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精選3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導語:《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精選3篇),歡迎閲讀參考!

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精選3篇)

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課前説話:同學們,學完輕叩詩歌的大門主題單元,想必你們已經積累了不少詩詞佳句,課前我們來個小遊戲,老師説詩句,你們接下句。你們知道這些詩歌的內容是寫什麼的嗎?(友誼),除了詩句還有不少詞語也是寫友誼的,如莫逆之交,布衣之交,(你們還知道哪些呢?)今天坐在後面聽課的老師也是我們一面之交的朋友,對於他們我們應該送上什麼禮物呢?對啊,交朋友首先要做到坦誠相待,大膽展示你們風采,給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嗎?

一,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你們知道什麼是知音嗎?人們常説,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人的一生要找到與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確不容易,春秋時期,楚國的俞伯牙和鍾子期是怎樣成為知己的呢?讓我們一起到《伯牙絕弦》中去探討吧!(課前板書課題, 作翻書記號)

二、揭示課題:

誰來讀一讀課題?(讀得好)這個弦字的字音很難讀,但他讀得很準確,咱們一起讀。清晰響亮,字正腔圓,非常棒!絕是什麼意思?(斷絕)你怎麼知道的?(看文後註釋)知道題目的意思嗎?(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對,看註釋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方法。(板書1;藉助註釋)剛才這位同學沒有直接説“伯牙斷絕了琴絃”,他解釋得真好!為什麼呢?他不是機械地按照下面的註釋把它翻譯過來,而是用了我們能夠理解的經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看來,他是真正讀懂了這個題目的意思,他真會讀書。我們學文言文就要這樣,要學會變通。(板書:2學會變通)(打印出來)

三、範讀引路:

1、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這篇古文,讀不懂的詞句就看一看下面的註釋,想想它的意思,然後反覆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讀通順。自己讀自己的。

古文已經和我們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説説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難的印象)

你們數數這篇文言文有幾句話?只有五句話,就講了一個故事。所以説文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簡練,內容豐富,涵意深刻,所以它們讀起來有點深奧。第一次感覺有難度很正常,接觸多了,你就會發現它很美有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讀流利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下面我們再來讀一遍,這一遍在讀的時候,注意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這樣吧,鄒老師帶着你們讀好嗎?音樂起,領讀。

2、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覺?自由讀。(板書3反覆誦讀)

3、檢驗朗讀: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大聲讀一讀,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鄒老師還沒有作任何講解,他就能讀得這麼通順,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給這位同學鼓鼓掌。請四人小組朗讀。看來,同學們的朗讀沒問題了,我們一齊讀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伯牙絕弦”,讀。

4、師: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雖然沒有讀到百遍,四、五遍總已經有了,那麼,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經自現了呢?

四、研讀交流:

(一)品讀伯牙絕弦的原因:

1、考考大家吧,文章的題目是《伯牙絕弦》,課文中還有哪個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絕弦”?幻燈出示句子“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講一講?(生: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聽懂他的琴聲了,就摔破了他心愛的琴,終生不再彈了。)

剛才那個同學説是伯牙覺得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知音。我們從哪個字讀到“覺得”的意思?一齊説。(學生齊答:謂)所以後面要稍做停頓。誰再來讀?(學生讀)

2、這樣一讀,就覺得你們讀懂了意思,所以讀出了恰當的停頓,咱們全班孩子一起來讀。(學生齊讀)師:他永遠地告別了彈琴,他徹底地放棄了彈琴。而且,這裏的絕弦絕不是一般的絕弦,它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怎樣?(從此永不彈琴了。)察其言,觀其行才能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什麼伯牙會有如此舉動呢?我們還得了解文中人物的特點開始。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同學們,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一句。

師:誰讀出了他們的特點?(伯牙是個琴技高超的人)你從哪個字讀出的伯牙彈琴技術很高?(善)(4師板書:善)這個善與現在的意思相同嗎?(在這裏“善”是擅長的意思。)鍾子期擅長聽伯牙的琴聲。

我不相信,得有事實證明,你從古文中的哪些句子在告訴我們伯牙善彈琴,而子期善聽,用筆標記出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用筆勾)誰來把你標記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剛才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勾的這兩句,為什麼我們能感受到伯牙善鼓琴,也能感受到子期善聽呢?你從哪個字和哪個詞能感受到呢?誰來説説你的意見?

1、我找到一個:(5、板書志字),伯牙彈琴,他彈出巍峨高山。志是想的意思,你從哪裏看出伯牙的琴聲有高山的意境?為什麼會想到高山呢,你們從課前查找資料《伯牙學琴》的故事中就能找到答案。

2、當伯牙鼓琴,心裏想着高山的時候,子期的心中浮現了怎樣的高山呢?誰看到了?(鍾子期看到了高高的泰山)哪個詞讓你感受這山特別的高?

