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材

小語四年級下冊教材培訓指南

欄目: 教材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一、整冊教材梳理

小語四年級下冊教材培訓指南

(一)縱觀教材,把握特點。

1、突出學科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冊教材與四上教材一樣,還是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4大塊。本學期,國小階段一以貫之的“習慣篇”安排了“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兩個專題,既有閲讀方面的習慣,也有勤於動筆的要求,着眼學生終身發展,立足打好素質基礎,藴含了對教育對象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更是藴含着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洋溢着濃厚的時代氣息,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語言和精神“礦藏”。“習作”部分也透發出濃濃的人本情懷,還“習作”以應有的地位,編寫專門的“習作課文”置於“練習”之前,其設計中的“三多一少”(即: 多一些童真和童趣;多一些體驗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課標”倡導的讓學生“自主習作、樂於表達”的理念,“兩個結合”(長短結合——一方面致力於長期積累,不急於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課”制宜,搞一些遷移性小練筆。“長線”貫穿始終,“短線”相機滲透;既有專門的習作訓練,也有隨課文安排的片斷練習。)體現了對讀寫結合規律的尊重。“練習”中一般設置“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和“學寫毛筆字”等內容,而在“讀讀背背”中,主要編排了“語串”和一些典範的語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詩文、諺語對聯等,意在開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藴,展示民族文化的異彩紛呈,讓學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發民族自豪感的同時自覺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教材編排一方面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聽説讀寫的基礎,另一方面重視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養,使每一課的教學都能讓學生完成一次心靈的裝備,讓諸如正義、愛心、孝順這些永恆的東西根植於心靈深處,讓語文教學成為有根的教育。

2、立足夯實基礎。語文是一個文字符號與情感、文化融為一體的多彩世界。根據語文豐厚多維的人文因素都藴含在語言文字之中的特點,教材堅持“基礎性原則”: 精選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對學生終身發展都有用的東西,作為教學的主幹內容,來構建教材的主體框架。在注重為學生打好語文的“工具性”基礎的同時,人文教育因素藴含其中: 識字,運用多種方式,展示漢字魅力,使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並接受文化的薰陶;寫字,在寫好字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好習慣、涵養好性情;讀書背誦,對於學生學習語言、積累經驗、讀書明理都大有裨益;習作,鼓勵學生説真話、抒真情,既是歷練語言,更是學習做人;習慣,着眼於學生一生的發展,在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養成教育中實現最重要的人文關懷。因此,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關鍵,立足基礎,放眼長遠,突出了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複述課文,突出了鋼筆字描紅,突出了綜合性的語言積累、運用或實踐活動,不求花樣翻新,務求實在管用,幫助學生打好紮紮實實的語文基礎。

3、強調根本手段。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於人類自身思維、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特殊工具。人自身就具備學習、發展語言的得天獨厚、無可替代的基本條件。語文教學首要的一條就是藉助人自身所具備的聽、説、讀、寫的基本條件,強調用好朗讀、默讀、複述、背誦等基本手段。當然,並不排除在教學中採用各類必要的輔助手段,但是,必須抓好根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語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標準”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為目標提了出來。的精華在詞句之中,詞句中有情感、有氣韻、有抱負,而這一切不會自動顯露,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感受語言、體味語言。英國語言學家帕默爾説得好,“語言是所有人類活動中最足以表現人的特點的”,它是“打開人們心靈深處奧祕的鑰匙,是人們表達思想的至高無上的工具,是維繫民族的紐帶,是歷史的寶庫”。蘇教版小語教材非常重視讀書感悟、背誦積累、遷移運用,繼續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各課教學的首項要求,其目的就是想方設法讓孩子與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繼而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然後在他們的心中活起來,最終嵌入他們生命的歷程。

(二)教學習慣,一以貫之。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8)”包含兩個內容:“堅持寫日記”“愛護圖書”。 四年級上學期的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有選擇的讀書習慣的培養,這些都為現階段寫日記提供了前提,而這個習慣的養成又可強化前階段的能力及習慣要求。同時堅持寫日記和本學期的習作訓練又可形成寫作能力的訓練雙線。“愛護圖書”習慣的培養是作為讀書人必備的一種素質,它和“愛惜學習用品,認真完成作業”等習慣一樣,包含着更多的態度和情感在其中,正應了那句: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蔡元培説:“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點滴的態度及情感的積累就是形成人格的途徑。

