5%的選擇了"物價上漲"、22.7%的選擇了"需要時沒人照料"、12.3%的選擇了"社會不安定"、8.4%的選擇了"沒有生活來源".由此看出,仍有不少的老年人在面對醫療、物價上漲、生活照料、社會治安等社會熱點問題時表現出了擔心和憂慮。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通過綜合分析問卷調查情況,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以下主要意見和建議。

(一)未雨綢繆,切實做好養老機構建設規劃。截止20xx年底,我區社會老齡化程度一達18.5% %,高於全市水平,養老的緊迫性、重要性越發凸顯,應對任務更加重大和艱鉅。目前,全區共有公辦養老機構1家(區中心幸福敬老院)、民營的2家,總牀位不足300張,距發展規劃的要求相差甚遠。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劇,加之人們養老和選擇養老方式觀念上的轉變,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會逐步增加,因此對養老牀位的需求也會不斷擴大。如果養老機構的規劃建設嚴重滯後於社會需求的話,屆時供需矛盾將十分突出。基於此,我們應及早規劃,合理佈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二)加大財政投入,促進為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從目前我區實際來看,不但現有養老服務機構難以滿足老年人未來養老需求,並且文化娛樂等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後,歷史欠賬較多,與廣大老年人的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從實際出發,使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為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為老服務"油、地、軍"融合機制,整合資源共享共用,為廣大老年人提供舒適的休閒娛樂場所和環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進民營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儘管公辦養老服務業尤其養老機構更受老年人青睞,但民營養老機構在養老服務中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有益補充功能應對得到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當前民營養老機構的建設發展還受不少因素的制約,歸納起來主要瓶頸在於用地、融資、從業人員短缺等幾個方面,除此,自身推介欠缺、輿論宣傳不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只要正確引導,加強政策推動,切實幫助扶持,民營養老機構及服務業必定有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前景。

(四)重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養培訓。隨着養老服務業的不斷髮展,各類服務需求會趨於旺盛,服務人員會大量增加,甚至能形成一個頗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觀念認識、社會偏見、服務報酬等多方面的原因,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從事養老服務業,而導致從業人員短缺,需求矛盾突出,對整個養老服務業帶來不利影響。這種局面如若得不到改觀甚至持續下去,今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將更加短缺,矛盾更加突出,養老服務業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更加嚴重。為及早做好應對,有效防止以上問題的發生,保障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至關重要,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養培訓納入全區職業培訓計劃,作好人才儲備,將來讓更多的人通過職業培訓走上養老服務崗位。

(五)着力解決老年人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通過調查發現,為數不少的老年人對醫療、社會穩定、物價上漲、尊老敬老風氣等羣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比較關注。為了減少老年人的擔憂和困惑,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更踏實、更安心、更幸福,各級政府及部門要從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採取有效措施平抑物價、大力倡樹尊老敬老之風等工作入手,着力解決老年人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老年人調查報告4

xx社區老齡人口較多。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面臨困難問題怎樣解決?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區青年匯同xx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願者3人,被訪老年50餘人。

本次調查數據中最為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為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為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為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儘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

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為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麪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為社會工作者、敬老志願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衞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

老年人調查報告5

一、 前言

進入21世紀,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加,如何讓老年人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已經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隨着老年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多,維權護老儼然成為了新世紀的一個廣泛性的社會問題。

當下,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日趨嚴重,在龐大的老年羣體中,農村人口約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80%。由於社會歷史等原因,農村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

(一) 調查緣由

我國是一個具有優秀傳統美德的社會主義國家,歷來以撫養子女贍養老人互相幫助等為民族傳統。其中的贍養,是指子女對父母的供養,即在物質上、經濟上和精神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

當今社會,如何讓老人安度晚年,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層面上的義務,它更是一種法律上規定的強制性義務,無論是兒子或是女兒,都有同等的贍養老人的義務,否則不僅要受到道德上的譴責,而且還會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山東省蒼山縣人民法院曾經對1990年以來的102起贍養糾紛案件進行過調查分析,發現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已經不容樂觀,尤其是關於農村老年人家庭贍養條件的改善更是寸步難行。

鑑於我國農村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為了更

充分地認識我國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的現狀,調研者特做本次社會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從本次調查的地點和調查的對象上看,出於目前對本次社會調查的認知和理解,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5、 農村老年人的物質生活狀況; 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 農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現狀; 農村老年人與家人子女間的關係情況; 農村老年人對我國目前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措施方面的.了

解。

(三) 調查經過

本次社會調查主要是在7月20—7月21日進行。7月20日主要是對本次調查課題在鄉里以知識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7月21日主要是對鄉里的羣眾以問答的方式進行調查,其間也有問卷調查。

(四) 調查方式

採用問詢羣眾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總結整理各種信息,得出研究結論。

(五) 參與調查人員

二、 實踐概況及調查結果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最多的國家。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人羣即為老年人,聯合國將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定義為“老齡化社會”,依此標準,20xx年全國人口普查時,中國已經完全進入老齡化社會。20xx年老齡化比例為7.0%,20xx年達到7.69%(老齡人口為10055萬),雖然20xx人口普查中關於人口的年齡比例還沒有具體確定,但是根據前幾次的結果來看,形勢不容樂觀(民政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

1.95億,佔總人口的10%以上)。在國家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社會保障體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如何贍養老齡人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95億左右,老齡人口增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衞生條件改善的成果,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但是,也給經濟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導致家庭、社會矛盾,對改革、發展、穩定產生不良作用。老有所養解決的尚好的,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部隊離退休老年人,企業退休職工的供養依據經濟效益而定,有些企業較好,而有些企業退休職工的退休金、醫療費也保證不了。

至於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許多農村集體經濟也給予老年人適當的生活補助,有些地方還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閲覽室等,這些地方的老年人多能歡度晚年,但是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村畢竟只是少數,很多農村老年人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走訪了一些農村老年人的家庭,參觀了村裏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動,並對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作了一些粗略調查。我國在這1.95億老年人中,就有近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羣體,必須重視和加強農村老齡工作,促進各方面關注貧困老年人,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為全面、深入地瞭解和掌握全鄉農村老年人的贍養狀況,筆者對卓水鄉農村老年人贍養問題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抽樣調查對象主要對50户人口進行調查。

以下即是本次社會調查的結果:

(一)調查人口情況

1、調查人口年齡:

20歲以下2人

20-30歲8人

31-40歲10人

41-50歲15人

51-60歲10人

60歲以上5人

2、家中是否有老人:

80%左右家裏有老人,只有不到20%家中沒有老人或者老人已經過世。

(二) 老年人家庭贍養情況

1、與老人是否一起居住:

老年人調查報告6

一、關於社區的各類概況

(1)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老年人大多數願意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子女,還有的老人還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養老金不夠,多數老年人認為醫療保障方面不夠完善,不過大家基本都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持有滿意態度。

2)社區居住條件方面

我們調查了幾個小區,科教新村小區則屬於比較老的建築,範圍比較小,陽光100則是比較高檔,並且設施建築都比較新,建築範圍較大,桃花坪小區則是普通化小區,況且我們組成員認為個小區內垃圾站點設置不夠多,因為老年人走路比較費力,所以應該多建些垃圾點,我們調查的三個社區能夠更明顯的反映出給類問題。

