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9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一直在想石悦的寫書立場……好像從很久以前,人類對於自身過去的回顧與思考就從沒有停止過,是不是因此便有了歷史這詞?

《明朝那些事兒》給予我不少啟示,當年明月曾在書中暗示過我們的社會生病了,也許不僅僅是我們的社會,然而做為中國的思想者,做為中國人的一分子,他必須首先為祖國着想。他很明白,今日之祖國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必須早日解決……”

“貧富差距?人民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就業問題?住房問題?社會福利問題?不,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陷入了‘信仰危機’……”坐在電腦旁的他歎道,“看下那美麗的夜幕下,越來越多的忙碌着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在每日機械化的生活和人來人往中消磨着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社會喪失了凝聚力,人心沒有了向心力……隨着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現實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淡漠化,功利主義在人們的心中佔據了越來越重的比例……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迷失的時候,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不知道‘活着是為了什麼’的時候,我們離‘崩潰’也不遠了……

他不是一位社會學家,沒法像別人研究社會形態和社會問題一輩子這麼下去,在接觸到海量古籍資料的這十幾年時間中,他細想筆下所記載着的無數人生,忽然可怕地發現到自己眼見着,一代代的人越來越迷茫,心中百感交集。人情的喪失和功利主義的抬頭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因為內心虛無的世界在不斷髮展和不斷變化而帶給人們的‘現實感弱化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避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背離現實……我們的社會已經病了……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我,朦朧中感覺石悦的立場,大概是想指引正在迷失的我們能夠從此書中,找到一種平衡,找到一種契機,能夠幫我們重新找回我們正在或者已經失去的東西,他提醒我們,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不僅在空想中,在現實中也一樣存在……是信仰,是堅持,是一個人的純粹!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權都會走一條道路:新生——發展——腐化——消亡——被另一個新生的政權所替代。這個周而復始的圈子已經在人類社會的頭上盤旋了千萬年之久。沒有一個國家例外,沒有一個政權例外。周而復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似乎就是歷史的規律,沒有一個國家和政權是長盛不衰,然而,每一次的政權的動盪都意味着一次人民的磨難,我們曾經付出了那麼多的鮮血了,我們也曾經犯過許多類似,甚至同樣的錯誤,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會走同樣的道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要走上腐朽的道路,迎接我們的人民的是殘酷的鮮血與戰爭的洗禮?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好了傷疤忘了痛,每一次都要在失去了和平後才知道珍惜生命?能否有一個方法,能夠糾正一個政權,至少不要再犯前人曾經犯過的錯誤,不要在同一個問題上栽倒兩次。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相似,只希望我們不要再重複曾經的錯誤……好吧,不囉嗦了,模仿當年明月的口吻説一句:其實辦法是有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缺點可以改正,但人性的弱點無法避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2

説起讀書,那真是我的最愛。但要問最愛讀的一本書,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兒》。

打開第一頁,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書具有一種別的書沒有的魔力。那詼諧而又嚴肅的語言,令我哭笑不得,我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明朝而歡呼雀躍,又被王振,那個惹人恨的奸相氣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壞人魏忠賢與許雪純的罪行甚至讓我流下眼淚,楊漣等人組成的東林黨為道統而戰,卻無可奈何的死在一幫為權力和錢財甘願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還死的那麼不明不白,令人心酸。歷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過學歷史,似乎明白了什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3

《明朝那些事兒》記述了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將暗淡的歷史煥發精彩。當年明月用他那幽默的筆風,從客觀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帶着讀者去品明朝。

一個王朝的興起,在於前一個王朝的腐敗,一個王朝的滅亡,在於這個王朝的無能。每一個王朝都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裏,人們打打殺殺,從叔侄大戰到闖王李自成,從蒙古部落到後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趕上去。一個王朝滅亡,另一個王朝誕生,這像是在輪迴,但其實是在進步。

一個國家的統治需要實力。沒有實力就會被推翻。弱的遲早會被強的征服。只有這樣推陳出新,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富有就不會造反,軍事國防強大就不會有別國侵略。

