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彙編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學設計範文(彙編15篇)

教學設計範文1

一、課文理解:

課文寫了舊社會農村的一個窮苦的孩子以挖野菜為樂,表達了對薺菜的特殊感情,含蓄地反映了舊社會貧苦農民的孩子對自由的嚮往,也從側面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國小語文第九冊課程輔導——16、我盼春天的薺菜。

課文開頭就點明瞭課題“我對薺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接着寫“我”小時候饞是因為肚子餓,具體記敍了“我”因飢餓掰了財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財主家的人兇狠地追趕的事,既反映了舊社會財主欺壓窮苦人家孩子的罪惡,也是“我”對薺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課文最後寫出春天帶給“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很值得我們深思。

二、學習重點:

1、用自然段段意歸併法概括段落大意。當段落由多個自然段組成時,經常用到自然段段意歸併法。閲讀時,先認真閲讀文章,理清每一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聯繫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哪幾個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後取主去次,歸納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薺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詳見課本第六單元單元學習提示)。“自然段段意歸併法”的難點在於對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據主次關係進行取捨。在概括時應反覆閲讀體味才能確定,有時幾個自然段寫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去概括。如課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對各自然段段意串連起來時,對語句進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順。這段段落大意可這樣概括:“我”掰財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財主家人兇狠追趕而跳進河裏,後來不敢回家,獨自遊蕩在廣闊的田野上。

2、課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飢餓的冬天過去了……藍天上白色的雲朵”,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國小語文第九冊課程輔導——16、我盼春天的薺菜》。讀這段話,要這樣去理解:1、勞苦的人家辛勤勞動了一年,秋天收起來的糧食大多被財主剝削去了,家裏一點糧食,不夠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捱餓。2、窮人盼望春天的到來。因為春天一到,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可以挖野菜來充飢。

3、“把它下在玉米麪的糊糊裏……多好吃了”。這樣的`食物只有窮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為它比捱餓好受多了,所以對薺菜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4、為什麼“挖野菜時會有那種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種享受呢?這更是對薺菜有一種特殊感情的反映。因為如今去挖薺菜時,可無憂無慮,不必擔心財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兇狠地追趕,還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鳥、樹上的杏花、天上的白雲。

三、難點分析:

【難句理解】“我並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在那個社會裏,要是媽媽知道這件事,怎麼會不哀愁呢?因為擔憂自己的孩子遭到財主毒打,擔憂財主會藉此向父母敲詐、逼債。我怎麼忍心看着媽媽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為命的父母,所以説“我並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

四、參考資料:

薺菜,一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葉可以吃。

教學設計範文2

小小螃蟹運球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身體的協調本事,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

2、幼兒能在遊戲中體驗遊戲帶來的歡樂。

【活動準備】

螃蟹頭飾若干,皮球若干。

活動玩法:

男女兩隊排在前面的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兩人學小螃蟹的姿勢,背靠背,夾住球。胳膊像鉗夾一樣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標誌處再走回來,把球放入筐內,然後排在隊尾等待下次繼續玩。下一組小朋友只要前一組的把球放入筐內就能夠出發。兩隻"小螃蟹"必須要注意團結協作好,球不要掉下來,如果掉了,從頭再來,走時必須要注意安全。

中班遊戲教案:網小魚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本事,學會躲閃。

2、培養幼兒合作本事

【活動預備】

1、小魚頭飾若干,魚網頭飾兩個。

2、用一個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樂CD《很多小魚游來了》

【活動玩法】

一、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份,兩個幼兒做魚網,其餘的幼兒做成羣結隊的小魚。做網的兩名幼兒雙手相握,舉過頭頂,然後分開成魚網狀,做小魚的幼兒排成一字隊形,等待穿越。

二、遊戲開始,全體幼兒念童謠:“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快快捉住!”,扮做魚兒的幼兒低頭彎腰快速從魚網下部經過,扮魚網的兩名幼兒聽到“捉住”二字後,趕緊把魚網放下,捉住沒來得及經過的幼兒,把魚兒網住,放到桶裏,沒有捉到的魚兒繼續參加遊戲。當捉到3-5條小魚時,讓捉到的小魚團體表演一個節目。

三、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主角進行。

【活動反思】

很多幼兒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教師要隨時提示扮魚網的兩名幼兒不要提早放下魚網,當聽到“捉住”兩字時,迅速將魚網放下。扮小魚的幼兒要首尾相接,魚貫而進。

教學設計範文3

教學目標: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變化,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充滿着生機與詩意。在課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學習、工作中縮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聽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陝西民歌改編的《秋收》,從樂曲的主題變化、力度變化及不同主奏樂器的不同音色中,體驗樂曲的情緒變化,發展聯想與想象,提高對音樂欣賞三度創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鳥》、《一把雨傘圓溜溜》,體驗兒童們在四季中的歡樂情緒,並進行創作表演。在學唱過程中從歌曲模仿創作手法中初步瞭解其特徵,進行曲式試驗創作活動。

教學重、難點:

1、演唱歌曲,體驗歡樂情緒,進行曲式創作活動。

2、欣賞樂曲,體會音樂的`變化,發展聯想,提高三度創作能力。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歌曲《童心是小鳥》

1、歌曲範唱,設問:這首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情緒是怎樣的?

2、你怎樣理解歌名?

3、聽老師再次範唱,請你找出與第一樂句相同或相似的樂句,説説它們熱鬧系統與相似之處並唱一唱。

4、跟着老師的伴奏唱曲調。

5、把歌詞按節奏朗讀。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設問:你能否在歌譜上標上力度記號,表達你對歡樂“童心”的處理想象?

8、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歌曲《童心是小鳥》

二、欣賞《四季歌》

1、介紹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開什麼花為開頭,所以稱為“四季歌”。

2、初聽有小提琴獨奏的第一段音樂,感受青海民歌歡快熱烈的情緒。

3、再次復聽這一段,請學生看譜跟唱,體驗青海“花兒”的風格。

4、欣賞全曲,設問:《四季歌》的曲調共出現幾次?它們在力度上有什麼變化?請用力度記號把她記錄下來。

5、再次聆聽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麼變化?能説出每段主奏樂器的名稱及形式嗎?

