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國小教學設計彙編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31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教學設計彙編15篇

國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⑶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7、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佈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 《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國小教學設計2

題目:學寫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人物的內心活動”,認識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三種方法。

2.使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把人物內心活動寫具體、寫真實。

3.指導學生運用所學三種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詞準確。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細緻觀察、想象,運用三種方法:內心獨白法,抓住人物內心的真實感受;動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動時的動作;景物襯托法,周圍環境。用詞準確,真實具體的反映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1.在學習內心獨白法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內心獨白就是人物在內心對自己或對他人要説的話。

2.指導學生恰當的處理好內心獨白法,動作暗示法,景物襯托法三者的關係。

教具準備:

1.一個包裝精美的禮品盒。

2.課件。

3.對創設情景時表演的學生作以適當的指導。

教學過程:

一、認識什麼是人物的內心活動

1.板書:學寫人物的內心活動

2.提問:什麼是“人物的內心活動”?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討論回答。

3.教師歸納:人物的內心活動就是隱藏在人物內心的想法、情緒、感受。學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就是要學會怎樣把人物內心的想法、情緒、感受明明白白的表達出來。這樣就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感,準確的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種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好嗎?

二、學習內心獨白法

1.創設情境、展開想象。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會產生這樣、哪樣的想法、情緒、感受。這其實就是你的內心活動。老師今天就帶來了一樣東西,請同學們注意。

出示禮品盒問:“你們都想到些什麼?”

要求學生及時回答後,教師歸納:同學們剛才把自己心裏想到的説了出來,怎麼想的就怎麼説的,這其實就是你的內心獨白。

2.出示課件,認識內心獨白法。

課件:怎麼辦呢?把這張票給了他們吧,《大鬧天宮》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給吧,我説過給他們的呀,我急得在門口打起轉轉來。左思右想,我終於想出了個主意,下回學校再組織看電影,不

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給他們。再説,我答應給他們兩張票,這一張票,叫姐弟倆誰去好呢?乾脆這一回我不告訴他們,等下回拿到兩張電影票,我再對他們講吧。

通過讀這段文字,引導學生明白這段描述也是作者的內心獨白,寫出了作者由矛盾到拿定主意的內心活動,是作者在內心説話給自己聽的。並通過老師在“我急得在門口打起轉轉來”後面加一句“小弟弟呀,小弟弟,你可真把我難為壞了。”讓學生明白內心獨白法也可以是在內心説話給他人聽。

歸納方法:把人物在內心自己對自己,或自己對他人要説的話寫出來,我們給這種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起個名字就叫做內心獨白法。(板書:內心獨白法)

3.在設情景,及時練筆。

師述:請同學們再回到這個禮品盒上來,這個禮品盒出現在9月10日教師節那天,老師的辦公桌上。當時,我曾經再三強調教師節不許學生給老師送禮物。因此,當看到這個禮品盒後,我很生氣但當打開之後,老師的臉上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學們,當你看到這種情景,你又產生了哪些內心後動?請你用內心獨白法寫下來。

4.學生習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師生評析,重點點撥。

三、學習動作暗示法

1.出示課件,認識動作暗示法。

課件:我低着頭進了門,溜着牆根往裏走,眼睛往他們屋裏瞟了一眼。偏偏被小弟弟瞅見了,他跑出來問:“有電影票嗎?”我慌慌張張地搖了搖頭。

引導學生讀後討論:這段文字是什麼描寫?學生的回答不外乎這段文字是動作描寫,或人物內心活動描寫。教師歸納:這段文字通過人物動作的描寫暗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這種描述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就叫做動作暗示法。(板書:動作暗示法)

2.創設情景,及時練筆。

師述:我想,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剛剛進行過的單元測試。改過卷子後,我告訴大家這次考試個別同學成績不太理想,但沒有公佈分數就把卷子發了下去。這時,我發現有幾位同學的反應很有意思。現在,我就請其中的一位同學把他當時的反應再現到大家面前。請大家認真觀察。

學生上台表演老師髮捲子時,自己的一系列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表演學生當時的內心活動,並要求學生接着“老師把卷子一下子扔到他桌上,只見他?”這句話,運用動作暗示法寫出這位同學的內心活動。

3.學生習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師生評析,重點點撥。

四、學習景物襯托法

1.板書:景物襯托法。

2.師述:提起景物襯托法,老師就不禁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同學們,這首詩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內心活動呢?是怎樣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通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鐘聲”這些景物襯托出了作者孤寂、憂鬱的內心活動。教師歸納:這種通過景物的描寫來反映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就叫做景物襯托法。

3.喚起共鳴,加深印象。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運用景物襯托法寫人物內心活動的片段,和電影、電視中為襯托人物內心活動而採用的拍攝周圍環境的手法加深印象。

4.指導學生運用景物襯托法進行口頭練習,師生評析。

五、學生運用所學的三種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展示修改後的習作,師生評析

重點使學生理解三種方法的關係是相互獨立但並不是孤立的,可以在文章中穿插運用,相互協調,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恰當的表達中心思想。

學生習作:

咦!真奇怪,這個包裝精美的禮品盒是誰送的呢?它竟有這麼大的魔力,使郭老師的臉色一會兒“陰雲密佈”,一會兒有“多

雲轉晴”,裏面究竟裝的是什麼東西呢?讓我猜猜,難道會是錢嗎?不會的,郭老師可不是那樣的人。嗯,是一份温馨的祝福?是一張記錄着往日那些快樂時光的照片?是一本以往調皮學生書寫工整的作業本或一份保證書?是哪位細心的同學發現這幾天老師的嗓子沙啞而送的一盒潤喉片?還是????真想馬上就知道。郭老師,您就別難為我們了,還是趕快揭開謎底吧。(河南宏力學校高家慧)

老師把卷子一下扔到他桌上,只見他身子向後一蜷,猛的打了個哆嗦,用眼角的餘光偷偷瞟了幾眼站在他身旁的老師,又看了看扔在桌子上的單元測試卷。待了好大一會兒,他才伸手把卷子挪到自己面前,捏着試卷剛想打開,又猛的合上了,回過頭左看看,右看看,確認沒有人注意他之後,閉上眼睛,雙手合十,嘴裏默默唸叨着些什麼,大概祈求上天保佑他考一個好分數吧。可能還嫌不夠,他又在胸前畫了個十字架,這下中國的、外國的神都求了,加了個雙保險,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壯了壯膽子,慢慢伸出右手,捏着試卷,猛的掀開卷子,瞪大眼睛一看,才長長的噓了一口氣,臉上落出了笑意,看來是個不錯的分數。

國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舞蹈中運動形象的觀察、記憶和表現能力;

2、初步瞭解舞蹈及舞蹈動作的形成,並大膽表現;

3、讓學生體驗、感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瞭解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優美的`運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

大膽表現出各種優美生動的舞蹈動作。

教學具準備:

油畫棒、彩色砂紙等。

教學過程:

一、 音樂欣賞,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音樂《春之聲圓舞曲》,學生欣賞後談自己的感想。

2、揭示課題:《快樂的舞蹈》。

二、 初步感知,認識舞蹈。

1、師生互動,簡單介紹舞蹈的由來。

2、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紹兩位擅長表現舞蹈人物的畫家:法國的德加和中國的趙士英,讓學生初步感知繪畫中舞蹈的美。

三、 遊戲引領,嘗試表現。

1、教師趣味示範,用骨架圖3秒鐘畫出站立的人物。

2、學生模仿表演教師出示的各種舞蹈動作圖片,體驗、感知舞蹈動作的形成。

3、通過課件展示各種舞蹈形象,用遊戲“定身法”將優美的舞蹈動作“定住”,讓學生嘗試用骨架圖畫出幾個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認識,自主表現。

1、如何在骨架圖上畫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課件展示各種舞蹈中的頭飾、服飾、道具等,啟發學生思維;

B、教師示範演示,將一個骨架人物添畫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業要求:

A、選擇練習作業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骨架圖動作,畫在作業紙上,並將形象表現完整;

B、構圖要飽滿;

C、注意畫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評析,欣賞提高。

1、欣賞學生作業,並用各種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

2、師生互動,手拉手圍成圈,一起跳着圓舞曲結束新課。

國小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l,瞭解兒童對刷牙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 展口腔衞生宣教提供參考資料和依據。

2、初步培養國小生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和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

l、瞭解孩子們尤其一年級學生對刷牙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摹本情 況。

2、現場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和指導一年級學生正確的進行刷牙。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了解刷牙的方法,能正確的刷牙,做到保護牙齒。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孩子們,説起刷牙,很多人都不屑一顧,這刷牙誰不會?拿把牙刷在嘴巴里上下左右刷幾下不就可以了嗎?其實,刷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它還是非常有講究的,只有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才能保證你的牙齒得到全面的'呵護,牙齒才不會“生病”。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顯著改善,但國民口腔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特別是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憂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患病率達66.0%,12歲兒童恆牙齲病患病率為28.9%,絕大部分齲壞牙齒未經治療。特別是我們兒童關於刷牙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刷牙行為尚未形成,男性兒童尤為突出,今天就讓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讓學生觀看口腔衞生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小孩子正確的進行刷牙短片。三,師生共同交流。

四、為每一位小朋友分發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藉助牙具教師現場示範並指導孩子們正確地刷牙。

五、學生自我訓練,教師及時糾正。

六,總結談話:

孩子們,口腔衞生要從小抓起,為了讓我們從小獲得口腔知識、建立u腔健康的良好習慣,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降低口腔疾患的患病率,為終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也為了讓我們從小就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就從現在開始做起吧I

教學反饋:

為了解孩子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對刷牙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腔衞生宣教提供參考資料和依據,舉行了這次瞭解口腔衞生知識和正確的刷牙方法的教學。教學時首先進行了解孩子們對刷牙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基本情況,然後通過談話使孩子們從小獲得口腔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良好習慣,接着讓孩子們觀看口腔衞生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小孩子正確的進行刷牙短片,師生共同交流後,為每一位小朋友分發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藉助牙具教師現場示範並指導孩子們正確地刷牙,學生自我訓練,教師及時糾正,最後教師總結談話,從而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口腔衞生並獲得口腔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良好習慣,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降低口腔疾患的患病率,為終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國小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古詩配畫》是佛山市《信息技術》編委會編寫的《信息技術》國小版四年級(下冊)第5課內容。本課通過《古詩配畫》這個例子介紹了在Word中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並調整圖片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圖、文結合的表現優點,並且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課程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Word軟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夠進行輸入文字、修飾文章、插入圖片等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普通對實際操作方面有着濃厚的興趣,對於理論方面反而不感興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觀察,親自動手操作,有條件的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學會在文本框中插入圖片,並與文字進行混排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圖片。

2、如何調整文本框中的圖片。

五、教學準備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詩配畫的圖片。

2、教師預先製作一個古詩配畫的Word文檔範例。

六、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動腦能力很強的學科,對於本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如下:

一、創設情景:首先通過Word文件舉例,讓學生在瀏覽中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參與意識。

三、通過練習反饋,讓學生展開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時點評,培養學生的美學欣賞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四、通過事例講解,讓個別學生到多媒體平台操作演示,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平台上操作的學生立即加以改進,達到理論聯繫實際,知行合一,培養學生創作和協調能力。

七、教學過程

1、新課引導、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國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為詩配畫、給畫提詩,是中國古代文人文化藝術修養的體現。下面,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古詩配畫的作品吧。教師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詩配畫圖片。

教師通過多媒體平台展示一些古詩配畫作品,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緊扣課本、內容學習

在學生看完範例後,教師出示課題《古詩配畫》,然後提問:

1、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些作品是如何通過Word軟件製作出來的?

2、這些文件應用了Word軟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問題後,教師讓學生閲讀書本16~19頁內容,然後,讓學生回答,要做出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需要用到“豎排文本框”、“插入圖片”。

然後教師講解了如何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並調整圖片的知識,並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接着,學生結合書本的提示,歸納出操作的步驟。在這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自己去掌握,並通過教師的操作,找出製作文本框和插入圖畫的操作流程,並歸納。

3、理解內容、討論分析。

學生歸納完後,教師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首先討論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識,如何進行處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其次,如果你來做的話,你會採取哪些步驟進行修改,使整個過程顯得美觀、大方,賞心悦目?

再次,讓學生髮揮集體的智慧,設計出大家通過想象和討論所設計的內容,並選出一人,準備讓他上講台進行實際操作演示。

通過學生討論分析後,從學生中選出兩個設計比較好的例子,上講台的`教師機處實時製作(多媒體平台可以讓所有的學生看到整個製作過程)。讓學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處理的比較好,哪些地方不夠完善,提出意見。當每個學生操作完成後,讓下面的學生舉手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當所有的操作完成後,教師進行總結性的點評,好的,好在哪裏,稍遜的,需要怎樣改進。

4、發揮想象、設計內容

讓學生按照書本的提示自己設計作品。

首先,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設計出自己的作品。

國小教學設計6

一、引入新課

昨天我讓大家預習了第18課《雷雨》,誰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學生交流,讀相應的語段、詞句,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點評,並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

(孩子們,我們讀書就好象吃飯,飯要細嚼慢嚥,要一口一口地吃,才有營養,讀書呢,也要讀一讀,品一品,作者寫了什麼,這樣寫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這樣的讀書才會很有意思,很有價值的。接下來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雷雨》。)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讀書。

二、品讀感悟

(一)品讀課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到三自然段,教師提出要求:這三段寫了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準備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的意思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

2、學生合作感悟。

3、學生交流彙報,學生點評,教師點評。教師指導學生把話説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並提醒學生養成傾聽同伴的發言,多給同伴肯定的評價的習慣。

A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這句話寫的是烏雲,從滿天一詞感受到烏雲的多,黑沉沉一詞感受到雲的顏色,壓一詞感受到雲很多、很重,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B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這句話寫的是葉子和蟬,一動不動、一聲也不叫讓我們感到天氣很悶熱,一絲風也沒有。)

C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這句話寫了在風,忽然寫出了風來時的速度很快,樹枝亂擺寫出了風很大,所以這個大風還可以改成什麼風?)

D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寫了蜘蛛,垂下來逃走了讓我們感受到蜘蛛很可愛,它知道大雨要來了,心裏很害怕。)

E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話寫的是閃電和雷聲,越來越亮越來越響讓我們感受到大雨就要來了。)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前三自然段,形式:男女讀,齊讀。(教師點評,鼓勵大家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還要學會想象。)(剛才我們學習了雷雨前的.景象,接下來我們看看雷雨以後有什麼樣的景象呢?大家找找看,它在哪?

