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實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實用[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陶行知先生説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希望而不是讓他們沉浸在過去失敗的陰影裏。這學期利用平時空餘時間,認真研讀了周成平著的《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本書分為“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篇”四個部分,闡述優秀教師感人的事蹟,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風采。其中的教育觀點讓我有了深刻感悟。用真愛去進行教育。要真愛,不能溺愛,更不要假愛。

不要進行傳統家長式的愛,面對日新月異的學生,我們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的眼光觀察學生,用專業的手段對待學生。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生活時間長。我們不要為了容易管理,一切都替學生包辦,要積極培養學生自管自學能力。學生害怕教師內熱外冷的表情,學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新時代需要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及時改正每個學生的缺點,相互學習。

我們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所以在教學中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學生思維活躍像一張白紙,各人發展情況,有的比較正常,有的比較超前,還有的比較滯後,花的開放是有時間的,我們要慢慢等待,對每位學生都應該充滿期望,我們教師要養育好性情,以愉悦的、積極的心態陶冶自己,感染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教書,讓快樂陪伴着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在課堂提問中要耐心等待學生的回答。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讓學生沉浸在失敗陰影中,有希望的學生才能激發潛能。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作為一名教師,要主動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教師只有不斷讀書學習,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帶着微笑進課堂。面對着學生,老師的一個微笑,能夠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心與他們的心相連。老師帶着微笑進課堂,給學生一種莫大的親和力,而這種親和力一定使老師的魅力倍增,也必將給學生帶來巨大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毫無疑問,自己的教學質量也必然得到提高。老師的微笑,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

不要吝嗇讚語。莎士比亞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在日常教學中,老師要多表揚學生,要用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去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要及時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那麼誰能欣賞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我們要學會愛與欣賞學生,讓我們的愛,我們的欣賞如智慧之陽光照亮學生。愛是啟動師生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聯繫師生心靈橋樑的通道;愛是創設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的瑰寶。

總之,《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是一份精神大餐。讀完這本書,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我將把領悟到的教育理論的真諦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教育中實踐“愛”,在教學中揮灑“愛”,在教育事業上把愛進行到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我讀書非常不喜歡讀理論性特別強的書,看到書名就不想讀,假期學校開展讀書活動不得已只得靜下心來將《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進行了全面閲讀。讀完之後,感覺收穫頗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學會做減法。現代社會中教師的負擔越來越重,因為教師除了教育任務之外,還須承擔額外的許多社會責任。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把減法做的更好呢?

首先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痛苦。

其次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説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

當然,做減法首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物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當今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互動互補的立體工程,諸如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業務素質、個人素質、羣體素質、單項素質、綜合素質的培養等等。而創新,是學生髮揮潛力成長成才的基本素質。其培養,必須貫穿於素質教育立體工程的一切層面、所有角度。教師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專業,但都必須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傳導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又怎麼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揩模,導方向,作人梯?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學校管理隊伍,首先必須是有創新素質的隊伍,才能把學校辦成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而教師隊伍的創新素質必須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接受新知,強化創新精神。要破“以教為主”、“教與學統一”的觀念,立“教為不教”的觀念;立全面考察創新能力的觀念;立開放辦學的國際化大教育觀。

良好的個性一個人的個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質基礎,又有後天環境條件的影響,而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就青少年學生而言,影響他們良好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師的個性。教師個性潛在地影響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響着施教的成果。教師個性的影響具有導向、凝聚、使學生親師等多種功能,教師的良好個性品質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同,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由認同到模仿乃至內化。由此可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熱愛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使其得以全面發展,是教師成功的關鍵。

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問題又是客觀存在的。由於教師的心理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了許多不和諧音,有的甚至造成相當惡劣的後果,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有關專家指出,造成教師心理障礙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超負荷工作,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加上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相對較低的工資待遇極易導致教師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對教師的過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師,應當是學識淵博、品行高尚的人。這種期望使許多教師覺得不應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點和脆弱,以免破壞自己的形象。這種心理定勢使得教師不能和學生坦誠、直率地相處,不利於調節、疏導自己的情緒,因而嚴重威脅着教師的心理健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感受頗深,啟發非淺。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悦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裏,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讀後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誌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的,有人説,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説來慚愧,雖然早就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著作有渴讀的慾望,但卻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瑣事,對閲讀此書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拾卷細讀,才恍悟蘇霍姆林斯基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教育大師的原因。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着自我;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我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務必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向十分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我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我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好處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齊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齊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務必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狀況,從中明白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期望別人對自我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潛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潛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期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盼的用心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明白,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着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我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但是,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就應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羣眾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揹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忙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樣形成的?”“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學中的實例。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

