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名著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名著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1

我很小就愛看《西遊記》這部電視,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西遊記》,我都目不轉睛,廢寢忘食,只是覺得好玩,並不懂得為什麼這麼吸引人。

今年暑假,我把幾年前買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拿出來又好好地讀了一遍,深有感觸。

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一路上降妖伏魔,走遍了千山萬水,歷盡了千難萬險,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各有各的性格,特點十分鮮明。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不辭勞苦,不畏艱險,意志堅強,在西遊的漫漫征程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最大的缺點是人妖不分,常常錯怪大徒弟孫悟空。孫悟空呢,聰明機靈,有勇有謀,敢作敢為,好勝心強,愛憎分明,還喜歡捉弄豬八戒,只是性子有些急躁。豬八戒呀,好吃懶做,憨厚淳樸,喜歡耍小聰明,愛搬弄是非,愛佔小便宜,還愛説謊,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敵我難分,最大的缺點是貪吃貪睡,自私自利。沙僧,則是一個態度隨和的人,他任勞任怨,盡心盡責,外表平平,內心忠誠,不善言談,默默奉獻。

通過這次細細品讀《西遊記》,我受益匪淺。作者吳承恩在著作中表現出來的豐富想象力和對人物的刻畫能力,讓我佩服不已。我更要學習唐僧取經的堅定信念,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加倍努力、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像孫悟空一樣擁有聰明的頭腦和過人的本領。

聖母院裏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悽婉地,好像在陳述着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彷彿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着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説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為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臉孔;她善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飢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怎麼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説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聖母院裏,所有故事都結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恆地被傳誦……

名著讀後感2

的變幻莫測,《三國演義》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戰火硝煙的年代而《水滸傳》則使我對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產生由衷的敬佩。而《紅樓夢》則充分鞭打了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

《西遊記》中,一個本領高超的孫行者,一個大慈大悲的唐三藏,一個老老實實的沙和尚,以及一個總能引起人笑 的豬八戒。總覺得孫行者的通天本領和他上天入地無拘無束的形象,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最高追求。在這裏,我學到了人生的真諦,一向一好人形象出現的唐三藏,也會給妖怪的表面現象迷惑,所以我們在當好人時,也要有認清事物的能力。

《三國演義》中,則給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説是戰爭還不如説是智慧上的戰爭,每個人都在戰爭中展示自己的智慧。一向被認為奸雄的曹操其實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

《水滸傳》中,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水滸傳》也是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作品,雖然結局有些遺憾,但他們留給我們的意義卻是深遠的。

最近比較火的一件事,就是關於《紅樓夢》重拍這件事,現在研究“紅學”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紅樓夢》到底有多少未知的謎要這麼多人去探索呢?《紅樓夢》主要講述了賈寶玉與林黛玉悲慘的愛情故事,以及四大家族走向沒落的一個過程,深刻反映了封建禮教必將走向失敗的事實,有人説,如果後40回還是曹雪芹寫的話,結局可能會不同,艘儀現在有很多人在續寫後40回,可是我絕得這結局已經不是那麼重要,故事的魅力在於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只要《紅樓夢》能教育我們,結局什麼樣都無所謂。

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你已經給我們太多太多的知識了。

80年代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紅至今日,劇裏的人物形象彷彿就是書裏制定的面孔。今年暑假,在新版《紅樓夢》劇籌辦的同時,我把這本名著完整地看了一遍。

作者曹雪芹生於百年望族的`詩禮之家,早年生活富貴豪華,或許是因為這,他才能把大觀園裏的奢華生活寫得栩栩如生吧!但在其父遭撤職,抄家的巨大變故後,陷於貧困的境地。獨特的生活經歷,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傑出的藝術才華,使他寫成了這部鉅著。

《紅樓夢》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悲劇,既有貴族家庭由勝而衰。以至敗落,又有寶玉,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有一羣青年女子的不幸命運,反映出清代盛世走向衰敗的過程。

喜歡這部小説,或許是因為它在時代背景下的事態人情把!它通過日常生活故事描寫社會的事態認清,通過這些大觀園,大家族裏的生活,不僅貼近生活,它批判的鋒芒還觸及當時的典章制度,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和思想觀念。

當然,小説也塑造了眾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是兩個封建叛逆者;寶釵,鳳姐,晴雯,襲人,尤三姐和賈政等也是性格突出的人物。俗話説得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十分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也就是這種類型的人。或許是因為老版連續劇中陳曉旭的那雙眼睛吧,似乎總是淚眼婆娑,透露着一絲哀怨。在我映象中,林妹妹體弱多病,再加上葬花那一節,想想實在讓人萌生憐惜之心。但是,她又常常為寶玉打翻醋罈子,説話不僅酸溜溜的,言語之間還有些刻薄,尖酸,總是讓無心之人陷入尷尬的境地。當然,她叛逆的個性我也是十分欣賞的。也許對於生在萬花叢中的寶玉就需要林妹妹這樣一個媳婦吧!

