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總結

科學教學總結

欄目: 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學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學總結

科學教學總結1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因此,我們在科學學習中應讓學生解放思想、各抒己見,放開手腳、異想天開,去自主探究,去萌發創新意識,在探究學習中應“還學生一片探究學習的天地”,讓科學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的舞台。

一、不吝嗇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心動”

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很多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比任何人的話都管用。也許仍然是受了師道尊嚴的影響吧,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表揚永遠都是最有力量的。比如在課中我經常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真有創意!”、“你的進步真大!”、“哦!你説的太精彩了,我們為他鼓掌。”……説一句激勵表揚的話對我們來説是輕而易舉,但對學生產生的心靈震撼也許是我們老師所不能估量的!我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聽講,説話、搞小動作,是我比較頭疼的一名學生。在一節課上,關於哺乳動物的一個問題,這名學生回答的很好很全面。當我不解的問其原因時,他説喜歡看——動物世界。我狠狠地表揚了他。從此,上課前他總跑到辦公室,問有沒有要拿的器材,課堂上也能管住自己了,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一下課就衝上來,幫拿這個,幫提那個,十分的熱心。因此我想,不妨讓我們大方地説出這些激勵的話語,滿足他們好勝、好奇、好表現的心理,誘發他們探究的慾望與繼續研究的動力,變“要他學”為“他要學”,充分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

二、積極創設寬鬆民主的氛圍——讓學生“主動”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於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要把和藹可親、輕鬆愉快帶進課堂,儘量笑對孩子們的天真與頑皮,讓學生在沒有等級的空間裏,暢所欲言、張揚個性、體驗感受、深入探究。在每次實驗課開始前,我要學生充分預測實驗的情況,包括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學生的想法很多,針對同一個研究對象,學生們有多種不同的想法,但我不去評價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誰和教師的想法一樣。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大膽的去説。實驗的過程也是由學生合作來完成,教師並不參與,只是對完成實驗目標有困難和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點撥。在孩子親歷探究的過程中,即使有些探究,學生走了彎路,遭遇挫折與艱辛,甚至最終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於教師直接給予解釋,但學生仍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們要時刻注意到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指出,加以鼓勵,讓他們感受到他人的信任和肯定,體會到探究的愉快和快樂,當學生有了這種強有力和令人愉快情緒體驗,他會產生再次體驗這種情感的願望。如果我們能不斷地鞏固和扶持學生想要成為探究者的願望,學生心中那一抹主動探索的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覺得我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從而讓學生主動發展。

三、創設羣體間的思維矛盾——讓學生“行動”

在課中,對學生的發言,教師只是一個傾聽者。改變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是“知識的源泉”的形象。教師不去對學生個體的問題進行武斷的評價,而是去挑起學生羣體間的思維矛盾。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習的根源在於思考,產生疑問是學生學習的誘因,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根本保證。只有存在問題,學生才能產生困惑和求解的願望,進而促使學生展開探究活動。比如在學生的預測中有不同和議建,此時教師只是要每個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形成矛盾。比如:有一個物體瓶子,有的學生説它可能沉,是因為它比較重;而有的學生説它可能浮,因為它中間是空心的。又如,在研究鐵釘生鏽的快慢與環境的關係一課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個預測,這一預測引起了學生間的不同意見,這又是一種矛盾。就這樣學生在矛盾中就會有自己的“行動”,就會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做實驗。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真正“動”起來。

科學教學總結2

在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作用,在開學之初,認真做好實驗計劃,在具體安排中,做到既科學,又不互相沖突,保證每節課都能在實驗室中進行。

本學期按照實驗教學計劃,認真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操作能力、比較能力、分類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養成了愛科學、學科學的學習積極性,做實驗能正確規範地操作,善於觀察,樂於探究、總結。並能將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中,能夠解釋常見的自然現象及生活現象。