這些圖片點面結合,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寫日記與愛護圖書的做法,教材的安排能清晰地感受到兩種習慣培養所涉及的認知和技能性知識,同時又輻射滲透了情感態度的元素。怎樣將靜止的圖片變成可感有趣的生動的素材打動學習主體,使之接受,並形成習慣,這就對教師的設計提出了挑戰。如何把教材編者的意圖和教者的目的,學者的目標貫通,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達到效果的最佳,這便是下面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既然是以圖為文,教學就應該以圖為基準,就圖學,就圖悟,就圖訓練,就圖聯想……來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在活動中滲透體驗

任何習慣的養成不是“告訴”可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注重創設情境,打通學科內容和生活的聯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閲讀積累,在實作中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深度的參與,才能獲得真實的體驗,情感的認同,也才可能成就“習慣”。活動也許是一個情景,或許是各種活動:1、談談有關日記的故事,結合以前學生寫的生活日記來説體會,教師有興趣可以讀讀自己寫的日記;2、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可以這樣導入:二十多天的寒假過得很開心,你最想告訴大傢什麼?引出日記的方式;3、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的圖書館,請圖書管理員對孩子提出愛護圖書的希望,也可以讓學生向她請教如何愛護圖書。

2.在實作中體現整合

活動的設置力求體現活動主題的.綜合性特點,如:在進行各種與圖書有關的活動時,不忘用日記的形式物化感受,降低日記的難度,讓學生明白一切皆可入日記,提倡寫鮮活的生活日記,展現童真童趣,我眼看世界,提倡寫觀察日記,留心處處皆精彩,提倡發展學生的個性語言,我手寫我心,少一些規定和約束,鼓勵學生充滿稚氣和童心的語言,讓他們明白言為心聲。在觀察圖片範例時可請學生評一評日記的書寫,藉此温習認真寫鋼筆字的要求,日記的書寫格式也可交代;寫日記的習慣養成不可能孤立於閲讀積累之外,而有突破,讀寫結合的集中及分散設計就是一場持久戰。可以讓學生談談:你打算怎樣堅持寫日記,給自己的日記本起一個有詩意的名字。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明白日記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堅持寫就是勝利。

3.在持久中貫通曆練

習慣的培養具有長期性,葉聖陶先生説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覆的歷練。”這就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反覆抓,抓反覆,嚴格要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貫穿習慣培養的思想,指導學生反覆訓練不斷強化,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使之定型並得到鞏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而訓練的視點應與生活貫通,那麼視野才開闊,“愛護圖書”不是一節或兩節課就解決問題,在後序的學習活動中可相機設計穿插讀書活動,讓其談讀書的收穫,或者交流關於書籍的名言,請學生定期整理、修補自己的圖書,為學校愛護圖書設計標語,營造一種仰慕讀書、愛書如己的氛圍,這樣可以使學生“愛護圖書”習慣建立更加內化、深層。

二、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一單元課文可以説是一幅春天五彩的畫卷,一首春天明媚的讚歌。

《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現代詩歌,描寫了少年兒童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展示了植樹造林的好處,號召人們踴躍投入到植樹活動中去。

《第一朵杏花》真正寫的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他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尤其是對台風與物候的關係有着深刻研究。本文不以“竺爺爺的故事”為題,而選用“第一朵杏花”,突出了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體現了竺爺爺嚴謹的科學態度,不苟的研究精神,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受。

《燕子》是春天常見的飛鳥,本文將燕子和春天交織起來描寫,寫燕子外形可愛,寫燕子趕來添趣,寫燕子飛行輕快,寫燕子休息美態,都置於春天這一大背景之中。正因為萬木滋榮、百卉爭妍的春天降臨大地,才招來燕子,而燕子輕掠、戲水,乃至停歇時組成正待演奏的樂譜,都使春色更添生趣,二者相映生輝,讓讀者獲得優美感受。

《古詩兩首》:《江南春》描繪了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秀麗春光,同時由煙雨迷濛中的樓台佛寺聯想到南朝覆滅,流露了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春日偶成》,表達了春日郊遊,偶有所感,於是由着意興所至,寫下了這首即景生情的作品。

(二)單元教學重點及難點

《走,我們去植樹》: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第一朵杏花》從第一朵杏花中體會竺可楨嚴謹的科學精神。

《燕子》從燕子可愛美麗的描寫中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

《古詩兩首》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單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並能通過朗讀、觀察和想象,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學習科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