(3)老年人社區的設施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區來看,科教新村的基礎設施基本沒有,而陽光100社區基礎設施完備,桃花坪校區基礎設施基本還行,基本可以滿足老人的需要,我組成員認為老年人社區應當設有室內基礎設施,設些能夠讓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鍛鍊,最好室內的地面設置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還有社區內部設置休息的地方太少,因為老年人有時候走累了需要休息,並且社區在規劃時應當多設些鍛鍊器材,這樣能夠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得到鍛鍊。

(4)社區綠化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區看,科教新村的綠化太少,幾乎沒有,陽光100綠化比較晚上,也很符合那裏老年人對空氣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區基本還行,老年人也持滿意態度,不過我組成員認為綠化是一個社區規劃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使社區看起來美觀,而且能夠給老年人晨煉時帶來清新的空氣,讓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健康。

(5)社區交通體系方面

從所調查的社區看,周圍各類交通體系較好,都比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去各個地方,比如醫療點,超市購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較方便能夠乘到,但有些道路比較擁擠,這樣很容易擠到老人導致摔倒,所以建議規劃時儘量路寬些,但對此老年人都較滿意。

(6)社區周圍建築類型

從所調查的小區看,每個小區周圍環境過於吵鬧,經常半夜還有鞭炮聲,這樣就很影響老人的睡眠質量,建築類型多樣,桃花坪校區周圍則有學校,而科教新村比較靠近鬧市區。

建立分析圖表如下

二、社區規劃存在的問題

(1)從我們調查的小區來看,各個小區缺乏生活配套設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娛樂場所,室內娛樂健身設施缺乏,使老年人身體不能得到更好的鍛鍊,。

(2)路面防滑設施不夠,在基礎設施旁應該更多的鋪設防滑路面,這樣能使下雨天老人也不用擔心出門會摔跤。

(3)從我們調查的小區看,科教新村房子較老,由於建房年代較久遠,房子的朝向不太好,朝陽性較差,並且周圍建築樓房過高擋住陽光,這樣有害老年人身體健康。

(4)衞生方面,新建後,垃圾桶減少了,我們認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數量,這樣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丟垃圾,而不用走太遠,因為老年人身體虛弱,行動緩慢。

(5)綠化方面,各個小區應加大對各種花草的種植,使綠化更加明顯,而且顏色搭配上需要讓人看着舒服,這樣有更多的綠化能夠讓老人感受到濃郁的氣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綠化,這樣能夠讓他們呼吸新鮮的空氣,使得身心更加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區內的路線能夠多些,能夠讓車和人走不同的路線,這樣能夠使他們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區內設有他們自己活動的場所,以便於他們互相交友,並且能夠在晚上也能活動,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現在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我們需要加大對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給他們更多的優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給他們更好的環境,關愛老年人,從他們生活的社區着手進行改善,應該更多的為老年人着想,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在社區各類基礎設施規劃上儘量做到讓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體鍛鍊,讓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老年人調查報告7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瞭解,並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佔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着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係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閒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瞭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於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於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並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資400元,其餘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説,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説,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税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户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於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於老年人的關係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願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説,其花銷部分主要用於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於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於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藥等的購置。隨着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户家中也有常備藥,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於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佔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於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藥價虛高,醫患關係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閤中獲得的實惠並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説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複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羣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温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羣中還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着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於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係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於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3、飲食健康

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飲食並不科學,這對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對於農村人來説,他們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種的。雖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證,但基本上是種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廣泛搭配。肉製品由於物價上漲,物源減少,農民對其望而卻步,加之農民生活較為儉樸,經常改善生活的相對較少。據調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約佔50%,每週一次的約為25%,約14%的人平時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樣化,很難保證營養的供應。水果方面,村民平時水果的攝入量比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經常吃的佔34.4%,偶爾吃的佔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經常補充水果在農村尚未真正實現。另外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飯鹽味過重,這長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壓,危害身體健康。

4、生活方式

通過走訪發現,該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對較為科學,但也有一些不科學的習慣充斥其中,影響着人民的身體健康。從睡眠來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大部分村民能保證每天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晚11點——早6點),個別能喲8個小時,睡眠較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較累,二是無事可做。在體育鍛煉方面,有70%的村民能進行體育活動(多為年輕人),而剩下的30%多為老人,他們很少鍛鍊或從不鍛鍊。在於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農田——住宅的生活路線,於外界交流僅限於本組內部,鄰居之間二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現在飲食不衞生和在飲酒、吸煙上。由於農村生活條件相對有限,蠅蟲較多,很難保證飲食衞生。在走訪的男性人羣中,50%的人抽煙,且煙齡較長,抽煙量較大,這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對身體造成危害。飲酒方面不太嚴重,約60%的人不飲酒,在量上把握適當。這些習慣不利於健康,但由於長期的生活習慣和經濟因素,健康觀念等的制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積極的引導。

(三)文化娛樂條件

由於農村物質生活條件、村民思想觀念、政府組織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農村文化娛樂,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精神生活相對枯燥,條件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屬於後者,但仍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1、現狀

從硬件設施來看,該村建無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枱,籃球架,體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從軟件來看,通過村民反映,本村過去有腰鼓隊,舞獅隊等文藝隊伍,從中有一些具有唱戲、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隨着時間的發展,文藝隊處於解散狀態,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無人引導,村裏文化活動並不活躍豐富。農閒時,住的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婦女)一般會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將,打牌,這些活動雖無大害,但浪費了大量時間,且長時間坐着對身體也不利,另外也不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還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裏,不願參與任何娛樂活動,這極易造成思想封閉。

2、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該村文藝活動之所以行不起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缺少合理引導。作為政府,對村民文化活動這一塊重視相對不夠,在資金、技術、人才開發與培養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據村民反映,文藝隊解散後器材歸個人所有(而其不能調動村民),村民對此意見較大。作為村民,對公益事業的熱情消減,人們顧及經濟利益,加之村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沒有人願意出面組織出面開展活動,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另外有些時候內容不健康(麻將、紙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動)。

②人才斷層。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多數為老年人。他們有原文藝隊成員,有的會唱戲、扭秧歌。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不能再重現年輕時的輝煌,他們不能再進行腰鼓,舞獅等劇烈活動。而年輕一代對這些傳統活動不感興趣,不願去學習,且大多數在外務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組織也沒人會參加這些活動。

③精力有限。該村一種植業為主,玉米、花生等種植需要人力精力,農活較多,沒時間和精力去組織參與於學習文藝活動。對於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無精力去做。

④認知和條件的限制。生活在農村的人信息相對閉塞,封建的傳統文化道德觀念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村民特別是老年人對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認識程度,或多或少地給農村文娛事業帶來阻力。

三、農村養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為例)

(一)理論分析

農村養老是人口老齡化之後中國凸現的問題之一,目前,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家庭養老作為傳統養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員對其上一輩老人提供衣、食、住、行、醫直到死後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行為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作為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是以社區為單位對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的養老方式。是一種以社會救濟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指我國農村的非城鎮户口人員(包括鄉鎮企業職工)支付一定的勞動所得,在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取得幫助,享受養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

分析這幾種形式的不同與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是大多數學者的共同目標。

由於中國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還相對處於落後貧困的狀態下,家庭養老模式的地位很堅固。結合朱寨村實際,我認為家庭養老是適合該村的養老方式。這主要由於現階段,農村養老的人力資源豐富,雖然計劃生育政策制定並且貫徹多年,但由於傳統觀念的限制,在農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時,中國農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顧方面很欠缺,而社會化養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家庭養老成為首選。此外,由於資金的限制,中國農村養老機構大多處於初級階段,很難得到與家庭養老一樣的精細照料。家庭養老仍然是為中國農村老年人提供經濟來源、補償精神空缺的最佳辦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數會選擇在家中養老的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影響,即“家”的觀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觀上,家庭養老在中國農村是優於社會化養老的。

