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呼蘭河傳》讀後感錦集【1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75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錦集【13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打開《呼蘭河傳》,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敍述,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城。

走進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們日復一日平靜地生活着,春去,秋來,循環往復。唯一飄出笑聲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後院。作者的童年生活快樂,卻也寂寞,從祖父這裏她獲得裏唯一的家庭温暖,祖父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愛,是作者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回憶。除此之外,在《呼蘭河傳》中,作者通過所見所聞,描寫了呼蘭人的聖湖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小城種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看客,他們愚昧無知,冷酷無情,對生命漠視。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見人一點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大漠大樣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這一切都表明了這個女孩子並不像謹小慎微的團圓媳婦。於是,婆婆開始“好心”地教導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了。卻沒想到出了事,小團圓媳婦“病”了。然後,“熱心”的各位鄰居帶來了各種偏方,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畫符、用開水燙……一一試過後,小團圓媳婦終於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終於“回家”了。

讓人毛骨悚然的治病過程,就是在各個“熱心腸”的鄰居的圍觀下完成的,人命在他們眼裏算什麼!也許還比不上幾塊豆腐。這是什麼樣的吃人規矩!這就是打得小團圓媳婦丟了半條命的規矩,這就是呼蘭人守着的老祖宗留下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它吃掉了小團圓媳婦的生命,更吃掉了千千萬萬呼蘭人的心。他們像是沒有知覺一樣,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真是可惡,可歎!

萬幸,在馮歪嘴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些許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後,一個人獨自帶着兩個孩子,生活雖是艱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改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馮歪嘴子堅強地過着自己的日子,“他雖然也常常滿滿含着眼淚,但是他一看見他的大兒子會拉着小毛驢飲水了,他就立刻那含着眼淚的眼睛笑了起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我想也是作者蕭紅的期待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後期的重要作品,在這部温婉如詩的小説裏,她以清新自然的文風和獨特的藝術個性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為世界文苑開出了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

這本書中最經典的情節也許就是“我”和祖父的園子吧!在這片園子裏,有着金色的蜻蜓,綠的螞蚱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這是作者兒時的樂園,“我”和祖父在這園子裏度過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光。其實“我”在園子里根本沒幫上祖父什麼忙,相反幫了倒忙。“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無情地割掉,卻把狗尾草當成穀穗像寶貝一樣留着,待到祖父問“我”時,“我”才知道哪個是麥,哪個是草。看到黃瓜時,“我”摘了就吃,根本不管它熟與不熟。與蜻蜓相伴,和螞蚱一起玩耍這便是“我”最愛做的.事情了,當祖父開始澆水時,“我”便也裝模作樣地拿着水瓢盛上水,向天空中灑去,嘴裏叫喊着:“下雨嘍!下雨嘍!”玩累了,就會找個陰涼的地方,把草帽往臉上一扣,倒頭便睡。

這片園子,就是“我”個人的天堂,這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都是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在這裏,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閉着雙眼,盡情地享受陽光的恩賜,也可以像風一樣灑脱自在、訴説胸臆,就像蜻蜓、螞蚱、蝴蝶一樣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我”在屬於我的自由王國裏與動物嬉戲着,祖父在這片園子裏辛勤勞作着,估計這就是人們嚮往中的幸福生活吧!

我與作者有的一拼。記得我小時候,每當外公大步流星地走向田邊時,我就會跟在後面一邊跑一邊喊:“等等我外公,我也要去。”我坐在田埂上,看着外公淹沒在一片麥浪裏,他的頭忽隱忽現,彷彿就是大海里的一葉小舟,在自由的航行。每當看見外公的臉頰上有豆粒大的汗珠時,我便撅着小屁股,拿起毛巾為他擦一擦,再遞上我為他準備的茶水,外公爽朗的笑聲頓時在田野上空迴盪。

