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國學

國學經典故事[必備]

欄目: 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典故在傳達表現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生的聯想,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學經典故事[必備]

國學經典故事1

《世説新語》中有這麼一則故事:管寧和華歆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牀睡覺,成天形影不離。

有一次,他們在田裏鋤草。管寧挖到了一錠金子,但他對此沒有理會,繼續鋤他的草。華歆得知後,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子摸來摸去,愛不釋手。管寧見狀,一邊幹活,一邊責備他:“錢財應該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華歆聽了,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但不住地唉聲歎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説什麼,只是暗暗

地搖頭。

又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這時一個大官在窗外經過,敲鑼打鼓,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管寧對外面的喧鬧充耳不聞,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華歆卻被這種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乾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熱鬧。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華歆回來後,就當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兩半,痛心地宣佈:“我們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割開的草蓆一樣,再也不是朋友!”這即是歷的`“管寧割席”。

《弟子規》中説:“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如果不肯親近有道德的仁者,無形中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危害。一旦讓小人有機可乘,你所做的一切會一敗塗地,甚至有可能墮入罪惡的深淵。

國學經典故事2

還有一隻小鳥,她比林塔娜笨很多,長相也大大遜色於林塔娜,名叫芳西嬌。

一年一度的"雙鳥運動會"開始了。雙鳥運動會就是任意兩隻小鳥比賽飛翔,先飛到終點的'為勝利者。林塔娜和芳西嬌被分到一組,只聽哨聲一響,芳西嬌趕緊飛,可飛得慢極了。咦,號稱“無影手”的林塔娜呢?她正不慌不忙地扇動着翅膀,準備飛,卻沒起飛。眼看芳西嬌已經飛了一半,林塔娜才終於像箭一般飛了出去。

奇怪,最後居然還是林塔娜獲勝。有其他小鳥問林塔娜:”為什麼你要等芳西嬌飛那麼遠才起飛?”林塔娜笑着回答:“你們都説我是聰明鳥,而認為她是笨鳥,這是大家公認的,對不對?所以我想讓着她,讓她也贏一回,沒想到……還是我勝了……"

國學經典故事3

柏拉圖曾説過:“年輕人成長時首次聽到的故事應該是美德的典範。沒有哪種訓練能比這更高貴了。”一個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價值的一種資源,不僅能夠促進他的人生髮展,而且有利於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靜下心來,讓我們細細品味這一篇篇至善至美的品德故事。無須苦心思索,我們就能感受到美德直擊心靈深處的那份感動。不過,《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僅僅是學習人生美德的一個開始,佘下的路程還很長很長……

《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從品德修養的各個方面,諸如誠實、守信、仁愛、寬容、孝順、敬業、感恩、公正、廉潔、勤儉等出發,精選了許多真摯感人、行文優美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因而更加貼近生活,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從中得到切實、有益的啟迪。同時,還為每個故事設置了一條引言,對故事的內涵加以提煉,並給青少年朋友們以有益的引導。此外,《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選配了大量輕盈優美、風格獨特的圖片,使您在閲讀時就如同在品嚐一道色香味美的文化大餐。

快樂的暑假開始了,我便有許多時間看書,今天我就讀了一本名叫《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其中的一篇令我難以忘懷,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貧窮的少年為了攢夠學費挨家挨户地推銷商品,但一天下來,他非常累卻沒有掙夠吃飯的錢。於是,他決定向一户人家要點吃的。他敲開了一户人家的美,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少女,這讓少年很不好意思。少女看少年很餓,便拿出一杯牛奶和三個麪包片來招待他,讓這位少年很感動。本來他打算退學,但是這位少女的舉動又讓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氣。數年後這位少女長大了,卻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院束手無策,最後她被送到了大城市的醫院治療。當年的那個貧窮少年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醫生——霍華德·凱利,他也參與了治療行動中。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這是給予自己自信和生活勇氣的少女,從此,他就對這位特殊病人給予特殊的照顧,偷偷的把手術費和其他費用的錢都付了。等女病人的病好了之後,她壓根就不敢看藥費通知單,因為她知道,這會讓她傾家蕩產。不過,她還是鼓起勇氣看了單子,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就足夠了。——霍華德·凱利醫生。”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仁愛是一種美德,有一種無窮的魅力,是一個人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當你給了別人一片生活的陽光,你就會收穫一次希望,因為她(他)就會藏到這一片陽光的背後。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