國小《科學》教材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使用這一教材中,我感覺這一教材在編排中充分考慮了學生在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學習內容、教學活動、設計製作、綜合評價等多方面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創新空間。它並不象國小自然教材那樣內容非常的固定,實驗過程、方法非常的單調、一陳不變,而是相當的靈活,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調節,而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新的空間,因此,我覺得這一教材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我確實轉變了觀念,構建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自學相關知識,及時查閲課程改革的相關資料,確立了“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總結規律、交流互補”的教學模式,課堂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根據年級特徵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中教師扶放有度,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行操作,在教師的適當幫助下可進行自主探究(除帶有危險性的操作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習的興趣濃厚,實驗室成了學生愛去、常去的樂園。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安排指導學生參與課外研究,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了技能,培養學生長期堅持實驗、連續觀察記錄、查閲資料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探究科學知識,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學期中,大部分同學自願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積極性非常高。每週有兩名同學負責觀察每天的天氣狀況,記錄氣温、風向、風力、乾濕情況等,一個學期結束後,引導小組同學分析數據,總結當地的氣候變化特點,據此推理下一年的氣候變化規律,從中體驗科學無處不在,從小激發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對於實驗器材做到認真負責,定期清洗、整理、保養、核對儀器、藥品的使用情況,及時上帳下帳,做到帳物相符,儀器得到了有效使用,平時填寫好各種表冊,學生參與進度表的填寫。

今後,我將繼續轉變觀念,重視學生學法的培養、指導,充分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保證實驗開出率達100%。

科學教學總結3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本學期我承擔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在校園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加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實現了學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對本學期的科學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住教材資料特點,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五年級上冊《科學》真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為學生帶給了很多的親身經歷的機會,如《磁鐵》等的探究,促使他們自主地參與、主動地探索,在參與和探索中有所收穫。同時把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有機結合起來,在活動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動手、記錄、整理等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

二、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使用這一教材中,我充分思考了學生在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學習資料、教學活動、設計製作、綜合評價等多方面都給學生帶給了更多的選取機會和創新空間。如《設計防震逃避方案》、《如何使燈泡亮起來》,實驗過程、方法十分靈活,讓學生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新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猜想活動和交流活動。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説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由此可見猜想的重要性,正確的猜想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激勵他在以後的活動中更加大膽地去猜想、實踐。所以我很注重“猜想活動”這一環節,即使是學生猜想不正確或不夠全面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也會從中有所感悟,去不斷地實踐和探究,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光靠猜想還不行,要勇於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另外我還十分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這對學生的發展是一種促進,在交流中大家能夠相互取長補短、能夠有新的發現,透過交流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和培養學生傾聽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同時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注重培養學生長期進行觀察活動的潛力

《科學》這一教材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長期觀察潛力的培養,注重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精神,我想這對學生以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忙。我們深有體會,學生進行一時的觀察對他們來説很容易,但要長期堅持,很多孩子會中途放棄,最後會一無所獲,我們的孩子確實需要在耐力與毅力的方面進行培養,我在教學《植物的根》、《植物的莖》時,指導他們進行課外活動觀察,做好記錄,為學生帶給了很好的鍛鍊機會,我覺得,如果我們能用心去上好《科學》這門學科,我們的孩子會是更聰明、更出色、綜合潛力更強的一代。

五、認真教學,注重小組建設

教學工作中,我認真瞭解孩子們的想法,虛心聽取教研室有經驗的老師們給我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摸索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爭取透過我的課堂在帶給孩子們知識的同時,再帶給他們更多的快樂。我愛孩子們,想給他們每個人最好的教育。在日常教學當中,我儘量去觀察、瞭解每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因材施教,以期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也是這樣,透過對某些孩子“特殊”的教育,他們對於科學的興趣更加濃厚了,興趣反過來就促使他們更用心主動的學習探究,慢慢慢慢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組織教學方面,一向是我的工作重點,也是難點。我經常虛心向校園裏有經驗的老師們、班主任們請教管理學生的好方法,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創造出一套獨特的評價體制,並且根據狀況的變化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對一些調皮的學生,及時的瞭解狀況,共同管理好班級。

另外小組建設方面。這是科學組沿襲的傳統,但是卻是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由於之前對小組建設了解的很少,所以就沒有太多去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之後才發現,是我的失誤了。忽視了小組建設,使我缺少了一個有效教學的制勝法寶。我想這將是我下學期的工作重點之一。

