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考試

湖南省高一下學期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欄目: 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2.06W

一、現代文閲讀

湖南省高一下學期期會考試語文試卷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紅樓夢》的開篇神話

《紅樓夢》是由一個神話故事開端的。説的是大荒山無稽崖下,有一塊女媧補天時未被採用的石頭,幻化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澆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顆絳珠仙草,後來仙草修成女身,願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來。

故事雖然説來荒唐無稽,但是任何神話都有其塵根俗緣。曹雪芹編造的這個神話故事,毫無疑問也是有其現實的基礎的。那麼,《紅樓夢》中的這塊頑石,到底生於何方何地呢?作者説是本於“大荒山,無稽崖”,用脂硯齋的話來説,就是“荒唐也,無稽也”,亦即是無可稽考之處。在我看來,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讓人處於撲朔迷離之中,它應當是真有其處的。依據相關材料揆情度理,我認為,它應當是我國東北部的長白山。在遠古時代,人們便稱此為“大荒山”。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鹹,在肅慎之國。”肅慎,位於我國東北的東北部;不鹹,蒙語即神仙的意思;不鹹山,即仙山。長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峯,山峯形狀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塊,便名曰“補天石”。

“絳珠仙草”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它即是長白山上的名貴特產人蔘。人蔘常被稱為“神草”或“仙草”,長着對生的綠葉,綠葉中間挺立着一株長長的花柱,柱上結着一串串紅寶石似的珠果,顏色絳紅絢麗,形狀如同南國紅豆,晶瑩剔透。這樣看來,這個“絳珠仙草”不是人蔘又是什麼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鷹”的諧音。很早以前,滿人中間流傳一個神話:有三個仙女在長白山天池裏洗澡,有一隻神鳥(也有稱説神鷹的)噙來一顆絳紅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庫倫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紅果後生個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庫裏雍順。因此,神鳥(或神鷹)與絳紅朱果的蘭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締結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過是將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點痕跡。

為什麼曹雪芹要用這麼一個神話故事,來牽引出這部百年望族的興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萬曆年間遷居瀋陽附近,加入旗軍正白旗。他們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因此曹雪芹用這麼一個神話故事開篇,這與他綿綿不絕的尋根懷舊思戀有着直接的關係。曹雪芹生於末世,當年隨同清室一同入關的八旗子弟,個個都是聲名顯赫,唯獨他結廬在荒涼的西郊荒野村,窮困潦倒,怎能不產生“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的慨歎呢?

曹雪芹在一首《畫中詩》中説:“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這裏明明點出這塊頑石的來歷,它的根源本來尊貴,詳溯其源當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長白山)山巔,遙想當年是何等的榮耀,只是今日才矇蔽塵埃,埋沒於蓬蒿之中。現雖欲返璞歸真,但又不能去攀結那些豪門權貴,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並於萬般無奈之中,才求諸筆墨文字,冀圖得到諸如空空道人之類的人去傳述其一番歷歷可數的心跡罷了。

1.下列説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女媧補天時未被採用的石頭出自大荒山無稽崖下,作者認為大荒山就是長白山。

B、《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的“絳珠仙草”,作者認為即是長白山上的名貴特產,被人們稱為神草或仙草的人蔘。

C、《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的“神瑛侍者”,作者認為“神瑛”似是“神鷹”的諧音。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萬曆年間遷居瀋陽附近,加入旗軍正白旗。《紅樓夢》的開篇神話故事表現了曹雪芹綿綿不絕的尋根懷舊情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大荒山即是長白山,是因為在遠古時代,人們稱此長白山為“大荒山”,長白山天池之畔有塊巨大山石名為“補天石”。

B、作者認為“絳珠仙草”即人蔘,因為人蔘長着對生的綠葉,中間花柱頭上結着一串串寶石似的珠果,與《紅樓夢》描寫的“絳珠仙草”很像。

C、隨同清室一同入關的八旗子弟,個個都是聲名顯赫,而曹雪芹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卻窮困潦倒,所以讓他產生“單單剩下一塊未用”的慨歎。

