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端午節隨筆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端午節隨筆

端午節隨筆1

端午臨近,看到沿街叫賣的香囊、艾葉、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兒時的記憶。

記得上國小時,那時的日子還苦,每當端午時節,平日裏指望母雞下蛋賣錢過日子的母親,總是照例狠狠心,攢上十個八個雞蛋,讓我們姐弟幾個飽口福。我們呢,拿着捨不得吃的雞蛋,揀個大皮厚的,到學校裏和其他孩子們玩碰雞蛋遊戲,不管誰的雞蛋先爛,也不計較輸贏,因為都有雞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簡單遊戲,總是讓我樂此不彼,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的留戀。

現在看來,端午節在兒時的印象中只不過是可以吃雞蛋解讒的日子,而不是記念屈原大夫的節日。但似乎也有點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的大臣,因為報國無門而投了汩羅江,卻一直對人們紀念他的方式有點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雞蛋投進河裏,那有多可惜呀!而慶幸的是,我們那裏每家每户都是將雞蛋投進了“五臟廟”裏,而沒有白白地扔掉。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有什麼思想教育收穫的話,那就是覺得屈大夫是個好人,起碼是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吃上雞。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兒時那温飽不濟的日子也漸漸地淡出了記憶,兒時的我現已為人父,而我試圖讓孩子也像我一樣過端午節的想法,卻得不到女兒的贊同,望着女兒眼瞅雞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節到底該怎麼過?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過節的形式?物質只不過是節日的載體,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作為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表現了人們對他不為個人謀私利而心繫國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薰陶的載體。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憶苦思甜或者創新過節的形式,而是要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優良傳統文化教育。在物質貧乏時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缺憾,應當從孩子們這一代重新找回來。

在當下洋節氾濫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漸漸對中國傳統節日失去了興趣,而對西方的節日,什麼情人節、愚人節卻極力推崇,過得津津有味。就連不少從傳統裏走過來的人也都在歎息:年味淡了,節味變了。難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真的過時了嗎?那流傳了幾千年、承載了中華歷史文明與優良傳統的節日難道還不如沒有傳統文化基礎的洋節嗎。

一位學者説過:“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許許多多的傳統沉澱為一段歷史。”中國節日作為一種民族習俗,一種歷史傳統,承載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流轉變遷和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與追求。每一個節日都藴含着我們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如春節追求普天同慶、社會和諧,七月七歌頌人間美好愛情,“仲秋”祈禱團圓豐收……千百年來,無論是“大米流脂慄米白”的開元盛世,還是“萬户蕭凋鬼唱歌”的艱苦時代,不管是白饃換成了窩頭,還是窩頭換成了菜團,中國人仍然用無限的虔誠演繹着曾經被祖先演繹過的節日,把祖先的印記一路帶到今天。

由此看來,過傳統節日,重要的不在於過節的形式,而在於節日的內涵,年糕、月餅、粽子、雞蛋等只不過是節日的道具,倘若忽視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那麼節日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暴殄天物的藉口,或是刺激消費的機會,那麼過傳統節日的意義必將大打折扣。

端午節隨筆2

端午節前兩天,母親見鄰居們忙着在地畔割艾蒿,又聽説附近村裏有個生意人,去年端午節拉了一面包車艾蒿在西安賣了幾千元,這比種麥子划算多了,父母親也搶着割了幾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兒一早買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親。到了家裏,父母親正忙着整理艾蒿,我們幫着用繩子綁成小捆。

吃了午飯,母親催我們回家,九歲的外甥也催着要趕往新區賣艾蒿。説實在的,讓我賣艾蒿,心裏不是很樂意,一是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別人笑自己真會過日子。看着父母親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着女兒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區。

到了小區門口,我們選了塊空地擺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兩手放在膝蓋上,還吆喝起來;女兒站在後面,斜揹着個小錢包,他倆看起來很像一回事。一會功夫,就圍來幾個人,先是把他倆誇了一番:“你看這娃多懂事,都能賣東西了。”“你哪裏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儉學了。”言語之間就挑上一兩捆,付了錢還不住地打量着他倆。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勵,説話更是鏗鏘有力。