當然,家庭養老對有子女家庭是比較合適的,但對於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進行社區養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給與關懷,如建養老院等)。

(二)實際操作

從理論上找到了答案,在具體操作中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村兩委,一要加大宣傳,形成氛圍。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尤其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戲曲,小品、相聲等形式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使村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意識。要加大對尊老愛老典型的宣傳,樹立典型。該村的“好公婆”、“好媳婦”暨“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要繼續開展下去,但要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發揮出來。二要真説實幹,做出成效。要加強對關愛老年人這一塊的資金、技術投入,成立老年人組織(如剛剛建立的老年人協會,還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組織)配置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器具,書籍,使各種設施充分利用起來,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繼續把老年人藝術隊扶持下去,培養扭秧歌,銅器,舞獅,旱船,太極拳等民間藝術繼承人,給村民進行培訓。鼓勵村民開展文娛活動。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要加強對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關愛,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經常性的走訪慰問,使之感受到社會的温暖。要對家庭不和諧的進行批評教育。

其次,作為村民,一要努力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尊老愛老習慣,在生活當中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細緻關心四時冷暖 ,為老人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努力解決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難。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點,不急躁,細心傾聽老人心聲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豐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勵老人蔘加娛樂活動等,力求做到老有所樂。五要與村民和睦相處,見到老人熱情主動,幫助老人,正確處理與老人的關係,不能嫌棄老人。六要相互學習,向先進典型看齊。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具體實施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難,年輕人合老年人的關係將會有所改善,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一定會得到合理解決。

老年人調查報告8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羣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羣體,而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羣體。農村老年人口規模大,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瞭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筆者於XX年8月對山西省平遙縣南政鄉所轄的西堡村、賈家莊、王家莊、南政村、西遊駕、蔣家堡、劉家堡、北長壽等村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並輔之以問卷。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回收率為95%。

二、現狀描述

南政鄉位於山西省平遙縣的東南部,屬平原地形,經濟處於全縣中等水平,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近年來,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湧現出龍海集團、西堡康寶鮮奶廠等一批骨幹鄉鎮企業。全鄉有22個行政村,總人口為38976人,60歲以上人口為4107人,60歲以上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10.5%。按照目前運用的10%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作為劃分老年型社會的標準,南政鄉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為了能準確而全面反映南政鄉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村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老年人口的思想政治狀況

這裏所指的思想政治狀況包括老年人的社會主義信念、對黨的態度與評價、對改革理解與認同程度等三方面。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由於時代的原因和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農村老年人能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因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相信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充滿信心,信任黨的領導,擁護黨的領導,贊成黨在農村的改革政策。當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腐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

(二)農村老年人的住房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有沒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是否滿意;若沒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以及自己對目前的住房狀況是否滿意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七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

有近三成的農村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他們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個兒子家中。調查中發現,只有一個兒子且跟自己兒子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即使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而有兩個以上兒子,且沒有自己的住房,常年住在一個兒子家中的農村老年人,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

有四分之一沒有自己的房子的老年人,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此種老年人大多數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交談中往往表現出對被拆的老房子的.強烈懷念。

因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比較晚。所以,現在的農村老年人家裏多子女的現象比較普遍。子女們因老年人住房問題鬧糾紛的事例比較多。此種現象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 有約10%的沒有自己的房子的農村老年人靠村委會解決住房問題。他們大多數是村裏的五保户。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但也有人反映自己的房子存在年久失修等問題。

(三)農村老年人的醫療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得病後的反應(立即找醫生還是採取拖、扛的辦法)、老年人平時的看病處所、老年人對自己村裏的醫療條件的滿意程度、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由誰出、老年人每年的醫療花費和山西省鄉村衞技人員的素質等方面開展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近七成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説明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健康意識增強,但也有三成多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大多數人是因為家裏經濟拮据,現在醫藥費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農村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裏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農村老年人平時在鄉衞生院看病。可見,村裏的醫生和鄉衞生院擔負着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農村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裏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着鄉村衞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

從表十一可以看出,村裏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也有10%略多的農村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是他們自己的積蓄或他們自己出大部分兒女門出一小部分,這些老年人主要是離退休職工或幹部,也有少數是個體户或鄉鎮企業主。

從表十二可以看出七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在350元以下。可見,農村老年人整體醫療消費水平還很低。

(四)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是否投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商業保險及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瞭解情況等方面來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100%的被調查南政鄉老年人沒有投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只有14%的老年人比較瞭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有80.7%的老年人則根本不瞭解二者的區別。只有3.5%的農村老年人投過人壽或其它方面的商業保險。

可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南政鄉還是空白。為了積極穩妥地解決好農民的養老問題,我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國內調查的基礎上出台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案》,同年在上東牟平縣組織試點,隨後在全國逐漸推廣,已經有十多年了,但僅有14.0%的農村老年人比較瞭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他們中大多數人是通過聽收音機而得知的。可見,平遙縣政府並沒有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位副鄉長則認為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會增加農民的負擔。同時,農村老年人蔘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

(五)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的文體活動、村委會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對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獨、寂寞以及農村老年人與下一代關係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這説明農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在增強。只有不到20%的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是因為:由於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誌,而村裏訂的報刊雜誌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羣體中識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

經常打牌下棋的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户人家的大門低下。

經常或偶爾養花或其它植物的老年人所佔比例達到60%以上,這説明農村老年人的審美情趣在增加,養花成為受農村老年人普遍歡迎的活動。

幾乎沒有農村老年人蔘加過村裏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裏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訪談中有部分農村老年人向筆者反映,鮮有村幹部上門慰問他們。大部分村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而從表十八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覺得他們與下一代的關係和睦融洽或和睦,有35.1%的人覺得一般,感到兩代人之間關係不和睦的只佔7%。可見,隨着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六)農村老年人的再婚問題

本文主要從農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個老伴,他們的再婚狀況以及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礙因素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後還是想再找個老伴的。一位姓李的賈家堡老人説"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時候,兒女們跟自己親,但人家不能總在自己身邊。"

從訪談中筆者發現,很少有失去老伴的農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眾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經濟上負擔不起。農村人一生中辦的兩件大事,一是蓋房,二是給兒子娶媳婦,到自己年老時,自己手中已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其次,是怕兒女們不養活自己了。中國農村實行的主要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方式。兒女們在負擔一個老人都覺得吃力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是不會允許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別人説三道四。農村中流行着這樣一種説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經。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文的現狀描述和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至少應從下面六個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目前農村老年人所遇到的養老、醫療等各種問題,是"三農"問題的一部分,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解決農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應緊緊地圍繞"三農"問題來進行。不論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醫療還是再婚問題都需要經濟的支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戰略性產業,但目前農業面臨着總體收益低,穀賤傷農的現狀。因此,要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索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提高科學技術在農業收益中的貢獻率。努力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進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事實證明,鄉鎮企業發達的地方,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也比較高,如蘇南地區。加快鄉村城鎮化建設,完善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實維護農村老年人在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各項合法權益。

第二,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繼續穩定和強化家庭養老方式的前提下,農村養老保險必須由家庭養老方式向社會養老方式過渡。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方式受到強烈衝擊。家庭規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養老的前提條件。隨着計劃生育的不斷深入,家庭逐漸小型化、核心化,我國農村不少地區出現了"4-2-1"家庭結構。由於家庭結構的小型化、核心化,相應的家庭收入減少,贍養的能力降低,現行的農村家庭養老方式已難以承擔農村養老保障的負荷。勞動就業制度的變革,自主用工使得就業競爭激烈,要求子女在事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家庭養老功能。

