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學二胡心得體會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篇一:淺談二胡教學中的幾點心得

學二胡心得體會三篇

摘要:二胡教學從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無論從最初級的二胡班還是高等院校的專業學習,都足以證明它作為民族樂器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樂趣、音準、放鬆、揉弦

二胡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樂器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今天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對於民樂的喜愛也更為深厚,許多家長也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學習二胡、接觸音樂、提高綜合素質。作為一名二胡老師,多年的教學讓我有一些心得與大家探討。

一、初學孩子要啟發,尋找樂趣,以積極的態度去練琴

二胡與其它器樂學習一樣,有它枯燥單調的基本功練習,這也是一些初學者不能堅持下來的原因。尤其對一些孩子,更是感覺比較乏味,教學中應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堅持學習。

1、二胡教學中的趣味性

傳統的二胡教學從拉弦長弓開始是非常枯燥的。有些孩子年齡小很難掌握,所以失去耐心而喪失興趣。教師應該採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來調節氣氛,有助於孩子的理解,也可以幾個孩子在一起上集體課,互相學習,激發競爭性,使孩子在啟蒙階段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2、作業要適當,練琴要有效果

現在的孩子壓力大,本身學習任務就很重。所以每次老師佈置作業要適當合理,以免使孩子負擔過重而產生牴觸情緒。只有孩子從內心願意做這件事才會有效果。老師應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如果把練琴當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麼就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應該告訴他什麼地方拉的不好,下去練的時候就應該在這個地方反覆多拉,要有重點、有目的地解決難點,而不是讓他回去漫無目的過遍數,最後仍然是收效甚微,孩子也很麻木,沒有激情。

二、練琴中應該注意的一些技術性問題

1、放鬆:放鬆是演奏二胡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持琴時放鬆更為重要。它不僅僅影響到初學者的學習,對以後的演奏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A、首先二胡的坐姿要自然,雙肩要有下垂的感覺,左手持琴桿,二胡的琴筒是靠在小腹與大腿根處,琴桿前傾大約45°左右,這時的琴筒是穩定的。右手持弓,要有下垂感,使弓毛自然、平行地放在琴筒上。

篇二:二胡自學體會

創業餘二胡定弦定調、把位指位及拉奏體會 2013-09-14 21:38:58|

自創業餘二胡歌唱伴奏定弦BE(不常用):15弦為B調,26弦為A調,3(低)7弦為G調,4(低)1為降G調,5(低)2弦為E調,6(低)3弦為D調,7(低)4弦為C調。

以上見圖

其他3種定弦定調因為更不常用,故不一一列出。

二、統一把位和指位

經過幾年摸索,我認識到,二胡最基本的把位其實只有5種,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空弦的兩種把位和指位(第一把位),即15弦和52弦;另外以一指開始的完整把位和指位有3種,即1(裏弦)5(外弦),5(裏弦)2(外弦),4(裏弦)1(外弦)。(見草圖)

其他26弦、37弦、41弦、63弦、74弦,因為從空弦開始都不是完整把位(需要詳細解釋),故不作為第一把位,而把下面的完整把位作為第一把位,以下順延。其實以空弦開始的作為第一把位的15弦和52弦,從第二把位開始,和以上所説後三種把位和指位完全相同。這樣一來最基本的把位和指位只剩下3種。

具體分解:

1、15弦,第二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第五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

2、52弦,第二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1(裏弦)5(外弦)用

一指。

3、63、74(升)弦,第一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第二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

4、26弦、37弦、41弦,第一把位5(裏弦)2(外弦)用一指,第二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4(裏弦)1(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1(裏弦)5(外弦)用一指。

5、以上3、4中的5種弦,第一把位以上的部分,作為特例牢記併合理處理。

以上見圖表。因電腦技術關係不能標出音高。

下圖豎線表示二胡裏弦

下圖位DA定弦和定調關係。其他6種定弦還可以畫6張表。

篇三:二胡教學心得體會

學期摘抄心得

本學期內,李院長給我們研究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就是對《論語》、《道德經》、《詩學》、《樂記》、《中國美學史》、《西方美學史》進行摘抄和擴寫。説實話,當聽到是十萬字的時候,自己心裏也不免咯噔一下,覺得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當自己真正靜下心來進行摘抄的時候,一直到摘抄結束,自己才對這幾本書有了一點認識,同時也讓自己在美學理論方面有了一點了解,下面便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論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全書總共20篇,計有《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衞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 《論語》是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

摘抄完《論語》,我發現它就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一個2000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先進,那麼貼切。讀完《論

語》,才知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平時我們常説的語句竟然出自《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前一句話,説明了取長補短的道理。後一句話,説聰明敏捷的人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句話到現在仍有着深刻的啟迪作用。

《論語》作為一部歷時久遠、容量博大、涵納豐贍、析理深奧的中國古文化典藉,不同時代的哲人紛紛以不倦的精神和不誨的情思加以悉心悟讀,或全方位把握,或多層次切入,認真地註釋、翻譯、解説、談論、研究。

在摘抄的時候,我非常敬佩孔子的好學精神。他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卻還堅持學習禮樂文化,母親去世後,他一邊挑起學習重擔,一邊繼續學習。大約在30歲時,學業有成,首創私人辦學,開始收徒講學,直至終老。他不光活到老,學到老,還時時處處向他人求教,真是“學而不厭”。

其次,我非常贊同孔子的道德修養論。孔子"仁"的道德修養論對中華民族的道德建設有很大影響。孔子在長期教育實踐的基礎上以"仁"為本,提出了孝悌、禮、知、信等道德規範,並指出"內省"是實現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徑.其思想觀點對當前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有深遠影響。現代社會,關於

道德修養,我們缺失得太多了,幸虧有《論語》。

第三,我非常佩服孔子有如此堅定的理想信念。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與幾個弟子在周遊列國的途中被困於匡地,生命安全遇到嚴重威協。就在這種情況下,孔子絲毫不見面臨危難的惶恐焦慮,有的卻是樂天知命的從容自信。他堅信“天之未喪斯文”,個人的生死已與“斯文”的存亡緊密相連,文化生存的悲情已與個體生命的感受合而為一,維持和延續“斯文”,已成為他生命價值的全部。

説實在話,作為一項作業來摘抄《論語》,我感覺有些累,但在完成這項作業的過程中,我卻真的想細細品讀《論語》了,因為孔子這個充滿人性光輝、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歷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

而摘抄到《道德經》的時候,可以説作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

我對《道德經》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説作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的,但並不是永恆的。“名可名,非常名。”説的是可以稱呼的名不是恆常的名。“無名天

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説天地剛剛呈現時是沒有名的,萬事萬物逐漸出現時才有了各自的名(但並不永恆)。“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經常在沒有欲求時來探究它的奧妙,有的時候探究它的倪端。“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是説有和無這兩方面都同出於道卻有不同的名稱。“同謂之玄”都同樣可以被認為深遠微妙,難以把握。“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裏指的是這種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奧妙。

雖然摘抄的過程有些枯燥乏味,但直到結束後,這其中知識的精髓也就躍然紙上了,都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談不上我讀的有多精多深,但這些東西都是自己之前沒能接觸到的,同時也正是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對我們的國學文化、美學文化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也讓我對他們都有了濃厚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到路上我會更好的去學習和閲讀,這也對我們在演奏上有着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