由於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廣場賣。我鼓足勇氣抱了一大捆去了廣場,妻子遠遠跟在後面,怕碰見熟人,結果一連碰見好幾個,應付似的説了幾句徑直來到廣場。還沒放下就有人要,這時來了一位廣場管理員,讓我趕緊挪走,説正在創衞,這兒堅決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裏有點抱怨父母親,又不是沒錢花,割這艾蒿幹啥?但不賣吧,他們滿山溝割艾蒿也不容易。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進賣雞,剛找個地就被人攆走了,沒想到小説的一幕在現實上演了,只是范進為了活命,我算是重温兒時賣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陽光小區門口賣,比起廣場,人少了許多,自然光顧的人也少,好在沒人攆。

快九點了,我估計廣場管理員走了,就再次抱到廣場,根據剛才的`情況一會就能賣掉。來到廣場,剛放下,正擦着汗珠子,一下子來了三個工作人員,帶頭的估計是個領導,示意我趕緊挪走,先前那個年輕的管理員對我解釋説:“剛才不是給你説了,這兒不能放,你拿到小區門口賣。上面有規定,不是我硬要攆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點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裏納悶:這些工作人員真敬業,快九點了還不下班?我抱着走出廣場時,聽見一個管理員對另一個小聲説:“年紀輕輕的,不出去打工掙錢,指望這能掙幾個錢?”我灰溜溜地走着,似乎背後有萬道目光向我射殺過來。晚上躺在牀上,想想管理員的話,覺得説得很實在,是個爽快人。

我又抱着艾蒿來到人行道的綠化帶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這時手機響了:“爸,我賣完了,你賣得咋樣?”我説:“不咋樣,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隨後也回去了,一進門,外甥就得意地説:“看我咋樣,賣得一捆不剩,最後那三捆葉子蔫了,我一塊錢賣了。妗妗,我和我姐餓了。”妻子説:“你們不是兜裏有錢嗎?小區門口那麼多小吃,你倆怎麼不買?”女兒説:“還是算了,賣個錢也不容易,總共就一百來塊錢,還是給我爺爺和奶奶留着,他們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説每人只獎勵一塊錢,我買了幾個糖。咱還是在家裏吃,省得花錢,這錢也不好掙,把我肚子都餓扁了。”外甥一旁摸着肚子説。

我和妻子聽了很吃驚,也很高興。沒想到賣艾蒿有了這樣的體會和收穫,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來明年端午還得讓父母親割些艾蒿,不只為賣點錢,更為了讓這一代福窩窩長大的孩子有些生活體會,否則沒錢了就只知道在銀行取,從不知道掙兩錢要流汗。對於我而言,也是頗有收穫:工作不僅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有尊嚴地活着,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想想這端午節,過得也別有滋味。

端午節隨筆3

  又近五月端午,聞着大街上粽子散發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節。對於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來説,端午節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給孩子們搓五色線,第二是抹雄黃酒,第三才是包我們愛吃的粽子。  奶奶説,五色線又叫“長命縷”,在端午當日給孩子們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過,我們哪懂這些,只是看五色線花花綠綠,很漂亮。絲線一般由五種顏色組成,不過大部分時候受條件限制,能找到幾種顏色的絲線就用幾種。把不同顏色的絲線整理好後,奶奶用牙齒咬住絲線的一頭,另一頭用雙手拉緊開始向同一個方向擰。等奶奶把絲線擰成一股時,我們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給我們戴上。頸間、手腕和腳腕,一戴上五色線,我們立刻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也感覺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來就開始抹雄黃酒了。雄黃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釀的黃酒中加入一些雄黃,泡一段時間後,黃酒裏就有一種濃濃的雄黃味了。其實,我們是不太樂意抹雄黃酒的。一是因為味道太重,有時刺激得眼睛都睜不開;二是因為抹在身上會留下黃色的印記,不太美觀。但奶奶説了,雄黃酒必須抹,“抹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於是,我們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黃酒,在我們的額頭、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腳心都塗抹一遍。雖然味道不太好聞,但塗抹過後,頓覺一陣涼爽,我們便也開心起來。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長的手藝,也是我們最期盼的事情。用來包粽子的粽葉是春筍生長時脱落的葉子,這種葉子寬大柔軟,而且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奶奶先把粽葉的一端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糯米填進去,卷好後用棉線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常常讓我們聽得入了神。直到聞到粽子濃濃的香甜味兒,我們才回過神來,急切地想要一飽口福。  如今,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線,不再抹雄黃酒,對粽子也沒有了幼時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這些東西,我就會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顰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來,在每一種物品背後,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牽掛,一份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端午節隨筆4

