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兒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1

閲讀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對於成年人是這樣,對於孩子也是如此。閲讀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格的薰陶……可以説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還不能獨立閲讀的時候,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閲讀,在使孩子養成良好閲讀習慣的同時也融洽了親子關係。

女兒現在四周歲零八個月,她很喜歡看書,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吵着讓我念書給她聽,就連她上廁所時自己也會抱着一本書翻來翻去,活脱脱的一個“小書蟲”。女兒的“書齡”有四年整,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跟女兒在一起閲讀的心得體會:

第一,選擇與孩子成長階段相符的書籍,使孩子對書籍有興趣。

我給女兒最開始買的書是小本不怕撕爛的唐詩和兒歌,那時她大概七、八個月大。唐詩和兒歌都是那種短小的,但都配有精美的插畫,她很喜歡。雖然那時她不會説話,但每次我們給她背一首唐詩或者兒歌時,她都能準確找到對應的畫面。再大一點兒,她能説單個字的時候,就可以接唐詩和兒歌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了。

唐詩和兒歌可以説是我女兒的啟蒙書籍,其實我給女兒買的最多的書是繪本系列。因為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是國內外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孩子在欣賞文字內容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女兒的第一套繪本是《小熊寶寶繪本》,作者是日本畫家佐佐木洋子,是在女兒不到一週歲時買給她的。繪本的內容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等,符合女兒當時的理解能力和所處成長階段的經歷。通過這一套繪本,她知道了見到別人要問好、打滑梯要排隊、要敢於交朋友、每天要刷牙等等,當然她也這樣做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歪歪兔》、《青蛙弗洛格》、《小雞球球》、《小兔湯姆》、《喬比企鵝》、《巴巴爸爸》、《不一樣的卡梅拉》等等每一系列繪本都為我女兒的成長帶來了快樂和幫助,同時也增長了知識。她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玩搶音樂椅遊戲輸了也沒有關係,上超市買東西一次只要一個,有時候做事情要勇敢一些,西方一些好玩的節日是怎麼一回事兒……現在女兒最喜歡的是《貝貝熊》系列繪本,她特別喜歡其中的《科學飲食》和《見啥要啥》,當她挑食、吵着要買東西的時候,總可以用書中的故事去引導她。當然,不能完全按照書中的情節來要求孩子,書對孩子來説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第二,減少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培養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伴隨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都比較普及,玩遊戲、看動畫片,這幾乎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我女兒也喜歡看動畫片,但我會限制她看動畫片的時間,當她不情願關掉電視時,我會對她説“媽媽可以陪你看書”,她大多時候都會欣然接受。可見書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要高過動畫片,因為她現在已經養成了每天都要看書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正是通過最開始對書有興趣,通過每天的堅持讀書而逐漸形成的。雖然看電視、玩電腦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途徑,但對於不到五歲的孩子來説,我還是認為看書要好一些,最起碼這對視力也是一種保護。

第三,要注意讀書時的語調,不要忘了閲讀的初心。

我認為對故事內容生動的表達更能激發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因此,我為女兒讀書時會留意故事的情節,增加一些感情進去,每當讀到一些好玩的`地方,我讀的也會比較誇張,這時女兒都會開心的哈哈大笑,也許這就是女兒為什麼就讓我給她讀書而不是爸爸的原因吧。説到閲讀的初心,記得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同事跟我説,給孩子讀書時要用手指着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這樣就會認識很多字。剛開始我是這麼做的,但我發現在我指着字讀書的時候,她只是在看插圖,那表情可以説是全神貫注,很是沉浸在圖畫世界中的樣子。而且我發現在我一個字一個字指着讀的時候,很難將感情融入進去,故事變得不那麼生動了。我認為生動的閲讀才能更被孩子喜歡,也更能使孩子產生興趣,畢竟閲讀的初衷並不是讓她識字,後來就不再指着字了。現在回想一下,如果當時我一味的要求女兒看着我指的字,她對書很有可能不會有現在這麼大的興趣了。

總之,親子閲讀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女兒現在有着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於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她經常能從書上得到一些啟迪,親子閲讀也拉近了我和女兒之間的距離……我會好好珍惜與女兒一起的親子閲讀時光,與女兒共同成長!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2

大家好,我是貴和華府幼兒園小一班張麟的媽媽。參加閲讀活動已有五十多天,從剛開始質疑寶貝是否可以堅持下來到現在他漸漸習慣和媽媽一起讀書,這個改變是我沒有想到。

每次都是我先讀給他聽,然後他再給我講。你會發現他真的把故事聽了進去,並且試着把它表達出來。

儘管不是很準確,有時還會鬧出笑話,但這對他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鍛鍊吧!像寶貝比較喜歡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和《大衞不可以》系列等,他會要求一邊講一邊進行角色扮演。一會是叉着腰説“大衞不可以”的'媽媽,一會又是惹盡了麻煩被老師教導的大衞,我好想笑,笑這個認真扮演的小傢伙!但是可以看出寶貝很開心。