(峨峨)那好,咱們把這高高的感覺讀出來,誰來讀?

(一名男生起來讀)孩子,我感覺這山還不夠高,女孩,你來!聽他這麼一讀,你看出了什麼?請把你看到的讀出來了。山高了,你朗讀的水平也高了,咱們一起來讀。(學生齊讀)

師: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子期善聽?(我從鍾子期曰:“善哉!“善哉”這個詞聽出來的。)“善哉”用今天的話説是什麼意思?假如是你聽到伯牙的琴聲,你會説什麼?(伯牙,我聽了你的琴聲,我知道你的心就好像比泰山還要高。)

所以,善哉!這個“善哉”是什麼意思?(太好了,十分的好,妙啊!)

師:妙哉。妙啊,那咱們就把那種妙哉,妙啊的感覺帶到這句話中去讀。

(自由有感情地讀)老師也要對你説,善哉!(請幾個同學讀)咱們一起來讚美讚美!(全班有感情的齊讀)

3、“洋洋”的理解:想着畫面讀出情感,感受感受,孩子,聽他這樣讀,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我看到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江河,還聽到了波濤澎湃的聲音)那把你聽到的讀出來。(生聲情並茂的讀第三句)讀得真好!咱們把掌聲送給她。(學生掌聲)善哉!誰還想讀?你來,可愛小女孩。對,讀書就得這樣,想着畫面讀出情感(板書;6、想象畫面,)咱們一起讀這句。

4、請同學們看這四個句子,觀察“善”字,課件出示四個句子,比較“善’字。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第一個表示善長,第二個“善”表示好啊!這裏的兩個“善”字意思不一樣的,這裏相當於現在的一字多意,藉助註釋,讀懂意思,讀出情感就能體會其中的意思變化。

5、那你們能運用這個方法讀出這句話的意思嗎?

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他彈琴彈出什麼,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説出來。那你從哪個字讀出了伯牙心中有所想。我從“所念”中聽出伯牙心中所想。剛才上文中也有一字和念字意思相近的,是哪個字?(生:志)咱們把這個“念”圈一圈。師:讀書就得這樣,讀着下文念着上文,(板書7聯繫上下文)那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能讀懂什麼?

生:我從“必”字,讀懂鍾子期每次都聽懂了伯牙的琴。

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生1:還會有鳥語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開。生3:冬天白雪皚皚。……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生答:知音。

身在宮廷,伯牙雖然是著名的樂師,名滿天下,可是沒有人聽懂他的音樂,只有鍾子期才聽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懷。這子期才是伯牙的知音哪,這知音二字(師板書:知音)概括了千言萬語,同學們,此時的伯牙是怎樣的心情?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伯牙是非常高興的心情。)是啊,是眉稍眼角都帶笑,你把這高興之情讀出來。還有什麼心情?再讀一讀。好一個喜出望外的伯牙,同學們,此刻的.伯牙可能是春風滿面,喜出望外。因這世上知音難尋,可他得到了。“所以伯牙所念”咱們一起讀。(老師意味深長地引導)可能伯牙也是百感交織,喜極而泣,因為知音難尋。所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咱們再來讀

(二)播放音樂,出示圖畫,體會到的情感不同,讀出的味道也就不一樣。這對知音約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見,可是當伯牙趕去的時候,看到的是鍾子期那冰冷的墳墓。原來分手後不久,子期就病死了。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大家輕聲讀一讀,你彷彿聽到伯牙在説什麼?看到他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出示伯牙在墓碑前的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g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師:同學們,你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我聽到了伯牙的哭泣聲,他在向老天爺問,為什麼?為什麼?我好不容易才尋找到的知音,為什麼這麼快就讓他喪失生命?)讀出這個句子,把伯牙的這種責問讀出來。(我彷彿看到了伯牙把琴摔壞了,而且再也不彈琴了)他是在怎麼地摔琴啊?(很傷心,而且很悲痛。)那你把悲痛之情,讀出來。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讀!(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拓展延伸: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生齊説: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着這絕弦,再對子期説什麼?把你最想説的話寫下來。

請一個孩子把他想説的話讀給大家聽聽。

生:子期,你死了以後,沒有人聽懂我的琴聲。想到你在時,能聽得懂我的江山江河。現在我還能找誰來聽我的琴呢?所以我只能摔破琴,從此不再彈琴。

生:子期,我已經砸破了琴,擲了弦,世上除了你,我就沒有了知音。我繼續彈琴,有何用呢?