(2)從力度於音色的變化上,你能否體驗出每段的情緒變化,從而與“四季”聯繫起來,説説你的想象。

6、比比誰的記憶力好?誰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調哼唱出來,誰就是優勝者。

三、總結。

第三課時

一、學習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

1、導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學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陣大雨,其中一位同學有傘,如果你是那位有傘的同學你回怎麼做呢?

2、聆聽範唱,思考:三位學生在大雨中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3、用2/4的指揮圖式來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師的伴奏,學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這段曲調有什麼特點?在節奏上有什麼規律?能找出跨小節的切分音嗎?

6、自己哼唱。

7、自由學唱夠一部分旋律。

8、學唱歌曲

(1)完整地、歡快地唱好曲調。

(2)朗讀歌詞,把歌詞填入,試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樣把歌曲的意境表現出來?分小組討論。

2、自由討論

3、各組展示。

4、師生互評。

四、音樂活動

1、創作條件與要求:按書上以知道兩個小節,要求用模仿重複方法創作發展成4小節。

2、講解範例,複習模仿方法要求。

第四課時

一、 以學唱陝西民歌《秋收》為導入

1、老師範唱

2、學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詞。

3、師生討論歌曲的情緒及內容。

二、 欣賞歌曲

1、初聽,感受在器樂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現幾次?還有什麼旋律與民歌原形旋律有關係?

2、指導學生唱教材中的圖形譜。(主題A)

3、聽主題B,並畫出其圖形譜,進行比較。

4、討論:根據你自己的樂曲發展的記錄圖表,説説你聆聽後想象。請圍繞樂曲的標題,根據A與B及其樂器音色的變化展開你的想象於聯想,進行創作構思,説出其情緒的發展與變化。

教學設計範文4

一、教材概述

本主題針對《專題教育》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本主題的內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針對學生身邊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和不法侵害問題,設計了兩個任務:青少年人違法犯罪現狀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對不法侵害的態度。要求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並提出合理建議。

二、學習目標分析

1.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2.瞭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護;

3.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行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

4.能夠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青少年的學生,開始有主見,但往往看問題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學生情緒不穩定,做事易衝動。

3.青少年的學生易受環境的影響。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次教學活動採用自主探究策略,學生通過調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術幫助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教師是引導者;教學活動之前的問題設置,任務要明確;提前向學生呈現評價學習活動的量規;在活動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人教課標版《專題教育》教材。

為本單元學習而設計的主題探究課件。

提出問題:

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國青少年犯罪已佔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其中15-16歲少年犯罪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整個青少年犯罪中,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達80%以上。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青少年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青少年正處於人格重建和心裏極易扭曲的青春危險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時的矯治,就會形成心理障礙,而變態心理影響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誘發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和破壞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違法犯罪也呈增長趨勢。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學生是弱勢羣體,他們往往容易成為犯罪分子侵害的對象,因此,青少年不僅要懂法、守法,還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自我防範能力,成長為具有良好法律素質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們希望同學們多瞭解一些法律常識,知道哪些行為是觸犯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知道法律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出了哪些規定,知道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上述的問題,設計了《法律伴我成長》的主題探究活動。

任務動員(需一課時):

1.交待本主題探究活動的目的、內容。

2.明確任務、要求:

任務(一):

查閲資料,瞭解本縣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及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並總結出較常見的違法犯罪類型和方式。

調查本校學生是否存在這些可能導致違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為,從具體個案入手,調查產生此心理或行為的深層原因。提出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議。

寫出調查報告。

製作彙報課件。

任務(二):

從本校學生入手,調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設計調查表,瞭解同學們在受到非法侵害時的態度和反映。

針對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較常見的侵害行為進行分析,總結出未成年人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寫出調查報告。

製作彙報課件。

3.教師提供視頻資源、與本探究活動相關的網址。

4.教師輔導調查採訪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採訪時機和場合的選擇,提問的'基本要求,提問的方式方法,善於觀察與傾聽,注意材料的核實。

方法包括:口頭採訪、座談採訪、電話採訪、隱性採訪、網上採訪等。

5.教師輔導調查報告的撰寫方法。

6.學生分成兩大組,各負責兩項任務中的一項,可以抽籤決定。並進行組內分工,如:家庭組,學校組,社會組,利用課下時間調查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行為。學生討論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組的任務

調查研究:

教師活動:

1.教師查詢關於法律的網站,下載必要的資料。

2.教師制定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維度及評價量規框架。

3.預計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應對策略。

4.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繫,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探究過程予以指導。

學生活動:

1.學生通過互聯網和其他多種渠道蒐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相關資料、案例及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資料、案例和相關法律條文。比如上網查閲資料,到當地司法機關採訪,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協助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資料。

3.調查本校學生不良心理或行為時,先通過學校教導處、班主任瞭解概況,知道學生中主要存在的問題。然後選取比較典型的問題,採訪學生或老師,挖掘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

4.設計調查問卷時要事先了解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學生不能依法維護自己權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調查任務後,根據調查筆記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從實際的調查結果出發,數據、事例應真實可信。在此基礎上,各組對這些現象統計、分析,並深入思考、集思廣益,表明本組的觀點,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或對有關部門的建議。

交流彙報(於兩週後進行,需二課時)

1.教師先講明彙報的注意事項,包括時間(彙報每人不得超過20分鐘,提問與答疑每組不得超過5分鐘)。

2.主持人可以由學生擔任。

3.學生分組彙報,在交流會上扼要介紹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必須配以課件),並回答師生評委和其他同學就調查報告所提出的問題。

4.兩組分別向師生組成的評委會提交調查報告,評委會從報告的材料、數據、採訪範圍、觀點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

5.教師對每組的表現給予一個總結和評價。然後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整個主題的內容再整理一遍,進行一個歸納總結,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學評價設計

