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三國演義》有感[大全12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國演義》有感[大全12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

羅貫中曾經説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情節生動精彩的《三國演義》總是能令我愛不釋手。令我越看越着迷。

《三國演義》是的英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性格豪爽、粗中有細的張飛,長髯紅臉的關羽,手舉長刀、身胯赤兔。還有那,被稱為“亂世奸雄”的曹操。

手捧着一本《三國》在手,蕩氣迴腸、可歌可泣的故事燃燒在我心中。其中最讓我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一計“草船借箭”僅用三天,就“借”了十萬支箭,沒讓周瑜害他的計謀得逞。諸葛亮很少罵人,但罵起人來又狠又毒,他罵王朗:“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直接把王朗罵得陣前吐血,從馬上跌下來死了。實在是罵人的經典之作。

除了兩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以外,還有空城計、木牛流馬、火燒赤壁,無不彰顯出諸葛亮的智慧和軍事才能。我覺得諸葛亮不但會用計,還會看人心。在草船借箭的章回中,他就是算準了曹操的生性多疑,才能成功借出十萬支箭。

同時,《三國演義》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三國演義》裏最忠誠的'應該算是關羽吧。想當年,黃軍作亂,朝廷亂成一片,為了天下和平,劉備、關羽、張飛,就在桃園裏結為了兄弟。從此以後,關羽就一直在做劉備的左膀右臂,直到死去。他即使兵敗被俘受盡曹操的恩德,表示誓要“立功以報曹公,然後去。”真是義薄雲天,忠貞不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今年暑假,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一段漫長的歷史。我讀後眼前還浮現着一個個故事,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讀到“孔明正焚香彈琴,笑容可掬,使司馬懿撤軍回城”時。我認識了諸葛亮的儒雅風格。這讓我想起了我去年的一件事。一次與朋友玩,有一個朋友受傷了,腿上鮮血直流。大家有的叫大人;有的`驚慌失措;有的哭……而我沉着冷靜,想了一個辦法。我説:“大家不用慌,先用一張紙止血,再拿白布包紮;最後,大家把她送到醫院,不就行了?”大家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大家有的拿白布;有的拿紙;包紮好後大家送她去了醫院,醫生清洗了傷口,敷上藥,包紮好了傷口。以後,我們做事不要驚慌,沉着冷靜想辦法,什麼事也會迎刃而解。

當我讀到周瑜“為了東吳,諸葛亮必須離開這個世界”一句時。我怎麼也想不通:人家諸葛亮又沒惹怒你,而你卻要殺他,這也太殘忍了吧!做人不能向周瑜有嫉妒心,正巧,我的身邊也有這麼一件事:一次期末測驗我的語文考了98。5分,是全班第一。郭子瑄一些朋友為我高興,而李丞正很是不滿,小聲嘀咕:“她一定抄答案。”於是,沒過幾天,我在一堂數學課發言了幾次,李丞正沒有一次聽我講話。氣的趙老師走了出去。李丞正還在背地裏説我。楊老師知道後説:“嫉妒心是一條毀滅人類心靈的毒蛇,這樣遲早有一天,它會吞了你的。”我不能像李丞正他們一樣嫉妒他人,要學會多多向別人請教,使自己的知識充實。

《三國演義》告誡我們:天下不是爭來的,而是人與人真誠互信得來的,只有大家和諧相處,真誠待人,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生活中有許多書令人受益,或令人如痴如醉,或令人大飽口福,或令人浮想聯翩。但令我最難忘的好夥伴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三國演義》故事中我感受最難忘的'是“火燒赤壁”,在看到“火燒赤壁”這一章時,就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我就像曹操一樣,中了“連環計”,記得那一次,我去買菜,本想挑便宜買個大西瓜,結果回家後才發現西瓜雖大又便宜,但是不甜。我當時就後悔了,後悔中了老闆的“連環計”啊!

“三顧茅廬”這一章,我能感受到劉備十分誠懇,有誠意,請了好幾次都不放棄,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對人要誠懇,這樣別人才會樂於幫助你,相信你。在平時的學習中,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的好朋友就會向我伸出援手,同學有困難找我幫忙時,我也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不是誠信友善的最好體現嗎?

當我又看到“草船借箭”,文中講述了他三天造十萬支箭的事。我覺得我們生活中,要放聰明點,雖説到不了諸葛亮的聰明程度,但也要機智變通。生活也是這樣,當時我在算一道數學題,用一種方法不行,就變換另一種方法,換一種思路想問題。果然,我很快地算出了答案。看到文中第十八回,周瑜氣的不行,既賠了夫人又折兵,當時,我突然有些感悟:這一章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輕易地下決定,要考慮周全後才能做行動。

《三國演義》的故事令我浮想聯翩,使我更加快樂。我不但學習到了文化知識,而且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愛我的好夥伴——《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神機秒算的諸葛亮,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等等,無不各具其態。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講到:周瑜向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不僅面對這樣的`困難鎮定自若,還説只要用三天。之後諸葛亮借來二十條輕快的小船,用黑布把小船矇住,派來三十名士兵,再紮上一千多個乾草捆,在第三天後半夜,大霧漫天之際,諸葛亮他們向曹營駛去,假裝要攻擊,上當了的曹兵一個勁地放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此利用草船借到了箭。

