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八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8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八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前段時間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感觸頗深。肖教授的書讀來完全沒有已往教育類書籍教條式的説教,而是用隨筆的形式娓娓道來。既讓我沉浸在對教育理論的沉思中,又讓我對他獨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開朗,讓我不斷地激起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在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的活動中更深地去感悟我們的教育,使我對教育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把一本三百多頁的有關教育的書一口氣看完,看完後心靈得到洗禮,思想得到昇華,眼界得到開闊,如同一陣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苦於文筆的羞澀和才學的疏淺,很難將看書時內心深處的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躍然紙上。下面只能對書中幾處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來是由教師決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也不禁產生了質疑:教師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嗎?我們能嗎?我馬上想到了這麼多年來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們教師使出渾身解數,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考出最高分。作為老師,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出高材生嗎?然而,用分數衡量太唯一了,評價一個優秀的學生,其優秀之處除了學習,還有性格,更重要的還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講: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正因為他有了這一觀點,才敢斷言教師決定教育的方向。可我們的老師,難道不知德育為首這一道理嗎?可為什麼面對分數,還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關心的還是自己任教課程的成績,可能認為對學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了這一觀念,不但可以讓他把教育的責任分得清楚一點,少惹點麻煩,也可以讓他有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看到這裏,我不禁羞愧萬分,回想這幾年來,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級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來證明自己的業績。可曾有過,我為自己能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人,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而作為自己的主要成績考核自己呢?細想一下,沒有。真慚愧啊!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在新課程改革這麼久的今天,這陳舊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於我的腦中,而且自己還總認為在不斷地改革,還在為自己取得的一點微不足道成績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沒有完全對,我還是把課程擺在首位,把教育擺在第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我會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二、《教師的解放》道出了教師的心聲

當社會各界積極呼籲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時,可誰曾呼籲也為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的教師也減輕一下負擔?

肖教授在《教師的解放》一節中,就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師的編制過緊,2、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3、一些職能部門經常對學校指手畫腳,吆三喝四,各種接待,檢查考評,應接不暇,簡直把學校當成濫施淫威的場所。4、學校人際關係不夠單純,一些“扶持一小攝,打擊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師之間產生了惡性競爭,產生了不應有的內耗,耗費了教師的精氣神,毒化了人際關係。5、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對學生要求過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學校生活缺乏挑戰性和活力。7、教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看後同感頗深,肖教授只是列舉具有代表性的幾點,或許造成中國小教師過重負擔的還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敢於説出別人不敢説的心裏話,也能説出老師們長期憋壓在心中無法言表的鬱悶。讓我們獲得一種傾訴後的快感。由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我們無法改變這一社會現實時,我們只能改變自己。還是文中説得好: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我們就會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生”。

面對種種的負擔,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個“偷懶”的方法,巧幹,在無法拉牛上樹的情況下何不讓牛在樹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後,何不讓疲憊的身心在音樂中得到舒緩?抑或在書海中忘卻?在競爭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還是那句話説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但願肖教授的話能使這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馬上得到解決。我也相信,教師的解放指日可待。

  三、要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作為教師,有思想會使我們興趣廣泛,積極地捕捉各種有意味的信息,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會使我們有一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邁和豪闊;有思想使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我們葆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有思想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創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會使我們學會用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來看待教育。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閲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説,閲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藴藏着一種思想底藴,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要做到這些,需要的是何等的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敢於釋放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而更需要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更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實,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學習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思考則不是簡單地想一想——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就有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作為教師,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盪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

願所有的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讓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養,開得更迷人更燦爛!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最近有幸拜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閲讀肖川美文,我只想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樹立一根方向性的標杆,用真愛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教師,我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純教給她如何讀、寫、算,那又有多少意義?”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教學中的交往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為可能,而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均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時反饋成為可能;交往使師生間的視界融合成為可能,使課堂生活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成為可能,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生活是學生的學校生活之所以值得過的重要原因。”帶着智慧與真情和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人生來就是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來感悟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可能正確而合理的引導他們。交流便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為“學習生活值得過”?

