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

(一)口算除法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用表內除法計算:先用被除數0前面的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後,再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後添幾個0。

(2)用乘法來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於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於被除數的位或前兩位,那麼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法則,除數是一位數,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再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佔位。每一次除得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

比較除數與被除數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小,那麼商一定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或相等,那麼商和被除數的位數相等。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關於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0乘任何數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後再口算480÷8得60。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 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獨立設計出自己想要圖案。

導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案:

課前動手收集一些圖案。

二、學生自主合作製作:

1.説一説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案拿出來,同桌互相説説自己覺得它美麗的地方在哪裏?然後説説這些圖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找一找

學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筆,把自己所拿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圈出來。

3.畫一畫

老師可以取出一幅圖片,將其中一幅,對摺撕掉,指名生畫出它的軸對稱圖形。

三、檢測達標

1.剪一剪

學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製出一幅圖案。

四、評比結束本課:

學生把自己設計圖案拿出來,先小組比,選出優秀的圖案,然後教師在評比出優秀的圖案三份。

課後反思: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複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説説知道了什麼。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

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説説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麼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説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説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並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後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完成後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4

教學內容:整理複習課(教材第58及第5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應用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口算、估算和筆算,

教學難點: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情景交際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PPT課件

課型:複習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思。

口算乘法。

計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後,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全班一起訂正,並讓學生選題説一説口算的方法。教師總結。為了簡便計算整十數和整百數相乘,兩位數乘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二、互動生成。

讓學生看教材第教材練習題練習1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認真看懂題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後指名學生説出題意、計算過程和結果,集體訂正。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麼,根據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數據信息,再列式解答。

三、學以致用。

1、直接寫出得數。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筆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四、拓展提升。

(1)學校要為校隊隊員買36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售價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個同學在運動場接力賽跑,平均每個同學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個果園,收了500千克桃,運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個算式的方框裏填上相同的兩位數,使算式成立。

3×□=1□ 6×□=3□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佈置。第59頁練習十三。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1、記成功之舉。

2、記敗筆之處。

3、記教學機智。

4、記學生見解。

5、記再教設計。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遊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遊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2.遊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遊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後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三)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遊戲一

遊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二)基本練習: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和思考,進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數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練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方法,誰能來説一説我們計算時是利用什麼方法進行計算的?(藉助表內乘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利用表內乘法計算下面的題目。

二、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説一説上下兩題的聯繫與區別。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分組完成,然後集體訂正,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三、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練習。

剛才同學們做的非常仔細,非常認真,正確率非常高,對於下面的練習有沒信心?

(一)完成練習一第3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説一説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個關於“倍”的問題嗎?(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4.總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要求學生列除法算式來解答,不熟練的同學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兩名同學板演,再讓其中一位同學説説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媽媽27歲,小明3歲。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解答

追問:明年媽媽的歲數又是小明的幾倍呢?

五、全課小結。

你知道如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嗎?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7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認讀鐘面上的整時或瞭解24時記時法,進行兩種記時法的相互改寫,計算經過時間。

學生在前幾冊教材裏學習了時、分、秒,本單元繼續教學年、月、日。全單元教材共編排了兩道例題、兩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實踐活動。在你知道嗎裏介紹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導學生看課外書籍、上網查找資料,蒐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教學內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學年、月、日以及相關的大月、小月等內容,第二段教學平年、閏年、季度等知識,第三段是實踐活動。

1、年、月、日以及相關的內容。

這一段內容涉及許多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裏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積累了一些經驗。教材儘量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觀察材料,組織學習活動,激活已有經驗,引導發現規律,適當解釋點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並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

教材讓學生從年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興趣,又提供了學習用具。設計的學習活動有觀察整理、填表分類、塗色記憶、計算交流等,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同時接受年、月、日的知識。

首先要求學生觀察20xx年的年曆從中獲得信息。年曆卡里的內容十分豐富,要結合觀察與交流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學會看年曆。如年曆裏的1、2、312表示一年裏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張月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幾,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別是星期幾。

