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精選11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精選11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1

近段時間,有幸拜讀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劉老師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睿智用心深深打動了我。在書裏,陪伴也是一種愛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

對於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體會的。雖然身為教師,但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在向家長們學習的同時,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在對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時,作者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用心之深打動了我,也觸動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時間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時間我在幹什麼?

現在想來,恐怕不是我沒有時間,而是認為對孩子的陪伴不那麼重要。現在更深切的明白:對孩子的愛不是給他攢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禮物、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體現在我們是不是能真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孩子、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心靈港灣。

孩子們稚嫩純真的心靈還感受不到物質的重要。他們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擁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裏自己是多麼的重要;需要父母給與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當自己失敗時、受挫時、父母會在家裏等着他,給他安慰,而不是他一個人孤零零的承受。

説到這裏我還是深感愧久,自從有了閨女,我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她的身上,對兒子的照顧太少了,總認為閨女小,需要更多的關愛,完全忽略了兒子的感受,我常對兒子説,你是哥哥要讓着妹妹,雖説也不錯,但在兒子心裏也許不這樣,總認為媽媽不管我了。有段時間兒子到家就發小脾氣,我批評他,老大不小了,怎麼能那樣。後來才想,原來這是兒子在發泄心中的不平,細想是自己的不對,這些曰子對兒子的陪伴太少了,應該多些時間陪陪這個小孩。

現在懂得了: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用錢,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2

讀了《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們對孩子的付出太少了,雖然我們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關注較多,甚至可用無微不至來形容,但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做得遠遠不夠,自身的行為也沒有為孩子提供好的範本。

就拿閲讀習慣培養來説吧,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閲讀任務,孩子有時也能靜下來看一段時間的書,大概一二十分鐘的樣子。但孩子主動看書的時間很少,因為玩對他來説無疑更有吸引力。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呢?看了《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知道問題根源在於我們家長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時代,我們不要説做到天天自己捧書閲讀,就是少看電腦、電視和手機,都很難。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娛樂離不開,另一方面是難以擺脱這些信息媒介的誘惑。從孩子的角度看來,你們家長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腦電視,憑什麼要求我做完作業,還要課外閲讀?多不公平喲!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書中提到:無論是辰辰媽,還是鄭淵潔,以及知名的眾多教育專家,都強調父母閲讀行為給子女的示範作用。極端的示範案例據説是一位工人老爸,幾乎不識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書苦讀,最終影響孩子養成閲讀習慣,學有所成。

看來,改變孩子,讓孩子養成閲讀習慣,真得從我們家長做起。

首先,避免或減少在孩子面前看電視玩手機,不用電腦玩遊戲或娛樂。

其次,引導孩子閲讀。找孩子有興趣的書:笑話、故事、科普等書籍都可以試一試,讓孩子有書可讀。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讀,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漸漸愛上閲讀。

不管家長有沒有閲讀習慣,這幾條首先應該努力做到。當然,家長能有閲讀的習慣最好。否則,想寄希望於孩子自動喜歡閲讀,不太現實,也是未盡到做家長的責任。

俗話説得好:身教甚於言傳。教育孩子,從家長做起!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3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劉稱蓮老師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學習。

其中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這一部分的第二篇:尋找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文中説道,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地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讓孩子渴望和小夥伴交往,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幾塊孩子上學的“吸鐵石”,讓孩子期盼和老師見面,想方設法讓孩子喜歡上每一位老師,從內心崇敬老師,孩子才會愛上老師的課程,並努力學習。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護,“副科”同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從而愛上學習。讓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滿足,不斷的誇獎和鼓勵孩子,滿足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越來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礎。作者的實踐處處綻放着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

作為老師,我從中可借鑑的非常多,如何能將自己的課上的生動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師去吸引我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愛上學校、喜歡上學;這是我需要思考和學習的。

國小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起點,這六年可能會影響他人生後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作為孩子的國小教師,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引領,這就需要我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的創新,用自己的愛和智慧同家長朋友一起為孩子引航,靜靜等待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4

