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95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着》讀書筆記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1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這寬廣又沉重的話題壓抑得欲哭無淚。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寬廣,凝聚了太多責任和使命。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還未曾感受過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還未曾思考過生存的意義卻被絕情地捲入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讓我捫心自問時,我無從以答。然後,那顆年輕的心漸漸平復躁動,開始思考,人為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帶我們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然後絕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輕狂歲月。

餘華對每個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的人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否現實生活的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總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堅忍,這是否便是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裏,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那個人兒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最後終於捋清,縈繞在心頭久久無法散去的那種思緒,走出這個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積在心裏的那抹思緒,是震撼,是感動,是對生存意義的頓悟,正如當你兩鬢雪白時,再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玩世不恭,才會明白他們終將臣服在宿命腳下。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正感受着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正思考着生存的意義咀嚼着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再次讓我捫心自問時,我淡笑不語。然後,那顆年輕的心終於不再躁動,開始明白,開始面對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外的叫做活着的,現實。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2

我合上書,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周圍的空氣似乎靜止了,彷彿看到年邁的福貴和他相依為命的老牛在夕陽的餘暉中漸漸遠去的背影。想到此,我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

這本書讓我感到生命的沉重。主人翁福貴接連遇到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打擊——先是賭錢輸掉了父輩的一百多畝土地,由闊少爺變成窮光蛋,父親被氣死了。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令他沒有被現實打垮,的確“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福貴開始學習農活,雖然勉強解決一家四口的吃飯問題,但幹一天農活後反而覺得睡覺更香了。窮苦但快樂的生活並沒有多久,接下來是親人的相繼離世——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最後這個家庭中只剩福貴一人,孤苦伶仃,唯一相伴的是那頭年齡看起來比自己還大的老牛。我很想知道支持他活下去的信念是什麼。

書中兩處提到人飢餓到極點的表現:一處是福貴所在的國軍被包圍時期,戰士們面對空投下來的食物瘋搶的場面,有人甚至願意用生命換來一張大餅。另一處是人民公社時期洪澇災害後莊稼被毀,人們靠挖野菜甚至樹根充飢。我看到了人對生的`極度渴望及生活的不易。飢餓一旦危及生命時,求生的慾望會讓人喪失人性。與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相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當下的生活?

對於福貴家人的離世,有的是有預兆的,如一直病魔纏身的妻子家珍。也有意外的死,如兒子有慶。上午還在學校裏活蹦亂跳,下午就因獻血過多而死,這種噩耗讓福貴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幾乎暈倒。僅一夜之間,福貴頭髮全白,我頓時明白衰老不是逐漸的過程,()而是突然瞬間的事情。面對所有這一切,我感到莫名的無奈和恐懼。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珍惜當下。人的生命在漫長曆史長河中就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無數短暫平凡的生命才造就了世間永恆的偉大。

年邁的福貴仍在頑強地活着,在黃土地上艱難的揮灑汗水,黝黑的脊背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但壓不彎的是他渴望活着的心。他從不抱怨,即使沉重但仍選擇活着,他為死去的親人活着,他明白生之不易。汶川地震失去親人的同胞,馬航失事的家屬,希望不要被悲痛擊倒,要堅強地活下去,為失事的親人活下去。

人生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如失業,落榜,失戀等。這些在生命面前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小的不能再小。唯有經歷不如意,才能證明我們活過,經歷越艱難,活得越深刻。希望每個人對生命對時間都保持飢餓感。

生是死的意義,死是生的延續,生者珍惜,逝者安息。

活着,為了活着與逝去的親人,也為了活着本身。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3

最初被吸引是電影《活着》,一開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葛優和富貴就緊緊的交融在了一起。

後來找來小説去讀,已記不清讀了多少遍了,一本薄薄的小説,讀出那麼多厚重,隨着富貴少爺的命運沉浮,體味着人生的沉重。繁華過後,沉澱的只有人生的本真。就象吹盡了黃沙,留下顆顆真金。

生在温順珍貴鄉里的富貴少爺,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過起了佃户生活,娘沒有嫌棄她,被他百般侮辱的妻子家珍也回到了身邊,和女兒鳳霞,兒子有慶一起過着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長,富貴被抓丁,以歷戰場上的九死一生。回家後和家珍相濡以沫,平淡的生活中有温情,但更多是生活的艱辛,很多時候只是僅僅為了填飽肚子。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隨着社會的動亂而隨波逐流,就象一片樹葉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