針對上述狀況筆者認為應採取如下措施來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制建設,通過立法的形式建立與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是世界各國開展社會保險工作的通行做法。應當從法律上明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地位,促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健康發展。

2、穩定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建立個人帳户將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全部記在個人名下,屬個人所有,實行向農民養老保險傾斜的政策。條件成熟後,我國也可借鑑外國經驗,開徵和形成社會保障税,實現社會保障金籌措方式的轉變。

3、儘快建立基金分級管理體制,加強基金監管力度,建立開放式的監督機制,完善審計、檢察、財政等有關部門聯合組成的外部監督制度,以保證基金安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農民的養命錢,它的安全與否,能否保值增值,不僅關係到參保農民的切身利益,而切關係到社會的穩定。

4、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重要性及社會保險意識宣傳的力度。要使各級領導和羣眾接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大張旗鼓地宣傳。要向各級領導和羣眾講清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及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克服目前有關領導不重視,組織不力,農民思想顧慮過重的弊端。

第三,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按照自願量力、因地制宜、民辦公助的原則,繼續完善與發展合作醫療制度。有條件的地方,提倡以縣(市)為單位實行大病統籌,幫助農村老年人抵禦個人和家庭難以承擔的風險。

要加大力度鞏固農村醫療衞生三級網。要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農村醫療市場中的"龍頭"作用,積極指導鄉政衞生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加強對鄉鎮衞生專業人員的培訓。鄉鎮衞生院發揮在農村醫療衞生三級網中的樞紐作用,加強鄉村衞生一體化管理,鞏固農村合作醫療,開展社區衞生服務。要大力加強村衞生所的技術力量,迅速提高村醫的整體技術素質。

國家應加大對鄉村衞技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力度,加大衞校培養鄉村衞技人員的規模,提高鄉村衞技人員素質。克服目前農村醫生缺,好醫生更缺的狀況。改善農村老年人的醫療條件。

第四,村委會在提高農村老年人生活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1、在村民委員會中應專門設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併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專門組織。該組織領導不由村長任命,而由全體村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跟村長等一起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以更好地保護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2、村委會婦女主任應明確自己的職責,應經常組織婦女們開展關於贍養老人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並建立相應的激勵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在多子女尤其是兒子多的家庭,在贍養老人方面,媳婦的人品、素質很重要。由於媳婦與自己的公公婆婆並無血緣關係,在嫁給自己的丈夫之前,該姑娘與自己未來的公公婆婆可能並不認識,即使認識也並無撫養關係。因此,在關於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很多媳婦偏向於考慮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農村長期的風俗習慣是"兩家的喜事一家辦",即兩家辦喜事所花的錢都由男方家出錢。因此,娶一個媳婦對男方來説是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一旦與自己的妻子離婚,多數男方很難再有經濟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數農家裏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婦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贍養問題發生矛盾時,男方及其父母多數忍讓於媳婦。中國農村主要實行的是家庭養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輕時省吃儉用,把攢下的錢給自己的兒子蓋房子、娶媳婦,到自己年老時,已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有的老年人還背上了一身的債。當他們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時,當他們需要自己的兒女贍養自己時,遇到的是因老人贍養問題而起的複雜的家庭矛盾。在農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兒子多的家庭,此種情況並不是少數。

第五,需要國家和社會的積極支持。

1、建立新型的五保體制加快集中給養步伐。目前,在南政鄉除北長壽村建立了養老院,對村裏五保老人實行集中給養外,其餘各村實行的仍是分散給養方式。實行分散給養的村,村裏的五保户反映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顧,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希望村裏建立養老院。受村裏經濟狀況的制約,北長壽村的養老院規模小、設施差,給養率和給養標準低,"醫療難"問題突出。村裏實行税費改革後景況將更加嚴重。因此,隨着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建立與農村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的五保體制加快集中給養步伐將顯得日益迫切。

2、國家應出台有關政策,根據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當地農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線。對生活低於此線的當地特困家庭的農村老年人,國家和社會應給予一定的救濟。

第六,在改變農村不良風俗、推行農村中國小素質教育和建立有效的社會激勵監督機制上下功夫。

1、移風易俗。改變農民互相攀比,大辦喪事的陋習。提倡簡辦喪事,把節約下來的錢用於農業生產、子女教育等。據筆者瞭解,農村中大辦喪事之風盛行,一次喪事多則花七、八千元,少則花三、四千元。有農民向筆者反映,有的老年人活着的時候,兒女們也沒在老人身上花過那麼多錢。

2、充分發揮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強對青少年學生尊敬老人、關心老人的教育。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訪談中,有許多老人反映,農村社會道德下降,有好多年輕人認為老人老了沒用了,不孝敬老人。對公民敬老愛幼的教育應從娃娃抓起。但據筆者的調查,南政鄉多數國小並沒有開設思想品德課。學期開始,學生們從學校領取思想品德、圖畫、音樂等課的課本後就帶回家裏仍在一邊不管了。有的國小即使開設了這些被稱為"副課"的課,也是隨便找個老師帶一下,並不把這些課列入考核學生的範圍。有位老師無奈地説:"人家考什麼,我們教什麼,成績上不去不行啊!"

3、全社會應建立有效的敬老愛老的激勵監督機制,加強對子女贍養老人方面的教育與監督。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農村老年人也應學習有關法律知識,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敢於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老年人調查報告9

現年82歲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顧久震是個電腦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騰100電腦,又添置了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等,1999年將原有電腦更換成奔騰3,並增加了硬盤和內存。他擔任上海老年大學靜安分校電腦提高班班長,一個禮拜老年大學要去好幾次。

顧久震只是靜安區老年人中的一個影子。靜安區户籍總人口為309762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佔總人口的23.32%,靜安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學的支持下,靜安區老齡委辦公室開展了有關“靜安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大型問卷調查,對XX年的千名接受過調查的老年人進行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對象有偶的人數比例佔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為單身。在無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佔80.6%,男性佔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結婚,佔所有無偶老人總人數的0.8%。

◎真正用於文化娛樂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離)休人員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佔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後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佔調查總人數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來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經濟收入來源最多的為“子女、親屬補貼”,其次是“再工作報酬”和“投資收入”。

被調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為970.33元。飲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費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調查老人家庭所擁有的電視機、冰箱、電話的擁有率都超過了90%。

調查顯示,1000位被調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費支出主要用於飲食、醫療和公用事業費,難以積蓄。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以恩格爾係數判定生活發展階段的一般標準:60%以上為貧困,50%-60%為温飽,40%-50%為小康,40%以下為富裕。調查中計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費支出之和為964656元,飲食消費之和為438858元,兩者相除得到恩格爾係數為45.5%,據此,靜安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處於小康標準,但是這樣的計算方法具有較大的缺陷,由於恩格爾係數沒有把醫療費用計算進,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來老年人的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但是實際上老年人除了飲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費在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費等方面,真正用於文化娛樂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並不高。

本次調查的老年人大多數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退休,退休金較少,雖然近年來上海市多次為退休職工加工資,但是由於退休金基數太小,加退休金並沒有顯示出明顯改善他們生活的優點,只是起到一個拉平退休金的作用,老年人的收入相對於全社會來説仍然處於中低階層。

◎純老人家庭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難是什麼?