隨着外婆那格外熟悉的叫喊:回家吃飯嘍!外公一手拿着鋤子,一手牽着我,我們的影子越拉越長,耳畔迴響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在暑假裏,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是一本“回憶式”長篇小説。作者蕭紅用她那獨特的文采描繪了呼蘭河那個她小時候曾生活過的一個平凡、灰暗的小鎮。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和一個尾聲,第一章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裏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九節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寫了關於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上的活動,有什麼“跳大神”,鬼節放河燈,台子戲,廟會,跳秧歌等。第三章寫了祖父與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涼。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之死,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裏“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

通過蕭紅細膩而詳細地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對我來説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第一章中關於泥坑的描寫用了大量的篇幅,看到了人們的自私與麻木,而所有的死豬肉都要説是泥坑裏淹死的,又反映了當時們的自欺欺人的心理,而之所以那樣又是因為當時經濟落後的無奈之舉。而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來的時候活蹦亂跳,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走上了黃泉路了,她才十四歲,卻早已成為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應該是個天真活潑孩子呀!而造成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個惡婆婆。幸好我們生活在新中國。那時的整個社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親人的愛,本該像我們現在的上學年齡的卻不能上學,在家裏做這做那,還要飽受摧殘。想想那時的小女孩真是太可憐了。而我們現在吃的好,穿的好,父母都把我們當寶貝,享受着科學文化的教育。

總的來説,呼蘭河當時的人們的經濟是很落後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認為呼蘭河也許就是當時整個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落後時期的種種生活,也慶幸自己生活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最近我讀了《呼蘭河傳》。蕭紅的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受到呼蘭河城裏人們那種讓無法理解的愚昧至極的封建思想。

這本書主要在講呼蘭河城裏的大街小巷,那裏的大泥坑,扎彩鋪;跳大神治病,四月十八逛娘娘廟大會,七月十五盂蘭會放河燈,秋天唱野台子戲;這些都是衝着鬼神做的,只有在正月十五唱秧歌是為人準備的。“我”就出生在這裏,常常跟着祖父到花園裏玩耍。“我”愛念詩,吃鴨子,去儲藏室裏找東西玩。“我”的家卻是荒涼的,許多人在這裏租房子。其中老胡家來了個團圓媳婦,結果被折磨死了。長工有二伯的性情古怪,喜歡跟動物談天。磨坊的馮歪嘴子和王姑娘私下結婚,受盡了大家的非議。王姑娘被人“説”死了,馮歪嘴子仍然堅強地活着,照顧兩個孩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小團圓媳婦被老胡家折磨死的情節。讀的.時候,我彷彿看見小團圓媳婦,那個頭髮黑亮,臉蛋紅撲撲的小姑娘。她變得又黃又瘦,最後被弄成瘋子,死去了。我為小團圓媳婦感到憤憤不平。小團圓媳婦就因為第一天來家裏吃三碗飯,大方得體不怕羞而被奶奶婆婆毒打,説什麼要給一個下馬威。其他的左鄰右舍沒事找事,相相呼應,這下好了,小團圓媳婦也就有點瘋了。小姑娘生病了,卻被説是什麼鬼魂附體,什麼狐狸精的小狐妖。一傳十十傳百,每個人都加上了自己的奇特誇張,搞得事情一團糟不説,還極其迷信地去請跳大神來。不知從哪來的“雲遊真人”來給她治病,泡沸水澡,吃怪藥劑。人們還評頭論足地提出了各種不良偏方,如吃帶毛的雞鴨,黃連豬肉啊等等。這些週三奶奶,楊老太太等人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小團圓媳婦就像木偶一樣被欺負,胡亂吃藥,病就更加嚴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些“看客”實在讓人大開眼界,讓人無話可説。這些人説是要去救她,給她開各種奇怪的偏方。還有一次竟然讓團圓媳婦當眾洗熱水澡,燙一次,昏一次……這些“看客”們是在善良地治小團圓媳婦的病嗎?這難道不是狼心狗肺?他們麻木的迷信正在毒害着正常健康的人,這愚昧的思想是生命價值的低廉和浪費。

