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有三奇,一奇為關羽,一奇為曹操,一奇則為諸葛亮。

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5篇)

孔明本來就年輕有為,再加上羅貫中小説裏適當地添加上的文學色彩,自然就變得愈演愈神了。除了用錯馬謖外,幾乎每次都是神一般的預言。可以説,劉備後半生的霸業和輝煌都是靠他拼出來的。但顯然,諸葛孔明的那份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諸葛亮在我的眼裏,最可貴的便是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君主的忠誠。面對南蠻的叛亂,他義無反顧地親自前往,採用"攻心為上"的大方向一路平叛,最終讓孟獲心服口服地歸順;為了征服魏國的遠大目標,他六出祁山,就算是昏君劉禪做出的無能決定,也沒有過多的怨言,只想着忠君報國的他用行動證明了一切,最後卻在軍營死去,讓人歎息不已。

諸葛亮不僅活着威震四方,死後同樣餘威不減。"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和"錦囊妙計"足以顯出它的神機妙算。對司馬懿的震懾更是巨大的`。他甚至還造出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最令人震驚的是他竟料到了鄧艾的死……他的一生的功勛和傳奇般的色彩,實在是他人無可比擬的。

《三國演義》雖不是真正的歷史文獻,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作者羅貫中,以正史為框架,在十分豐富的民間傳説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鉅著。通過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的合理處理,讓小説深入人心。他將書中必要的細節全都事無鉅細,把整個故事襯托得栩栩如生。巧妙地將一些神幻的事情結合在其中,更加表現了人物的傳神和英勇形象,其中看到許多故事都耳熟能詳,正是因為他們生動、形象,才在民間廣為流傳。

少年強則國家強。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提升閲讀能力和知識水平,爭當新時代好隊員,這樣才配得上新時代好少年的稱號,只有多讀書,擴展自己的知識,長大了才能成為棟樑之才報效國家。

三國演義有感2

今天我閲讀了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卻説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眾奔散。趙雲得脱,望長阪橋而走,只聞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張飛在長阪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如果你對別人不真心,那麼別人也不會對你真心,如果你不對別人尊敬,那麼你同樣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因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別人。在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前因後果,這樣才能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好壞。我們還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這樣才能知道別人的感受。

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勇於向前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只有你勇敢的邁出了你的第一步,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的話,你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相信自己吧,只要你勇敢的.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會取得收穫的。做事情是沒有不可能的,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你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會皆有可能!請相信自己吧。

三國演義有感3

話説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為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説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為我今日是為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歎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歎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為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為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説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三國演義有感4

我讀完這幾個節章後覺得受益匪淺。曹操是一個非常會用人的一位將領。雖然説他身邊的人都不一定是非常忠心耿耿的人。但曹操能夠把他們用得恰到好處。曹操也非常求賢若渴。這一點他跟劉備有點像。如果曹操不是求賢若渴的人的話,他也就不會挽留關羽了。他當時還説,他若是得到關羽此人,勝過十萬雄兵。因此才非常想把關羽留下來。也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他對劉備是忠心耿耿。即使被曹操給抓去了,曹操給了他那麼多的好處,但他心裏依然還是想着劉備。可見他對劉備的忠心有多麼深啊。也由此見得,劉備是一個非常仁義的人。否則關羽也就不會對他這麼忠心了。你們説是不是呢?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能看得出關羽的武藝極其高超。只過了五個關門,就斬了六位大將。而且,他跟每位大將交手,據説,沒有一位大將在他手上撐得過三個回合。也由此見得,關羽的武藝極其高超。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説,如果他得到了關羽,勝過十萬雄兵的原因了。我想是這樣的。關羽也是一個重義而不重財的人。曹操給了他那麼多金子,還真有他一副錦旗。給他那麼多的好處。但他在走的`時候,卻全部還給了曹操一樣,都沒有帶走,當然除了赤兔馬以外。也就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非常重視注重義氣,而不注重錢財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待朋友,也要學習關羽這樣注重義氣。尤其是對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不要被別人的賄賂給衝昏了頭腦。大家要切記這一點哦。

三國演義有感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盪。《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發生的一系列鬥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馬謖大意失街亭”了。