調查中,純老人家庭的老人對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難是什麼進行了選擇?選擇“寂寞”32人,選擇“看病”119人,選擇“購物”42人,選擇“燒飯”63人,選擇“洗衣服”69人,選擇“打掃衞生”164人,選擇“維修”110人,選擇“收入少”49人,選擇“鄰里不和睦”6人。

調查中,知道街道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老年生活護理服務社的老年人佔大多數達到63.7%。在回答是否需要得到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老年生活護理服務社的幫助時,僅有50.4%的老年人回答希望。

在397名希望得到小時工性質的家庭服務員入户服務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飯服務的有88人,洗衣服服務的264人,打掃衞生服務的348人,護理服務的85人,洗澡服務的73人,陪送看病服務的106人,購物服務的64人,聊天、讀書報服務的30人,其他服務的35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需要的服務時間在1-2小時之間,佔到需要幫助老年人總數的80.1%。能承受每小時6元的佔69.3%,每小時8元的佔4.3%,每小時10元的佔2.2%。有24.2%希望得到服務的人沒有經濟承受能力。

在297名希望得到社區站點形式的日間照料服務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飯服務的有192人,洗衣服服務的178人,洗澡服務的127人,理髮服務的166人,購物服務的71人,維修服務的201人,聊天、讀書報服務的80人,文化娛樂活動服務的60人,日託服務的43人,其他服務的33人。在經濟承受能力方面,有56名老年人表示可以按照市場價格接受有償服務,佔18.8%,196名老年人表示希望按成本價格接受低償服務,佔66%,45名老年人沒有能力,希望無償服務,佔15.2%。

在207名希望得到鄰里志願性質服務的老年人中,需要安裝求助電鈴19人,需要聊天、讀書報的106人,需要定期上門探望的74人,需要代購物品的43人,需要陪送看病的69人,需要其他服務的64人。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僅有158名老年人即佔到本次調查15.8%的老年人接受了社區提供的服務,而其他絕大多數老年人沒有能夠享受到社區提供的服務。本次調查的1000位老年人中,僅有17位老人享受居家養老補貼,2人享受百歲老人補貼,4人享受95歲以上長壽補貼,總體來説接受補貼的老年人比例很低,補貼面非常狹窄。

負責這次問卷上門訪談的人員在他們的上門訪談過程中,遇到一些事例證明有相當部分的老年人由於生大病等原因實際生活非常困難,但是他們的退休金收入超過了政府規定的範圍,就無法享受到政府的補貼,使他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一個較為典型的事例是:四平居委會有一對夫婦,沒有子女,男主人60多歲,患有癌症,女主人50多歲,先天性心臟病,他們兩個退休工資加起來超過XX元,不符合政府的補貼條件。但是由於女主人整日要卧牀,一動都不能動,所以必須要請全天的保姆。這樣一來,他們的退休金收入其實是遠遠不夠的,此類不符合補貼條件但是又實實在在存在困難的空巢家庭或孤老在靜安區並不鮮見。

這次調查顯示,空巢户老人佔四成。隨着住宅建設的發展,這種趨勢還將繼續發展。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無法得到家庭成員的幫助,特別是高齡老人和健康狀況欠佳的老人,生活將陷入困境。

◎千名老人中有201人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

調查顯示,千名老人中有201人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其中家中無人照料是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的主要原因。

願意進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經濟上能承受的水平在600元以下的佔9.5%,600-799元的佔20.9%,800-999元的佔38.8%,1000元以上的佔30.8%。

在不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的251名中,有18.7%是因為經濟負擔不了。此外,有7.9%老年人認為不適應集體生活,32.6%老年人認為家裏養老能更享受天倫之樂,26.6%老年人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還有其他原因的13.9%。

對“以房養老”認同度。在關於老年人是否願意通過房屋倒按揭或出租的形式來以房養老的調查中發現,僅有7.7%的老年人願意採用這種方式,18.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不願意,而絕大多數佔74.2%的老年人表示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説明這種新型的'觀念沒有得到很多老年人的認同,而老年人對此的熟悉度也相當低。

在354名擁有住房產權的老年人中,有9%的老年人願意“以房養老”,可見是否擁有住房產權對於老年人選擇“以房養老”會有一定的影響,老年人不願意採用“以房養老”的原因較為多樣,其中最多的原因是沒有個人產權證和家裏有人照顧。

全區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超過一萬五千人,這對靜安區機構養老服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目前養老服務設施嚴重不足,全區牀位數不足老年人的1%。而地處市中心的靜安區,地價房價居高不下,也很難大面積的發展養老機構。

◎老人普遍反映無法承擔高額的醫療費

調查顯示,參加醫保的佔90.3%,沒有參加醫保的佔9.7%。1000名老年人中有876人蔘加了退休職工互助醫保,佔總人數的87.6%,另外124人沒有參加,佔總人數的12.4%。沒有參加醫保的原因是:不是退(離)休職工50.5%,外地單位40.2%,其他9.3%。

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醫療費用支出有困難。一年個人醫療費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XX-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個人醫療費支出為1708.8元。最高個人承擔數額為60000元。

調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無法承擔高額的醫療費用,一年人均個人醫療費支出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醫療費用支出有困難。在座談中大家也談到,由於醫保規定的報銷費用過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當部分的醫藥費,加上現在醫院將許多藥都被歸為自費藥,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負擔有困難。很多實際的事例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一些老年人收入處於中等,不夠政府的補助條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時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錢,都要留着負擔醫療的開支。特別是一些從外地退休回來的老年人,在醫療費用支出和醫療報銷方面的困難明顯。

三裏坊居委有一位從外地退休回來的孤老,由於退休前是教師,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對來説算比較高,超過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靜安區規定的補貼標準,但是該老人由於身體不好,所以確實存在錢不夠用的情況,並且由於老人沒有上海的醫保,生了病要去外地報銷,報銷週期長報銷金額又少,更為老人造成了經濟上的壓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調查中老人普遍呼籲能夠得到政府社會的更多幫助和照顧,在醫療費用方面再給予更多的優惠措施。

◎老年人每天時間分配首位是看電視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有興趣愛好。興趣愛好前五位的項目是,看電視電影、看書看報、閒聊、體育運動、戲曲。

除睡眠休息和吃飯時間外,老年人每天時間分配首位是看電視,其次是做家務。各類活動時間安排與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最多。

參加老年大學狀況。調查顯示,17%的老人蔘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參加老年大學的學員在性別、年齡、文化上有一定差異,女性高於男性,女性為63.5%,男性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於文化程度低的,大專及以上參加的為49.1%,文盲參加的為8.1%;年齡越低參加的人越多,70歲以下的為47.4%,71-80歲的為35.7%,81-89歲的為10.2%。

老年人調查報告10

摘要:本文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關鍵詞:老年人常見疾病:耳鳴,眼花知識宣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區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一、健康知識宣講

(一)以知識結合舞台表演形式進行演講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見疾病

(1)耳鳴

(2)眼花

(3)膝關節疼痛

(4)頸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1、經典歌曲演繹

(1)紅歌串燒:《閃閃的紅星》、《映山紅》

(2)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2、遊戲互動環節

(1)、你畫我猜,送獎品遊戲互動

二、探訪社區

(一)與老年人藝術團文藝互動

赴臨安文昌閣社區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1、文藝互動節目

(1)學生跳唱類節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藝術團經典越劇演繹

(二)社區志願者活動

幫助文昌閣社區繪製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2、活動主題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2)黑板報主題:軍旅題材以及防火防災。

老年人調查報告11

隨着時代的發展,手機從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品漸漸成為了人們的生活必須品之一。特別是最近幾年,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手機日新月異的變化,從普通的使用短信通話等功能升級到現在的可以隨時上網瀏覽網頁,拍照錄制視頻,聽歌遊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產品。對於老年人而言,現在手機的多功能帶來的除了方便,可能還會存在使用上的不流暢和迷茫,對此我們專門製作了一次關於老年人使用手機的調查,以便更好的瞭解現在手機在老年人羣中的使用情況,知道老年人對於手機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和體會,幫助廠商及手機運營商等依託實際情況開發出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機或是應用程序,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精彩!

