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國學

國學的經典精選15篇

欄目: 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3.98K

國學的經典1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學珍寶,在這些少年眼中,就是一幅幅淡逸勁爽、濃墨重彩的水墨畫,他們提起厚重的毛筆,瀟灑落下,畫出屬於他們的那片浩瀚的詩詞天空!

國學的經典精選15篇

記得小時候,背古詩是我最頭疼的一件事,曾不止一次的想過:古人為何要做那麼多佶屈聱牙的詩詞呢?直到今天,當我有幸看了《國學小名士》,看到和我年齡相仿的學生們行雲流水般順利的“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我才真正認識到詩詞的重要性,那一刻,我早已跟着他們暢遊在詩詞的海洋中了。探索着那片藏有無數寶藏的`“詩詞海洋”,我的心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靜和快樂!

他們口中一句句自由灑脱的詩句,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瑰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物質文化,是引領我們前行的啟明燈。人們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修養,無需外在的刻意表現,而是發自內心的恬淡。詩詞讓我們學會安靜,學會欣賞,學會淡泊名利,像陶淵明無拘無束的《歸園田居》,像李白豪情萬丈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像李清照舒適愜意的《如夢令》。

詩詞需要極高的文學修養,幾句短小精悍的詩句,竟將“遷客騷人”們無盡的愁思、豪爽、恬淡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不禁為他們暗暗擔心或陪他們一起煮酒論英雄。

我的作文一直沒有什麼優美的句子,想來定是因為詩詞的積累量不夠,看待問題沒有詩人們那樣開闊的心胸。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復旦附中16歲的美少女武亦姝,前幾日在網上看到她八年級寫的作文,真是妙哉!優美詞句為這篇本就是佳作的作文畫上了“點睛”的一筆,濃濃的古風撲面而來,難怪她看着那麼清秀,像古代穿越來的女子,定是古詩將她修飾的如同一株仙草!

古詩還藴含着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多少人脱口而出的句子,可就是這簡單的幾句話,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現在的我們正值花季,正是該奮鬥的時候,別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因為你今天偷的懶會成為日後打自己臉的巴掌,年輕就是要拼!

隨着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漸漸代替人們的生活,遇到生字,我們不再翻閲字典,而是百度查詢;遇到文言,我們不再翻閲相關資料,而是將一切都交給了網絡。古詩詞難道真的要漸漸被人們遺忘了嗎?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難道真的要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嗎?不,絕不!

看完《國學小名士》,我對古詩產生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正是因為有這些青少年,古詩才得以傳承,我們也要做他們中的一員,將古詩詞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愛上古詩詞!

同學們,讓我們朝着那片詩詞的海洋奮力游去吧!

國學的經典2

國學包括什麼?你怎看?在回答問題之前來論述一下什麼是國學。

搞清楚什麼是國學,我認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國學就是各朝代用來管理社會,發展社會,科學社會,娛樂社會傳承下來的思想文化形成的學術文學。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為主體,更是成為各朝代統治者信賴,才得到繼承下來。國學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從社會藝術來説,包括教育,醫療,戲劇,雕刻,字畫,相學,數術等等。

第二點,科教領域來説,包括哲學,史學,宗教,道德,文學,風俗禮儀,考古學等。

第三點,從歸納收藏來説,《四庫全書》就是包括經書,史記,子書,集篇。

不管是那種國學的中國文化都是來源於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也稱之為六藝。通過歷代社會的發展經驗並取之精華,去以糟粕,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國學傳統文化。

當代國學大師馬一浮有句這樣的.説句“國學者,六藝之學也”。所以整個傳承下來的國學,都是從六經國學裏面解釋出來的,而《易》有是六經之首。現在提倡讀老子《道德經》一書。老子講的“道”,也是由《易經》書中解釋出來而產生的。總之,經典的國學文化,都應該保護,發掘,傳承,借鑑,發揚光大,古為今用。具有很大的現實教育意義。