《呼蘭河傳》在作者平淡的語言敍述裏幾乎不含任何的感情,全都是從觀察的角度來描述這些人和事。可是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傷和無奈。我推薦你也來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之所以買這本書,完全是看了兩部關於蕭紅的電影,一個是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一個是宋佳主演的《蕭紅》。因為是為了紀念蕭紅誕辰百年而拍攝,所以這兩個影片時間很近。兩部電影雖然很像,但是沒什麼可比性,對於個人而言總之都不錯。講的都是蕭紅同一時期的故事。所以我才對蕭紅產生了一點點的興趣,百度了一下,便買了這本書。不是為了書而買,而是為了一個人,一個談不上喜歡又有一點點好奇的一個人。

這本書分兩個部分,前部分是《生死場》看得很仔細,裏面有幾處描寫挺有趣,一會我會把原句寫在下面。那個年代對我來説只能去想像了。主要講了一些農村裏的人民平庸的一些生活,一面受地主壓迫,一面為了生存而奔波。沒什麼人生意義,但沒有意義的人生正好是那個時候人們生活的真實體現。後來日本人來到了這片土地,便像惡魔一樣破壞這片土地,破害這片土地上窮苦的人們。。。。。。

“菜田裏一個小孩慢慢的踱走,在草帽的蓋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類。”

“菜田的邊道,小小的地盤,繡着野菜。”

還有胡風對《生死場》讀後感裏的一句:

“蟻子似地生活着,糊糊塗塗地生殖,亂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種出糧食,養出畜類,勤勤勞勞的蠕動在自然的暴君和兩隻腳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生死場》讀後有一種沉重感,不是因為那些人的痛苦而沉重,而是因為這些都是事實,是中國歷史不可掩蓋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呼蘭河傳》。很遺憾,我看得不夠認真,一點也不誇張,我幾乎是囫圇吞棗的把後半部分看完了。原因是我不喜歡!對不起,我不是不禮貌,就像菜品眾口難調一樣,小説也是這樣。我沒説它不好,只是我不喜歡,只是我想説真話。我想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情也許不好,或者是那時她的身體就已經不好了。就像是一個老婦人在生病或老了的時候講述一些過去的事情一樣,有點繁瑣,有點羅嗦。一章可以用一個段落就行了,可她卻用了好幾頁紙面;一個段落用一句就可以代替了,可是她又前前後後用不同的字組成句子,來表達同一個意思。好像前三章都在講的是一個事,哦不,前三章根本沒有講事,只是描寫了小小的一個村子。後來就是講述一個女孩的少年時代,很多人説這是蕭紅的自傳,可是我無所謂了。最後我再説一下,我必須承認我就是目光短淺,讀小説時只顧一時的痛快。我一點也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只是不和我這個小斯的胃口而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説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悦。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説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在我的知識的海洋裏,有一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呼蘭河傳》這本書。每當我經過書店門口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呼蘭河傳》這本書。然而,此時此刻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駐足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文章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覺得人怎麼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節選主要講的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她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卻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還被她的婆婆説她有病,説她不能受涼,還用棉襖把她蒙起來,蒙的沒頭沒腦的連臉也不露出來,明明是想憋死她,表面上還説怕她受涼。真是太虛偽了,如果將心比心,如果有人這麼對待她的女兒,她會怎麼樣。

真是不知道她被折磨過多少次,“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這句話竟然是小團圓媳婦自己對“我”説得,可想而知她一定是不止一次被這樣折磨了,接下來真如她所説的該“洗澡”了,但此“洗澡”非彼“洗澡”,她的洗澡是被她婆婆在眾人面前把衣服扒光扔進滾熱的熱水中,還被人按着頭,從頭上澆水,對於我們常人來説洗澡是非常享受、舒服、愜意的,而小團圓媳婦卻洗的吱哇亂叫的,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折磨!

