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生物

生物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欄目: 生物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學設計(集錦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想

筆者以為,學習自然科學小記文,重在積累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理念和精神。托馬斯。劉易斯《作為生物的社會》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⑤的第14課《作為生物的社會》選自美國生物學家、醫學家的科學散文着作《細胞生命的禮讚》無論從生物學角度,還是文學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閲讀此文,既可得到科學知識的啟迪,又可得到科學美感的陶冶,學習此文的目的即在於通過把握生物與人類社會的聯繫,瞭解人類唯有尊重生物,借鑑生物社會羣體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生平及《細胞生命禮讚》的內容,掌握人類社會和生物社會的區別和聯繫,從中歸納出主旨。(依據單元提示的知識要求及科學知識)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和説明順序。(依據自然科學論文的文體特點,學習其説明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尊重生物,熱愛生物的情感。(依據單元目標陶冶美感的要求。)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篩選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

難點:訓練和培養學生篩選有效信息解讀科技文章的能力。(在單元目標中,教材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筆者即據此設計重難點)。

四、教學方法:

自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法。(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在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貫徹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五、課前準備(預習要求)

1、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瞭解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決生字讀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結合所學生物知識,蒐集一些羣體生活的動物的資料,説説它們的社會行為有哪些特徵。

六、教學思路:

(一)導入:

請問同學們,你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父母。)你們和父母以及其他親人組成的一個基本的社會單位叫什麼?(家。)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家,每個家庭成員有分工,有合作:父親工作、母親做家務,孩子讀書……共同組建起一個家庭,這是我們人類社會進行小家庭生活時的一個慣有模式,我們人類都有家,那麼生物社會有沒有自己的家庭呢?(有)它們之間又有哪些社會行為,進行了哪些分工協作呢?現在就讓我們來通過《作為生物的社會》的學習,走進生物社會,瞭解一些小動物家庭的分工和社會行為。

(引導學生走進人類社會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個世界——————生物社會,激發學生思索人與生物的聯繫,喚起學生對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二)融入作品,換位思考

1、提問: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裏,生物的社會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螞蟻、蜜蜂、鯡魚和粘菌細胞等,在作者眼裏,它們好比是一個小型的人類社會組織,有組織,有紀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分組合作探究

假設你們是一羣螞蟻、一羣蜜蜂、一羣鯡魚或粘菌細胞,為了維持生計,你們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讀課文,試用童話故事的形式複述你們的'生活。(將學生分為四組:螞蟻組、蜜蜂組、鯡魚組和粘菌細胞組,各組分別思考自己應當進行的社會行為,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後,從文中歸納出答案)

各小組選出幾位代表回答,教師總結答案:

①螞蟻組:我們螞蟻家族人丁興旺,是個大家庭。我們培植真菌,餵養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我們的同類織巢蟻屬還會使用童工,抱着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我們利用智慧覓食,結合集體的力量搬動食物。在建造蟻穴時,我們會集體蒐集樹枝,作好統籌規劃,通力合作,先砌牆,再蓋頂,遇到障礙時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②蜜蜂組:我們家的主要勞動力工蜂會外出尋找花蜜,通過形態各異的優美舞姿向同伴傳遞信息。工蜂在築巢時會共同協作,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當我們的家庭成員壯大到一定程度後,我們會處動分化成兩支數量相等的團隊,一支追隨老蜂王,一支跟隨新蜂王,組建成兩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③細胞組:別看我們是微生物,我們的力量可不小!在我們的幼年時期,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阿米巴狀細胞,我們吞吃細菌,彼此疏遠,不相往來。可是當我們的長官————一些特殊細胞放出聚集素後,我們會聞令趕來,聚成一個星狀細胞,彼此融合,構成一個動作遲緩而又結實的小蟲子,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頂端帶一個實體,由它負責繁衍後代,此後,我們的子孫繼續重複我們的生活方式。

④鯡魚組:我們和其他魚羣一樣,集體行動,共同抵禦處敵入侵。當我們聚在一處時,我們的功能勝似一個多頭組成的巨大生物。

(三)拓展延伸,以課內帶動課外。

請學生補充一些其它營羣體生活的生物的社會活動及其特徵。如:狒羣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出等級秩序,首領具有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的權利,可以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同時負起指揮和保衞狒羣的義務。

大雁在集體出動進會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並通過不同的鳴叫聲發出信號;

看守羊羣時只需看好威猛的羊頭,羊隊會自動追隨首領而不會丟失;

雞的首領是一隻漂亮的大公雞……

(四)探究主旨

提問:這些生動的事例説明作者主要運用了哪種説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

提問:結合這些事例,聯想我們人類,你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明確:這些事例都説明,許多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等級有秩序,有很多社會行為,它們進行羣體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經營起一個大家庭,它們同人類一樣,經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動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類應當學習它們的團隊精神。

提問:既然人類社會和生物社會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對待生物社會呢?