“馬謖大意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打祁山,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關係重大。馬謖主動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並讓王平協助。諸葛亮相信馬謖熟讀軍書,可以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死板地按照兵書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紮營,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消息後,非常難過,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明白了許多道理:一.馬謖一味地按照兵書上去做,認為“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切斷水源,使自己軍隊不戰自亂。我們學習也不能只為了應付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正能學好的人是能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這才是真正學到本事。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告。馬謖剛愎自用,認為自己熟讀兵書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經説出了在山上紮營的弊病與在路口紮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為是,依然上山紮營。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進步。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建議,認為她囉嗦,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個連別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候。我覺得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姜維和趙雲擔當。這樣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鍛鍊姜維儘快瞭解蜀軍的情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注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心血,這裏的一個個故事傾訴着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一生!

三國演義有感6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閲了《三國演義》一書,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穫。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劉備、孫權先後產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經過幾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馬氏奪權,先後吞來蜀、吳、最終統一天下。

總觀全書,作者書中的主角明顯是蜀國,讀都自然喜歡蜀國一點,一般是蜀軍敗,則傷;曹軍敗,則喜。我也在這列大軍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人,劉備三出茅廬後進入蜀國政壇,以超高的.智慧協助蜀國站穩腳跟,開疆擴土,赤壁之戰他功不可沒,三氣周瑜他削弱敵國,七借荊州他兵不備刃增蜀疆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劉備臨死前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進了我的心中。可這位“智絕”,本來可以有更大的功勞,統一天下也不為過,但劉備去逝,劉禪繼位,蜀國大勢已去,七擒孟獲,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現對劉備對蜀國的承諾,就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軍營中勞作。時隔千年,杜甫也在詩在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就是這樣一位智絕,用忠心,智慧而流傳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七出祁山有點兒循規蹈矩,去攻克魏國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條路,再説了祁山很貧瘠,就算得到了也沒什麼用。如果諸葛亮當時會仔細想想,蜀國也許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滅了呢。

《三國演義》一書,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讀者也能在感歎之餘,思考一切可能。

三國成立了諸葛亮也應該不會後悔了吧。

三國演義有感7

晚飯過後,7:30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會兒《武神趙子龍》,今天正好演到的情節與“蔣幹盜書”和“草船借箭”有關係。翔翔便興致勃勃的為我講起來。

蔣幹盜書

“曹操率兵攻打周瑜時,周瑜打了勝仗,周瑜發現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個人可是精通水上作戰,於是周瑜就產生了‘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的計謀。就在這時,曹操的幕僚蔣幹毛遂自薦説願意去説服周瑜投降。周瑜聽説蔣幹來訪,就利用反間之計。晚上,周瑜與蔣幹假裝喝醉酒裝睡,蔣幹悄悄偷走了一封周瑜偽造蔡瑁、張允筆跡寫的投降東吳的書信,連夜溜回曹營去報功,曹操看了這封信大怒,喝令殺了蔡、張二將。這就是蔣幹盜書和反間計。”翔翔講的頭頭是道,我還詫異,翔翔是從哪裏知道的。還沒等我來得及問他,翔翔又呼,“這個我知道,這個我也知道,這是有名的草船借箭。”看着翔翔手舞足蹈的樣子,算了,不看電視了,安心聽翔翔講故事吧。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並説10天內就要。諸葛亮爽快地答應了説:“何需十天,三天就夠。”周瑜很是吃驚。諸葛亮向子敬,(也就是魯肅)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然後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乾草。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便派人將魯肅叫來,讓子敬和他一同去取箭。然後,把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去。這時,江面上雲霧很大,對面看不見人。當船快靠近曹操的水寨時。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多疑的曹操説:“霧天作戰,恐怕有埋伏。就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後再進軍。”於是,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箭頭準確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頭掉過來,再由西向東排開,於是,另一面又被射滿了箭。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並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翔翔講完了,我問翔翔:“這些你都是在哪裏看到的,我好想沒給你講過這些啊。”“媽媽你是沒給我講過,但你買的書我看了呀。還有你讓我聽得評書我也聽了,這些都是從那裏知道的。”我才一臉明白。