D、滿人神話中神鳥(或神鷹)與絳紅珠果的蘭因絮果締結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無痕地運用到了《紅樓夢》中。

3.根據文章內容,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山海經》中的不鹹山即長白山,説明《山海經》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數民族語言的音譯。

B、雖然作者在《畫中詩》與《紅樓夢》中都寫到了“石頭”,但詩中的石頭與《紅樓夢》中的補天石沒有內在的聯繫。

C、曹雪芹編造的這個神話故事,是有其現實的基礎的。那麼,《水滸傳》開頭的神話也應該是有其塵根俗緣的。

D、作者對《紅樓夢》的開篇神話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證,説明作者對滿族歷史及滿族風情非常熟悉。

(二)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草堂·詩魂

細雨濛濛,落葉飄飄。

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藴——文章憎命達!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聖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着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遊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觀象台,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義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註定會佔有輝煌。

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儘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濛,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説什麼呢?從開元到天寶,《壯遊》,《三吏》《三別》,《北征》,《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瞭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裏,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説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瞭然杜甫詩歌抑鬱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瞭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藴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

中華傳統,士人總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況出身於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寫人生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佔據要津,而且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説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歷史也總在捉弄志士仁人。由開元而天寶,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賢能之人想説什麼做什麼都已不可能了。這是國家的不幸,時代的不幸,也註定了杜甫一生宏圖大志的落空。肅宗即位後,杜甫表面上擁有一官半職,比如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工部員外郎,而實際上卻難有作為,薪俸也不足以養家。離開中原後,其行跡大略是同谷—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時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黃葉飄到了盡頭。

可是,他的詩作卻從此更加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現出一代河山的風雲、生靈的狀貌。它們如鍾,如鼓,迴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杜甫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了,杜甫的歷史角色及其創作成就也就這樣確定了。這時我們再吟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就會發現,個人的遭際,在詩聖眼中已不算什麼了,此時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苦寒到此已極矣,而憂患、仁慈至此亦已極矣!杜甫之胸懷,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説經邦濟世,要的不就是這種德與才麼?但是,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於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歷史總是把一份生命的樸素,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

流連一番,天色已晚,該走了。細雨依然。

1.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文章引用清人顧復初的對聯,深刻反映了草堂的文化意義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之大。同時也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終究會佔有輝煌。

B、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杜甫因以彪炳青史,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就是杜甫全部價值所在。

C、“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表達了作者對杜甫人生經歷及歷史的深切思考,表明幸與不幸是相對的這一深刻哲理。

D、這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如昔日茅屋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對比,杜甫生前困頓落寞與身後巨大聲譽的對比,層層深入,使“文章憎命達”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表現更加集中。

2.如何理解“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除了杜甫,你還能再舉出一箇中國曆史上文人的成就與命運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嗎?

3.作者認為“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於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結合原文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着。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裏,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麼?”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裏邊的小屋裏,也發出一陣咳嗽。

“唔。”老栓一面聽,一面應,一面扣上衣服;伸手過去説,“你給我罷。”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①,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裏屋子去了。那屋子裏面,正在????的響,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聽得兒子不再説話,便出了門,走到街上。沒有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一陣腳步聲響,一眨眼,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着;一隻手卻撮着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着;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裏哼着説,“這老東西……”

白天店裏坐着許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銅壺,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兩個眼眶,都圍着一圈黑線。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鈕釦,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吃了麼?好了麼?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信息靈……。”

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聽。滿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聽。華大媽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老栓便去衝了水。

“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的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橫肉的人只是嚷。

“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鬍子一面説,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聲下氣的問道,“康大叔——聽説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是什麼事?”

