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隨筆(集合15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5.6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節隨筆(集合15篇)

端午節隨筆1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過。

上午,我們去買來艾草,把艾草分別插在窗户上、陽台上、門口、花瓶裏。每家每户還把艾草晾曬在院子裏,房前屋後。整個小區都好像綁上了一條條綠絲帶,都好像沉浸在濃濃的艾草香裏。艾草代表着驅蚊除蟲,驅災避難。

中午,大家們都給小孩繫上五彩繩。五彩繩由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織成,分別代表着水、金、火、木、土。五彩繩在每個地方都有着許多不同的名稱,長命繩,避難繩、快樂繩。五彩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上,有的系在脖頸上,寓意着人們能夠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來年不長東西。

晚飯,桌上的菜十分豐富,但是有幾種是必備的。魚:寓意着年年有魚。雞鴨:寓意家畜興旺……

吃過晚飯後,去買香包是小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兩旁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包。香包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還有許多説不出名來的形狀。香包大的有臉盤那麼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裏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裝小巧玲瓏的玩具,有的裝小零食,有的裝芬芳撲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端午節隨筆2

剛才下班前,忽然有學生敲門,我喊進來,是我任教的這個班級的班長劉同學,她説:“王老師我有事找您!”我説你進來説吧。她雙手背後,向辦公室裏張望了一下,見還有別的老師在,就説:“我想單獨和您説。”我就讓她在外面等一會。過了幾分鐘,等我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時,同事也下班走了,我向外面的劉同學説:進來吧!我看着她,微笑着説:“有什麼祕密啊,一定要和老師單獨説?”只見她從身後拿出一個破舊的紅色塑料帶,放在我辦公桌上,説:“老師,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我還是從家裏給您拿了幾個鹹鴨蛋,都是我們農村的鴨蛋,都是我媽自己親手醃的,您拿回家吃吧!”説罷就往外跑,我趕緊喊回了她,我説“你這是為什麼呀,老師家裏有鴨蛋,單位還分了不少雞蛋,你自己留着吃,住宿的同學多不容易啊!你拿回去給宿舍的同學們分着吃吧!”她説:“老師,這是我和爸媽的心意,您不收,是不是嫌少啊?!”我一瞬間又不知説什麼好了,她又説:“對了老師,還您的錢!”説完,從兜裏拿出10元錢,放在辦公桌上,轉身跑了,任我怎麼喊也沒有回來。我立刻就明白了,於是前些天發生的一件事立刻浮現在我眼前……

端午節前的那個週六,早晨小雨,我這個副班主任(正班主任是女王老師)因為送女兒上學,所以上早自習遲到了幾分鐘,我走進班級的時候,同學們在自習,我感覺氣氛與往常不同,有些沉悶,於是在猜測發生什麼事情了。這時正班主任王老師從水房打水回來了,我就迎了過去,想問問她發生什麼事了,我還沒開口問,王老師聲音顫抖着告訴我説剛才她也遲到了幾分鐘,進班級時,校長正在訓斥學生呢,原因是班級早自習紀律有些亂,校長來檢查時,甚至還聽到調皮的學生喊了校長的名字……於是,校長也説了王老師幾句,王老師感覺管理班級有些累,學生也不聽話,於是對工作很恢心……我聽後,對王老師説:你也彆着急,校長也是一氣之下才説了你幾句,再説,校長生氣也正常,我們的同學怎麼能喊校長的名字呢?那多不禮貌啊?只要我們班級管理抓上去了,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別恢心,我幫你!事後,我瞭解了事情的具體細節,和王老師商量在下週一下午好好開一個班會!

