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個人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31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個人教學設計1

忙碌而充實、疲憊卻喜悦……是啊,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這忙碌、疲憊中充實、喜悦、收穫着。我將吸取10年遺憾的教訓、收穫的經驗,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現根據市、區、學校的工作配檔,制定如下20xx年個人工作計劃:

一、思想政治工作計劃

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政治學習,記錄政治筆記,提高覺悟和意識。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 概述道德修養(dào dé xiū yǎng)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個人自覺地將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轉變為個人道德品質的內在過程。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標、途徑、內容和方更多>>

,為人師表,嚴於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二、教師個人業務工作計劃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還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業務技能。本學年我將注重開拓視野,訂閲專業雜誌,瀏覽音樂網頁,隨時記下可借鑑的教學經驗、優秀案例等材料,以備參考。不斷為自己充電,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紮實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為能隨時供給學生一杯水的自來水。

三、課堂教學工作計劃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是學生茁壯成長的快樂園。為了使每堂課短短的40分鐘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躍、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其最大的效用。我將注重在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方面下功夫。課前認真備課。作到課前再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學軟件的操作過程,保證課前的準備工作及時、充分。課中全神貫注。處處體現音樂課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師的指令,琴聲就是他們出發的號角,讓學生始終處於音樂的歡快氛圍中。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趣味化教學,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愉快的心情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將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運用謎語導入新課、故事貫穿課堂始終、音樂遊戲中解決枯燥的樂理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的用腦、用耳、動口、動手去完成老師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興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個人教學設計2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術是生物科學、醫學等領域最基本的實驗技術,也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術。因此,“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高中選修教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本文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實驗結果評價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選修1的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中的第1個課題,旨在為學生實踐其他的生物技術實驗做好鋪墊,又由於本節內容位於傳統的發酵技術之後,所以它是在傳統的生物實踐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又為微生物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因此,可用“承前啟後”這個詞語來概括本課題的地位。

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確立本課題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列舉培養基的種類等基礎知識,説明培養基配方及作用;概述無菌技術。

(2)能力目標:嘗試培養基的製備、高壓蒸汽滅菌和平板劃線法等基本操作技術。熟練規範地進行無菌操作,成功地培養微生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驗製作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純化大腸桿菌的方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領悟實驗原理,交流實驗體會;形成勇於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教學重難點:無菌技術的操作。由於微生物在自然界分佈廣泛,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除了要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外,還需要確保其他微生物無法混入。因此,實驗時針對培養基、操作者、用於培養的器皿、接種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和培養,獲得純淨培養物,才能成功培養微生物。可見無菌技術是微生物培養過程的'關鍵。教學中可聯繫醫療和生活實際深入理解無菌技術。

二、教學建議

1、設置適當情境————有效導入

雖然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由於其一般個體微小,肉眼不可見,須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可看見,所以學生對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總體比較陌生。我們可以嘗試以如下情境導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紅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塊腐乳、一盒酸奶,讓學生思考這些食品分別主要是由何種微生物發酵而產生的。情境二通過投影儀展示水華和赤潮等與日常生活關係比較密切的生物。

通過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討論,學生可以對微生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本專題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在微生物培養中保持培養過程純淨的重要性。

2、重視基礎知識———夯實理論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這一課題,就當前普通高中學生學情和各學校實驗條件而言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要保證該課題的有效展開,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探究學習。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個概念:培養基、菌落和無菌技術。

關於培養基,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先製備一個常用的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在課上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對培養基有個初步的形象認識,同時還可以結合多媒體簡單介紹一下其他培養基的類型及分類依據,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概括出培養基分類的基本知識。然後再設置一些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

①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是什麼?

②瓊脂在培養基中主要起什麼作用?

③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與其培養基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一定相同嗎?

④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按物理狀態、化學成分、用途等分類依據分別應屬於何種培養基?

⑤硝化細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養生物的碳源、異養生物的碳源分別是什麼?

而菌落是實驗室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教師可實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腸桿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細菌的菌落、纖維素分解菌的菌落,並讓學生比較菌落形態、顏色、光澤等方面的不同,然後討論以下問題:

①科學研究為什麼常用菌落作為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

②菌落形成常在什麼培養基表面?液體培養基可以產生菌落嗎?

③為什麼説獲得單個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純化”?

④菌落的觀察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至於無菌技術,是本課題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操作要領,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閲讀教材P15小字部分“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錄4,然後歸納出消毒滅菌的適用對象,並以表格的形式比較消毒和滅菌的區別:

3、實驗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體會無菌技術

(1)製備牛肉膏蛋白腖固體培養基

該培養基的配置細節較多,但是並不是完全要記住的,只要抓住關鍵的環節(牛肉膏和蛋白腖的稱量與熔化方法、先調pH後滅菌等),然後建立以下簡單的流程圖即可:

計算→稱量→融化→調pH→滅菌→倒平板

上述流程圖還可簡化為六個字:“算、稱、融、調、滅、倒”。為了更好的掌握培養基的配置,還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供學生討論:

①皿底和皿蓋的大小關係?培養基是倒在那個上面?

②“倒平板”中的“倒”字該如何理解?

③培養基和培養皿的滅菌方法有何不同?為什麼?

④“倒平板”指的是接種前還是接種後,還是都要?

(2)純化大腸桿菌的兩種方法

微生物的純化方法很多,教材着重介紹了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但是原理大致是相同的:通過連續劃線或系列稀釋,降低大腸桿菌濃度,得到單個細菌繁殖成的菌落。以平板劃線法為例,可嘗試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關於兩種接種方法有詳細的示意圖,可先讓學生自己看,然後由學生談談哪些細節體現了無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們在實驗室應從哪幾大方面確保無菌操作的實現。

(3)實驗室操作

本課題大體可按以下實驗流程操作:

本課題的具體流程可由學生結合書本中的提示自行設計,鼓勵創新,但必須以遵循接種的基本原理和無菌操作為前提,以獲得純化的大腸桿菌菌落為目標,以安全為第一保障。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提醒和幫助。

下面結合實際操作提出幾個注意點或建議:

①以安全為第一要務。本實驗最好選擇非致病菌種,如本課題教材中的大腸桿菌等,這樣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本實驗用到的乾熱滅菌箱、高壓蒸汽滅菌鍋、酒精燈、紫外燈等儀器設備都要先培訓、後使用,並填好使用記錄,強化安全意識。

②以無菌操為關鍵要領。由於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該實驗稍不留意就會失敗,所以無菌操作顯得尤為重要,且細節很多,我們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實驗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可行性,然後將每一個應該注意的無菌操作環節都做好標

注;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每組至少要安排兩位同學監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嚴格的無菌,並做好記錄,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便於查找實驗失敗的具體環節和原因。

③體現對照原則和重複原則。將接種後的培養基和一個未接種的培養基都放入37℃的恆温箱培養,未接種的作為空白對照,只有上面培養基完好且無菌落產生,才能説明培養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腸桿菌單菌落,否則實驗只有重做。為了確保實驗成功的概率,可以適當增加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基的數目,避免由於偶然原因導致實驗失敗,延長了實驗週期。

④以獲得標準的大腸桿菌單菌落為主要目標。由於學生不清楚大腸桿菌菌落特徵,教師最好事先提供一個參照,這個參照可以是培養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圖片。引導學生從菌落顏色、形狀、大小、光澤等方面來描述大腸桿菌菌落的特徵。一般選擇12h和24h為觀察基點比較合適,因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點,如果培養時間太長,菌落也會連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單個菌落了。

三、教後反思

本節課可以通過生產實例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在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保持培養物純淨的重要性。在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練習相應操作,從中體會純淨培養過程中“無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熟悉實驗原理再進行操作實驗,利用培養結果指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成敗並相互討論總結,深入理解知識。當然由於微生物的微觀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個人教學設計3