各組根據交流會的意見、建議,修改、補充、完善調查報告,在廣播或宣傳欄中向全校師生公佈,引起大家的警醒。

評價的維度:學生課前蒐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學生探究水平,小組合作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調查報告的完成情況;情感態度的轉變。

小組成員分工表:

組別探究任務

組長小組成員

分工情況:

成員調查情況説明:

進度安排:(請小組討論後,對將要進行的探究進行一個時間上的規劃)

成員收穫自評:(請小組討論後,對調查結果的初步整理)

推薦資源:(請推薦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更好的資源)

小組彙報量化評分表

項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況沒有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很少。收集了一些與主題相關資料。收集了較多與主題相關資料。收集了很多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調查情況範圍小,不深入。範圍較小,不深入。範圍一般,不夠深入。範圍較廣,有一定深度。範圍廣,調查深入。

調查報告條理不夠清晰,數據、事例不夠翔實,觀點不明確,解決方法可行性小。條理較清晰,數據、事例較翔實,觀點不明確,解決方法可行性小。條理清晰,數據、事例較翔實,觀點不夠明確,解決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條理清晰,數據、事例翔實,觀點較明確,解決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條理清晰,數據、事例翔實,觀點明確,解決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況未按時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時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質量較高。

注:計算總分時,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學的評分各佔20%,評委會的評分佔60%。

七、總結和反思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的舉行,使同學們既學到一些關於法律常識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廣大同學都紛紛表示要對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認真反思,努力規範自己的言行,徹底革除不良習氣,爭做學法、守法、護法的文明學生。

教學設計範文5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內涵。

2、通過朗讀,推敲品味真正語言。

教學輔助手段

電腦課件

教學步驟

一、説“犟”

1、以問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嗎?傳説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動物界中的老壽星;它還曾跟兔子賽跑;它是誰呢?

2、對,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隻特別的小烏龜,大家一起來學習童話《犟龜》。(亮課題)

3、這隻小烏龜特別在哪?(眾答:犟)對,同學們真聰明,把這個字的讀音“jiang↘”唸對了。

4、但“犟”是什麼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時我們愛説,“某某真是牛脾氣”,其實是説這人——(讓學生解釋“犟”的意義)

5、讓學生談自身“犟”的經歷。

二、讀“犟”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老師巡視。

三、問“犟”

1、學生提出閲讀中發現的問題和生難字詞。

2、申明上述問題在以下的學習中來解決。

四、析“犟”

1、由學生所提出的某一個問題引入分析(靈活對待)。

2、佈置學生組成每四人一個學習小組,準備動物片段的對話表演,可以上講台,也可以在坐位上;並研究好該種動物的特點、勸阻內容和小烏龜的反應。

3、表演和分析

(1)蜘蛛

A、朗讀;

B、朗讀分析;

C、再找一個同學來讀,前後比較;

D、點撥,找準角色特點,就能讀出味道;

E、分析蜘蛛特點:

a、退多、靈巧、不自信;

b、哈哈大笑,充滿同情,傲慢,輕視小烏龜;

F、勸阻內容:路遠,走得慢,婚禮兩週後就要開始;

G、小烏龜的反應:決定不可改變;

H、出一道“心靈的選擇題”:當你被別人輕視時,你會怎麼辦?盡力與人爭辯,心力不能存在一點委屈;默默忍受,待時機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論,讓學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蝸牛

A、朗讀;

B、簡評;

C、分析蝸牛特點:

a、迷迷糊糊,懶,沒精神,沒勁頭;

b、難過,不信任小烏龜;

D、勸阻內容:方向走反;

E、小烏龜的反應:調轉方向,為什麼小烏龜沒聽蜘蛛的意見,卻聽了蝸牛的意見?這説明了什麼?(樂於聽從正確意見)——小烏龜調轉方向,回家了嗎?(回答:沒有),這説明他的決定仍是——(齊答——不可改變)

F、做第二道“心靈的.選擇題”:當你努力了很久,別人卻告訴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錯的,你會怎麼辦?

a、改變方向,從頭再來;

b、一個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價也不改變。

(3)壁虎

A、朗讀;

B、簡評;

C、分析壁虎特點:

a、打瞌睡——懶;

b、獅王高級官員——不負責任;

D、勸阻內容:婚禮暫時取消;

E、小烏龜的反應:(齊答——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4)烏鴉

A、懶得;

B、簡評;

C、分析烏鴉特點:悶悶不樂,穿着喪服;

D、為什麼?獅王去世;

E、為什麼讓烏鴉來報喪而不選喜鵲?烏鴉是不吉利的象徵;

F、小烏龜的反應(學生一起回答:“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G、做第三道“心靈的選擇題”:當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跡象時你會怎麼辦?

a、繼續努力;

b、放棄努力。

五、辯“犟”

1、小烏龜趕上了婚禮嗎?但這是誰的婚禮?(眾答:獅王二十九世的)

2、那麼,大家來辯一辯,小烏龜的“犟”值得嗎?學生分正反方展開辯論,教師總結,不做定論。3、為什麼其他動物沒去婚禮,小烏龜卻去成了?六、議“犟”

1、小烏龜的“犟”有什麼新的含義?

