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選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細細品味,這夕拾的朝花雖有些年代的滄桑,但又有些鮮活的記憶映在眼前。

魯迅諷刺的`技術,不得不説要比中國的其他作家都略勝一籌。寫動物,敍事,回憶,都能諷刺出些什麼。這諷刺讓人讀着不但沒有絲毫惱火,倒是有些快活,自在。那些名人名教授,“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們也總是在不察覺間帶了一頂不好惹的“高帽子”。這些類似於抱怨的手法到了魯迅筆下卻成了一種藝術,一種他獨特的魅力。

再説魯迅文章揭露的道理。這些道理似乎是你本就知道的,讀着讀着似乎這就浮出水面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卻讓你銘刻於心。卻看那封建孝道,看那封建教育,看那傷害兒童,看那傷害人民的,讀起來讓人多少有些心裏不是滋味,更能體會到魯迅於文章中酸,甜,苦,辣,鹹五味一體。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濃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是藐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他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讀後感3

看《朝花夕拾》的時光,要追溯到國中時期了。當時老師硬性要求讀名著,所以就選了這本,可看了着實被書中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豐富情感給吸引住了。作為一名耿直而率真的作家,魯迅毫不避諱談論這一段顛沛流離的境況,在《小引》的一開頭,:他便做了這般交代:“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這“離奇”的“目前”,不僅有與論敵之間的論戰,還有盤旋在頭頂隨時可能扔下炸彈的飛機,有1926年慘案後政府的通緝,也有在廈門大學時的孤獨寂寞以及同事的排擠。面對這樣生計甚至生命都毫無確切保障的.現實,心絃總得時時緊繃着,總要想出各式各樣的辦法來應對,然而,這一次是應付過了,還有下一次呢?危險的境地似乎根本就沒有盡頭,於是生活的信念變得荒蕪了。心裏的“蕪雜”,便是這麼來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寫的一部散文集,這部散文集不僅描述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的生活環境,還有魯迅先生對那時社會無比黑暗的揭露與批判、諷刺。

在貓狗鼠中,魯迅先生藉着動物諷刺了那些所謂的名人教授《24孝圖》中描述了封建社會的孝道,那孝道不顧人命,同時也諷刺了《24孝圖》作者的'愚昧無知,《無常》中描述了封建社會中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者,父親的病中揭露無能醫生故弄玄虛害人的事情…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礙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暑期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回憶自己童年往事的散文集,共十篇,原名為《舊事重提》。

這本書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時期的求學歷程,追憶難以忘懷的往事,抒發對舊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狗、貓、鼠》批判了徐志摩、陳西瀅等當時現代評論派針針鋒相對的局面;《阿長與山海經》講述了他對當時長媽媽的懷念之情;《五猖會》記敍了兒時要去看五猖會,十分高興,但父親讓背書的.一盆冷水澆滅了他的好心情,值得讓家長、老師深思;《父親的病》道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最大過錯……

每一篇文章都那麼令人深思,感悟,也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的生活環境,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十分執著於生活,並且非常希望改善當時舊中國的局面。

《朝花夕拾》雖然是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但並不只是簡單敍述往事,而擷取了他回憶中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斷,選擇極富個性的細節和情節來刻畫人物形象,從而使作品充滿了濃重的生活氣息。

魯迅先生寫的是個人生活,卻服具體生動地凸顯了當時中國的風習和社會情狀。而且他還把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手法有機地糅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充滿詩情畫意。

朝花夕拾讀後感6

誰都有童年,誰的童年都有一大堆趣事,但能把童年趣事集成一本書,還成了暢銷書的,魯迅先生必須是百年內的第一人。寫《朝花夕拾》的有些文章時,先生正在廈門大學教書,那是他艱辛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刻,在那樣的`情景下,應對“正人君子”的謾罵和軍閥的追捕,先生只能把精神寄託在兒時的回憶裏。

魯迅先生的童年,同凡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在《父親的病》一文中,能夠看出,父親的早逝讓他的童年悲多於喜。封建思想的壓迫、庸醫的故弄玄虛,都給那個家庭帶來了散不開的陰翳。在那些悲苦中,藴含着少年魯迅心底的憤恨與吶喊。讀着《貓狗鼠》,眼前浮現出一個因心愛的隱鼠被害而憤怒無比的少年,他手持一塊石頭,準確地擊中了不遠處菜園子裏地花貓;又似乎是少年手拿一條魚,將花貓誘入空房,痛打一頓後再放出,那花貓垂頭喪氣地跳上牆角不見了。讀到結尾處,看到一箇中年人從老舊的房門裏走出來,對着幾隻偷魚肉、拖小雞的野貓大叫:噓!滾!野貓被嚇了一跳,做賊心虛,扔下東西跑了。魯迅先生以這些看似與時局無關的東西,諷刺了一把“正人君子”。

魯迅先生以瑣事吶喊,這些話語雖然微弱,但比壓迫者的叫喊更持久,因為這是上千萬被壓迫的沉默者中的唯一吶喊。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星期四下午的閲讀課,老師讓我們去看一些名著,而我,自然而然地拿了一本《朝花夕拾》。

這本書寫了魯迅先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也從側面描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比如,在“父親的病”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請了當時城裏“包治百病”的醫生為父親治病,可他收了診金之後,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醫治,就把這件事推給了另一位“名醫”。魯迅一家對醫生的推脱沒有辦法,但父親的病還是要醫治的,所以,就把這一位“名醫”也請了過來,這位“名醫”同前一位一樣,於是,魯迅先生的父親還是去世了。

醫者,正是因為醫治他人才被世人所尊敬,但舉着“神醫”的牌子去欺騙他人,根本就不配去做醫生。這件事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慘不忍睹。