【習作要求】

1.通過寫自我,讓人們瞭解一個真實的個體,獨特的個體。

2.能選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説話。

3.做到語言活潑清新,主題鮮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作前熱身

對一個人的瞭解,莫過於自己了。我是誰?我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先聽聽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吧?(師介紹自己)

(二) 選材點撥,明確寫法

1、經常照鏡子吧,今天再來照照,把鏡子中的自己,用筆寫下來。

2、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外貌描寫

3、你知道能照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特殊的鏡子是什麼嗎?告訴你,是其他人的眼睛。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學、父母、長輩中間作個小調查:除了名字之外,他們還會怎麼稱呼你?為什麼這樣稱呼你?蒐集一下吧:

同學——

父母——

長輩——

4、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性格特點

5、師啟發引導:生活中最熟悉的最瞭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説起來,卻會不知從何説起,不知道説些什麼,所以,作文前的選材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回憶自己成長曆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或者充滿童趣的實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請你來説説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具體事例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捕捉能反映特點的地方,啟發引導學生説具體)

7、師:大家説得真好,在這些事情中,就藏着一個獨特的你,這個人就是你。

説明:

本堂課本着“激發學習動機→交流、愉快的參與→有話可説、有話可寫”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出更加突出自己的個性、特點的事例。所謂特點,就是這個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才可能使這個人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與眾不同,別具一格。這是文章最為可貴的地方。因此,此環節旨在通過“把鏡子中的自己畫寫下來、別人口中的綽號、我的童趣故事”幾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懂得寫自己時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

(三)佳作點評,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練習。

例文一 我這個人

我呀,叫朱慕堯,今年12歲,是一個普通的國小生,在新興國小五(2)班讀書。

我這個人個子有些高,排隊時總做隊伍的小尾巴。腦袋大大的圓圓的,當然會讓人聯想到足球。俗話説:“腦袋大,腦水足。”所以親戚朋友都説我聰明。我自我感覺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可媽媽卻説我眼睛小,因為一見陽光,我的眼睛就會眯成一條小縫。我經常大口大口地吃飯,張開大嘴,會看見我的牙齒有些稀疏,我的大門牙早就被人給扛掉了,到現在還沒裝上。原來我是一隻漏嘴巴的“小公雞”,吃飯總是漏飯粒,在媽媽的監督下我終於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現在吃飯可是“顆粒歸倉”了。我的脖子有些粗,還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襖,幾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媽媽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圓又大,跟爸爸的“將軍肚”差不多。

我這個人呀,別的愛好沒有,唯一的愛好就是玩電腦。什麼電腦寫作班、電腦繪畫班……凡是跟電腦有關係的,我一個機會都不會錯過。我這個“小電腦迷”只要拿上鼠標,什麼事 都不管了。有時媽媽叫我做事情,我假裝沒聽見,非得媽媽來拉耳朵,我才肯站起來。

我這個人就這樣,你願不願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 我這個人

我叫陳遠,由於“遠”和“圓”讀音相似,不知從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圓子”。我的臉又長得特別圓,久而久之,我覺得這個外號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時,兩腳替換的頻率特別快,而步子又特別小,跑起來一步緊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學們都笑我:“小圓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隻球在滾,滾得快極了。”啊,是嗎?我可是從沒有看見過,不過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運動會上,我居然也會“滾”出點名堂來了,和其他三人“滾”出兩次4×100米接力第一,兩次100米第六。能為集體爭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歡説話,語速又特別快,就像竹簍倒豆子一樣,一下子能滾出上百顆圓豆兒。可我這個人生就是頭腦簡單,什麼事情都是來不及仔細考慮會脱口而出,以致有時上課也會和同學爭論起來。唉,真是,……我真想把“圓豆兒”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愛我的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就是要為集體作貢獻。可有時工作不順利時,我還好幾次掉了“金豆兒”———眼淚。不過我還是願意為集體工作的。我愛掉“金豆兒”,因為“金豆兒”也是圓的。

不過,“圓”也會給我帶來不少麻煩。在做數學題時,我往往會把小數點點錯,使最終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會因為漏看一個零,以致一道數學題從頭錯到尾……

“小圓子”這個外號,對我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我這個人呢,好比一滴圓圓的小水滴,只有匯入大海才不會乾涸,我願去拼搏,去奪取光彩奪目、圓圓的金牌,而無愧於一個新世紀的學生。

(1)文中的兩個小主人公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你從兩篇例文中學到些什麼好方法?一起交流。

説明:

第一篇例文,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小作者的語言很風趣,很生活化,在介紹自己外貌的時候,非常有趣,把一個可愛調皮的男孩展現在大家面前,讀來很讓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個“圓”字立骨,描寫人物,組織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刻畫得鮮明生動:臉長得圓,跑步像圓球在滾,説話像倒圓豆兒,愛掉像圓圓的“金豆兒”(眼淚),甚至粗心也和圓相聯繫——往往點錯小數點,漏看一個零,文章最後説,我是一滴圓圓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奪取圓圓的金牌。無論是成功的自豪,失敗的懊喪,還是對理想的追求,都從一個“圓”字派生出來,“圓”是這些事物的外部特徵,這一字也就成了統領這些材料的凝聚點。儘管材料十分瑣碎,但由於紅線貫串,仍然顯得十分集中。

這兩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紹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點,通過幾件具體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幾方面的性格特點,力求寫出個立體的、充滿個性化的自我,寫出自我的風采。無論是語言風格還是文章的構思上,都能幫助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打開思維,借鑑寫法是例文學習的目的所在。

(四)指點迷津,總結角度

1、寫自己的文章,你可要大膽的寫,這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另外,選好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否則,別人會以為你在吹牛,最後,加上活潑生動的語言,能讓大家更喜歡你。要常自我追問,我們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個性,準確的認識自己。

2、那麼我們怎麼追問自己呢?小組討論討論。

3、交流、歸納

追問角度參考:個人簡況、家庭情況、外貌體型、性格特點、生活態度、愛好特長、成長經歷、人際交往、優點缺點……

可以寫個人簡況: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時間、年齡、名字的由來、名字的涵義……

可以寫我的長相:漂亮的我,醜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寫我的性格特點:淘氣的我,嬌氣的我,嘴饞的我,熱情的我,倔強的我,憨厚的我,實在的我,驕傲的我,愛哭的我,愛笑的我,愛出洋相的我,愛睡懶覺的我,馬大哈的我,好動的我……

可以寫我的內心世界:我的夢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煩惱,我的悔恨,我的眼淚,我的委屈,我的哭訴,我的自責……

可以寫我的愛好特長:愛讀書的我,愛畫畫的我,愛聽音樂的我,愛唱歌的我,愛踢足球的我,愛作文的我,愛寫詩的我,愛種花的我……

可以寫我的成長故事:我惹了禍,我出了醜,我捱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險經歷等等。

4、我們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就要抓住自己的一到兩個特點來寫,不能面面俱到。而且,還要把自己的特點像剛才的同學一樣,把它説明白,寫清楚。(板書:寫清楚)

説明:

國小生的思路比較狹窄,教師通過“追問”來打開他們的思維,幫助學生選好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從日常生活入手,要選取那些最能展現你性格特徵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徵。要仔細地審視自己,無情地剖析自己,逼真地描寫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這樣才能使一個充滿個性的“我”躍然紙上。

(五)完成習作,交流修改

好了,老師已經幫你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請仔細回憶,寫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你,一個個性的你,好嗎?最後,老師還提醒你:別忘了,給你的文章加一個最精彩的題目。

1、靜心思考,獨立選材。

2、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3、互相交流,修改習作。

個人教學設計4

11月19日,我參加辦事處教委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大賽活動,聆聽了來自各校的7位語文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創設文本中的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郭豔豔老師在教學口語交際《學會感謝,學會安慰》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資料,一邊聽老師的介紹,並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感謝、安慰的情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張倩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小錢患病時急需骨髓移植緊張的氣氛,把學生帶進了醫院,帶進了。