在網上看到《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覺得心裏有些觸動,正好兒子剛上高中,我就毫不猶豫的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是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了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沒有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很少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等等,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回想兒子在上國小的的時候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時,我沒有吝嗇錢,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但遠遠不夠。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包括了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5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這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國小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去年家長會,我向家長們推薦此書,我覺得此書不僅適合加油寶貝的父母們閲讀。作為教師,閲讀此書,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裏,我就向大家簡單介紹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經驗。本書我最喜歡的是閲讀篇這一章。閲讀篇講述了李若辰的父母從小為她營造閲讀氛圍,陪她一起讀書。在家庭條件不不好的情況下為了讓她能多讀書,為她買舊書,一有空閒就陪她到書店讀書,為她創造了喜歡閲讀、方便閲讀的好環境。並且借鑑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兒身上,還為我們推薦了不少好的書籍。

説到讓孩子閲讀我覺得這方面很重要。一個人僅僅靠眼睛耳朵大腦吸收得來的知識遠遠比不上從書籍中獲得的多。這也就是説,閲讀將會給人帶來更豐富的知識。那麼,從小怎樣使孩子喜歡閲讀,學會閲讀,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答案。要培養孩子喜歡閲讀首先得給孩子創設閲讀環境,其次家長得以身作則,陪着孩子閲讀。此做法不僅適用於家長,我覺得身為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能用得上。

當我讀完閲讀篇後,真感覺我在學生面前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給學生閲讀的時間太少了,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沒有提高。所以,今後我要給些時間讓學生們閲讀,課間陪學生閲讀,多給學生推薦閲讀好的書籍,並給孩子們制定一些閲讀計劃。

各位家長朋友、同事,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孩子創造好的看書、學習氛圍。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6

前兩天讀了《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感覺特別好,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非常貼近孩子的實際,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導叢書。現在社會上好多書只有理論缺乏可操作的方法,這本書不同,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半就把它推薦給了家長,我想家長朋友們讀後或許與我有同感。現把自己感觸較深的片段推薦給大家,與大家共勉。

説説實用性。比如閲讀篇中説到,書要放在家裏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發、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讀完這部分,她讀到這一方法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原來書還可以這樣讀,特別是放到地上的閲讀方法,恐怕大家都不會這樣去做。看來要使孩子愛上讀書,我們做家長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學習篇中講到的“專時專用”就是“專注力”的培養,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通,有的習慣的培養的確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的,而非一定等到學習的時候培養。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

説説可操作性。這裏的很多方法可以拿來即用,比如:與孩子一起寫“下水文”,增進家庭溝通的“家庭郵筒”,“契約條款”,特別是爸爸的“特別歡迎儀式”,都讓我深受感觸。以及後面,為了給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壞習慣而建立的“錯題本”,還有收集孩子成長的筆記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裏。

我感觸很深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讀完這寫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成功孩子的背會一定有一個成功的父母,一個有心的父母,一個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個願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養不好孩子!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是如何去愛,卻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她説的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簡單,卻難在堅持和有心!

推薦大家看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吧,它可以使你認識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幫你分擔育兒路上的憂愁!它可以指導在育兒路上怎樣去解決一些現實的困難,它也可以鼓勵你在育兒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響你!影響你的家庭!改變你的孩子,改變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7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是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媽媽所做的真誠分享。她用質樸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國小成長的點點足跡以及這些足跡如何為女兒鋪就了通往北京大學的堅實台階。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觀點給了我啟發和共鳴,也讓我深深的審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再頑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只是如何發現它。邵思文是從小就是一個很頑皮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幾個男孩子上課打鬧,被老師請到教室外反省,沒想到,這幾個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盡頭的小屋子裏去撒尿。DANNY老師發現後,當然是氣炸了,但他沒有馬上批評孩子們,而是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孩子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想要上廁所,而教室外沒有廁所,不得已選擇了那間屋子。DANNY老師發現孩子們找到了“上廁所”這個問題解決方法,雖然這個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揚了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問題,接着讓孩子們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解決——拿着拖把去打掃了屋子,最後讓大家想想這個事件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孩子發言很踴躍,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辦法。在孩子貌似鐵定被批的行為下,DANNY老師發現了孩子能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個小小的閃光點,並鼓勵孩子放大這個閃光點,獨立解決更多的問題。其實教育就是發掘孩子閃光點,並引導孩子把閃光點擴大,成就更多閃光點的過程。