想一想當初為了讓孩子早點接觸中國的古典文學,一口氣為孩子買了四大名著的原著版本,每一部都是厚厚的`上中下三冊,買回家以後,閒暇的我先隨手翻閲,併為孩子進行一些標註,以方便孩子在閲讀的時候可以輕鬆無障礙,但對於這些枯燥的長篇章回體小説,我本就沒有興趣,但為了簡化孩子的閲讀,避免孩子在閲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直接略過,或者識字不識字認得半邊字,胡亂猜字,如果讓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可能會破壞孩子閲讀的專注力和連貫性,所以曾堅持閲讀了一段時間,把裏面的生僻字、自認為翔翔不認識的字,一一做了註釋,但生僻字太多,而且還有好多現在都不用的字,沒堅持多長時間(好像只把上冊標註完),我便煩悶的把《三國演義》合上了,從此束之高閣,偷懶想等翔翔大一點了讓他自主閲讀。沒想到孩子自己一人竟然把《三國演義》讀完了。我問:“翔翔,這本書你真的看完了嗎?”翔翔點點頭,“不過,書裏面有好多的字我都不認識。媽媽,你怎麼沒接着給我註釋啊。”翔翔反問我。

頓時感覺有點愧對孩子,更加不如孩子,孩子不管認不認識字,都能堅持把書讀完,最重要的是還是在我不知情、不用我強迫的情況下自主讀完了,這一點真的要為翔翔豎起大拇指,點贊。

“翔翔對不起,媽媽沒有堅持讀下去,這一點媽媽做的不夠好,但是翔翔的表現是一級棒,媽媽向你學習。那我們就從明天開始接着把《三國演義》讀下去,媽媽標註完一章,翔翔再認真閲讀一遍,然後在聽一節評書,我們三管齊下,一定要在這學期把這本書精讀完畢。好不好。”翔翔開心地舉雙手贊成。

“媽媽你知道樂不思蜀是説的誰嗎?”“是誰啊。”既然選擇聽翔翔講,就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愛聽講的好媽媽吧。“樂不思蜀説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劉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説的就是他。”

“媽媽,我還知道許多關於三國演義的歇後語呢!”孩子興奮的説。“是嗎,那麼就請翔翔為媽媽講解一二。”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翔翔一口氣吐出了十來個歇後語,這讓我很是震驚,沒想到孩子對《三國》的熟知程度,竟然有這麼多。當初還疑慮孩子不愛看,現在想想,當初其實是自己的懶惰使然。不要懷疑孩子的閲讀興趣,更不要疑慮孩子的理解感悟力。

書本本不枯燥,有些時候吸引孩子的正是裏面的情節,儘管孩子還看不懂,儘管還有點一知半解,那又怎樣,看不懂以後就能看懂,一知半解又如何?總會有理解的那一天。看不懂、一知半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讓孩子丟掉對古典文學閲讀的興趣,到那時我們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將會是我和翔翔閲讀道路的新起點,我們整裝待發,準備起航,愛閲讀的你呢,是不是也準備與我和翔翔一起出發呢!

三國演義有感8

“哈哈!哈哈!你們給我拿命來!”何錚錚奸詐而又狡猾地乾笑幾聲,兇惡地説。“何錚錚,你有膽!”“哼,誰説我沒膽?”今天上午,阿姨有事出去了,過了一會何錚錚見阿姨不在家,就變得猖狂起來,在阿姨家裏胡作非為。

開始,我們在寫作業,何錚錚一邊看《三國演義》,一邊朝嘴裏噴着綠茶口味的噴霧器,有時又咂咂嘴:“恩,好喝。”喝完了之後,何錚錚説:“我想出一個惡作劇。”説完,走進了廚房,我們懶得管他,只好埋頭寫起作業來。“哈哈,大功告成,這就是‘要你命’藥水,我在裏面放了醬油,醋,胡椒粉,鹽,大蒜皮,恩,還有我的口水哦,哈!”我剛想破口大罵的.時候,一股液體發射到我的嘴裏,呸呸,好苦啊,原來是何錚錚的‘要你命’藥水噴進了我的嘴裏,我們連忙躲閃。