課堂上學生學習注意力是否集中關係到整節課的成敗。“要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就應深刻地瞭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

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注意是學習的門户”。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據專家調查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要長時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必須把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裏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説,“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鬆。”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對於訓練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在集體生活中的適應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義。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遊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一、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幹着這個,想着那個;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因此教師要儘量讓學生在某一時間內只做好一件事,如認真閲讀課文,思考某一個問題或完成某一項練習,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性。

二、對學生講話不要老是重複。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唯恐學生記不住或聽不清。卻不知這樣學生反會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養成漫不經心的習慣,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説一遍,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三、訓練學生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説,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勵學生複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四、要讓學生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有的家長以為,讀書做作業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就會越好。其實,時間太多也有負作用。造成許多學生對於時間沒有緊迫感,學習起來慢騰騰的,本來一小時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時還沒完成,而且養成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時間不多,反倒會逼着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在課餘時間從事一些有意義的訓練和活動,如學習掌握某種樂器、學繪畫等,這些活動本身就具有鍛鍊學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訓練自我控制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排除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才能專心致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學生的書桌上不要擺放帶有裝飾品的文具,看書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亂動、不亂摸,字要寫工整等等,學生如果能控制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行為,就比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緒。同時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加以培養。如聚精會神地下棋,這是集中思想,訓練有條理地思維的良好方法。學生學會專心致志,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説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大師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作為一名教師,對《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獨有情鍾,讀後深有感觸,結合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書中列出的101條建議可能不全適合我,或者有一些建議中列出的問題我在實際工作中根本碰不到,但這本書的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書中列出的大量實例,也是我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如果我早一點採用書中的想法和技巧,可能效果會更好。

一、關於課堂管理

平時誤將“課堂管理”與“紀律”劃上等號,讀了這本書後,知道紀律的確重要,但它僅僅是課堂管理的一部分。課堂上須有一個紀律體系,即一套規章制度,一旦有學生違反了其中一條,須接受相應的處理。這個處理結果並不是教師在學生違反紀律時臨時決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紀律體系的約束。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課堂紀律體系,並不斷地完善,讓每一位學生知道我們上的每一堂課除了在學習知識外,還有一套規章制度,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按章程辦。

二、關於教學規劃

我們每一位老師在上課前一般都會精心備課,寫教案。教案中一般都會寫出明確而又合理的教學目的。但是往往到上課,我們又會忘記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向學生簡單陳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可以幫助他們明確自己到底應該學些什麼。如每節課開始時,告訴他們,“猜猜看,在今天的課上能學到什麼?好吧,讓我來告訴你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知道自己要教什麼,學生們才會知道要學什麼。

三、關於課程指導

我聽説了,然後又忘記了;我看到了,於是記住了,我動手做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尤其是我教的.信息技術學科。更需要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如對於一堂操作性特別強的課,我只是將要學的內容完整的向學生演示一遍,可能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或者一些學生根本聽不了那麼多,聽一會兒就有可能去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如果將全班學生分成幾組,向學生演示一會兒,學生練一會兒,小組間相互合作,再向學生演示一段,學生再練一段,可能效果會比前面更好一些。甚至連教師演示的操作也讓學生來嘗試,在發現問題中師生一同解決可能效果會更佳。總之,多讓學生動手,少讓他們等待。

四、職業精神:優秀教師的態度和行為

除了學生,還有誰能更好地評估我們的工作業績?科學地設計我們自己的“教師成績單”,通過它,讓我們的學生提供真實有效並且有價值的反饋。這樣,不但學生們很高興做,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提供幫助。

五、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係

向學生祝賀生日;帶着笑容迎接學生走進教室;向學習任務完成比較好的學生提出表揚;詢問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這些可以隨時提醒我們記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多做幾件這樣的小事,學生們會因此有很大不同,而我們自然也會有所收穫。