週一下午,教室,全體同學,正副班主任兩個王老師。我們兩個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分析週六早自習的事,同學們發言説:首先是早自習不守紀律的同學引發了事件,其次是班長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最後是大家都對違反紀律的同學的行為視而不見,是大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的心態在縱容違反紀律的同學……同學們説得很好,我和王老師見到同學們這樣具有理性地分析,都很欣慰。可是,班長劉同學在大家的批評中卻哭得淚雨滂沱,她説她管同學們不聽,把違紀的同學告訴老師還怕同學們孤立她,於是就選擇了沉默……班會在班長委屈的哭聲中結束了,我和王老師心裏不是滋味……

會後,王老師去食堂和那裏的工作人員解釋我們班的同學是因為開班會所以吃飯才遲到了,於是食堂又給我們班的同學拿出了飯菜。而我,把班長單獨叫到辦公室,和她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的談話,對班長的職責、權利、管理班級的方法、工作和學習的衝突、以及同學們的理解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談話結束時,晚自習都已經上了20分鐘了,劉同學還沒有吃飯,我見她臉上不再有眼淚,漸漸露出了笑容和自信,又鼓勵了一番,最後給了她10元錢,讓她晚自習後買點東西吃……

老婆的電話讓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看着辦公桌上的鴨蛋,我的心中充滿了欣慰。我想,這幾個雞蛋鴨蛋,算不上貪污,也談不上受賄,然而,我收下了,就是收下了學生對我濃濃的師生之情,這情意,多麼質樸,多麼温暖,多麼真摯,她將鼓勵着我在教育這條淡薄而漫長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端午節隨筆3

難忘的端午節隨筆散文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説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隨筆4

據幼兒園的老師説,端午節期間,杭州的傳統是要吃“五黃”的。女兒很認真地告訴我,“五黃”就是指黃鱔、黃瓜、黃魚、蛋黃、黃酒。都是魚米之鄉的時鮮菜品。

為滿足女兒的願望,我去買了“五黃”,並親自下廚,亮出看家本領。平時,這樣的機會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過,我們時常到農家樂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飯,弄個把特色菜,我還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

葱爆黃鱔、涼拌黃瓜、雪菜蒸黃魚、蛋黃南瓜,再加三隻梭子蟹、三隻栗子火腿粽,半斤黃酒。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端午節家庭菜餚。

家庭小酌,其樂融融,人生一趣也。

説到端午,不得不與女兒説兩個有趣的人。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憂國憂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屈原,在封建社會的結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羅江。另一個是祖籍在我們浙江東陽(我剛知道,與我的祖籍同屬金華地區、牽強附會、攀附哦)、立志革新、有着如仙鶴般純淨(即便600萬美圓的賄賂款被其家人收受,對於朝聞道、夕死可以的盧武鉉來説,也是瑕不掩瑜)的韓國盧武鉉前總統,在現代所謂民主社會的結局也是一跳了之。

歷史上的韓國,與我們同文同種。今天,他們也還是刻意紀念端午節的。從今往後的每一個端午節,韓國還將要紀念盧武鉉前總統。

看來,政治人物的歸途,真的有點象盧武鉉所説的“都是命”,還不知道韓國今後還會不會再有著名人物去學習這兩位,也來個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節,會不會有偉人或明星去模仿?

現代社會,模仿成風,如轟轟烈烈的“超女”運動。不過,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轟轟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開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學兩位,來個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們中的大部分散户,還企盼在端午節吃過“五黃”後,6月份能在股市搏點黃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願。

端午節隨筆5

記得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五月,二十二歲的我獨自一人外出遊歷,曾特意去秭歸深山老林裏拜謁過“屈原祠”。去年春節,我們一家老小回家過年,亦特意選擇在汨羅歇腳,繞道去拜謁“屈子祠”。對於這個有才又有節操的老鄉騷人,自然得多幾分敬意!