(二)品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

1、學生自讀,小組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2、小組派代表交流。

3、學生自主點評。

4、教師小結。(主要着眼於感悟是否到位,表達是否規範,點評是否能對同伴進行積極性評價)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雷雨》的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寫了雷雨前的景象,烏雲很多很重,天氣很悶熱,風來了,蜘蛛很害怕逃走了,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雷雨馬上就要到來了;我們還學了雷雨後的景象,看到太陽出來了,彩虹高高地掛在天上,空氣也很清新,天氣也不感到熱了,蟬也高興得叫起來了,蜘蛛又開心地掛到了網上,青蛙也唱起歌來了,好象在告訴我們,雷雨後的一切讓大家多舒服呀。

剩下的課文的中間部分,我相信大家自己也能夠學得很好,能知道它寫了什麼,也能感受到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我們下節課一起再交流。

國小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及輕重的相對性。

2.初步體會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並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材分析〗

“輕重”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內容選取學生身邊的、常見的、較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初步體會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學中應注意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比較輕重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發現比較的方法,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創新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因教學設施有限,無法進行多媒體課件演示。課前準備時,我從學校儀器室借了八架天平(每小組一架),以及一個簡易槓桿模型,供學生作較直觀的比較輕重的操作。

本班學生都是剛剛走進校門的六、七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愛説愛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樂於動腦。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據我課前瞭解,我班的學生都已經知道物體可以比較輕重,也會根據具體情境選擇較簡單的比較方法(程度有差異),但是對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還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的良好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對教材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開展一些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

〖課堂實錄〗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簡易槓桿模型,卡通小兔玩具兩個,天平一架,兩袋包裝、質量不等的糖果。

學具準備 天平(每小組一架),每人一個水果(包裝袋上有橡皮筋),學具盒。

課前創設氛圍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樂樂星”(出示卡片)

,它笑得可真開心。小朋友們,請你來學一學它是怎樣笑的,好嗎?(學生自由嘗試)今天,老師就希望小朋友們帶着這樣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節開開心心的數學課,好嗎?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師:星期六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裏玩,他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小動物們最喜歡玩什麼?(出示簡易槓桿模型,模型兩端各有一個吊籃)原來它們最喜歡玩的叫做飛上天的蹺蹺板。這時候,走來一隻小兔弟弟和一隻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們倆坐了上去(把兩個小兔玩具分別放在模型兩端的吊籃上)。

2.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你發現了什麼?

生1:小兔弟弟這邊低,小兔妹妹那邊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來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輕。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這邊壓下來了,所以它比較重,小兔妹妹那邊高高的往上翹起來了,所以它輕。

……

3.小朋友們真厲害,能看出誰輕誰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出示課題,注意“輕”字用較淺的顏色,貼得高一些;“重”字用較深的顏色,貼得低一些。)

(評析 藉助學生玩“蹺蹺板”的經驗來創設情境,讓卡通小兔坐上了蹺蹺板,充滿童趣,使學生對比較“輕重”的學習立刻就有了既新鮮又親切的感覺,也激發了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地去探究。)

(二)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説一説。

師:現在就請小兔休息一會兒,咱們大家來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哪兩樣東西來比,一眼就能看出誰輕誰重。(生爭先恐後舉手發言。)

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輕。

生2:我吃飯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輕,大象重。

生4:我爸爸買了1千克梨和0.5千克香蕉,一千克梨重,0.5千克香蕉輕。

生5:我用象和螞蟻比,象重,螞蟻輕。

生6:我用劍龍、霸王龍和翼龍比,霸王龍最重,劍龍最輕。

……

(回答較精彩的學生很高興地得到了一顆“樂樂星”。)

(評析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積極發言,不僅舉出了許多生活實例,而且大膽比較卡通形象的輕重,思路開闊,而且很有個性,國小生學習的數學就應該是學生“自己的數學”。)

2.掂一掂。

(1)觀察自己課桌上的文具盒和學具盒,猜一猜誰輕誰重。

現在,請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隻手上,學具盒放在另一隻手上,兩隻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感覺一下,文具盒和學具盒誰重誰輕。

師:請小朋友把輕的舉高一些(生把學具盒舉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

(評析 選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東西,引導學生先動腦猜一猜,再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

(2)師:你們想不想再掂一掂?這裏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橘子各一個),誰來試一試?

師拿給學生,比一比,什麼重,什麼輕?還有誰想試試?

生1:蘋果重,橘子輕。

生2:橘子重,蘋果輕。

生3:它們差不多重,我比不出來。

生4:它們一樣重。

……

(3)師:現在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究竟是什麼重,什麼輕?我們拿不準,那該怎麼辦呢?

生:用秤稱過再比。

……

師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給予適當的評價。

(評析 這個環節,讓學生比較兩個質量相近的水果的輕重,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結論。學生可能會感到:差不多重的物體用手掂一掂,很難分辨出誰輕誰重。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

3.稱一稱。

(1)師:剛才大家想了很多好辦法來比較蘋果和橘子誰輕誰重。因為它們差不多重,用手很難掂出來,所以得請一些工具來幫忙。用秤可以稱,老師這裏還有一架天平,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比較輕重的工具。

師:(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兩邊托盤裏沒放東西或兩邊放的東西一樣重時,天平的兩邊是一樣高的,平平的。現在我們來看看蘋果和橘子究竟誰輕誰重。(師操作,把蘋果和橘子放在兩邊托盤裏)誰能看出來?

學生自由發言,説明理由(因為看見天平的兩端不平衡了,放蘋果的.這一邊低,説明蘋果比較重,放橘子的那一邊高,説明橘子比較輕)。

師:我們還可以看指針,它偏向哪一邊,就可以説那一邊是比較重的東西,另一邊是比較輕的東西。

(2)師:你們還想自己稱一稱嗎?