六、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

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認識到自己將影響別人的生活;記住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和“最不喜歡的老師”;一生的激勵,建立一個“我與從不同”文件夾;讓學生知道失敗是學習的良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在這些影響力中,其中一生的激勵對學生們來説比起知識更需要。我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重要的,但對他們的激勵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一生。受到激勵的人將會有更大的成就,只有知識而無激勵,一個人將一事無成。書中結束部分,講了一個一位老師如何不知不覺地改變了一個學生的生活的例子,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我以前學校曾承擔一個關於“激勵教育”的國家級研究課題,每年都列出了學校許多類似的成功案例。的確,影響力是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

以上六個方面是書的全部,但列舉的建議只是其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其實還有更多更好的建議。如果能將這些好的建議應用到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堅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給老師的建議是根據中國的事實,為蘇霍姆林斯基的老師編寫的100條建議。聽説教育老師以前提過,但是沒有引起注意,這個寒假裏想學更多,也發現了這本書。

説實話,這本書的一些教育的想法,但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但青年教師,我有一些見解。

我最有發展感觸的是“閲讀”,筆者通過對於學生閲讀的重視引起了我的共鳴。在《教室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之間只有24小時》中提到“能不能使我們教師在工作生活中有這樣一些自己空閒的時間呢?”這個社會問題時,給出的答案是“讀書”,“每天進行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一些企業優秀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的提高,正是因為由於沒有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完善補充以及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作為一名教師,我要進步到優秀教師不斷積累自己的閲讀量,閲讀,擴大其範圍,為了不因為缺乏知識而沉悶的課堂教學中。全面豐富的閲讀來補充純粹的理論知識,教師對教學的教師有直接的影響來解釋。這些優秀的老師從來不説自己沒有空閒時間,因為他們抱怨花在閲讀的時間。

除了我們老師需要用閲讀書籍的方式可以昇華提高自己工作以外,學生也需要通過閲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閲讀能力能夠有效幫助培養學生信息進行分析思考,激發創新思維的靈敏性,延展思維的發散性。在學習某個國家課程時,閲讀對於這一類的.書籍,從中所得來的知識能夠為課程所服務,啟發相關問題思考,構建一個知識的體系。用閲讀來擴充學生管理相關知識面,是一種具有更為靈活的學習生活方式,一種比死記硬背更為直接而深遠的學習活動方式。如果缺少了閲讀環境這一重要環節,乾巴巴地吸收着老師上課的知識,能夠聽懂固然是好的,但若是一下子接收不了,那麼他們這一塊的學習系統漏洞可能會因為隨着社會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在《給教師提出建議》中《“兩套教學內容大綱”,發展要求學生數學思維》這一文中已經提到,“閲讀應當與學習更加緊密地聯繫結合起來。”文中用了筆者物理課教學的情況:提前給學生用户提供新學知識經濟相關的課外閲讀,等到正式的課堂上時,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並提出問題。

因此,閲讀有助於學生對公式、規則、結論和其他概括有更具體的理解。

閲讀對學生來説就像一張網。閲讀的範圍越廣、越深,網絡的密度就越大,收集知識的能力就越強。

我是中國語言文學,以及教育部門的新教師的畢業生,但現在我們有閲讀它足夠的金額是多少?在大學裏我和我的夥伴做了一個小的古典文學研究,無數的數據顯示,今天的科技產品,當今大學生普遍閲讀量不夠,閲讀紙書是下降的量,在閲讀古代文獻和甚至更少,這導致了古代文學的歷史,當我們學習這門課程,更是缺乏與死記硬背自己的東西,以配對的文學時代,在機器的形式。

我自己應該有的時候也會想,我的時間可以用在閲讀上究竟有多少,是否具有足夠支撐我未來的教育管理工作呢?答案顯然是不足的。閲讀量的不足,讓我們的理論基礎知識貧瘠的同時,無法通過形成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經濟體系,下筆無神韻,出口缺深意。尤其是師範生,面對我們現在人們越來越早慧的學生,龐大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文化發展背景才是對學科進行教學效果最好的備課。