當然,今天的隨筆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寫的,我根本就不會寫,更不配寫啊!只能記錄一下自己的流水賬生活。

早上九點多睡醒了下樓吃腸粉,想起來該給老爸老媽打個電話問候了。電話里老媽問我:“早上吃了粽子和雞蛋嗎?”我一時語塞,亦十分愧疚。對於這些傳統習俗竟然忘的乾乾淨淨。昨晚老婆還説冰箱裏有粽子,要我早上起來煮了吃。可惜,節日意識不強,傳統觀念淡薄,關鍵是不聽老婆的話導致如此憾事,亦錯過一次浸潤孩子傳統文化的機會。

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恍如在眼前。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帶領我和姐姐去屋後的竹林裏尋找大片的竹葉。剛落的竹葉有些泛黃,用清水浸泡二天就會重新煥發出綠光。上好的糯米也需提前一天泡好,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我們湖北不像廣東吃的是肉粽,我們只包純糯米,煮出來就是純白水粽,吃的時候蘸白

端午節當天,媽媽早早起牀煮粽子和雞蛋。剝開泛着清香的粽葉,白白黏黏的粽子在盤子裏滾一下,粽子渾身就沾滿了白糖。咬一口下去,甜到心裏。那時候端午節學校是不放假的,吃完早餐,媽媽把煮好的雞蛋裝上四五個,白水粽串起一串(可以當午餐,也可以送給別人品嚐),我們就叮叮噹噹往學校去了。

到了學校,小夥伴們開始比試誰的雞蛋厲害。煮熟的雞蛋有一頭是很硬的,我們一人拿一個雞蛋,相互碰撞,誰的破了就算輸了。當然這裏邊還需要一點巧勁和角度,力度把控得好的話,一個雞蛋可以碰破好幾個別人的雞蛋,贏的人就得意洋洋充滿了喜悦。而且這個雞蛋中的“戰鬥雞蛋”是萬萬捨不得吃掉的,下節課之後,説不定又會為自己多贏些面子回來。

除了吃粽子和雞蛋,記得家鄉還有一種野果是端午時節成熟的,土話名曰“端陽苞”。紅紅的小果子就結在田埂上帶刺的灌木叢中。我們放牛的時候,田埂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紅色,隨手可摘,真正原生態的食品,那味道真美!可惜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過和吃過了。現在的農村因為過度使用農藥,很多野生的植物都絕跡了。再回到鄉下,荒草叢生,沒有人願意去砍田埂上的野草當柴火了,生命力脆弱的物種哪裏競爭得過野草呢?

城裏的端午節,粽子很少自己包了,超市裏各種各樣的都有(不過我很少看到家鄉的白水粽)。久居南方,早已習慣了肉粽和雜糧粽,心裏懷念的,還是家鄉的白水粽。

端午節隨筆6

每年的端午,總會想起屈原,想起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想起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艾葉和粽子的香,更多的是一種臨死不屈的愛國精神,一種憂國憂民的閃光品格;想起屈原所寫的《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不朽詩篇,想起屈原抱石投汨羅江的無奈,他是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其實,端午就是感悟那段歷史,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體味他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撓,領會着他因報國無門而痛投汨羅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

在傳統文化日益被人忘記的時候,重温端午和感悟端午文化,是我們當前唯一能做的!

而我,在端午節感受到的友情、親情、歷史文化,就是我端午最大的收穫!

端午是一種傳説、一種懷念、一種味道。端午的情愫始終在我的腦海裏縈繞。

端午節隨筆7

端午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這天是為紀念屈子的愛國,伍子胥的忠君以及曹娥的仁孝。這些故事都值得後世的紀念和傳誦,但其實古人的忠君和仁孝,有一定的侷限性,受封建思想的'束縛過深,因此在端午這天,更多的是為了紀念屈夫子的愛國情懷。

很多朋友在端午這天會比較注重節日氛圍,諸如喝雄黃酒,吃粽子,以及賽龍舟等等,這本無可厚非。但我卻認為,端午更應注重屈原的愛國情懷。

當今世界,雖表面太平,實則風雲變幻,弱肉強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依然揮舞着民主的大棒,無端的踐踏別國的主權。我們都知道,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這些國家曾經都有過輝煌的歷史。可是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地,肆無忌憚的干涉他國內政,甚至欺騙民眾,肆意顛覆別國政權。想想這些國家,曾經是安定祥和,一片繁榮的景象,轉眼卻已滿目瘡痍,硝煙四起。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忍受着生命和財產安全毫無保障的煎熬。