以下是本次調查的具體結果和分析:

一、參與調查的人數和性別

參與本次調查活動的人數為287人,其中男性為157人,女性為132人

二、參與調查的網友年齡

參與本次調查活動的人員年齡分佈:61-70歲的為52%,比重最大,其次為51-60歲,佔調查人數比重的26%。

三、參與調查網友使用手機的類型

參與本次調查的網友以使用普通手機和智能手機為主,分別佔有比例為57%和37%,使用老人機的網友較少,僅為6%。根據調查情況,當前,普通的手機在老年人羣中還佔據較大比重,説明老年人對於普通手機的使用較為習慣,而智能機隨着市場的擴大也逐步成為了老年人新的選擇。

四、當前使用的手機滿意程度調查

參與本次調查網友對於現在在使用的手機是否覺得可以滿足需求呢?根據數據表明,網友對當前使用的手機滿意度較高,其中63%的網友認為現在使用的手機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27%網友認為基本滿足需求,這説明手機現在普遍的功能已經可以老年使用者的需求,之後開發者和運營商應該更好的開發便捷軟件,優化服務,提升用户體驗。

五、參與調查網友的智能手機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中已經使用智能手機的網友為38%,想要嘗試使用的網友為25%,説明智能手機已經開始逐步取代了普通手機的份額,成為了當前手機市場的主流機型,在老年使用人羣中的普及率和吸引度都在提高。而參與調查的老年網友中有15%覺得智能手機過於複雜和22%其他原因選擇沒有使用,這説明現在的智能手機對於老年使用者的考慮較少,設置的程序等不符合老年人需求,讓一部分老年人望而卻步,需要進一步優化!

六、參與調查網友的手機來源

在本次調查中,自己購買手機的網友比例為:55%,子女贈送的為38%。

七、參與調查網友不使用智能手機的原因(多選)

本次調查中選擇“沒有適合老年人的操作設計”這一所知理由選項的網友最多,而“手機資費過高,上網麻煩”、“ 使用太過複雜,學了就忘記了”次之,這説明操作使用不復雜不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以及資費過高成為了老年人不選擇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手機制造商及手機運營商今後可以從這些方面優化服務。

八、參與調查網友使用智能手機的原因(多選)

本次調查中網友們選擇使用智能手機的原因以:“相比普通手機,更多娛樂更方便快捷”、“ 看新聞資訊方便,還可以看電子書”、“ 時尚,社交,可以更好的與人溝通傳遞信息”為三個主要原因。這説明現代的老年人對於手機較之過去除了通話短信等基本通訊外,更為渴求信息的便捷獲取以及與他們的社交交流。老年人羣也樂於嘗試使用新興的高科技產品。

九、參與調查網友使用的手機系統

參與本次調查的網友使用的手機系統以Android與ISO為主,這也與當前智能手機主流操作系統相符,而在調查中有46%的老年網友對於自己手機的.操作系統表示不知道,這説明在老年使用者中對於手機的操作系統瞭解較少,關注度不夠,操作系統對於他們購買使用那款手機的影響不大。

十、參與調查的網友常使用的手機應用(app)多選

參與本次調查的網友中使用率最高的手機應用為瀏覽器,説明老年網友中使用手機瀏覽器上網瀏覽的較之單獨的APP應用較高,而攝影美圖應用、社交應用、實用信息應用、聊天緊隨其後,説明當今老年人使用手機的目的較之過去更為多樣,對信息和交流的需求更為強盛,今後手機應用開發者可以結合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和目的更好的針對老年用户開發出適合老人使用的應用程序。

十一、網友對於樂齡網開發手機移動版的態度

通過本次調查, 54%的網友表示如果方便會使用樂齡網手機移動版,26%的網友表示一定會使用樂齡網手機移動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網友們對於樂齡網開發手機移動版的態度較為積極,網站在開發移動版時也應考慮到老年網友使用的方便、快捷和使用習慣等。

通過上述調查我們可以得知隨着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逐步成為了老年人使用手機的第一選擇,手機的應用也從單獨的通話短信等基本功能向社交、資訊、拍照等多媒體應用轉化,而在此之間,對於老年使用者容易遇到操作較為複雜無法順暢使用以及覺得資費過高等問題對老年人選擇手機類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也從側面説明了當前的主流手機類型在開發時並沒有考慮到很多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特性,這也是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在今後可以優化的。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在老年人羣中手機的使用情況和老年人對於現在手機的需求和意見。

老年人調查報告12

摘要:伴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這一羣體組織不能不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其中存在的老年人的贍養現象更是越來越多的闖進現代人的思考中,特別是在經濟相對落後主要以“家庭贍養”為主的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隨着他們的年老體衰,逐漸失去了依靠體力勞動為主的原有的家庭經濟地位,已不能自給自足,同時他們大多數既沒有社保也沒有低保,僅僅依靠傳統的“養兒防老”來度過晚年。而當面對經濟落後,家庭貧窮,道德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時,他們往往連這僅有的依靠都得不到保證,由此導致了贍養問題已成了農村的一種社會問題。本文從贛南農村羣眾的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現狀切入,深入地從子女、社會和老年人自身三個維度透析了當地羣眾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不強的制約因素,最後從道德法律制度層面提出了贍養老年人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贛南農村 老年人贍養 法律意識

老年人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羣體,同時也是一個相對容易忽視的社會羣體。儘管社會在進步,但是,我們看到,無論在物質領域還是在精神領域,他們似乎都還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羣體。老年人贍養已經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凸顯出來。贍養好老人,這不僅是為當代老年人造福,也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一、當地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現狀

通過調研,當前農村羣眾依法贍養老年人的法律素質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調研的幾個村的部分村兩委成員和普通羣眾共80人,有17%的幹部羣眾屬法律通型的,他們主要是通過觀看電視節目、閲讀報紙、書籍,縣、鄉司法機關、公安機關組成的“法律講師團”下村講課來學習關於老年人贍養的法律知識。他們往往會用法律的知識武裝、充實自己的頭腦,法律通型的幹部羣眾較善於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其中還有5%的老年人會用法,與子女簽訂老人贍養協議。

(二)、似懂非懂型。在調研的120人中,有大約57%的屬於這一類型。他們對老年人贍養的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別人説和評論。他們往往不輕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幹部羣眾對法律一點都不知道,這種人佔26%。這種類型的人不懂什麼是法,什麼是違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

二、當地羣眾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不強的制約因素

(一)子女的問題

1.子女經濟緊張致使老年人贍養折扣。

對於以務農為生的子女來説,由於目前農村勞動生產率低下,多數農民收入不高,很多家庭難以承受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的雙重壓力。在現代家庭中老年人已經失去支配地位的情況下,家庭贍養老人的質量大打折扣,這些人有的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有的自己生活都成問題,也根本無能力贍養自己的`父母。