一個國家是不能沒有錢的。明朝亡於無銀。國富則民強,國貧則民受欺。中國原來是世界上罕見的帝國,西漢時有絲綢之路,明朝時有七下西洋,各國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學生不斷的湧來,那時何等的強大。後來貧窮下去了,經濟不能再使人温飽,軍隊不能夠足以保衞領土,八國聯軍就來趁火打劫。

為人處事要講氣節,但有時候氣節等於死心眼,我們要有氣節,但不能死心眼。暫時的忍讓是為了以後的長治久安。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否則就是欠扁,很顯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員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時候心態和信念是可以決定成敗的。一支抱着必死決心的軍隊是一支無敵的軍隊。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可怕的呢?相信自己能行,仗就打贏了一半,相信自己不行,那麼仗就別打了,早點認輸投降或者乾脆自殺算了。所以説士氣很重要,堅定信念調整心態,有決心才有動力。自信很重要,但過於自信就成了驕傲,一個驕傲的將軍會讓手下的千萬士卒喪命。一個好將軍就是一個高素質的兵。一次次血腥的戰役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戰友的屍體中獲得總結。面對強勁的敵人,不斷的戰敗,敗久了就會產生恐懼,但不管有多麼恐懼,下次依然要與他再戰,因為國家需要。終有一朝打垮敵人所向披靡!那麼一塊好鋼就這麼煉成了。

什麼物件都有氣數,氣數就相當於保質期。一個王朝在世界上存在多久,這段時間就是他的保質期。氣數的保質期就相當於國力,國力有增無減時氣數殆盡。國力如果永遠強盛氣數就永遠不盡。所以我認為氣數是可以左右的。

斷斷續續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看完了整套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4

最近,我一直在讀一套筆鋒驚奇的歷史書籍,它不僅讓我獲得了頗多知識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感觸……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站看到這番簡介時並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麼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後,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後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着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彷彿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着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現打開歷史之門的並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雲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説書人,他的文字並不是拘泥於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着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祕。就像他本人所説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鬆中瞭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説。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瞭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説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敍述語言並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術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鑑》《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餘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宏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祕背後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刷新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衝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後來我才明白,在戰爭中橫衝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爭中生存並且連戰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並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起傳説中的“戚家軍”,他善於搞關係,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中他的結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豔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説,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5

江山如畫,歷經千年如故。昔日舞榭歌台灰飛煙滅,往日風流人物暗淡逝去。我翻開明朝的歷史,品讀臨末朝亡的心酸。

他姓朱,名由檢,廟號思宗,諡號烈皇,後世稱崇禎皇帝。他是明朝的第十六代皇帝,也是明朝的亡國之君。當年,他身穿錦衣,俯看天下人家,歎一世悲歡離合,那時的大好時光猶在,他何曾不眷戀這紛揚繁華人世間?但這畢竟也是個亂世,先兄早逝,把大明王朝這個爛攤子丟在他的手中。他無奈地接過皇帝大印,穿上哀傷流淌過的龍袍,手握狼毫點江山。當他登上皇帝大位那一刻,他就已經下定決心重振大明,恢復江山。他勤於政務,清除亂世奸臣,平反冤獄,起用良臣猛將。但只可惜,大旱不斷,數瘟疫接連爆發,外有強敵,內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縱橫千里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狀況慘不忍睹。但他不肯放棄,他知道大明不能沒有他。

但命運已經傾倒而下,等待他的只是邊關告急,將士投降。直到兵臨池下、血濺白紗那一刻,他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忍心把愛女砍傷刺死,流淚歎息道:“為何生置帝王家?”但他沒有逃,隨後便登上萬壽山,遠望京城外戰火連天不休,徘徊無語。最終吊上白綾,自縊而亡。那時,他才度過了三十三個春秋,僅此而已。但他臨死前猶記百姓性命寫道:“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黃泉之下的崇禎,還好嗎?如果生命能夠重選,我相信,你一定不會選擇誕生於帝王家。只可惜你生來就處於勾心鬥角的繁華宮廷處,無法逃脱束縛你的幽暗空間。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歎生不逢時處皇室,即便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你卻再也看不到這般繁華景象。願遠在天際的你,能安息忘卻塵世喧囂。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6