她最後被燙昏過去了,就這樣連續洗了三次才肯罷休還説是為了驅邪;就這樣被折磨了六七天裏,她都是不飲不食的昏睡;就這樣她家裏的'人還説“她這種不飲不食,似睡非睡的狀態不但不用引以為憂,反而覺得應該慶幸”。她昏睡四五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的家人就快樂六七天,這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如果我當時在場,我一定會問他們還有沒有人性,這樣對待一個小姑娘,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

更可恨的是在小團圓媳婦死的那天,埋葬她的那天去幫忙埋葬的人卻好像是過年回來的,而不是出喪回來的,讀到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蕭紅説的話:“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是呀,人性愚昧到如此地步,人情冷漠到如此地步,怎能讓人忘卻呢?

這就是我對《呼蘭河傳》的讀後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用了約兩天的時間讀完了蕭紅的名著《呼蘭河傳》。讀完後的感覺和心情可以用兩個字來表達—“沉重”。

好多書評及介紹該書時,大多都説這個書是作者描寫的自己童年生活,其中有自然描寫、風俗描寫、社會描寫,言語間充滿了歡樂及寂寞。我讀完的感覺跟這些不大相同。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我體會最為深刻的是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愚昧落實。特別是將市井小民的'極度自私、冷漠、幸災樂禍的社會現象描寫的淋漓盡致。好像國人自古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很少有出主意想辦法而從自身做起把問題解決掉的,多是看熱鬧、愛議論的而已。

其中描寫的普通家庭對孩子的不尊重印象尤為深刻。對待孩子的態度還不如對待小雞,因為小雞可以下蛋,因為蛋可以換豆腐。可能這些父母覺得孩子是不需要養就能長大的吧?那為什麼還要特意折磨孩子呢?小團圓媳婦之死那一章節我都沒敢細看,太恐怖了。蕭紅1911年出生,她的童年時代也就應該是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吧,那個時代在世界大環境裏也應該是文明科學之風普遍興起了,在中國還發生這樣的事,可以想象當時中國民眾思想的腐朽。同時代的西方作品裏也有關於虐待孩子的描寫,但多是讓幼小的孩子幹家務、孩子不聽動輒打罵或不讓吃飽餓肚子,鮮有這樣特意折磨孩子的,而且手段極其殘忍。

現在距離蕭紅所描寫的那個時代剛好過去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裏中國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老百姓的日子沒有大事件那麼驚天動地,生老病死、柴米油鹽,每天過的都是“日子”。讀着蕭紅這本書,書裏書外相比較,聯想現在的社會想象,感覺似曾相識。現在的國人似乎依舊麻木,遇到不應該的社會現象説的最多的就是“中國就這樣”。隱忍再隱忍,寧可移民也不會思索一下“怎麼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好像甘願被“管”着,但似乎又有所不甘,心態一直這麼擰巴着。再看看當今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大多數父母都是對待孩子很尊重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父母依舊對待孩子如小貓小狗。

我的心境也是擰巴的。面對自己庸庸碌碌的日子,我該何去何從呢?

我,也是“國人”的一份子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着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裏。書裏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裏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裏,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着非人的虐待,與其説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説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説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裏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認識蕭紅還是看了《黃金時代》後,雖然在此之前,聽説過她的名字,看了電影后才對蕭紅的那短暫的一生深感惋惜,一個敢愛敢恨,才華橫溢的女人,最後竟然死在了那乾冷的水泥地上。看到她流離失所,有時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還在想着寫作,我不僅對她肅然起敬!

喜歡她的文字,感覺很安靜自然,“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是蟲子在説話似的。一些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讀這段文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麼無憂無慮,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感覺植物都那麼的自由自在,隨性的生長。

而蕭紅筆下的人物卻讓人感覺到有淡淡的憂傷,小團圓的媳婦才只有12歲,12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她的童年還沒有過完呀,她卻成了人家的媳婦,她天性愛説愛笑愛玩,吃的多,長的壯,但是這不行,這每個做媳婦的樣子,於是婆婆就給她下馬威,打她,説她是中了什麼邪,直到把她放到熱水鍋裏,出來時不會説話了還不罷休,就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被這些呼蘭河上愚昧的人折磨傻,折磨病,折磨死!