六、注重培養學生猜想活動和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

愛因斯坦曾説過“大膽的猜想,就的。”由此可見猜想能夠地幫忙學生活動,合理的猜想會對學生是激勵,學生會有成就感,會激勵他在以後的活動中大膽地去猜想,去實踐;再者即使是學生猜想或時,在老師的下,學生也會從中感悟,去地實踐和探究,也讓學生明白光靠猜想還不行,要勇於去實踐,實踐是檢驗一切的真理。我覺得教材設計的猜想活動環節十分好,它對學生好探究活動、學習好科學有的幫忙。逐漸地猜想會學生的習慣,的動力。我覺得讓學生無目的的去實踐在學生頭腦中不會留下很的印象,而帶着猜想去實踐,學生的活動會更、更充實、更有好處。國小《科學》十分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這也會對學生的發展是,在交流中大家能夠取長補短、能夠有新的,交流也能夠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和培養學生的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的許多的閃光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迸發的。

總之,透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這學期我所承擔的五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我深深的明白,我在工作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今後我將再接再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努力工作,把科學教學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科學教學總結4

自然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曾指出:“實驗無論怎樣強調都不會過分。”可見,在素質教育中,實驗教學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任何內容所無法取代的。實驗科學內容是通過觀察實驗積累起來的科學知識,實驗具有直觀性,符合中學生的特徵,容易吸引學生,實驗要求嚴格,嚴謹求實,更容易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科學的科學態度。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學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心理素質、思維素質、智力素質和能力素質等。實驗教學可以説是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為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實驗教師能夠按照實驗教學的要求去完成工作

實驗教學一般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先講述知識,後上實驗

第二、邊實驗,邊觀察,邊講述。

第三、先讓學生做實驗,進行觀察探究,再由師生共同總結,或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無論運用哪種方式安排實驗,都必須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瞭解實驗的步驟和方法,細心觀察、分析實驗結果,採用上述第二、第三種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更注意安排好教學活動的程序,做好課堂上的組織教學,以保證教學質量,必要時還採用了電教手段輔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操作的正確性,它們都是騰出時間多觀察、多思考和分析實驗結果。通過實驗和觀察,使學生更好掌握基礎知識,學到了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技能,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思維能力和興趣,同時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驗方法和措施運用得當具體表現在:

第一,全校實驗都能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足、開齊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第二、實驗教師都能認真做好演示、學生實驗,在課前進行周密地準備,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認真做好記錄,實驗後如實地寫出實驗報告。

第三,創造條件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考察。

第四,鼓勵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小實驗。

第五,實驗教師在教學重實行了勤儉節約的方針,既保證了實驗課的成功,又節約了開支。總之,過去一年的實驗教學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有部分同學不願動手、實驗技能不熟練等現象,今後要努力糾正不足之處,使我校實驗教學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科學教學總結5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 " 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 7 課,“我們自己”單元6 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 課,原則上每課需 1 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

本單元的 7 課課題分別是:《1、 磁鐵能吸引什麼》,《2、 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

磁鐵的兩極》,《4、 磁鐵與方向》,《5、 做一個指南針》,《6、 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 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

3—6 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 7 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

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

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

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

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 ,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

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 ,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

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

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

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

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

本單元的 6 課課題分別是:《1、 觀察我們的身體》,《2、 通過感官來發現》,《 3、 觀

察與比較》,《 4、 測試反應快慢》,《5、 發現生長》,《 6、 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

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 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

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

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

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

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 , 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

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三、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 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 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總結6

本學期,我承擔了預備班6個班的健康科學這一門課的教學工作,對我而言,認真充分地準備好每一節課,才是上好課的關鍵。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反省,努力提高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先成長起來。看着孩子們一張張活潑可愛的笑臉,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並且也感受着這種成長的快樂。現在我就對這一學期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 在教學活動中,我認真制訂教學計劃,認真製作教具,力求創新,寓教於樂。我認為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建立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去鼓勵每個孩子,給予他們適當的機會,要求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去參與教育過程,在學習和生活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我能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

二、 對幼兒進行健康科學這一門學科的教育,注重這兩者之間的協調和統一,把這兩個方面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共同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其實用性也很強,尤其在對於幼兒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這一塊,主要表現為多數幼兒自覺性差,依賴性強。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從小做起,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最起碼應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雖然有一些基本概念,但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業務素養及實踐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