説實話, 《紅樓夢》閲讀一遍還真讀不懂,但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不以驚險離奇的情節取勝,也不脱離實際,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描寫,自然地表現人物和生活。作品的對話語言或文或野,都畢肖人物的口吻,切合人物的身份。就像王熙鳳,語言描寫十分傳神,把一個潑辣尖酸的管家描寫得淋漓盡致。

名著讀後感3

第一次讀《飄》的時候,還在大學裏,看完後,留下最深的印象,應該是作者的寫作功力和那些精彩的對白。第二次,是在參加工作後,那段時間極其煩悶,於是讀了很多的小説,《飄》是其中的一本,當時感歎思嘉命運的坎坷、南北戰爭所帶給她的種種磨難以及她最終愛情的失去,從她身上感受一種的堅強,也學會了説:“我現在不想,明天再説吧”。於是,面對所有的挫折,面對所有的不解,用一種自我麻醉的心態,輕輕帶過。

現在,再讀《飄》,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心態。

少女時代,思嘉愛上了艾希禮,當艾希禮跟媚蘭結婚以後,她衝動之下把自己嫁給了一個根本不愛的人。丈夫死了,她沒有悲傷,然而,她卻因為艾希禮不得不跟所有的'人一樣去做農活、扎柵欄而痛苦而心疼,又一次出賣了自己,嫁給了一個不愛的人,換來了塔拉農場的安寧和艾希禮等人的生活保障。但到最後,卻發現,她的愛情就象她縫製的一套精美的衣服,艾希禮騎着馬跑來,他顯得那麼漂亮,那麼與眾不同,她便把那套衣服給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適,也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麼樣。她只是一直愛着那套美麗的衣服,一種虛構的愛情,一個虛構的愛人,而根本不是艾希禮這個人。因為虛構,她根本不知道她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一個什麼樣的愛人。

我喜歡思嘉,她是一個率性的人,敢作敢當,從不掩飾,為了她虛構的愛情,無怨無悔的付出。為了不傷艾希禮假清高的面子和虛偽的聖潔,她不敢再在艾希禮面前談論感情,生怕一涉及此類話題,艾希禮會跑會躲,從此再也見不到,聽不到了。為了艾希禮一句話,就跟瑞德分居。因為她所有的情感與用心都在艾希禮身上,所以,感覺不到瑞德對她的感情。直到最後,當她失去了所有的人之後,才明白她是愛瑞德的,因為他和她一樣---堅強、無所顧忌、熱情而粗俗。才瞭解瑞德曾經為她所做的一切:在義賣會上,瑞德看出了她不甘心寂寞的心情,便把她領出來跳蘇格蘭舞;瑞德幫助她擺脱了服喪的束縛,瑞德在亞特蘭大陷落那天晚上護送她逃出了炮火連天的困境,瑞德借給她錢讓她回家,瑞德聽見她從那個惡夢中嚇得哭醒時給她以安慰……

可惜,一切都太遲了,當她醒悟,奔跑回家時,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我的愛已經消磨殆盡了,”瑞德告訴她,“被艾希禮·威爾克斯和你那股瘋狂的固執勁兒消磨殆盡了。你固執得像只牛頭犬,抓住你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我的愛就這樣被消磨殆盡了。”

愛一個人太累,愛使瑞德精疲力盡,對於思嘉,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思嘉不是太固執的抱着自己的幻想;如果瑞德不在他心愛的女人面前掩飾自己的感情,維護自己的自尊;如果他們能夠敞開心扉,坦露情懷,真誠溝通;如果他們在所有的過程能夠不互相傷害;如果……

為什麼一切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去珍惜?為什麼要等到無可挽回,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與期待的?生活沒有如果,人,一生都在旅途中,走過了一村,錯過了一站,無法回頭。即使痛定思痛,但失去的永遠是心裏的最痛,那印記是一生也無法抹去的。所以,我不得不欣賞思嘉的那種堅韌不撥。最後,瑞德走了,無法再面對他曾經全身心愛着的女人,思嘉卻想着,“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有期待,就會有生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

但願天下愛着或正準備去愛的人,都能從思嘉的感情中,有所領悟,珍惜現在擁有的,呵護那顆敏感而脆弱的愛人的心,別讓一切隨風而逝......

名著讀後感4

百年孤獨,一個很孤獨的名字。

全書講的是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生長在拉丁美洲的一部興衰史。與書名相合,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拉美是孤獨的。在這片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的純潔土地上,卻被殖民熱潮帶來的歐洲人複製“成功”的經歷,被硬生生地拖入了永不前進、徘徊停滯的怪圈。

而這就一如馬孔多小鎮的故事。

從何塞·布恩迪亞夫婦因為鬥雞的出走開始,馬孔多小鎮的上升期開始了。吉普賽人在這段時間頻頻來訪,為馬孔多帶來了知識和宗教。何塞和奧雷里亞諾在接觸新鮮的金屬冶煉、天文觀測知識時,都把這些銘刻進了一生的歲月裏。在上校最後的日子裏,不斷溶化又熔鑄的小金魚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妙,像是蛋糕上的櫻桃。對更多知識的渴望促使何塞向外面的世界投入更多的幻想,“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就在他開闢大路的路程上,家人都認為他瘋了,把他吊在大樹上。而那吉普賽先知留下的羊皮卷則隱隱提示着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當馬孔多小鎮上的人們逐漸增多,房屋逐漸高築,長子阿爾卡蒂奧從海上歸來時,吉普賽人因為超過人類知識的極限而被上帝抹去,不再造訪。馬孔多進入了下降期。這時開始,由於原來維繫家族和睦理解的祖母烏爾蘇拉的神志不清,家族陷入了一片混亂。麗貝卡的搬出、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放蕩與夫妻不睦、歐洲人以香蕉園為藉口的全面入侵、上校的參戰及十七個被殺絕的兒子……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全然沒有之前的進取之意,變得孤獨、自閉。家族裏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痛苦而沉鬱、不善表達。他們並不是惡劣,而是喪失了心。那截暴風洪水時災難性的列車後,四年十一月零二天的大雨,還有馬爾克斯上校一句孤獨滄桑的話語——