國學的經典3

微露的晨曦中,我面對前方那一片紅暈,高聲誦讀《國學經典》,從心底裏又一次由內而外發出感觸。

這是一本凝聚着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智慧的經典詩書。

細細品讀《國學經典》,我彷彿又回到了古代,看見了一幅朦朧的景象。迷離的煙水、青石的路面、深深的小巷、初開的梅花??在這樣的境界裏,孔子好象站在了我面前,捋着鬍子提醒我:“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曾子又似乎拍了拍我的肩:“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衝他們深深地點了點頭,牢牢記住他們的警戒,並讚歎於他們的博學與明智,信仰於他們的誠實品質。我在心底裏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他們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樑,回饋社會。

書聲琅琅的學校中,我一直牢記《國學經典》給我的啟示,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學新知識時,《國學經典》在我的耳際悄聲提示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驕傲時,一句話浮出腦海:“處處留心皆學問,三人同行有我師。”向朋友許下諾言時,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猛地跳了出來:“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失敗時,一句鼓勵的話傳了過來:“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松立山岡。”??《國學經典》不厭其煩地輔助着我,讓我從一個大膽無知的小女孩一步步長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它像一場清甜的小雨,滋潤着我心靈;它像一首絲竹吹奏的古典歌曲,引起我的詩興與讚歎;它更像一聲悠悠的鳴鐘,敲在我心頭。

我確實把《國學經典》當做了心靈的故園,它教會了我人間的真、善、美,教會了我一個好少年的基本素質。讓《國學經典》雨水般浸透我們每一個少年的胸懷??

國學的經典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瞭解《論語》反映的主要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點撥,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領會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與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間需要幫助與支持,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

三、難點:

在生活中怎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展開話題

1.古代的前賢給我們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論語》。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思想。儒家傳統經典即六經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造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弟子先後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餘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自漢以後,孔子學説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2.《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聯。

3.關於書名的來源,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的解釋:"《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lún:編纂。

4.語錄體的特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

(1)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2)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後記錄孔子的回答;

(3)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過情形;

(4)一邊記敍事情的經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是這千萬條格言中的一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以發現這句話的被人們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和實踐前賢的至理名言。請大家暢所欲言,用自己的.話表達你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三)感悟內容

1.克己復禮: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慾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慾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月季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慾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裏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説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愛人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説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衞生默默奉獻的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築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衞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麼,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四)師生互動,展開活動

1.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孫叔敖的人,小時候,他在路上見到一條兩頭蛇,趕快把蛇殺死並且深深地埋起來。當時傳説見到這種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哭着告訴媽媽。媽媽問他:“那條蛇現在在哪裏?”他回答説:“怕它再害別人,已經把它殺死埋起來了。”媽媽説:“你有幫助別人的心,老天必然會保佑你。”後來,孫叔敖不但沒有死去,長大後還做了楚國的名臣。

教師提問:你能想象出當時孫叔敖見到兩頭蛇時的情景嗎?請你描述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教師提問:你覺得孫叔敖媽媽的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孫叔敖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教師提問:從孫叔敖的這種舉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麼樣的品德?

教師提問:這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師講述:孫叔敖見到兩頭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他自己碰到的不順心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見麻煩後常替別人着想。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換位思考。

教師總結:換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問題,常替別人着想。

2.心靈劇場:(選三位同學演一演)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學甲 故事梗概:李勇號稱班裏的“大哥”,好講哥們義氣,平時待他的朋友也不錯。一天中午,李勇與班裏的一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爭執,並一時氣憤地將那位同學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覺得李勇有點過分,下課後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學。這令李勇非常惱怒。他想:我對王小海不錯,可他居然去幫助別人,太不夠朋友了。於是他揚言今後與王小海勢不兩立。 教師提問:李勇為什麼氣惱? 教師提問:李勇這麼做有什麼不良影響?

教師提問: 如果換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會怎麼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學他會怎麼想?猜一猜:故事會怎麼繼續下去?(鼓勵同學多設想幾種結局。) 教師提問:造成這幾種不同結局的原因何在? 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生活中千萬不能己所不欲,卻施於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損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種做法。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日子將會更加多姿多彩。 :

3.我來做選擇

(1)考試後,全班誰的成績最好,最好成績是多少,你總是:A特別感興趣,因為這關係到我的排名;B無所謂;C尋找自己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D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2)在你幫助別人後,會有這種感覺: A很自豪,覺得自己生活得有價值;B很後悔,覺得自己吃虧了;C很自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這樣;D下次一定找機會讓他幫我

4.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教師提問:當你受到委曲、被人誤解時,你是怎麼做的?你如何表達你的寬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寬容其實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異;適度忍讓,體諒別人;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正視缺點,自我提高。剛剛這幾位同學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寬容之心,這就十分難得。

教師小結: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會了換位思考,那麼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麼,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如何理解?