學習的本質就是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人的一生,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跟學歷無關,即便擁有再高的學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讓我們受益終身的就是好的自學方法,為什麼有的人看了書就是看了,沒有感悟沒有收穫沒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書,連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會總結會積累會成長。只要我們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方法,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難題就可以解決,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書中給我很多幫助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的方法,很實用,很有效。

所以,讓我們放低期許,放慢腳步,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8

堯堯還有一年半就要上國小了,為了將來能遊刃有餘的擔任國小生媽媽的角色,本週我花了大概3,4天的時間讀完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完後感覺收穫良多。以下是我覺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幾點:

首先,應該鼓勵小孩子多玩、多運動,在玩樂中學習,能夠彌補在一般意義的學習中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圖等能鍛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經常運動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讀書,多多益善,養成閲讀的習慣。可以經常去圖書館讀書。這一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現在很多圖書館都鼓勵在裏面讀書,可以在圖書館裏閲讀很多的書,這是在家裏閲讀沒法比的。遇到特別好的書也可以買回家裏反覆閲讀。輸入多了,知識面自然擴充了,輸出也會變得相對容易。

第三,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説,如果暫時跟不上學校進度,家長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且每個孩子都有其擅長和短板,家長應該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特點,並針對特點制定對應的措施。

第四,經常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給予肯定,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五,引導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只有喜歡老師,才會喜歡上學和學好老師教的課程。

第六,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規定的時間裏做定好的事情,如果臨時有變化,也要彼此協商好彌補的方式。

第七,如何學好語文?多輸出,例如多寫日記等,如果孩子不會寫,可以口述,家長記錄。如何學好英語?多輸入,每天聽英語音頻,逐步背誦好的語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級時,要多陪孩子讀書、遊玩,多鼓勵孩子,滿足孩子對於親情的需求和對於自己的認可。在孩子高年級不需要自己時,適當放手,不隨便干預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對自己形成依賴,也不使自己對孩子形成依賴,彼此獨立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第九,多和孩子溝通,不利用家長的權威隨便決定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而是大家商量着來。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長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許孩子上網玩遊戲,家長就不應該上網玩遊戲。孩子最善於模仿,一般家長喜歡幹什麼,孩子也會喜歡幹什麼。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9

説實話,我很少讀國內的各種育兒聖經,覺得絕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論或者過分強調學習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學校老師推薦的這本《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卻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書,作者劉稱蓮老師用一位母親温柔細緻的筆觸,從生活、閲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這六方面,通過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事例講述了自己陪伴女兒的成長曆程,字裏行間充滿的是濃濃的父母之愛和睿智用心。在劉老師女兒成長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進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温馨足跡。

我們家也是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用心的,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時把自己的育兒觀跟書中對比,很慶幸大部分的觀念都跟作者不謀而合,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習引導,則書中有些觀念是可以借鑑的。

無論是《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還是我們家的育兒觀,都可以總結為“尊重、陪伴、引導,見證孩子一路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利,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跟孩子平等地溝通,尊重孩子的身心發育階段和特點,而不是用所謂的家長權威居高臨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發展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發展,都建立於此。

劉老師的這本書裏,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並沒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家長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導者,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家長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時間,“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法阻擋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家庭教育觀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很多時候都不禁會心微笑,同樣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女兒上國小前贈她的寄語和“要求”—認真地學、開心地玩,二者同樣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潤物細無聲式的閲讀習慣培養,給孩子打開一扇廣泛閲讀的門,通過各類書籍瞭解整個世界而不僅侷限在童話、公主之類孩童主題;從歸納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開始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技能,教會孩子錢從哪裏來,怎麼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獲得知識比分數更重要,錯題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錯題就是一次進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跟孩子隨時保持平等順暢的溝通……

教育沒有點金術,成功亦沒有標準,“健康、善良、快樂”,這是我們對採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教育的成功;內心的安寧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們只願陪着我們的孩子,見證她一路成長,綻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10