近日,聽了一段《國強則少年強》的演講,頗有感觸。演講中,華人留學生通過在國外求學的經歷,以及遊歷他國的切身體會,來説明一個國家的強大,所帶給人民的安全感是何其重要。這位學子在學校安排,對各國實地調研時,選擇了前往中東地區的以色列。這個國家雖是世界強國,卻多災多難。在機場托運行李的過程中,在國內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她卻經歷了長達半個小時的各種盤問,甚至問到了她的家人、愛好以及她所愛之人等隱私問題。這位同學頗為反感,如同受到了冒犯,她身邊的一位以色列同學解釋説,這在他們國家是多年來的常態,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忍受着各種恐怖襲擊的煎熬,這種讓人很不舒服的安檢方式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飛機安全降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為之鼓掌,這位同學又感到不解了,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飛行,為何還要鼓掌慶祝呢?她的以色列同學再次告訴她,每一次飛機安全着陸,她們一定會鼓掌,因為他們對於安全有一種執念。二戰期間,猶太人經歷了種族屠殺,他們的父輩們不是在逃難,就是在逃難的途中遇難。從那時起,猶太人便成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民族。想想,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和民族,會是一件多麼的可怕的事情。

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飽受戰亂的國家,他們的人民,只能四處逃難,躲避戰火,這便成了我們口中的難民。也許我們還無法理解“難民”這個詞的艱辛,因為我們是中國的國民。我們可以安然的散步,自由的旅行,甚至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國外旅遊或者是購物,我們無需害怕恐怖襲擊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無需擔心會流離失所,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

我們的國家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經歷了幾十年改革開放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在享受祖國強大和安全帶給我們幸福生活的同時,有些人卻出現了損壞國家利益的言論和行為。在端午這個弘揚愛國情懷的日子裏,我們更要將屈原的愛國情懷銘記於心。愛國是時代永恆的主題,愛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一個國民的責任和義務。願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和忠國愛國的豪情,弘揚古人的愛國情懷,甚至用生命來捍衞我們的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正如屈夫子在郢城被攻破之際,萬念俱灰,在無比悲痛時,吟道:愛國情,就是武士荊軻為國赴死,刺殺秦王贏政時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雄黃樽,汨江濤,

菖蒲艾葉系“離騷”。

艾蒿懸,龍舟鬧。

“天問”激起千層浪。

山幽幽,水潺潺,

“九歌”一曲沸汨江。

一粒粽,祭忠魂,

愛國情懷蕩古今!

端午節隨筆8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粽香、酒香隨風飄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比賽終於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青年劃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飛駛起來。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麼能少得了粽子呢?一過立夏,我就開始期待端午節。那香甜可口的粽子讓我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上豆沙或是棗子的餡,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會加上一些肉做餡,那便是我最愛的肉粽了。那粽子包裹着清香的蘆葉,真是誘人極了!奶奶知道我愛吃粽子,每年端午節都要包上好多。經過奶奶幾天的忙活,那小巧玲瓏的粽子就誕生了。包粽子的蘆葉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香味。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米香、蘆葉香、餡料香,那香味混合着奶奶的愛在嘴裏久久回味,在心裏遲遲不散。

我愛過家鄉的端午節,我愛那激烈的龍舟競賽,我愛那甜香的粽子,讓我最最感動是奶奶那濃濃的愛。

端午節隨筆9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説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着這首民謠,端午節如期而至。

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習俗卻不大一樣。“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鍾。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準備好糯米,粽子葉以及其他材料,並早早地把粽子葉包好。

包粽子這一環節,好玩,有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粽子葉拿在手中,慢慢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形狀。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粽子葉從水盆裏舀一勺水,然後提在空中。葉子裏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一般,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乾涸”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璀璨的珍珠,滑落在水盆裏,叮咚作響。讓人不由自主地為此景此聲所陶醉。