閲讀是一樣生活和學習補充,可以提高我們的貌似很充盈,但沒有主意。一旦聽到一種説法,當你完成讀一本厚厚的書,回到現實,當你花了很多的時間來仔細閲讀一個系列的書時,有滿意的不可言喻的意義上説,上升時間,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精彩。閲讀可以減緩你厭倦了快速的生活,在書中,時間過得很慢,像涓涓細流緩緩流淌,滲透無聊的生活一點點。

我們國家需要慢下來,打開一本書,不管是工具書還是中國文學書,用書籍來充實自己,也不必説沒有工作時間,我們認為只要企業能夠坐下來,發呆和玩手機的每分每秒都是一個可以通過利用發展起來的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這本書,的確受益匪淺,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亞歷山德洛維奇·蘇霍姆林斯基真不愧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的稱號。

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不禁感歎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説,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乾渴的靈魂,像與我面對面交談一樣,針對着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首先,讀書足以移情,足以見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閲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閲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藴,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説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閲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其次,對於班上有幾個後進生,作為教師,也許你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大喊素質教育的今天,你的成績卻被學生的考分所否定。我懷着即使他們不成才也要他們成人的思想,一次一次地給他們補課,鼓勵他們學習的慾望。自認為自己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這本書中——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時,我曾經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

我永遠會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再次,“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出了我們經常頭疼的問題:“為什麼七年級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八年級、三年級就有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每個孩子的體力是不同的,如果讓7歲的孩子都來提水,體力強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體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經筋疲力盡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會因為勞累而受內傷,甚至進醫院。同樣兒童從事腦力勞動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對事物領會理解記憶得快,有的卻領會得慢且記憶不牢固。這就是説,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説,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感歎:“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每一個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在古今中外眾多教育家中,蘇霍姆林斯基是我最喜歡的教育家之一,在從事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同時,他著述頗豐,有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他的生平事蹟可以用他的一本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來詮釋,而令我印象最為深刻、感悟最為透徹的莫過於我今天所要介紹的《給教師的建議》。第一次閲讀這本書時,我就被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觀點所震撼。現就其三個方面來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儲備知識,授人以漁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自身要不斷地學習、閲讀,當我們的知識儲備是學生的或者我們所教科目的10倍、20倍時,我們才能夠把新知識用更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所教科目的知識,還要了解那些跨學科的知識,比如生物和化學有很多知識是有聯繫的,當老師能夠意識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時,那麼學生也常常能夠把所學知識聯繫起來,這樣知識在他大腦裏就容易激活,而不是每次上課就像學習新知識一樣,完全忽略了之前的經驗和自己本身的閲歷。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擅長教授書本知識,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應該教授一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告訴學生們,我們老師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把解題的思維外化,讓他們知道我們思考的步驟。除此之外,教授學生一些記憶的技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記住知識是運用知識的前提條件。

二、多方施教,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是非常重視德育、智育、勞動教育、藝術教育的全面發展的。在帕夫雷什中學,他專門劃出土地,讓學生們栽種植物,體會勞動的.快樂和收穫的喜悦。他帶學生們到教室外去感受大自然,讓孩子們熱愛大自然。同時他也重視家庭教育,在孩子們入學前,學校裏會專門開設家長課,給家長教授一些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的知識,讓家長們科學的養育孩子,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而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在教學中,他認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層教學,這並不是歧視和不平等,而是讓學生們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給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標,在學習中逐漸獲得自信,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並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三、拾起書卷,身染書香

蘇霍姆林斯基還多次強調閲讀的重要性,這一點我也十分贊同。其實我們現在依然也很重視閲讀,我們有小初高專門的課外讀物,基本是一些中外名著。誠然,在我的學生時代,我並沒有對學校要求的課外讀物老老實實讀過,反而更喜歡讀《意林》、《讀者》、《環球時報》《課堂內外》……這些在當時算是快餐式讀物了,或許沒有名著那樣影響深遠,但卻奠定了我喜愛閲讀的基礎。我認為,閲讀是一件愉悦心靈的事情,閲讀初期最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閲讀,只有喜歡,你才會想起翻開它。不管是偵探小説、報紙、漫畫、等等都可以。當然,閲讀本身是一件很需要意志力維持的事情,但不要着急,不要建立宏偉的目標,每天閒暇之時,看一看,積少成多,讓閲讀變為每天的習慣,而不是逼迫自己,使閲讀變成枷鎖。同時,在閲讀時可以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這不同於記筆記,而是當自己對書中某個內容,某句話產生共鳴,聯想到書本以外的東西時,那麼隨手記錄下來,這便是你讀書的收穫,是與別人不同的,獨一無二的體悟,它將變成屬於自己的智慧,豐富着自己的頭腦,陪伴和指引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最後,閲讀讓我們開闊眼界,讓我們自我覺知,我們幾乎每天都處在同一個環境中,行萬里路需要時間、金錢,但是讀萬卷書就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了,一盞燈、一方桌、一本書、一支筆,就可以和不同時代的傑出人物溝通交流了。