病房,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兩岸同胞,血肉相連的深入體會,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八小薛巖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欣賞作者故鄉的搭石,感受家鄉人的情感之美,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善良。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張倩老師所執教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張倩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想象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師生一起半數,總結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品讀文章打下基礎。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王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同一個時間的兩個不同場景,那些句子是做讓你感動的,為什麼?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張倩老師採用了“聯想想象”的辦法:一年以後,康復的小錢與捐獻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説什麼?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本身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讀、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並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7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十小王迎春老師在處理課文中的四個主要景點時分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彙報。最精彩的是學生上講台提問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學“反將一軍”的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甚至是爭論明白了景物的特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頤和園可以探索的地方遠不至於課文的描寫。

劉秀雲老師則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給予是快樂的?”從而也給了學生個性化閲讀的極大空間,學生的討論有理有據、精彩紛呈;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不是獲得而是給予,不是炫耀而是關愛”感受得很深。

當然,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產生了不斷的疑問與思考,不吐不快,還是寫了出來:我們的教師怎麼了,上課的語言怎麼會如此驚人地相似,總算是開了眼界。“你覺得他(她)讀得怎麼樣”“你讀得真棒”“你讀得最棒”“照(學)他(她)的樣子讀一讀”“誰願意向他挑戰(超過他)”等等。這此言語在每一節課裏都有出現,頻率之高,雖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説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師們是否瞭解這些話在表揚一人時,卻打擊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嗎,教師是否在批評其他同學呢?最近,我在網上看到會上奉化教師進修學校的語文特級教師張晨瑛老師説,如果在美國,老師在班級裏説“你是最棒的”或“我們學着他的樣子讀一讀”,這老師將會被學生家長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你愛怎麼讀就怎麼讀”“你愛怎麼學就怎麼學”,這是不是廢話,哪有學生按不喜歡讀的方式來讀,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的,學生喜歡的就是好的嗎?如果是這樣的,那“你讀真棒”“你讀得不好”“你讀得……”表揚與批評有什麼意義?“你愛怎麼學就怎麼學”“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學習”,體現平等意識和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試問,自主學習是這樣理解的嗎?這樣説就能體現平等和尊重嗎?如果這樣,那你教師在幹什麼,你教師有什麼作用,家長能放心嗎?再説,這樣能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嗎?就閲讀來説,有朗讀和默讀之分,《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朗讀與默讀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語文教學心理學》一書講得很清楚,對朗讀與默讀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如時間,速度,數量等,既然對閲讀有不同的要求,怎麼能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呢。同樣,學習當然有不同的層次和目標,怎麼能愛怎麼學就怎麼學呢。當然,閲讀確實是個性化的,每個人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來閲讀,通過閲讀也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但個性化的閲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愛怎麼讀就怎麼讀。

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不是強調合作學習嗎,於是上課也來合作學習,殊不知為什麼要合作,合作學習的前提是為了解決問題,討論問題,各人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不同看法,達到個人獨自學習難以達到的,從別人的看法中得到啟發,從而解決問題,同時理解在合作基礎上,建立友誼,互相尊重、信任等。我們的合作是怎麼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讀,四人合作,選擇你所喜歡的一段或一處説給大家聽,這也叫合作,合作讀有必要嗎?選擇一段説給大家聽有必要嗎,説什麼?沒有問題的合作,流於形式。

語文教師在語言方面是很有個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卻是……

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一日聽課所得又豈止以上幾點,但我想,光是這幾點,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

教學大賽心得體會3我有幸觀摩了市國小英語教學大賽,本次比賽活動分為五部分,分別是簡筆畫、才藝展示、口語、教學設計以及板書設計。共有來自各縣區的37名教師參加了本次基本功比賽。通過觀摩可以看出所有參賽選手都是花了很大心思,努力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現出來。通過這次觀摩,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與參賽教師之間的差距。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口語表達。對於限時命題性口語表達,各參賽選手們在拿到題目後只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雖然時間很緊,卻沒難倒各位參賽選手,他們的表達,內容切題,思路清晰,而且注意了開場白和結束語,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表達的過程中,注意了語音、語調,表情豐富,就想是在演講一樣,個別教師還加上動作,聲情並茂,這一點令我佩服不已,很值得我去學習。

其次是才藝展示。在才藝展示環節中,各位參賽選手的表現更是令我折服。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為才藝展示就是唱幾首課本上簡單的兒歌,觀摩了他們的表演之後我才知道自己對才藝展示的理解是那麼的狹隘。“國小老師都是多才多藝的,都是全能的”參賽教師們把這句話演繹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他們中有的給動畫片上的人物配音,有的表演短劇,有的配樂講故事,還有一位年輕的教師竟然可以變魔術,且不説他們的表演是不是和教學有關,就單從才藝這一方面,就令我自愧不如。即使是唱歌的教師,他們所選擇的歌曲也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唱一些簡單的兒歌,而是貼近教材,改編歌詞,形式多樣,內容新穎、技藝精湛。

接下來是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參賽教師們的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在設計上緊扣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學策略。她們在展示過程中,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準備到教學步驟各環節都展示得非常清晰,語言乾淨利索,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層次分明。而且在教學設計上,幾乎每個老師都藉助於多媒體,藉助於圖片、視頻進行教學,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於娛樂之中,提高了教學效率,相信課堂達成度也會更高。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10號選手,她不但很好的實現了知識能力目標,而且將情感教育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會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的同時,還讓學生知道生日也是母難日這一道理,教育學生要學會孝順父母、尊重長輩。使德育和智育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板書設計也是本次技能大賽的一個環節,多數教師的板書設計新穎,體現出了教學的重難點,藉助於簡筆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這次觀摩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經過這次觀摩,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奮鬥方向,我要以這些教師為榜樣,刻苦鑽研,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紮紮實實的工作,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越來越紮實。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縮短差距,不斷進步。

個人教學設計5

習作目標:

1、瞭解生活中值得敬佩的人和他們的好思想、好品質。

2、學會通過具體事例,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情,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3、注意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反映人物某一個品質。

4、感受所寫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使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人物圖)師:看到這些人物圖,讓我們想到了哪個詞?(敬佩)今天我們就來寫我敬佩的一個人

2、板書題目:我敬佩的一個人

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肯定有許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是熱愛學生、循循善誘的老師,是苦練書法的小夥伴、助人為樂的同學,也可能是不畏嚴寒、默默工作的清潔工人……他們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令人敬佩。今天,我們從中選擇一位,寫一篇習作,把自己所寫的人的精神風貌表現出來。

二、拓寬習作思路,確定習作對象。

1、回憶敬佩過的一些人。

⑴打開記憶的閘門,靜靜地回憶一下,從你呱呱墜地到現在,這十年的成長曆程中,你都敬佩過哪些人?請把他們認真地寫在本子上。

⑵指名交流,你敬佩哪些人?敬佩他什麼?