學生回答:在生活中,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你覺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人?

學生回答:一個會心微笑

學生回答:一句真誠的安慰

學生回答:一次無私的幫助

學生回答:一句真摯的祝福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嗎?

學生回答:待人和善、關心他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企求回報;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教師提問:閲讀“盲人點燈籠”這則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學生自由發揮談感想)

教師小結:人應該盡力去幫助別人,同時也不應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助,適當接受別人幫助,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所付出的愛的承認。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不願意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切記不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五)總結:學以致用。瞭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以我們為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為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麼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國學的經典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例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裏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着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裏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的經典6

——觀“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有感

寒假裏我觀看了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山東省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大賽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如果説《舌尖上的中國》是美食享受的話,那麼“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就是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初賽時的精彩國學節目展演環節,各個參賽隊伍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生動活潑地演繹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篇,使我覺得國學不再是枯燥的説教,也感受到了國學的博大精深。看到誦讀經典的一個個小選手,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

複賽和決賽則緊張激烈多了。複賽的第一個環節是“我愛記詩詞”接龍,要求每位選手背誦的詩詞中都要含有規定的字,如“花”字。多位選手各顯神通,帶有“花”字的詩詞脱口而出,體現了選手們紮實的古詩詞知識功底,整個環節既緊張刺激又扣人心絃。我一邊看選手們做答,為他們的精彩表現加油喝彩,一邊在想如果換了是我我能不能接上,結果是既拍紅了巴掌又出了一手心的汗。第二個環節是“舞文弄墨”,選手們不僅要根據提示想出符合條件的成語,還要把答案用毛筆寫出來,既考了選手的成語知識,又考了選手的毛筆書法。看來,大賽的組織者也是蠻拼的,為他們點個贊!第三個環節是“國學相對論”,要求選手根據給定的情景短劇,從國學的角度進行闡述解讀,給出自己的選擇,闡明自己的觀點,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有一個情景短劇是一對夫妻的孩子在醫院住院急等錢用,他們在路上撿到了一筆錢,他們該如何處理這筆錢?選手們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解答,既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有“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一家有難八方支援”,體現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縱觀整個大賽,選手們多次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等先賢大儒的.經典名句,“三人行必有吾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我們山東被稱為“孔孟之鄉”,中華傳統文化在齊魯大地上世代流傳。“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民不僅傳承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的經典,更是打出了“好客山東人”的時代新名片,作為山東人我感到格外的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中學生,我一定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多讀經典,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讓祖國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

國學的經典7

孟母擇鄰

孟子,名軻,是戰國時期知名的思想家,相傳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承擔了教育孟軻的職責。孟母為了教育他,曾經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墳墓,他便經常學着上墳人的.樣子,又燒紙又跪拜。孟母怕兒子誤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鄰居是個屠户,孟軻又學着吆喝賣肉。孟母十分擔心,又把家搬到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每天聽到的是讀書聲和先生的教導,學堂裏琅琅的書聲吸引了孟軻,他漸漸地學着念起書來。孟母終於滿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軻終於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後來,他拜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最後成為偉大的思想家,被人們譽為“亞聖”。

智慧小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常常會影響到自己。也有説: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因此,善於學習之人,會很謹慎地選擇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規》中説:“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意思是説:親近仁德之人,親近良師益友,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學問。而與不善之人相處,便會受到影響,損傷道德。

國學的經典8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藴、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其底藴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脱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説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國學的經典9

烈日炎炎的暑假,每位同學都在家裏吹着空調吃着雪糕,而我一個老師的孩子卻要飽嘗《弟子規》、《三字經》等書籍的折磨。因為媽媽説這是中華的國粹要好好背背,可這枯燥無味的東西,雖有些押韻但還是深奧了點,背誦時老出錯。