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來寫,第一個部分寫的是徐階、高拱、張居正三個政治家的故事,第二個部分是援助北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這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不是什麼大的事件,而是發生在抗日援朝這件事當中的一件小事。當時,明朝大將李如鬆用計,想請日本人談判,然後使詐,攻克城池。當日本人的使者來到大營內時,李如鬆的部下李寧,見到日本人,就拿起刀來,砍死了日本使者,差點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李寧去砍日本人的緣由是什麼?歸根結底,還是李寧太沖動了。由此可以知道衝動是一個極為不好的性格,衝動時,就一切都不會顧慮,也不會考慮後果,因此我們千萬不能衝動。

記得有一天,我在看新聞時,看到了一則消息。有一個年輕人,因為他的父親對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時衝動之下,把自己的父親給殺了,最後被判處了11年的有期徒刑。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就是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把自己送進了班房,毀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衝動可以帶來極大的傷害,我們一定要剋制衝動。

切記,衝動是魔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

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看到班上同學那幾天都捧着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來他看着的是一個名叫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我認為是一部歷史書,一定很難懂。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市圖書館也有這套書,借來看看的。啊!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講述至明末的幾百年歷史。特別是第五本之《帝國飄搖》,主要講的嚴世蕃入獄,嚴嵩倒台,一直到明朝將領領導沿海人民一起抗擊逶寇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儘管是明朝從富強走向衰退的過程,但她也是奸臣倒台,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個階段。特別是打擊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聯想到中國的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的解氣!

一直之前我聽説的都是中國的八年抗日戰爭,原來我們的鄰居國的日本一直在欺負我們中國,殺戮搶劫我們的人民。書中有一句話叫“不打不服”,對日本人的強擄,只有硬起來反抗,把他們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們服氣,從戚繼光到李舜臣等將領,打得日本人氣焰消滅,狼狽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動,為我們中國的前輩們的英雄氣概!

同時《明朝那些事兒》之《帝國飄搖》,語言很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個比方過了我也很明白了!原來歷史上是這樣爭爭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為生計煩惱!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來我們是這樣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書,更喜歡這第五部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8

現在是北京時間20xx年3月21日下午2點鐘,我閲讀完了這本書。歷時幾個月,中間也參雜了很多事,或許緊要或許平常,但終究淡出。

一直對於歷史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總是讀讀寫寫的。但奈何記性太差,書中很多名句、情節,那些深刻的、淺薄的、殺伐決斷的、畏畏縮縮的人、事、物,已經快要忘記。但感覺不會騙人,歷史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所以,關於此書,我想記下一些感受,以便自己尋找。

歷史對於我來説,意味着什麼呢?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想看,想了解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與事。這本書的結尾作者説過不相信以史為鑑,同樣的,我也不信。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存在的。如今的我們只能透過史書去了解那些過去的故事,何謂感同身受,以史為鑑?不過一套客觀説辭罷了。所以我覺得歷史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應該是不同的,筆下的字和歷史上的字,你看後的感受和我看後的感受不會相同。但這也只有自己去捫心自問了,自問我比較偏違心主義一點,如果我活在明朝,那我應該是王守仁的弟子了。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懵的,就這樣結束了嗎?我是如此想的,後來往下翻,發現還真是。歷史還真是啊,荒誕無稽的、離經叛道的、飄渺得沒有方向,同是又是正經虔誠的、簡單有序的、真實得有着太多你想要否認的東西。我不想要講這本書裏哪裏有多精彩?因為我想對於歷史本身來説,它想聽到的也不是讓讀者讚歎它有多精彩,而是這個事實應該讓別人明白懂得。如果你明白了,懂得了,那麼這本書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9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斷殘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籍,那些重大的事件嗎?不是,絕對不是。《明朝那些事》一書為我們詮釋了:歷史原來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一書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有趣的筆法還原了歷史原貌,講述了從明初至明末這段長達276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本書集結了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以及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