接着要求學生把各個月的天數填入一張表格。填表活動能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個月,各個月的天數並不都相同。填表還能引發學生把12個月按天數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識。

然後指導學生在填各個月天數的那張表格裏塗顏色。塗色活動實際上是分類活動,通過再次分類記憶一年裏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記住一年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鼓勵他們自己設計記憶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利用拳頭幫助記憶的辦法。

最後突出2月的天數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還讓學生計算20xx年全年的天數,通過計算重温這一年各個月的天數,檢查記憶效果,彌補記憶中的缺漏。學生計算全年天數的方法必定是多樣的,交流並比較各種算法,體會比較簡便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建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想想做做在年曆上圈出重大節日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一方面鞏固知識,另一方面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2、平年和閏年。

平年和閏年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發現現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閏年。第19頁例題讓學生同時觀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曆,比較這兩個2月的天數是否相等。讓學生髮現不同年份的2月天數不同,然後告訴他們,什麼是平年、什麼是閏年。

第二步同時觀察從1997~20xx連續十二年的2月月曆,從中尋找天數的規律。教材特地把這些月曆分成三行,每行是連續的四年,方便學生髮現每一行的四張月曆裏只有一張是29天,另三張都是28天。從而明白通常每四年裏有1個閏年、3個平年。教材裏講解了判斷平年、閏年的一般方法,至於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安排在底注裏講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裏鞏固平年、閏年的知識。第1題通過把公曆年份除以4進行判斷,雖然教材只教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但學生完全能夠自己進行四位數除以4的計算。第2題計算平年的全年天數,合幾個星期零幾天,結合計算再次温習前面學習的年、月、日知識。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説一説閏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樣算的,再次清晰地認識平年與閏年。第4題回答並解釋一種比較特殊的生日現象,鞏固連續四年裏一般有1個閏年的知識。

第四步是你知道嗎,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閲讀了解為什麼通常每四年有1個閏年的原因。

3、實踐活動《生日快樂》。

這次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生日為題材,活動形式新穎有趣,緊扣年、月、日的知識,運用了統計方法。活動分兩段進行:第一段是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間接地講述,讓同伴猜一猜是幾月幾日。這裏會涉及年、月、日的許多概念,學生一定很感興趣。第二段是用統計的方法調查、整理並用圖表呈現班級裏學生的生日分佈情況,是一次聯繫實際的活動。最後是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進行孝敬長輩的教育。這次活動要認真組織,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説話,然後請幾名學生在全班交流,落實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8

一、 班級情況分析(LVE)

二、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千米和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 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 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 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 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四、 教學措施

本冊實驗教材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嘗試。

1、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

2、反映學生的生活內容,提高數學的趣味性。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

4、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5、注意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第106~10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

2.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3.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自主調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位置與方向、面積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設計校園”的實踐活動。通過設計學生熟悉的環境──“校園”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學習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愛學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設計校園為主題,從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設計方案三個方面安排了整個實踐活動。

1.調查本學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麼是學生收集信息和比較信息的過程,教材中通過畫出整個校園的直觀圖來表現學生所收集的本學校的所有信息,為下面重新設計新校園打下了基礎。比較信息是比較本學校和其他學校的具體情況,為設計新校園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過活動讓學生學習收集和選擇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討論學校應添設什麼是分析信息的活動,教材展示了小組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教材的討論是從兩個角度進行的,一是根據學生自己或教師的日常需要,二是與其他學校相比較。教材中具體舉了四個例子,如操場應該擴大、操場旁邊應有一個廁所,應該給老師準備一個車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枱等。當然,教材中提到的僅是一些範例,實際討論不必限制在這些方面,可以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與設計。這個討論交流過程可讓學生體驗分析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3.設計新校園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設計新校園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綜合調查和分析的結果,以及本校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這裏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的問題──場地面積的大小,添設項目的形狀和大小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去進行實際測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對此進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枱是否能夠放得下的問題外,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如足球場上或操場上的鋪草皮、羽毛球場、為低年級開設遊戲區等問題。

4.“展示各小組的設計”。組織數學實踐活動除了要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學習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一點在本實踐活動中體現為設計新校園後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和交流,讓學生找到本組和其他組設計的優缺點,體驗學生之間的鼓勵與讚美,獲得同學的認同,同時也認同別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

教學課型:活動課(設計、討論)

教具準備:

某校校園平面圖、本校校園平面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關方位的知識,請同學們想一下我們一共認識了幾個方位?(8個)哪個同學願意起來具體説一下?其他同學用手指一下好嗎?