回想這段路程是漫長的。剛開始,我帶着不情願的`態度去看去背。正如走馬觀花,背了上句忘了下句。媽媽沒法買來了DVD片讓我觀看。呀!拍得可好了,裏面不但對押韻的句子有所旁白,還配上表演呢!讓我百看不厭,我越來越感興趣,便認真地把意思和原文對照。這一看,不得了,古人可真厲害啊,居然能用簡單的句式來表達意義深遠的道理及見識。

在這眾多句式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温席。”説來你別笑啊,剛開始我還以為香九齡能夠獨立複習功課呢,後來看了解釋才明白,説的是黃香在九歲時能夠替父母親暖被窩。他的孝心和孝行是我不能比擬的。現在的我就像千百萬個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誰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啊!想到前幾天,自己先睡着了,而媽媽只好替我收課本。媽媽為我做的這件事,我不但不感恩,還跟她生氣,因為語文課本媽媽忘記放進書包裏。現在想想真是後悔啊,我不該這樣對媽媽的。

是啊,黃香的事蹟讓我自愧不如,而孟母三遷的故事卻讓我體會到當母親的辛酸。我的媽媽為了讓我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把我帶在了身邊學習。一下課媽媽就給我送水送麪包,就怕我捱餓。學習上,媽媽經常囑咐老師要如何嚴格要求我,上課多注意我的精神狀態。做作業時,媽媽總是在旁監督,怕我頭埋得太低,眼睛弄壞掉。媽媽雖然沒像孟母那樣剪斷織好的布,但她也是苦口婆心地勸我要一心一意地讀書寫字學東西。就拿練琴來説吧!媽媽總是陪坐在我身邊,幫我數節拍,打節奏,老怕我彈錯。我一彈錯,她就叫我暫停看她示範。如此反反覆覆,真是無聊極了,但媽媽從不放棄對我的督促。一貫驕縱的我,則不依不饒地折磨着媽媽,有時故意彈錯,有時亂彈一通,有時則賭氣不彈或假裝生病。可這一切問題,沒能淡化媽媽讓我彈琴的決心。媽媽依然如故地跟蹤、指導、示範、陪練。直到現在為止,我才真正體會到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真該感謝國學,感謝《三字經》和《弟子規》,我對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驕傲,對自己是個炎黃子孫而自豪。

國學的經典10

國學知識:什麼是國學?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這個名詞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但是“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等發起新文化運動,將中國的落後捱打歸罪於二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歸罪於以孔子和四書五經,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進口號。但胡適等人在運動後期則針對性地提出“整理國故”口號,主張“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口號,力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出中西文明的有機結合點,為中國的新生尋找出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批判胡適洋奴買辦哲學和資產階級唯心史觀,以及歷次的文藝批判運動,“國學”作為一個口號或名詞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隨着“愛我中華”之風日熾和“中國崛起”口號之響起,尤其是“孔子學院”在海外的遍佈和祭孔大典在國內的連續上演,“國學”方在海內外以前所未有的熱度火起來。但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挾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機者也看準這個“牛市”,將陰陽八卦、讖緯迷信、星相占卜、特異功能、巫婆神漢、建陰宅、拜神廟,乃至恢復繁體字,倡導國小生讀經,都貼上振興“國學”的標籤。

關於中華文化的特徵,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將其概括為十四點,即:廣土眾民;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歷史悠久,並世中莫與之比;明明白白有偉大力量,又的的確確指不出來其力量所在;歷代不變的社會,停滯不進的文化;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家庭是中國人第一重要的生活;中國學術不向着科學邁進;民主、自由、平等一類要求不見提出,法制之不見形成;建國之基礎以道德倫常禮教,而不以法律,道德氣氛特重;以儒學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是中國社會牢固的安定力,使得它經過無數次的大小變亂仍不解體;兵民合一,全國皆兵;孝的文化;“隱士”是中國的特產。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醫家,農學、天文、曆法、算法、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儒家經典,如《詩經》、《論語》、《孟子》、《孝經》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説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説家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另一種是按內容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説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知識。

國學的經典11

一、教學內容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日:“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中人交,止於信。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讓學生了解這一文段的主要觀點,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尋找最合適自身條件,最能揚長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3、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4、感受中華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賞中華文化的語言美。