其實誰都知道,那就是讓孩子們覺得上學很有趣。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都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對於小孩子來説動力和求知慾就是新鮮感。這樣的新鮮感,恰是形成“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的必要條件。作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又該怎樣做呢?書中這樣寫道“作為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只有教師本身的成長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師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做水和風的話,那麼我們只有豐厚了自己才能“負大舟”“負大翼”,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藴。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為豐厚的底藴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閲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閲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書中我們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並且要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在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同時,也為自己構築一個精神的家園。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教育質量的高低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智慧,即平常所説的教師的素質。什麼是教師的教育智慧或素質?這是當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一個概念。

  關於教師教育智慧的總體思考

1.在國際教育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強調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專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2.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時,曾強調:以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德育為靈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因此,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的含義必須着眼於教學活動本身。

3.反對那種元素堆砌的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觀,應將教師各種素養看成是一個系統的結構。其內容包括着複雜的過程。

4.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是結構與過程的統一,發展性、動態性是其精髓。正因為如此,我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更重視對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即教師教育。

我們把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理解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我們把其概括為三個方面:教師的師德、知識和能力。

  A.師德與師魂

1.敬業愛崗

教師的職業道德,從廣義的角度凸顯四個意識,即敬業意識、樂業意識、職業規範意識、勤業意識。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師德體現的就是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這就是師德第一個表現:“師業”。敬業愛崗有着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們看到其表現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崗位;獻身於教育工作的職業理想;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

2.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又一個表現:“師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我們稱其為“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師愛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感情投入與回報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此外,成功的期望也是一種師愛。一位優秀的教師肯定認為:“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種期望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教育期望或信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

3.嚴謹治學

師德集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質量上。能否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是衡量師德的重要標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師德的第三個表現:“師能”。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往往建築在對自己嚴的基礎上,特別要嚴謹治學。也就是説,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學風和教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總之,教育質量直接取於教師的業務水平;業務水平,集中體現在一個“新”字上;創新的基礎在於教師鑽研業務。

4.為人師表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為人師表的師德表現,也可以叫師德的第四個表現:“師風”。師風表現在下邊的四個方面:①以身作則。它有着種種表現,特別要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等;②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不可缺少與同事、與家長團結協作的行為;③廉潔從教。教師廉潔與否,學生看得特別清楚,所以要堅持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④依法執教。在教育教學中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言行。

  B.教師的知識

1.本體性知識—勝任崗位的基本保證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知識要有事業與職業的目的,一個人最佳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為基礎。這種本體性知識有如下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例如有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實驗知識、觀察知識以及科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四是能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能夠清楚表達出來。然而,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只是“基本保證”,而不是唯一保證,即光有本體性知識並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的決定條件。我們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關係。有幾位頗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曾經是一些不合格的中學教師。因此,可以認為,教師的本體性知識一定要有,但達到某種水平即可。

2.文化知識—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為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以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在學校裏,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我們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當然,教師的文化知識修養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我們主張每一位教師都要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3.實踐知識—機智豐富的個體存在

教師的實踐知識更具體地説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當時的情景有分寸地進行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來。在這些情景中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而且,實踐知識受一個人經歷的影響,這些經歷包括個人的打算與目的以及人生經驗的累積效應。所以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着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顯然,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打算,於是它限制了研究成果的運用。

4.條件性知識—成功教學的“金鑰匙”

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們在教改實驗中所特別強調的。條件性知識是一個教師成功教學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們把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具體化為三個方面,即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C.教師的能力

1.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優秀教師=教育教學過程 反思

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而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可分為三大方面: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教育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又可以叫做反思能力。如果20世紀80 ̄90年代提倡培養專家型的教師,那麼21世紀要倡導訓練反思型的教師。

2.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善於對信息技術優化、整合

今天計算機輔助教育、多媒體的使用,上網和創辦網校,已成為社會的時尚。在教學中如何應用這些技術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

優秀教師應該有對計算機教學系統的設計能力;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傳播系統的能力;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成果的評定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每種教學媒體技術的出現,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與發展智力。同樣,每種媒體既有長處又有不足。如果把多種教學媒體組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媒體之間揚長避短,互為補充,那麼,這種教學系統就能發揮更大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積極維護和保健

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mental health),意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狀態。與心理健康含義接近的詞有“心理衞生”和“精神衞生”,意指對心理或精神健康的維護和保健。心理健康的含義為:(1)心理健康分為正負兩個方面。它不僅僅是消極情緒情感的減少,同時也是積極情緒情感的增多。(2)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3)心理健康是一種個人的主觀體驗。它不僅包括積極情緒情感,也包括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稱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德育工作區分開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具有一致性。目前學生中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行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承擔起學生心理衞生保健醫生的角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表現:(1)心理預防和心理衞生;(2)心理諮詢;(3)學習指導;(4)職業指導。此外,教師還要適當地掌握診斷性評價和學會行為初步矯正的技能等。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作者自序中道:為教師而寫作。我讀完此書,我想,與其説是在為教師而寫作,不如説是為所有身在教育、心繫教育、執著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而寫作,其實還可以包括我們的家長和我們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因為我們嚮往智慧、我們呼喚真情;因為我們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靈府、渴望在真誠的言説裏與偉大心靈的晤對。此書的意藴也在於此吧:以智慧啟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