科學教學總結7

在新的一輪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發生着愈來愈深刻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行為方式發生着可喜的轉變,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教育行為中的幾個“多”與“少”,為我的教育帶來了幾多歡樂,不知不覺中,師生的交流更加和諧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一、充分利用教材,組織學生在課內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課幾乎都有觀察、實踐、討論部分。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親自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年幼的兒童需要教師進行更詳細的説明和指導,但隨着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教師要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事包括活動的設計、執行、交流和評價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漸地由説明者、講述者、指導者轉向服務人員、諮詢人員和提供幫助的人。(一)進行發散性提問的訓練。

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科學、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判斷學生學得好與不好,不僅要看學生回答了多少問題,還要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及問題的價值。所以,教師應創設問題和探究的情境,培養學生髮散性提問的能力。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這一點,有時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麼想法?”尤其在實驗教育學中,我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彙報一下。”課堂教學結束前,會再次讓學生提出學習後的感想或還有什麼疑問之處。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再引導他們親身去探究,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種方式。(二)大膽猜想。

對一個問題的結果做多種假設來預測,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方法。問題提出後要鼓勵全體學生猜想,不能侷限於幾個人,這就要求教師善於鼓動,激發興趣。有時,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三)引導學生思考、研討,自己得結論。

自己得出的結論比什麼都重要。在評價時,我不看重學生拿出的“結果”,而是表揚那些在研究過程中認真、細緻、有創新方法的學生。我常對學生説,老師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採取哪些辦法,結果並不是重要的。心理學表明,錯誤和失敗的經歷或走一段彎路對學生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並不是只有成功就最好,也不能只要成功。讓學生經歷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錯誤和彎路,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創設條件,加強實驗教學。

學生是很喜歡上實驗操作課的,除了氛圍的新穎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儀器而產生興奮,急切一試的情緒。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實驗計劃順利實驗:

(一)開學初制訂好實驗計劃。

課文中有許多實驗內容,但並不一定都要在實驗室完成,我有重點的選擇一部分分組實驗組織實施。在開學初即將要進行實驗教學的內容告之學生,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承諾。

(二)注意各項資料的撰寫、積累,把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每次實驗前,我要填寫好《器材使用登記表》、《演示實驗通知單》、《演示實驗記錄》、《分組實驗通知單》、《分組實驗記錄》(學生填寫)、《實驗室使用情況記錄》。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課題的需要積累資料,也是為了加強實驗教學管理,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做好保障。

(三)轉變角色,引導探究。

學生在實驗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教師擔心學生會出問題,結果可能與設計要求不符而急忙去幫助、指導。我在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試試看”,給他們時間和空間,放手讓他們去“七搞八搞”,“真刀實槍地搞科學”。當然,也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

三、課外延伸,課內反饋,抓好探究活動落實。

課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動是要求學生課後完成的。如果僅當作“任務”佈置一下,下節課一問,則可能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去完成。因此,如何讓文中的探究活動落實到行動上,我們作了如下嘗試:

(一)活動不是由教師提出怎樣進行,而是讓學生説如何做到,既激發了興趣,又使學生掌握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二)讓探究活動的難度適當,充滿兒童情趣,注意選擇兒童比較熟悉的、能夠操作的,易於引起他們直接興趣的活動。

(三)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的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

(四)共同探討,積極反饋。

教師在探究活動的關鍵步驟上和學生一起探討,活動完成後要有反饋。我們在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上告訴學生,老師要將你們的活動、過程、結果等進行考核。這不是給學生壓力,仍是一種鼓勵。但在結果上很難完整的評價:因為有些活動是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他人替代完成的情況。如製作材料的完成。因此公正性不夠。所以我們在評價時會讓學生先説説具體過程,然後進行評價。

(五)注意安全,防範一切可能發生的意外。

到課外的活動教師要密切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有些活動要求家長陪同。

總之,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裏,有付出,有收穫,添了幾分經驗,也多了幾分教訓。新的一年裏,工作和學習將有新的開始,今後將本着求真務實、鋭意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在素質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中再接再厲,努力做好科學教學工作。

科學教學總結8

《微小世界》單元反思:本單元學生掌握了一些概念,並且瞭解到晶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上,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着,並和人類有着密切關係,從而學生也瞭解到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及觀察工具的飛速發展,人類的觀察範圍不斷髮展,學生又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感覺微小世界很奇妙,學生很驚訝!激發了學生探索並觀察微小世界的興趣,學生學起來很有興趣,效果不錯。