《活着》用樸實無華,平鋪直敍的方式詮釋了人生的真諦。使我們看到那一份份濃濃的.親情和小人物的內心保存的那份純真那份仁慈。富貴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先是和他一樣敗家的父親和舐犢情深母親離去了,後來有慶被抽血而死,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和他一起飽嘗苦難的家珍也分開了,後來是二喜,就連苦根也沒能保住。只剩下一頭老牛“富貴”。兩個“富貴”頑強的活着。 很多鏡頭在心裏久久不能消失,在賭場被富貴毒打的家珍,槍斃龍二時的幾聲槍響,有慶和鳳霞的死令人揪心的疼。而家珍那句“春生,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所以你不能死”更是催人淚下。從中看到了人性深處的偉大。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活着》是一支古老的歌謠,講述着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可以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4

以前喜歡閲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為何而活着?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着,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説,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5

《活着》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抓去當壯叮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活着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辦公室孫曉紅拿來一張書單,説是公司要求每位員工都要選一本書,看了以後還要寫讀後感。看着一大串書名,不知選哪一本書好,忽然《活着》兩個字跳進了我的眼睛,人有時候也確實也應該想想活着為什麼了,於是就選了《活着》這本書。

原以為《活着》應該是卷幟浩繁的篇幅,縱跨歷史的畫面。當我把它捧在到手中的.時候,才知道不過是一本不足200頁、32開、12多萬字的小冊子。同是描述一個悲慘的故事,較之《冷山》、《牛虻》相比,《活着》帶給讀者的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放下書,很長時間過去了,那些淡淡的文字仍舊牽引着你的思想,有一種衝動和力量,不斷地在心靈深處,敦促你去真實的瞭解自己,瞭解現實,瞭解世界,瞭解美好和醜陋,瞭解苦難與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6

這個冬季我擁有了一本好書,書不厚,但暖人心。初入眼簾時,鮮豔的紅色讓我入了迷。封面很簡單,大紅的底色只襯着兩個大字——活着,在微弱的紫光下,書後似乎隱藏着什麼,顯得異常神祕。

伴着好奇心,我翻開了第一頁......

書以美國民歌《老黑奴》起源,因為這首歌,作者被深深打動,於是寫下了這篇小説《活着》。作者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親眼目睹了人們在這個紛紜擾擾的叫做活着的故事裏死去。

大致閲讀這篇小説時,書中主要講“我”在一個鄉下聽一位老人福貴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福貴原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由於好賭而輸盡家財,變成一個窮人,他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活到現在。

此時,我感到我的心已經非常沉重了。先是為福貴的敗家而感到氣憤,再後來又為了福貴悲慘的命運感到悲哀。整個故事氣氛都比擬陰沉沉,但是,無論福貴的命運有多麼悲慘不堪,即使到了趨於死亡的邊緣,他都活了下來,在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説苦難時,眼睛裏流露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也正是從這裏,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 説到福貴,他本身並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如此放縱不羈,後來雖然變老實了,但是並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過仔細想想他還是有着其餘人不曾擁有的品質。福貴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常人所沒有的,可他還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活着,堅強的活着,不像春生因為在受挫折而自殺,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福貴那樣抹着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但是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崎嶇坎坷,在挫折面前,或氣餒投降,亦或昂首挺胸繼續前行,我相信只要活着,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和感受都會被我們遺忘,被時間所遺忘。

活着就好!我高聲讚揚那句話: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或許像福貴那樣活着,或許像老牛那樣活着......

合上書本,鮮豔的`紅再次入我眼裏,更扎我心裏。我知道時光如黑夜一樣正在轉瞬即逝,死亡也終會如黑夜從天而降。不痛,不悲,不喜。彷彿是一片青葉在風中搖曳,寧靜就在遙遠的身旁波動。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表達。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表達,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7

我是在冬天一間陰冷的教室讀完這本書的,那時對活着的意義充滿了迷茫,像溺水的人想努力抓住些什麼,好安撫心頭的恐懼和低落情緒。

原本以為全書通篇貫穿着鼓勵,結果觸目所及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心酸和死亡,境遇每況愈下,讓人不忍卒讀。我知道福貴最終會孑然一身,但依舊會被牽動情緒。

福貴的兒子有慶被醫院抽乾血而死,我感到無比憤恨,衝進書裏幫着福貴打死抽血的人和庸醫的想法灌滿了我全身熱血。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給校長獻血,都已經抽到臉色蒼白,嘴脣發青,身體抽搐,只因為校長需要的血還不夠,抽血的人便不罷手,放到如今社會未成年人都不能獻血!有慶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回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