難忘的端午節隨筆散文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説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隨筆5

端陽節遐想

五月的風

拂過來這樣的一個日子

兩千多年以來的延續

傳誦着

一個偉大的名字

一篇經世的.絕唱

一個佇立在江邊的身影

一個問天的頭顱

投進悲憤的汨羅江中的剎那

一瞬間

屈原

走向了永恆

人人吃粽子

家家掛菖蒲

歲歲划龍舟

無一不是在懷念你

憂國憂民而冤死的詩人

汨羅江水千百年來靜靜的

靜靜的流淌

一路飛淚

一路哀傷

憑弔你不死的英靈

年年端陽

又到端陽

幾千年變換沉浮的歷史

改變不了幾千年依然的存在

因為它鏤刻在炎黃子孫的心裏

端午節隨筆6

每年的端午,總會想起屈原,想起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想起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艾葉和粽子的香,更多的是一種臨死不屈的愛國精神,一種憂國憂民的閃光品格;想起屈原所寫的《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不朽詩篇,想起屈原抱石投汨羅江的無奈,他是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其實,端午就是感悟那段歷史,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體味他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撓,領會着他因報國無門而痛投汨羅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

在傳統文化日益被人忘記的時候,重温端午和感悟端午文化,是我們當前唯一能做的'!

而我,在端午節感受到的友情、親情、歷史文化,就是我端午最大的收穫!

端午是一種傳説、一種懷念、一種味道。端午的情愫始終在我的腦海裏縈繞。

端午節隨筆7

淺夏的早晨,突聞窗外飄來談談的粽香。我突然煥然大悟,隨手翻開手機;哦!今日已是農曆五月初四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時間可過得真快呀!我情不自禁默然感歎。隨着年齡不斷向前挺進,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何謂光陰似箭。

從字面上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説:“京師市塵人,以五月七年級為端一,八年級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初午。”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二五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説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便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可謂是年年過,但就我而言;每年過節的心境不同,因而在每年端午到來之時,總喜歡用文字來綻放我過節之心境,以及淺析這個中華民族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據史書記載;端午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經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裏;緩緩流淌了兩千多年。在每年萬物盛長的淺夏,你恍如恆古不變的汨羅江水,維繫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血脈。

在每個色彩斑斕的`五月,我總如期至約地守望你的歸來———端午節。不管你是源於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是源於紀念揹負血海深仇的伍子胥;或者是源於紀念孝女曹皒;又或是源於紀念古越民族圖騰祭。在談然而至的那一瞬間;我彷彿讀懂了屈原那憤慨而激烈的悲歌;還慢慢地理解伍子胥的恨與偏激;也深深地體會曹娥深度憂鬱的眼神;更注視着古越民族舊國故園的變遷。

端午節;我陶醉於你淡淡的粽香,痴迷於你《九章》《離騷》流淌的情懷;崇尚於你團結拼搏的龍舟精神。端午節———看着你;我彷彿遷越進去中華民族這條風花雪月又或戰火紛飛;甚至是四分五裂的民族歷史長河,每一莫是如此清晰,又是如此的發人深省。