在申請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從很多優秀的家長那裏得到了許多關於這本書推薦,所以自己對劉稱蓮老師的這本書很是嚮往,感謝感謝?綽韞?嬖畝潦刮矣行以畝琳獗盡杜愫⒆幼吖?⊙Я?輟貳?/p>

這本書共分生活篇,閲讀篇、學習篇、品格篇、心理篇、溝通篇六大部分。劉老師用質樸而細膩的筆觸,重温了女兒國小成長的點點足跡,讓我這也陪女兒馬上就要度過六年國小生活的媽媽感觸頗多。

生活篇。劉老師説玩物不一定喪志,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輕輕鬆鬆地學到了課堂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尤其是説到家庭日,説到孩子要去親近大自然。對此我想我們努力也給了洋洋精彩的户外活動,只要洋爸在家,他總會在週末帶上洋洋去郊外、植物園遊玩。每個假期我們都會選擇到外地旅遊,我們也跟劉老師一家一樣,在青島欣賞到海上日出,那噴薄的日出不只讓孩子感到心靈的震撼,就是我們這些大人也為些感歎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劉老師説在週日不給孩子學習任何東西,這一點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有點小遺憾,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怕孩子傷不起。不過好在孩子並沒有因此埋怨過我們,畢竟她在這種學習中找到過好的朋友,結識了好的老師,也提高了學習的成績,自己認為還是利大於弊的!

劉老師説要帶着孩子養殖與種植,體驗生命的神奇。我們也曾帶着洋洋來觀察動植物。因為過敏,我們喜歡動物,但只養過小魚;我們喜歡植物,家裏卻只有吊蘭。小魚我們家養了一缸又一缸,送朋友,送親戚。每一次小小魚兒的誕生都是被洋洋發現,但真正伺候“月子”卻要靠我們兩位“高級月嫂”了。

閲讀篇。劉老師説父母為孩子創造的閲讀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閲讀。要讓孩子有書讀,讀到書。劉老師提倡經常帶着孩子去書店,這些我們肯定能夠做到。洋洋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閲讀,還沒有真正認字時,每晚睡前都能自己翻書近半小時,但是在讀報這方面我起得模範作用不好,因為我不太關注時事新聞。洋爸帶着孩子看新聞時,還總被我以各種藉口調台了。今年還是洋洋當上了晚報小記者,我們才開始訂晚報。不過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現在每天中午我們都聽新聞廣播,讓孩子儘量接觸時事,追蹤新聞熱點。

學習篇。劉老師説孩子喜歡學習的前提是必須熱愛學校,熱愛自己的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這一點洋洋並沒有讓我費多少心思來引導她,她的學習興趣一直很深厚。

劉老師説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可能我們沒有像老師這麼用心。洋洋的很多習慣並不好,現在我們努力調整,真得很困難。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專時專用,還有每天的預習和複習,階段性的小結、這些學習習慣都是在老師的強制下洋洋才會做,很少形成自己的自主學習習慣。看來我們還要努力引導洋洋在這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動學習習慣。

品格篇劉老師提醒家長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首先必須是尊重和孝順長輩,維護和愛惜班集體榮譽的國小生,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劉老師還提醒我們要做一個不隨便丟棄東西的小女孩,這一點洋洋要格外關注呀。因為她是一個典型的丟三落四的小馬虎。對於錢,首先可能我們也不是很寬鬆的家庭,再次我們讓洋洋自己管理她的稿費,所以這樣洋洋也知道不能亂花錢!