然後,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粽子葉裏。小孩兒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粽子葉裏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一般,那麼可愛,那麼聖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上面,讓小山充滿勃勃生機。

最後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後,可不會乖乖地讓粽子得到一份安寧。他們會把粽子系在手腕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收回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收回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幾乎都是被四溢的粽香所喚醒。來到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裏坐着一個粽子,白白的,嫩嫩的,上面還點綴着一些砂糖。早晨的陽光射進來,照在上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於是,他們立刻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輕輕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慢慢地嚥下去,那滋味,比美味佳餚還美味佳餚。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這首民謠的餘音,端午節如期而去。但端午的歡樂卻永遠迴盪在我們的心間,永遠,永遠......

端午節隨筆10

端午是一條河流,源頭是汩羅江,從屈原投江的那一刻起,已汩汩流淌了二千多年。

喜歡端午,只是緣於一個樸素的願望。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父母要為孩子每人張羅一套衣裳,還會有一個小小的香囊,那是母親在深夜藉着昏暗的燈光一針一錢勾出來的。端午的清晨,換上新衣,佩在衣襟的香囊緩緩地釋放着釅釅的香味,氤氲着兒時的整個端午。

家鄉的端午是要吃粽子的,串串粽子就懸掛在廳屋廊間。有一年,吃多了,加上糯米不易消化,結果反了胃,腹積難消,痛了整整一宿。之後,對粽子我便敬而遠之,數年不聞粽葉香了。在外讀書那年,母親託人捎了幾串粽子,便隨意扔在寢室的桌上。上課時,楊梅的吆喝聲遠遠傳來,閃念之間,就想起了家鄉,想起了端午,就特想吃粽子。下課後,直奔宿舍,幾串粽子卻不翼而飛。轉身,室友們卻一臉燦爛:“你家鄉的粽子真是好吃呀!”我又一次與粽子失之交臂,而節日的盛宴也就繼續着空白。

工作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時,女兒的端午也就是一套春夏換季的新衣,和一串街頭買來的粽子。以為端午就這樣漸行漸遠。母親卻執拗地打來電話,要我別忘了端午的祭祀,要在門楣和中庭各釘一幅菖蒲。我聞過隔年的菖蒲,也曾在屈原《離騷》的眾多香草中找尋過菖蒲的原形。“清明插柳,端午懸艾”,菖蒲成了端午一道隆重的儀式。在母親的殷殷叮嚀中,才發覺端午從來未曾離我遠去。

韓國江陵端午祭的申遺成功,就象一場交通事故,讓步履匆匆的我突然停了下來。在端午的若有若無之間,重新勾起些許往事。小時讀過《白蛇傳》,以為白蛇在端午的現形只是個傳説,後來才明白選擇雄黃酒作為道具自有憑據。端午已近夏至,陽氣熾盛,記得母親在庭院的角落除灑雄黃,正是為了避蟲避蛇。端午的雄黃酒讓白蛇不勝酒力,也自在情理之中啊!

端午也在人們的懷念之中,明晰起來。接着就有了傳統節日的休假,我不再有工作的忙碌,可以偷閒回一趟老家了。可以重温心中那份母親對節日祭祀的莊嚴與凝重。女兒可以吃上母親包裹的豆粽,一覺醒來,可以穿上母親早早摺疊好,放在牀頭的新衣了。午飯後,可以去看那場龍舟競渡,將端午划向我的記憶深處……

走在端午的路上,以為端午的源頭就是屈原了。待讀到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的儀式出百里而不同,紀念的對象也各異。就象滾滾長江,一路奔流,支流越來越多,到了入海口,已是一片寬闊的水域了。可是假若溯江而上,到了青藏高原,那千年不化的冰川,何處才是源頭呢?屈原之前,南方的吳越民族早就在端午的節日裏祭祀祖先的圖騰了,這應該才是端午真正的起源吧!可是這都已不重要了,讓我牽掛的,是端午還會向何處流淌,何時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入海口!