2、你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什麼時候也需要這般的“犟”?七、佈置作業

發《閲讀記錄卡》,佈置學生上網查閲《一隻烏龜的生活智慧》一文,寫下所思所想。

八、結束

教學設計範文6

【教材分析】

《小魚的夢》是一首優美的兒童歌謠,描繪了魚兒睡覺的情景,充滿着詩情畫意。全詩共八行。前兩行寫小魚夜裏睡在池塘媽媽的懷抱裏;中間四行描寫小魚睡覺的環境,這一部分想象非常奇特:星星、風兒、波浪都是自然界平常的景物,被、催眠曲、搖籃又是孩子們睡覺時司空見慣的事物,兩方面糅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面,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讀來優美而親切;最後兩行繼續寫小魚睡覺的情景,自然地引出“甜甜的夢”。

本課要求認字13個,繼續培養識字能力,用已有的方法學習生字,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在學習課文時,為了避免破壞詩歌的整體氛圍,主要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境,不要講得太多,也不要提瑣碎的問題。

【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起,我就在課堂上展開了“學生自主探究識字方法”的研究和實踐。在語文課上,我引導孩子們通過多次探究,總結出一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筆劃、加偏旁,歸類識字,編故事、編謎語等。這節課的識字教學,是建立在孩子們熟知的學習方式上,他們能夠在已有的學習和活動經驗上進行學習。本班的孩子思維很活躍,想象力豐富,口頭表達能力較好,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特別喜歡用編故事、編謎語的學習方法學習生字,鼓勵他們通過各種自己喜愛的方法在課堂內自主學習不認識的字,既緩解了課堂教學的壓力,又便於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很好地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思想。

【課時教學目標】

1、 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十三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 初步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正確書寫生字“曲、玩”,體會獨體字與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法上的區別,掌握正確的筆順規則。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十三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我運用了“學生自主探究識字”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熟字加、減偏旁,歸類,編故事,編謎語”等方法,獨立解決識字問題。我組織他們通過小組討論,做遊戲等方式識記生字。這樣學習,不但發揮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性,他們的創造力也得以很好地體現。這些識字方法是通過多節語文課的多次探究,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來的。掌握了這些識字方法後,學生有能力獨立識記本課的十三個生字,教師沒有必要再逐字分析字形,那樣做反而會遏制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同時也遏制了課堂新因素的生成,使語文課堂的“四動”教學成為紙上談兵。

【教學流程】

課前導入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 小組合作,探究識字 → 鞏固識字,練習組詞 →指導寫字

【設計理念】

在學習生字時,我設計了“小魚寫信――池塘樂園――撿貝殼”這一系列的遊戲和活動,全文按照“字――詞――句”的順序一步一步展開學習。首先,我創設情景,用“小魚的來信”作為引子誘導孩子們認真學習生字。採用小組學習方式,把生字的學習完全放手給學生自己,培養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然後,通過“池塘樂園”這個環節鞏固生字,讓孩子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給生字歸類。再開展“撿貝殼”的遊戲,鼓勵孩子們用本課的生字口頭組詞。這樣學習,不但發揮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性,他們的創造力也得以很好地體現。

【課後反思】

《小魚的夢》這一課我的教學構思是:第一課時,導入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由舊知引入新知,複習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創設情景,用“小魚的來信”作為引子誘導孩子們採用小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共同分享,把生字的學習完全放手給學生自己,培養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然後通過“池塘樂園” 這個環節鞏固生字,讓孩子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給生字歸類,培養孩子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且通過遊戲“撿貝殼”進行組詞擴詞練習;最後,指導孩子書寫兩個生字。

從這堂課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老師應該處在學生的角度融入教學活動,成為參與者,傾聽者,只是在將要偏離主題的時候才是導航者。這樣的教學活動既能使學生自由發揮,又不偏離教學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自己感到滿意的地方:

1、 認真備課,準備比較充分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孩子對童話很感興趣,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舉一動、一問一答完全把動物人格化,同時,他們的認知水平是直觀的。平時越是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從孩子的角度設計教案,教學過程才會更生動,孩子們的情感才會更投入。所以,在備課時,我先把自己兒童化,設計了有趣的小遊戲幫助教學,並且製作了彩色的教具,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喜歡的。在教學語言上,我力求做到親切、生動、能貼近和吸引孩子,在每個教學環節以及過渡語言上做了精心的設計,力求做到自然銜接。

2、 指導學生探究,做學習的主人

在語文課上,我引導孩子們通過多次探究,總結出一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筆劃、加偏旁,歸類識字,編故事、編謎語等。這節課的識字教學,是建立在孩子們熟知的學習方式上,他們能夠在已有的學習和活動經驗上進行學習。所以,我創設情景,設計了“小魚寫信”這個環節鼓勵孩子們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愛的方法識字,並跟自己的小夥伴們分享。實際上,孩子們也是非常喜歡這個環節的。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孩子都獲得了需要的心理驅動和滿足,每個孩子都經歷了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每個孩子都與同伴分享獲得對方的鼓勵;我在當中扮演了參與者,傾聽者,我充分信任孩子,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不斷鼓勵和指導他們的學習,鼓勵他們去探究和發現,尋找自信的力量,在合作與分享中感受識字的樂趣,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發揮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性,他們的創造力也得以很好地體現。

感到遺憾的地方:

1、這節課容量稍大了,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難度,到了最後,把生字迴歸文本,再讀課文這個環節就省略了,如果加上這個環節,整節課的結構會更完整。其實,識字還是要和文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能脱離文本,這還需要老師下一番功夫,更深入地研讀教材。

2、如果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識字方法就更好了。

3、在“撿貝殼”這個環節體現了由字到詞的學習過程,但是沒能體現由詞到句的過程,識字時最好能體現一個發展的坡度,即從字到詞再到句的過程,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字,需要積累的字。如果生字都能結合小魚來説一句話就更好了,也更貼近文本。

4、一些細節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要加以重視,如:寫字時,先讓孩子們觀察、書空,指出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筆畫等等,等老師講完再讓孩子們寫,按照自己平時的教寫生字的步驟落實,注意提醒孩子們的書寫姿勢;面對孩子們書空時如果能做到鏡面示範,效果會更好。

孩子們在探究,我作為他們的老師,也應該不斷地探究,不斷地努力,為孩子們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每個孩子都喜愛語文,真真正正地學會學習。

教學設計範文7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國小地處著名的古蹟大雁塔西側,毗鄰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創辦於1960年。整個校園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淨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於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准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國小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範,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後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瞭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並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麼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後交流課前查閲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着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裏龍宮的大花園,那麼,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註。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註,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説説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着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閲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後,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於地,紮根於土。簡單而令人讚歎。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麼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衞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於人類。)點題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祕,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讚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讚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讚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瞭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於略讀點撥,後半段側重於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閲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國小閲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閲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於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於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鬆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閲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閲讀方法等,是有別於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在教學目標確定上,重在從閲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據課標的精神,略讀課文旨在通過閲讀,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於文字的訓練,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有關知識性方面的,則不是它所要特別關注的,不必作繁鎖的講解和精細的語言文字訓練。本課教學,着重在讓學生從課文中捕捉三類信息:一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二是所描繪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樣的特點?三是作者由紅樹林聯想到了什麼?