《物質的變化》單元反思:本單元的內容較為有趣,學生很有興趣,特別是一些化學變化,如澱粉遇碘酒會變成藍色,學生覺得很奇怪,從而也激發了學生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澱粉的興趣;還有白糖加熱物理變化滲雜着化學變化,學生親眼所見;另外小蘇打與白醋混合,以及鐵生鏽,同樣是化學變化,但一個非常迅速一個卻非常緩慢。學生髮現化學變化的確與物理變化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也就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從而學生也明白了化學變化常常伴隨着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等現象。學生學起來非常帶勁,其主要原因是動手親自實驗,科學就是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親自動手,這樣學生才會牢記所學知識,同時也增長了不少的見識。學校如果各種實驗材料都具備那就更好了。

《在星空中》反思:本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因為這些天文知識畢竟是他們前面似曾聽説又不太明白的,因此他們非常願意學,如果對着天空中的星座再講課那就更好了。

科學教學總結9

一、對課程標準的認識

1.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運用新課程標準的先進理念,全面完成要求中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自然學科在培養國小生全面素質上的優勢,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各方面都有提高。

2.反映兒童科學教育的精神,突出啟蒙教育的特點,將立足點放在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上,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

3.體現時代特色,融會科學教育的新思想。

4.加強學生實踐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力求使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大自然。

二、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

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

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

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

這一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觀察、推理、考察、數據解釋等。本冊的重點是觀察、推理、解釋形成並驗證假設。這一冊所設計的活動具有更大的開放性,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經歷更為自主的探究過程。因此,我們首先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力爭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努力將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他們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總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主要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

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科學教學總結10

本學期科學工作本着“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研工作,大力推進科學課程改革與實施”的目的,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研究與改革為切入口,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努力營造開放的、適合主體發展的教學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諧、有個性地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探討科學課程的教法,完成各項教研任務。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加強教師的科學素養

我們在新時期、新形式下,及時認真學習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新課標,新理念,切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嚴格貫徹教育局有關政策、規定,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和實驗工作有效紮實;循循善誘,努力使每位學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學思想,具備良好科學素養,掌握好最基礎的.科學知識、技能。

二、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制定工作計劃

為了使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共同探討新教法,尤其是科學課的教法。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及要開展的教研活動,制訂好該學期的教學工作、活動、學習計劃,各成員深入鑽研教材,明確各單元的計劃及須開展的活動的情況,使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層次地開展。

三、認真做好常規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素質

根據教學實際,嚴格抓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課後輔導一絲不苟。工作做細緻,要求更具體,更具可操作性、評價性。經常開展集體備課,要求在課後有教後感,以便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課堂上,我們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重點。教學方法多變,形式多樣,民主寬鬆,評價多元化。科學是基礎學科,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興趣、能力是首位,這些有了,知識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我們教師要跟着形勢,不斷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開展實踐,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法和學法,並及時總結、交流、反思、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業務水平。

根據我們所教學科的特點,我們要求學生進行小實驗、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口頭的、書面的、動手的、觀察的,形式不限。考核這塊,我們要求做到備課適當超前,教研組教師互查,學校抽查想結合,對檢查結果有記錄,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

四、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使大家對更多的模式教學課進行更深入的研討,本學期,我們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探討為主題,以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科學課堂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我們組織了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憑藉教材,緊扣課程標準精心設計,反覆修改,提煉推敲出一節節獨具特色的展示課。全校的科學老師歡聚一堂,探討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思考如何恰當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本學期每位老師都已經完成或超額完成聽課任務,課後都參加了評課活動並寫了評課稿。我們開了一些精心設計、各具特色高質量的公開課、觀摩課,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展示了我們教研組強大的整體實力水平。

五、加強校本化培訓,保證高質量的研究。

高素質的教師是科學教學的中堅力量,擔負着培養學生科學興趣,自主體驗自主創新的過程,發展科學創新的重要使命,也是探索構建新的自然教學體系的核心力量。要引導學生走自主創新之路,教師首先要開展自主創新性學習,以學導教,邊學習,邊指導,我們教研組制定了個項學習制度、計劃。從而能讓教師有目的地調控教與學,使學生自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意識、對自己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及社會價值有所認識,並能主動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