端午節隨筆11

端午節的意義在古代,端午節是人們用來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節日,所以關於過端午佳節的是什麼?就和這些傳説有關了。

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才思超逸,輔佐懷王。秦楚爭霸,“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主張聯齊抗秦。懷王輕信讒言,放逐屈原,與秦結盟,被秦俘虜,客死於秦。頃襄王即位,繼續親秦,再度放逐屈原。屈原流放,輾轉沅湘,哀吟苦憶,目睹亡國。秦將白起破郢都,滅楚國。屈原痛不欲生,自沉於汨羅江,以死殉國,時為(前278年)夏曆五月初五。

過端午佳節的是什麼?還有一些意義就是紀念忠臣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紀念秋瑾的就義等等。

不管以前過端午佳節的是什麼?到了現代,端午節已經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人們更多的是注重它本身的文化內涵。屈原、伍子胥的愛國,曹娥的孝道也好,無論哪一樣,都是值得我們永久紀念,一直傳承的。端午節成為法定節假日,説明端午節開始慢慢轉變為一種全民娛樂活動,這也是國家關注傳統文化,傳承歷史精華的又一有力證明。

端午節隨筆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説到端午節,自然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這是習以為常的説法!

晚上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節,這時,外婆正在包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説:“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説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説:“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真讓人流口水,不能光看不吃呀,我馬上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説:“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着聽着,口水早就已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去了外婆家,我不僅瞭解了不少的知識,有吃到了好吃的端午節的粽子,真是高興呀!

端午節隨筆13

啊,又到了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

對目前的我而言,端午節和平時有兩點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見有擺攤賣粽子的;二是早上要發送N條祝福端午節的短信給朋友和老師。

一説到端午節,我就想到粽子,繼而想到屈原,繼而想到“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繼而想到上中學時語文課被強迫背誦《離騷》,繼而想到大學聯考寫作文時候的抓耳撓腮,繼而我現在就想抓耳撓腮。

上高中時候,一次開學時候發新課本,清點完之後沒事翻着新課本玩,突然發現旁邊一個女生在那樂,問她為什麼這麼樂,她説“你發現沒有,這個學期語文課只有兩篇課文需要背誦,而且就一段”,繼而我也跟着樂。

晚上組裏組織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這個摳門的公司,上次組織吃飯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動輒就組織出去玩。

與往常不同,這次出去吃飯,總經理和技術總監竟然都來參加,對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發組真實受寵若驚。上個星期組長就開會通知大家到時候一定不要請假。説實話,誰請假啊,着鐵公雞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還不輪圓了腮幫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着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飯的時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兩個月就生寶寶了,不照樣挺着大肚子來參加兮。

挺欽佩總經理的。高處不勝寒,一個八百人公司的總經理肯定有我目前無法想象的壓力和繁忙的工作,卻還能在端午節抽空來鼓舞士氣。可能這輩子我都不會達到他的那種高度,但至少我要嘗試着學習他的那種一心多用的本領。

祝願大家都能過一個美滿的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14

節日,就是辛勤的勞苦大眾,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平淡無奇的歲月中,為了打破這份寧靜,辛勤勞動的人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歡樂氣氛的日子。這樣使得,勞苦大眾在平靜地生活中,讓人們有所期待、有所期盼。在漫漫長河中,有了慶祝、歡慶,生活才過得有滋有味,才過得有人情味、有人性。這也許就是傳統節日在千百年來,傳承至今的理由吧。

就拿端午節來説,就是沒有屈原,窮苦的人們也會在五月編造出節日來。我的家鄉的端午節就沒有紀念屈原之説,而是一段神話故事。這個故事祖祖輩輩傳承下來,這幾年卻讓屈原佔據了。話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惡神,仇視人間,他要毀滅人類。這位惡神派下來一位善良之神,讓他執行這項任務。可這位善良之神,動了惻隱之心。下凡後對人類説,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位惡神要觀看人間,你們到這一天的時候,家家户户,房門插樹枝,窗口掛野草。到這一天惡神一看,呀!世間人類真死絕了,你看,房門口都長出樹枝了,窗户上都長野草了。就這樣又過了好多年,惡神知道了內情,殺死了善良之神,還為人間降下了災難。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善良之神,在每年的端午節這一天,每家每户,門口插柳樹枝,是為了挽留善良之神,窗口掛艾草,是為了表達對這位善良之神的愛戴。