2.在教學策略運用上,重在自讀為主,略而不簡。略讀課文,必須抓住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重點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學豐。本課教學,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課後兩個問題,自讀自悟。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二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精略交互。略讀與精讀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是隻是相對而言的,精讀精到什麼程度,略讀略到什麼程度,並沒有絕對的明確的界限。他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閲讀策略、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在自讀自悟、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略讀交互進行,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閲讀策略和閲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三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內引外連。略讀課文的教學,還要注意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片,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語文課外拓展性學習與綜合性實踐。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課後安排的一篇習作,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在學法的指導上,根據本組內容和本課金鑰匙,本課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主要突出二項:①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想。這個要求放在金鑰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本課設計注意在自學前提出要求,自學後組織交流,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文以載道,學生在閲讀的同時,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體悟,是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本課上竭力在做的。

教學設計範文8

1.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2)、使學生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並瞭解其推導過程。

(3)、使學生會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1.2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體驗直觀觀察和實踐操作等學習方法。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會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3.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立體圖形實物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揭示課題

師:我們在國小階段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我們學過長方體。

生:我們學過正方體。

師:還有嗎?

生:圓柱和圓錐。

師:如果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

(課件展示各種圖形)學生嘗試交流、分類。

師:可以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哪些是一類呢?

生:長方體、正方體分為一類。

生:圓柱、圓錐分為另一類。

師:長方體、正方體分為一類,因為它們是由平面圍成的;

圓柱、圓錐分為另一類,因為它們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就分類來複習這些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回顧與整理

(一)圖形的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第88頁第4題的一組圖形,讓學生觀察。

師:你認識它們嗎?指名學生説説各立體圖形的名稱

師:你還記得它們都有什麼特點嗎?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學生彙報。

生:長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面。

生:圓柱、圓錐都有一個曲面。

2.長方體與正方體。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什麼特點?。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彙報,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面。

預設:(1)長方體的特點。

生1: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生2: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預設:(2)正方體的特點。

生:3: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

生4:正方體有12條稜,稜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

生5: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長方體。

(3)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能歸納整理嗎?

組織學生分組議一議,動手寫一寫,並相互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評議,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下表:

3.圓柱與圓錐。

(1)師:你對圓柱與圓錐有怎樣的認識?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預設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的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

生2: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生3: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生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生5:測量圓錐的高時,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錐的高。

……

(2)師:圓柱與圓錐可以各由什麼平面圖形旋轉而成?

組織學生分組議一議,動手操作或畫一畫,並相互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評議。

生:圓柱展開是一長方形或正方形。

生:圓錐展開是個扇形。

(3)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係。

師:圓柱與圓錐有什麼關係呢?你能説一説嗎?

組織學生觀察,小組議一議。

指名學生彙報,引導學生逐步歸納:

圓柱:有三個面,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錐:有兩個面,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二)立體圖形的三視圖

1.教師拿出一個由若干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

組織學生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並相互交流。指名學生彙報,並集體評議。

2.課件展示教材第88頁“做一做”第2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議一議。

指名學生彙報,並集體評議。

(三)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

1.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計算。

組織學生討論回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同學們還記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指名學生彙報交流:

2或S表=ab×2+ah×2+bh×2 生1:長方體的表面積:S表=(ab+ah+bh)×

生2:正方體的表面積:S表=6a2

2=2πrh+2πr2 生3:圓柱的表面積:S表=S側+S底×

師:你能填一填這個表格嗎?

學生交流填寫,教師給予指導,並課件展示。

2.立體圖形體積(容積)的計算。

組織學生討論回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容積)及圓錐體積(容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設計範文9

學習目標:

1、我能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税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也掌握了計算利息的方法,並進行簡單計算。

2、我能養成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的良好習慣。

3、我一定能樹立支援國家、災區和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難點是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着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麼,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自學課文P99“利率”知識,解決以下問題:

(1)儲蓄的意義是什麼?

(2)銀行存款方式有哪些?

(3)什麼是本金?利息?利率?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教師指導:利率由銀行規定,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閲讀理解P99—100例6,解決以下問題:

(1)利息怎麼求?

友情提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結合例6,求一求老奶奶兩年後的`利息是多少?

(3)老奶奶實際能拿到的利息是多少?

(4)到期後,老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5)P100的兩種解法你理解嗎?

4、是不是所有的利息都要繳納利息税?(查閲資料瞭解)

三、反饋練習:

閲讀P100“做一做”,瞭解存款憑證每欄的作用,從中獲取信息,並解答。

四、:鞏固訓練

1、鞏固訓練:(1)完成P102第6題.

(2)依據P102第7題,各自發表意見。

(3)完成P103第9題.

2、拓展提高:

李奶奶5年前用5萬元買了國債,存期為5年,當時的年利率為5.40%(不納税),今年李奶奶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錢?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説一説你有哪些收穫?

六、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板書設計: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利息税=利息×税率

解法一: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教學設計範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説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三、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每份長米.