另一方面,讓學生能獨創性地學習。不滿足從於教師、書本獲得答案或結果,對學習的內容能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能從多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並善於把他們綜合為整體認識,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適應新的情況,探索新問題,使自己的視野不斷拓寬。

五、構建教學策略,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從小善於探究創新,為今後的自主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就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教學目標上,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

(2)、從教學對象上,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有效參與、動態參與;

(3)、從教學關係上,民主互助、合作愉快、深化角色改變;

(4)、從教法上,啟發、導學、激勵、內化;

(5)、從教學要素上,語言、工具(現代教育媒體,傳統教育媒體)、價值、人際關係等綜合使用;

(6)、從評價方式,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過程。

六、正視教學教研工作的不足,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善學才能善研,善思才能善教,這已成為我們教研組教師的共識,反思組內的教學和教研工作,我們也發現了我們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失誤和不足:

1、科學教學中有結構材料的準備和利用不夠充分,作為兼職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如何深刻挖掘教材,如何有效開展教學;

2、對於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仍舊有待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小組合作意識還要再進一步挖掘和培養,整體的科學素質還需在上台階。

七、下一步工作的兩點措施:

1、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境,努力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開展教研組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組的專業技術水平。

2、嚴格抓好平日的教學常規工作,從能力訓練、知識掌握入手,嚴格要求學生,從點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科學教研組將越來越成熟,我們期待下學期有更大的收穫。六年級科學教學總結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國小教師科學教學總結

科學教學總結11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提出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啟蒙性”和各領域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性,依據以上要求,我們把以新的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念作為導向,把“以幼兒為本,一切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的人本特色作為我們教育的理念,

大班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為此,本學期,我們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入手,積極安排了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將有探究空間和發展餘地的內容引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主要活動總結如下: 一、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通過主題開展活動

 活動一:《了不起的我》

——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更加感興趣了,進一步瞭解了身體一些部位的功能,為了拉近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彼此產生共鳴,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對自己上大班有自豪感,對自己的能力有進一步的認識,我們特別安排了此主題,通過介紹自己、繪畫與分享交流等多種方式,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多了一份認識,有長大了的自豪感,對其他幼兒多了一份親近和友愛,家長們和孩子們還積極參與佈置了主題活動牆飾。

 活動二: <<中國的傳統節日>>

説到聖誕節小朋友都知道,而説起我們的傳統節日,除對春節有點了解外,其他的節日就知道的更少了,為此,我們創設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目的在於讓幼兒首先了解我們的祖國,喜歡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初步瞭解祖國的名勝古蹟,在此活動中,小朋友們知道了年的由來,知道了清明節的祭祀、端午節的塞龍舟以及重陽節人們登高習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對自己的祖國更加熱愛了。

 活動三:《我們身邊的標誌》

隨着幼兒的年齡不斷增長,幼兒的活動性也越來越強,但是許多幼兒在活動中很難控制自己的言行,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我們身邊的標誌》這一主題作為我們引導幼兒增強規則意識的主要手段,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共同探討:“沒有標誌怎麼辦?我設計的標誌”,同時還結合我們向日葵年級的大型主題活動《我是小小交通警察》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在活動後幼兒的規則意識明顯增強,遊戲中自己遵守遊戲規則的餓幼兒也越來越多,

活動四:《恐龍》

這次活動的生成來源於幼兒對恐龍的喜愛,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發現許多小朋友都喜歡恐龍,無論哪個孩子都能説出好多種恐龍的名稱及生活習性,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提問、求助家長、看書、聽故事、上網等手段圍繞主題“恐龍”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同時增加對恐龍世界的認識。還主動將家裏關於恐龍的圖片、玩具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們分享,幼兒通過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瞭解了更多關於恐龍的祕密,比如恐龍到目前為止發現了多少種,恐龍的生活習性以及人們對恐龍為什麼滅絕的猜測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活動五:《我們愛運動》

對於運動,小朋友還是比較喜歡的,可是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就有些怕“動”了,為了激發幼兒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初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讓幼兒學會簡單的保護身體主要器官和自身安全的方法,積累應對意外情況的經驗,我們通過《動一動》、《跑跑、跳跳》以及《我喜歡的運動》等活動內容來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