至於五彩繩,在我老家叫百索兒。這個傳統是怎麼來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小時候,只要是過端午節,早上起牀,媽媽就為我們弟兄幾個帶上百索兒。在老家也有人説是為了讓孩子長命百歲;也有人説是,五月裏蛇出現了,孩子帶上百索兒,蛇不咬。不管怎麼説都是為了祈求孩子身體健康,命運順利。

對於吃粽子,在我老家根本就沒有這種習慣。我小時候也沒有聽説過,端午節還要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還是在上學以後,課本里學到的,那時候也就知道了屈原,知道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我們北方是以麪食為主,在端午節那天,家裏人會用面炸麻花,或者炸油餅,這也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小時候盼望過節,過節了就有好吃的。在小孩子眼裏,過節是最好的日子。

在我外婆家五月,杏子就熟了,端午節可以提前吃到杏子。我外婆家以前有一顆好大的杏子樹,每年端午節時,我舅舅就拿好多杏子,還有麻花,油餅到我家來。這也是天打不動的規矩,自從我媽到我家,就有了這一規矩。有一年,端午節那一天我舅舅收麥子忘了給我家拿杏子,還讓我媽質問了好長時間。尤其端午節吃杏兒,這在我兒時是最驕傲的,因為我外婆家的杏子比我家鄉要早熟幾天。端午節,下午上學,我拿着杏子、油餅、麻花,帶着媽媽親手擰在一起的百索兒,信心滿滿,就喜歡擺着課桌上顯擺。同學們看着杏子,饞的口水直流。那時候就喜歡同學們伸出小手,哀求着在我跟前要杏:“給一個嗎!掰半個也行嗎?我們倆是好朋友……等等”當我掰半個杏仁給同學,看着同學們吃,我特有滿足感。因為外婆家的杏子,個大,不酸。我外婆家的杏核還是甜的,在我國小二年級那年,倆同學為了我吃剩下的杏核,還打了起來最後鬧到班主任那裏。

七年級那年,我吃上了粽子。雖然在國小就知道,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美食,可家裏窮,父母沒有買過。當時的粽子也是外地運過來的,老貴了,一個五塊。那年我小姨,從外地打工回來,剛好是端午節,就往我家拿了幾個粽子。人家是沾蜂蜜吃的,我又不知道,拿出一個撥開就吃。嚐了一口,新鮮感就沒了,一點都不好吃,就像玉米糊糊,沒放鹽。咬了幾口就扔掉了,沒想到我哥回家,小姨拿出了蜂蜜。人家咬一口沾點蜂蜜,甜甜的。我是饞饞的,真沒勁。哎!豬八戒吃人生果——不知其味。我是沒嚐出味道,一個粽子糟蹋了。當時就埋怨小姨,為什麼不多拿幾個,一人一個,真沒意思,心裏有一種失落感。心裏從沒有想過,那時候誰家裏都沒錢,吃粽子也是奢侈品。在當今社會,粽子多了,卻沒人喜歡吃了。端午節象徵性的吃個粽子,只是為了過節。今年端午節回家,拿了幾個粽子,我女兒一個咬一點,説不好吃,就讓我家豬,過了端午節了。