生:我自己的蘋果、梨、鉛筆盒、書、文具……

要求:找一位小組內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兩人的東西,誰的重,誰的輕。(每組有不同的稱東西的工具。)

(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3)小組彙報,師適時給予鼓勵,其他學生也可説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對彙報學生給予評價。

生1:我們是用天平稱的,鉛筆盒在下面,書在上面,鉛筆盒重,書輕。

生2:我們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來比(師請他與合作的小朋友一邊演示,一邊説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長,而且我的梨墜得低,説明我的梨比他的蘋果重。

(評析 激發創造性思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4)師:(出示石榴、蘋果、橘子各一個)這是瓜果飄香的季節,老師也想稱一稱,先拿石榴和蘋果比(用天平),結果怎麼樣?

生:石榴比蘋果重。

師:再拿蘋果和橘子比?(蘋果又比橘子重。)

師:猜一猜,這三個水果,誰最重,誰最輕?(小組討論:為什麼?)

請學生彙報,説明理由。

(評析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輕重的相對性,體會到比較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同時也判斷出最重與最輕的物體,培養了初步的觀察和推理能力。)

課間活動:

小朋友們辛苦了,請你們站起來活動活動。(生跟着音樂做動作。)

(5)師出示兩包糖果。

(師準備兩包包裝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輕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誰輕誰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説重。)

師:為什麼?

生:因為這一包糖袋子大,裝的東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師:請你來用天平稱一稱。(生操作,下面的學生看到比較的結果和他們説的相反後,都露出疑惑的表情,發出驚歎聲。)

③師: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想對大家説什麼?(立刻就有學生舉手。)

生1:我想説,大的東西不一定重,小的東西不一定輕,要稱一稱才知道。

生2:比的時候,不能只看大小。

……

(評析 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瞭解了物體的輕重與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聯繫,大的東西不一定就重,小的東西不一定就輕。)

(三)應用拓展

練一練

(1)第21頁第1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

師:你為什麼在香蕉後面畫圓,橘子後面畫勾?(生説明理由。)

輕的畫√,重的畫○。

(2)第21頁第2題,學生明確題意後獨立完成。

輕的畫√,重的畫○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麼知道誰輕誰重的?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同樣重,所以一個西瓜就比其中的一個菠蘿重。

(四)總結延伸

1.小朋友們,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學得愉快嗎?老師也很高興,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又有哪些進步?

2.你認為我們班今天誰的表現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你自己的表現呢?(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師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評析 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以及自評、互評的能力。)

(五)作業:小調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裏,你的爸爸、媽媽和你,誰最重,誰最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這一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僅學習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四十分鐘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教學相長,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有趣的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且,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都玩過蹺蹺板),本課創設了兩隻小兔坐蹺蹺板的情境,比較直觀形象地演示出比較輕重的過程。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讓他們主動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體驗輕重。

《標準》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所注重的不僅是比較的結果,更關注學生比較的過程,主要採取了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領悟比較的方法。課堂上設計了“説一説”“掂一掂”“稱一稱”的步驟,安排了比較兩包糖果輕重的環節,讓學生感到輕鬆、有趣,使他們很快地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小朋友們一起掂、一起稱,感受物體的輕和重,從而掌握比較的方法,他們發現的有些方法還非常有創意。

3.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孩子們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為自己的創造而開心,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同時,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表現,使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我的體會頗深。首先,學生的天真活潑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響了我。師生互動,學生學得高興,我教得也輕鬆愉快,上課過程中,我時常忍俊不禁地笑出聲來。其次,也讓我認識到學生知識面很寬,舉出的生活實例很有創造性;語言也很豐富,如一位學生竟然會用“平衡”一詞,讓我很是驚訝。最後,我也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有時沒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今後,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是緊緊圍繞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展開的。本着科學、新穎、實用的原則,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角色的轉變、評價多元化、學生主體參與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多個實驗,比較物體的輕重。教學時,教師自創情境,從學生喜愛的遊戲引入,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比較輕重的過程,感悟出比較輕重的具體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在活動中進行學習的,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對“輕重”的認識全部落實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

2.教師注重給學生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方式來學習,而且這種學習是研究式的,力求做到人人蔘與。在寬鬆良好的環境中,學生敢想、敢説、敢問,學習積極性、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發揮和提高。

3.教師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適時聯繫教材,並能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4.教師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處理教材適度,每個學習環節活而有序、緊緊相連、環環相扣、過渡自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鬆愉快地獲取新知識。

國小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望廬山瀑布》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廬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讚譽。廬山的飛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開先瀑、玉簾泉、黃龍潭、鳥龍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廬山的`飛泉瀑布,請欣賞)

2、唐朝大詩仙李白50歲左右隱居在這兒,曾用詩篇讚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詩)

二、熟讀古詩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或書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請一名學生讀一讀題目,然後齊讀。

再説説從課題中你能知道什麼?

廬瀑

生字區別

盧爆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誰能把這首詩再讀一遍。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誰能讀出古詩的節奏美?