奧雷里亞諾,馬孔多在下雨。

自這四年開始,一切都亂了。直到長着豬尾巴的第七代被螞蟻吞噬,布恩迪亞家族才衰敗地終結。“馬孔多這個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上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最引人深思的,顯然是洗盡萬遍都不肯消褪的孤獨。

對於這樣的孤獨,我曾經有一種出於個人的理解。何塞是家族的第一代,他的出走創造了馬孔多。而他卻有不可抑制的封閉與自大。上校和阿爾卡蒂奧第二同樣是這樣的人。烏爾蘇拉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對變化不顧時好時壞,不是一概消滅就是迫於形勢被動接受。別的人的內心深處總藏着莫大的恐懼,恐懼去與他人相愛。緣何孤獨?我想是缺乏愛與被愛的力量。

然而對人物再次觀察,兩個蕾梅黛絲總是給予我震撼。第一個梅梅(上校妻子)並不缺乏這力量,相反,上帝賜予了她過分多的愛。而她卻芳年早逝。第二個梅梅(美人兒蕾梅黛絲)根本不瞭解什麼是愛人,在白衣包裹中羽化成仙了。她們與這籠罩在所有人心上的孤獨毫無瓜葛,卻都離去的如此早。從某種意義上,這兩個人註定不屬於這家族。

在經過對作者的演講、拉美歷史的瞭解之後,我產生了第二種理解。作者説:“拉丁美洲既不渴望,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做一個隨波逐流的小卒。”拉丁美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飽受折磨。書中的描寫是真實的,五次戰爭和十七次軍事政變是確實存在的。作者寫此書的目的是鼓勵拉美人民轉變自己保守、封閉、盲目的思維方式,告別“孤獨”,學會愛,團結起來。他渴望一個烏托邦,“一個嶄新的無邊界的烏托邦將會誕生。在那裏,沒有人可以決定別人怎麼去死;愛情將成為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

但這鼓勵不單單指向拉美人民,我們都應該擁有克服孤獨、爭取愛、給予愛的勇氣。

上校在戰役結束的疲憊中歎:“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別把我們的房子塗成藍色。”而我們工作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留住彼時沒有孤獨、只有滿滿的愛的心。

名著讀後感5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middot;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能夠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好處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盼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盼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齊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狀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我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務必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説辭,眼睛務必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我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推薦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但是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脱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就應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我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就應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説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説: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忙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一樣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理解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名著讀後感6

讀了好久,終於讀完了《紅樓夢》。不知為何心裏酸酸的。在書中那種淒涼的氛圍中,我常常伴隨着人物的命運而落淚。為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為寶黛終究滅亡的愛情,為清高孤傲的黛玉的香消玉殞、紅顏薄命,更為那些賈府裏大大小小的丫頭們。同樣我為書中那些美麗的詩詞、自然的筆風所折服,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這本書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也是關於寶黛釵的愛情、婚姻的悲劇史。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貴族大家庭的衰落和沒落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柔中帶剛的男子,由於賈府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他的性格深受影響,帶着些許温柔的成分。同樣是由於那些圍繞着他,各以一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們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着他,她們由於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着他。

賈寶玉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説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寶釵勸他讀書,直接導致了他對寶釵的反感,與黛玉的親近,因為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所以才會相愛,寶玉掀開蓋頭看到的不是黛玉,而是寶釵,並且得知黛玉已香消玉殞時,出家當了和尚。他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與封建社會進行抗爭。

林黛玉是我最愛的人物。黛玉幼年喪母,體弱多病,紅顏薄命,身世可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玻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的脱俗的美麗和氣質。

黛玉聰慧無比,琴棋詩畫樣樣俱佳,尤其詩作更是大觀園羣芳之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她就像一個精靈,走進了榮國府,給這個被封建思想緊緊束縛着的`大家庭帶來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她標緻的長相,性格中獨有的桀驁不馴,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使她顯得那麼純潔高尚,卓爾不羣。

在整個大觀園,只有寶玉是與她心心相惜的,正是這種相通的感情,使寶玉黛玉最終相愛,然而由於封建家長制,寶玉黛玉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聽聞寶玉結婚的消息,黛玉最終吐血而亡。

薛寶釵同樣也是一個不遜於黛玉的美貌女子,她也是一個全才,她樂於助人真誠善良,由於從小受封建社會教育,她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中也體現出了黛玉所沒有、王夫人所欣賞的虛偽和世故。她常常勸黛玉,女子無才便是德,勸寶玉用功讀書,可見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有多麼深埃在賈府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大家庭中,一方面,她抱着明哲保身的態度,對於不關自己的事情從來不管;另一方面她善於與周圍的人處理好關係,深得賈母的喜愛和丫鬟們的尊敬。

我很多同學不喜歡寶釵,但是我卻對她充滿了深深的同情,明明知道寶玉和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愛,但是她仍然選擇了聽從家長的安排,嫁給寶玉,犧牲自己的幸福,到最後,黛玉病死,寶玉出家,寶釵過着自己痛苦的下半生。與黛玉相比,我認為她的一生更可悲,黛玉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被封建社會的教育殘害至深,從來沒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我認為寶釵是書中最可憐、命運最悲慘的人物。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最終是以悲慘的命運而終結的。寶玉出家、黛玉悲死、寶釵守寡,他們一同成了封建禮教的殉葬品。儘管寶玉對黛玉愛得死去活來,終究逃不了黛玉一死的命運,不管寶玉如何的與寶釵不融合,也終究免不了娶她為妻的結局。《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名著讀後感7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常看到一些小女生攜帶着《簡愛》這部小説穿梭在菁菁校園,正值花季的她們懂得如何用經典書籍來武裝自己。那時的我浮躁不安,閲歷上的不足加上認識上的膚淺,對一些事物總帶着偏見。一次偶然的機會,從一位女同學手裏 接過這本書隨手一翻,便以為所謂世界名著不過如此。

