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點滴嘗試論文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摘要:職業教育遠不同於應試教育,職業教育要求語文課教學更應該切近社會,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國許多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基本上還在套用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模式,與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相脱節。我認為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學改革關鍵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專業和就業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個體差異,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點滴嘗試論文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語文課堂教學 分層次教學 點撥引導 因材施教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説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語文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他們中有的只有國小文化,有的國中未畢業,有的學生即使國中畢業,但成績也很不理想,學生在思想上放棄,產生了語文課無用論。原有的中職語文課教材又多沿襲普通高中的教材體系,內容過深,中職的學生學這樣的課程難度很大,他們也不太可能接受或學懂。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迫在眉睫。對於改進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程、新理念要求我們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要從單純注重知識傳授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就決定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教師要努力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善於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安全、積極、愉悦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成功、快樂、友愛的享受。

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積極營造一種以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徵的課堂心理氣氛,使學生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重視並滿足他們的參與意識,他們就會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體作用。

比如職校語文應用文教學內容之一的《合同》,如果單一地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理論教學進而進行習作,不僅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而通過創設情境之後,其結果則大不相同。本人在教學中曾嘗試讓旅服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訂一份《旅服合同》,每組四位同學,2人作為旅行社代表與另2位所謂的遊客方代表進行協商擬訂,共同完成作業,並且各組所創設的情境毫無雷同,學生在擬訂的過程中對於合同的性質、格式、寫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有了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多媒體對各組的作業以及規範的《旅服合同》體例進行展示。通過學生的互評、教師的因勢評析,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踐了教學的專業化,事半而功倍。

  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針對中職生大多數語文素質較低的特點,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鶩遠。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點進行字、詞、句、文的認、釋、讀、寫,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和提高,不能把對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在中職生的身上。 在我國,由於歷史的原因,認為讀書才是當官耀祖的唯一“正道”,因此,使得職高生基本上都是在普高裏“有問題”的學生,他們普遍存在“基礎差、能力差”的現象,更麻煩的'是程度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採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吃不飽”或者“吃不了”,也就達不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完不成教學任務,而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也就成為必然。要根據學生實際,分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我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專業,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來根據不同的學生上課。全校對於語文課的要求,不能簡單地統一趨同,在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中不應該只看“教過”了或“學過”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看“教懂”了什麼或“學得”了什麼,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把分層教學、分類指導落在實處。

  三、重在啟發,貴在引導

新課程要求教師以愛為本,多一點尊重和信任,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活動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線路、選擇正確的狀態,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探究、合作、體驗、創造,完成教學活動。但由於學生本身存在着個體差異,教師應在內容安排、目標制定上有層次性和遞進性,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還要從課堂走向校園、走向社會,優化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病句修改比賽,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園演講比賽、辯論賽、應用文寫作比賽,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大街小巷、報刊雜誌、電視廣告、標語等進行挑刺,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同時,要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多媒體課件,改變以往單一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創新的能力,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方法靈活,因材施教

中職生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低,讀職高也許是為了擺脱文化基礎課,因此,對於文化課沒有主動性,甚至乾脆放棄。在另一方面,語文課上教法簡單、死板,我們傳統的“上法”是三尺講台、幾支粉筆,用錄音機放課文朗誦,很多老師還只教認字、劃段,結果是聽的沒有美感,講的也沒有美感,費力不討好。那麼,還不如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將沒有聲音、畫面的文章變成有聲有色、生動形象的畫面,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就有了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上不要肢解文章,文章是一個整體,任何肢解的作法都會影響整體感受,既不利於提高學習興趣,更不利於提高整體欣賞能力。最後,教法要靈活多變,善於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激疑促思的適宜點撥、引導。譬如,當學生在思考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引導他們轉換思考的角度,另闢蹊徑,使學生產生一種別有天地、豁然開朗的感覺;教師在引導學生上,或正面衝鋒,或迂迴突擊,從而衝破障礙、開通思路、活躍思維;有時學生思考的問題無法進一步深入,教師則可退一步讓他們從已學的知識中找出同類的問題,以便通過類比,引發思考;有時學生的思路突然中斷,教師可為之鋪路搭橋,耐心地誘導他們從多種角度、多個側面進行思索,並讓他們領略積極思維而獲取成果時的愉悦。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實踐之水常流。做,即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心就是實踐。要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塑造完美的人格,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給孩子一些權利、一些機會、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選擇、去體驗、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一種條件、一片空間,讓他自己找答案、去鍛鍊,讓他自己向前走。

  參考文獻

[1]李育芳規範教學評價,促進語文教學.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誌,2008(10)。

[2]陸磐良《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體系》.《教育參考》2005-3月號。

[3]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