我們實在抵擋不住何錚錚的攻擊,只好拿出帶有花露水味的水,極力向對方噴去。不一會兒,阿姨開着車子來到了樓下,桌子上濕漉漉的,趕緊拿來布擦了擦,坐回椅子上認真地寫作業。

三國演義有感9

靜靜地,我帶着四大名著開始了屬於我的寒假,媽媽説要好好利用年底的這段時間,多讀讀書來充實自己。我在家裏看了四大名錶中的《三國演義》,受益良多。

這本《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書中充滿智慧和激烈打鬥的故事和情節無時無刻都讓我興奮,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讓我特別影響深刻的人物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三絕”了,:曹操的奸絕和智慧;另外兩個是智絕諸葛亮和義絕關羽了。

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學到了很多,他還給我們每一個國小生後代留下了一些經典的故事,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對諸葛亮產生嫉妒。刁難諸葛亮三天做好十萬支箭,並下了軍令狀。到了第二天,諸葛亮只求魯肅要二十艘船,裝滿稻草,説第三天一定有十萬支箭。第三天夜裏,江面起了大霧。曹操怕有埋伏,便向江面放十萬支箭,那些箭像雨點般射來,全紮在稻草身上。諸葛亮憑自己的智慧才能,保住了性命。

從中我們要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一樣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就和古詩裏寫的那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樹花明又一村。”

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要多看書,來增加我們的知識,同時也豐富我們的語句!

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訴了我戰國時期三國的歷史,讓我明白打仗時的艱辛。

我最喜歡的幾篇故事是《刮骨療傷》、《三顧茅廬》、《蔣幹盜書》這三篇小故事。

《刮骨療傷》的關羽因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隻毒箭,關羽的兒子關興知道父親不願退兵,只得到處尋找名醫。有一人到了關羽的'大營,説自己名叫華佗,因為敬重關羽,所以前來醫治。華佗看了看傷口,説:“毒已透到骨頭,再不醫治這條胳膊就要廢了。”關羽問題他怎麼醫治。華佗説了一遍,關羽卻説不用如此。關羽讓人擺上酒菜,連喝了幾杯酒,繼續與馬良下棋,並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讓華陀醫治。華佗讓一個小兵拿着盆子,便開始醫治。華佗拿刀割開皮肉,一直割到骨頭,那骨頭已經變成青色的了,華佗繼續用刀刮骨,吱咯有聲。周圍的人無不臉色大變,唯獨關羽繼續喝酒吃肉,神態自若。過了一會兒,華佗刮盡中毒的骨頭,又用線把皮肉縫上,關羽大笑着站起來,動動胳膊,説已經可以運動自如了。華佗驚歎道,自己行醫多年,第一次見到關羽這樣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傷,關羽要賞給華佗一百兩黃金。華佗卻不要,説自己是因為仰慕關羽而來,不是因為黃金,讓他千萬不要發怒,否則不利於養傷,隨後便又離開了。

而《三顧茅廬》寫出了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的決心和尊敬。如題目一樣,劉備去了三次諸葛亮的家。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時碰見諸葛亮的朋友,聽他朋友説話十分有道理,便想請他出山,他不願意;第二次帶禮物去時,路過一家酒店,聽裏面有兩個人在説話,談的都是國家大事並很有見識。劉備進去一瞧,一個是諸葛亮的弟弟,一個是諸葛亮的岳父。諸葛亮的弟弟告訴劉備,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諸葛亮家時,諸葛亮在睡午覺,過了好久才起牀,見是劉備,忙來行禮。兩人對談許久,諸葛亮終於答應出山,輔佐他三分天下。

《蔣幹盜書》中,曹操打東吳,初戰有些吃虧。這時蔣幹站出來願意説服周瑜投降。蔣幹見了周瑜,兩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請蔣幹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帶蔣幹參觀軍營,蔣幹連連説好。後來周瑜大醉,拉蔣幹與自己同寢。蔣幹睡不着,半夜他悄悄起來看桌上的書信,發現有一封寫着“蔡瑁張允謹封”的信。江干看完,兩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寫信給周瑜。快到天亮時,有人進來對周瑜説江北有人來了。周瑜一走,蔣幹便帶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斬了蔡瑁張允兩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告訴了我那時殘酷的三國糾紛的時代,還向我訴説三國糾紛中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我知道不能只向張飛那樣有武力,還要向諸葛亮一樣會思考,不能只是盲目的去做一件事,還需要會觀察、分析,提前做一些適當的準備。