以上是我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的一些感悟,“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在這裏與大家共勉。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之後》,靜下心來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給我們老師提出了100條建議,每一條建議圍繞一個主體,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也有生動的實際例子。蘇霍姆林斯基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每一位教師乾渴的靈魂,用心潛讀,就彷彿與作者進行了心靈對話,我們會收穫很多的人生哲理。

書中談到,有一位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課,聽課的教師聽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記錄,課後一位鄰校教師問他,"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老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之前我聽過語文老師説過這個故事,當時我就被其中的話語所感動,當我在網上讀到這段時,我的心還是為之一震。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的確,有句名言説得對:"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常讀書和長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涵,既不能忽視的短處,又要努力想方法補救。讀完《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説一句:"讀書能使我的頭腦變得更豐富"。讀書,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條重要的幾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師的備課不能僅侷限於教科書,應建立一種宏觀的備課觀,這就是多讀書,讀好書。教師傳播的'是知識,也是在傳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負着教給學生生存的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在從事着塑造學生靈魂的光榮的、艱鉅的使命。唯有多讀書,讀好書,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讀書是涵養水源,唯有此,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於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勸就會充耳不聞。"

"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願望,實質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由於實施這一原則,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們逐步地發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上,他們就能在哪怕一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閒暇之餘讀讀這些建議,我們會有想不到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最近苦悶於班級幾個後進生的學習。每次考試,都因為最後三名學生的成績差,導致班級整體平均分被拉下。我就翻看《給教師的建議》向蘇霍姆林斯基求教。目錄中“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這幾個字吸引了我。打開書,認真讀下去,期待能得到導師的指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課堂生上針對落後兒童的腦力勞動開展研究。他發現能力的差的學生並不單純就是記憶力降低的兒童。而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僵化。為了改變這類兒童的思維,他採用強迫兒童背誦的方法,結果失敗了。他又採用藥理學的方法,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也失敗了。最後他發現,人的思維收到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和諧影響。因為就是説,落後兒童並不是單純因為我們平常所説的腦子笨造成的,而是因為他的心理造成的。比如對老師的喜好,對班級環境的感受,家長對上學的態度等。這和“親其師信其道”道理是一樣的。

蘇霍姆林斯基接着研究了他教育過的107個落後的學生。他發現他們的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好像是多種因素疊加起來導致的。多數時候是因為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生過病:風濕病、軟骨病、腦膜炎等。但是,如果沒有第二種原因——兒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那麼還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一般是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加重了他們在發展方面的落後。

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不健康的,經常發生衝突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家長的酒精中毒症。在這種家庭裏,兒童智力早期落後的徵兆並不明顯,但是很快就會變得十分突出了。

我們都知道良好和諧的家庭關係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卻不瞭解他們還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思維和智力發發展!細細想想,是有道理的。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我們也經常在辦公室裏聽到有同事擔憂地説班級某同學家長鬧矛盾打架慪氣,鬧離婚搶孩子的.教育撫養權或者嫌棄孩子是拖油瓶沒人管孩子。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會迅速滑坡。

二、家庭智力生活的侷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調查過幾個不幸的兒童,他們的母親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語言裏總過不超過20xx-300個詞彙。所以這些兒童對於人們平常從童虎、民歌裏引用的那些詞的情感色彩竟然茫然無知。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語文課堂。有的學生對語言反應非常遲鈍,他們讀完一段話,沒有感受,寫不出批註。即使聽了別人談論的讀書感受,也迷茫麻木。就拿今天講的《窮人》這一課來説吧。當我們講到桑娜一家的貧窮是,多數同學都能從文章的環境、對話等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了這一家的窮苦。起立發言的同學有的熱烈盈眶。但是有兩個同學聽了之後毫無反應。他們的課本批註也沒有含金量高的內容。而有的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比較高,家長的語言表達對孩子來説就是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他們説話來也很有條理,關聯詞用得也非常得當。有的家長文化程度低,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太強,但是他們給孩子選擇了各種有價值的書籍。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的語言。所以,高素質的家長和有營養的書籍都有助於孩子智力的提高。所以,如果孩子有勤於學習的父母或生書香型家庭,是巨大的幸福!