馮歪嘴子找了個能幹的媳婦,村裏的人説她長的和扛一樣,不温柔典雅,不管別人怎麼説,他還是愛着疼着自己的媳婦和孩子。因為他滿足這樣有媳婦孩子陪着的日子,周圍的人生怕他家不出事,沒有笑話看,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他的媳婦還是在生孩子後死了,但是馮歪嘴很是堅強,一個人養兩個孩子,還是滿懷希望的'過着,無論孩子在別人的眼裏怎麼樣,那就是他的希望,大孩子會拉小驢飲水了,小兒子會伸手拿東西吃了,小牙長出來了,這一切都給馮歪嘴子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讓呼蘭河的人也跟着堅強起來,無論生活怎樣,無論別人怎麼冷嘲熱諷,他總是充滿着期待活着,因為孩子的笑容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知道那個大泥坑淹死了多少雞狗,馬陷入多少次,那些人的思維還是那麼僵化,沒有誰願意把它填起來,但是卻願意一起撈起那陷入泥潭裏的馬,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思維方式,呼蘭河的人是自由的,又是友善的,還有那淡淡的説不出來的愚昧!

呼蘭河,給人帶無限回憶的地方,但是又讓人很慶幸能逃離出來的地方。或者這正是蕭紅一直不回家鄉,願意飄蕩在外的原因。

現在,那些在外打工時間久了,不想回家鄉的人們,你們又有怎麼的感傷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蕭紅,是民國時期一位有學問的女子,也是一位作家。一生坎坷使她飽經風霜,在社會的舊風,人們的愚昧中,她寫下了一部《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小城裏住着我的祖父。”蕭紅在一個章節裏這麼説,她告訴我們,她童年的快樂時光多半是在祖父的園子裏與祖父共同度過的。記得以前在學習《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老師曾跟我們講過,在舊社會中,許多人都是“重男輕女”的,蕭紅的父母也是這樣,她的祖母信一種教,自然也不喜歡蕭紅,所以,唯一幸運的`是祖父很疼她,是她最親的人。她寫自己在祖父的園子裏摘花、拔草、種小白菜,又寫自己把韭菜當做野草拔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的“傻事”。“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這是蕭紅描寫在祖父的園子裏自由自在的一句話。這讓人既是羨慕,又對這個小姑娘產生憐憫之情,一個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只能從她的祖父那裏獲得童年應有的一份快樂?

蕭紅總是保持着樂觀,她對這舊社會裏的酸甜苦辣都存在自己的觀點。呼蘭河干旱時,整個河道里都是爛泥,不時會有一些牲畜陷在裏面,雞、鴨、豬還有馬,如果這隻牲畜還有一口氣,人們就奮力把它救上來,如果沉下去溺死了,它的主人就到市場上把它給便宜賣了,這樣一來,許多窮人也吃上了肉,也有人依葫蘆畫瓢,把家裏的瘟豬拿去賣,有人懷疑,賣主就説是呼蘭河上淹死的,然後這人就將信將疑地買走了,反正到最後也沒有吃死一個人。

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慘死。那時候的人很迷信,誰病了就花錢請一兩個“巫師”回來大唱一通,然後開幾個純屬“胡鬧”的藥方。小團圓媳婦就是被愚昧的家人不停地扔進開水裏燙暈,然後用冷水潑醒,最後用厚棉被裹出一身汗來,給折磨死的。蕭紅親眼目睹了這件事,想起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心裏很是不捨。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想,像蕭紅這樣的童年,是正常人無法體會得到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在茫茫書的海洋中 ,《呼蘭河傳》給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它用樸素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作者蕭紅童年時一幅幅歡聲笑語、自由自在、温暖動人的場面。