(1)指名讀

(2)男、女生賽讀

(3)全班齊讀

三、賞析古詩

1、谷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想信同學們一定能借助字典,結合書中的註釋,插圖,展開想象,讀懂這首詩。

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再在小組裏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點拔,評議

(1)你讀懂了什麼?

(2)“學貴有疑”,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3、默讀這首詩,同桌用自己的話説説詩的大意。

4、自由讀整首詩,你認這哪些字或詞用得好?為什麼?

重點品味“生”“掛”“飛”“三千尺”

相機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詩。

秋歌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

何處得秋霜。

(體會誇張的寫法)

5、指名上台朗讀這首詩,此時你最想説什麼?

6、總結,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語言生動,形象,描繪了瀑布盡流直瀉的壯觀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學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老師也不由自主想起了葉聖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課件出示瀑布整首詩,配樂朗誦)

2、喜歡嗎?請自由讀一讀。

3、《望廬山瀑布》和《瀑布》比較,你最喜歡哪一首?説説原因。

五、作業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課外收集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國小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課堂主題情景:《快樂成長,快樂體驗》

1、追逐遊戲《雞毛信》

2、快樂訓練營:《分組分項健身》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正確認識《雞毛信》的寓意,培養學生的協作、拼搏的團隊精神;能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中!

2、通過健身練習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加強對體育鍛煉的意識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體育參與精神和體育情感。發揮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探究的習慣。

4、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生問好

教師問: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什麼樣的運動啊?那我們今天把自己最棒的展現給大家好嗎?

學生回答自己最喜歡的運動!

2、情景導入

我們今天一起來體會快樂體育好嗎?

以飽滿的熱情準備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情景展開

(一)熱身:大魚網

1、教師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

2、教師導入情景,激勵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雞毛信》

學生在遊戲規則的限定下運用奔跑技術進行比賽。要求不能進入限定範圍內。

調整隊伍:教師講解遊戲方法與要求;競賽後利用間隙進行簡單的評價。

老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比賽的渴望!

教師做觀察、裁判工作。

(三)快樂體育:我成長,我健康

1、教師導入情景,激勵學生的運動興趣。

2、教師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

三、情景結束

快樂兔子舞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迅速轉換隊型。

師生互評總結,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國小教學設計10

我們的數學課堂學什麼?計算、算理、概念……,是的這些基礎數學知識對一個人的數學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不是惟一決定性因素呢?是不是影響我們學生以後一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學教育論文專輯中中曾敍述這樣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能確定三角形面積公式一定重要嗎?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這一公式至多不超過一次。

21世紀國際數學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問題解決”,要解決我們學生過去、現在、將來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他們所需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數學思想。

一、什麼是數學核心思想

數學核心思想,是指在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中起核心作用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數學觀念。基本數學思想有:符號與數的表示思想、集合思想、對應思想、合理化思想和結構思想等。數學觀念主要有推理意識、化歸意識、抽象意識和整體意識等。在數學問題解決中,當情境稍有變化時,主體常會感到束手無策,如果有數學核心思想來調控數學方法,則往往可以超越這個特定的情境。摘自《學與教的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運用現代學習、教學、傳播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針對特定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來分析教學問題、尋找解決方法、評價教學效果以及修改執行方案的系統過程。它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什麼(課程內容)和怎樣教(教學組織、模式選擇、媒體選用等)所進行的設計。

三、數學核心思想在教學設計中的體現

數學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説基礎知識是軀體的話,那數學思想就是軀體的靈魂。數學活動過程是滲透數學思想的載體,而教學設計則應以數學核心思想的滲透為重要依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認真分析本課的數學核心思想,圍繞數學核心思想確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一)數學核心思想為教學設計的路標

國學者馬傑認為,教學設計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即制定教學目標;做為一個教育者要把學生帶到哪裏去,是至關重要的。數學核心思想的確立,教育者會在教學設計中,把這一思想藴含到教學教學活動之中去,有了靈魂的教學活動會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例如二年級下冊《生活中的大數》數學核心思想:十進制,位值制

歷史上,無論美國、加拿大,還是在世界上別的國家,數都被認為是數學課程的基石。這學前至十年級的數學都紮根在這塊基石上。代數中的解方程原理和數系中的結構特徵一致,幾何和度量特性是用數字描述的。(摘自美國數學教育的原則和標準)全國數學教師理事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據這一數學核心思想設計這樣一組教學活動:

1、通過數據模型建立“千”和“萬”的概念。

出示了一個由一千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讓學生先猜一猜,後分層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接着數10個一千個小正方體,認識10個一千是一萬,再通過對比一萬和一千、一千和一體會1萬和1千。通過課件回憶數的過程,發現十進制,從而告訴學生十進制是中國人發明的,現在全世界都在使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通過“測量長度”數一些數量較大實物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練習中讓學生數大約一萬個豆子,這時孩子肯定不一個一個數,也不會十個十個的數,(學生認為這樣比較麻煩)。這時出示二百個豆子,並把它放在一個透明的杯子裏,學生受到啟發用,量出二百個豆子的高度,然後畫出4個同樣的高度,迅速的數出大約一千個豆子,同時可以想到用同樣的方法能數出一萬個豆子。