三、落後的兒童多數是因為在出生後最初的2-3沒有接受完整的母親教育。

作者研究了幾千個家庭中兒童的智力對於母親的依賴性。他發現如果孩子在2-3歲的時候沒有接受母親的愛撫的、慈祥的、憂慮的目光,沒有聽到過本族語言的細膩而充滿感情的音調,那麼這個兒童的智力生活就會跟正確的母親教育的兒童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發現,這是一般教育學裏未曾開墾的處女地,這是個全新的領域——母親教育學。

讀到這裏我非常驚訝!原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幼年時期的母親教育有這麼重要的關係!這個觀點應該讓我身邊的媽媽們和即將做媽媽的朋友們好好看一看,讀一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做個負責任的媽媽很重要!做個好媽媽,從陪伴孩子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現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一個新走入職場的人和身在職場的“老”人都經常感到或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害怕新手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社會上的各種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層出不窮,教師也不能脱離其外。

主觀因素:教師這份職業需要更多更新鮮的知識,需要更高的才幹,教師工作由於它的比較穩定性,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親睞,教師工作越來越搶手。現在人才市場上高學歷人才、優秀人才要做教師的不少,非師範類的大學畢業生又爭着要做教師,教師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搶手。所以老師更要多學習。

客觀因素:教師所面向的學生,見識比我們當學生時的多,觀念比我們超前,視野也遠比我們開闊,而且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們敏鋭。更需要我們這些當教師的隨時隨地自覺主動地接受新鮮事物,去粗存精,不斷的加深自身功底。

看電視時、看報紙時、看書時、網上瀏覽時,和他人的交往中,和學生的教學中和平日的交往中,我們都要像海綿一樣不停的吸水,汲取對自己當前或將來有用的知識。

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育專家常説:教師的教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風格,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適合學生的教法。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孩子們不同的學習方式。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千差萬別--有些人是視覺型學習者,有些人是聽覺型,還有些人是體驗型。有些孩子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有些人則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們傳遞信息,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所教的科學學科,在每個班級中,使用的方法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與他們交流的方法也是需要因人而異。至今我仍記得:有一位六年級的學生,班主任和數學老師提到他總是搖頭又歎氣,她們對他很好,可他就是不肯寫作業,就連考試也是懶懶散散,在試卷上能少寫就少寫,數學題不想做就懶得去想。每次我到六年級辦公室,總能看到他又被語數外老師請來寫作業。就是這樣的一個被貼上“懶”標籤的學生,我對他卻沒有這些成見,總把他當作普普通通的學生一樣看待,而他慢慢地對科學課表現出不一般的興趣,他每次刨根問底的問我自然常識的問題,我總是有一説一,有時自己不清楚的不確切的,就跟他一起找資料一定幫他弄懂,每次科學考試,班上考高分的肯定有他一個。看着他在科學試卷上滿滿的字跡,真很難相信他會是其他老師眼中的“不爭氣”的學生。

靜心靜氣教書育人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實實在在的一天天的薰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教師需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教師自己。

教育從來不是一時一刻立見成效的簡單勞動,雖然我們可能根本看不到現在的不放棄對孩子們的未來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我們不必悲哀和氣餒,我們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愛的事情,而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希望,他們或許很有希望。

我們提倡校園成為書香校園,不僅僅是創建校園文化,更重要的是養成孩子們的靜下心來讀書的習慣,更是讓教師們也能靜下心來讀書,讀好教育理論書,讀懂每一位孩子的心,進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靜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新任教師培訓後,宋校長推薦讓我們看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的,雖然還沒有看完,但是真的受益匪淺。看過之後才明白為什麼宋校長極力推薦這本書。