親子閲讀活動把寶貝與我們的距離拉的更近,就像是在“娃娃家”做遊戲的好朋友!這個活動讓我認識了閲讀的魅力,更讓寶貝愛上了閲讀!在這裏想對寶貝説聲:“張__,你真棒,加油!”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3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學習是分不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痛苦。個性是在現今知識爆炸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知識來應對新挑戰,更是不可忽視。它能帶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人是不可戰勝。但是由於工作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知識武器,透過書本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限制,方便學到新東西,擴展新思路。總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好處可體此刻幾個方面。

一、讀書能夠讓我們站在更高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能夠從中學到更有價值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歷史,記錄了所有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學習前人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錯誤,並有一個較高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結晶,是他們研究成果和經驗體現,透過對他們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東西。在前人經驗基礎上來不斷完善自己,大大促進了個人成長。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這樣説,人類社會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人,做出多麼大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視野

書本中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視野,讓我們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現代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相關性,如果只明白一個領域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知識,才能使未來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人都應瞭解當今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學者們都要有必須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界限,你務必對相關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幫忙。

從它經歷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有力武器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引導。在人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作用,書本就是這樣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人。書籍能安慰我們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羈絆;書籍能夠使枯燥乏味歲月化為令人愉快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蓬勃健康發展教師不僅僅要多讀書,還要讀書廣。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4

培養孩子閲讀習慣的關鍵。古人云,“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養成孩子的讀書習慣將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使我們與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長記憶。以前,在孩子晚上睡覺之前,我都給她讀一段睡前故事,讓她聽着故事甜甜地進入夢鄉。雙休日我就帶她出去玩,並給她講解在書上看到的動物、植物和農作物,讓她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看着孩子興奮的小臉,我的心裏也升起一種温馨的感覺,這大概就是陪孩子讀書的樂趣所在吧!

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澱,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的時候,我們就給孩子挑選了幾本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書:例如《安徒生童話》裏的醜小鴨等等。於是就這樣,我們開始了陪孩子讀書的進程。

安徒生筆下的.這隻醜小鴨,處處受排擠,受嘲笑,受打擊。但它並沒有絕望,而是始終不屈的奮鬥,最終,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通過了長時間的陪孩子讀書我發現,這不僅使孩子對讀書增加了興趣,而且在她不懂的時候還可以及時的幫她解答,使她能在第一時間懂得書中要告訴她的道理。而且,陪她讀書還增進了我們的互相理解,增進了我們的感情。看來,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有書香做伴,生活就會多一份樂趣,情感就會多一份高尚,人生就會多一份精彩!

我們要把陪孩子一起讀書進行到底。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於書的世界裏,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讓孩子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於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5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生活並不是真正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闖入了他們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法則,還沾沾自喜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和諧世界我們所做不是按照成人社會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世界,讀懂他們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敞開心扉接納你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引導者作用和目,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方面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成長。幼兒不一樣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世界,這時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是為幼兒鍛鍊眼睛潛質,更重要是在視覺敏感期階段幼兒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髮展都有務必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食物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增長,孩子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方式就會悄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制止原因。

2--4歲:這階段幼兒到了上幼兒園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羣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小亮片”這些現象,最初我是採取制止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而不沒有深刻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幼兒在自我意識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敏感期方面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同時,要給他們足夠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制止到此刻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幼兒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

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方法引導幼兒發展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環節。不僅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個性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人際交往關聯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幼兒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因素,表現友好、用心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孩子就成了受排斥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方法正確解決幼兒之間出現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兒童,比如4--5歲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問題等,5--6歲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教育是不夠,家長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潛質,而作為教師我們,要耐心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必經過程。老師耐心教導,家長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6

讀一本書,首先要了解作者。而這本書的作者也是我最開始選擇讀這本書的原因。我想知道幼兒園的由來,而福祿培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所以我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了《人的教育》這本書。

