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材

三年級下冊數學培訓綱要教材

欄目: 教材 / 發佈於: / 人氣:1.74W

一、素材解讀

三年級下冊數學培訓綱要教材

1、情境圖:

學生喜歡並且是較為熟悉的情景--情境圖呈現了小朋友正在進行籃球比賽的情形。

運動場上的情況--從畫面來看,似乎藍隊要比紅隊糟糕:從進攻與防守情況來看,似乎紅隊要比藍隊更為積極;從體力來看,似乎藍隊隊員有些體力不支,11號運動員似乎正在望場下焦急地張望,似乎期望教練能夠把自己換下場,期望場下的7、8號運動員來頂替自己,他旁邊的12號運動員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既11號已經不行了,快把他換下去吧!而3號運動員似乎正在看着教練,心思並沒在場上,好像正在琢磨教練的心思:11號已經不行了,教練該派誰上場呢?教練該不會把我換下場吧?

2、信息:

一是運動場上的信息--

人數信息:紅、黃兩隊,每隊有5人,共有10名運動員;

運動項目信息,這是一個籃球場,正在進行籃球比賽。

二是統計信息--以表格形式呈現了7、8號運動員中小組賽中得分情況: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7號

9

---

11

13

---

8號

7

13

---

12

8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

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又換牙了--統計,初步學習在條形統計圖中用符號如√、○等來統計。

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統計,繼續學習在條形統計圖用符號如√、○等來統計,同時在這個基礎之上,引入了畫“正”字統計數量。

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親近大海--統計與可能性,初步學習進行分類統計,既按一定的標準進行統計,統計過程使用以一定標準來分類的統計表(當然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

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我鍛鍊,我健康--統計,初步學習以小組統計為基礎分類統計。

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初步學習以統計為基礎對不確定現象也既可能性的大小進行判定。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統計知識的學習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並不斷引入一些新的知識。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

是統計知識的進一步學習階段;

是平均數知識的初次學習階段;

是定量化研究的初次學習階段。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1個紅點,共1個例題。

該換誰上場呢?學習怎樣求平均數。

三、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對教材的正確分析是教學的重要保證:

2、目標的'定位:

知識目標:學會平均數的計算是教學的知識性目標。

數學思考:在經歷探究的過程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抽象,從數學的角度對問題加以解釋。通俗地講,就是把問題解決的過程用數學模型進行抽象。

解決問題:有解決“該換誰上場”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並體驗解決問題多樣性的過程。

情感與態度:始終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所解決的問題感興趣。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應該是以解決問題為基礎,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且對問題解決的過程上升到數學層面進行解釋,在這個基礎上,理解知識,掌握平均數計算的模型。

3、對情境的理解是學習的重要保證。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籃球場上的得分情況是陌生的。閲讀情境,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就是“得分是什麼意思”。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教學之前不妨開展一次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得分,什麼時候得1分、2分、3分,每個人的得分是怎麼算出來的等等。

四、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階段:閲讀情境:

提煉情感,引出問題。

第二階段:建立模型:

1、猜想:引導學生把課本76頁上面的幾種思路表述出來。這個階段把握的目標是引出“比一比他們平均每場的得分”的必要性。

2、驗證:

方法的引導:目標--引導學生想到探究的最終目標是“算一算他們平均每場的得分”;思路與方法--我們可以用小木塊代替分數,一個木塊代替1分,把幾個同學手中的木塊合起來分一分;還可以用畫圓圈的方法分一分等。

小組探究: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材料進行初步探究。可以設想的方法有:一是可以用圓片、立體木塊等材料進行探究;二是可以用畫圓圈、畫三角等符號進行探究。

彙報交流。

梳理思路:

1、以7號運動員為例:在學生彙報以後,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梳理,要經歷上述所示的梳理過程,既經歷從一大堆中分成三小堆然後對上述過程進行梳理的活動整理過程。

2、同時把上述的梳理用教材所示的用條形統計圖進行整理。

反思與昇華:引導學生用數學算式對上述的探究過程及探究結果加以抽象,並對得數11和10進行辨析,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深刻含義。

第三階段:解釋與應用(鞏固與拓展)

解釋:指回答情境中的“該換誰上場”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數學意義的層面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