明確:二者是互相比照,並非水火不相容,作者對生物行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為了證明其它生物比人類更高明,而是為了檢討人類盲目樂觀自大的情結,在漫長的生物發展史上,人類是姍姍來遲的一個物種,人類雖然最終聰穎而出,主宰了這個世界,使人類的行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會性生物相類似的特點,還是需要聯合,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智慧,克服自身發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

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藉助工具書學會“蠍、蟋、蟀、蟈”4個認讀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找出相關句子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4、學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學生從小培養自己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麼?(板書:“表”)

2、問:表裏面有什麼東西?(出示表內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説出表裏面有哪些東西?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表裏面有螺絲、有齒輪、有錶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裏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為表裏有個活着的小蠍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22課《表裏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蠍、蟋、蟀、蟈”4個認讀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出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着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並彙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並瞭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説的話(表裏有個小蠍子在裏面)。

(1)、讓學生帶着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並板書出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説説這些描寫哪些讓你很欣賞並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聽後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我”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後“我”有什麼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着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裏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求知慾望強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七、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生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徵與生活環境。

2、瞭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對圖片的觀看、實物的觀察,培養和訓練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發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美好願望。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觀察課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們的形態生活環境。

2、列舉周圍見到的植物

3、拓展反思:觀看碟片:恐龍生活的年代。恐龍時代的森林中的樹木與現在森林中的樹木基本一樣嗎?它們現在還存在嗎?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掌握藻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徵

1、自學教材P78-79,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79的討論題

2、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

3、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藻類植物主要特徵。

4、拓展反思:“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指的是哪類植物?

學習任務二:掌握苔蘚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徵

1、自學教材P80-81,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81討論題。

2、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討論題

3、結合課件及彩圖歸納苔蘚植物主要特徵。

4、拓展反思:為何根據苔蘚植物分辨方向和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學習任務三:掌握蕨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徵

1、自學教材P81-82,歸納蕨類植物基本特徵

2、展示自學成果小組代表複述蕨類植物基本特徵

3、拓展反思:腎蕨為何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長勢越來越差?

三、系統總結

四、診斷評價

1、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植物事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有莖、葉分化,能密集生長

C、根、莖、葉具有疏輸導組織D、葉片下面能產生大量孢子

2、紫菜是一種含有碘的藻類植物,生活環境是()

A、陸地B、森林C、江河D、海洋

3、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種植以下四種植物的密集環境中,那種植物最先死亡()

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種子植物

4、在樹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樹幹的一面長滿了苔蘚,而對面沒有。據此可判斷生長苔蘚的'一面是()

A、南B、北C、東D、西

5、在潮濕的樹林裏發現一株植物,有根、有莖、有葉,葉背面有小隆起,這一植物屬於()

A、蕨類植物B、藻類植物C、種子植物D、苔蘚植物

6、燃燒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類植物遺體埋在地下形成()

A、蕨類植物B、苔蘚植物C、藻類植物D、松柏類植物

7、“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飛的《滿江紅》。生長在水田、池塘中的滿江紅屬於植物,是一種優良的

8、腎蕨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結果腎蕨長勢越來越差,分析這種情況的原因?

9、某地區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長時間後,生長在該地的鱗葉蘚和尖葉提燈蘚將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為什麼?

(五)課後反思(略)

生物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的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説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三、教學重點

1、説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五、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範圍,並查找相關資料,瞭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

六、課時分配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進行調查)

活動建議:

1、學生根據經驗舉例,分析什麼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最後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

2、根據學生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説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出什麼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後和書上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2、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説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明確什麼是調查及調查的一般方法

(通過實例)

二、實地調查

活動建議:

1、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2、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

3、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方案: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選擇調查地點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並注意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並注意引導學生對生物資源的愛護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1、把握矚查方法的準確運用

2、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3、寓學生的情感教育於實踐之中

4、促進同學間的合作學習

三、整理統計

活動建議:

各組同學共同整

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方案:

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要求學生對材料的整理要規範

四、展示、交流

調查報告

活動建議:

1、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並敍述各自的調查報告,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察,並從中吸取經驗

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

力求通過交流相互促進。完善本次調查活動

五、佈置課下內容

活動建議:

1、寫一份調查後的感受登

2、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與全國七年級學生相比的健康及發育狀況

3、課後各組整理照片,進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圖片展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淨高,以小組為單位,注意組員間的通力合作

2、以班為單位,請各小組互相協作

1、明確調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學、合理

2、關注個人的健康狀況

生物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於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遊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並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採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於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麼生物?為什麼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為什麼我們經常説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麼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⑴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並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麼?這又説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⑵接着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並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⑶總結: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生物教學設計6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是實踐生物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動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能較大程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果。

一、關於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探究性學習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學者施瓦布倡導的,他主張從學科領域或實際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探索性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論提出的“主體性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育理念”,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學生物新課程突出“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的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

探究式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階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價值。因為,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習慣於去思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也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與我們大力提倡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不相符。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嘗試對一個問題進行識別和解説,發現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協調的過程,它是誘發探究思維的動力和方向。解決問題則是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過程,其實質是重新構建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使其更加充實和協調。據此具體説來,課堂上學生從事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大致分為:問題、假設、推斷、檢驗、結論、交流、評價等基本環節。但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須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不要墨守成規,照搬硬套,否則只有造成教學的公式化,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和慾望。

1.探究性討論活動; 這種方法主要運用於生物學原理等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例如“探究生長激素的功能”,教師在學生已經具備了“新陳代謝”和“神經調節”知識的基礎上,介紹有關的背景材料,設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長激素的飼料來飼養動物,其結果的不同;廣受青少年歡迎的我國藍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掛圖和病症介紹等。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激發,產生疑問:這些病症是不是與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生長激素與生長髮育有何關係?巨人姚明是巨人症還是正常的發育所致,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後,要求學生根據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類比、歸納出生長激素的功能。最後,通過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長激素分泌失調的病症來驗證結論,澄清疑問。

2.探究性實驗; 生物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一樣,本質上是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有很多活動也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生物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已知結論的基礎上,學生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步驟。而探究性實驗則是學生不知道結論,沒有現成的實驗設計,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去探求結論。因此,探究性實驗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科研能力培養於一體。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實驗由教師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實際例子,讓學生明確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從而提出問題——骨為何具有這兩重特性,與什麼有關係?之後教師稍微複習七年級生物中植物種子成分的鑑定實驗,從而引導啟發學生假設:骨含有無機物有機物。接着,通過骨的鍛燒及其在鹽酸中的浸泡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觀察、記錄;最後,全班交流,得出實驗結論,並據此結論讓學生暢談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鍛練應注意的事項。

三.探究性學習與能力培養

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努力倡導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1.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觀察、再觀察”,前人之言已經明確了觀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探究始於問題的發現,而問題的.發現又多源於觀察。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首先,教師要以高超的教學藝術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觀察、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其二,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詳盡的計劃。同時,在觀察時,要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最後,觀察時,要伴於積極的思考,要求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各觀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對學習生物學和從事生物學研究無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課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給出了實驗設計方案,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動,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只給學生提出問題,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都要靠學生獨立完成,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探究能力。

倡導探究性學習有諸多益處。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並不是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採用多種多樣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

總之,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設計7

1、知識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

(2)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3)説出保持好身體、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聯繫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2)學會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關注健康問題。

(2)培養關愛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認識到體育鍛煉、做好個人衞生和環境衞生、維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關係對增進健康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難點: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合適的教學多媒體材料。

(2)、準備學生活動的活動資料卡。

知識目標:1、初步認識生物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3、説出生物特徵

能力目標: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生物的共同特徵。

學習難點:生物的各特徵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XXXXXXXXXX,也可以藉助XXXXXXXXX、XXXXXXXXXX等儀器,或利用XXXXXXXXXX等工具,有時還需要XXXXXXXXXXXXXXXXXXX。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麼,我們的教室裏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後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説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閲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於科學觀察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藉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事實就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二)閲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徵。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裏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XXXXXXXXXX、呼出XXXXXXXXXXXXXXX。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説明了什麼?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徵?看哪個小組説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説明它們各屬於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徵

(1)小貓長成大貓屬於。

(2)貓生小貓屬於。

(3)貓生貓,鼠生鼠屬於。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於。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裏的現象屬於。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於生物的是………………………………………………( )