我覺得在這段長達276年的明史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朱棣了,直白地講,朱棣確實是一個惡霸無賴,他蠻橫無理、臉皮極厚、六親不認,但同時他又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的好皇帝,一個善於用兵打仗,身體之中流淌着好戰血液的軍事天才,一個獨具慧眼,知人善仁的長者......,朱棣他就是這麼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人。在一些正史上,對於朱棣一般都是負面描寫的居多,但這本書讓我們更客觀、公正地去了解認識了朱棣。

在朱棣在位期間,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打造出了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他雖文化水平不高,卻讓人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冊,流傳千古的偉大書籍——《永樂大典》;他讓鄭和肩負着尋找建文帝與微服四海的使命七下西洋,展現出了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藴——強而不欺、威而不霸;他多次率軍平定蒙古少數民族,通過他極強的軍事天賦,將韃靼以及瓦剌打得是落花流水,為明朝邊境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可能因為早年的征戰經歷,讓他有些嗜血成性,在他剛當上皇帝時,做出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誅方孝儒十族!這也成為了他一直以來為世人所議論的詬病。

除了朱棣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兄弟之間為了黃維德鬥爭。永樂年間,最激烈的莫過於朱高熾與朱高煦之爭,戰爭雖沒有硝煙,卻叫一個慘烈。還有朱祁鎮被也先抓走後,朱祁鈺當上了皇帝,原本情同手足的兄弟倆頓時反目成仇,朱祁鈺想方設法地想置其於死地。在感歎世事多變的同時,我心中也有一絲絲悲哀與愁緒,也許皇位如同吸毒一樣,只會讓人越來越上癮。

歷史是有血有肉的,歷史其實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0

《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想必大家很多人都看過了,當年可是紅極一時,雄霸各排行榜。

為什麼這麼紅,追其原因,可能主要是這套書讓國人意識到,原來講歷史看歷史領會歷史還可以從這樣的角度,變得這麼有意思。要知道我們深受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尤其像我這樣的理科生,對歷史可是沒有一點好感,一説什麼歷史事件,就要記年代,講意義等條條框框,即使有一點點興趣,也磨沒了。

男生還可以看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英雄傳》《岳飛傳》等,女生就看看《紅樓夢》《金瓶梅》《桃花扇》好了。可是小説畢竟是小説,演義畢竟是演義,離真實的歷史還有一定距離。

什麼是歷史?歷史是那些已經發生過的真真實實的事件。為什麼讀歷史?是一種探索,對自身的探索,對人類的探索。且不説讀史使人明智等這些話語,但就對我們認清現處的這個世界的一些基本規律,也是有莫大的好處的。歷史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現在困擾我們的很多事情,在過去,我們的先祖們已經很睿智的碰到過類似的問題,解決過類似的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去了解麼?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有趣的書,200多萬字,看下來一點都不覺得累。第七本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1644年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逼上了景山,走近了那棵樹——他最後的歸宿,全套書宣告結束,明朝300年的風風雨雨在我面前畫上了句話。

明朝,中華文明一個短短的朝代,精彩而又無與倫比。各方人物粉末登場,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或重或輕的筆墨。

朱元璋,朱棣堪稱明朝17帝中卓有建樹的皇帝,有了他們的前期努力,才有了後來的“仁宣之治”,將明朝推向鼎盛。但物極必衰,這也是客觀規律,因此出現了像朱厚照這麼不靠譜的“玩”皇帝。包括最後的崇禎,努力幹掉魏忠賢,勵精圖治,兢兢業業但無奈內憂外患再加上天災人禍,人力定然勝不了天啊,除了一聲歎息,留給我的是對努力做一個好皇上,負起一方責任,挑起一身擔子,即使在危難重重,也不屈服的精神的讚許。

相比之下,那些大壞蛋就惹人厭惡之極。首當其衝的就是魏忠賢了,沒有見過比這更壞的人了,逼走老婆,賣掉女兒,沒原則,沒底線,陰險狡猾,不擇手段,已達到無恥無極限的境界,他絕了後,也空了前。呸~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這麼分得,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人性要複雜的多,比如袁崇煥,比如嚴篙,甚至偉大改革家張居正。瞭解了一個面,又瞭解了一個面,人物就慢慢的立體了起來,豐富了起來。看問題的角度多了,就全面了。