讀了這小節故事,我覺得諸葛亮太聰明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時,利用大霧天氣,讓曹兵看不清虛實,上當中計,圓滿地完成任務。我們要學諸葛亮遇到問題要沉着冷靜地面對,並用清醒的頭腦解決問題,從容地對待。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衞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教育部指定閲讀的書目《三國演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文學明珠。雖然相較正史有偏差,但作為小説,其精彩的情節,鮮活的人物,厚重的歷史背景,使其在章回小説中首屈一指。

《三國演義》以非常客觀的角度敍述了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期間的亂世糾紛,羣雄並起,爭圖霸業,它是一部的英雄的史詩,更是一幅歷史的畫卷。多少狂生草莽,僅憑一腔血勇就高升厚祿,成為千古名將;多少良民百姓像螻蟻一樣被彈指即滅。這是亂世,卻又是英雄的舞台。想當年,諸葛孔明火攻曹軍,何等的瀟灑;想當年,陸伯言火燒連營八百里,何等的氣魄;想當年,呂子明踏舟攜白衣渡川,何等的恣肆……曹操刺董卓,那是何等機變策略;呂布轅門射戟,那是何等精湛與神勇;諸葛亮三次火攻,全盤局勢皆瞭然於胸,那又是何等的智慧與謀略……更不用説他一心為國,全力試圖光復漢室,這份為國為民的大愛情懷,又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他是忠臣良將,輔佐劉備打下“漢昭帝”的稱號,武侯的封號亦被後人傳頌,流芳百世。

我認為,後世的一句讚頌並不是單憑武藝或是權力決定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種心繫天下的國士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關雲長,他的勇武似乎並沒有趙雲、呂布等人厲害,但後世反而無比崇拜他,其根本原因,一個“忠”字。

歷史的金戈鐵馬,世事的滄海桑田,一切都已是過往雲煙,都成為時間長河旁旱已落幕的風景。花開是有情,花落是無意,來者是萍水相逢,去者是江湖相忘。《三國》,永世流傳的經典,古典名著的楷模!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正真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為 “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官渡之戰,曹操以 “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眾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説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時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説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就不可能建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不同的書給人不同的感覺,有的書像一條小船帶你在知識的海洋遨遊,有的書像一把鑰匙,幫你打開世界的大門,還有的書像一條綢帶,串起你童年的回憶。而《三國演義》又是怎樣的一本書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鬥,最後由司馬家族獲得了勝利,將魏國改為晉朝的故事。書中有許多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的人物,比如一代梟雄曹操,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愛民如子的劉備,渾身是膽一戰成名的趙雲,粗中有細的張飛,義薄雲天的關羽,陰險狡詐的司馬懿等等。其中劉備帶給我的感觸是最多的。

劉備是劉邦的後代,也就是漢王室後裔。他雖然具有統治那個時代最需要的仁義且謙遜,但他總以意氣用事,做事不顧後果,這也就是蜀國衰敗的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學習的劉備的仁義之心,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不要因為某個人的一方面不如你,就以輕視的目光對待他。不要學習劉備的意氣用事,不管做什麼事,凡事都要冷靜思考,三思而後行。而不是理所當然去魯莽行事,否則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看完《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我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也學到了很多的歷史教訓。書中所用的計策和謀略,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有很多人學習和運用。所以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學習和揣摩。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性格暴躁,常常鞭打屬下,最後因此喪生。真正讓我佩服的只有劉備、孫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看重人才。

説起劉備,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劉備為了復興漢室,親自到隆中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雖然三番五次為難劉備,最終還是被劉備的仁德、禮賢下士,為人謙和,看重人才的'品質感動,和他一起下了山。

孫權也十分善於運用人才。相傳吳國的大將呂蒙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可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喜歡讀書。孫權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呂蒙説:你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兵打仗。呂蒙推脱事物繁忙,孫權又説:你工作忙,沒有時間看書,你難道還有我忙嗎?我每天都要看書,所以你也要多看書。呂蒙聽了後便開始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唐太宗重用魏徵、商湯辨味識伊尹、周文王打獵求子牙這些都是歷史上善用人才的故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學劉備心存仁德、禮賢下士的品質,也要學習孫權敢於提出意見,勇於幫助人才改正缺點,成就人才的品質。學會做一個能發現並駕馭千里馬的伯樂,這樣才會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曹操對“英雄”的見解實為精闢,有獨到之處。何人能稱“英雄”二字?依我拙見,曹操與孔明可為英雄。