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有了一個疼她、愛她的祖父。讓我最難忘的是祖父帶着蕭紅在門前的菜園裏辛勤勞作。祖父拿着鏟子剷土,蕭紅也拿着一把鏟子,在地上磨啊磨,把鏟子拆成了兩半。祖父正在給植物澆水,蕭紅採了一條黃瓜,用水洗了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有一次,玫瑰花開得正香,蕭紅偷偷採了幾朵,趁祖父不注意時,悄悄插在他的頭上,回到家時,祖父還大聲稱讚,説:“今年的玫瑰花開得可真香,這麼遠都能聞到濃郁的花香。”聽了這話,蕭紅便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來,這時,祖父才知道自己頭上戴了幾朵玫瑰花,也跟着笑起來。蕭紅最喜歡擺弄家裏的舊東西,她又在倉庫裏翻箱倒櫃,翻出了一個滿是灰塵的舊燈籠,祖父看見了,不但沒罵她,還仔細地擦拭乾淨,才給蕭紅玩。正因為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能每天把笑容掛在嘴邊。

蕭紅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是因為有了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潭,這泥潭不但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還經常弄翻人馬,淹死人和牲畜,是因為這個泥潭,村裏才開始熱鬧起來,大家互幫互助,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了下去救人,如果擋住了人,大家就會從旁邊的牆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會不願意來救人。當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泥潭也有好的地方,如果淹死了幾隻豬,大家都會爭先恐後的`搶,想要撿點便宜,如若被賣豬肉的撞見了,他就會撿回家,再以半價賣出,但也不會有一個人嫌棄這肉,都會一個勁誇好,如果有人説這是淹死的豬肉,大家一定會罵他胡説。正是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泥潭,讓呼蘭河充滿熱鬧。

雖然在呼蘭河時時刻刻會發生一些悲慘、淒涼的事,但卻永遠也不會埋沒蕭紅那一顆真誠質樸的心。這段至純至美的平凡童年生活會像小苗那樣在蕭紅和每個人心裏生根發芽,長出一朵最獨一無二的鮮花。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讀出了童年的珍貴,讀出了人間的真、善、美,讀出了那個獨一無二、平凡亦温暖動人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茅盾説,蕭紅是以含淚的微笑回憶呼蘭河這座寂寞的小城。他並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對於茅盾的這一評價,“並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這一點,讀過以後深有體會。但我並不認為蕭紅的《呼蘭河傳》是敍事詩風土畫或者歌謠,或者説,這些並不夠。

隨季節消長的大泥坑及因此而有的便宜豬肉,夜一來就有的蛤蟆叫和蟲叫,八月的女人漿衣服、拆被子、錘幫錘,早晚街巷叮叮噹噹的亂響……日子不温不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這樣的小城裏,生活理應如此,卑瑣而平凡。

呼蘭河城裏的人信大神二神,拜娘娘廟,有為纏綿病榻的親人請來的大神,就有呼朋引伴翻牆頭看跳大神的鄰里。鼓聲敲得有腔有調,趕上雨夜就格外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請神為了治病,卻使街坊感慨興歎,終夜不能已的也常有。不知是天上的神太忙,來不及庇佑這卑微的生命,還是這大神功力尚淺,不能通靈?“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第一次看到此處,覺得這樣的感慨實在突兀莫名。蕭紅一生與貧困苦難為伴,悲劇緊貼她的肉身,對一個女人,她經歷的實在太多,用她自己的'話説,一生走的都是敗路。蕭紅最後淪落於香港,病魔纏身,寫回憶錄,寫呼蘭河傳。“老,老了也沒有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着。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經歷了這一世的風雨,生於她,也未免沉重。遲子建的北極村是純澈的明麗油畫,大朵的葵花和夢裏的家;蕭紅的呼蘭河城是輕描淡寫的水墨,生命走到如此,她已調不出許多色彩,只得用簡單的灰白墨色塗出一片黯淡與寂寞。

《呼蘭河傳》是一部很單純的作品,沒有太多複雜的人物性格與情節,像是在講故事,而不是演劇本。生者如蕭紅,想必很難再用控訴與疾呼來一發胸中苦悶,所以呼蘭河傳儘管“好看”的很,卻同樣“難言”的很。就像一個虛弱的病人,回憶着有過生活,儘管想要努力微笑,卻難掩哀傷。因為過去越是單純,就襯得現實越發傷痕累累。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那麼悲涼?”

這又何嘗不是她的人生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