三國演義有感11

暑假裏我看過許多書,如《窗邊的小豆豆》《特種兵學校》《荒島歷險》……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作者是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説家羅貫中。主要作品除了這本《三國演義》之外,還有《三遂平妖傳》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國演義》這本書為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這本書主要講的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其中劉備最讓我佩服,因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對他忠心耿耿,這是為什麼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明白了,就拿“三顧茅廬來”説吧,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處拜訪,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在外面站了半個時辰,最後他的真誠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正因為劉備的真誠,他才會答應劉備的請求,這才有了諸葛亮後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回報。

世上沒有不解之題,除非你沒有打好基礎。我們要學習劉備堅持不懈從小事做起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藏着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人生也是這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你想着完成一件事就必須踏出艱難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否則你只會有一腦子的空想。

這本書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內爭外鬥,更為我們展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的形象,他們或武藝高強,或智勇雙全,或果敢勇毅……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學到很多很多。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我想是因為它能夠帶給人們許多的人生啟迪。正如莎士比亞所説的一樣:“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相信你們去讀《三國演義》,也會有許多的收穫。

三國演義有感12

相信《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定有不少人讀過,今天我來講講我讀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感受。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之後,劉備的'夫人——甘夫人病故,周瑜便想出一條美人計,把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準備把劉備騙到吳國當人質換取荊州。諸葛亮聞訊後,寫了三張紙條,裝進三個錦囊交給趙雲,派他前去保駕,並囑咐,遇到危險情況拆開來看。第一條:上街採購禮品,拜訪喬國老,並將事情四處張揚。第二條:告訴劉備,曹操親率五十萬大軍殺向荊州。第三條:告訴吳侯妹妹,周瑜施美人計。趙雲都一一照辦。結果劉備娶走了吳侯妹妹順利返回荊州,婚事弄假成真,劉備還奪了南郡。蜀軍將士叫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到後,氣得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後來病死於巴丘。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嫉妒、心胸狹窄是最要命的病,文中的周瑜就是這樣,自己氣死了自己。我覺得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而且不可嫉妒他人。

三國演義有感13

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個問題“三國”中誰是好人?

當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常在想三國中到底誰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嗎?曹操是一個英雄?他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平定北方。但是我覺得他是一個奸詐的梟雄。有一次,他去朋友家避難時,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地磨刀聲,以為人家要殺他,便一頭撞開了門,一口氣殺了朋友全家十幾口人,殺完後回頭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殺豬來招待他。他常説:“寧教我負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説曹操可夠壞的吧?

周瑜雖然能征善戰,也有雄才大略,但他的心胸太過狹窄,忌妒諸葛亮的才能,幾次三番地想害諸葛亮。結果反受其害英年早逝。而孫權更是出爾反爾,居然將自己的妹妹當誘餌,今天與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攻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的手下……

劉備雖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主張仁、義,也深受人們的`愛戴。説他是好人,但我反對。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救過劉備,當時劉備感激不已。可當呂布被曹操捉住,曹操愛惜人才,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時,劉備卻恩將仇報,提醒曹操董卓是怎麼死的。嚇得曹操抱着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你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我覺得在《三國演義》中能稱得上好人莫過於是號稱“卧龍先生”的諸葛亮和“義薄雲天、智勇雙全”的關羽。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出山輔助劉備打下江山,受先帝託孤後七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國的統一大業,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多麼讓人敬佩!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又看出他是一個有軍事天分,治軍有方的軍事家。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華容道……他的“義氣深重”無不讓人感動;“義薄雲天,智勇雙全”,恐怕是對他最好的讚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塑造了這麼多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