端午節隨筆8

端午節又要到了,我又感受到了那種真我純我的意境。

小時候,我只知那端午節吃粽子。吃着香香的粽子,我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媽媽告訴我,那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紀念他不願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紀念他至真至純的真我風采。

大一點兒後,又是端午節,我看到了有關屈原的國畫。畫面上的屈原解衣散發,白衣烏髮任風吹拂,口中似在狂吟高歌,不拘禮法,完全自我。這時,我又想起了媽媽的話:至真至純的真我風采。

再長大一點兒,從史書中瞭解到了屈原的偉大,也在他的詩中領略到了真正的他。屈原愛國,死諫楚王;屈原浪漫,著有《離騷》。但這只是表面,我更愛的是他狂妄張揚的個性,愛他的真我風采。

在眾人皆醉得麻木環境中,他選擇了一人獨醒。

在世人皆濁的骯髒社會中,他保持着一人獨清。

離開了王都,他投入汨羅江中的波浪。

褪去了華服,他裹上出水芙蓉的碧葉。

他狂放的高歌與散飛的長髮釋放着他的'狂妄與任性。

他憤然地罷官與衝動的投江展示着他的清高與孤傲。

他天真地處在官場,認清了世人的醜惡與腐敗。

他誠懇地到處遊説,認清了眾人的沉睡與昏醉。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他如此的敬重。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要紀念他,紀念這種精神。這正是端午節的意義所在。

正是他的真我風采讓他達到了仙的境界,讓我也為之放歌,放歌在這飄着粽香的端午、真我純我的端午、至真至純的端午……

端午節隨筆9

端午,好像與我沒有什麼干係,我沒有去任何地方,可是天空的藍有些渾濁,好似我心底油然而生的感傷。

——題記

一連幾天陰雨不斷,卻在清明這天放晴了。取之心底的壓抑,不由得有幾絲感傷。

前些時候,是木棉花由盛轉衰的過渡期。眼看着木棉花一朵朵飄落,落在城市的底層,“零落成泥輾作塵”。儲蓄了一年的力量,如今卻被踐踏,我想,這不是它想要的。

沒由來的,很自然地想到了早已離開塵世的人。正如木棉花一樣,在釋放過光彩後,離開所依存的世界。無論在過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讚揚還是鄙視,都是未知。

忽然,好像看見了空中的`亡靈。此時。我能做的,只是握一握他們虛無的手。是安慰,也算是祭拜吧。

驀然醒悟,原來人生不過如此。既然死後的,是不能決定的,那麼,就只有像木棉一樣,綻放畢生的含蓄。

想着,陽光就透過薄薄的雲層釋放出來,我彷彿看見了光束,澄明,純淨。可此時的天空,怪誕得出奇——雲塊很薄很淡;天空的顏色模糊且朦朧,些許暗淡,些許明朗;陽光刺眼,卻找不到根源。

此時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複雜、混亂,唯一感知到的,是那麼點感傷與憂鬱。

再來,就是無盡的惆悵。我突然想起了陳舊的往事——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以孤獨的姿態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裏,我看到無數的人羣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最終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原來最終留給我温暖和想望的還是朋友。每個人都一樣吧。

我想起了郭敬明的話:

習慣了送你上車,再跑到馬路對面看你在車上安靜地坐下來

習慣了替你買甜品,看你笑得像孩子

習慣了走在路上替你看車,牽着你的手拉你過馬路

習慣了你突然難過的性格,我就陪你不説話

習慣了深夜的電話,窗外淅瀝的雨聲

習慣了手機短信裏的笑臉和生氣

習慣了你的記性差,説過的話老忘記

習慣了你對人的依賴儘管我也是個孩子

習慣了你四處跑的性格老找不到人

習慣了對自由的你有無窮的牽掛

習慣了你突然出現在我面前説一起出去玩

習慣了你的眼睛裏明亮的光

也習慣了你的眼睛中深深的暗

習慣了在你難過的時候給你寫紙條

習慣了發短信叫你記着吃飯

我們彼此習慣了 所以不離不棄

只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給彼此最深情的祝福,叫做不離不棄。

由想起了曾經發誓不再想的話——我不想長大。

因為長大就是一種煉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洗去了純真,以及許許多多的美好。

我是多麼不想忘記童年的美好,那些往事如同美麗的水晶球,那是我們所有孩子曾經的夢境,如同愛麗斯夢遊仙境。可是,長大的愛麗斯丟失了鑰匙,她是該難過地蹲下來哭泣還是該繼續勇敢地往前走?