師:這絕的是弦,不絕的是對知音的懷念之情哪!

生:子期,你死了,我彈琴何用,誰又能聽得懂呢?

師:是啊!

生:雖然我有超高的造詣,但你死後,沒有人能夠了解我,欣賞我,,一切都是徒勞的,我從此不再彈琴了。

師:雖然有很高的造詣,但是我從此不再彈琴。同學們,我們在這絕弦中感受到的是伯牙對知音的懷念之情。但是我們古代的精典,古人的情懷,往往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閲讀,去領悟。今天我們領悟到的是此時此刻的情懷。兩千多年來,不同的人讀故事有不同的體會,相信同學們以後再讀《伯牙絕弦》。從這絕弦中領悟到更多更多。後人根據這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這首《高山流水》。拿起書,聽着琴聲,我們再來回味着這個故事。(放音樂〈高山流水〉學生齊讀課文)

(四)背誦古文:

誰把這故事記在了心裏,誰來試一試?熟讀成誦啊!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讀懂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讀出了情感,讀出了體會,習得了方法,最後熟讀成誦。古文就是這樣,要讀書百遍,(學生:其義自見)。

下課!謝謝同學們!

(五)作業超市:

1、必選題:

背誦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2、自選題:

(1)把《伯牙絕弦》改編成課本劇。

(2)把《伯牙絕弦》改寫成記敍文。

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教材説明】

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人教社課標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操練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説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説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説,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雲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齊聲朗讀。

一、激情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人們常説——“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教師在黑板中板書:“知音”),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絕弦”。(教師在黑板中上板書課題,生食指書空。)

2.齊讀課題。

教師加節奏,再讀,注意節奏。

“絕”是什麼意思?(斷絕)面對這個“絕”字,你有什麼疑問?

(為什麼要“絕”?什麼時候“絕”?……)

是呀,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應該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一)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正音,如有必要,個別難句如“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可帶讀(視情況而定)。

3.教師範讀課文。

4.説説老師在哪些地方停頓?試着用“/”標記。(教師在黑板右板書“/”)

(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

5.學着老師的樣子,按照正確的停頓,自己再練讀一遍。

練讀後再指名讀,教師評價。

全班齊讀,教師評價。

(二)讀懂課文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又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右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師小結: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你們看,這位同學,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追問:那課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掌稱快道:“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瞭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3.再讀全文。

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好!

三、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學們,剛才老師説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板書:子期 欣喜萬分 伯牙 悲痛欲絕

2.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為什麼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派生問題思考:伯牙作為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讚過他?別人是怎麼誇獎他的?(想象説話)

3.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

教師引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為鍾子期聽懂了自己的琴聲,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為——“知音”!

4.想象説話。

請同學們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描繪哪些自然景物?鍾子期又是如何稱讚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

教師引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麼,鍾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並由衷地稱讚。用課文裏的句子説,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一個所念,一個必得,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欣喜萬分。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來,讓我們伴着《高山流水》的樂曲,輪讀課文的1—4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後一句)

1.配樂,教師講述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於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説:“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後,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請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3.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請再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並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g土,慘然入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學生齊讀。

2.“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好一個“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同學們,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斷了自己的前程;斷了自己的心絃;斷了自己的希望……)

3.對話伯牙。你是怎麼看待伯牙這一舉動的,怎樣評價俞、鍾二人這一段友誼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為了紀念他們重新譜的也一樣精彩。讓我們伴着這首曲子,在傳唱這個故事中結束這堂課吧(配樂、學生齊背課文)!

五、課外作業,鞏固運用

必做: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選做(從以下題中,選擇一道完成):

一星級:聽一聽樂曲《高山流水》。

三星級:讀一讀明代小説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有關“伯牙絕弦”的故事。

五星級:將課文《伯牙絕弦》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書

25 伯牙/絕/弦

喜 知音 悲

子期 伯牙

伯牙絕弦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説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説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説詞。老師再説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説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節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謂/ 世/ 再無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課文記敍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藉助課後的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裏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並繼續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説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後來,當你終於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説?

(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説“好啊”還可以怎麼説?

(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讚歎“善哉”,理解“善哉”表讚歎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讚歎?指導讀鍾子期讚歎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説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麼?(可能是稱讚)周圍的人會怎麼稱讚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讚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麼?(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或會對子期説些什麼呢?

9.從那以後,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着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鍾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説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裏,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歎,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

六、作業: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絕弦

(知音)

鍾子 期善聽  必得  之死

[教學思考: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後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