2、確定一個習作對象。

同學們敬佩的人可真多啊!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敬佩其品質,這本來就是一種謙遜的表現。老師為你們高興。不過,今天,我們只能誇誇其中的一位。(在板書的課題上標註)

請靜靜地想想,在這些人中,你最敬佩誰,然後鄭重地把他標註出來,簡潔地寫上敬佩他什麼。

3、同桌交流

給同桌説説,你最敬佩誰,敬佩他什麼,哪件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指名全班交流。

三、指導習作

剛才同學們説得真好。今天,我們不光口頭誇誇他們,還要把他們的優秀事蹟寫成文章,讓更多的人敬佩他,學習他。

1、出示課件,齊讀習作要求。首先請同學們看習作要求。習作要求: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人值得你尊敬佩服,為什麼?是因為這些人的高尚品質?這些人的特長或本領?還是因為這些人對你有過幫助或教導……從中選擇一個人寫下來。寫之前,要想清楚你為什麼尊敬或佩服他?用一件事寫出你尊敬或佩服的原因,注意把內容寫具體。寫完後,讀幾遍,有不妥之處,認真修改。

2、誰來説一説這次習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我敬佩的一個人是在我們“身邊”(板書)人的精神風貌也就是他的——(板書:好品質)那,怎樣表現敬佩人的好品質呢?(板書:寫具體事例)真不錯,我們回憶一下,平常寫人,要把事例寫具體,一般應抓住人物哪些方面來寫?(板書: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當然,在一篇文章當中,只要抓住其中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把事例寫具體,突出敬佩人的好品質。

四、理清寫作思路。

1、課件出示建議。

建議:(1)、確定寫作對象。(2)、明確敬佩原因。(3)、選擇典型事件。

2、確定中心完成填空。(出示課件)我敬佩(),因為他(她)具有()的優秀品質(高尚品德,特長本領……)。

3、理清思路。(板書題目)我敬佩的一個人。

開頭:開篇點題。

經過: a、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b、細節描寫: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寫好人物的動作、外貌、神態、心理、語言。)

c、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誇張

結尾:照應開頭

五、資料鏈接

1、回憶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説一説伽利略有什麼品質?

2、回憶課文《全神貫注》,議一議,羅丹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中,是怎樣寫羅丹的動作、神態的?找出來讀一讀。

3、回憶課文《魚游到了紙上》,青年是怎樣專心致志作畫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4、回憶課文《父親的菜園》,父親是怎樣鍥而不捨地開墾、管理菜園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六、眷寫作文,寫出內心感受

1.師:同學們,沒有人希望自己落後,沒有人不渴求進步,趕快動手寫出自己的敬佩的人的事蹟吧,老師等候你們的佳作呢!

2.學生動筆作文,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邊寫邊修改。

七、修改作文

八、課堂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交流,我們都被這些品質高尚的人所感動了。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都在默默為社會做着貢獻,他們身上那些閃光的精神並不會因為他們的平凡而被掩飾,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

九、結束語: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們的事蹟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今天請大家把自已所敬佩的人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尊敬他,學習他。

個人教學設計6

《我敬佩的一個人》教學設想和目標

1.拜訪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細節、抓住人物活動的語言、神態、動作,並學會傾聽與記錄。培養蒐集和儲存素材的能力。

2.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態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內容清楚具體。

3.學習敬佩的人的可敬之處,關注學生的獨到感受,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和精神,讓心靈得到淨化,享受一次高尚的成長體驗。

4.促進學生思維活躍,勇於創新。

5.培養自主、民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6.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風貌,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7.能修改自己的習作,並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範、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我敬佩的一個人》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本單元的教材中,我們認識了敢於追求真理,有獨立人格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執著追求藝術的羅丹,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聾啞青年,執著、勤勞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開闢菜園的父親。他們讓我們敬佩,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他們的音容笑貌也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今天,我們一起來説一説我們身邊的,或者你瞭解的值得敬佩的人。

二、交流激趣

1.組內交流:

①要求把事情説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②輪流説出自己敬佩的人。

③組內評價並評選出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幫助完善。

2.全班交流:介紹人物的品質、事例是否具體,是否表達了敬佩之情;表達時是否態度大方,語句連貫,情感真摯。

3.互動互助:學生可以為交流的同學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

《我敬佩的一個人》第二課時

一、回憶再現

師:上一節課的口語交際中,同學們講了那麼多可敬可佩的人,有嚴寒酷暑中默默奉獻的清潔工,有下崗再創業取得成功的阿姨,有身殘志不殘刻苦學習的同學,有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爸爸媽媽……請同學們再回憶一下:

1.誰説的人物令你肅然起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他是怎麼説的?

2.回憶自己在小組和班上交流時,受到別人讚揚的地方。

二、明確要求

同學們讀一讀書本上的習作部分,明確這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

1.指名讀“習作”要求。

2.説説這次習作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學生交流,老師打出字幕:

(1)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2)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3)寫完後要認真修改。

三、創設情景

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典型的錄像畫面再現人物,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感知、體驗喚起學生的思維,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老師觀察方式、語言描述、情感傳遞,在無形中起到導察、導思、導情、導行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敏鋭地思維,細緻地觀察,正確地感受。

播放錄像:一名清潔工頂着烈日,打掃清潔的情景

1.仔細觀察這位清潔工打掃時的情景,即:動作、神態,發揮想象。

2.學生把觀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和同學説一説,教師巡視,並參與到小組中去交流、引導。

3.班上交流:對照習作要求,師生共同評價、交流,取長補短。

播放錄像:一名下崗的阿姨白天求職,晚上回家後伏案燈下,刻苦學習的情景。引導仔細觀察後,練習説。

師:剛才同學們看了兩段錄像,大家通過仔細觀察,在討論時説的言之有物,語之有情,字字句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寫作文時寫作思路必須要清晰,你敬佩誰,敬佩他(她)的什麼?為什麼敬佩?都得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選擇素材

1.選擇素材。從眾多人物的素材中進行篩選,你選擇寫誰?提示:

(1)你熟悉的,你身邊的人和事,從生活中尋找。

(2)事例典型,能夠突出人物特點,也覺得有話可寫的。

(3)在腦子裏進行搜索後,迅速確定要寫的人。

2.組織交流。

(1)把所思考的內容簡要的寫出來。

(2)同學交流,聽一聽同學的建議。並相互介紹準備的過程與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我敬佩的一個人》第三課時

一、結合課文啟發引導

1.讀一讀:找出課文中寫人的文章讀一讀,課文是採用什麼表達方法寫人物事例的?

2.想一想:找出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動作、外貌的語言,及“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對錶現人物思想品質起了什麼作用。

3.組織全班交流。教師讓學生明確: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的描寫,把人物寫“活”。

(2)通過“我”的心理活動及由衷的歌頌與讚美把情感寫真。

二、作文起草

1.提示激興:要表現人物的品質,一般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及心理活動等去觀察、琢磨、進行描寫,重點寫好語言和行動,以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外貌作襯托,在描寫過程中穿插寫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麼想的就怎麼寫。

2.擬定初稿。

古人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為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步過渡到寫“小心文”。四年級的學生還屬於寫“放膽文”的階段,鼓勵學生怎麼想的就怎麼寫,“我手寫我心”,不受形式的束縛,不受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

三、正面引導鼓勵修改

1.學生自改習作,對照習作的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修改。

2.共同交流修改。

(1)讓學生以自己的作文為例在小組內説一説自己的修改方法,教師巡視點撥。

(2)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相互取長補短。

(3)鼓勵學生拿出自己寫的文章在班上朗讀,共同討論,找到最佳修改作文的方案。

(4)教師對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態度、方法進行評價。正面引導,鼓勵學生再次修改。

四、評議賞識

1.把自己寫的作文大聲地朗讀給同學聽,讓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感受快樂,或由學生自己選擇欣賞某同學的作文來讀。

2.好的習作予以肯定,有不足的習作在鼓勵的前提下提出修改的建議。

3.各自再進行修改,評比優秀作品。以小組為單位評議、推薦。

4.教室的文化欄裏,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組織學生參觀、閲讀。

教學反思

1.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逐漸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鍛鍊他們的觀察、感受、思考、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斷地強化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善於蒐集、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身心去體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2.尋找習作與口語交際的銜接點,讓口語交際與習作有機融合。讓習作在口語交際中生成,讓口語交際的對話交流方式成為學生實現輕鬆作文的橋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細緻觀察生活,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興趣,同時為學生創造平等、民主的對話平台。學生暢説見解,放飛思維,開拓創新,思維在反覆的碰撞中成長。