可是,一個人總是要忘記一些事情,那麼他才能記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們總是會逼着我們這樣做。

後記

那個雨夜,風箏飄落,本以為幸福就此落腳,可是卻是未然。

我必須在青春的洗禮中,勇敢地站起來,去堅強地面對。

端午節隨筆10

快放假了,心開始雀躍!

回眸過去的一年,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換了單位,換了崗位,帶着一個頑皮孩子扎堆的走讀班,所有的老師都為我捏一把汗。見識了孩子瘋狂的羣架鬥毆,見識了家長拿着刀就上,見識了暴戾的家長把孩子朝死裏打,見識了桀驁的孩子把父親朝死裏打,見識了孩子父母失和媽媽帶着女兒到處躲避爸爸的毒打,見識了單親孩子動輒情緒失控歇斯底里的大哭,見識了問題女生躺在牀上拒絕上學的無奈,見識了和父母吵架就要以跳樓相威脅的孩子,太多了,太多了!

好在,我很喜歡班裏這些傻傻的具有真性情的孩子,生平第一次坐着小小的載人三輪車跌跌撞撞去偏僻的小村莊送淘氣的`不敢回家的孩子回家,班裏許多孩子都是那個村的,跟在我後面趾高氣揚,我們老師來家訪了,順利把家長和孩子説和好,然後帶着幾個孩子在街裏吃小火鍋,其實很便宜,孩子們卻很高興。回家的時候暗自發愁,怎麼回去呢?結果發現,孩子的媽媽早已把車停在路邊,不是不感動的。

班裏的孩子很多家裏都很富,但是我要求不要喝飲料,對身體不好,孩子們就乖乖的不喝飲料,只喝礦泉水,我説不許吃麻辣,孩子們就只吃玉米麪包,我説要喝牛奶,孩子們的書包裏就立即裝進了牛奶,我説要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孩子們上學時就帶了香蕉和蘋果,就是這麼單純的信任着我這個經常會生氣厲聲呵斥他們的班主任。

還記得那次,學校的一個班級分編入了其他的班級,清潔區就多出了一塊,政教主任很為難,這塊很不好掃的車棚就給我們了,孩子們早上提前十分鐘就把清潔全部搞好了,我早上來校很早,校門還沒開,我總是能看見我班值日的孩子們在大門外蹲着對我甜甜的笑着,寧願自己受累,從不讓老師為難。還有學校最難打掃的走廊,垃圾如山,你們就那樣一塊塊啃硬骨頭一樣,硬是收拾的乾乾淨淨,清除去的垃圾我數不清運走了幾車,看着平日裏嬌生慣養的孩子賣力的幹活,我只想掉淚,想起我還經常吵你們,發脾氣,嫌棄你們背書背的不快,默寫老是不能全對,英語課上老是搗亂,你們這些缺點我急得很清,卻總是抹去你們許多的優點!

我們也有好日子,我特別支持班裏孩子的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我們班孩子打籃球、打乒乓球都得到了我的大力支持,甚至親自上場和你們一起揮汗如雨,享受身體的極致愉悦。每天中午的唱歌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

就要放假了,眼前總是閃現着你們一個個鮮活的臉孔和呵呵嘻嘻的笑聲,你們老擔心明年我還是不是你們的班主任,我總是很傲嬌的告訴你們,不教你們了,要去教住宿班,其實,我心裏也很捨不得你們,雖然你們在,給我添了太多的麻煩,我陪着你們每天的晨讀一節課,午休一節課,所有的自習課、語文課、歷史課,除了去北京培訓一天,我沒請過一次假,遲到過一次,因為你們,我疏遠了自己的博客。

回首,只有甜蜜,無怨無悔!