在自己不長的教學工作中,那一點點的瑣碎小事消磨着我曾經的雄心壯志,自己反而在工作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心裏真的很浮躁,好久沒有靜下來好好讀過書了,這次迫於作業開始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心裏的浮躁與迷茫真的在慢慢減少。有很多的金玉良言,讓我自己開始不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並向着早日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而努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應該學會去賞識學生。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一名低年級老師,更應該學會去賞識學生。我想了想我們班的那羣孩子,只要我説表揚時,孩子們會立刻去調整自己的坐姿,答題方式等等。我發現學生特別想把最棒的自己展現出來,讓同學老師看到。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最近,我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作業的好壞,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着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特別調皮,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直都在玩,一直都在動,課堂上總是被他弄出各種各樣的的與上課不和諧的聲音出來。我也跟他的家長溝通過,但是收效甚微。説實話,對我這麼一個新班主任來説,真的很頭痛。我不能一般的標準來要求他,他總是做不到。在我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反映説孩子最近在摺紙的時候,才能安靜下來。我就對家長説,那今天就讓孩子在摺紙上寫拼音日記。我沒想那麼多,晚上家長給我發短信説:今晚孩子很愉快地完成了拼音日記,而且時間比原來的少了很多。第二天來,孩子給了我一隻小船,他的作業就寫在那隻小船上,字跡比原來乾淨整潔許多,而且內容很好。學生有了轉變,作為他的老師,我真心感到很高興。學生確實應該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教育。一次,這名學生拼音日記寫的特別認真,但是他有一個詞用的特別好,我給他標註出來,還在班上把他的日記給大家讀了一下。孩子特別高興,下課就來告訴我老師我明天一定還會寫的更好的。晚上家長給我發了一條信息: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説:“媽媽,你不知道有比優和小花更厲害的,就是這種,我肯定也會有的”。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他描述:“很奇怪的波浪線的一種”。今天他的日記“五顏六色”被劃上了很奇怪的波浪線的一種,他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孩子有上進心,還有信心了。感謝老師!他今天很積極地寫日記,還説:“我明天肯定還會有的”

通過老師一個個很簡單的表揚賞識,這個曾經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學生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信心,在不斷的進步着,孩子雖然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看到孩子通過老師的表揚在一點一點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心裏真的會格外的高興!我就想發現寶貝似的,我覺得今後一定要多多表揚孩子們,孩子們的自信心也會建立起來,孩子需要我們的賞識與鼓勵,我希望孩子們可以在我們的賞識中,越來越優秀!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看時“愛不釋手”,看後“百讀不厭”的好書。書中用大量的教育實踐闡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其中怎樣發展兒童的思維和智力、培養記憶力給我印象深刻,書中提到背誦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基本技能之一,尤其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對記憶力的考驗也就越大。於是在年幼的時候,對孩子的記憶力進行有效的訓練就成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書中談到剛開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力獲取的知識越多,於是對邏輯的認識也就越多,越深,從而他的記憶也就越是牢固。一旦腦海中已經擁有了這樣的知識體系,那麼新的知識加進來就變的容易許多。如何對兒童進行思維訓練呢?首先要考慮的是任務的複雜和困難程度,再針對於此進行細緻又耐心的訓練。停留在事物表面現象的訓練是毫無意義的。這種訓練需要兒童考驗發現事物之間關係的驚喜。也就是記憶本身要跟它的情感需求聯繫到一起,他們再背誦的時候,還要有喜悦的收穫,那麼記憶對他們來説就會容易很多。否則,乾巴巴的死記硬背是毫無意義的。

作者在長期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對兒童記憶力的培養也是在早期的效果會更好,為什麼有的孩子在低幼的學習情況沒有問題,隨着年齡的增長,會出現更多的學習問題的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記憶力的問題。因為國小之後的學習,能夠通過死記硬背的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少。那麼在國小時段如果進行過專門的思維和記憶力的訓練,那麼到了中學,個人的學習優勢就會很明顯。

記憶在女兒三歲左右的時候,曾經帶她去過一個早教機構,是專門訓練孩子記憶力的,他們利用的方法,就是通過故事和場景的鏈接,讓一些看似毫無關係的內容之間產生一些關聯。老師的手中拿着幾個卡片,然後通過出示卡片的順序來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反覆三次之後,然後就讓孩子複述老師手中的卡片內容和順序。只見這個三歲的孩子,很快就通過回憶故事鏈接到卡片中的內容,最後能夠基本把老師手中的卡片內容複述出來。看到這樣發生在眼前的場景,不由的驚歎:原來我們人類的大腦記憶力是如此之強大的。