現在儘管天氣比較寒冷,但是小朋友們都不怕寒冷堅持參加户外活動,即使是下學天也要到户外打雪仗。

 活動六:《科學泡泡》

—— “元旦”到了,這是新年的開始,也是小朋友最快樂的節日,我們和小朋友一起動手打扮佈置節日教室,掛彩球、

做拉花、自制賀年片,我們還開闢了《新年心願》欄目, 孩子們用稚嫩的話語表達了心中美好的祝願,為了培養幼兒不怕寒冷,堅持户外活動的勇敢精神,我們還和孩子們一起開展了快樂的冬季運動會。

活動七:《捉迷藏》

——隨着天氣的變化,孩子們有些怕“動”了,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們設計了該主題,本主題的目的在於增強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平衡、鑽、爬等技能,提高幼兒的靈敏度,同時也能學會愛惜、照顧自己的身體,在運動中注意安全,我們通過張貼“我”喜歡的運動員的照片,動手自制紙棍和紙球,提供迷宮版和迷宮書,讓幼兒學習運動員不怕苦,積極參與户外活動,體驗走迷宮的樂趣。

本學期,我們繼續開展了“幼兒園區域化教模式的實踐研究”的課題實驗。這樣的模式有利於我們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我們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將幼兒感興趣,有探究空間和發展餘地的內容引入課堂,“神奇的鏡子”、 “星星醫院”、“大馬路”等區域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區,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這些題材是幼兒熟悉的,且擁有較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孩子的積極性也很高,而教師指導時也注意以引導幼兒自己探索發現為主,這樣幼兒的探索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興趣也較濃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品德教育是我們一直注重對幼兒進行培養的,在日常活動中我們逐步滲透對幼兒的品德教育,從不放鬆,活動時我們教會幼兒認真的傾聽,鼓勵幼兒不怕困難以及關心他人等好品質,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孩子們變得會關心他人、更有禮貌了。

一學期的工作就快結束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教育教學工作踏踏實實做好,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發展。

科學教學總結12

參加工作已經有好幾個念頭了,工作以來,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是我從教以來的工作總結。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形式多樣,不拘泥於書面作業,多種方式交替進行,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

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對於後進生的態度經常是比較急躁,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進,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走進新的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教學總結13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創設輕鬆愉快的環境,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可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課前準備。

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實際。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二、關心學生參與的意識。

竭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意探究。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三、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四、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以致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五、研究新課改《科學》的幾點收穫。

1、抓“準”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支撐點教師理念的更新。

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新教材,我們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觀念得不到更新,那麼就很難適應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新課改的理念就很難得到貫徹,改革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為此我積極學習新教材,使自己能清楚地掌握《科學》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感受到全新的課堂教學,達到思想上“通”,觀念上“明”。

(1)、走出去,加強學習。

拓寬知識面,多向拓展,以使教育觀念可以耳目一新。從交流到課堂學習,感受新課改思想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悦。

(2)、請進來,加強指導。

將一些其他學校的優秀教育方法引進我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使我對教學觀念、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要求掌握到位。

(3)、個人做,加強內化。

加強個人自學,在瞭解理論的同時還要落實到實踐中,確保一課一得,開展研討課,互相啟發,互相促進。

2、抓“實”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着力點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科學教育,它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自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為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由此可見,科學教育是開放的教育,科學教學只有構建起開放的教學體系,才能承載起科學教育的使命。

(1)、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課的方式是玩中學,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從講述性學習走向探究型學習。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探究是科學課的主旋律,面對妙趣橫生的科學世界時,學生會產生無比的激情和盎然的情趣。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我們要成為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激發者、個體成長的輔導者、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的培養者,要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樹立開放教學內容的觀念,按照科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發掘教材內外藴含的深層次的功能,擔當起科學課程開發者、開展對學生科學的啟蒙教育和科學態度、科學情感、科學價值等科學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紿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一種自信、安全的心理狀態下積極發展。讓學生身處有限的教室,思維卻遨遊在無限的空間裏。

(2)、新的教學方式:為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課教學不能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建立開放性的課程資源。