親愛的孩子們,明年,你們還得跟着我,我還是你們的班主任,哈哈!

端午節隨筆11

在我離開家鄉之前,我到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那還是因為叔叔生病在縣城住院,爹帶我去看望叔叔。我記得,那是我五、六歲的時候,那天正好是端午節,天還沒有亮,爹就把我叫起來了,帶着我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然後又坐了一個多小時的班車,當我們到縣城時,天剛好亮了.爹一手提着行李,一手攥着我,我屁顛屁顛地一路小跑跟着。

這時,爹帶我來到一家餐館(後來才知道是縣城最大的餐館三八食堂),爹要了兩碗餛飩和四根油條,我學着爹的樣子,將油條泡在餛飩裏。頓時,滾燙的油條經過開水一泡,那醉人的'香味,撲面而來,這是我長這麼“大”,過的最幸福的一個端午節,我陶醉在這幸福生活裏。從此,我人生的理想也就確定了。十年以後,當我考進縣城一中時,老師讓我們寫的第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我就寫了:我的理想就是長大能讓吃上餛飩泡油條。帶着這一理想,我走出了縣城,浪跡天涯海島,過過許許多多大節,吃過許許多多的大餐,見過許許多多達官貴人,但是,我還是忘記不了哪個餛飩泡油條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12

當浸透整個村莊的槐香慢慢地隨風淡去,南來的燕子在淡藍色的空中上下歡快地舞蹈,田地裏的麥苗開始噌噌地向上拔高,端午也就近了。兒時的記憶也隨着滿街飄飛的粽香逐漸舒展開來。

“五月五,是端陽。花花繩。不可少。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這首童謠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全部寫照。

剛進入五月,母親就會拿出黑、白、紅、綠、藍五種顏色的絲線給我們搓花花繩了。所謂的花花繩,就是把那五色的絲線搓在一起,搓好後,母親便會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腳處一一戴好。戴上花花繩的我會很快跑出去向小夥伴炫耀我的花花繩是多麼的漂亮。小夥伴們大多也都戴着各自的花花繩,都説自己的最漂亮,我們會為此爭吵不休,直到大人們出來拉着自家的孩子回家,才會告一段落。直至現在,我也不知道戴花花繩的真正含義,只是聽大人們説過,戴上它,我們就會平平安安,出門還不會碰上蛇。那時候我們小孩子也不管那些,只是覺得好看,而且戴上它,就意味着端午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

小時候物資匱乏,難得吃上一次糯米制品,因此只能寄希望於這個傳統的節日。還沒到端午,我卻早已掰着小指頭掐算了好幾遍時日,盼望着端午快點到來。

端午的前兩天母親就忙開了,她和村裏的嬸嬸阿姨們要去山上割包粽子的“胡葉 ”(胡葉,山上的一種植物,形狀像小樹,葉子很大,有淡淡的清香,家鄉人常用它包粽子。)回來後,我和弟弟便會幫忙把那一片一片又肥又嫩的大葉子,拿到河裏認認真真地清洗乾淨,再找個乾淨的地方晾乾。粽葉準備好了,母親便會去鎮上的集市,買一些包粽子的原料——白糖、花生米、糯米和粘黍米等待。白白的糯米和金燦燦的粘黍米口感不同,在採買的時候往往會照顧家裏人的口味,各自都買一些。