縣長女人的命就是命,貧農兒子的命就不是命了嗎?還反問人家受害者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難道多了幾個兒子就可以把他的生命當兒戲嗎?這孩子是多麼真誠、善良,他真愛他的小羊,哪怕後來屬於公社所有時,仍舊為它們無條件付出,在上學前後一天跑上五十多里路給它割草,自己飢飽不定也要喂得它們肥肥的。我為這個善良魂魄的隕落而感到無比痛惜,哪怕明知他只是死在文字之間。

從前不太理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直到福貴父女兩個和王四為了一個地瓜差點用鋤頭挖死對方,那場景實在過於震撼。“王四那人其實也不壞,我被抓了壯丁去打仗那陣子,王四和他爹還常幫家珍幹些重活。人一餓就什麼缺德事都幹得出來”,“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道理都懂,但此時已被帶入到情節中去,感受又有很大不同。

家珍去孃家要了一小袋米回來,全村人都在外面圍着垂涎三尺,隊長拉下臉面祈求,只為了吃上一口粥。飢餓而死的人不勝枚舉,後來福貴的外孫小苦根也因為餓久了難得吃上一次豆子而撐死,我真心為自己浪費糧食的行為感到羞愧自責。我奶奶也曾經經歷過艱苦捱餓,扒樹皮厥草根吃的年月。她向我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總覺得有虛構的成分,飽漢不知餓漢飢,長大後,在文學作品和歷史教材中見多了,自己也在挫折和痛苦中摸爬滾打積累經驗,人生閲歷不斷豐富,對這些不能眼見的事實真相,也能更多的以包容心態來看待,越能理解他們當時的苦楚,越能珍惜眼前容易誤以為是理所應當得到的幸福。

雖然名為“活着”,但小説一直在描寫死亡,福貴爹,老全,富貴娘,龍二,有慶,春生,鳳霞,一個個接連着由不同的原因被推向死亡,或許從哲學的意義上來説,生和死本來就是相對的,沒有生便不存在着死,生下來便時時刻刻向死亡進發。到家珍死的時候我也就跟着麻木了,不再感覺到悲傷,反而鬆了一口氣。家珍活着簡直受累,瘦得皮包骨頭,連一根針都握不住了,但她卻死撐着不離去,一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一雙兒女,二是捨不得自己的丈夫,直到死時還緊緊抓住他的手。餘華説,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我只能説是部分贊同,贊同他對活着的鼓勵與贊同。

活在世上難免有牽掛和眷戀,不管從時間或生存本身的角度來講,人都有為他人而活着的部分,也常常因為他人的.牽扯和影響而對活着更為嚮往。如果真做到了無牽掛,那反而讓人疑惑活着的意義所在,如同以“活着”這個名詞的名義在形式上活着。螻蟻尚且偷生,這話不錯的,但人類正因為螻蟻缺乏或目前我們的研究中認為螻蟻尚且缺乏意識而定義人類自己比螻蟻更為高等,若真的只為活着而活着,那便成為無意識的存活,苟活。許多哲學家窮其一生都找不到答案,妄圖一句話概括活着的意義,那這句話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

家珍死的時候説的那番話讓人感慨很深,她得是怎樣寬容豁達的女人!福貴曾經在她辛苦懷胎時拳腳相加,還去青樓找妓女揹着自己滿城逛遊,她跟着福貴辛勞了一輩子,臨了卻滿足地説,“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麼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白髮人送黑髮人,她卻欣慰於“兩個孩子活着時都孝順我,做人能這樣我該知足了。”或許是由於這話出自福貴的描述,福貴對家珍深懷愧疚,同時滿含感激,便在自敍與回憶中將她美化了。這和《茶花女》阿爾芒以及《傷逝》中涓生的自敍效果同出一轍。若是從上帝視角描述,反倒顯得虛假,對有慶的描寫想必也是如此。

除了對生命的思考,心中還有其他的波折。

原以為自由戀愛才有愛情,相親而來的結合都是為了傳宗接代,我鄙視那樣的婚姻。但看到鳳霞和二喜的狀態,我竟然感覺十分羨慕。“看到二喜和鳳霞像是兩口子,一個燒火,一個做飯炒菜。兩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過後都咧着嘴笑了。”樸實的描寫,平淡的場景,不知怎麼就能嚼出這般滋味。這是曇花一現的偶然還是鄉村愛情的縮影呢?