時光飛逝,終於在近二十年後與《簡愛》結緣,這得益於奧斯汀書友會;若沒有參加書友會,可能我還不會主動去閲讀這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經典名著。每當夜深人靜時,躺在沙發上靜靜地閲讀《簡愛》,把整天的憂愁煩惱統統拋掉,獨自享受那種寧靜的感覺真好。

《簡 愛》這部現實主義小説準確來説是“女性經典小説”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自傳式體裁塑造了一個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女主角簡愛雖然外表 平平,個子瘦小,且出身貧寒,但她有着獨立自強、勇敢正直併為爭取平等而奮鬥的堅強性格,尤其是與男主角羅切斯特之間的愛情完全超越了門第、年齡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昇華到思想和精神上完整契合,以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來説,這超越世俗偏見的真摯情感不能不讓人敬佩不已。

初讀完之後沒有太深的感受,一些零散的心得並沒有促使我有寫一篇讀後感的衝動。在聽完 書友們的閲讀分享後,我的思維又受到了相應的啟發。這本書除了女主角簡,給我印象最深是另外三個對女主角成長路上影響很大的人。簡愛身上體現出的諸多優點想必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都有一定的共鳴,在此無須再一一贅述。

作為女主角兒時唯一的好友海倫,這個可愛的小女生逝去着實讓人心疼不已;她對人事物的看法不僅有着異常超齡的成熟,而且説出的每一句都那麼深刻、發人深省;(富有道理),一顆包容的心和堅定的信仰使她面對死亡無所畏懼。“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復仇永遠不會使我擔心,墮落永遠不會讓我過分深惡痛絕,不公平也永遠不會叫我過分心灰意懶.我平靜地活着,期待着末日。”這位名叫海倫的小女生,或許就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雖然她短暫的生命如流星般匆匆劃過,但她的坦然和從容讓人無不為之震撼。“既然生命很快就會過去,死亡又確實是通向幸福和榮耀之門,我們又何必被苦惱壓得灰心喪氣呢?”

學監譚波爾女士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女性,她總是舉止安詳,神態莊重,談吐彬彬有禮。對簡來説,她是亦師亦友亦母親;她不僅是簡的授業導師,而且與簡建立了友誼,還擔當了母親的角色,可見她對簡的成長影響至深。如簡所説:“我所獲得的一些最寶貴的知識,都要歸功於她的教導...我曾經從她身上學到了她的某些品性和許多的習慣,---較為和諧的思想,較為節制的感情,已經在我的心靈裏紮根。我立志忠於職守,克盡本分...”

牧師聖約翰是僅次於譚女士的一個接近完美的人物。除了他曾極力要求表妹簡成為他的妻子 這一點,因為去印度傳道的緣故,成為他美中不足的瑕疵,也使得讀者認為他是極端自私的人。從傳道事業方面來看,他無疑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好牧師;在個人的情感方面,儘管他曾與富家小姐奧立弗深情相望,但還是把兒女情長深深埋藏,始終不忘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將基督的教義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一個超越世俗男女情愛的'青年男子,以及他那堅忍與理性的品格,普通人或許是無法理解的。

譚波爾與聖約翰這兩人在某些方面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有着良好的教養,博學多識,舉止莊重。個人覺得他們都是淑女紳士中的優秀代表;譚女士擁有與其外表一樣的美麗心靈,她對簡的關愛處處散發着一種人性的光輝。站在一個現代男性的角度來看,譚波爾式的女性應該是眾多男性心目中渴望的理想伴侶。

女主角簡愛自尊自強的美德、勇於追求真愛、不貪戀金錢物質的高尚愛情觀,對如今生活在極度物質化社會裏的青少年女性,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仍不乏有現實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名著讀後感8

《紅樓夢》敍述了一個發生在貴族之家衰敗過程中的愛情悲劇。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和王熙鳳是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相當高的地位。

林黛玉,封建社會婦女們才華和痛苦的總結。她有高度的文學天才,清醒的哲學頭腦,高尚的情操,真摯的熱情。她鄙視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她不諂上驕下,不貪圖富貴,她用生命來爭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為了堅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與幸福的愛情,她鬥爭到最後一分鐘。在她身上,我看見了劉蘭芝、李清照、朱淑真、崔鶯鶯、杜麗娘等各種靈魂各種智慧或多或少的點點滴滴的交流。

作者曾刻畫出寶玉如何迷醉於寶釵的一隻肥潤柔美的手,又指出寶玉如何偶然受了鴛鴦的粉嫩的脖子的誘惑;然而對黛玉,他只在第一次見面時發現她有着微微顰鎖的雙眉。寶玉曾説黛玉像個神仙,卻沒有説她是個美人。黛玉的美是被人公認的病態的美,也是痛苦的美。高級智慧遭遇了苦難的靈魂,便發出了一種奇異的光輝來。被珠光寶氣,膩綠紅肥所圍困的寶玉,他所要追求的是抽象的超現實的靈感:黛玉幽僻的生活,奇異的文思,超越的意境,對寶玉的確能給予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滿足。在寶玉眼中,她那疲弱的身體顯得脱俗,含愁的眉眼顯得深刻。成為寶玉心上人的不是那“豔冠羣芳”的寶釵,而是“風露清愁”的黛玉,只因她能使寶玉的靈魂清醒、昇華、淨化。