2、這是我們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圖上我們通常按什麼規律來確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電腦展示某校校園平面示意圖

⑴老師這裏有一幅某校校園的平面示意圖,誰想説説這個校園的各個方位建築物或教學設施?(指名答)

⑵這個校園設計得漂亮嗎?合理嗎?你有什麼建議?

⑶如果能在設計漂亮、合理的學校裏面學習,你們會有什麼感想呢?你們想不想也自己設計校園呢?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設計校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一是複習前面所學知識,喚醒學生的已有記憶,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是以某校校園平面圖為例,讓學生談想法、提建議,激發學生設計學校的圖紙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調查彙報

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調查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教學設施(板書:調查),你們完成了嗎?誰來説説?(多指幾名同學説)

(設計意圖:調查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麼,是學生收集信息和比較信息的`過程。通過活動讓學生學習收集和選擇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園平面示意圖

這是我們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哪位同學願意起來用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一下?(指名説)

3、請同學們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你覺得我們學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學生獨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進行討論:(大屏幕出示)

(1)應該在什麼地方添置什麼設備?

(2)綠化上面你有什麼見解?

(3)操場的大小或形狀如何?

(4)你還有哪些設想?

5、集體彙報交流。(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代表發表本組的意見,教師可以鼓勵性的評價,並對全體的意見予以總結。)

(設計意圖:這個討論交流的過程可讓學生體驗分析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6、小組合作,設計新校園。

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下面就請各小組在給定的白紙上總結出本組的最後計劃,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新校園,要求每個小組分好記錄、監督、繪圖的人員。(學生合作動手設計,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學生熟悉的環境—“校園”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愛學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組的設計。

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校園示意圖,其它小組進行評價,找出每幅新校園圖的優缺點。(利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

8、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同學們真棒!能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板書:分析)用你們小組的智慧設計出了自己喜歡的學校,真可稱之為小設計師了,老師一定會把你們的想法傳達給校長,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你們的設計將會被採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和交流,讓學生找到本組和其它組設計的優缺點,體驗學生之間的鼓勵與讚美,獲得同學的認同,同時也認同別人,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

三、回顧整理,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這節活動課,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數學有關,如設計校園。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認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校園。

四、作業佈置

自己設計一幅未來的現代化學校平面圖。

板書設計:設計學校

國小校園平面設計圖

調查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 解題思路,掌握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的應用題 結構。

2、掌握用線段示意圖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培養學生觀 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發展性目標:

1、向學生滲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觀點, 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確定先算什麼。

教學準備:多媒體軟件一套,卡片10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為了慶祝十六大的召開,三一班同學做了一些美麗的'花來表達自己喜悦的心情。(多媒體出示黃花,紫花圖)今天的課就從這些花説起。

1、根據題意,自編應用題。

2、質疑:根據黃花、紫花的朵數,能求出紅花的朵數嗎?

學生積極討論:進一步提問,為什麼不能求出紅花的朵數?必須要告訴什麼(再次討論)。

二、分析解答應用題例1,瞭解兩步應用題特點。

1、學生自由讀題,同桌兩位同學互説題意。

2、檢查理解題意情況。

3、學習用線段示意圖分析數量關係;小組討論組內畫出線段示意圖。多媒體演示線段圖,驗證學生的畫法。

4、根據圖意,列出算式。

找出關鍵句,明確要求紅花有多少朵?必須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學生試做,教師板書。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1

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華夏國小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國小,平均每所國小分到多少本?