在書中諸多的章節中,《教師的解放》這一部分給我的觸動最大,其中的一些篇章提及了一些教師的生存狀態。書中提到,中國小教師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肖川博士又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中國小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外在的客觀原因有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一些教育職能部門對學校的各種檢查考評、現行教育教學體制管得太多等。主觀的原因在於教師教育觀念的陳舊落後、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肖川博士呼籲全社會從各個層面形成合力來解放教師,並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對於教師過高和過多的要求。肖川博士作為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能站在教師立場,為教師而言説,真的令人感動。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裏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閲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説,閲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藴藏着一種思想底藴,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裏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裏的真情呼喚。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5

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讚美教師的無私奉獻,和不為回報的桃李天下!!!

可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些老師就像是課堂上的“消防員”,學生哪方面出了問題就火速解決問題,應接不暇。其實,老師再多也多不過學生。班級裏實行一些相應的管理機制,就會讓班級裏的同學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實行班級小組自主管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老師角色轉為“總監”,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角”。

由於英語教學的課時分配和課程特點,英語課堂管理具有短暫性和週期性。那麼,對於我們英語老師來説,教師的在英語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就是組織課堂教學和優化教學課程所表現出的一種教育機智,是教師創造力的表現,是激活和保持課堂活力的必備能力。

在一次公開課上,説到英國著名作家説過的一句話,一時忘了這個作家的名字,一連將此句話重複了三遍以上,可怎麼也想不也不起來。此時的我已經滿頭大汗淋漓。其實,當時只要拐一個彎,換個角度,改口説:“一位英國著名作家説過—”不就行了嗎?也可以把包袱丟回給學生,給他的學生猜猜這句話是誰説的,猜不到可以讓他們課後查資料再來告訴老師。

課堂是人的課堂,要把學生當作人來平等對待,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後正確地引導,富於教育機智地處理問題。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為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説,他的書是為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説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瀰漫着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散着現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緻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閲讀衝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着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嚮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着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為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為民主社會培養和造就自主發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7

讀畢《教育的智慧學》一書,深深思考,教育的智慧到底在哪裏?簡而言之就是兩個字“讀經”,不停地重複誦讀經典。方法看似簡單可效果非常殊勝,大道至簡,往往最複雜的問題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在當今繁亂複雜的教育體系中,讀經教育迴歸傳統,它抓住了根本而簡單的一點,就是讀,不管你懂與不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多了智慧自然就開了。智慧開了,世間所有的知識你自然可以非常容易吸收消化、運用!有點像練武功中的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再練習其它武功就輕而易舉了。

當然廣而言之這裏面也藴含着很高明的“戒定慧”,戒,把你所接觸的所用到的劃出了特定的一個範圍,在這範圍裏的經典是經歷了幾千年人類歷史檢驗的,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精華中的精華!定,不需要人來講解,不需要書寫,不需要理解,就單單定在“讀” 上面,通過從口讀出來,耳朵聽進去,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神奇的效果,經雲: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就是説我們這一世界眾生通過耳朵接收信息是最容易最快速的。也是最容易開悟的,何況還有加上前面戒和定的基礎,智慧也就順理成章出來了。讀經教育可以説一步到位把戒定慧全修了!

一般知識性的書是機械性結構的,前面懂了後面才懂,整體是連貫的。而智慧的經典是通融的,圓融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從自性裏流露出來的,讀一部經典,裏面的一字、一句你真正讀懂了,那整一部經典你都讀懂了。 “一經通百經通”也是這個道理,一部經典真正讀通了讀透了,那麼所有的經典你都能融會貫通!這裏的道理極其深奧!簡單一點的理解就像現代科學家常説的全息論,個體包含着整體,整體寓於個體之中,事物任何一部分都能反映出事物的全部。如同中醫的望診單單從面部可觀出一個人身體的全部狀況;相學中的看相僅僅從掌紋可推知一個人整一生的命運流程;周易裏的易象從地名可測出這個城市的環境氣候風土人情。等等這些無一不反映了只要你集中精力於一點,堅持下去肯定可以到達事物的真相,由一點可以瞭解到事物的全部,一就是多!

明白了這一點深層含義,自然會對讀經教育產生極大的信心,它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成聖成賢,它開闢了一條成聖成賢的簡易之道。借用西方成功學的一句話:你每天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

智慧的教育心得體會 篇8

有人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繫。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