罷《紅樓夢》,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們寫的是,那些不過是生命的伏筆,供紅學家們有機會上《百家講壇》,詩詞歌賦是一波三折的詠歎調,反反覆覆,都是説不盡的薄命。相比對青春、對逝去時光的刻骨銘心的留戀之情,幽微靈秀,氣象萬千的紅樓境界以及光景常新的人文薰陶。使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從中,我強烈地體驗到愛的珍貴和生命的永恆缺憾。

回想起寶玉對黛玉產生崇高的感覺時,黛玉對寶玉產生知己的感覺時,我不禁感歎人生意識的共鳴。寶黛愛情的悲劇的必然性不只是由於個別的封建制度。不幸的'結局之所以不可避免,不僅因為他們在戀愛上是叛逆者,而且因為那是一對叛逆者的戀愛。寶玉不但在黛玉死後仍然愛着她,不像張生那樣悔改,而且他對於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滿和反對。他反對科學、八股文和做官。他違背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他討厭封建禮法和家庭的束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膽的,不知悔改的叛逆者,黛玉卻同情他,支持他,愛他,而且她本人也並不是一個馴服的女兒,等待她的自然也就只有不幸的命運了。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我不滿黛玉之死。黛玉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説。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兩人要想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最終氣死了。可轉念一想,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向賈母開的了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

我不滿寶玉出家。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了。他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便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像都無法改變。

我不滿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寶玉他不做和尚又能做什麼呢?難道他追求功名利祿,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

愛情和生命,在那個年代都顯得短暫而失敗,像一首鋼琴曲的最後一個音符,無論有多麼高亢的調,結局都是消失於離開……

名著讀後感9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説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但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

從小就愛看《西遊記》,而取經女兒國這一集更是從這首《女兒情》開始迷戀上的,知道今天為止,每到看到這一集到會感到非常欣喜,我想這就是所謂經典的緣故。

《西遊記》和《紅樓夢》兩部電視劇是我國電視界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最早改編拍攝的,在《西遊記》改編的過程中始終以“忠於原著,慎於翻新”為指導思想,所以才有這樣一部既不脱離原著又有新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趣經女兒國》一集是改編最為成功的之一。此集根據原著第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三回而來,其實在原著中對女兒國一難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但是經過改編之後豐富了故事情節、深挖了人物心理、發掘了更多的人文主義精神。此集的男女主人公“唐僧”和“女兒國國王”分別由當時的著名青年演員徐少華和朱琳扮演。他們二人的表演到位,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由楊潔導演親自作詞、許鏡清作曲的《女兒情》從內心唱出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美好向往。‘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營造出一個詩一般的境界;‘説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更是唱出了二人的心聲!觀眾恐怕此時已經為之深深的陶醉了,

徐少華飾演的唐僧的的特質是温文爾雅,有禮有節。由於取經人的心理活動、形象定位既無文獻可以參考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完全需要由演員自己揣摩,再加上對外形上的要求使得唐僧的形象塑造相當有難度,但是徐少華確實將唐僧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而在這一集中,徐少華更使得人性在這位被神化了的取經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朱琳飾演的女兒國國王則是温柔善良、美麗純潔,既不失一國之主的矜持,又反映了作為一名年輕女性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此集中大量的運用了“蒙太奇”手法拍攝和鏡頭語言,比如在御花園這個場景中,從水中的鴛鴦拉回到站在橋上觀看的兩個人,拍攝的相當成功。遍劇有意營造了“夢境”、“遊園”、“賞寶”、“送別”四個場景,可以説賞寶一段是該集劇情的顛峯之做!在柔情萬種的女王面前,就再是聖人也孰能無情?!通過一段精彩的對白,更是將兩人的內心活動刻畫的淋漓盡致。就在觀眾為唐僧是否能夠堅持取經大業而擔心的時候、也就是唐僧內心的取經大業與兒女情長兩種思想進行鬥爭的時候,蠍子精出現了!可以説是出現的恰倒好處,這就是編劇的高明之處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對於唐僧來説取經還是大事,在經歷了一番心理鬥爭之後唐僧終究還是義無返顧的走上西行路。

女王對唐僧的愛情是高尚的、純潔的、理想的',是不帶有任何色彩的!唐僧最後還是取經去了,女王也仍然在做她的女王。雖然説在原著中“宏揚佛法”的主旨已經被沖淡,可是愛情絕對不是主旋律,所以説這次短暫的愛情遭遇也只是漫漫西行路中的一個小插曲,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四個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樑遺夢”。或許早已被人淡忘,或許成為了人心中永恆的回憶。

促使唐僧下最後決心的不是那些所謂的清規戒律和崇高的信念,而是蠍子精的出現使得事情的發展來了一個大轉折,這其中的奧妙就要觀眾自己細細的體會了!其中唐僧被蠍子精攝到妖洞之後,女妖説:‘你能與那女王卿卿我我,難道就不能與我做個長久夫妻?!’唐僧則説:‘人與妖豈能相提並論?!’。這句話完全表白了唐僧此時此刻的心情。

看送別那場戲更是將整個劇情推向了最後的高潮,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充滿了淒涼和惋惜!四個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樑遺夢”。或許早已被人淡忘,或許成為了人心中永恆的回憶。

結束曲《相見時難別亦難》字字扣人心絃,無不使人對最後的結局充滿了遺憾!