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放學後,我和弟弟會叫上村裏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山坡上拔艾蒿,聽大人們説艾蒿既能辟邪驅鬼,又是蚊子的剋星,要是在端午節那天門上插上艾蒿,一家人都會平平安安……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們就把拔回來的艾蒿插在門上,還會悄悄地把剩下的艾蒿,插在那些兒孫都在外面的孤身老爺爺或老奶奶的門上。這一天,整個村子都瀰漫着艾草的清香。放學的時候,那些孤身的爺爺奶奶就會笑着問我們:“是哪個乖娃娃給我門上插上艾蒿?”我們一個個都會笑而不答,只是一溜煙便各自無影了。

端午這天,等我們上學後,母親就開始張羅着泡米、泡粽葉、準備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似簡單,但真要包起來卻很不容易。母親把所有原料泡好後,在院裏掃出一塊乾淨的地方,放上一個方桌,把盛着原料的幾個盆子放在方桌上。先拿兩三張粽子葉,用手卷成三角形的筒狀,然後用一個勺子往裏面盛上糯米或粘黍米,再往裏面放些花生米、核桃仁、紅棗等,放好後就用粽葉包起來,捏實後用手將多出的粽子葉捲回來,再形成一個三角形,便迅速地用五色線捆實,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好吃但包粽子卻很費時間,等母親把粽子全部包好,一個上午便也過去了。而煮粽子還得再用三、四個小時,我們只得等到下午才能享用。

下午放學回家,老遠便能聞見粽子的香味。母親早就從鍋裏撈出兩隻熟透的'粽子,用涼水泡好,剝開放在雪白的盤子裏,放上白糖,等着我們了。我和弟弟忙用筷子夾開粽子,放在嘴裏咀嚼,糯糯的、粘粘的、甜甜的,米香和胡葉的清香直入肺腑腑。母親則在一旁笑看我們的饞相。通常開始下肚的兩個粽子我是不知其味的,真正算得上囫圇吞棗,當肚子逐漸飽脹,這才品味出粽子的香甜可口。舔舔沾滿糖末的嘴角,摸摸圓滾滾的肚皮,本想出去找小夥伴們玩耍,但母親這時卻總是讓我和弟弟給村裏那些沒人包粽子的爺爺和奶奶們去送粽子,本來極不情願,可是當我看到爺爺、奶奶們高興地不停給我們的口袋裏塞糖和瓜子,我們也就樂開了花,等送下一家的時候就更來勁了。

第二天上學,同學們一見面,也不説其他,立刻就問:“你昨晚吃的是尖尖粽還是馬腳粽?”接着大家就開始讚歎自家的粽子是多麼的糯滑香甜,雖然已經開始上課,心思卻還在粽子上。每年那一天的課都上得極為無趣,但那一天的我們卻是極為開心。

現在想來,那時的端午也沒什麼好吃的,只有母親包的粽子,但卻能讓我們整整興奮好幾天。那清香的艾葉、神祕的傳説、暖暖的親情,讓我感受到節日的氣氛是如此濃厚。

“粽子買回來了,粽子買回來了。”兒子的歡呼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老公和兒子從超市買回了很多粽子,有蜜棗的、豆沙的、紅糖的……可我總是吃不出兒時粽子的那種香甜。我正在思索這粽子裏面到底少了那種味道,這時正好母親打來電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裏面少了母親濃濃的愛,於是,我更加思念母親,和她那親手所包的粽子。

端午節隨筆1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貌,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阿,之後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這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明白了許多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14

端午節過去了,放假回來的孩子們嘰嘰喳喳在教室裏説笑個不停,粉紅的小臉洋溢着快樂、幸福。我靜靜地聽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微笑地欣賞着孩子們滿足、天真的笑靨,竟然陶醉了。

“老師,給您粽子,這是我專門給您帶來的,我怕您忘記了端午節。”突然,圓圓遞過來一包粽子。我一驚,旋即,我高興地接過來,微笑着説道:“謝謝,圓圓!可為什麼説老師會忘記了端午節呢?”

圓圓靦腆地答道:“端午節老師們不是加班嗎?肯定會想不起來吃粽子的。”我心裏暖暖地一動:好細心的孩子!