3.《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因此,習作教學不能死死盯住技術層面的操作,而是要在關注如何擴大搜集寫作素材的範圍,如何提高寫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寫作的快樂,享受寫作的快樂,也是讓人分享自我感受和體驗的快樂,分享感受生活的快樂。

個人教學設計7

設計背景:

1、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彪西為主要代表的音樂流派,雖然經歷的時間不長,但它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審美是近代音樂史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2、印象主義音樂是現代音樂的開端,和印象主義繪畫、象徵主義文學之間有着必然的聯繫,是抽象、超現實的體現。特別是在旋律、織體、音色等表現方式上與古典、浪漫主義有着顯著的差異。學習印象主義音樂幫助學生了解歐洲音樂發展的歷程、概況。

教學內容:第21節《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學目標:

1、聆聽印象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樂章和《亞麻色頭髮的少女》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風格特徵。

2、知道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賞析《大海》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思維,把握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音樂風格特徵。

2、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節奏音型等的變化,以此來分析理解作品。

教學方法及教學準備:

1、方法:“質探五環”教學法

2、準備視聽、影像、圖片等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誘思導入

1、對比聆聽兩段音樂片段《愛之夢》和《大海》設問: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樂風格,簡述旋律、結構、音色的特徵。(目的:引導學生學會從旋律、結構、音色上分析作品,為分析印象主義音樂特徵鋪墊)

2、出示:印象繪畫作品《日出》。請學生從已聽到的兩個片段中選擇一首為《日出》配樂,你感覺哪一段適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

導入意圖:音樂浸入式對比聆聽、分析為新知鋪墊;畫作欣賞與音樂結合,引導探索印象主義繪畫與印象主義音樂之間的聯繫。能將將設疑、點題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學與展示

1.()國()主義作曲家()被稱為一個人的流派。

2.《》創作於1905年,取材日本版畫《》的內容,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組成,也鞏固了他印象主義大師的地位。

3.如果説:古典主義嚴謹,浪漫主義重情,那麼印象派更強調的是什麼?

意圖: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文化知識,用(3)引導回顧不同流派的特點,利於知識前後連接,也為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三、聆聽感受

1、播放《海上-從黎明到中午》交響音樂片段,並出示思考題:

你捕捉到那些樂器的的音響?

2、再次聆聽:要求(追隨一中樂器,)聽聽這些樂器旋律、音色、節奏等有那些特點。

3、分段賞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導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絃樂和豎琴的持續低音奏出,定音鼓極輕(ppp)的滾奏,描繪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題:從簡單的雙音音型開始,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調第一主題:

(3)第二主題:由雙簧管、第一豎琴和中音提琴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題:它與第一主題構成對答,逐漸進入發展部分。

4、交流討論(旋律線條模糊,結構自由、變化,音色獨特、新穎)

5、聆聽《亞麻色頭髮的少女》鞏固對印象主義風格特點的認識。

6、歸納過渡:展示法國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術作品《印象﹒日出》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採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祕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意圖:增強學生體驗、感受、分析、表述音樂的能力,初步掌握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

四、表現與創造

1、過渡:印象主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和感受。我們的自然界有很多的音樂,只要善於提煉它就可能成為一首動聽的音樂。

2、請你以生活中的'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創造一段音響並表現出來。如:春天的山林、清晨的校園……

3、分組創作,集中展示。要求:小組長指導小組成員共同創作完成,面向全班同學説出自己的設計過程,展示活動的成果。

 五、意圖

通過創造和表現展示學生的綜合能力,鞏固對印象主義音樂的認識。

總結與拓展

1、如果將A浪漫音樂.B古典音樂.C現代音樂.D印象主義這四種音樂流派按照發展的歷程排序應該是怎樣的?

2、你覺得印象主義音樂在世界音樂發展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聆聽《亞麻色頭髮的少女》結束新課。

意圖:通過第一個問題有利於增強學生對音樂發展歷程的瞭解;通過第二個問題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印象主義對音樂從傳統走向現代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教後反思

1、教材內容深: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難駕馭的作品。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的創作技法複雜、專業程度艱深,也因為我們過去對印象主義音樂瞭解太少、鑽研不深。然而,作為近現代的一個重要音樂流派,特別是這一流派對當代音樂又有着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去認識瞭解它。

2、學生素養不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不足,課前又沒有安排學生的蒐集整理本節相關的知識,感覺到學生學習效果和預期都有很大的差距。

3、教學難度大:基於實際情況我遵循了以聽為主的教學原則,既沒有深入的灌輸理論,也沒有過多的講解創作技法,只想讓高一的學生能在認識、感受和體驗上得到一點點觸動。

個人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懂得將人物在具體事件中的言行心理寫清楚來表現人物優秀品質,培養修改作文的初步意識,逐步養成修改習慣。

2、能找到自己寫得不具體的片斷進行修改,把片斷寫具體。

重點與難點

重點:懂得寫具體的方法,將自己的片斷改具體。

難點:培養修改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明確本次習作要求,比較兩個片斷,初步懂得修改的重要和怎樣將寫人的片斷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

從文章不嫌百回改,賈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到白居易請保姆給詩提意見修改講起。

針對學生中寫好作文從不重讀修改,批好作文只看分數,不看批語,更不修改問題。

揭提《把作文改具體》。

2、明確要求。

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是修改寫人習作《好——》中不具體的片斷。

3、學習方法。

自由讀“習作提示”,思考討論:

這兩個片斷什麼是相同的?什麼是不同的?第二個片斷哪些寫法使得“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具體了?

小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件事?當時媽媽肯定有很多話和動作,為什麼選這些動作(放筷子,嘴脣試温,衝出去,圍嚴實,三步並兩步奔)?為什麼選這些話語(親切地詢問“怎麼啦?”驚叫“不好!燒得歷害,快上醫院!”)?為什麼還要寫聽到媽媽喘氣聲越來越粗?

小結將人物寫具體的方法:圍繞人物品質選事;記清事情中能反映人物品質的言行和心理。

4、學生示範。

出示班裏學生寫《好》中不具體的片斷,及該片斷的作者事先修改好的片斷燈片。

出示燈片,學生閲讀比較。

由作者講述修改前後的想法及修改後的體會和收穫。

(習作寫好要認真朗讀一遍,讓自己的耳朵當老師,修改錯別字、多字、漏字和明顯的的病句。習作寫出好要認真看看習作要求,看習作有否圍繞中心,把重點寫具體,寫人的習作要寫好人物在具體事情中的言行與心理。)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重讀《好》的.習作,找到自己寫得不具體的片斷,將片斷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1、發習作,重讀尋找。

自讀習作,尋找應修改的片斷。同桌交換習作,傾聽同桌關於選擇修改片斷的意見和片斷修改的建議。

2、各人根據自己習作的問題,選擇一個片斷修改。對於部分沒有合適修改片斷的學生,可提供下列片斷修改。

奶奶不愛穿新衣服,很節儉。襪子快破了,也不要給她的新襪子,自己做了“大腳套”給我試。真的,這“大腳套”很曖和。我試了後很感動。

3、交流修改習作片斷,小結修改體會。附:《好爸爸》修改片斷比較燈片內容。

我爸爸天天學習到深夜才睡,早上又很早起來讀書。爸爸為了參加自考,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眼睛也熬紅了,人也瘦了。學習的精神真令人感動。

修改:

我爸爸是個讀書迷,為了多學點知識和本領,他呀沒日沒夜地苦熬。為了我,我媽不知和他鬧過多少回。這不,這星期天一大早,媽媽就讓我到爸爸牀前去監督。讓幹了一個通宵的爸爸老老實實睡一覺。我看爸爸眼睛是閉着的,可嘴裏還在嘰哩咕嚕地揹着英語單詞。“不老實,我告訴媽去!”我剛要走,爸爸一把抓住我的手,“別走!小剛。爸爸不這樣用功,怎麼能學習本領?再説,你媽夠辛苦了,別再讓她操心了。”“這——”我看着爸誠懇的臉,心軟了,可一見爸爸那佈滿血絲的眼睛,我忍不住説:“孩子,爸爸是技術科長,廠裏引進不少新設備,我連説明書也看不懂,多急人哪!我能不拼命學點東西嗎?”“可是——”我還是心疼爸爸,“爸爸您累病了那可怎麼辦呀!”爸爸笑了,“傻孩子。現在少睡點,過兩天空了多睡點。少睡點不會垮,啥本領也沒有,工作垮下去才真糟呢!”