名著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斷代的歷史小説。

四大名著,每部都是精品:《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水滸傳》以其酷自由、富於反抗鬥爭的民主思想和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人十分的喜。而《西遊記》更是出名,它不僅有文字書的形式、連環畫的形式,還拍了動畫片、連續劇。但我的最愛卻是。就連平時玩的電腦遊戲也是以三國為背景的。

《三國演義》這部小説是依據陳壽的《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説。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這使得本來只有高級知識分子才讀得懂的史書,變得幾乎連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看下去。

《三國演義》是小説,它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人人都説《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作者在此書中加了許多虛構的情節,是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

現在來説説《三國演義》的人物,這也正是此書的一大成功,它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它的人物描寫十分清楚,忠就忠得義薄雲天,奸就奸得狠毒無比,讀者一翻開書就見到每一個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我讀《三國》,全站在劉備的蜀漢一方,其實作者的觀點同我一樣,只不過我支持蜀漢是因為劉備手下的將領,而作者卻有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天下者,漢家之天下也”。作者也用這個觀點塑造了正反兩面人物,正的如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反的則如曹操、司馬懿、司馬昭。

其中,諸葛亮可算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了,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而且忠心耿耿。《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諸葛亮正是蜀國的一個大人物,他一生謹慎,借東風,火燒赤壁,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連周瑜這樣的智者都敗在他手上,可以説諸葛亮是 “智”的化身。而他擺空城計一役,更是顯示了他無與倫比的智慧。

蜀國不僅有文將,更有武將。蜀漢“五虎上將”,每一個都是英勇無敵的猛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而關羽更是以其忠義被尊為“武聖”,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是“忠”“義”的化身。

但我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他倆,而是趙雲。趙雲,字子龍。他智勇雙全,為人品德高尚,對蜀漢忠心不二,是難得的將才。在大多數時候,他都擔任的是近衞將軍一職,這並不是他的能力不夠,只是由於放眼蜀漢能勝任這一位置的也只有他,而多次救主,立下奇勛,這也證明了一句話,“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他還是演義中有記載殺敵將最多的人。他給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不在勇力方面,而是他的膽識、人品。作為一員武將,趙雲無疑是第一流的,但他不像眾多三國戰將那樣主要以武勇揚名,他表現為有勇有謀,處事縝密,見識不凡,人品高潔,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就他的德才來説,蜀漢將領可以説沒有哪個能跟他相匹。人們歷來對趙雲也沒有爭議,一致推崇他的美德,這在三國人物中也是少見的。蜀漢方面包括劉、關、張以及諸葛亮在內,歷來的評價並不一致,至少在某些方面有爭議;而趙雲,則沒有這種現象。也許演義中參加各類戰役最多的不是他,但是他的戰功卻是無人能比的。他在長阪坡曹軍中七進七出,勇不可擋,力斬曹軍五十員名將,比之關公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難得多,也精彩得多。此外,在漢水一戰中,他不僅救下了被曹軍圍困的黃忠,還力退曹操的大軍。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總之,他是我心中的“三國第一大將”。

名著讀後感11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説家。他們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在他成功後,不幸耳朵失聰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然而的勇敢、努力、堅持並沒有白費,因為他終於成功了,他戰勝了很多我們難以想象和難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還有一點就是作為一名音樂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沒有台下聽眾的支持、肯定和青睞,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壓力,帶給心靈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還是戰勝了它們;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為之歡呼雀躍;他的實力得到證明,所以最後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顛峯。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温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寫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著讀後感12

在20xx-20xx學年度教研月中,我自覺利用課餘時間認真研讀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愛的教育》,收穫頗大,體會如下:

《愛的教育》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日記體小説,這部小説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以充滿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記錄了孩子們在整整一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動人畫面,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10本小説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四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生活相對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為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這個祕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為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樣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為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並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於明白兒子為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醒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願兵不幸犧牲後,校長常常帶着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畢業時,安利柯好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正如其書名所暗示的,《愛的教育》宣揚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生活中處處留下愛的印記。安利柯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起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全書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無不包含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提醒人們學會用一種温暖的眼光看世界。

當安利柯對沿街乞討的母親表現出漠然的神情是,父親是這樣及時地寫道:“安利柯啊!好好聽着!不幸的人伸了手求乞時,我們不該假裝不知的啊!尤其是對於為了自己的小兒而求乞的母親,不該這樣。這小兒或者正飢餓着也説不定,如果這樣,那母親的難過將怎樣呢?假定你母親不得已要至於對你説:‘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給你食物了呢!’”這一番話足以證明父親的那顆金子般的心,他希望孩子富有愛心和同情心。

通過對本名著的學習,我真正體會到愛的教育藴含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質教育的根基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在全書中我們看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堅持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個性上允許孩子自由發展。

名著讀後感13

今天,我又重温了吳承恩的《西遊記》。《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經讀過幾次,但總是百讀不厭。

《西遊記》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遠萬里、歷經劫難,去到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在取經的途中,他們經歷了凡人和仙人給他們“製造”的九九八十一難,但是唐僧一直非常堅定,即使就要丟掉了性命,也始終秉持他心中的信念,最後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在這個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現在我是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有了難題就去迴避,那永遠也學習不到真正的知識,只有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我才能學好基礎知識;等我以後走進社會,就更應該發揚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只有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積極地想辦法戰勝困難,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書中講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正經的故事,書中很多精彩的故事情節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説唐僧吧,雖然他是一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但他有遠大的志向,儘管西天路途遙遠、妖魔鬼怪眾多,他仍然朝着奮鬥目標勇敢前進,終於克服千難萬苦求得真經。

孫悟空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他的火眼晶晶能夠分辯妖怪的真假,他的如意金箍棒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上孫悟空降妖除魔、屢立戰功,為唐僧能夠取得真經立下汗馬功勞。

豬八戒和沙僧的表現雖然沒有孫悟空完美,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特別是豬八戒又貪吃又貪睡,遇到困難不敢面對,但是他們對待唐僧忠心耿耿,遇到妖怪時全力出戰、毫不留情。