3、通過用10個一百釐米展示一千釐米有多長,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通過用10個一百釐米展示一千釐米有多長,利用十進制建立長度之間的關係,之後讓學生想一想一萬釐米有多長?一萬米有多長?為後面學習千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感。

國小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學習6——10各數,知道“幾”和“第幾”。

教學目標:

會讀寫6—10各數。使學生能夠清楚“幾”和“第幾”的不同指向。認識“第幾”時搞清是從哪個方向起。使學生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靈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第幾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掛圖田字格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6-10的認識,會讀、寫這5個數字。教學幾、第幾,“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某事物排列的順序號

教學目標:

會讀寫6—10各數。使學生能夠清楚“幾”和“第幾”的不同指向。認識“第幾”時搞清是從哪個方向起。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幾、第幾個的含義。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我們學了很多數,你們願意學嗎/我們今天再來繼續學習,我看誰的表現最好。

二、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

1、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中有什麼人?他們都在幹什麼?

(老鷹捉小雞遊戲、賽跑、觀看的小朋友)

2、跑步的有多少人?樹、吊環、向日葵、足球各多少?

跑步的有6人,樹有7棵,吊環有8個,花有9朵,足球有10個。(師板書各數)

三、學習“幾”和“第幾”

1.認識“幾”。

(1)“圖上當小雞的一共有幾個人?”(先讓學生自己數一數,再請一位同學上台前來數一數,其他人看他數的是否正確)

(2)你能數數跑步的有幾個人嗎?在一邊看的小朋友有幾個?

(3)練習:數數我的手中有幾枝粉筆?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有幾扇門?有幾扇門?

2.認識“第幾”。

(1)在這幅圖中,扎辮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幾?

“看看在這副圖中誰排在第2,誰排在第5?你怎麼知道的?”(請一名學生上台前來數一數,説説自己的想法)

(2)教師引導:“同學們剛才都是從右向左數的,那麼,有沒有其他數法?”(全班討論。通過學生的討論,總結出數第幾時要注意方向性,教師強調:按常理,排隊應該從前向後數,在圖中就是從右向左)

(3)從這幅圖中你還能説出什麼?

3.小結:我們在數數時,要把所有物品合起來,數第幾時,要先確定從哪個方向起,然後再數。

4.跑步的那個小朋友身上的“6”表示什麼意思?

小組討論交流

表示6號,誰還能説説我們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數?使學生明白有的數只是表示事物。

5、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誰排在最後?戴髮卡的.同學在第幾?)

6、知道其他同學排第幾嗎?(互相説説圖中的每個人排第幾)

7、點撥:前面我們學習的1、2、3、4、5表示物體的個數,那麼第幾又表示什麼呢?(引導學生説出表示數的順序)

所以:1、2、3、——10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四、指導學生寫6——10各數

學生觀察6像什麼?

教師板演:

6佔左半格,由一筆寫成,半圓要寫圓滑

學生書空,描紅練習。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7——10各數。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的“寫數字”

五、拓展:同學們請仔細看看圖,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沒關係“問題口袋”等着我們呢?

六、鞏固練習。

1、出示自主練習第4題。學生先觀察,然後比一比誰塗的最快最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説説你在小組裏座第幾個,自己站隊排第幾個。

七、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所學過得數數數,並學會了6——10各數的寫法,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靈活運用。

作業設計:

你掌握了嗎?那我們一起數一數家裏的東西吧

國小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學會啟動“畫圖”軟件

·熟悉“畫圖”窗口的組成

·能夠畫簡單的畫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學內容

·“畫圖”窗口的組成

·工具箱上的“直線”、“矩形”、“圓角矩形”、“橢圓”、“鉛筆”、“橡皮”、“用顏色填充”工具的應用

·顏料盒顏色的選取和應用

·保存圖畫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工具箱中工具的認識和顏料盒顏色的選取

難點:工具箱中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教學準備

準備一張待填色的圖片文件,並將該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貝到學生機。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課是學生已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如認識窗口組成、鍵盤、指法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高層次的但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任務。教材按“啟動‘畫圖’”→“認識‘畫圖’窗口”→“應用工具箱畫圖”→“保存圖畫”→“修改圖畫”→“關閉‘畫圖’”的順序組織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過程中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學習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應用技巧,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

本課教學內容較多,學生之間有差距,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建議以小任務驅動為主,並考慮適當的同桌互幫教學。

教學方法和手段

綜合運用自主探究發現和實踐練習的方法,讓學生熟悉“畫圖”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時多鼓勵學生創作,激發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一單元,我們認識了計算機,也掌握了使用計算機時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標和鍵盤操作;我們還知道了利用計算機可以輔助我們學習,可以聽音樂看電影。接下來的單元,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計算機“畫畫”。

(出示一些學生的'畫圖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新授:啟動“畫圖”軟件

師:“畫圖”軟件在“程序”的“附件”裏面,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打開畫圖軟件呢?比一比,誰的動作最快。

(請一名學生上台演示:開始──程序──附件──畫圖)

三、認識“畫圖”窗口

師(出示“我的電腦”窗口的結構示意圖):與“我的電腦”窗口比較,“畫圖”軟件窗口有哪些組成部分?

