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如畫》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4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畫》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如畫》讀後感(精選3篇)

  《如畫》讀後感1

徐玲曾經以“流動的花朵”為題創作過一部小説,講述那些跟隨務工父母進城,被城裏人歧視,但努力想做“本地人”的兒童的故事。時隔數年,隨着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日益完善,社會主題開始從“逃離”變為“歸來”,而徐玲對農村兒童的“家園”問題,也拓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於是形成了又一部關注農村兒童的重要作品《如畫》。

“如畫”既是書名,也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江山如畫”與小女孩美善人格“如畫”意象的重疊,深刻地映現出徐玲純正的兒童本位觀與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的理想主義情懷。由於對童年問題的持續關注,徐玲一直在不斷擴容她的兒童文學價值視野。從“小家”走向“大家”,從“家庭”走向“家園”,這是她新近對兒童文學價值本位的開拓。

故事講述瞭如畫跟隨爸爸從城裏返回鄉下的過程。爸爸的創業道路雖然艱難坎坷,但他用勤勞的雙手實現着重建家園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系列成人形象貫穿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比如以支教身份來到銀樹谷的郝校長,為了將貧窮落後的銀樹谷變得富裕文明,來了就沒有離開;從北京來的畫家,用藝術的慧眼與五彩的畫筆繪製出既有傳統、又有自然的生態銀樹谷;還有小林書記,以及從城裏來的房東爺爺奶奶等。正是這些具有高尚品格的成人的存在,才有瞭如畫、如歌、大槐等新農村兒童健康成長的可能。在兒童文學中,成人形象是兒童形象的邏輯前提,徐玲對新成人形象的創建,既是她自我人生價值觀念的外化表現,又是她對兒童文學價值關懷深化理解的產物。

兒童文學的敍事究其深層結構看,都是“在路上”的故事。《如畫》設計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孩子“在路上”,它的特別性在於將孩子的自我成長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緊緊勾連了起來。徐玲完成了一次“宏大主題”的敍事,這種敍事風格在當下的兒童文學中並不多見。在已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社會轉型發展進程中,作家們對鄉村的發展尤其是鄉村兒童的境況,傾注了更多的憂慮與批判性反思,但對於鄉村和鄉村兒童生活的重建卻一直未能真正抵達。這次,《如畫》用最純粹的兒童文學筆法,率先作出了嘗試,意義不言而喻。

徐玲的創作一直屬於冷峻而暖亮的現實主義基調,她勇於直面現實,從來不放棄努力與攀越。她把其個人的精神氣質,毫無保留地通過作品傳遞給千千萬萬的孩子。她與孩子們一起,將這種能量放大,成就了“如畫”這樣“大時代”中不平凡的“小孩子”。

這個“如畫”的世界是由所有的“歸來者”共同建造的。那些辛勞的農民工,曾背井離鄉,受盡歧視與磨難,但“無根”的存在一直是不爭的事實。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惠農政策,正在急切召喚着他們的歸來,重建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園。徐玲以一個女孩“如畫”的切身經歷,為所有“農村”身份的兒童展示了巨大的可能,而孩子正是創造新生活的主人。從“流動的花朵”“留守兒童”到新家園的建設者,這就是“如畫”形象內涵的特別價值所在。

  《如畫》讀後感2

《如畫》以一個女孩的視角描寫了從城市到鄉村的許多小故事,主人公女孩如畫隨父母從遙遠的銀樹谷,來到江海城,她本以為她會永遠生活在這裏。可是,有一天,她的爸爸要帶她回到家鄉,讓媽媽和哥哥留在江海城。

初到鄉村的如畫還念念不忘那遠在天邊的江海城,可過了1年,她喜歡上了銀樹谷村,還熱愛這裏的一切。觀看這本書,作者通過一部作品,即將“流動的花朵”與“留守兒童”兩個需要特別關愛的羣體,和“城市幸福”與“鄉村幸福”兩種並行不相悖的人類追求完美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我更加了解了鄉村的美。

是城市好還是鄉村好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直到讀了《如畫》這本書,我才明白了。城市和農村各有各的好處,我更喜歡鄉村,尤其是這本書上的鄉村,作者把描寫的像銀色的姑娘,銀色的樹葉,銀色的.房屋,到處都是銀色的。除此之外,作者還寫了主人公如畫見證了銀樹谷村的變化與發展。從冷清到熱鬧,從狹窄到寬闊,從黑暗到明亮,從貧窮到富有,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着。

有人説,農村生活是很苦的,我以前也這麼認為,直到讀了《如畫》,我才明白了,原來農村生活並沒有那麼艱苦,反而更加快樂,更加自由。清新的空氣,翠綠的樹木,蔚藍的天空,構成了一幅田園風景畫。

讀了《如畫》,我真正明白了“城市幸福”與“鄉村幸福”的差別所在,城市雖比鄉村好,但鄉村也有自己的特點,《如畫》這本書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讀了《如畫》我知道了鄉村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一點都不比城市差,正是有了這本書,我才改變了對鄉村的看法!

  《如畫》讀後感3

《如畫》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叫李如畫,她出生在銀杏谷,之後跟着爸爸媽媽去了江海城。在江海國小裏,她過得很快樂,令她最喜歡的地方是教學樓上被同學們稱做“小白船”的天台。她還有一個哥哥,名叫如水,他也是跟隨爸爸媽媽和如畫一起來到江海城的。本來一切都很好,可是有一天,爸爸媽媽對他倆説:“我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支撐不了你們兩個人同時住在江海城,所以,我們決定將如畫和爸爸送回銀杏谷,如水和媽媽留在江海城。”這個決定讓如畫感覺是晴天霹雷,她久久不能平靜。

如畫回到了家鄉,覺得自己一切夢想都破碎了。可漸漸的,他發現銀杏谷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而且,那裏已經開始建新房、定新規,一直在改變。爸爸的羊、絲瓜、油菜花都成熟了,賺了好多錢,自己在銀杏谷的名譽越來越高,老師和同學都很欣賞她。只是她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媽媽要把如水留在江海城,把自己送回銀杏谷,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一個銀鎖,上面刻着一個水字,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壬午年,甲辰月,戌申日,命缺水,父姓陳。叩謝!“父姓陳!”如畫驚訝極了,想:難道如水不是我的親哥哥?她帶着這個問題去問爺爺,最後爺爺告訴她,如水是被收養的。如畫頓時明白了為什麼爸爸媽媽決定讓如水留在江海城。諒解、驚訝、明白多種情緒讓她無法適應,這個謎解開了,嫉妒的感覺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取代而之的是她對如水的愛。

很快,她就要上中學了,她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銀杏谷,愛上了它。夢想又重新向遠方眺望。

這本書的主人公里如畫是一個有夢想並努力實現的人,他雖然一開始放棄了,可是她慢慢地又開始努力實現了,這告訴我們:有夢想並且去努力完成的人,生活便不會虧待你;雖然路上終究會有坎坷,但你只要勇敢並大膽地跨過去就一定會成功。

最後,對整篇文章,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宮,雖然有時候會走錯,但是終究會成功走出去。只是看你敢不敢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