先論曹操,曹操歷來被罵為“奸雄”也就是説,曹操既是“奸賊”,同時又是了不起的“英雄”。曹操之“奸”我不否認,但同時,曹操之雄才大略令我敬佩。曹操較一般之人有先見之明,他識得種菜的劉備必成大氣,他識得無官的雲長必勝華雄。充分地體現了曹操的帝王之才能。面對赤壁的重挫,居然能開懷大笑,並迅速恢復實力,東山再起。明確地顯示出他的樂觀精神。不少人説曹操愛民是偽裝的,其實不然。不管他愛民是真情還是假意,只要對人民好就行了。曹操在一生中殺過不少人,但古代哪個人為鞏固霸業沒殺過很多人?“一將功成萬骨枯啊!就連被稱為的仁君的劉備,霸業也是由萬骨堆成的。為何唯獨曹操受人唾罵?而且曹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及藝術修養,有大將的'風度,實為不可多得的一位英雄。

再談談孔明,他是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羅貫中的筆下更是成為了智慧的化身。俗話説“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孔明正是如此,在未出山前便對於下局勢分析得入木三分。對付周瑜更是如此,他深知周瑜氣量狹小,便有意去氣周瑜,使得除掉周瑜勝之不武。“空城計”也是因對司馬懿非常瞭解才能夠不戰而勝。並且,諸葛亮的忠心也是可昭日月的。面對一個無才無能的傻瓜皇帝——劉禪居然還是忠心不二,毫無奪位之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正是形容諸葛亮的智謀過人、忠心不二,他豈非英雄?

以上為我的一番拙論,最後還是引用毛主席的那句話吧“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三國演義》主題曲飄進我的耳朵時,我被它蕩氣迴腸的旋律深深吸引,於是我利用暑假看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天下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這段時間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

在書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又稱伏龍,從“草船借箭”與火燒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謀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談笑間,羽扇輕揮,強櫓灰飛湮滅”。我長大了也想成為一名軍事家。我要好好學習,因為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靠不斷地學習積累而成的。

在書中我還喜歡劉備,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實際因為他有很強的管理才能,不然趙雲、黃忠這些猛將怎麼會忠於他?不然諸葛亮這樣有膽略,才智的人怎會竭力輔助他?並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我們從“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這句話裏看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擁有高尚的'品質,這句話也是我今後的行為標準。

我最厭惡的是呂布,其實呂布的武功是《三國》中最強的,“三雄戰呂布”中就可證明。但他不僅沒有幹出一番大事,也沒名留青史,還背上了“三姓小兒”的罵名。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呂布給我一個深刻的教訓:不能失信於人。

看過《三國演義》後,我想到了“亂世出英雄”這名話,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法制社會裏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許許多多誠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閲了《三國演義》一書,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穫。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劉備、孫權先後產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經過幾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馬氏奪權,先後吞來蜀、吳、最終統一天下。

總觀全書,作者書中的主角明顯是蜀國,讀都自然喜歡蜀國一點,一般是蜀軍敗,則傷;曹軍敗,則喜。我也在這列大軍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人,劉備三出茅廬後進入蜀國政壇,以超高的智慧協助蜀國站穩腳跟,開疆擴土,赤壁之戰他功不可沒,三氣周瑜他削弱敵國,七借荊州他兵不備刃增蜀疆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劉備臨死前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進了我的心中。可這位“智絕”,本來可以有更大的功勞,統一天下也不為過,但劉備去逝,劉禪繼位,蜀國大勢已去,七擒孟獲,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現對劉備對蜀國的承諾,就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軍營中勞作。時隔千年,杜甫也在詩在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就是這樣一位智絕,用忠心,智慧而流傳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七出祁山有點兒循規蹈矩,去攻克魏國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條路,再説了祁山很貧瘠,就算得到了也沒什麼用。如果諸葛亮當時會仔細想想,蜀國也許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滅了呢。

《三國演義》一書,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讀者也能在感歎之餘,思考一切可能。

三國成立了諸葛亮也應該不會後悔了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在茫茫書海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書就是《三國演義》。

它把戰場描寫得驚心動魄,把人物的動作,表情寫得一清二楚,其中,令我最心驚膽顫的,最拍手叫好的就是“關雲長刮骨療毒”那段。它講的是:關羽被毒箭射中後,華佗親自來給他治傷。因為毒已經進了骨頭,華佗就把關羽的右臂用刀割開了一個口子,然後慢慢地把毒從骨頭上刮下來,然後縫好。關羽竟然一直也沒哼一聲,一直和馬良談笑風生的下棋。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去年夏天,我在樓下和朋友們玩的時候。我正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皮兒被擦破了,紅紅的鮮血流量出來。雖然只有一點兒。我還是坐在地上哇哇的.大哭了起來,在一旁聊天的爸爸媽媽把我送回來家,在抹藥時,酒精弄得我沙沙的痛,我大哭大鬧了起來。過來幾天,我的傷就好了,就跟好朋友們一起蹦蹦跳跳了。

比起關羽,我差得可不是一點半點啊,我感覺他好像就是天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星,而我只是快燒盡的蠟燭上最後的一絲光亮。他的勇氣值得我們敬佩,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想想他,在聽者傷身,聞者丟魂的巨大疼痛下,能一聲不吭地下棋,而且還跟沒事一樣;再想想我們,為了芝麻綠豆大點的事就嚇得大哭甚至絕望,他簡直是太英雄了。

我敬佩關羽,也敬佩把他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描寫得栩栩如生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