個人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是發展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前提。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S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寫一個人物羣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學會如何介紹一個羣體。

2.能通過描寫具體的人和事,來突出人物羣體的'特色、風格。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人物羣體及寫作素材,以學生最熟悉的羣體(比如班集體)為題材,指導學生學習人物羣體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這個羣體的與眾不同,體會人物羣體的特色、風格。

2.通過羣體中人物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互相愛護等友情、親情,增進與羣體之間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寫作人物羣體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描寫表現突出人物的言行舉止,來體現羣體的特色、風格。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描寫人物的課文呢?(學生交流)對,同學們説得真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四單元習作去學習一個新的習作內容。

(教師板書):寫一個人物羣體。

二、明確寫作主題

1、那麼同學們,什麼是人物羣體呢?

2、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播放課件)。

3、同學們,我們現在瞭解了什麼是人物羣體了,那麼在我們的身邊都有哪些人物羣體呢?

4、請同學們思考並交流。

5、小結:人物羣體即一羣人的表現。那麼寫人物羣體,不是寫一個人,而是寫多個的人,而且這些人之間是發生聯繫的。

三、寫法指導

既然同學們認識了許多人物羣體,那你最想寫哪個人物羣體?想一想這個人物羣體有何特點?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羣體中人物的特點呢?

1、指導寫法:

(1)、引導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人確定一個人物羣體。(我們一家人、我們的班集體、我的小夥伴等)板書(羣體)

(2)、引導學生探討: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人物羣體呢?

(3)引導學生確定人物羣體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的描寫突出人物羣體的特點。(板書:人物)

(4)這些人物中哪些事給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展現人物;(板書:事例 )

(4)想一想這個人物羣體有何特點。板書:特點(如:團結友愛、幽默風趣等)

(5)文章結構要有詳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筆力詳細刻畫,陪襯人物寥寥數筆順帶而過。

2、教師小結:(並歸納板書)

四、妙筆生輝:

1、教師出示習作要求:

2、播放音樂,學生創作。

五、作品展示及評價

(1)(投影)學生作品,並邀請學生朗讀習作。

(2)師生互評。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師習作展示

六、總結提升:

同學們,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了細緻地觀察與發現,通過你們對語言的文字組織與推敲,珍視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和獨特感受。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篇習作寫好的。加油吧,同學們!

個人教學設計10

教學

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認識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及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重點

難點讀通、讀順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可以……也可以……”造句,理清課文思路。

課前

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揭題導入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心願,能不能告訴大家,你的心願是什麼?

板書課題《雲雀的心願》。隨機指導:雀、願的.書寫。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習練習:“雀、願“的寫法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題情境;

學習課題中的生字

二、1、指導初讀:

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請帶着這些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和長難句學習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生説生字,適當點撥從字的音、形、義、組詞各方面説生字,其他人糾正、補充與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學習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同桌之間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式討論、理解詞語培養學生合作的學習意識與能力

(3)、指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人傾聽並及時糾正、補充與評價讀通讀順課文

3、強調生字詞跟讀、小組讀、齊讀強化生字詞

三、1、引導再讀課文:

剛才我們已經學了本課的生字新詞,現在請大家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帶着問題,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指導學生討論交流同桌間討論交流合作中感知課文

3、指生説其他人傾聽、糾正、補充、評價生生會話,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指生分自然段讀其他人傾聽、糾正、補充、評價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加強朗讀

四、指導寫字

1、提示注意點傾聽提示強調字形

2、巡視指導自己練寫強化練習

個人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寫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提高學生寫人的能力。

2、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3、繼續鍛鍊、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寫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提高學生寫人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教具準備:

小黑板學生蒐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過許多人:父母、同學、老師……通過書刊、電視等也瞭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輩、英雄模範、時代精英…在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他(她)吧。

2、指名若干學生彙報。

3、教師小結:聽得出來,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

二、説説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

(一)導語:

前兩天,就讓同學們預習了本次習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應的準備。下面就把你喜歡或崇拜的人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提出説的要求:

1、想好要介紹的人有什麼特點,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現出了這些特點,他(她)長什麼樣?説話有趣嗎?有沒有在説話、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等等。

2、重點講清你為什麼喜歡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歡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麼?

3、誰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歡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練習説。

三、根據所説,打草成文。

(一)、師相機點撥。

a)導語:把我們喜歡或崇拜的人介紹給大家是一件多麼讓人愉悦和滿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筆來,把你心中最喜歡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寫下來吧!

b)請大家對照評分標準寫好本文。

(二)、生列提綱,師巡視。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四、佈置作業

完成習作

板書設計:

表達寫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人

外貌描寫要形象

事例描寫要具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仔細閲讀自己的“寫我最感興趣的一個人”一文,看是否體現了本次習作的主題。

2、繼續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3、在與同學的交流修改習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

仔細閲讀自己的“寫我最感興趣的一個人”一文,看是否體現了本次習作的主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的習慣。

教學準備:

小黑板優秀習作和不成功的.習作各準備一篇

教學過程:

一、反覆朗讀細心修改

1、自主修改。

有一句話叫:“文不厭改。”這就是説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把自己寫的這篇作文認真地讀幾遍,把錯別字改正過來,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把需要增加的內容加上去,需要刪除的地方劃掉。

2、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滿意了,把作文讀給同桌聽,徵求一下別人的意見。

二、交流習作師生評議

1、朗讀習作。

請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們聽的學生讀,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修改?

2、學生自評。

讓讀習作的學生自我評價,體驗習作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3、師生評價。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習作的評價,要引導公正客觀地評價他人的習作,分享他人習作的快樂。

三、佈置作業,完成習作

自己再次修改習作,抄在本子上。

板書設計:

表達——寫我最感興趣的一個人

個人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能夠在普通人中,發現可敬佩的人物,並從中選擇一個寫下來。

2、學會描寫手段,把事物寫具體,突出表現人物的品格。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在討論中認識可敬佩的品質。

2、通過習作,表達對人物的敬佩之情。

3、通過修改習作,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做一個值得別人敬佩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選擇具體事例,通過具體的描寫,表達敬佩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緩和氣氛,激發興趣。

很高興能和同學們在一起上這一節課,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董。

(板書:董)大家能夠和董老師認識,高興嗎?

誰願意來和老師打個招呼?(指名)不想對老師説點什麼嗎?好,這個同學真勇敢,就憑你的勇氣,我想大家都很敬佩你。初次見面,我給同學們帶來個禮物,大家猜猜是什麼?

(二)講故事,讀故事,明確重點學習方法。

1、師:呵呵,大家都猜錯了,先給大家講個有關我自己的故事,想聽嗎?

2、師講故事。

(內容:新年中,冰洞中救孩子的故事。)

3、師:講完故事,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説點兒什麼呢?(指名説,板書:敬佩)大家如果不用嘴説,怎麼表達對老師的敬佩呢?

4、師:謝謝同學們的掌聲,還想聽故事嗎?請看大屏幕(出示例文一)

①生默讀。

②指名有感情朗讀,其他同學認真體會。

③指名説説自己的感受。

④讓學生討論: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表現人物的?