其次通過大量的閲讀來反覆在情景中出現的詞彙,一旦理解了就能夠跟當時的故事情節鏈接,再忘記就更難了。在現在二年級的語文課後題中已經涉及到思維訓練,根據給出的課文提示詞語複述故事內容或根據詞語講故事。

記憶力是孩子非常寶貴的財富,是特別需要小心呵護的,這裏面主要就是講解了關於死記硬背的害處。在兒童還處於低幼的時候,適當的採用一些方法來讓他們背誦內容,也許還是可以操作的。幼童對這些文本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有些困難,同時他們幼稚的思維也可以直接去背誦現成的。只不過隨着兒童的年齡和思維的發展,他們就能再用這種方法教育了,首先這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就不能再那樣的直接,不觸發思考的背誦,最終就是把孩子的大腦放置在很僵化的地方,長此以往我們的兒童就會變得過於書生氣質,而不會變通。“書呆子”就是形容這樣一類人。知識簡單的背誦並不能內化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由於大腦記憶的不穩定性,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話,今後忘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對於沒有精確要求的課外閲讀書籍,是不會有背誦的要求的。反而會在讀過之後留下很多東西在潛意識裏面,一旦腦海中留下更多這些記憶,再面對需要我們記憶的教材,就會容易許多。這時候已經不是死記硬背了,它已經建立了一個知識庫,再加入新的'內容去理解,會輕鬆很多。不需要背誦的無意識的內容,與我們有意識需要記憶的內容,這中間的比例是需要作為老師自己把握和拿捏的,我們對於點燃孩子的激情,讓他們主動積極的去翻閲老師推薦的書目,主動的願意再去讀幾遍,這是最具有煽動性的。

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夠更長久,也更容易深入到內心的深入。觀察中也確實發現,成人與孩子的記憶力差距很巨大的。尤其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越是無法通過單純的死記硬背來解決記憶的目的,因為那樣幾乎就是無效的浪費。而女兒在幼兒園年齡段的時候,就可以毫無障礙的在聽讀數遍百之後就順利的背誦三字經了。如何巧妙的利用好他們年少時這一段最好的時光,讓他們多記憶一些美好的內容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不禁思想豁然開朗,更感歎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讓我們終於找到了基礎教育的源頭。他生活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們來説,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乾渴的靈魂,像與我們面對面交談,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他的書不愧被稱為 活的教育學 、 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我慶幸自己擁有它,猶如一杯濃茶,品一口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我想他會一直是我教學中的良師,工作上的摯友。下面我就談談感觸最深的幾點:

第十八條: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該學會激發學生對閲讀書刊的興趣。閲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方式。一個人要學會學習,並且能夠終身學習,首要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學會閲讀。閲讀理解能力是學習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當然,閲讀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葉聖陶所説:“閲讀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經過練習的……惟有在閲讀各種文件或書籍報刊中練習。”國小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階段,要讓學生學會閲讀,學會學習,不待教師教,自己能讀。

第五十三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掌握知識和獲得實際技巧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強烈的學習願望、掌握知識的願望,是這一活動的重要動因。回顧我們的教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學習各種生活和社會經驗,學會學習。學習,在現代社會中不僅意味着教室裏的書本和學科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情感、態度和生活技能的學習。教師不再是知識和真理權威的傳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提供幫助的專業人員。在現代社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學什麼、怎麼學和什麼時候學方面,應該擁有更多的自由和責任,教師或外界的過分干預,會使學生的內在的快樂、衝動、情感產生混亂,削弱他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見,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第七十五條建議中《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蘇霍姆林斯基説:“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尊嚴感:我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在家是個好孩子。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打叉,請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如果學生做錯,我就在題目旁邊打上問號,並告訴學生:“你試一試重做一遍,只要下點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現在還沒給你打分,你再努力點,一定得高分。”學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錯誤,還想出了正確答案,那種自豪感是從來沒有過的。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是啊,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期望被鼓舞,被鼓勵的願望,學生更是如此。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所需要的關心度就更大,這可能會變成他們向前進的動力。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