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能力論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3W

摘要:讀圖、識圖是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式,但傳統的教學講解式方式,實際效果不明顯,學生掌握也困難;而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聲、光、色、動畫等演示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地圖的感知,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能力論文

關鍵詞:國中地理;信息技術;PPT;慕課;地圖;三維地圖

1前言

地理在初高中階段是按文科類別劃分的,但是從其內容來看,兼有理科的性質,運用到許多量化的研究方法。國中地理學習,從整體來看,側重於認識領域,即瞭解認識大致的地理知識,懂得一些簡單的區位、氣候、人文習俗,但是其中的重點、難點也不少,如中國行政區認讀、中國自然地理分佈狀況、世界氣候分佈等。認真梳理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歸根到底,是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即學生能夠認識地圖、識別區位,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地圖中的信息,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讀圖、識圖能力是國中地理學習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困難、最令學生頭疼的部分。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死記硬背),實際效果不明顯,甚至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厭煩。信息技術(如PPT、愛剪輯、慕課)的運用,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地理的方式,通過聲、光、色、動畫演示等多種形式,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地圖的感知印象,提高了學習地圖的效率。

2在讀圖、識圖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讀圖、識圖是地理學習中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不會識圖,不會讀圖,在地理學習的道路上將是舉步維艱。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書本+教輔+粉筆這種方式還是老套路,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方法上就是“死記硬背、死去活來”。有人形容地理學習説:“地理知識學習,只有先把知識記死了,才能靈活運用。”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學習地理,認識地圖、記住地圖,單單依靠死記硬背這種笨方法,效率就很低。學習地理的方法是要改進的,而將地圖學習與信息技術結合,就是改變死記硬背老套路的一個重要方法。很多人説“讀圖難,識圖難”,很多教師也承認地圖學習難。筆者認為難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多、亂、雜”。地理學科考驗學生的讀圖能力,其核心是考驗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即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構建地理模型,比如説出山東省的輪廓,東部是什麼半島,毗鄰哪兩個海,周圍有哪幾個省……如果腦海中沒有空間地圖模型,肯定不知道或者被問糊塗,所以這就很能夠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1)在地理學科中,地圖“多”是一個基本現狀,僅對於一個國中生來説,就要認識並熟記幾十個基本地圖,如世界行政圖(同時要知道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如英、美、德、法、日這些國家的具體方位和基本輪廓)、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地理分佈圖、中國行政區域圖……所舉都是涵蓋內容大的地圖,還有更多的小地圖需要熟記。2)“亂”不是指地理內容亂,而是指學生容易記亂,容易記錯。如在中國地理山川這一節中,中國地形分為三個階梯,有兩個分界線(按照山脈劃分),很多學生就容易把巫山和雪峯山記混。3)“雜”是因為地圖中的知識點繁多,一個地理山川就包含很多地理含義,如中國著名的南北方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就包含很多地理意義:南北方分界線,温帶與亞熱帶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一月我國0℃等温線,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南北方水田與旱地分界線……因此,“多,亂,雜”已成為很多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老大難問題。將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引入地理識圖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讀圖能力,從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3讀圖、識圖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將信息技術引入地理教學是很有必要而且及時的。讀圖的難點在於學生記不牢知識點,原因還是印象不深刻,即使當時記住了,也會隨時間的變化而遺忘。根據地理識圖教學實踐,筆者特提出一些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希望和大家分享。發揮信息技術圖文並茂優勢,增強學生對地圖的認識信息技術教學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圖文並茂、有聲有色,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處地理環境及其發展變化。而傳統教學的短板就是不能生動地展示各領域的自然風貌、風景人文。因此,把信息技術引入地理教學,就是一個為傳統教學補短板的過程。平時看到的地圖只是一個內容繁雜的二維平面,許多地理現象無法或者很難直觀地看到,又不能親自實地調查和演示。而借用信息技術,就能輕易地打破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動畫演示傳遞地理信息,解決時空限制,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和記憶。信息技術的.應用,關鍵是感官刺激,能夠激發學生對地理圖像的興趣。