明朝還有很多值得説道的事件,比如科舉的創立,我覺得是偉大的,給了平民一個向上爬的渠道,他也許不完備,但當時確是一項值得稱讚的創舉。

歷史可以不枯燥,可以很有趣。多讀讀歷史,心存敬畏。在歷史長河中,與那些超凡脱俗的人一起笑看今生笑看往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1

個人感悟

第九本太倉促了,其中的人物、事件就跟歷史書上一樣,走馬觀花一般出來一下就over了,沒有色彩。前四五本色彩豐富,這也是區別於教科書的原因。

古代皇帝沒有一個是想當昏君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知道。他天天煉丹,大臣們冒死相諫他會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他所知道的是:大臣們都不懂得這樣的好處的,這樣對我好。我好就是國家好。

這好像一個人的性格。自己最不清楚自己的弱點。書的末尾不是寫了嗎,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一個小氣的人一毛不拔,自己也省吃儉用,朋友有難他不幫,大家都説他小氣,可他不會這麼認為。換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你就那個人,你是故事的主角,你覺得自己壞嗎。普通人都不會覺得。

明月的文筆贊一個。只有幽默才能驅使人一口氣看完那麼厚的書。歷史就在眼前發生,好像看電視劇一樣,只是這比電視劇更精彩。

説幾個人物,讓我記憶尤深。

【王守仁】,這位已經屬於神話級別了,無所不能,能文能武,能伸能屈。大學裏所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算是當今哲學的主流觀點了。唯物辯證法所批判的正是單一的唯心。只是每一種哲學的產生都有他們那個時代所需要的。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活了幾百歲,能否改變後面的結局。真是個迷。

【楊繼盛】不評論了,還是把那段話貼上來吧。記得看到那裏的時候,我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敬佩之心不能表矣。

”在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藉着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卻並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這裏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裏,他低着頭,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颳着腿上的肉,那裏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着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颳着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單調的摩擦聲回映在監房裏,在寂靜中訴説着這無與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着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生(特級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羣人圍着,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着他的`工作,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着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次悽慘而恐怖的哀嚎,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裏,他提着油燈,面對這個鎮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着他的手不斷地搖動着。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二十年前,曾有一部極為轟動的電影《第一滴血》,後來還拍了續集,裏面的蘭博兄極為彪悍,曾把火藥灑在傷口上,給自己消毒,國人為之側目,皆視其為硬漢偶像。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在四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楊繼盛的人曾經比蘭博還要蘭博,而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蘭博是假的,楊繼盛是真的。

楊繼盛就這樣活了下來,就這樣名震天下,就這樣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以及正直。

【朱元璋】創造歷史的人物,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

【朱棣】同上,按理説朱允炆是個好人,可是在看書的時候,還是期待朱棣能贏,皇帝不需要好人來做,只需要有能力的人來做。

氣節,為這兩個字喪命的人太多了。前赴後繼。按照書中説發來説。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三大都掛了,就剩下中國一個,八國聯軍,軍閥統治,內憂外患,抗日戰爭,內戰。這才是真正的歷經滄桑。而在這滄桑中,正是氣節,保全了唯一的文明古國。

關於清軍入關。不知道廣大漢人是怎麼看的。當然了,如今是56個民族是一家,不過那個時候可不是。

我猜想,如今外蒙古國的史書上會不會這麼寫,想我大蒙古國的輝煌歷史,幾百年前打敗了明朝,一統中國,建立了屬於我們帝國的清朝。在他們筆下,“我們“可能就是外人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2

我在暑假裏看了一本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深有感觸。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記敍了從元末1344年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禎帝在煤山自盡,明朝滅亡,近三百多年的歷史。

這本書裏,刻畫了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完美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本色。其中,有橫掃北元、戰無不勝的傳奇名將徐達、常遇春;有獨攬大權,挾持皇帝親征,最後在土木堡戰敗,皇帝被俘的太監王振;在北京保衞戰中,挺身而出,挽救大明王朝國運的民族英雄于謙;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還有抗美援朝,大敗日軍的李如鬆等等。