4.讀出 、 、 、 、 ,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板書設計

幾分之一

教案點評:

本教案是針對這部分內容設計的一個教案。主要教授分數的初步認識。

1.教師演示,初步感知平均分。

平均分是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是產生一個分數的前提,所以在教學開始,通過舊知,緊緊抓住平均分這一關鍵問題展開教學,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從整數引出分數。

2.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真正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把二分之一的教學做為教學重點,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通過電腦演示(或實物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的意義,然後通過學生看圖觀察,動腦筋想,小組討論,總結歸納等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從而突出對二分之一含義的真正理解。

3.個性化的練習。

練習基礎知識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以基礎知識為擴展,面向部分優等生,注意體現層次性,針對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設計範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由現實問題到數學建模,理解並掌握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靈活解決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和認識歸納規律對後續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探索歸納規律的意識,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理解植樹問題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多媒體放映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師:科學家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大膽猜想…)

談話引入:説到不如做到,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看誰的觀察最仔細,看誰的思考最積極,看誰這節課也能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規律,準備好了嗎?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探究規律。

1、手引發的思考。

師:伸出你的左手,張開手指,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師:大家都有一雙鋭利的數學眼睛,發現手指與間隔之間也有數學。其實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只要用心觀察、思考也能發現他們的數學奧祕。這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類似手指與間隔這樣的數學問題。

2、整體感知、確定研究方向。

課件出示:在15米長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可能有幾種情況?

展示學生的猜想:(兩端都種,共4棵)(只種一端,3棵)(兩端不種,只2棵)

理解:“間隔”、“間隔數”、“棵數”。

(二)、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1、提出問題。

課件:在全長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邊植樹,每隔10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的猜測可能有不同的結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數和間隔數到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大膽地猜想,並用圖示的方法驗證。

課件顯示:隔10米種一棵,再隔10米種一棵……,一直畫到1000米!學生會感覺:這樣一棵一間隔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煩了,又浪費時間。

引導學生:要研究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交流,嘗試從簡單入手,用“把大數變小數”的方法進行研究,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發現規律。

學生開始動手畫圖、填表、比較分析,然後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小數據中兩端都種的情況下,都有“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

師:“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是同學們用較小的數據研究出來的,如果數據增大,這個規律還成立嗎?

課件動態演示:一個間隔對應一棵,這樣一直對應下去, 1000個間隔就有1000棵,種完了嗎?

師:如果這條路變得很長很長、無限長,兩端都種還有這樣的規律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管數字多大,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最後還要補上一棵才能達到兩端都種的結果。這個環節,潛移默化地滲透“極限”的思想。

4、總結歸納。

歸納“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為容易的,將複雜的變為簡單的,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5、總結規律。

師: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規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間隔數+1=棵數 棵數-1=間隔數

6、聯繫生活

在我們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讓學生通過舉例,體會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路燈排列、排隊等生活現象都與“植樹問題”有着相同的數學結構,也給這種數學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點擊生活

①(求間隔數)判斷:元宵節,中華大街一側從頭到尾一共掛了200個大紅燈籠,如果在每兩個燈籠間掛一箇中國結,需要201箇中國結( )

②(求間隔長)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9千米,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共有10個站,相鄰兩站的距離約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數)老師登古塔,每層有11個台階,從一層開始一共走了55個台階,龍老師到了第幾層?

④ (求全長)塔樓上敲鐘,從第一敲開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時,一共間隔了幾秒鐘?

(四)、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世界著名數學問題)

師:數學史上有個“20棵樹”的植樹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引起科學家的研究興趣。這就是:‘20棵樹,若每行四棵,問怎樣種植,才能使行數更多?

早在十六世紀,古希臘等國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圖1)

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大師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圖譜。(出示圖2)

進入二十世紀,數學愛好者繪製出了二十行圖譜,創造了新紀錄並保持至今。(出示圖3)

(結語)今天進入21世紀,20棵樹,每行4棵,還能有更新的進展嗎?數學界正翹首以待!期待着同學們大膽探索、積極思考,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教學設計範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上下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2、從讀名著入手,立足三變三打二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3、蒐集交流《西遊記》中的其他故事,從中感受名著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品讀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導入。

2、説説四大名著以及作者。(板書:《西遊記》)

3、説到《西遊記》,你腦子裏一下子會閃現出哪些人物?師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誰?

4、這麼多人物,(板書:人物。)必然會發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節。(板書:情節。)故事發生的地方就是環境。板書:環境。這就是小説的三要素。

5、出示課題,讀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小組內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口頭填空: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成( ),又變成( ),最後變成( ),都被孫悟空識破,孫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終於被孫悟空一棒打死。

三、感受環境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節,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出示古文,自讀,有什麼感受。

三、品度語言,感受人物性格

(一)追溯三打,感受孫悟空的性格

1、請你找出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後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出示相關句子:

3、細細得再讀讀這幾個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具體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板書:

5、齊讀

(二)追溯三變,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過渡:課文中的三還有其他意思嗎?(白骨精三變)

2、找出白骨精三次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交流出示句子:

4、在讀,説説你感受到了什麼?

5;其實,不僅從三次描寫白骨精變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實文中還有兩處比較明顯的地方也能看出來。是哪裏?

6、學生交流:

7、齊讀句子

(三)追溯兩次責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徵

1、找找描寫唐僧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樣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3、交流感受:

4、朗讀深化:

5、指名朗讀

(四)、感受豬八戒的性格

1、同學們,故事還向我們描述了另外一個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讒,奪過,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

四、小結:

五、作業

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後,課文沒有寫唐僧的表現,請你展開想象,想一想,當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畢露時,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請用一段話生動具體地寫下來。

教學設計範文13

教材簡析:

《北京亮起來了》是一篇講讀課文。圖文結合,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一、賞圖引題,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現在讓我們一同欣賞北京的風光。

2、配樂播放北京風光圖。

問:欣賞完北京風光,你們想説什麼呢?(生談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風光,你們想進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專寫北京夜景的課文。(板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觀看CAI課件,直觀感受北京風光的美。從而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巧妙地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樣的?可用文中的詞語表述。

2、配樂播放北京夜景圖片。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小朋友們,讓我們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們看..