A.機器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説明生物具有( )的特徵…………………( )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説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徵…………( )

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於生物共同特徵的是………………………………………………………( )

A.都能運動B.都能呼吸C.都有細胞結構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羣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於( )

A、實驗法B、觀察法C、調查法D、分類法

生物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比較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記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理解生物的特徵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學會調查的一般方法、設計調查方案。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2、培養同學們的分工合作、組織和語言表達等多項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二、教學重點:

完成本章節內容的識記和把握,理解、記憶本章節的知識要點。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三、教學過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儘量先憑記憶完成,然後針對情況做到查缺補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組內解決):

1、生物的特徵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除外,生物都是由構成的。

2、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有明確的,制定合理的,有時因範圍較大不能逐一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維持生存。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

無機鹽和,通過製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以或為食,從中獲得營養物質。

4、絕大多數生物需要進行呼吸,吸入,呼出。

5.、動物和人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例如人的排廢途徑有、、等。

6、生物體生長到一定程度,就會。例如,大多數植物利用產生的萌發成幼苗;鳥類利用,而貓狗等哺乳動物通過使個體增多。

7、生物歸類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按照分,可以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按照生活環境分,可將生物分為和等;按照分,可將生物分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節我們學習了兩種科學探究的方法,它們是。

導學篇

重、難點點撥(温馨提示: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組內解決):

1、生物的共同特徵。熟記並運用所學知識,區別生物與非生物,作為生物必然具備他們的共同特徵;反之,不具備其共同特徵的物體就是非生物,這也是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其中,有一個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卻不具備細胞結構。

例題:下列屬於生物的是()A、電腦病毒B、珊瑚C、珊瑚蟲D、智能機器人

2、區別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等,有機物則是包括葡萄糖、澱粉等在內的含有生物體所需能量的物質。與二者聯繫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實現“無→有”的轉化(所以被稱為生產者),而生物的呼吸則實現了“有→無”的轉化。另外因為動物體內不能自己產生有機物,所以為了生命活動的需要,他們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植物或動物)為食,即只能進行“無→有”的轉化(所以被稱為消費者)。

試回答:任何生物都能進行呼吸嗎?呼吸作用的產物你能説出兩種嗎?、

3、動物體的排泄途徑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葉也能帶走一部分廢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種排泄方式。

4、正確理解三種分類方法(實際上生物的分類方法不知這些),它們是互不影響的。比如:狗是第一種分類中的“動物”,它還是第二種分類中的“陸生生物”,也是第三種中的“寵物”。

知新篇

牛刀小試(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完成,不會的.提交小組或班內解決):

1、植物和動物共有的特徵是()

A、劇烈的運動B、光合作用C、捕食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態,種類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構成生物的基本單位是()

A、細胞B、細菌C、器官D、組織

3、下列屬於生命現象的是()

A、暴雨越下越大B、夏天桔子皮上的黴菌越長越多

C、久旱的田地裂縫越來越寬D、汽車越跑越快

4、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是生物具有()

A、應激性B、細胞結構C、生長現象D、新陳代謝作用

5、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

A、出汗B、排尿C、呼氣D、排出糞便

6、“植物受陽光照射,製造有機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些現象説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間

7、關於生命的基本特徵的敍述正確的是()

A、生物能快速運動B、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製造有機物

8、下列哪項不能説明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A、蘑菇由小長大B、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

C、鳥產卵、虎產仔D、鯨呼吸時產生水柱

9、“非典”和“禽流感”等傳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關於病毒的説法,正確的是()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是生物B、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生物

C、病毒有細胞結構,不是生物D、病毒有細胞結構,是生物

10、關於觀察的敍述,錯誤的是()

A、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除用肉眼外,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都是觀察的用具

C、觀察時要有明確的目的

D、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實事求是,不需要做記錄

11、夜晚卧室裏擺放過多分植物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這是因為()

A、植物生長需要營養物質B、植物要生長

C、植物釋放過多的氧氣D、植物呼吸與人爭奪氧氣

1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這句話表明()

A、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

B、不同生物之間的關係

C、生物體能夠繁殖自己的後代

D、生物體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

13、下列説法不正確的是()

A、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調查

C、調查範圍再大,也必須對調查對象挨個調查D、調查結果要進行整理分析

14、在自然界中,孔雀開屏屬於什麼生命活動()