2.子女道德缺失造成老年人贍養丟棄。

隨着老年人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降低、經濟收入的下降,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家中的地位。由於農村傳統的“分家”習俗,有的子女就以分家不公為由拒絕贍養義務,甚至將履行贍養義務與分得家產掛鈎,強調“多分多贍養,少分少贍養,不分不贍養”;有的認為自己沒有繼承享用過“祖業”而不願贍養父母;有的認為自己已成家立業,無需再依靠父母,因此對老人不聞不問,更談不上贍養老人;有的外出打工長年不歸,根本不管在家老人的事,老人又不知道子女的確切地址,即使打上官司,也只能使法院要麼無法立案,要麼判決後難以執行;甚至有的認為父母體弱多病,實屬累贅負擔,不僅不從物質、精神方面給予關照,而且還進行虐、遺棄,致使老人有家難歸。

3.子女責任不明產生老年人贍養推卸。

有的家庭子女多,經常為父母贍養問題相互扯皮,推卸責任。他們對老人實行“輪班坐莊”的贍養方式,老人像皮球似的被子女“踢來踢去”, 老人的生活都成問題,精神贍養就更談不上。有的子女不顧老人的意願,為顯示“公平”,將二老拆散,一個兒子負擔—個老人的生老死葬。一方面,“老來伴”卻被自己的子女判了“離婚”,二老不僅生活上被子女當作累贅,精神上也相當孤獨苦悶;另一方面,一方老人先死亡,另一方老人長壽,於是該子女覺得負擔太大,吃了虧,就要求由兩方共同供養,於是兄弟姐妹間鬧意見,老人遭了殃,兩方都不贍養。因而無法靠自己解決晚年的生活保障問題。以致“養兒無法防老”、“三個和尚沒水喝”成為普遍現象。

(二)社會的問題

1.農村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方式單一落後。

絕大部分農村老人年輕時為了供子女上學、結婚、蓋房,費盡了心血,沒有為自己攢下任何養老的積蓄。而農村養老保險體制又不健全,老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贍養,在經濟上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老人常常要看子女的臉色過日子。

2. 宣傳廣度和深度不夠。

宣傳不夠深入,邊遠地區和許多單位還有死角;此外,對宣傳貫徹該法的長期性、艱鉅性認識不足;再則,對在宣傳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尚未進一步研究解決。這樣,依法贍養老年人的意識必然不能深入的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3. 農村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欠缺.

這嚴重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和人口老齡化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法律對於違反該條款的行為的懲戒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尺度,特別是對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義務行為,很難用法律予以懲戒。另一方面,法律保護不到位,對老年人的特有權利法律規定不明確,導致遺棄、虐老人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三)老人自身的問題

1.老年人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不強。

有的老年人法制觀念淡薄,觀念陳舊。有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多數老年人不願意訴諸法律,怕家醜外揚而忍氣吞聲。

2.分家不公釀成贍養苦果。

在子女成家後分家問題上,一些老人不注意維護自身權益,將家產全部分割給子女,自己今後的生活則完全由子女供養。有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並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三、對策及建議

1.要層層樹立贍養老人的道德風尚。

必須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列為普法工作的重點,使這部法律家喻户曉,深入人心。在解決農村老人贍養糾紛時,要多做説服教育工作,切勿草率處理,儘量促成當事人達成贍養共識,以減少社會治安隱患;要在社會上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讓子女們認識到贍養老人的重要性,自覺自願的對老年人進行贍養。同時,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間相互理解和支持,對贍養老人做的好的要大張旗鼓的進行表揚和獎勵,對贍養老人做的不好的要進行譴責,甚至處罰。通過廣泛開展的創建文明鄉村、文明家庭、爭當文明村民活動,增強全民的敬老養老意識,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2. 要逐步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只要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合理,農村完全能夠從家庭養老過渡到合理的家庭與體制並重的養老。農村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推進,有利於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農村人口享有更多更為平等的社會權利。但是農民普惠式養老政策,仍需要相關法律的保駕護航。還必須加大農村養老事業的投入。通過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整合現有資源、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入農村養老服務事業。通過促進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衞生服務,落實老有所醫;通過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服務,使農村老人獲得就近就便的社會服務。

3.針對老年人是疾病多發羣體,並且是醫療消費的最困難人羣,應該在合作醫療制度中設置傾斜性資金。

針對老人“大病等死”的窘境,建立專項的“大病扶助基金”,規定家庭和國家不同的出資比例,最大限度地實施人道主義,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當然,國家普惠式養老金只是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保障部分,僅靠這個還遠不夠,重要的還是將惠及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健全起來,制度性養老才是根本問題,才能讓農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4.要依法養老。

我國法律有着明確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應該是相互和諧的一對關係,它隨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對屢教不改、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節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並可選擇典型案例,通過公開審判,公開宣判,以案講法的形式使農村青年知曉贍養老人是自己的義務,從而增強農村羣眾的法制觀念和履行敬老養老義務的自覺性。

老年人調查報告13

一、調研的背景及意義

(一)背景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生活質量問題。

日本《追求》雙週刊20xx年6月24日文章稱,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個步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超級大國,加之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於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國際上將65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人,而我國界定60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

作為社會弱勢羣體的老年人,面對着自己的生活,他們有着怎樣的看法與意見。能與自己的子孫們生活在一起是最好的。但是,迫於生活與社會的壓力,子孫們又有着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能常陪伴左右。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只能獨自在家生活。而更有一部分老年人,被送往了養老院,因為他們的子女因為自己太忙,不放心老年人獨自在家。到老年人院生活雖然能有人照顧,有更多的老年人能陪着聊天、説話、解悶。但是,很多的養老院的服務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老年人們在養老院感受更多還是孤獨與痛苦。古人云:“養兒防老。”可是,他們的子女

卻因為工作太忙難以抽身而不能照顧到自己,而自己又不能要求子女能夠放下工作,陪伴自己,因為都還要賺錢生活,並且,自己的這份痛苦又不能向外人傾訴,因為這對自己的子女的名聲不好,會讓外人覺得子女們不孝,畢竟這是家醜,又怎能外揚。所以老年人們基本上把自己的痛苦都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這也成為了當今社會老年人生活的嚴峻問題。

老齡化不僅是社會問題,也影響經濟政治的發展。在經濟上,養老保障負擔日益沉重,老年人醫療衞生消費支出壓力越來越大,為老年人社會服務的需求迅速膨脹等。所以,對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進行調研是切實可行的。

(二)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主要針對一下幾個方面:老年人的經濟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條件、老年人的生活滿參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與生活照料、老年人的養老意願、老年人對政府的期望等。通過到老年人院走訪調研,到居民小區調查以及採訪在校大學生等的活動形式,就此展開,調研老年人對自己養老的希望及看法以及在他人眼中的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對待老年人的態度等。

通過此次活動,讓社會更多的人瞭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理解老年人們的不易,讓他們加入到幫助老年人的行列中。

通過此次活動,得到老年人的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在以後幫助老年人活動中,能夠吸取一些經驗,能更多、更好地給老年人提供幫助。

通過此次活動,走進老年人的生活,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幫助,體會到社會的温暖,生活的温暖。

通過此次活動,希望看到一些社會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的建議,真正做到幫助老年人。

通過此次活動,做一些切實可行的事,幫助老年人,回報社會。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瞭解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狀況,有助於研究社會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二、調研活動的開展情況