5、讓我們再欣賞一個故事。

①學生自由默讀,思考感受,思考表達方法。

②師生簡單討論交流。

(三)總結故事,學寫作文。

1、師:通過前面的故事使我們懂得了怎樣才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大家再想一想,還有哪些行為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行為。舉例也可以。

2、自由討論。

3、指名發言。

4、師:大家説得都很好,今天,我想讓大家把這些人寫出來,好嗎?

5、提出要求:

內容:寫清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你為什麼敬佩他?

形式:①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手法或心理描寫手法。

②注意運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四)學生習作,教師指導。

1、師:現在同學們可以動筆寫,但要注意在寫作過程中,不要互相交談,以免影響到其他同學的思路。(開始)

2、生習作,師巡視,發現好作文。

(五)指名範讀,共同修改。

1、師:我剛才看到這位同學寫得又快又好,咱們讓他來讀一讀好嗎?其他同學要認真聽,並提出修改意見。

2、師生討論,進行修改。

3、同桌互讀,互提修改意見。

4、再找一位學生朗讀,評一評。

(六)拓展:

大家知道教師送你的禮物是什麼了嗎?指名説説。

(七)作業。

1、完成自己的習作。

2、學習做一個值得別人敬佩的人。

四、板書設計:

敬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

詞語,修辭

個人教學設計13

一、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生字、生詞的掌握。

二、教師指導學生賞析課文,並討論下列文題: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歸納小説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小説通過對帕霍姆為擁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敍述,評判了貪得無厭的人,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現象。文章先寫帕霍姆的貧窮狀況,又敍述她的貪得無厭的事情,最後對這種人進行了評判和嘲諷。

2、為什麼我們對文章所敍述的人物的貪得無厭不感到厭煩?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文章兩次寫到帕霍姆買地,一次寫他用腳“圈地”,均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的貪婪,但我們不覺其煩。這是因為作者總是採取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主人公的貪婪進行刻畫。

3、你有沒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後的結局?這樣的結局你認為是不是最好的`?為什麼要特地點名“劉英尺’?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開放性題目,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結局出人意料,卻又合乎情理。因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結果超越了身體極限(人死了)。這樣的結局當然是最好的,因為它把許多相反的東西,尖鋭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讀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換成算計得恰好,即獲得了可能限度內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無損的喜劇結果,或者眼看無望,乾脆放棄,至多就損失一千盧布的結局,則寓意、主題就很欠缺。

4、討論小説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主要是批判和嘲諷貪得無厭,但也客觀表現了一個受人讚賞的個性。

5、開頭部分帕霍姆兩次買地的故事,有沒有必要寫?為什麼?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有必要。因為前兩次買地為最後一次得到土地卻喪了命作鋪墊。帕霍姆過分的的貪心是逐步發展來的,也是前面過於順利造成的。第一次買地可説是為了擺脱貧困,但進展順利造成了他後面慾望膨脹的基礎。第二次自稱是為了不受窮,其實至少應是為了日子越過越好,結果更為順利,生活強了十倍,這就大大激發了他的慾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屬於他,他的貪慾大大膨脹了。這才有後面買大批土地的決定和表現出的過分貪心。這樣的情節才是故事不顯得生硬和突然。直接從巴什基爾人的買地遊戲説起,雖一樣可以揭示主題、寓意,但可能較為離奇,教化味較重,而採用民間寓言故事或傳統小説的敍事風格,生活味較濃,且娓娓道來,似拉家常,效果當然好。

三、課文結構

開端:帕霍姆為改善生活而欲買地

發展:兩次買地

高潮:帕霍姆用腳盡力丈量大片土地貪得無厭

結局:帕霍姆悲慘死去

尾聲:僅得埋葬之地

四、寫作特色

1、成功的運用了心理描寫,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2、內容環環相扣,結構層層遞進。

個人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對作品的研讀、探討,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對戰爭毀滅人類的罪惡有具體的認識。

2、藉助形象的學習材料,正視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反思戰爭的危害,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最迫切的任務,進而珍視和平環境。

【學法建議】

1、認真閲讀“前文梗概”,精讀文本。

2、研習文本要注意找出情節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的語言,分析語言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用戰爭的圖片導入。

二、作者簡介:米哈伊爾肖洛霍夫,前蘇聯作家。生於頓河維辛克鎮克魯日林村的一個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開始構思長篇鉅著《靜靜的頓河》,經過14年時間,四卷本分別於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該作品和小説主人公在蘇聯引起多次爭論,但由於它在蘇聯文學史上別開生面地反映了廣闊的歷史畫面,生動真實地表現了哥薩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動盪歲月中的歷史,這部小説仍然獲得了廣泛的聲譽,並於1941年獲得斯大林獎金。在此期間,肖洛霍夫還發表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於1959年發表,全書反映了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蘇聯個體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過程,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小説的成功使作家在蘇聯文學界地位進一步提高。

衞國戰爭期間,肖洛霍夫作為隨軍記者,在前線又寫下許多的隨筆和短篇小説。其中主要有特寫《在頓河》(1941)、《在頓河上》(1941),《在個薩克集體農莊裏》(1941)和《戰俘》等。短篇小説有《憎恨的科學》(1942)和短篇小説《一個人的遭遇》(1956-1957),從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和心靈創傷的角度來寫戰爭,對戰爭進行反思,開拓了戰爭文學的新領域,在國外引起強烈反響。1965年“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三、文本研習

1、失去兒子後,“我沒有哭,眼淚在心裏乾枯了”,這是為什麼?

(1)明確:經歷了許多苦難遭遇。

(2)索科洛夫經歷了許多苦難,請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出來,並找出有關情感起伏的詞句。

學生回答,明確:【受傷被俘】→成功逃亡(激動極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兒子(喜氣洋洋)→兒子犧牲(埋藏歡樂)→領養孤兒(輕鬆光明)→【出了車禍(悲愁的心)】

2、遇到凡尼亞後,“我的熱淚怎麼也忍不住了”,這又是為什麼?

明確: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3、凡尼亞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激動和狂喜?

明確:渴望親情,害怕再失去父親,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舉動同樣讓人感動?

明確:由於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別人的不幸,對孤兒的愛;做父親的幸福,心靈的慰藉,精神的寄託。

5、引用蘇聯,德勃拉果依的評論:

兩個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對方身上贏得了在生活中應有的地位。因為不單是這男人使得這個孩子確實像個孩子那樣生活下去,而且這孩子也可以使這男人“剛強起來”永遠有信心、永遠是一個男子漢

四、合作探究

1.“夜裏醒來,整個枕頭總是給淚水浸透了”,這淚水有什麼含義?