是的,放假的時候,我是給孩子們説過,端午節孩子們要愉快地度過,而老師因加班去其他新建的幼兒園幫着佈置教室,可能無法正常過節了。這個靦腆的小女孩,竟然記在心裏了。可是今天怎麼這麼勇敢啊?我有些疑惑了。圓圓一直以來是非常內秀的小女孩,不大主動説話;平時回答問題一會兒舉手,一會兒又放下;做手工也是靜靜地獨自做着,不出聲,不像其他孩子邊做着邊説着,歡天喜地的`,做完了高舉着手工作品,還要大聲叫喊着:“老師,看看我做的好嗎?”那場景着實叫人應付不過來。而圓圓自始至終靜靜地坐在那裏,獨自忙乎着,眼睛時不時地瞅幾眼那些叫喊的小朋友,沒有半點羨慕的意思,看着就感覺這小女孩“城府”很深似的,非常穩重。正是因為她讓我們如此的“省心”顯得那麼不“驚天動地”,我們對她的關愛也就似乎少了點。

可是,在這個端午節中,這孩子似乎一下子變了許多,變得讓我有些驚訝了。她做出了其他孩子所沒有想到的“壯舉”啊!

望着這個文文靜靜的小女孩,我心裏既感動,又深感歉意。感動的是孩子竟然記得老師的端午情節,歉疚的是平時對這個內秀的女孩“注視”太少。我忽然明白了:不是孩子變化太大,而是我們的愛“忽略”她!

我把粽子交給了廚房老師,讓他們把粽子放在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再送來。想着粽子被放進微波爐的那刻,我忽然在心裏問自己,對孩子的愛是不是也應該加加温了呢!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對孩子們説道:“圓圓小朋友給老師帶來了好吃的粽子,我想與大家一起品嚐好不好?”孩子們的情緒很高漲,齊聲喊道:“好!”

接下來的等待就像在等待一份幸福!

不一會,粽子端上來了。那股清香,引得孩子們圍了過來,有的眼睛巴巴的,有的舔着嘴脣,有的湊過來鼻子:“真香啊!”……

我輕輕地剝去粽皮,那冒着香氣的粽子是那麼晶瑩,晶瑩得讓我都捨不得去破壞那份美好!

我讓圓圓先咬一口,可是圓圓用手推給我:“老師先吃!”我笑了:“好吧,老師先吃,然後你們也要吃喲,不然,老師就不吃了,好不好?”孩子都高興地點點頭。

我輕輕地咬下一口,脣齒間立刻溢滿了玫瑰的清香,哦,原來是玫瑰粽子啊!我把粽子遞向圓圓,圓圓也輕輕咬了一口,其他孩子也都輕輕咬下一口……頓時,教室裏溢滿了玫瑰的清香……

真好,端午節,我感到我並沒有錯過!是孩子的愛心讓我在這個最有意義的日子裏心生情節;難忘,端午節,我感到我是最幸福的!是有愛心的孩子讓我在最這個温馨的節日裏充滿感動!慶幸,端午節,更讓我深深地明白教育的真諦:不要因為目光注視天上的星星,而忽略了我們身邊的玫瑰!

端午節隨筆15

等車間,閒於無事。徘徊在車站不遠處,呆望來來往往人羣。

真得像朱自清説的那樣匆匆。

見到粽子飄香的小攤,才記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貞、憂傷、憤恨又在心中起了動盪。

在那江水的深處,詩人一身布衣,懷抱詩篇,長髮和水草纏絡,一束憂傷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裏憤怒地燃燒。屈原啊!秦軍的鐵騎,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國,你滿腔的愁緒,將如何流去?你,只有縱身一躍,讓滾滾的波濤載着你的魂魄,你的熱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騰。

可小小的汨羅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憤怒?

江水平靜了,也許你累了,我卻仍然聽見你的喘息。你低聲的喃語,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還是魚兒調皮了?你為何又不願回來?大規模的打撈卻也不能撈起你的 骨顏,只能讓你葬於汨羅江內。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這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嗎?

Tags:端午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