“誰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兒子麼?夏瑜②那個小傢伙!”康大叔見眾人都聳起耳朵聽他,便格外高興,橫肉塊塊飽綻,越發大聲説,“這小東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連剝下來的衣服,都給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從小屋子裏走出,兩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飯,泡上熱水,坐下便吃。華大媽跟着他走,輕輕的問道,“小栓,你好些麼?——你仍舊只是肚餓?……”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説,“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現在怎樣?得了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裏,還要勸牢頭造反。”

“阿呀,那還了得。”坐在後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很現出氣憤模樣。

“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説: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這是人話麼?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裏只有一個老孃,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麼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

“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説可憐可憐哩。”

花白鬍子的人説,“打了這種東西,有什麼可憐呢?”

康大叔顯出看他不上的樣子,冷笑着説,“你沒有聽清我的話;看他神氣,是説阿義可憐哩!”

聽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滯;話也停頓了。小栓已經吃完飯,吃得滿頭流汗,頭上都冒出蒸氣來。

“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花白鬍子恍然大悟似的説。

“發了瘋了。”二十多歲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説。

店裏的坐客,便又現出活氣,談笑起來。小栓也趁着熱鬧,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説:“包好!小栓——你不要這麼咳。包好!”

“瘋了。”駝背五少爺點着頭説。

(節選自魯迅的《藥》,有刪改)

【注】

①洋錢:指銀元。銀元最初是從外國流入我國的,所以俗稱洋錢;我國自清代後期開始自鑄銀元,但民間仍沿用這個舊稱。

②夏瑜:隱喻清末女革命黨人秋瑾。秋瑾在徐錫麟被害後不久,也於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殺害。

1.下列對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準確的兩項是(____)

A、作者在開篇描繪的是極其安靜的秋夜北京,是為後文老栓買藥做鋪墊,畢竟賣人血饅頭不是多麼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説在第四自然段通過“掏了半天”“抖抖地裝”“按了兩下”等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出華老栓夫婦二人的小心謹慎和對生病的兒子關心。

C、作者寫到華老栓想用人血饅頭來治好小栓的病,讀者既可以看到華老栓一家的愚昧、殘忍與自私,還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國醫療水平的提高。

D、小説的情節可以概括為:老栓買藥——小栓需藥——茶客談藥,可見“藥”是小説的線索,還由此引出小説另一個重要人物——夏瑜這個革命者的形象。

2.文中劃線處的`“黑的人”是什麼人?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

3.如何理解茶館中的茶客聽到夏瑜和牢頭阿義的故事後表現出來的情緒?請結合文章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閲讀

文言文閲讀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學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説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1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説皆自賈生髮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歲餘,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2,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樑懷王太傅。樑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餘,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註釋:

1、未遑(huáng):沒有閒暇。

2、?(xī):胙肉,祭過神的福食;受?,一種祈神降福的儀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

A、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B、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C、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D、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秀才: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設秀才科,後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稱呼。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學的生員為“秀才”。文中是指優異的才能。

B、古時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有“遷”、“謫”、“轉”、“徙”等,其中“遷”“謫”都指貶官。

C、公卿:“三公九卿”的省稱,泛指高官。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

D、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賈誼才學出眾,深得讚譽。他十幾歲時就因能“誦詩屬書”而聞名鄉里。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們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賞識,一度被破格提拔。

B、賈誼才幹突出,招致誹謗。他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許多新的法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絳、灌等人的忌妒,誹謗他年輕學淺,總想着擅權弄事。

C、賈誼遇事傷懷,留下名作。他到長沙赴任,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加之被貶謫而離開,心裏很不自在,在渡湘江時寫下一篇名作《吊屈原賦》。

D、賈誼為國事上書直諫,未被採納。他多次上書皇帝,陳述有的諸候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之事,但孝文帝不肯聽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2)樑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三、詩歌鑑賞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琴歌

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悽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餘里,敢告雲山從此始。

[注]

①廣陵客:指善彈琴的人。

②清淮:地近淮水。

③雲山: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本詩是詩人奉命出使清淮時,在友人餞別宴席上聽琴後所作。