三、教學重難點

1、明白文段的觀點,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2、熟讀成誦。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大學》的主題:三綱、八目。

“三綱”“八目”。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

1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背誦上一節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聽錄音,比較自己的讀音和讀法。

3、再讀,正音:邦bāng、畿jī、惟huái、緡mí、蠻má、

丘qū、隅yǜ、穆mù、於wū、緝jī、熙xī。

4、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劉讀、抽讀。

(三)整體感知文段

1、讀文段,邊讀邊思考以下詞語的意思。邦畿:天子的京都,包括京城及其郊區。惟民:民眾。所止:所居住的`地方。

緡蠻:綿蠻。“緡”通“綿”,鳥叫聲。丘:山岡上。隅:角落。止:棲息。其:它。

穆穆:儀表美好端莊的樣子。於:歎詞。緝:繼續。

2熙:光明。

止:語助詞,無意義。君:國君。仁:仁愛。敬:恭敬。孝:孝順。慈:慈愛。信:信用。

2、再讀文段,感知文意。

《詩經》説:“京城及其周圍,都是老百姓嚮往的地方。”《詩經》又説:“‘綿蠻’叫着的黃鳥,棲息在山岡上。”孔子説:“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麼地方,難道人還可以不如一隻鳥兒嗎?”《詩經》説:“品德高尚的文王啊,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終莊重謹慎。”做國君的,要做到仁愛;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3小組交流:讀了文件段,你明白了什麼?

4、檢查彙報。

(1)、首先在於“知其所止”,即知道你應該停在什麼地方,其次才談得上“止於至善”的問題。

(2)、“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應該“止”的地方,找準自己的位置。

(3)、知已知彼,為人處事要光明磊落,莊重謹慎。

3 《大學》本身説得好:“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關鍵在於尋找最適合自身條件,最能揚長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這才是最重要的。

5、讀了文段,你發現什麼規律?指名彙報並板書。

(四)拓展

1、看例子,談想法。(結合剛剛學習的內容,説説圖片中的人物體現了什麼?

2、聯繫生活,談感受。

(五)熟讀成誦。

(六)小結:尋找適合自身條件的,最能揚長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已知彼,為人光明磊落,做事莊重謹慎。

國學的經典12

主編大叔:暑期特別策劃之“我愛國學堂”開課了!想讓假期過得充實又有意義,我們就來學學這兩堂課!

國學第一堂

主編大叔:放暑假了,我們有大把時間串門,其中的禮儀之道,你知道嗎?請看看《弟子規》,學學串門禮儀吧!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着時,晚輩不應該坐着。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説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説話,應該低聲細氣;但聲音太低,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

【解釋】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愣愣地貼着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

國學第二堂

主編大叔:國學第二堂,感受書法的'魅力!

主編大叔:快來説説你與國學的故事吧!有照片?太棒了!發給我,你就紅了,全國的小朋友都將認識你哦!

國學的經典13

讀國學,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國學,似飲一罈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賞國學,如看一場雪,紛紛揚揚,粉粧玉砌;知國學,如灑一場春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題記

何為國學?那些我們看不懂,那些讓我們心塞的古文?當然不是,國學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是國學,那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是國學,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説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成長路上,有國學經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國學的經典14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鬆,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人説: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着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説:“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説的道理。”

智慧小語: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國學的經典15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學説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老子》作為國學的精粹,它像春風細雨絲絲入地,慢慢的滲透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書。無論是其宇宙論還是其人生觀,無不放射着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滿了一種徹察徹悟的大智慧,體現出人類從原始崇拜時代走入理性思考時代的文化進步。而且,正如多數中國古代聖賢一樣,其思維的焦點在於人生。雖然老子對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運動變化規律都作了深刻的追問和解答,創造了獨特而且自洽的形而上體系,但他所最關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問題。他敬畏自然、尊重規律,強調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啟發人們從“天道”體察“人道”,引導人們順從規律而少犯錯誤。

道,這一課告訴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可以用概念來表達的“名”,不是永恆不變的“名”,“常無”和“常有”同出於道,名稱卻不同,同樣叫做微妙。

國學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是永不泯滅今後,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國學,必將世代相傳!

Tags:國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