魯迅先生仇貓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是因為“貓吃了魯迅先生的隱鼠”,但實際上,他的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雖説長媽媽看起來很自私,但是,她卻買了連她都不認識的山海經送給了魯迅先生,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記住她。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趣味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向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並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説此刻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説“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異常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當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趣味的傳説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朝花夕拾讀後感9

今天,我看了《朝花夕拾》中的一個篇目——阿長與《山海經》。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小時候照顧長媽媽的故事。先介紹了長媽媽的名字、體形。再寫長媽媽晚上睡覺喜歡擺大字,魯迅向媽媽訴苦後,長媽媽的老毛病卻還是不改。當魯迅知道自己心愛的.隱鼠是被長媽媽害死後,便十分討厭長媽媽。一邊還盼望着遠房叔祖所説的山海經。長媽媽探親回來後,竟然帶來了我心愛的山海經。

文章中,長媽媽有滿肚子的禮節,如:正月起牀要吃福橘,不能在剛生完孩子或死了人的房間裏説某些話……從長媽媽的禮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的封建思想。魯迅對長媽媽還有崇高的敬意,因為別人不肯做的事,她都能做好。

在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像長媽媽這樣善良的人。他們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無私地奉獻給別人,如:教師……也有為自己或祖國的事業奮鬥終身的人,他們甚至會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們也無怨無悔。

從長媽媽身上我看到了許多,我暗暗立志:我要為人民做出貢獻。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朝花夕拾》,其書中的主要內容是:

描寫了當時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如飢似渴閲讀《天演論》的情景。

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後感受到了作者的探求精神也會體會出了當時那個年代進化論及資產階級對青少年的進步和影響,也反映了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知識促進社會的快速進步,不要再把社會變得像魯迅那時那樣的黑暗,為了我們更美好的未來,更美好的世界努力吧。但是現在的玩們嚮往自由,希望能無憂無慮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肯定會誤入歧途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讓我重新認識了魯迅先生。這位對中國文學史有重大貢獻的“民族魂”。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著名散文集,分成了“朝花夕拾”、“荒涼中的自語”、“匕首與投槍”三部分。寫了在魯迅先生眼中不一樣的事情。

這一篇篇散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無常”。無常是一個民間神話人物,他活潑詼諧,不像其他鬼怪那樣恐怖。無常還是個異常有人情味的鬼。有一次無常去“勾魂”的'時候,看到一位母親對兒子的離去那樣悲傷,無常頂着被閻王大四十大板的風險,放兒子“還陽半刻”。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無情的揭露、憤怒的控訴、尖鋭的批評……魯迅先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不僅僅屬於那時代,更屬於所有時代。魯迅先生記錄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抨擊了各種不公平的待遇,讓人大快人心,不愧是“民族魂”。

我期望這本書成為大家認識魯迅先生的一扇窗,讓大家認識、瞭解魯迅先生,更好地體會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中年以後回憶年少往事而寫下的一本散文集。拋開魯迅先生的種種頭銜和光環,走進魯迅先生的世界,你會發現,他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曾是一個頑皮的小孩,都擁有一個五彩的童年,也都擁有最質樸的愛。

在整本書中,最能引發我共鳴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兒時的遊戲寫起,再到後來的讀書學習,都與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無異,容易產生共鳴。曾經,我們也都還是在草坪、田野之間打鬧的孩童,卻在七歲那年,背上書包,走進學校,去學習知識。學習生活雖然將我們框進去學校中,有時會有些乏味,但是,學習知識可以增長見識,可以開闊眼界,也是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童年的方式一模不一樣,又都能從彼此身上看見曾經自己的影子。

還有《阿長和山海經》一文,令我最為難忘。全文通過作者與女僕阿長之間一件關於《山海經》的小事展開描寫。當沒有文化、粗俗的'長媽媽為作者買來一本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時,我突然發現其實愛很簡單。愛就是小事的細節,雖然不驚天動地,卻是最純淨質樸的情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提起魯迅,每個人都對他不陌生,他是有愛國之心,有主見的人,當然我也不例外。魯迅的作品有很多,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但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朝花夕拾》了。

本文以回憶性的散文為主題,原名為《舊事重提》,並收入10篇作品的主要段落。《朝花夕拾》是魯迅最知名的散文集之一,它以回憶往事為主,充滿了生命情趣,展現了作者關注人生和社會變革的巨大熱情。本散文集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使用了鮮亮的文字,記敍了在百草園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後用百草園的好來反襯三味屋的乏味、枯燥,體現了魯迅對私塾的不滿。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對“人的解放”的願望。本散文集雖寫出魯迅先生兒時那段辛酸苦楚,但他字裏行間中總露着天真浪漫的感情。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有苦有甜,有哭有笑,童年在我們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魯迅的“朝花夕拾”裏就寫出了他童年和青年的會議。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段:

……夢裏也記得元旦,第二天醒的很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着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我忽而記得---

“阿媽,恭喜……”

她教給我的道理有很多,例如説人死了,不説死掉,必須説“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小孩的屋裏不該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撿起來,最好吃下去……

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繁瑣之事,至今想起來還覺得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他們那些規矩就好像現在我們的習俗一樣吧!像---春節放炮、貼對聯等。

這本書寫得很樸實,我們也可以在書中感受到作者童年是過得不太好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當然,我們的童年也像魯迅一樣,有着酸甜苦辣。黃金時代的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留給我們的是細細的回味。

我們回味着美好的童年,現在處於美好的青春。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魯迅的文筆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和一位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於是,今天我向姐姐借來魯迅的《朝花夕拾》,悶了自己一天,品味了一番。

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位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温情。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疾病。為了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着實可敬!

《朝花夕拾》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有沁人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有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在魯迅筆下確實能真切的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