1.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第11周-13周

經過討論選定主題後,首先由隊長趙宇帶領其它組員商量出活動的具體安排。

2.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第14周-15周

由趙宇和譚金洪根據主題及需要,做好問卷調查(共三份:針對養老院、大學生和小區老年人)。

3. 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第2周-4周

由趙宇負責與老年人院取得聯繫,胡馳負責與小區工作人員做好溝通。

老年人調查報告14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發展趨勢,伴隨着人口老齡化,會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許多問題。曾經的他們意氣風發,歲月是無情的,在他們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他們年邁體弱,敵不住疾病的侵襲。他們體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獨,年輕的我們要承擔起我們的責任為生養我們的父母及眾多的老人付出我們的一片孝心。給予一片陽光,綠樹就會成長。我們付出一份關心,他們就會温暖。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走訪我家周圍的老人,傾聽他們的故事,暢談心中的瑣事。我想了一些貼近老年人的問題,進行調查發現一些問題實實在在卻我們常常忽視,我們需要思考很多問題。

我調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齡的,有的已經在家享福,有的還依舊沒日沒夜地奔波忙碌。有的為他們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層層辛酸。同樣的年齡不一樣的生活處境。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文明進步的社會中,創造一個和諧社會,老年人也是我們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的將來。他們養育過我們,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理想社會。我們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讓他們燃起生活的熱情。

題目大體包括每月的生活費在多少元左右?有沒有覺的經濟上有問題?子女都在工作嗎?他們大概多長時間回一次家?回來都幹一些什麼事情?會不會有一些不開心的爭吵?他們是怎樣處理事情?等。結果發現有經濟問題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夠用了。但受調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較孤單,孩子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生活家庭,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少回家,只有逢年過節才有時間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帶去一聲問候,這麼小小的一個行為卻是眾多老人唯一的心願。更有甚者節假日都很繁忙,過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為子女的他們是怎樣想的,因該不會是厭惡自己的父母,他們也經常寄錢回家來表孝心。這些老人一般沒有金錢上的困難,兩個或一個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電視來結束每天的生活,貧乏活着。其次是比較不幸的,他們的子女沒有工作,沒有職業,也沒有心思去幹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會上游手好閒。他們沒有盡他們的義務還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為他們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貪黑直至終老。第三種就比較幸福,家庭和睦,子孫繞膝越活越年輕。?

出現以上三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這樣的:

1缺乏正確孝敬老人的知識,想到了敬老,還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於敬老。很多老人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思想上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難情緒,為了讓老人能夠儘快融入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需要子女們以更大的.耐心和愛心幫助父母再學習,需要付出精力來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學習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這樣,老人們才有信心熱愛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樂趣。錢雖然能解決很多生活上的問題,但是老年人缺的並不是錢,他們一向生活簡樸,只要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對他們來説也是浪費,人老了需要年輕一輩的關心,只要能經常得到子女的關懷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價值。當老人生病或是發生意外的時候就算是再忙也會回家照顧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發下現自己對父母的想法一無所知,而那時就有點晚了。“子欲孝而親不在”,老人們的紛紛離去肯定會讓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經的種種歷歷在目,不要錯過機會,讓他們頤養天年。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述説千萬子女心中的遺憾,告訴我們失去了才後悔是來不及的。聽聽媽媽的嘮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談談,這是一種幸福。能夠孝敬老人,有機會孝敬老人,的確是人生極大的滿足和幸福。我們能夠在孝敬老人時享受那美妙的過程和動人的時光,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你窮也罷,富也罷,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真實而美麗地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

2、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覺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這裏是不被重視的,學校老師在猛抓考試成績的同時忽了學生在思想上的發展,思想被抑制,正確的行為方式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思想上有了誤區,行為上有了偏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及典故都沒有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道理。還有父母本身沒有一個好的榜樣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進一步發展教育的力度,普及義務教育,增強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3、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家庭生活其樂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創建和諧生活人人有責。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孝敬老人是社會公德,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就是説“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社會和諧的發展,老人有一個陽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老年人調查報告15

實踐目的: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於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們孤獨寂寞,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使住進了敬老院,內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們渴望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更多的關懷。因此,通過實踐,希望可以呼籲社會關注這羣被遺忘的人,關愛這些老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份愛心,讓我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温暖老人們的心窩,使他們愛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歡言笑語。開展獻愛心活動,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實踐過程:

1、送出愛的禮,走進愛的心

一大早,陽光明媚,我和幾個同學就一起帶着愛心禮物來到了敬老院,我們把小小的禮物送到他們手裏,卻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們心裏。老人們都很感動,和藹可親的,有的還和我們談起心來!

穿着大紅棉襖的李奶奶非常健談,她曾經是一名英語教師,愛好唱歌跳舞,她饒有興趣地跟我們探討着英語的語法,時不時從嘴裏蹦出幾句懷舊版的英語對白,那舉手投足之間讓我們全然忘記了她是一位老人。

劉爺爺是位退伍軍人,老伴很早就過世了,他告訴我們,他的兒女常年在外,自己一個人很孤獨,所以來敬老院找找朋友,找點安慰,讓自己不再那麼寂寞!老人和我們談起了他參軍的情況時,很是感動,慷慨激昂,彷彿又回到了部隊,眼睛裏流露出的是興奮與不捨,但可以看出其中夾雜着這麼多年來的辛酸淚,一個人的寂寞生活讓他的面容更顯憔悴了!

2、拉着愛的手,唱着愛的歌

讓人難以忘懷的是80高齡的陳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輪椅上,儘管行動不便,但她每個星期都會堅持寫寫,聽聽老歌!她還教我們唱起了《五“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動手足腦;人老神不老,樂觀精神好;人老氣不老,煩愁被嚇跑;人老志不老,奉獻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樂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標;人老不擺老,學習永不驕;人老不怕老,困難嚇不倒……伴着動人的歌聲,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違的笑,我們也笑了,笑得有點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樂。

3、將愛付出行動

和老人們談談心之後,我們開始幫他們打掃衞生,整理房間,把愛付諸了實際行動,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動手幹了起來。每個人都帶着關愛的心,做着關愛的事,如給老人們晾衣服,曬被子,倒垃圾……有的給老人輕輕按摩,有的還幫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説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飯時間,我們主動給一些老人喂起飯來,一口,兩口……此刻的.他們就像嬰兒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裏關懷,那幸福的笑臉,感動的淚水,看得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豐富老人們的娛樂生活,我們還帶來了一些歡笑。有講笑話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個人都希望給小小的院子,帶來大大的温暖。身體硬朗的張爺爺乾脆還給我們伴起奏來,他拿出了擱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調,別有一番風味,老人們的臉上都露出的久違的笑,很甜很美。

4、進行深入調查

最後,我們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長趙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況。他告訴我們:“院裏的老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是有保障,也還算豐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貧乏了。老人們的內心其實也和孩子們一樣,他們更加害怕孤獨,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開朗,但他們內心的那扇門卻把自己關了起來,最痛苦的是,當想到親人時,只能自己獨自一人在黑夜裏默默流淚。”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絕地訴説着坎坷的經歷和家事,情到深處時,淚如雨下。落寞惆悵衰颯,似乎充斥着他們的整個生命。連容納幸福快樂的空間都擠不進去,鹿鳴思長草,愁人思故鄉。我想他們一定很思戀那個自己曾經住過大半輩子的家,因為在這裏,幸福快樂並不是會蔓延到每一個角落,也並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門時,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捨,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淚。

實踐結果:

通過這次的關愛老人活動,可以看出老人們其實很怕孤獨,一點點的關愛都可以讓他們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間的温情,要多陪他們聊聊天,多關愛他們。當子女不在身邊的時候,老人們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關懷和問候。我們應該從各方面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