A、美化環境B、生長C、獲取營養物質D、生殖

15、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可以將生物歸類為()

A、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B、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C、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D、有用的、無用的

16、下列生物歸類的方法正確的是()

A、青蛙、玉米、海帶是陸生生物B、狗、雞、鴨是家禽

C、松樹、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麥是作物

17、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調查()

A、人口普查B、森林資源調查C、水資源抽樣調查D、仔細觀察牛,並拍照

18、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調查過程中應儘量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不喜歡的不記或少記

B、調查時看見自己滿意的東西就應該採集回來

C、為了採到合適的標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險也是可以的

D、調查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

19、下面調查活動步驟正確的是()

A、選擇調查範圍→分組→設計調查路線→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B、設計調查路線→分組→選擇調查範圍→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C、分組→設計調查路線→選擇調查範圍→調查記錄→歸類→整理

D、選擇調查範圍→分組→設計調查路線→整理→歸類→調查記錄

生物教學設計9

一、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一羣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難以看見或難以看清楚的低等生物的通稱。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名詞。主要包括:

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史

(一)一個難以認識的`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是存在與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但直到大約300年以前才真正有意識地看到微生物,其原因是由於個體微小、羣體外貌不顯、雜居混生、因果難聯。

(二)微生物學發展的主要階段(重點)

1、史前期和初創期——微生物的發現

2、1676年,微生物學的先驅荷蘭人列文虎克組的研究

三、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義(重點)

(一)微生物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二)微生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和醫藥、環保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

(三)微生物也有可能引起毀滅性的災害;

(四)、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微生物的共同特性(舉例説明)

體積小、面積大代謝旺盛、繁殖快速適應性強,容易變異分佈廣,種類多

生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及結合自身經驗,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

小編微信上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生動理解教學三維目標》,如果不瞭解回覆【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2.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難點:

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

教學用具

各種常用藥物説明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運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體不適或諸如感冒、腹瀉之類的小病困擾時,通常都是怎樣處理的?引發學生熱烈的討論。隨後再次發問,詢問學生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這些用藥常識以此來對症下藥的。我們在使用這些常用藥時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以此通過這種方式,引出本節所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安全用藥

(1)通過學生對自己常用藥的交流介紹,增加常用藥及安全用藥的使用常識

承接導入的談話內容,教師再次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回答。

①我們平常用過的`藥有感冒藥、消炎藥,還有哪些呢?

②這些病一般都是哪類?治療什麼病的?(屬於治療傷風、感冒、咳嗽、頭痛、牙痛等。)

③這些藥有什麼共同特點?(主要用於治療或緩解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

④這些藥物我們一般在哪可以購買到?(醫院、藥店、大超市)

(2)非處方藥和處方藥

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出非處方藥。(同學們提到的這些家庭中常見的藥物,都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説明服用的藥物,我們稱之為非處方藥。)隨後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閲讀教材有關非處方藥的説明,共同討論、交流,談談對於非處方藥的瞭解。

隨後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處方藥的用處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頑疾,在家裏也放有一些常備藥,那麼這些藥與之前的非處方藥又有什麼不同呢?)教師提出問題之後,順勢引導出處方藥的學習。(像同學們剛才提到的一些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藥物必須在醫院憑醫生的處方才能獲得,或憑處方由大的藥店購得,他們和我們剛剛學到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叫它“處方藥”)隨後要求學生找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不同與相同。

(三)作業交流

引導學生從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查找有關安全用藥的資料,在下次上課時組織學生交流學習。並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一些急救常識,你都會些什麼方法?請同學們提前學習一種或幾種急救方法。下節課我們一起進行交流學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生物分類的內容抽象難懂,老師講起來費力、學生也不易懂。但本節的課標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既是嘗試,就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並未全面而系統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認識生物分類的方法,從而輕鬆列舉出植物的主要類羣。

本節知識的基礎位置: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首先必須瞭解各種生物,認識生物的主要類羣;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因此,本節知識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嘗試根據植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2、列舉植物的主要類羣。

(二)、情感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方法;

2、初步體會分類在生物科學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3、利用分組探究活動,在組內互相幫助、體驗與人合作學習;

4、鍛鍊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説出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2、列舉植物的.主要類羣。

四、教學難點:

嘗試根據植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演示、交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探究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對七年級上冊書中涉及到的部分內容,相信部分學生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遺忘,這樣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討論進行分類活動,我在cai課件中把討論探究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知識點(如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區別,網狀葉脈與平行葉脈特點)介紹給學生,然後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進行組內合作學習、分析、討論、交流。