3、你們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們一致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把課文通讀順,讀後標自然段序號。

5、交流標自然段情況,認讀生字。

(設計意圖:觀看北京夜景圖,讓北京亮麗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裏,並在此基礎上談感受,為學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大家自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麼?(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讀本自然段,其餘學生觀看相關夜景圖片,感受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3、誰能把這一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呢?(指名讀,齊讀)相互評價後悟出應把亮和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讀。

4、質疑。(理解夜幕降臨)

(二)導學第二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到東西長安街走走。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幾句?分別寫了哪兒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機出示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廣場四周的夜景圖片以及相應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再結合圖理解詞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達成共識。

重點藉助圖片理解: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燈光閃爍金碧輝煌光彩奪目輪廓等詞語以及相關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華燈高照時先引導學生從課件圖片中找到長安街,再找到整齊排列在路邊的燈樹,引導學生懂得像圖上那樣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燈就叫華燈,它們居高臨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導朗讀。(範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三)學習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讀35自然段,其餘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哪兒的夜景?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出示學習提示:

(1)按自已喜歡的自然段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2)自由朗讀學習內容,找出你覺得美的地方,並説説美在哪?

(3)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

(4)美美地讀一讀選擇的內容。

3、全班交流達成共識。(師相機點拔突破難點)

a、交流提示(2)

b、觀察立交橋夜景圖感受道道彩虹

c、結合生活實際認識櫥窗、廣告、霓虹燈並感受它的美。理解絢麗多彩繁華等詞語。

d、結合課文插圖理解倒映銀光閃閃並指導讀好長句:一束束燈光照着古老的故宮銀光閃閃,十分動人。,以讀代講。

4、指名讀:你喜歡北京哪兒的夜景,請你讀一讀

5、配樂齊讀35自然段

6、激情朗讀最後一段

今天,我們跟隨着作者欣賞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輝煌、亮麗。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最後一個自然段應當怎樣讀呢?(齊讀最後一段)

(設計意圖: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夥伴,圖文結合,自讀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圖片理解詞句含義,避免了枯燥説教。)

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拓展思維、強化感受。

同學們,國家強盛了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瞭解到祖國首都的夜景是那麼的輝煌亮麗,看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祖國帶來的巨大變化。我想,此時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樣激動。小朋友們作為國家的小主人,你想對祖國説什麼,又想對世界各地的朋友説些什麼?

出示:我想對祖國説-------------------------

我想對世界各地的朋友説---------------

(設計意圖:讓學生説個性化語言,拓展思維、激發創新。)

五、齊唱歌曲,昇華主題。

我驕傲,我自豪,因為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中國。同學們,讓我們齊唱一曲<<我愛北京天安門>>。

(設計意圖:用歌聲激發學生愛祖國、愛首都之情,把教學推向高潮。)

教學設計範文14

教學目標 :

1.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2.體會孫臏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3.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給課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並概括段意。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並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 新課。

戰國時期,齊國的貴族喜歡賽馬。賽馬前,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馬奔跑的速度,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這三等馬各賽一場,誰的馬贏的次數多,誰就獲勝。《田忌賽馬》一課講的就是田忌參加賽馬的事。這場賽事如何呢?請同學們藉助字典朗讀課文,並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

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起一個指導作用,學生藉助字典自己完成字詞的學習和課文結構的分析。之後教師要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檢查和講評。

(二)檢查預習,掃除課文中的文字障礙。

1.讀熟生字,填寫生字表。

2.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生字諷是後鼻音,可以多讀幾遍反覆體會,一定要讀準。

忌字是上下結構,心字底。上面是己,不是已。

蔑字的下面不要少寫一點。

序字是半包圍結構,廣字作偏旁,裏面的予不能加上一撇,寫成矛。

3.解釋詞語,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譏諷:用含蓄尖刻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裏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計劃好該怎麼辦。

掃興:(因遭到阻礙或挫折)敗壞了興致。

垂頭喪氣:形容失意或挫折時情緒低沉的樣子。垂頭,耷拉着腦袋。喪氣,意氣頹喪。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

疑惑:心裏不明白,不相信。

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神態,也叫洋洋得意。

誇耀:向別人顯示自己的本領、功勞、地位、勢力等。

目瞪口呆:目瞪,睜大眼睛直盯着不動。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輕蔑:看不起,不放在眼裏。

約定:經過商量而確定。

孫臏: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

4.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請同學自由讀一遍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繫上下文,討論理解詞語的意思。

垂頭喪氣一詞是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這個詞是講有的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別人。這個詞在這篇課文中出現是表現了田忌在賽事不利的情況下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不能正確地理解了。

胸有成竹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了。在課文中説明孫臏經過對主客觀的分析,已有了轉敗為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的意思是用尖刻的話嘲諷對方的錯誤、缺點和某種作法。本課中講到田忌的馬輸了,齊威王嘲笑田忌。從這裏可以看出齊威王驕傲自滿,這是他的弱點。

輕蔑就是輕視、不放在眼裏的意思。課文中講到齊威王的馬贏了以後盲目樂觀,實際上暴露了他只憑馬力不善於智取。

目瞪口呆説的是眼睛直盯着一處不動,嘴説不出活來的樣子。課文中表現了齊威王看到意料之外的結果之後吃驚而又發愣的樣子,可是他現在覺醒已為時太晚。

這樣分析理解詞語能夠使較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對理解課文有好處。

5.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感知全文。

學生一邊聽教師朗讀一邊要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在同學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田忌賽馬》講的是戰國初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齊國大將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轉敗為勝的事。

6.理清課文條理,分析課文結構。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根據故事發展的幾個部分可以把課文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場全輸了。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講孫臏看了這次賽馬,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田忌決定再和齊威王賽一次。

第三段(第13~17自然段)講田忌照孫臏的話去做,第二次賽馬果然贏了齊威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總結了第二次賽馬田忌取勝的原因。

從課文的結構可以看出來,《田忌賽馬》一文是以賽馬為線索,具體記敍了比賽的過程。在結尾處又畫龍點睛地點出了第二次賽馬取勝的原因。

(三)朗讀全文,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關係。

3.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從田忌第二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瞭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請同學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講的是誰和誰賽馬?進行了幾次比賽?