我們應主動走出封閉型的課堂資源空間,帶領學生進入學校資源空間、家庭資源空間、社區資源空間和網絡資源空間,使學生多渠道、多媒體、多方位、個性化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變“講課”為“上課”,變學“答”為學“問”;即:改變過去教學中的教師以灌輸為主,學生以被動接受學習為主,要體現我們知識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課堂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精”、“實”、“活”,即內容精、方法精、活動精。訓練實際、知識紮實、有實效。教

法活、學法活,解決問題靈活,不流於形式,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有創造性的活動,刺激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中充分得到鍛鍊,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寬鬆的空間環境,並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

在今後的科學課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努力做到着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以更新自我走在課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任務。

科學教學總結1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同學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丈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資料讓同學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協助同學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幹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同學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同學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幹發展同學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同學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丈量:同學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丈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和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時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同學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送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送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同學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時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資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丈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資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同學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同學對科學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實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發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示出對科學濃厚、耐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缺乏,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50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504班積極,表示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同學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504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局部同學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同學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協助的,教師要發展同學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同學和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協助同學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同學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籠統思維發展,五年級同學的籠統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動身,協助同學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同學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同學能夠不時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身的假設,通過理性的考慮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同學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同學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同學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同學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同學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同學參與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爭辯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觀賞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內容

1

2.18—2.22

始業教育;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2

2.25—2.29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

3.3—3.7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4

3.10—3.14

單元複習概念梳理;1、熱起來了

5

3.17—3.21

2、給冷水加熱3、液體的熱脹冷縮;4、空氣的熱脹冷縮

6

3.24—3.28

5、金屬熱脹冷縮嗎6、熱是怎樣傳送的;7、傳熱競賽

7

3.31—4.4

8、設計製作一個保温杯;單元複習;期會考試

8

4.7—4.11

1、時間在流逝;2、太陽鍾;3、用水丈量時間

9

4.14—4.18

4、我的水鍾;5、機械擺鐘

10

4.21—4.25

6、擺的研究;7、做一個鐘擺

11

4.28—5.2

8、製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單元複習概念梳理

12

5.5—5.9

1、晝夜交替現象;2、人類認識地球和其運動的歷史

13

5.12—5.17

3、證明地球在自轉;4、誰先迎來黎明

14

5.19—5.23

5、北極星“不動”的祕密;6、地球在公轉嗎

15

5.26—5.30

7、為什麼一年有四季;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16

6.2—6.6

單元複習概念梳理;機動

17

6.9—6.13

總複習

18

6.16—6.20

總複習

19

6.23—6.27

複習考試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總結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二單元 熱

第二單元 熱

第九課時

教學內容:1、熱起來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2、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並由此形成合乎邏輯的實驗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熱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2、尊重客觀事實。

【教學重點】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教學難點】設計、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活動

【教學準備】温度計、毛巾、實驗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與學生握手感覺手涼手熱。

師:你有什麼辦法使我(或你)的手熱起來嗎?(板書課題:熱起來了)

師:大家思考過沒有,為什麼搓手能使我們的手熱起來?(摩擦產生了熱)

二、討論使我們身體熱起來的原因

1、冬天,我們覺得很冷時,有什麼辦法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

2、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板書時分四類板書1、外界物質直接給予熱;2、外界物質吃進我們身體變成熱;3、自身運動產生熱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們身體熱的原因

師:分析這些方法是怎麼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的?

板書:曬太陽、温泉、烤火……(外界物質給予熱量)

吃食物 (外界物質吃進身體產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 (血液循環加快)

加穿衣服 、蓋被子 ----- ?

師:加穿衣服後,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感覺熱起來呢?

討論彙報(加穿衣服使我們熱起來的原因-----衣服能生熱;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熱量散發,同時阻擋冷氣進入.....)

三、研究衣服否生熱的問題

1、師:早上起牀和晚上躺入被窩時,你的被子是涼還是熱的呢?説明什麼?

2、學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熱呢?我們怎麼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穿衣服是不會給身體增加熱量。(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過討論、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問題——解釋——思維論證——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嚴謹的地方,教師要和孩子們集體研討,發現問題,提出調整建議)

6、學生分組驗證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進行交流。

科學教學總結15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充分挖掘課本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我班有學生56人,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觀念。但仍有小部分學生學習、紀律都較鬆散,學習能力較弱。在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三、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六、教學中,我採取了以下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上。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七、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自己經驗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Tags:教學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