(二)、課前準備:預習、調查生活中分類應用的例子,以及利用互聯網查閲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植物、製作cai課件。

(三)、教學步驟:

課前遊戲活動引入:找缺失撲克牌瞭解身邊的分類現象舊知識回顧: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分組討論探究: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交流評價引導分析完成討論題鞏固活動小結:分類依據練習總結拓展:關注身邊分類的應用。

教學步驟內容學生活動

一、導入1.遊戲:查找缺失的撲克牌;

2.舉例説明身邊的分類現象;

3.也來當一回分類學家,分類植物。通過遊戲活動了解分類的好處以及身邊的分類現象。

二、分類活動1.知識準備:七年級上冊學過的植物類羣以及種子結構和葉脈的有關知識。(課件展示)

2.認真觀察,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3.交流評價探究結果(你的分類依據是什麼?)

4.引導分析,完成討論問題1-5:

①六種植物分別屬於哪類植物?

②各類植物是否屬於同一分類等級?

③有種子植物可分哪些類羣?

④無種子植物可分哪些類羣?

⑤能把六種植物所屬類羣按順序排列?回顧舊知識,為植物分類活動作準備。

分組討論完成分類探究活動。

小組代表展示、交流討論結果。

積極思考、分析、討論,個別回答問題。

三、鞏固活動(課件)展示多種植物,讓學生分組競賽分類。看哪組分得又快又準。(有條件可以課前佈置學生先利用互聯網查找自己不太熟悉的植物的有關資料。)分組觀察、分析、討論,對十種植物進行分類。

四、小結根據二次分類活動和“討論”中的第6題得出植物分類的依據。(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子葉和葉脈)通過分類活動,在教師引導下歸納。

五、練習根據要求完成填表。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六、總結1、植物主要類羣;

2、分類的基本方法;

3、生物分類的意義。在教師引導下歸納總結。

七、拓展1、關注身邊分類的應用:注意觀察動物園、植物園、圖書館、中藥房、超市中的分類方法,你認為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2、運用你掌握的分類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櫃、書架、旅行袋、書包等。回家之後,利用今天學到的分類技能,把家裏整理乾淨,以及在學習上的利用等。

八、補充練習

(備用)選擇、填空

(根據課堂教學進程進行調整)大家一起回答問題。

生物教學設計12

《生態系統》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分。

2.掌握食物鏈的概念及其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關係的分析,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及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強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分,食物鏈的概念特點。

難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作用關係。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咱們先來看一幅圖片,這是一幅什麼圖片?(喜洋洋與灰太狼)看來大家都看過這個動畫片。那現在老師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知道他們生活的家鄉在哪兒嗎?(青青草原)。通過咱們之前留的預習作業,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青青草原是一個生態系統嗎?(是),那一片森林是生態系統嗎?(是)一羣魚又是生態系統嗎?到底什麼是生態系統,它們有什麼特徵?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一下。

(二)新課教學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組織學生繼續觀察課前的圖片,並引導學生以青青草原為例總結生態系統的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能夠説出有草、羊、狼、樹、花、草、蝴蝶等。教師進行相應的板書,並總結其中草羊狼統稱動物,樹花草都是植物,他們統一稱為生物。並追問有沒有我們人眼看不到的生物呢?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答出有細菌真菌。教師繼續追問,生物要生存還需要什麼?(空氣、水、營養)教師總結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區域,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統一的整體稱為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教師提問:草羊狼的關係,學生回答羊吃草、狼吃羊。

教師設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去超市消費購買我們維持能量所需要的食物,我們對於超市來説是消費者,而為我們生產食物的廠家是生產者,在生態系統的動物世界同樣存在這種關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講桌上的生產者、消費者的標籤,根據自己的認識貼在板書草羊狼相應的位置。

教師總結學生答案:草直接為羊提供食物,而狼吃羊,所以草也間接為狼提供了食物,所以生產者的標籤應該貼在草上邊,而羊吃草、狼吃羊都是作為消費者,所以兩者都是消費者。並引導學生觀察生產者的特點即大多都是綠色植物,消費者大多都是動物

教師設置情境並提問:動植物的殘骸長時間之後會發生什麼變化?(被分解)追問:在生態系統中什麼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細菌、真菌)