福祿培爾,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十九世紀新教育的倡導者之一。這是書中的前言的原話,確實説明了作者的地位。其教育理論以德國古典哲學和早期進化思想為主要根據,以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主張為教育思想的主要淵源。《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對於哲學和教育學的基本觀點。在這本書中他説:“來吧,為我們的兒童生活吧!”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兒童的喜愛,對兒童教育事業的熱愛。我想正因為他充滿着對兒童的深刻的愛,他才能想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最先把學前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才能在兒童教育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即使荊棘密佈。我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後都是一名名幼兒教師。這本書雖都是理論知識,且太深奧抽象,所以我所得到的更多的是希望讓自己的心可以和作者一樣,去關愛,能夠想去為每個孩子做到最好。只有去熱愛,才會有心去關愛。只有懷着對兒童的愛,才有機會做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

《人的教育》主要是以福祿倍爾在卡伊尓霍學校的實踐為基礎而寫成的,集中闡述了他關於兒童的發展和教育的思想。這些知識十分抽象,深奧,複雜。我只能講講我稍微有些感悟的言語。

福祿培爾講述了三個比較原則的方面。

1.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一條永恆的法則,它以一個萬能的、富餘生命的、永恆的統一體即上帝為基礎。

這句話在書中出現了多次。福祿培爾説這條永恆的法則在一切事務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而他的基礎統一體是上帝。而教育就是使學生獲得關於一切事物紮根於、存在於、生活於上帝之中的見解,以便學生有朝一日能按照這種見解去處理生活和進行活動。他始終把教育學説建築於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在現在以唯物主義為真理的時代,我也認同唯物主義。所以我認為這是福祿培爾缺陷的地方,也導致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帶有很濃的神祕宗教色彩。《人的教育》這本書中多次提到上帝,確實,我認同上帝是一個很好的教育人有良好品性的神。其實,各種宗教(不指邪教),他們的神都有教育人的目的。他們的教義都會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人的行為。我認為,宗教的本質也是教育。所以,有人一聽説誰是信什麼宗教的,便會習慣性認為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從這一點上説,福祿培爾只是本質具象化,也無可厚非。縱使建築於唯心主義的限制,他在學前教育的地位也無可動搖。

2.教育要適應自然。

從嬰兒在母親肚子裏成長,它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們知道給幼小的植物和動物提供合適的環境,避免用暴力干擾它們,以便它們能夠按照其內部規律完美地發育和健康地成長。卻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大多數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加到孩子的頭上。他們希望孩子按他們所想的發展。這種行為,我想把它稱之為控制慾,而它的產生是因為父母對自己人生的不滿意,或者自己人生中的遺憾,希望由下一代來彌補,來完成。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他們要的並不是父母給的。教學是開始於兒童的自發活動和本能興趣,終止於兒童通過教學對知識的創造性運用。福祿培爾説,兒童有四種本能:即活動的本能、認識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宗教的本能。教育要追隨活動的本能,就是要喚起發展兒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自動性。這句話對我們的教育是有價值的。我想,我們的教育,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對孩子都不是控制的,強制的,而是引導的,尊重的。要順應孩子的本能,引導他們興趣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做人而不是做事。

而自然的引導,所以教育絕對不是壓制的,填鴨式的把東西往孩子的腦袋裏塞。1839年,福祿培爾建立了兒童遊戲機構,還有一所兒童的“遊戲和活動機構”。之前他還設計了一套合乎教學論要求的遊戲材料,被稱為“恩物”,我想是上帝的恩賜的意思。我贊同他的地方是,童年時一個快樂的時期,應該填充各種快樂,各種遊戲玩樂。而幼兒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玩鬧中感受到快樂,也學到最基本的知識。

3.人是一個連續不斷前進的.、始終一貫地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發展的整體。

孩子不是靜止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他的成長髮展也是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發展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必然的幼兒期是基礎。只有基礎紮實了,發展才會正,才會快,才會穩。福祿培爾把兒童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幼兒期,第二少年期,第三學生期。。少年期是學校教育時期,主要是向少年傳授知識,陶冶他們的意志,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福祿培爾最重視的是幼兒期,這是最影響人的一生的時期。人的一種都在發展,我想在最小的時候讓孩子們養成了好習慣,這種好習慣會一輩子跟隨着他。

福祿培爾極重視學前教育,與以前的教育家相比,他的功績在於詳細地研究了學前教育理論、體系和幼兒園的教學方法。他曾建立了整個兒童時期教育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福祿培爾出生在德國中部的圖林根省的一個小村子裏。在一歲時便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再娶,由於繼母的,父親的忽視,是他的童年充滿了不幸,幼小的心靈在懵懵懂懂時便承受了不該他承受的沉重和壓抑。後來他做了見習林務員,土地測量員,農場祕書等。這使得他對自然有極大的喜愛和興趣,也讓他對植物學等等有極旺盛的求知慾。也許正是因為他童年的遭遇,才讓他這麼關愛兒童,這麼重視學前教育。不得不説這是極為有遠見的一件事,學前教育也從他開始發展至今,也會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福祿培爾是著名教育家佩斯泰洛齊的教育理論主張的擁護者和追隨者。理所當然的,他也擁護了佩斯泰洛齊所説的關於母親和家庭在兒童教育中具有重大作用的主張。也因此,《人的教育》所寫,一切教育的基礎在於家庭。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而兒童最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來高於一切。