但是如何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傳播優勢?筆者認為PPT演示、視頻剪輯、地圖講解三者結合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操作起來也很方便。如在講中國的地形山脈這個圖時,首先,教師需要精心準備PPT。中國地理山脈眾多,有橫向的,有縱向的,有斜向的,大大小小山脈幾十條,又位於不同的區位,這個時候做PPT,就要堅持刪繁去簡的原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主要山脈。在講解地圖時,教師講解要與視頻播放相結合。如播放航拍中國,讓學生直觀而真實地看到祖國的壯美河山,欣賞到地理的美,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這種感官的刺激更能讓學生記牢知識點。多維動畫,構建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對於國中生來説,國中地理課是地理學習的入門。國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按照現代教學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儘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因此,總結起來就是“積極主動,增強能力”。考試大綱明確提出四種能力要求: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而讀圖能力就包含了以上四種能力要求。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單靠教師課堂上的講解效率是低的,主要還是依靠多媒體動畫和教師的有效引導,構建三維立體影像,這樣效果比較明顯。在講述中國的行政版圖這節課時,對於中國的地理輪廓很多人都能夠脱口而出:像一隻雄雞。但如果詳細詢問:中國的最南端在哪?最北端在哪?周圍是什麼地形?很多學生就講不清楚。所以,很多學生學習地圖只記住了大致輪廓,並沒有深入進去,將細節弄清楚。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用動畫演示地圖的三維模型。如山東省,在中國地圖板塊上,它位於中國東部,毗鄰渤海、黃海;東部為山東半島,與日本隔海相望;北鄰河北,西臨河南,南接安徽、江蘇;黃河穿過全境。這樣將地圖做成立體動畫,就要比平面地圖容易理解和記憶。平面教學只是一個簡單的二維教學,它的主要弊端在於過於靜態化(指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面對平面的二維地理地圖,只是被動地去接受地理信息,很少去主動地思考地理圖像所呈現的地理知識),那麼如何擺脱靜態化所帶來的束縛?關鍵是把靜態的東西變成動態的活物,也就是通過三維動畫把平面的地圖變得有立體感,這種立體感就要比平面地圖給學生帶來更深刻的印象。中國地形三維地圖,從圖中可以明顯地分辨出中國各處的地理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地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一共分為三級階梯;在地圖中的西南部部分,透過三維地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山脈、高原的突起,此時就可以聯想到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圖中西南部可以看到略微凹陷的地方,在四周都是高原的地方非常顯眼,這個地方就是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如果此時學生腦筋活泛,聯繫所學的中國行政地理知識,就該想到四川盆地主要有一個省(四川省)和一個直轄市(重慶)。所以説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單單需要學習地圖表面的知識,更需要學生髮散思維、展開聯想,挖掘地圖背後所潛藏的知識,這也是一個優秀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三維地圖的製作是一個難點,而當下很多一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僅僅停留在使用方面,在繪圖、製圖方面尚有較大的進步空間。立體化三維教學是當前教學發展的方向,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立體化教學,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4讀圖、識圖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

呈現以實用為主,不能貪大求全信息技術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圖像、聲音、動畫的結合,立體感強,有感染力。但在很多教學中,一些教師過於追求PPT的華麗效果,導致課堂內容不夠詳實;呈現小視頻沒有掌握好度,將學生的注意力帶跑了。關鍵是沒有抓住課堂教學主題,無論怎樣運用PPT、小視頻,都要以服務課堂為主,這是關鍵點,切忌花裏胡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二者不可偏廢信息技術的使用只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不能過分依賴它。教科書+粉筆+黑板+手動繪圖這樣傳統的教課方式不能丟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善用PPT、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提高課堂質量。

5結語

總之,從目前來看,信息技術教學還處於應用推廣階段,在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信息技術教學只是教學方式的一種改變,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進,並不能代替教師的主體地位。地理學習關鍵是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每一位國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地理思維模式的構建,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合理運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地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能急功近利,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不斷地改進方法,適應學生主體變化,最終推動地理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祖春,王祖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簡明讀本[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