心理篇。讓天使自己飛翔。劉老師提倡家長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們完全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一點可能我們做得不可以,因為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陪伴洋洋上下學,很多時候都是她自己去努力。這一點她的能力可能比很多同學要好得多。劉老師説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這一點我們也努力做到了,六年級雖然很關鍵,但我們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沒有讓她再上作文與閲讀班。

溝通篇劉老師家用郵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和愛,這樣孩子也會重視和愛自己。我們家裏是通過小紙條來進行愛的溝通。這個篇章裏我很欣賞那個“契約約束”,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學會規則,還讓孩子真正體會了家庭平等。很值得我們借鑑。

整個讀書的過程,我不停地在對照自己的行為,與劉老師比我覺得自己真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國小生媽媽,應當努力改進的地方還很多,非常感謝劉老師把自己如此寶貴的經驗與我們大家分享,讓我們在國小的最後一個學期還有機會努力,為國中,乃至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11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方面的書也看過不少,但我最喜歡的是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屢看不厭。書中以劉老師的親身經歷,從生活、學習、閲讀、品格、心理、溝通6個方面詳細列舉了很多育兒的方法和故事,真實又實用,讀後讓人收穫頗豐。這次我就從學習、閲讀、溝通三個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學習篇裏,劉老師提出“興趣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這點我特別贊同並深有體會。我是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四年級之前我給她報過四個興趣班,先後是舞蹈、美術、游泳和電子琴,與其説“興趣班”不如説“課外班”恰當些,因為這些班除了“美術”是她喜歡的,其它三個興趣班都是我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強加給她的,特別是電子琴,錢花了不少也沒學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最後她痛苦的對我説“媽媽,我壓根就不喜歡電子琴,我也沒這天賦,就別再折磨我了,放過我吧”!最後我果斷放棄了。而她喜歡的“美術”到現在還堅持着,每次去上課都很高興,因為喜歡,所以進步也快,尤其兒童畫方面,已經畫得特別好了!

所以對於興趣班的選擇,我很贊同劉老師説的兩個原則:第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難學好。

在閲讀篇裏,劉老師説:“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閲讀;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這句話我感同身受。從二寶4個月,我就開始給他讀各種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他的語言發育的比較早,一歲半的時候,所有的話都會説了,現在兩歲八個月,經常會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語。從二寶會走路開始,我就在家裏的各個角落放上書,好讓他能隨時拿到書,看到書,所以現在他每天都會靜靜地看上幾本書,每次都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暫時放在了鄰居豔豔家,忙完去接他的時候,豔豔開門就説:“你兒子懂的可真多呀,會講那麼多故事,説話還會用成語,你怎麼教的?我兒子每天淨吵着看電視,不讓他看就鬧。”我説我家8年都沒電視了,客廳裏放的最多的就是書,每晚都堅持給他讀繪本。她説“天哪,不看電視,那怎麼受得了,我給他也讀過繪本,可就是堅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決不了她的問題,然後謝過,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眼裏父母就是自己的標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約束,談何要求孩子呢!

在溝通篇裏,有一節是講關於學生給老師送禮物的。有孩子讀書的父母都知道,每逢過年過節,尤其是“教師節”,孩子們都會送些小禮物給老師,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很多家長也支持孩子們這麼做。我的女兒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她送給老師的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束鮮花,去年教師節的時候,女兒自己做了一隻呆萌的小兔子送給了老師,結果晚上老師在朋友圈裏還曬了她的禮物,評論里加了一句“我喜歡這個小呆萌,謝謝寶貝兒”,女兒看到後興奮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到家卻對我説:“媽媽,媽媽,告訴你個祕密,今天我去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她正在打電話,我聽她説“回頭我把票給你的兒子,讓他給你帶回去,以後不要再送這種禮物了,你的心意我領了,即使你不送禮物我也會好好教育他的!”然後把電話就掛了,看着挺生氣的。媽媽,你説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貴的禮物給老師呀?”我説:“也許吧,不過你不能在班裏説這件事哦!”女兒答應着回房了。

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裏,至於該怎樣給老師送禮物,我比較贊同劉稱蓮老師的觀點:“作為學生和家長,尊敬老師是應該的。不過家長應該本着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愛戴老師的宗旨去準備禮物,應該傳達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聲,而不應該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應該以貴賤來衡量禮物的價值。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懂得,對老師真正的感恩並不體現在教師節禮物的貴重上,而應體現在每一個對老師充滿感情的日子裏,而教師節,則只是一個表達感恩之心的好機會罷了!”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教師節,還是其它節日,給老師送禮物時,都應該遵循這個宗旨。禮物是輕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情義是重的,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