《人的教育》這本書雖艱澀難懂,但上段這三句話在我看來,十分高明的講述了兒童教育的本質。當今社會,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大多數人還是不以為然。這不禁讓我感歎福祿培爾居然在這麼多年以前就看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俗話説,三歲看老。一個人的發展成就或許看不大出來,但她的人格品性這些跟着人一生的東西卻是在小時候培養出來的。如果你什麼都不讓孩子決定,長大後你會發現他一點主見都沒有。如果你什麼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那麼他長大了也依舊什麼都不會。我想,我們都希望孩子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有自主的能力,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而這些都是要從小培養的。

一切教育的基礎在於家庭。我們都明白環境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而人在小時候是最容易被環境影響塑造的。所以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環境,也是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環境。古時孟母三遷不就是這個道理嗎?現代社會有一個現象,那就是留守兒童。父母出去打工掙錢,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這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嚴重缺失温暖的,缺失言傳身教的遺憾和缺失。即使有些父母在家,也光顧着掙錢,對孩子不管不顧。對孩子而言,物質並沒有那麼重要,他們要的只是爸爸媽媽。所以,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對於這句話,我想説,無可否認母親是重要的,但我們並不能否認父親同樣重要。缺少母親或者父親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説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我想《人的教育》是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不是代替。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7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非常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能力差,每天穿着髒兮兮的衣服,掛着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着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後來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與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與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説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説,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與他談心,找他説話,漸漸的他能與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非常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説: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與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與“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羣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與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與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8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非常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非常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非常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非常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羣眾生活。非常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非常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非常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非常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非常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非常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9

閲讀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關鍵。親子閲讀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養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家長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和交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是一起享受親情、分享快樂的過程。所以我們都比較重視和孩子一起閲讀,下面是我的一些點滴心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選書。我家的書都是帶孩子一起去選的。我覺得既要尊重孩子的心裏特點,選一些她趕興趣的,如印刷美觀,篇幅短小、通俗,內容有趣的圖畫;又要有一定的價值,情節發展要符合孩子的想象和思維。我家貝貝喜歡的書有《可愛的動物》、《神奇的植物》、《變、變、變》、《絢麗的大自然》、《艾瑪叢書》、《三隻小豬》、《三字經》、《童話故事》等等。

其次是讀。圖書繪本的.畫面很細膩、豐富,畫面間一般有過度和銜接,不要錯過細節,要注意把畫面看全。我們大部分是先讓孩子自己看一遍,鼓勵她把看到的想到的説出來。然後再講給她聽,一邊講一邊一起翻閲圖書。最後以遊戲的方式提問,讓孩子在填空遊戲中回憶故事情節,加深對內容瞭解和語言文字的印象(有趣、好聽的詞語鼓勵她多説一説)。答對就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培養他的潛能和興趣,從而提高閲讀水平,但也不能讓讀書成為死任務,只要她願意看,我們就很高興陪她一起,不能刻意地要求她學裏面的字,記清所有的內容。在興趣的基礎上更能把書讀到心裏去。

最後是環境。因孩子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閲讀要堅持,最好有固定的時間。我家最主要的是睡前30分鐘關掉電視、電腦,坐到牀上讀;週末帶她到圖書館看書、借書,感受那裏的氣氛;週末天氣好有時還坐在公園的草地或大樹下讀。到圖書館借書我發覺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不僅節約了開支,更能培養孩子愛惜書本、控制時間,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好習慣。以前我家孩子覺得書是自己的,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買回來的書,沒幾天就都“分家”了,讓我操碎了心。可現在完全改掉了這個惡習,真的很欣慰。

親子閲讀,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觀察能力;又能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點亮了一盞智慧之燈,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堅持,一起加油!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10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説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裏,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説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裏,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想學的課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齊。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着腳跳來跳去,感受着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裏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説反話,老師説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説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説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説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着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説一説,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羣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11

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説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遊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

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關於幼兒讀書心得 篇12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着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務必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資料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就應把着眼點放在幼兒這天明白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就應着重思考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潛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處。要求選取貼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資料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説,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着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透過調動幼兒用心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用心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構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取一節活動時,選材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潛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説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説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非常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閲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非常好的發展。

Tags:幼兒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