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淺談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差異性教學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初為人師兩年,感觸頗深,如何讓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一直是我探索的目標。然而,在我的努力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起色,但也明白了問題所在,現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在此原則下就應當承認學生間的差異和發展不平衡。我在課堂上還是按照統一的標準要求每一位學生,使好學生的優勢素質得不到發展,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又得不到及時的補救。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大難題,下面我就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想法和策略。

淺談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差異性教學

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早已完成我佈置的教學任務,因為沒有事情做,有的玩遊戲,有的瀏覽網頁,有的網上聊天,他們做得都很隱蔽,一般不會讓我發現;另一部分學生動作慢慢騰騰,經常犯簡單操作錯誤,甚至是什麼都不懂,即使個別輔導,掌握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任務一般完成不了,個別學生甚至任務沒完成,也在玩些其他東西。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根源就是差異性。到底有哪些差異性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1、 學生基本功的差異

有的學生擅長於形象的直觀記憶,經過我形象的比劃,能掌握不少技能;有的學生則擅長於抽象的語言記憶,對我講的關於感念性的內容記識較深,但實際操作就較弱;有的學生上課時思維比較敏捷,對我提出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明顯長於其他同學,能時刻跟上我的節奏,學習很輕鬆;有的參加過校外培訓,有的則甚至參加過競賽,有的甚至連電腦都從未接觸過。從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不同的內容時就產生了個體差異。

  2、 學習興趣的差異

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慾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穩定;有些學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穩,但有潛力;有些學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對差些,學習吃力,成績不理想。只有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只有瞭解學生存在的差異,並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實施“差異教學”。

面對諸多的差異性,使信息技術學科採取差異教學手段,勢在必然。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手段。那如何開展差異性教學,採取怎樣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差異性教學呢?我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 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驅動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 嚴密的課堂組織教學,使學生無懶可偷。

每學期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我都會向學生慎重宣佈一些課堂紀律,明確提出:嚴禁打遊戲,嚴禁網上聊天,嚴禁做與課堂不相關的事情,嚴禁把課堂當茶館。在每一節課堂上,老師的眼睛就像公路十字路口的“電子眼”,不放過任何一個“闖紅燈”的.人,觀察每一個同學的細微變化,要善於發現同學的“詭祕”行動,特別是易被遺忘的角落,尤其值得關注。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控制軟件,老師在講解時,應及時“全體廣播”,讓學生無法操作自己的電腦,只能觀看教師的操作;同學在操作時,應及時切換到“監視”功能,認真負責好“貓捉老鼠遊戲”。這種做法主要樹立老師的威嚴,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敬畏,不敢有一絲鬆懈;老師全面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督促每一個學生,有效的協助學生進行自我控制,而不致在課堂中迷失方向。

  3、 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嚴肅而自由”,嚴肅僅是一種規範,自由方是學生學習思維的釋放。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體現這種自由,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應該讓“差生”敢於提問,讓“優生”勇於質疑。讓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簡單劃一的操作充滿生氣,讓電腦的“神祕”消除“神祕”,可以採用競賽法,作品展示法,與其他學科整合法。這種做法可以讓“優生”、“差生”融與課堂,不致遊離於課堂,每一個學生才會學有所獲。

  4、 進行差異評價,及時反饋

首先,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準備情況、智力水平、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瞭解,發現學生間的差異所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獲得反饋意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相應層次的問題,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要求。

其次,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行富有激勵性的差異評價,使評價成為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催化劑。基礎好、進步快的學生,自信心比較強,對他們的評價要嚴格,不但要求他們能夠正確解答,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還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應儘量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時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5、 着眼針對,培優補差——加強課外輔導與課內的協調

教育學》明確指出,“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不同要求,進行個別輔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針對”就是輔導的“指導思想”,這“個別”就是輔導必須“分層”。所以,在課內要注意發現問題,發現在某一方面有發展的“苗子”,那麼,在課外輔導時,才可能有針對性地給基礎差的學生“找差補缺”,為優生“開小灶”。

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多鼓勵,少批評,使他們產生自我超越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