讀《西遊記》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必須講團結,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孫悟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怪,“踏平坎坷成大道, 鬥罷艱險又出發”,是西天取經第一功臣,但如果沒有豬八戒、沙和尚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配合,孫悟空捉妖也不會那麼容易。唐僧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求取真經也痴心不改,師徒四人始終互幫互助、互諒互解才取得了最終勝利。聯想到我們三年級五班這個集體,有的同學學習刻苦,有的同學性格開朗,有的'同學興趣廣泛,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這些同學能夠團結起來,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和睦相處,就一定能夠拾漏補缺、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通過閲讀《西遊記》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作用,俗話説:“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祝願我們三級五班全體同學像一家人一樣“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

小朋友們,那你們覺得裏面誰最厲害呢?你會選悟空吧?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會七十二變、能翻筋斗雲、有降妖伏魔的本領,真讓人佩服。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學他,他調皮搗蛋: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他不守規矩:偷吃人蔘果、幾次要回花果山,要不是緊箍咒讓他頭痛難忍,要不是唐僧的教育提醒,他不會知錯就改,更不會由從石縫裏蹦出來的妖猴歸正為名符其實的齊天大聖。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但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孫悟空在一個山前去偷妖怪的寶葫蘆,只見它搖身一變,化成一隻小蚊子偷偷地鑽進洞去,此時妖怪正在説話,看那孫悟空兩隻眼睛直盯着寶葫蘆,試圖接近寶葫蘆,他一眼看見了旁邊倒酒的小妖怪,偷偷一棍打死妖怪,化成他的模樣盜走了此寶。

那孫悟空可真能啊,而我卻不如他,先別説智鬥妖精吧,就連現在的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我都會撒嬌地拉着爸爸得手,讓爸爸幫我解決。

況且孫悟空不光是這一次,每次都會智鬥妖怪,救出師父和師弟。而我呢?和他完全境界不同,所遇困難不同,他會用全力去解救他的師傅,實在不行才會請求別人,我卻光顧着玩,心裏想我有老師、爸爸幫我,而他卻一往直前,不怕困難。

我以後一定要像他這樣,遇到困難仔細思考,沉着冷靜,不能半途而廢,將來為祖國做貢獻,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名著讀後感14

格列佛是英國一個酷愛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時學醫,後來在海輪上擔任外科醫生,多次環遊世界,到過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四次遊歷。下面便是他的遊歷見聞。

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格列佛應“羚羊號”船長的僱請,乘船到太平洋一帶航海,因遇風暴,“羚羊號”觸礁沉沒了。他和五個水手跳入救生艇中逃生,可是半途那艇也翻了。格列佛隻身被風浪刮到利立浦特島上。上岸後,他由於過度疲乏,躺在草地上酣睡了一覺。待他醒來時,他覺得全身都動彈不得,他的四肢、身體被緊緊捆縛住了,連他的頭髮也一根根地被縛牢在地上。他只能仰天躺着,太陽曬得他睜不開眼睛。這是,他聽到四周有一種輕微的嘈雜的響聲。同時,他感到他的左腿上有生物在爬動。那東西漸漸爬上他的身體,走到他胸膛,又去到他的下頷邊。格列佛略略把眼光朝下一看,只見一個不到六英寸的小人,兩手執着弓箭,揹着箭壺,神氣傲然地領頭走着,後面跟着四十幾個小人,全是戎裝打扮。格列佛大喊了一聲,嚇得他們拼命奔逃。有的從他身上滾落到地面,有的自相踐踏負了傷。

過了一會兒,小人又圍攏過來。格列佛感到不耐煩了,把左手略微一翻動,便有幾百支箭向他射來,他覺得被針剌一般。格列佛只好躺着不動。小人在他右耳約三、四碼的地方,搭起了一座高台,一位很體面的長官模樣的人站在高台上,向他發佈演説,意思是要他投降。格列佛別無出路,只好表示歸順。於是有五十個小人跑上前來,割斷了繩索,給他鬆了綁。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餓得要命了。小人便在他身體兩側,安放了幾把梯子,上百個小人挑着籃子,把一籃一籃的食物輪流往他的口裏倒下去。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籃的食物,小人應接不暇地倒。他們為格列佛食量之大,驚奇不已。

接着小人用了一萬五千匹御馬把他拉進京城。皇帝(他比他的臣民高一指甲)帶領他的.大臣們站在一座高塔上瞻仰格列佛的風采。小人國的居民也絡繹不絕地跑來觀看,因為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巨人。皇帝召開大臣會議,討論如何處置格列佛的問題。有人擔心格列佛的食量太大,他一人的伙食,可供一千七百二十個小人的食用。光飲食一項,就有可能引起國內的饑荒;有人主張把格列佛弄死,但又擔心他的龐大的屍體發臭後,會造成京城的瘟疫。最後,皇帝決定暫時讓格列佛留着,派了五百人給他當差,還叫了三百個裁縫,按國內最時興的樣式,給他趕製了一件衣服。

一天,格列佛得到國王的允許,讓他參觀皇城和皇宮。那皇城四周是城牆,高二英尺半,闊十一寸,每十尺之間築一雉堡。格列佛從西門跨進了城,他小心翼翼地在街上走着,生怕踩傷了市民。他身上穿着短衣,因為他怕衣襟掛壞了屋脊和房檐。街道兩旁的房屋都是三層至五層,每幢房子窗口和陽台都擠滿了看熱鬧的市民。兩條主要街道有五尺開闊,那些巷子只能容納格列佛的一隻腳。皇宮在城市中央,有一帶高二尺的御牆。國王希望格列佛參觀他宏大的宮闕,但格列佛無法進去。後來,他想出一個妙法:在御園中選了最大的幾棵樹木,用小刀把它削製成三尺來高的兩張椅子。一張放在外庭,一張放在內庭,他踩着椅子進入了宮殿,躺在宮內一塊空地上,抬頭仔細觀看宮殿。在那兒,他看到了豪華的陳設和簇擁着婢僕的皇后和公主。