學生讀書後回答問題,教師板書。

(課文中講的是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前後進行了兩次比賽。)

(板書:田忌 齊威王 第一次 第二次)

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的呢?比賽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認真地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提問。

田忌為什麼會失敗?垂頭喪氣説明什麼?

(課文中講到比賽時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齊威王的馬每個等級都比田忌的馬強,誰強誰弱已經很明顯了。在比賽中又恰好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所以田忌失敗了。垂頭喪氣是低着頭,很失望的樣子。從這個詞可以體會到田忌失敗後情緒頹喪,缺乏信心再戰的心態。)

(板書:齊威王 上 中 下 田忌 上 中 下 敗 勝)

各自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在文中説明什麼?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這個詞説明比賽前各人自己給馬分等級,決定出場順序。)

理解了這一點很重要,這説明馬的出場順序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田忌很好地觀察對方,做一番周密的計劃,可能也不會失敗。你認為田忌有沒有勝利的可能呢?他怎樣做才能賽過齊威王呢?

組織學生討論,充分地發表意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拋開課文設身處地地給田忌出主意想辦法。同時也進行了素質教育,教育學生遇事要多觀察,多思考。

同學們的想法都有道理,今後不論遇到什麼事都要動腦筋,經過認真觀察思考後再做決定,不要再做第二個田忌了。其實,後來田忌也勝了一次,他是怎樣轉敗為勝的呢?我們學習第二段。

(三)學習第二段

請學生小聲讀第二段,畫出三個人物説話時的動作、神態,體會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找同學説一説文中三個人的表現。

(孫臏胸有成竹;田忌垂頭喪氣,沒有信心;齊威王得意洋洋,很有把握再取勝。)

孫臏憑什麼説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這一問題主要是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由此突出孫臏善於觀察,認真思考、分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因為孫臏對第一次比賽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得出的這樣一個結論。)

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段再看一看齊威王的表現。

(齊威王正洋洋得意地誇耀自己的馬,還譏諷田忌還不服氣?從這裏可以看出齊威王根本就沒有把田忌放在眼裏,表現出非常的驕傲自滿。

還有一處是這樣寫的:齊威王輕蔑地説:那就來吧!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齊威王有勝利的自信,沒有失敗的思想準備。

讓同學們討論分析以上內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孫臏正是抓住了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才決定安排田忌與齊威王再賽一次,使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悦中的齊威王毫無失敗的思想準備。

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這一段,要讀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第二次戰況如何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孫臏是用什麼辦法幫田忌取勝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前後桌討論一下孫臏採取的戰術。

(孫臏重新安排了馬的出場順序。)

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一畫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或在投影機上用不同顏色的棋子代表雙方的馬,擺出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請幾位同學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師可選取與課文中講的內容相同的方法進行板書。

(板書:下 上 中 上 中 下)

這樣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經過和結果如何呢?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

(孫臏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説明他非常聰明,有智慧。第一場比賽用的是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輸了。第二場用的是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結果贏了。第三場比賽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又贏了。三場比賽兩勝一負,田忌贏了齊威王。)

(板書:勝 敗)

通過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明白孫臏針對彼勝我敗的原因採用了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法,除此之外什麼辦法都對田忌沒用。從而讓學生明白孫臏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有着驚人的智慧。為學生理解課文最後一句奠定了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齊讀最後一句話,然後啟發學生思考。

馬還是原來的馬,第二次比賽田忌為什麼能二比一取勝呢?

指導學生統觀全文討論分析,田忌第一次賽馬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而田忌又不懂得調配自己的馬,比賽中採取的方法不當,只注重馬的力量,必然要失敗。孫臏觀察到了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採取了重新排列馬的出場順序並以此幫助田忌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這次突出了人的智力。經過這樣的討論之後,學生會很自然地明白馬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子一下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這句話中的只就説明什麼?

(説明很簡單,沒有費太多的力氣,結果卻大不一樣。)

教師要補充説明智慧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不是誰都能想的出來的。

通過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的馬比賽,你認為孫臏是怎樣的一個人?從田忌賽馬的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示。(發散思維。)

(六)總結板書,歸納中心思想。

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第一次失敗是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三場比賽田忌都失敗了。孫臏經過觀察和思考認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採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轉敗為勝。前後兩次比賽的區別就在於鬥力和鬥智。因此可以説,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不是力量的比賽,而是智力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

(板書:鬥力 0 3 鬥智 2 1)

在此分析的基礎上,請同學體會並歸納中心思想。

(這個故事説明了只有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把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起來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方法取得勝利。)

(七)齊讀全文,進一步理解兩次比賽的不同結果。

(八)作業 。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並正確、規範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連貫地複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2、能力目標:能複述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感悟作者對教師的難忘之情。

一、導入 課題:

1、導入 :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教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為什麼使你難忘?

2、揭題:下面,我們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3、播放課文錄音。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自由讀,指名讀,再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正音。

3、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理清文章條理。

1、自由讀讀。試給課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四、略讀第一段。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3、説一説。

五、佈置作業 :

A:抄寫詞語。

B:收集有關愛師尊師的名人故事與名人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緊扣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在敍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一、回顧複習。

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二、深入學習,再現情景。

1、速讀課文第二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並用筆畫下來。

2、同桌討論,指名彙報。

3、你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再指名朗讀。

4、小組研讀:開學第一天,田老師上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5、反覆閲讀第五自然段,然後把這個故事複述給大家聽。並交流一下你很快能複述出來的祕訣。

三、默讀課文第三段。

1、讀一讀,想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説説怎樣讀才能表達作者對教師的尊敬與感激之情?

3、自由讀,再指名讀。

4、小組研究: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麼關係?

四、總結全文。

1、跟着錄音輕讀課文。

2、縱觀全文,説説田教師是一位怎樣的教師?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兩句話説出來?

五、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的一件事寫下來。

六、佈置作業 :

A:準備名人故事交流與尊師名言交流活動。

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送給你的教師表達自己的祝福。

B:預習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