福貴和他爹賭博,敗光了家裏的兩百畝田,導致一家人從房子搬到破茅草屋,從錦衣玉食的少爺小姐淪落為窮苦地位低下的佃農,但不到四年,贏了他家一百畝田地和房子的龍二不僅被沒收了田地房產,還因為是大地主而被槍斃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能説得清是福還是禍呢?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8

《活着》翻閲起來尤感滯重,總有那麼一些細節,不經意間就會打動你,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心,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展了活生生地詮釋。!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於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於平靜的幸福。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範中分開,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責任,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宏大悲哀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脱,而選擇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責任。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温順,陪他終老一生,以致於,他可以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説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於喊叫,也不是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受,在忍受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9

這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福貴出生於一個優渥的地主家庭,天性好賭的他輸光了家產,帶着老婆家珍過上了農民生活。母親病重,富貴趕去縣城買藥,被民黨抓了壯丁,輾轉多地,兩年後終於回到家中。兒子有慶十一歲那年被“抽血”抽死了,女兒鳳霞長大了,因為聾啞,招了個偏頭女婿,生了外孫苦根,女兒卻死於難產。家珍的病終於熬不住,也離他而去,女婿死於一場意外,被水泥板壓死了。就剩福貴和苦根了,不久,苦根也沒了,就剩福貴一個人,把所有的親人都一一埋進土裏。

剛讀完我的心情説不上是震撼,但沉痛總歸是有的。這實在是像父親母親給我講述的來自於有事的記憶。曾經聽過季師哥和盛師哥打過一場模辯,那個時候我覺得回憶是痛苦的,我説,人的一生大抵都是在忍受與煎熬中度過,進而麻木,為那一點點可憐的希望掙扎着。那不是存在於文學作品中的生活,而是真正於我們的時空中經歷着的歷史。

母親為我講述那些一點一滴的時候,我還太小,以為生活本就該是這幅模樣,長大後,當我享受了當年幾乎是不敢想象的生活我才敢去有那麼一點點的反思與質問。過完就像是書中寫的那樣,對於個人的生死,那是真正的無奈,那種沒有辦法,沒有選擇,你只能接着麻木的活下去的那種絕望。

我想起奶奶死的時候,我虛歲5歲,還能被媽媽抱在懷裏。我看見我們家圍了好多人,姑姑們手上執香,頭戴白孝低着頭抹眼淚。爺爺在奶奶身上一層層地蓋紅被子,把臉也矇住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奶奶不熱嗎,悶着多難受啊,然後就開來了一輛客車,大人們竟然把奶奶塞在車子後面一個長長的箱子裏,我竟然一瞬間懼怕起那箱子裏的黑暗,奶奶為什麼還是睡着呢。

我再也沒見過奶奶了。我終於明白了死亡,原來奶奶再也不會回到我的生活中了。奶奶走的時候是53歲,她的黑髮還根根硬朗分明,精瘦而蒼黃的面頰上如斧鑿刀刻一般的紋路也還清晰,步履倒一直是蹣跚的,更小一點的.時候她就拖着那條坡腿滿村子喚我的名字,看不着了就叫,一聲一聲,帶着熟悉且心安的節奏。真是奇怪,我那時那麼小,到現在為止卻依舊記得清楚,奶奶快死時面目的頹喪,葬禮上大家的表情細節,説過的話。爸爸沒有哭,一點點痛苦的痕跡我也沒有看到,只是見他沉默,我看見那樣的爸爸,我也以為其實沒有發生什麼事。

奶奶的一生走完了,留下了什麼呢,三個小孩?那堆拿去一起燒掉的衣服?我的追思?奶奶屬猴爺爺屬雞,他們結婚那一年爺爺20歲。奶奶的爸爸媽媽生了兄弟姐妹14個,最後只有奶奶一個人活下來了,這個女兒21歲那一年,他們把她嫁了出去,一户完全的陌生的人家當中去。爺爺算是個有本事的,年輕時在外面包了個山頭,倒賣木材,有一輛自己的拖拉機,算是頂漲臉面的物什了。可惜爺爺風流,到手的錢除去抽煙喝酒,就全到了其它女人的褲兜裏。