(引導學生認識“畫圖”窗口的標題欄、菜單欄、工具箱、類型框、工作區、顏料盒、狀態欄)

(1)畫圖區

師:把窗口最大化,我們會發現,窗口中有一大塊空白區域,這就是用來畫畫的地方,我們把它叫做“工作區”。請同學們把鼠標指針移到工作區的白色畫布上,看看指針有什麼變化?把指針移到畫布右下角的小黑點上,指針又有什麼變化?如果指針移動到畫布右側中間的小黑點呢?指針發生變化的時候,拖動鼠標,看看會發生什麼?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讓舉手的學生回答,並總結三個控制畫布大小的控制點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師:畫畫需要很多工具,在畫布的左邊有一個工具箱,裏面有16種繪圖工具。大家把鼠標移動到其中任何一個工具的按鈕上,並且稍加停留,你會發現什麼?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提醒學生同時注意觀察狀態欄上的變化。)

(教師讓舉手的學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稱;然後出示一張工具箱圖片,隨機挑選工具,以“開火車”方式讓學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國小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這三首詩,進一步瞭解李白的創作思想。

2、體會和學習誇張及想象結合的表現手法,能夠鑑賞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作品。

3、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嚮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

【教學重點】

1、體會和學習誇張及想象結合的表現手法。

2、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嚮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

【教學難點】

1、感悟本詩中神奇瑰麗的夢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2、能夠鑑賞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作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曾對李白的這樣的評價:“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著名詩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着“濟蒼生”“安社稷”(這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的一個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滿以為可實現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於聲色,在宦官權貴的讒言中傷下,次年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認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

三、解題

吟,是古文體的一種,也稱“引”。夢遊,夢中游歷。留別,臨別留下的.贈言。

他有“濟蒼生,安黎民”的遠大抱負,但每每受挫。李白詩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現實的苦悶之上。本篇作於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排擠出京的第二年,借夢遊表示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反抗。

佛洛依德認為文學家的創作是做白日夢,那本詩就是李白做的一個白日夢。

四、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通讀全文。解決字、詞、句障礙。

2、放朗誦帶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把握節奏及停頓。體會詩中藴含的情感。

五、本課重點字詞

1、解釋下列加點詞

我欲因之夢吳越:代神遊天姥山的願望

失向來之煙霞:代上文神異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低頭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過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字

煙濤微茫信難求(信,的確、實在)

雲霞明滅或可睹(滅,暗)

勢拔五嶽掩赤城(拔,超出)

3、找出文中的多義字

訇然中開(打開,動詞)

使我不得開心顏(舒展,動詞)

古來萬事東流水(事情,名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侍奉,動詞)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虎鼓瑟兮鸞回車(名詞“鼓”用作動詞,彈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名詞“事”作動詞,侍奉)

雲青青兮欲雨(名詞“雨”用作動詞,下雨)

(2)名詞用作狀語

對此欲倒東南傾(方位名詞“東南”用作“傾”的狀語,表示動作的方向,向東南)

訇然中開(“中”用作“開”的狀語,在中間)

國小教學設計14

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適合紋樣的概念、骨式、特點等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習運用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誇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力求新穎。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運用所學的適合紋樣知識裝飾美化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

適合紋樣外形和骨架變化的學習。

教學難點:

適合紋樣的骨架分析和設計要領。

教具準備:

課件(適合紋樣圖片資料)、繪有適合紋樣的實物

學具準備:

課本、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具準備及擺放情況。

二、導入階段:教師展示繪有適合紋樣的絲巾、瓷盤等生活用品,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

圖案,説説自己的感受。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像他們一樣有美麗的圖案呢?手帕、瓷磚、天花板、地毯、美食、園林、窗簾……美麗的紋樣裝點了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賞心悦目的`視覺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紋樣的精彩世界,感受美麗的紋樣。

板書課題:

美麗的紋樣

三、發展階段:

(一)發現適合紋樣的特徵

教師出示兩隻紙盤,請大家觀察比較這兩隻紙盤中的紋樣,你認為哪種紋樣比較適合裝飾在圓形的盤中?(魚形圖案)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適合紋樣——美麗的圖案,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這些圖案被稱為適合紋樣。教師板書:適合紋樣

(二)探尋適合紋樣的規律

【課件展示不同的適合紋樣】

思考:適合紋樣有哪些外形?可以用哪些圖案內容來設計裝飾?發現了哪些圖案規律及設計方法?共同總結出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及規律:

1、外形各種各樣,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簡單幾何形為多,也有自然形狀:花形、瓶

國小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着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才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才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説明:課前的猜數遊戲,學生興趣盎然,為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隻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裏有多少?(課件呈現滿屏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麼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後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隻,然後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隻?該怎麼列式?

[説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3.由於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4.通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於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並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説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並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侷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啊?

5.通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裏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説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 48×5≈ 397×3≈ 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聯繫。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遊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才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遊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遊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説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於120,卻為什麼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通過爭論後,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遊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為什麼同樣是估算,剛才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通過辨析比較發現,剛才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並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並通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並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為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