三國演義有感14

《三國演義》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説,它醜化了曹操、美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提高了趙雲,貶低了周瑜……儘管如此,這仍然是我最愛的`小説,常言道:“不讀三國非男兒。”我想三國演義中展現的忠、義、智慧以及勇敢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通讀全書,最讓我佩服的是,這部書雖然涵蓋了大小戰事四百多次,但每次不一樣,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園三結義,永世不相忘,這種情誼值得推廣。

三國演義有感15

生了病很久,忙亂了我的賢妻,也苦壞了醫生……他們説我對許多的事情愛疑問,所以必然會生病,這是何苦呢?我向妻子要了一本《三國演義》來再讀一讀,檢驗一下自己究竟病態到了何種程度,我打開就看見了《隆中對》。

初讀之,認為諸葛亮為劉備描述出了一個戰略遠景,很有戰略思想。再讀之,發現“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鄙人認為極為不妥,理由是二分兵力,面對精通兵法而又兵精將廣的曹操等,此從戰略上犯了兵家大忌,因之豈有不敗之理,故鄙人認為,劉備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也。

諸葛亮的《隆中對》之前,魯肅寫有一篇《塌下對》,魯肅在這篇文章裏闡明孫權集團以後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全方位的走向,事實證明,魯肅的《塌下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高明得多。

很多很多年後,有一本李靖寫的《李衞公問對》,凡認真讀過此文的人,都會敬佩李靖的用兵、用人和為人,後來的事實是,李靖助李世民平定了天下,然後,李靖急流勇退,好像戰國時期的范蠡和秦國時期的王翦也是這樣的,由此可見,《李衞公問對》又比《隆中對》不知又要高明多少?由此可見,李靖、范蠡、王翦的做事和保身的能力比諸葛亮高明得多,什麼“飛鳥盡走狗烹,出師未捷身先死……”等等就不會發生在李靖、范蠡、和王翦的身上了。

那又為什麼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呢?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就會發現,此小説的作者從一開始就是在美化劉備,極力吹捧孔明,竭盡筆力把關羽渲染成武神。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會發現,劉備每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是哭,感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給我的印象是,劉備的本事就是會哭;真實的歷史記載諸葛亮一出場,指揮的比如博望坡等戰役不是諸葛亮指揮的,著名的火燒赤壁之戰的總指揮是周瑜,“借東風”根本沒這回事,“揮淚斬馬謖”本是諸葛亮戰略指揮的不當,而諸葛亮卻要流着淚讓馬謖背黑鍋,就算馬謖不出現失街亭之“錯誤”,諸葛亮最後還是一定會被司馬懿打敗的;真實的歷史記載華雄是被孫堅斬殺,關羽是在顏良疲戰和不備的狀態下斬殺,過三關斬五將是曹操愛惜人才不願斬殺關羽,最後關羽走麥城,説明了關羽還缺乏做獨當一面大將的能力。

我們再來看被《三國演義》的作者反覆醜化的曹操,我們來讀一讀曹操寫的作品:“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作者通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作者藉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整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表現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

我們再來讀一讀曹操寫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讀完不知朋友會怎樣的去理解曹操?縱觀曹操一生,他雄才大略,為三國的最後統一奠定了基礎。

可見,《三國演義》的作者,根本不顧歷史的實際情況,由着自己的'好惡,捧一個打一個……其實,我們的很多很多的名著,又何嘗不是喜歡如此?如果我們讀書不去疑問,別人寫什麼就去信什麼,這還叫讀書嗎?

《三國志》是一本史志書,按説應該是真實可信的,據查,《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經是劉備的部下,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是抑曹揚劉的,可見,真實可靠的史志也不一定中肯,就像現今的電視新聞一樣,因為史志也是人寫的,凡是人寫的東西,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個人的感情色彩存在,不知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記得很早很早以前,所有的人都鐵定認為,是太陽圍繞着地球轉,但哥白尼提出了質疑,並提出了是地球繞着太陽轉的觀點,雖然哥白尼的這個質疑,被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打擊……但之後,科學家們沿着哥白尼的觀點去探索,最後證明哥白尼的觀點是正確的。可見,我們對於一些存在的東西要敢於疑問,因為有了疑問,我們才會去探索,因為有了探索,我們才有了進步!而那種讀書和做學問不帶疑問的人,真的會成為“死讀書和讀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