國學經典故事4

兔子每天四處遊蕩,這跑跑,那跳跳的,遍地的鮮花引起了兔子的注意,走進一看,太美了,各式各樣的'花朵開放的非常美麗。

兔子這摘一朵,那摘一朵,“哎呦!疼死了!”花兒們吵着説。

兔子沒有理會,繼續一朵朵把花兒們折斷,花兒們生氣的説:“你這隻壞兔子,不許摘。”

兔子説:“你們這些花朵就算我不摘也會凋謝,倒不如讓我摘下來做花環。”

花兒們生氣的叫來蜜蜂,蜜蜂通過風,接收到了花兒們的求救聲,全體出動,蜇的兔子滿臉大包,兔子只好討到水裏,兔子委屈的去到獅子大王那裏告狀。

獅子大王見到兔子向自己訴説自己的委屈,把兔子批評了一頓,獅子大王説:“我們草原上的動物都要學會珍惜環境,愛護植物,你竟然隨意糟蹋花朵,蜜蜂是花朵的守護神,你遭到它們的攻擊也算是對你的懲罰了。”

兔子捂着自己滿臉的大包“哎呦~~哎呦~”的離開了。

國學經典故事5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為了繼承家學,向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學了一段時間後,他覺得差不多了,就寫了一篇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什麼話也沒説,在他所寫字中的一個“大”字下面點了一個點。王獻之看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就拿去讓自己的母親看。王獻之的母親也是書法家,看了王獻之所寫的字後,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點,對他説:“這一點寫得不錯。”王獻之聽了,才知道自己和父親的書法還相差很遠,從此一心練字,後來也成了書法名家。

《弟子規》中説:“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意思是説: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國學經典故事6

從前,孔子跟從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後,孔子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過了十天,師襄子説:“這首曲子你彈得很不錯,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説:“我雖學會了曲譜,可還沒有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巧。”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説:“你已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説:“我還沒有品味出這首曲子的神韻。”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説:“你已領會了這首曲子的神韻,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説:“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尚未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莊重地向遠處眺望,説:“我現在知道作曲者是什麼人了。這人長得黑,身材魁梧,胸懷大志,要統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師襄子聽後,立即離席行禮,説:“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國學經典故事7

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名宰相。他在當豫州刺史時,辦事公正,執法嚴明,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讚。於是,武則天把他調回京城,任為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對狄仁傑説:“聽説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説:“人家説我的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願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於是誰在背後説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了,覺得狄仁傑氣量大,胸襟寬,很有政治家風度,更加賞識他,敬重他,尊稱他為“國老”,還贈給他紫袍色帶,並親自在袍上繡了12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後來,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流着淚説:“上天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堂裏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智慧小語:氣量與胸襟都是人格賢善的基石。學會公正地看待流言,往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5.經典國學故事簡短五篇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鬆,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人説: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着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説:“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説的道理。”智慧小語: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國學經典故事8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

叢生、某物滿地,就對他説:“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弟子規》中説:“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説: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國學經典故事9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

他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

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他們説: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的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現在有些人總找藉口説:“我白天那麼忙,工作壓力那麼大,生活節奏那麼緊,哪有時間學習?”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國學經典故事10

1、痛心疾首

成語解釋:心痛,頭也痛,比喻痛恨到極點。

成語故事:春秋時,秦國和晉國有婚姻關係,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晉國安定君位。但由於兩國國境相接,雙方都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仍不免發生衝突。

晉歷公即位後,因邊界糾紛,兩國君王在令狐訂立盟約。但秦桓公回國後,立刻背叛盟約,偷偷去和楚國結盟。同時強令晉國和秦國一起進攻秦國邊界的小國白狄,晉國答應後,秦國又派人偷偷告訴白狄説:“晉國要攻打你們。”白狄和楚國都看穿了秦國的用心,痛恨秦國背信棄義,於是將秦國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晉國。晉國於是聯合諸侯之兵迎戰秦國,同時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説:“各國諸侯如今都知道秦國惟利是圖,不守信用,所以都痛心疾首,都要和晉國親近友好。現在我們陳兵以待,如果秦國和我們盟誓,則可退諸侯之兵,否則,我們各諸侯國將共同對付秦國。” 一個月以後,兩軍交戰,秦國大敗。