2、試着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説一説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麼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國小,先估計平均每所國小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四、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後反思:

本節課要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2

設計説明

1.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教學始終,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通過播放課件“龜兔刷牆”而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願望,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繫,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演變到正方形,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學生通過解答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使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積累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本設計引導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表格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並向兔子提出了挑戰,這次進行粉刷牆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塊長方形的牆面,烏龜粉刷一塊正方形的牆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先知道它們粉刷牆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龜兔刷牆”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66頁例4中的問題(1)。

師:你能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你想到了什麼辦法?拿出學具來試一試吧。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裏擺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1)學生用正方形(面積單位)鋪滿整個長方形。

(2)學生可能只在長邊和寬邊上擺出面積單位。

(3)學生直接説出用5×3=15,就是長方形的面積。這時也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説明自己這樣計算的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長方形中擺面積單位,突出面積計算的本質是對面積的度量。讓學生想象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體現出必須用面積單位密鋪所測圖形,這時通過所鋪面積單位的個數就可以求出圖形的面積。

3.通過追問,突出數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

組織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麼要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預設中的第二種情況是什麼意思?(使學生明確儘管只鋪了一部分,通過想象,也可以數出鋪滿後所有面積單位的個數)

(2)你是怎樣數出全部面積單位的個數的?請結合下圖一起數一數。

學生彙報:

一種情況:一個一個的數,大家一起再數一數。

另一種情況:用5×3=15(個),説一説5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15表示什麼?(5表示每行擺5個,3表示有這樣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個面積單位,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3)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面積單位的個數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

師小結: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數出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明確每行個數與行數以及面積單位總個數之間的關係,為最後概括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作準備。

⊙自主探究

師: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想不想驗證一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驗證。

1.教師讓學生任取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至少擺3個)。一個同學記錄,其他同學擺,邊操作,邊填表。(出示課件)

2.選3名同學到黑板上擺,再彙報擺的長方形用了( )個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釐米,長是( )釐米,寬是( )釐米。因為( ),所以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 )。

3.(1)若有學生擺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下面幾個圖形,讓學生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3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第115頁的《對稱現象》。

2、説教材編寫意圖

這節課內容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和現實題材,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軸對稱圖形做好準備。

3、説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知道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對稱現象,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判斷對稱現象。

情感目標: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4、説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難點:認識對稱現象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特徵,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採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説學生

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是他們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及初步認識的簡單圖形,如學生已經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是學習對稱圖形的知識基礎。對稱這一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還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學生也看見過,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動心理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

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與電教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新知慾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等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採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驗證討論,讓學生帶着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3、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和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既有利於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

四、説教學程序

總體思路 :“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初步感知——實踐驗證——操作應用”努力構建操作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大家要善於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知識,胡老師就從生活中學會了一個魔術,大家想不想看老師表演一遍?(想)(魔術:印花)

老師把白紙貼在黑板上,用毛筆在紙上畫一幅畫,然後將紙對摺,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現在會產生什麼現象?(兩邊一樣的畫)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幅畫,你發現了什麼?(兩邊一樣)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印花”魔術的方式引入新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後讓學生初步瞭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種特殊現象,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兩邊一樣”。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這種沿着中間這條條摺痕對摺後,兩邊一樣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隨老師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見的對稱現象,學生欣賞。)

像我剛才所看到的這些兩邊一樣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對稱現象。(揭示課題:對稱現象)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觀察大量的現實生活的對稱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中存在許多這種對稱現象,通過學生的“看”,引出對稱現象的“兩邊一樣”同時揭示新課。

2、折一折:

請同學觀察老師給帶來的兩隻蝴蝶圖片(一隻對稱的,一隻是殘缺的),它們是不是對稱圖片呢?(一隻是,一隻不是)為什麼?(有一隻是兩邊一樣,有一隻兩邊不一樣)

那麼我們又怎麼知道蝴蝶左右兩邊是不是一樣呢?(沿着中間這條線對摺,看能不能重合)

請同學先説一説沿哪條線分開,蝴蝶兩邊一樣,然後請同學上台動手摺一折。

我們通過對摺,看兩邊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説明兩邊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的。