小人國的幅員並不大。他們有着奇特的風俗。國王在選拔官吏時,讓人們在繩上跳舞,誰跳得高便可以當大官。財政大臣被認為是全國跳得最高的人(超出別人一英寸)。在盛大的節日裏,官員們還在皇帝執着的橫杆上下表演特技。按表演技藝的高低,分別賞給不同顏色的絲帶。這個國家有兩個政黨。他們的區別是一黨穿的鞋跟高些,另一黨的鞋跟低些。高跟黨自認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國王則偏向低跟黨。因此,政府的官員都是低跟黨的人擔任。兩黨仇恨很深。皇太子則兩邊討好。為此,他的鞋跟一隻高,一隻低。

名著讀後感15

想着假期百無聊賴,舍友便介紹了所謂經典必讀的《挪威的森林》,果如其然,捧上一讀便愛不釋手,其間常廢寢忘食。給我的感覺,全書籠罩着一層幽婉淒涼的冷調,其中穿插一些不少的逗樂情節讓讀者從陰沉的氣氛中捧腹大笑。讀罷,心裏不禁喟然長歎,那句話——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不禁醒悟,死並非永遠消逝,它時刻影響着生者,存在於生者的生之中,並引導生者一步步成熟,成人。木月在死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不是他最愛的直子而是渡邊,意味着木月把直子託賦給了渡邊,而渡邊似乎也從木月的死悟到了一種對直子的責任。而直子選擇了死亡,也讓渡邊領悟到他應該所追求的幸福是現實中活生生的,可以衝破黑暗享受到陽光的綠子,而不是過於追求完美,虛無飄渺的直子。這兩次摯友的死亡也讓渡邊慢慢走向成熟。

故事中出現的那口井,我認為那是孤獨的源泉,而掉入那口井的人被孤獨折磨,必死無疑。而痛快的結束方式,也就是書中所描述的種種陷入孤獨深淵的人為了拯救自我而選擇了自殺,這也反映了戰後的日本,一個有一點良心和追求就要瘋掉的時代,經濟雖然復甦,但整個社會像一條巨大的冰涼的鐵鏈將人們緊緊纏繞、扭曲,製造悲劇的根源是社會的醜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造成了那口井的存在,導致每個人都在走向毀滅,而彼此在靈魂上互相排斥,彷彿解除痛苦方法只有變成精神病人然後再自殺。悲乎哀哉!

相反,小説中出現了令每個人都憧憬的療養院——一個人人互相幫助,靠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來治療精神病的機構。但這種地方不可久居,一旦沉溺其中便不想融入真實的現實社會中。我開始有點理解林少華先生在譯序所説的渡邊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也就印證了直子所説的“對你我從不擔心,你絕不會掉入那口井裏。”,渡邊在各種孤獨無奈面前平靜對待,逆來順受,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他的生活軌跡,這也和綠子相似,或許這才不至於他們選擇自殺吧。

文中也有不少情節令我扼腕歎息的,其中就有直子選擇了自殺,個人真為那段感到傷感惆悵。村上將直子的死突然安排在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話,令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給潑了一盆冷水,我反覆翻看,簡直不敢相信,恍若我精心構築的空中樓閣,被一段話付之一炬,頃刻間幻化殘垣斷壁,內心淒涼到彷彿失去直子的是我而不是渡邊。村上,你還我直子啊!!可是轉而細想,直子的死或許更能警醒人們思考社會現狀。可是一想到可愛的直子作為時代的犧牲品,內心的悲涼反覆驚起波瀾,久久不能平靜的痛。

還有直子竟然連愛都沒愛過渡邊,直子一直愛的是木月,而對渡邊,又是另一種情感吧,或許是作為陪伴着她守護着她遠離那口井並作為與外界聯繫的渠道的一種感激吧。她無法遺忘過去木月的死,也無法留住現在美好的幸福,未來的一切相信僅剩下的傷害,她不知道怎麼面對過去和現在,所以選擇一個人的未來。或許,那會是她最真實的夢吧。

不得不提,文中出現各種對性的挑逗也讓我更為清晰的瞭解性與愛,想不到日本是如此奇葩到在60年代“性”就介摸開放了,想必是經濟復甦時代衍生的孤獨所迫,用於解決大眾內心寂寞的發泄方式吧。想到這裏,我們真的實實在在太落後了。但我個人覺得這種繁華背後所衍生出來的是一種扭曲變味的性愛觀,我還是很是支持純真的戀愛,就像文中純美童真式的初美。想到這裏,初美和情慾氾濫的永澤能在一起三年,還真是奇蹟啊,同時也被為愛付出再大的代價也無怨無悔的初美所深深的感動,最後她也選擇自殺也深為可惜,也再次痛訴純美的夢想不可能在如此現實中實現的悲哀。同時我還真為村上筆下的性描寫所折服,完全沒有閲讀黃色的小説的那種羞澀,他真誠的筆觸讓每位讀者坦然和留下美好的印象。

這算得上是我第一次寫讀後感吧,僅個人無聊所作,總得來説,很喜歡這本村上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希望以後繼續品味他的其他優秀作品...

Tags: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