這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為國盡忠,讓我敬佩萬分;而那些貪官、小人,讓國家衰敗,讓朝政混亂,貪污,為人所不齒,讓人痛恨。這一位位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彷彿就在我面前,與我交談。

但這本書並不像《明史》《明實錄》那樣枯燥無味。此書語言十分幽默。它以通俗的小説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為我們講述了明朝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認為最好的書。這樣的文章,簡直是亙古未有,多一個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個字卻又言猶未盡,文字表達幾乎渾然天成,近乎是十全十美。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讓我認識到了一個王朝的興衰。在生活中,我要以書中的偉人為榜樣,為人要正直、守信,時刻激勵自己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要為祖國的發展與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3

前段時間迷上了這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勾起我讀書的興趣的是網絡,是一個叫林子的網友,她最近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在網上也很火。於是,我便對着我的同學説,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果然有同學向我推薦這本書,而且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於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態來讀書。讀這本網友寫,網友讀,網友藏的書。

讀歷史書,向來是枯燥的。特別是那些正史,資治通鑑我看過幾個章節,二十五史我有台灣文白譯本,但都沒有通讀,因為看着看着就升入半空的煙花,在墜落中熄滅。

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例外,我可以不上網,可以不吃飯,可以晚上讀到十二點以後,可以早晨四點起來接着讀,可以讀着讀着就咧開嘴笑,可以讀着讀着就皺起來眉頭,可以讀着讀着就眼睛濕潤,情感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實錄》為藍本,用口語化的文字來解讀明史。如果説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屍骨,那這部書就是神奇的復原專家,把這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現在你的面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4

這是今年讀的第二本大部頭書籍了,也是我讀的第二本關於歷史的著作。作為理(借)科(口)生,我對中國歷史幾乎可以説是毫無所知,讀完《萬曆十五年》,抱着補充歷史知識的期望開始讀《明朝那些事》,看着右下角的頁碼,真是有些望而生畏的,好在作者的文字幽默風趣,終究在20xx結束以前讀完了。

閲讀過程是以一種讀小説的狀態進行的,加之沒有功底,我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悟,讀完,唯有一聲歎息。世事輪迴往復,於國家如此,於民族如此,於家族如此,於個人也如此。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所有沉浮,看似龐雜錯亂,卻都能歸於佛家所言的兩個字——輪迴。我時常驚歎世間種種事與物都遵循着相似的盛衰的規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説,那就是氣數,是命定的,是難以改變的。

大家都説讀史明鑑,看透了這些個道理,豈不就淡然了、坦然了?其實不然。理,確實是這麼個理,但在沉浮不定的時世中,為己或為公,以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以堅定或不堅定的信念奮勇出擊的人一抓一大把,因為成功喜悦,因為失敗悲痛的也大有人在。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作者説,真正能做到讀史明鑑的是聖人,而聖人確實是少數啊。所以一番感歎後還是繼續鬧騰。有意義也好,無意義也罷。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實與經歷。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法王朝,那些真相隱情,那些明爭暗鬥,那些議論雜説,都是十分精彩的,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現出來。

從一個貧農朱重八,到後來的太祖朱元璋,其間還有一段艱苦的造反過程。我本並不知道其中的過程與艱險,但讀了這套書後,我便了解了包括這段歷史在內的大明二百年的榮華富貴、兇惡奸邪、創立與毀滅。

對於我們而言,史書枯燥而難懂,對我們的興趣不大,但由當年明月創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動及通俗易懂的,好像歷史的一幕幕就在我們眼前放映,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歷史是燦爛的,它孕育了許多愛國將士、著名人物;歷史是殘酷的,有許多正義人士為真理而死,奸詐小人卻一手遮天;歷史也是公正的,因為到最後一直是正義戰勝邪惡;歷史可以借鑑於當今社會,如今官員的貪污之風,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員那般?

歷史是篇精彩絕倫的小説。人物、出場及爭鬥都把握得準確、淋漓盡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議論文,古今中外,議論紛紛,眾説一罈,百家爭辯,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歷史絕不是單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繽紛、真假難辨、興盛衰敗。

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正確地意識到了對待歷史的態度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