2、志大才疏

成語解釋: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夠。

成語故事:司馬睿建立了東晉王朝,對各位功臣論功行賞。但王敦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卻沒有受到重任,於是籌備起兵反攻。王敦的兄弟王導怕被王敦連累,就找好友周顗幫自己向司馬睿説情。周顗為王導仗義執言,但沒有告訴王導以致王導以為周顗沒有給他幫助。王敦攻入城後,問王導周顗何如。王導沒回答,遂為王敦所殺。後人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都説周顗志大才疏——志向很大而才能有限,名氣很大而見識不高。

3、任重道遠

成語解釋: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成語故事:曾子的學生問曾子:“讀書人應該怎樣做人?”曾子回答:“必須剛強而且有毅力!因為讀書人要勵志治理天下,這任務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遙遠。我們要為實現這個目標奮鬥終生——正可謂任重道遠!”

4、出爾反爾

成語解釋:原指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説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説話不算數。

成語故事: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説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説:“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着又説:“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説過的話嗎?他説,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説:“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國學經典故事11

教育家孔子是個善於學習的人,他勤思好學,不恥下問。

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們正在趕路,忽然一個小孩子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原來,這個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磚瓦石塊壘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個小孩讓路,而小孩卻説:“這世上只有車繞城而過的,還沒有把城池拆了給車讓路的。”

孔子想:確實不能把這孩子擺的城池當成玩具。我這樣想,可孩子不這樣想啊。我倡導禮儀,沒想到讓孩子給問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對他的.學生説:“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孩子雖小,卻懂禮儀,可以做我的老師了。”

智慧小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論語》。要求人要謙虛好學,努力學習別人的優點,完善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弟子規》中説:“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意思是説: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若能誠心誠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於知識淵博的學者前常常詢問請教,交結忠厚、重義氣的人,就能常時感受安樂。

國學經典故事12

話説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羣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能人不分,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説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讚張良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説,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鬥的勝利。這説明張良心足智多謀,善於用兵。

後來人們就用“運籌帷幄”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國學經典故事13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窮孩子放牛砍柴。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從前的一些窮朋友,都想跟他沾點光,弄個一官半職,於是有兩個人結伴去京城找他。

見到朱元璋後,一個人先開口説:“還記得我們一起割草的情景嗎?有一天,我們在蘆葦蕩裏偷了些蠶豆,放到瓦罐裏煮。沒等煮熟,你就搶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裏,卻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嚨,卡得你直翻白眼……”他還在那兒喋喋不休講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當即下令把他殺了。

然後,朱元璋又問另一個人:“你有什麼要説的?”那人連忙答道:“想當年,微臣跟隨陛下東征西戰,一把刀斬了多少'草頭王’。陛下衝鋒在前,搶先打破了'罐州城’,雖然逃走了'湯元帥’,但卻逮住了'豆將軍’,遇着'草霸王’擋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聽了,頓時心花怒放,隨即降旨封他做了將軍。

二人所説的`內容雖然相同,但後者把朱元璋小時候偷吃東西的軼事,用一種特殊的“隱語”表達出來了。當事人聽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聽來,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當年金戈鐵馬的戎馬生涯,所以最後他的結果完全不同。

國學經典故事14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説:“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

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説:“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裏,便藉着月光,鑽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説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

孟嘗君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着,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着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着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成語“雞鳴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國學經典故事15

《世説新語》中有這麼一則故事:管寧和華歆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牀睡覺,成天形影不離。

有一次,他們在田裏鋤草。管寧挖到了一錠金子,但他對此沒有理會,繼續鋤他的草。華歆得知後,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子摸來摸去,愛不釋手。管寧見狀,一邊幹活,一邊責備他:“錢財應該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華歆聽了,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但不住地唉聲歎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説什麼,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這時一個大官在窗外經過,敲鑼打鼓,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管寧對外面的喧鬧充耳不聞,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華歆卻被這種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乾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熱鬧。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華歆回來後,就當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兩半,痛心地宣佈:“我們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割開的草蓆一樣,再也不是朋友!”這即是歷史上著名的“管寧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