1.請結合詩句內容分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變化。

2.“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作簡要賞析。

四、名句名篇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詩人表現個人潦倒困苦、借酒澆愁,深刻地表達自己因國難家愁而悲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猶豫不決、羞怯矜持的情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3)與老子説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樣,荀子在《勸學》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來強調積累的重要性。

(4)《過秦論》中敍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將鎮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張強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多次招聘會,但都屢試不爽,非常沮喪,後悔大學期間沒有多學本領,以致現在還無法找到人生的座標。

②人們常常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不以為然,直到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③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謠言也不翼而飛,這不僅損害了公民權益,也損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網絡謠言已是人心所向。

④這次選舉,本來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於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孚眾望,結果落選了。

⑤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洞庭湖,激發了文人墨客強烈的創作靈感,屈原、孟浩然、杜甫、陳與義等詩人都曾留下吟詠洞庭湖的名篇佳作。

⑥隨着微信的興起與發展,微商營銷風生水起,逐漸規模化。與傳統電商相比,微商能更精準地找到用户羣,其訂單量因此大幅度提升。

A、①③⑤____B、①②⑥____C、③④⑥____D、②④⑤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京劇是中國獨有的表演藝術,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它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是中國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

B、在電視節目娛樂至上的時代,打造一檔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領略漢字之美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為中華文明傳承和推廣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這樣的文化擔當值得稱道。

C、據説當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經商,家中皆是婦孺及孩童,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為高牆深院,重門窄窗的建築

D、被譽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的《紅樓夢》自問世以來,歷代讀者都對它讚不絕口,“紅學”更是紅極一時。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____)

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無論富貴貧賤,通達潦倒,歡喜哀愁,①離不開酒。②説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飲酒是隱逸中略帶悲劇情調,那麼唐朝文人飲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曠達。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記現實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壯志豪情的抒發和對未來的展望。“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盛唐之盛,不僅在於錦繡繁華,滿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詩情勃興,酒氣恣橫。⑥有人説整個盛唐的詩歌都是由酒香釀成的。

A、總是;如果;而;/;但是;從而

B、都;如果;/;固然;且;因此

C、可是;倘若;那麼;既;/;所以

D、卻;與其;所以;雖然;反而;/

六、語言應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今天為什麼還要讀中國古代的經典?主要是文化傳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拋棄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那麼閲讀代表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典範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義又不止於此。就個人的修養而言,閲讀經典文本是使閲讀者經歷一番文化濡染的過程,它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受傳統文化薰陶比較多的人和受薰陶比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發生氣質的變化,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就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閲讀本民族的文化經典在個人,可以改變氣質;對社會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下面這段話的句式、修辭手法,請以杜甫為對象寫一段話。

(蘇軾)他豪邁,唱“大江東去,浪淘盡”;他狂放,歌“老夫聊發少年狂”;他多情,詠“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一星亮起,燦爛千世文穹!

七、材料作文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雞年春節期間,大年八年級下午,張某及妻子和兩個孩子、李某某夫婦一行6人到寧波雅戈爾動物園北門,張某妻子和兩個孩子以及李某某妻子購票入園後,張某、李某某未買票,從動物園北門西側翻越3米高的動物園外圍牆,又無視警示標識鑽過鐵絲網,再爬上老虎散放區3米高的圍牆(圍牆外側有明顯的警示標識,頂部裝有70釐米寬網格狀鐵柵欄)。結果,張某進入老虎散放區,被老虎活活咬死,老虎被後來趕到的警察直接擊斃。張某親屬認為“動物園管理有漏洞”,動物園不應該給張某逃票翻牆進入的機會,所以有責任,理應賠償。動物園也很糾結:賠償吧,覺得很冤,賠了老虎又折金;不賠吧,又怕遇難者家屬鬧、輿論冠以“不人道”,影響動物園正常經營。

對這一事件,你有何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