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農業

有關農村國中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和對策論文

欄目: 農業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國中數學課程改革已經有七個年頭了,期間出現了許多喜人的成績,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感覺比課改前更嚴重。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課改目標。

有關農村國中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和對策論文

一、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

(1)客觀原因。國小升入國中的學生,有一部分優秀生通過考試,進入了城區學校,再加上數量不少外來流動人員的子女入學(這些學生與本地學生學的是不同版本教材,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學校的師資配備及教學硬件設施不足也是一個原因,一些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離城區遠一點的農村學校工作,受經濟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學校沒配備一定數量的多媒體教室,許多教師沒有機會用上多媒體教室或沒有系統地掌握信息技術,這就使得課堂信息量較少,圖形的動態變化不能直觀顯示,難點的突破缺少必要的技術手段。即使有少量的多媒體課,也只是一些公開課或是研究課才用,但對於數學課,感覺是換了黑板而已。對於見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主觀原因。教師的教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實施“數學課程標準”,教師方面最重要的是實現兩Al“轉變”,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方式。有不少教師不願改變,根據習慣,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一切照舊。教學時,課本上怎麼寫,就怎麼教,課本上寫什麼就教什麼,甚至把“數學課程標準”上明確不要的內容也照舊教給學生,而對於新增加的內容,如“數學活動”“課題學習”根本不上,認為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本身具有的能力,不是教師能培養出來的。教學過程仍是教師以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聽記,重結果、輕過程,甚至直接告訴學生結果,滿堂灌,大量、重複的練習,學生學的毫無生氣可言。學生的學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不少學生認識不到數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對數學缺乏興趣,沒有毅力和耐心,不願意深入思考,不能主動探索、不肯動手實踐,不願意與其他同學互相學習。而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多了,應用的時間多了,技能訓練的時間相對少了;對話交流多了,少了強制性;自主性多了,被動性少了。隨着教學內容、學習時間的增加,這部分學生就拉大了和其他學生的距離。

二、減少兩極分化的措施

(1)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切實有效的培訓,同時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儘快樹立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在新的課程觀下,課程有了新的內涵。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的過程。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動生成的`統一過程。數學新教材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在理念、結構、要求等方面與原教材有較大的區別,更注重問題的提出、思路的探求、規律的提示、方法的獲得等,也就是在講授的同時,加強師生了解、共同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同時,真正理解和消化新教材,在數學活動中依據課堂中的教學狀況、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感受和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生能力和數學素養。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關注學生的個性。新課程中,教師要做到角色轉換,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要積極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和老師都處於愉快狀態,教師要用心施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真正體現新課程教學“以人為本”的原則。必須承認,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應努力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潛能達到最大化。因此,從學生升入七年級年級起,就應關注、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因學生成績差而歧視他們,必須關注包括“潛能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實踐證明,對每個學生不用一把尺衡量,努力實施分層教學、分層評價,能使數學“潛能生”同樣達到應有的數學水平。

(3)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能力。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注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到數學的內部。在蘇科版(七下)學習“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條件時,可設計情境為:用一張長方形紙剪一個直角三角形,怎樣才能使得全班同學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通過這一問題,學生在想一想、剪一剪的基礎上,輕鬆愉快地解決了問題。不僅引入了SAS的條件,而且不知不覺為下一步夾角是任意角作了鋪墊。在北師大版(八下)“你能肯定嗎”這一節課中,若用“幾何畫板”演示順次連接任意四邊形的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什麼四邊形,能給學生非常直觀、深刻的印象,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並積極努力尋找理由。

(4)-堂課的教學過程要儘可能完整,不能因為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展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減少了目標檢測的必要環節。在新課程教學中,情境的創設,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師生間的交流,學生的合作、探究是要有的,但作為一節完整的教學課,其中目標檢測的一個環節是重要的,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瞭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特別是“潛能生”的學習,就不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也不能針對性地佈置課後練習;如果學生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學習現狀如何,就少了自信、少了動力。堅持每節課的目標檢測,能有效地防止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