爸爸告訴我,大姑姑是真的吃過苦的,才十幾歲出頭的年紀,已經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了。那個時候家家户户吃飯燒柴,近一點的山頭全都被砍得光禿禿的了想要打柴那得天亮之前越過好幾個山頭,匆匆砍好,一捆大概百十斤,揹着就往集市上趕。那時候出一趟山可不容易,翻山坐船,誇張點,大概也算得上是跋山涉水了吧。

我在家裏的舊房子裏看見了好幾個又大又舊的木箱子,爺爺説那是以前放稻穀的,一年到頭,一家老小的口糧全指着那兩口大箱子裏的穀米。不夠吃怎麼辦,我問。哪能像現在這樣幸福呢,頓頓都吃得上白米飯,芋頭,番薯,玉米,白米飯算是頂奢侈的享受了。

大概是熬過來了吧,福貴在為家裏所有人送葬之後,終於輕鬆着等死了。物是人非,福貴還記不記得最開始的美好呢?

“早上幾年的時候,家珍還是一個女學生。那時候城裏有夜校了,家珍穿着月白色的旗袍,提着一盞小煤油燈,和幾個女伴去上學。我是在拐彎處看到她,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我的眼睛都看的不會動了。家珍那時候長得可真漂亮,頭髮齊齊地掛到耳根,走去時旗袍在腰上一皺一皺,我當時就在心裏想,我要她做我的女人。”

這是我看完一本書來,唯一的美好。那樣的日子,過不下去也得過。活着,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那麼如今的我們,對這世界,又何以再多指責。

餘華在自序中這樣説:

“作家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在訴説着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裏,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換句話説,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是以為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真實。

而我覺得,現在略微有些不同,那些觸目驚心的現實仍舊是在,但是金錢與物慾給它披上了一層華美的外衣,粉飾着太平。我知道真相的時候還太小,以為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如此,後來發現其實不是,大概追尋的意義就是把生活儘量改變成你想要的模樣吧。但這很難。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10

《活着》看一遍哭一遍,哭了還要看,看着看着眼淚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被美麗純樸的家珍所感動,被福貴一家的遭遇所打動,被福貴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所折服。一個既嫖又賭的紈絝子弟幾乎一夜間把家裏一百多畝地及房產輸了個精光,老爸被他活活氣死了。在去幫媽媽買藥的途中又被抓去做壯丁,從死神手中撿回一條命,先後媽媽、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甥相繼死了,最後他跟一頭別人不要的老牛相依為命,卻不抱怨,樂觀地活着。

我想: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福貴頑強地活下去?是愛,是愛讓福貴頑強地活着。當他因賭一夜至貧時,是父母妻子的愛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時,是母親對媳婦的信任引導他洗心革面。在他遭受兒子的意外死亡悲哀欲絕時,他心裏想着的是怎麼不讓妻子受傷。儘管妻子有病,福貴不離不棄。越是殘酷的打擊越顯示出福貴頑強的承受才能和耐挫才能。最後即使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他因為心中有愛,和一頭老牛生活在一起。是的,親人的實體不在了,但,親人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裏,陪伴着他。 想着網上經常曝光的自殺事件,我想:他們的命有福貴的悲慘嗎?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生命呢?有什麼比生命更值錢的呢?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家珍説: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福貴媽媽説:人只要活得快樂,就不怕窮。人活着,是因為愛。因為心中有愛,一家人想方設法要在一起;因為心中有愛,人就活得開心;因為心中有愛,再苦再累也無所謂;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累並快樂着。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餘華的《活着》,明確活着的目的,明確幸福的含義,不要顧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11

關於拖延症嚴重的我來説,有無數個藉口告訴你我為什麼還沒有讀完這本書,為什麼到最後一刻才敲完這段文字,可是此刻我只想説,沒有原因,只是拖延習慣了,雖然我知道自己會死,但我覺得還很遠,所以揮霍一些時光,也許並沒什麼。

這本由卡思卡特和克萊因同着的小書,老實説,不是很合我的胃口。以一個吃貨的角度詮釋上面一句話就是,有些書,像極了我愛的飯菜,所以即使在不怎麼餓的情況下,遇到它們照樣垂涎三尺,照樣狼吞虎嚥。可是遇上不喜歡吃的,哪怕已經飢腸轆轆,哪怕明知這道菜所含營養是自己所需,因為味道與自己的舌頭不來電,所以就吃起來極其艱難,味如嚼蠟。

當然這本書並沒有上面所説的那麼誇張,起碼那些關於生死的哲理趣味小故事,總讓我忍俊不已,比如這段:

兩個夥計相約去釣魚,汽車拋錨,他們借宿在一個美麗的寡婦家裏,當然是客房。幾個月後,A電話了B。

還記得我們去釣魚麼?