(1)討論明確:堅強(白天不當着孩子面流淚);追悔(夢境,分別時夢境,分別時推了妻子一把);擔憂(死去嚇壞兒子,孩子的將來)……

(2)遭遇戰爭,失去親人,淚浸枕頭的只有索科夫一個人嗎?不是。蘇聯人以平均每個家庭犧牲一個人的代價贏得了反法西斯衞國戰爭的勝利。再請同學們看一組數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人類蒙受空前災難。戰火蔓延到40個國家,有56個國家參戰。在抗擊德意日法西斯的戰爭中,雙方動用軍事力量9000萬人,其中蘇聯2200萬人,中國有4.5億人捲入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其中蘇聯傷亡約3000萬人,中國傷亡約3500萬人。

死亡者達5500萬人,是歷次戰爭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蘇聯死亡2700萬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無辜的平民。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傷亡人數總計約3500萬;各種損失摺合當時美元計算數額高達1000億以上。二戰各國死亡人數約5265萬,其中軍隊1473萬。一戰累計死亡847萬人,傷殘2120萬人。據外國學者統計,以前的5164年裏,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如果摺合成黃金,可以鋪成一條寬150公里,厚1O米,環繞地球一週的金質腰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37年裏,世界接連爆發了470餘起局部戰爭,至少有1000萬人死於兵火,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過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其實,小説寫的不只是一個人在戰爭中的遭遇,是一個民族在戰爭中遭遇,是人類在戰爭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淚水濃縮了的苦難,他是一羣人的代表,是藝術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2、小説的結尾説,“重要的是能及時轉過臉去”,不能讓孩子看到臉頰上滾動着的“吝嗇傷心的男人的眼淚”。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讀懂了索科洛夫感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後一節文字的震撼力。在戰爭中,最不幸的還不是失去生命的戰士,而是無助的孤兒寡婦。凡尼亞是戰爭孤兒,小小年紀的他還不明白命運的悲慘,不明白戰爭的苦難,不理解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此,也不會理解索科洛夫的房東女人為什麼哭。索科洛夫的悲慘遭遇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而凡尼亞的揮動小手觸動了有良知的悲憫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愛,就越發顯出戰爭的殘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經歷戰爭的人的眼淚,是不想讓孩子知道這樣的痛苦,不想讓他知道真相,讓不幸的兒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説到這裏實際上已經變為作者在抒發心願:呵護孩子們的幼小心靈,為了他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他們不再經歷戰火……

五、延伸學習

思考:這篇小説在完成的時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報》曾全文刊出,結果被市民搶購一空,當時莫斯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這部小説,結果市民們駐足街頭,不顧寒風撲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淚。小説為什麼有如此的魅力?

六、佈置作業:

1、整理字詞和文學常識

2、完成《名師一號》練習;

3、預習《六國論》。

個人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一)欣賞印象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樂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風格特徵。

(二)知道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賞析《大海》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思維,把握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音樂風格特徵。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節奏音型等的變化,以此來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

1、交響音畫《大海》

交響音畫《大海》,作於1905年三月,初演於1905年十月。本曲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由三個不同內容的樂章組成,但每個樂章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集中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並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響,極為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樂曲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對海的幻想。新穎的和聲、短小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自由的發展,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動畫面。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這一部分順序描寫了:大海的潮水聲;夜幕緩慢地揭開,一絲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輪紅日漸漸升起,天空由紫色變為了青色,逐漸地增加了光輝,一幅開闊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動地描繪出來。

二、《波浪的遊戲》音樂生動地描繪了白色的浪花拍擊海岸時的情景。導入部描寫了可愛的小波浪來回動盪的音響。在音樂的繼續發展中,英國管奏出可愛的第一個主要動機,給人以幽閒的感覺。

三、《風和海的對話》這一部分開始時,定音鼓的震音刻畫出遠方激動、飄浮着的雷聲。之後,音樂描寫了海風吹到海面,引起陣陣騷亂的潮聲,猶如風和海的對話。這部作品不僅描繪出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歌頌和讚美。

2、海上—從黎明到中午

本課重點欣賞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樂曲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大海的畫面:夜幕徐緩地揭去,大海從黑夜中甦醒,黎明的朝霞漸漸從陽光映照的水平線上升起,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美麗動人,充滿生機:它時而是藍,時而是綠,不停地閃爍着詭異的光,湧動着斑斕的色彩。它清澈可見的深處是那樣的神祕,它浩大的聲響,令人難忘它的威力。

媒體策略

充分利用視聽、影像、圖片、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展示,把教學內容、相關資料、過程設計等整合在一起,具有靈活性、實用性和可觀賞性、可操作性;達到強化學生對印象派音樂的理解、感受、體驗的作用,以擴大學生音樂視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

教學準備

學生:要求在課外從不同渠道查閲有關印象主義音樂的資料(流派的產生、音樂作品與美術作品之間的關係、作曲家德彪西等),並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以備課堂上進行介紹。

教師:收集相關的影像,視頻、視聽、圖片等資料,CAI課件製作。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大海》主題音樂片段,在音樂中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播放《大海》第一樂章音樂片段,並出示思考題;

(1)你能聽出這首作品的音樂主題嗎?

(2)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説出有哪些不同?(旋律、音色、節奏等)

2、學生聆聽音樂後思考問題。

3、結合作品學生交流和討論,並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言。(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塊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4、教師歸納: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採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祕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法國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術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課題(課件一)

《印象:日出》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被稱為印象主義繪畫

三、作者簡介:

1、學生代表發言,説出你所瞭解的德彪西。(記錄學生髮言情況)

2、教師歸納:視聽作者介紹(課件二)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絃樂《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雲》、《節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義音樂與美術作品的關係

1、展示印象派美術作品,學生講述對畫的理解。

2、老師講述:(課件三)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法國興起了一個畫派。他們把顏色徹底分離、用顏色的冷暖來交織畫面,是一種藝術的革命。他們採取在陽光下直接作畫的方法,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實際上就是沖淡理性的東西,追求瞬間的感覺。

五、作品賞析

1、分段賞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導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絃樂和豎琴的持續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極輕(ppp)的滾奏,描繪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題:從簡單的雙音音型開始,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調第一主題:

(3)第二主題:由雙簧管、第一豎琴和中音提琴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題:它與第一主題構成對答,逐漸進入發展部分。

(4)結束部:在這一樂章即將結束時,一個平靜的但卻令人難忘的眾讚歌樂句由英國管吹出:它從弱到強,好似整個大海從海底翻滾而起,到達高潮的頂峯結束。

2、展示思考題:

(1)這些片斷分別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2)通過聽賞音樂片斷,請你説説音樂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嗎?

(3)根據你的聽覺感受,請説出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3、根據討論分析歸納: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課件四)

4、完整的欣賞作品:(課件五)

音樂對於德彪西就象繪畫對於莫奈(印象派畫家)、詩歌對於魏爾倫(象徵主義詩人)一樣,首先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絕不是單純的描景音樂。他要捕捉的是詭異的光線和顏色,無常的海面與波濤,水的律動、光的閃爍、影的虛幻、風的空靈,這一切都來自他的體驗,大海究竟給他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一一都從他筆下的音樂中流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塊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六、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脱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裏,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誌。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七、教學後記

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難駕馭的教材。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的創作技法複雜、專業程度艱深,也因為我們過去對印象主義音樂瞭解太少、鑽研不深。然而,作為近現代的一個重要音樂流派,特別是這一流派對當代音樂又有着深刻的影響,我們再不引導學生去認識瞭解它,將會給我們的後代留下多麼巨大的遺憾?因此、即或是再難駕馭的音樂作品,我們也應當引導學生去認識、去理解。

在一般情況下,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去認識作品的風格特徵是比較容易的。而類似《大海》這樣的作品卻困難得多了。因為它的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並不像常見的音樂作品那樣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總是在辯證地存在與發展着的。具體到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體驗音樂的風格,而後再透過客觀存在的風格去認識、理解其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這幾乎反而更容易些。這份教案的設計正是從這裏切入進去的。

在教學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較的方法以加深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在這裏,用德彪西的音樂《海上——從黎明到中午》與莫奈的畫《印象·日出》做比較。儘管這二者分屬於不同門類的藝術,但在藝術思想、創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處。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夠找出共同的特徵。這就為學生認識、瞭解印象主義音樂的淵源及其基本特徵提供了條件。其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聆聽。僅《海上——從黎明到中午》這段音樂就在一節課中聆聽了三次。初聽時,學生對作品得到一個粗淺的、不完整的印象;復聽時,學生對樂曲的某些片斷做了深入的分析,並且對各音樂表現手段在整體欣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抓住瞬間感受;再次復聽時,要求學生較為精細地、全面地感知、體驗《大海》,進而對印象主義音樂有一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總之,這樣設計本課的教案是比較實際,也比較容易收到實效的。

Tags:集錦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