教師提問:出了所説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物成分外,還包括空氣、水、無機鹽等非生物成分。

3、食物鏈

引導學生説出草羊狼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追問:它們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用一個符號表示,是什麼符號?(箭頭)教師選取學生代表板演箭頭的指向,並對其正確的進行表揚,錯誤進行講解。講解食物鏈的概念,並出示例題進行鞏固。

(三)反饋練習,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與本節課相關的例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

作業:通過預習,自己畫出一個食物網,要求食物網中至少有三條食物鏈

生物教學設計13

一、概述

1.説明學科(數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

2.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3.概述學習內容

4.概述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説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説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説是通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説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説明的傳統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六、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説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説明的教師引#教案# 導語。

最後,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註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評價設計

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

説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生物教學設計14

課題

作為生物的社會№1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教學難點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關鍵瞭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課型將授課教學方法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電腦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

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瞭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細胞生命的禮讚》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於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後,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户曉,有口皆碑,以至於在他接連拋出後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這部書的精彩章節《作為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於美國紐約,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並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導入介紹點撥

教師活動了解

默讀思考回答

學生活動總結

練習作業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本文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羣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併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表現出一個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的副標題為“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作者以細緻的觀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為生物的社會”中一些值得讓我們探討的生命現象,從而反思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形式,表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熟讀課文,看有關昆蟲的科普書籍。

明確總結理解

賞析品讀

板書設計

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1913年生於美國紐約醫學家、生物學家《細胞生命的禮讚》關於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課後記事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生物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生物的特徵)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自然界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像上一節課中大家看到的東北虎、烏賊、金魚和菊花都是生物,而桌子、課本、石頭等都是非生物。實際上,我們都能對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作出一些判斷,但怎樣按科學的方法對它們進行區別,或者説生物到底有哪些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卻不十分明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板書)生物的特徵

[合作交流] (從生活出發,對比現實中存在的生物與非生物,得出結論)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小動物如豬、狗、牛、羊等,也有許多植物如花、草、樹等,這些生物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而一些非生物如土壤、巖石、水以及教室中的桌子、書本和前面的生物相比有何不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

小結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而非生物都是死的,沒有生命的。

引導深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的手接觸到燙手的火爐時,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把手縮回來,這是為什麼呢?向日葵的花盤能夠隨太陽光的照射不同而轉動,含羞草被人或動物碰到時,會自動收縮,這又是為什麼呢?(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分析)

小結 在自然界中生物為了保護自己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刺激作出有規律的反應,這就是生物的應激性,[板書(1、應激性)] 應激性具有普遍性的特徵;對刺激和反應的理解:刺激是指能引起生物反應的變化,包括温度、光照、聲音及其他因素的變化;反應是指生物體作出的一些行為或行為的改變。如:有人一下子從門背後跳到你面前,這時你也許會跳起來或尖叫,因為這種出人意料的行為使你作出了吃驚的反應。非生物如巖石,無論你怎樣敲打,都不會做出反應的,所以不具備這種特性。

生物除了具備應激性外,還有其它的.特徵,如“生長”[板書(2、生長)],什麼是生長呢?

討論 現在同學們能不能對“生長”一詞作出解釋?能不能舉出一些生物生長的例子來説明這一概念?

[點撥] ①生長的概念:生物體在一定的生活條件下,體積和重量逐漸增加。生長是發育的一個特性,生物都能生長和發育。②生長是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通過生長使體形增大,體重增加。如:小象長成一頭大象,體形增大了,體重增加了,就是生長;而池塘裏的水由少到多,有淺到滿則不是生長,是非生物(水)的量增多。③生物的生長往往都有一定的週期,都不是無限長大的。

[設問] 母豬生下小豬、母雞下蛋、植物結出種子等都是什麼現象?大家能不能舉出更多這樣的例子?能不能説出它的意義?

小結 ①這些都是繁殖現象[板書 (3、繁殖)]。所謂繁殖是指生物產生新的個體的過程。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徵,它的意義在於生物通過繁殖能保持生命的連續性,增加生物的數量。②蜻蜓點水、太陽花結出許多種子等都是繁殖現象。

講述 ①小象長成大象,幼苗長成大樹,在這些過程中,小象和幼苗都要吸收養料,消耗能量,這些都是新陳代謝現象[板書(4、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物的基本特徵,貫穿生物的一生,是生命的標誌,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②生物的應激性、生長、繁殖都是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進行的。③生物在新陳代謝中要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