記得。

還記得我們借宿在那個漂亮的寡婦家嗎?

記得。

她有一棟又大又漂亮的房子,我們在客房休息一晚,第二天繼續北上去釣魚,還記得嗎?

記得。

九個月後,我收到一封律師來信。

是嗎?

你有沒有半夜起來去見她?

這個,有!

你是不是冒用我的名字?

對不起,是的,你為什麼問這個?

她剛剛去世,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了我。

哈哈哈哈,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很想給這倆哥們兒點個贊,無論給誰,都合適。

用個恰當的比喻吧,這本書像極了一套精美的西式套餐,我雖然喝不慣羅宋湯的怪味道,但對祕製的水果沙拉偏愛有加,它讓我在酸酸甜甜中,品味了生命,品味了生死。因為書還沒有讀完,所以,我只能暫且擦一擦嘴角,告訴你,味道還不錯!

作者是兩位哲學家,他們從哲學、神學、心理學的角度,揭示了死亡,讓我們能正視生與死。然而,我真的覺得死亡離我很遠很遠,所以,我正不正視,無關緊要。那就説一説關於生死的一些感覺和回憶吧。

提到生死,我總會想起許多年前讀過得一本小説,他的名字叫《活着》,作者的名字叫餘華。在那部小説裏,我最早對死亡多添了許多感慨,憤怒,遺憾,難過,無奈,富貴從年輕到垂老,看着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死去,直至最後僅剩與他相伴的老牛------,而在那之前,我以為死亡就是死亡,老到一定年紀,或是生了重病,總要死,正如一句話説完了總要畫個句號,而不會是感歎號,省略號等一些矯情的意味深長。

今年又讀了餘華的另一本書《第七日》,還是關於死,這次昇華了,上了些年紀的老餘干脆將死亡渲染成另一個生命的開始,那美麗的“死無葬身之地”就是他向我們描繪的樂土。這些天讀這本《每個人都會死---》,總會想到餘華的這兩部作品,多少跟這本書有些契合吧。

信手敲出的文字早已離題千萬裏,好吧,回到這本書,回到書的名字“每個人都會死,但我總以為自己不會”(書的名字取自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的遺書中的一句話)也許還算年輕,所以總會生出許多新的希望,對於死亡,我沒怎麼想起它,當然,也有特殊。

記憶中生命裏只有兩次,對,是兩次!偷偷地跟死神通了個電話,告訴他活着是太殘酷的事,告訴他我並不期待明天是否美好,可是那個東西一面嘲笑我的懦弱,一面用很不屑的語調問我“你真的確定你活夠了?”他這一問,嚇得我撂下了電話,倉惶而逃,我活夠了嗎?

温暖,陽光,幸福,希望------20xx年的冬天幾乎將近尾聲,可是它永恆的LOGO卻遲遲未到。沒有雪的冬天,像沒有色彩的生命,所以我知道,它總會來的,哪怕比以往時候更晚一些!所以活着的我們,應該體味着温暖,沐浴着陽光,回憶着幸福,種植着希望。這樣,才能算活着!

在擁有這些簡單的.幸福之前,年少無知的我們,也許要經過幽長陰暗的隧道,沒有燈光,沒有盡頭,沒有人告訴我們,走多久,就能看到出口,我們只是需要不停的走着,如果牽強算是有個伴兒的話,這個伴應該就做“焦慮”,沒錯! “焦慮是我們的終極老師”,孤獨的焦慮,升學的焦慮,失戀的焦慮,工作的焦慮,沒有人承認是對死亡的焦慮,雖然這是一句大實話。

死亡又怎樣,焦慮又怎樣?

前兩天去見一位過去的同事,也是緣於一件小事要拜託。見面寒暄幾句,竟然得知這位老兄新婚剛剛兩年的妻子在兩個月前暴斃去世了,我還來不及合上自己的下巴,他卻已經輕描淡寫般調侃“娶個媳婦不容易,還得再找,唉!”

他是否有過這個念頭,每個人都會死,但我以為不會是她 !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12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活着,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着》,假設要問我説,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考慮。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長進,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宜看《活着》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才能,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考慮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衚衕裏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範文 篇13

《活着》翻閲起來尤感滯重,總有那麼一些細節,不經意間就會打動你,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於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於平靜的幸福。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責任,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脱,而選擇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責任。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温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於,他可以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説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