提問:請同學看一看這兩隻蝴蝶,你更喜歡哪一隻?(對稱的哪隻)為什麼?(因為它對稱的)為什麼喜歡對稱的?(因為對稱的很美)

(板書:美)

我們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學們一定要愛護它們,不要隨意破壞我們美麗的大自然。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驗證學生的觀察是否正確,學生剛才通過“看一看”看出對稱現象是兩邊一樣,通過兩隻蝴蝶進行對比來看,然後讓學生通過對摺,看是否能夠重合,從而驗證學生的觀察出“兩邊一樣”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兩隻蝴蝶的對比,引出對稱美,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

3、判一判。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平面圖形,請同學來判斷一下哪些平面圖形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出示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等)

請同學上台折一折,看兩邊是不是一樣,能不能重合?

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對稱的。

(教師將對稱的圖形紙貼在黑板上)

本環節在學生認識了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後,讓學生應用對稱現象的特徵檢查我們生活中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否是對稱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學們知道了怎樣來判斷對稱現象,下面請同學來找一找我們校園裏的對稱現象。

(1)出示校園操場圖

學生觀察,並從中找出對稱現象,並説一説沿哪條線分開兩邊一樣。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圖形或物體都是對稱的,你能找一找嗎?請同學之間相互説一説。

(學生討論,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再請學生説一説。)

(教室兩邊的窗户、坐的凳子、黑板、人的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伸出的雙手等)

師:同學們,伸出你的手,它們是對稱的嗎?你能用我們的手做出一些對稱的動作嗎?

(學生比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如:學小兔、舉雙手、做有趣的舞蹈動作等。)

師:同學們,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學們剛才所説的對稱現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對稱現象?(對稱很美)

本環節是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生活中大量存在對稱現象,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對稱美,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這麼多的對稱現象。

5、做一做。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都是那麼美麗,我們要學會利用對稱,美化我們的生活。下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來動手製作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呢。

(1)畫

先將紙對摺,將一張複寫紙夾於中間,任意在紙上畫一幅畫,請學生猜想打開後會產生什麼現象?(兩幅一樣的畫)

請幾名學生上台動手畫一畫。

(2)剪

先將紙對摺,先用筆畫一些簡易圖形,然後沿邊線剪開,得到一些對稱圖形。(如衣服、花瓶等)

請學生上台剪一剪。

(3)折

學生拿出老師先發的紙,自己動腦折出一些美麗的對稱物體來。

選擇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並做出評價。本環節設計了“畫”、“剪”、“折”三種簡單的製作對稱圖形或對稱物體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之中,同時又應用於生活。

五、課後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同學們開動腦筋,做出了這麼多美麗的對稱物體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什麼問題?

(我知道了什麼是對稱,我認識了生活中許多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對稱美,而且還能創造對稱美。其實呀,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

1、遵循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

2、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3、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

回到課前引入的話題: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

六、板書設計:

為了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利於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對稱現象

印花

印花

兩邊一樣——美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本課的知識重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對稱現象的特徵是兩邊一樣,更着重體現出對稱的美。

七、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紮根與生活,又運用與生活。教學中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裏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啊?什麼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啊!想不想再回顧一下那時的情景?

①多媒體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③也就是説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麼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幹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①一生在實物投影上邊講邊撥鍾,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③從這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現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説一説。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麼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屏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在你能從圖上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①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②從普通計時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二)師生對口令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説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並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錶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錶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時間、節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圖中的情境説説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在的人們離不開鐘錶,可是很早以前並沒有鐘錶,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後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着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後來,人們發明了鐘錶,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問題嗎?

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設計15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國小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但孩子們由於存在着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後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學 內 容課時備註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師節
39.139.19觀察物體4
49.209.26觀察物體千克、克、噸3中秋節
59.2710.3千克、克、噸2國慶節
610.410.10千克、克、噸3國慶節
710.1110.17搭配中的學問、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長4
1111.811.14周長、期中測評4
1211.1511.21交通與數學、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時間與數學4
1712.20xx.26整理與複習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總複習4
20元.10元.16期末檢測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閲讀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