不過我女兒對百索兒,還是很喜歡的。五月初四那天晚上,就讓我媳婦給他綁在手腕上。最後是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是百索兒。還記得我小時候也喜歡百索兒,端午節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找我媽鞋百索兒,有時候我媽忙,頭天晚上沒來得及擰,就催着讓她擰。端午節那天,綁不好百索兒是不會去上學的。端午節過後,還一直帶着,一直到農曆六七月,百索兒顏色褪完,再加上愛玩,不講究衞生,百索線讓污垢侵染地,都看不出是什麼顏色了,才取掉。有時候還不死心,自己找來各色絲線,自己擰一根,再綁在手腕上。也許是想着端午節越長越好。在孩童時代節日是越多越好,越長越好,而對於有負擔的大人,還是要以過日子為重。

對於百索兒來説,大人們是不會綁在手腕上的。我不綁百索還是九年級那年,主要是男兒身,不好意思。但端午節,砍柳枝,割艾草,還是自己的強項。自從上了國中,每年端午節都會隨着父親到山上找艾草。很早就起牀,趕天不亮要把割地艾草掛在窗口,大人們説這樣吉利。我對吉利倒沒有感覺,主要是為了新鮮、刺激、好玩。就拿我爸常説的一句話,“年輕娃,耍性子。”在那時候,天不亮揹着一揹簍艾草,走在大街上覺得特別有面子,誰要就趕緊拿點,臉上永遠帶着燦爛地笑容。人總是要長大,對好多事也有淡化之時。上高中以後就再也沒有上山割過艾草。還記得我媳婦懷孕那一年端午節,我剛好在家,我爸讓我上山去割艾草,我還對我爸犟嘴,今天滿大街都是買的,跑那麼遠幹嘛?我還心裏嘀咕,都好幾年沒上山割艾草了,我爸今年怎麼這麼大興致?最後我爸一人上山割了艾草。後來才知道,在老家,女人坐完月子,要把五月端午節那天割的艾草和柳樹枝,放大鍋裏煮水,來為出月子的女人洗身子。傳説這種水洗身,對女人身體好。我爸割艾草是為了我媳婦,當兒子的卻不知道,自己真是個糊塗蛋。

隨着社會發展,文化大融合,家鄉關於端午節的傳説已無人説起,而關於粽子,屈原、女兒節的説法,卻佔據了家鄉的傳説。對於社會低層的勞苦大眾,怎樣的傳説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一家人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總認為,只有節日,才能清晰地記錄着勞動人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內容;只有一次次的紀念才能讓中原文化淵源流傳;祖祖輩輩記住正能量的東西,社會才能發展。如果現在我女兒問我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會對她説:“因為有一位愛國詩人,在端午節這一天跳江了,所以每年我們都來紀念他。”而不會説,神、鬼之詞。

端午節隨筆15

一如往日

只是沒有往日的疲憊

擁有的只是等待的無奈

默默的我問着自己

究竟是我用錯了心

還是我愛錯了你

沒有人知道

就如沒有人知道天空何時會流淚

鳥兒為何會悲鳴

涼如水的夜晚

糾纏而又煩亂的思緒

如果你知道

那麼請告訴我究竟是我用錯了心還是愛錯了你?

是誰曾經説過,不會放棄,而如今只留下我一個人.現在的你依舊歡言,我卻站在長長的寂寞的海岸線,從什麼時候,寂寞,眼淚成了我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我們原本就不該彼此相識.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一如認識她之前那樣,在相同的地方,什麼都不曾改變什麼.而面目全飛!

過去的依舊會過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如過我還剩下些什麼.剩下的只有那顆疲憊不堪的心靈,還有那孤獨的靈魂!每當清晨起來,眼角還有殘存的淚痕!原來好多的夢是真的,只是我們都清楚,不願觸碰內心的那顆線,許多這樣的日子,重複了又重複.回首當年,展望未來.你覺得我還有未來嗎?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端午節的今天,我的手裏緊握的只是那根回憶的線!是啊,一段感情的結束,是否就意味着一段新的感情的開始呢?誰會告訴我!我明白不是每段感情的開始,就意味着美麗的結局!在乎的人,會傷的比較深,不在乎的會選擇一笑而過,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

回首了一段感情,或許本不該繼續的感情,我一如繼往,無法釋懷。

Tags:端午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