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酒的文化和歷史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國人十有八九喜歡喝酒,又有五六豪飲無度,更有三四貪杯戀盞,還有一二嗜酒如命,俗稱酒膩子。文化也就在酒裏流淌綿延。

酒的文化和歷史

酒之盛行,文辭難表。高興了要喝,不高興了也要喝,戀愛了喝酒心花怒放,失戀了喝酒垂頭喪氣。迎來了要喝,送往也要喝,見長輩要敬,遇晚輩要請,出征要壯行,凱旋要慶功,酒必可少。得意要喝,失意更喝,升遷要喝,喬遷要喝,久旱逢甘霖要喝,他鄉遇故知要喝,更不説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師徒情要喝,師生意要喝,同事得閒要喝,工作需要也要喝。同學少年相聚要喝,同道同志相逢要喝。相親要喝會親酒,參加婚禮要喝喜酒,兩個新人要喝交杯酒,回孃家要喝回門酒。端午喝菖蒲酒、重陽喝菊花酒、除夕夜喝年酒。慶豐收家家扶得醉人歸,再相邀,待到菊花佳釀成,與君一醉一陶然。修房造屋,要喝上樑酒、進屋酒。開張行業要喝開業酒、分紅酒。紅白喜事要喝,婚喪嫁娶要喝。辦事要喝,求人要喝,只要相聚,坐列就有序,酒必過三尋。小子找了對象要喝,結婚了要喝,生子要喝,孩子滿月要喝,入學喝學酒,畢業喝別酒,有了工作要喝,拿到第一個月工錢要喝,有了中意的還要喝,循環往復,周而復始,酒就在血液裏流淌不息。

再看造酒的廠坊,省裏有,州里有,縣裏有,鄉里有,村裏有。許多地方,家家有酒坊,户户飄酒香。牌子則五花八門,有全國名酒,有省名牌,有州里指定產品,有縣裏待客專用,有鄉里特產,有以姓氏為記的佳釀。無酒不成席,無酒不算敬。敬還分文敬、武敬、回敬、代飲。三杯通大道,五杯泯恩仇。華夏奔騰不息的五千年文化,實是浩浩湯湯之酒文化。酒承載了國人的喜怒哀樂,酒浸透了國人的肌膚和骨頭。不信你聽,那酒麴兒,那酒令子,無一不是文化的精髓。我國史籍中的酒令就有投壺、射覆、雅令、四書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樂令、對字令、籌令、彩雲令等等。現代民間時興的划拳,唐代人稱為拇戰、招手令、打令等,而百姓通常稱猜拳,有大拳,小拳,趕羊拳,婦女拳,大壓小,剪刀包袱錘,老虎槓子雞,高興了大拳小拳剪刀包袱錘全上,痛快了國酒洋酒果酒色白啤通吃。划拳又多用吉慶言語,如一定恭喜、二想好、三星高照、四季發財、五金魁、六六順、七七巧、八福長壽、九要長久、十全十美。再配合祝酒歌,敬酒歌,勸酒歌,彩袖殷勤捧來玉盅,又哪個漢子不拼卻醉顏紅呢。眨眼間,舌頭硬了,眼睛化了,兩腿辮蒜。有放歌的,有寡言的,有喋喋不休的,有眼淚汪汪的,有拍胸膛的,有發誓賭咒的,有摔得皮開肉綻的,有爭得面紅耳赤的,有的從此親密無間,也有個別反了眉目結了仇怨。或問,酒是嘛,答,酒是蒸餾水,醉人先醉腿,滿嘴説胡話,兩眼活見鬼。

是誰發明了這神奇絕妙的液體呢,讓國人這般的傾心依戀,又言之戳戳,愛恨交融而難捨難棄。據《皇帝內徑、素問》記載,公元前26世紀的黃帝時代,就出現了“酒”,名曰“醴酪”。《戰國策、魏策》又記有“儀狄作酒”的故事,“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而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也説明在夏朝已經有了酒,而且味道頗佳,禹還警世後人,對於酒濫飲無度的,會導致亡國。而國人普遍認同“杜康作酒”,有詩為證:酒神屬杜康,造酒有奇方;隔壁三家醉,開樽十里香。何謂奇方,傳説杜康是美食家,遇到神仙,神仙讓杜康找來三個人,從每人身上取一滴血滴如水中,就是妙不可言的瓊漿玉液了,杜康找來了文人、武士、瘋子,因此,初飲温文爾雅,又飲豪氣沖天,再飲癲狂不羈。遂尊杜康為酒神,為了紀念這位釀酒鼻祖,河南汝陽杜康村(傳説是杜康作酒的地方)還修建了酒祖殿,供奉杜康塑像,弘揚白酒文化。

我對酒的來歷素無研究,卻也不大相信酒是某個人突然造出來的,或許,古時都願意喝發酵了的水,而杜康做的更好喝些罷。現在説的白酒,特指中國製造的白酒,是由麥子、高粱、玉米、紅薯、米糠等糧食和其他果品發酵、蒸餾而成的一種飲料。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白酒。因主要採用燒蒸工序,所以也叫燒酒。據説白酒起源於唐代。在唐代的文獻中已經有燒酒、蒸酒之名的'記載,李肇的《國史補》中“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燒酒在唐代已經廣泛流行了。田錫的《曲本草》還紀錄了作酒的具體方法步驟。而趙希鵠的《調燮類編》還給出了醒酒的方法: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蕩皮切片,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又説“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後來也有人認為,白酒源於元代,傳説是元蒙古軍遠征西歐,途經阿拉伯時,把造酒法帶了回來。

自古詩酒一家,翻開文化藝術歷史,畫家、書家、文人騷客,大多嗜酒如愛,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弄藝術的往往多愁善感,生活追求浪漫,希望淋漓盡致地表現個性,因而常借酒興體驗生活趣味。二是因為酒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功效,能夠使人精神亢奮,才思敏捷,從而激發創作靈感。如王羲之書蘭亭序,便是酒興之作。唐朝“草聖”張旭,書法前往往狂飲大醉,然後下筆,有時還不用筆,“以頭濡墨,一甩而就,變化無窮,若有神助”,酒醒不可復得。漢代的安期生更神奇,“以醉墨灑石上,皆成桃花”。

在古代希臘、羅馬,還有“酒神精神”的説法,強調酒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魏晉名士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膚,利慾之感情,俯仰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的境界,或許就是中國的酒神精神。陶潛《飲酒》詩説,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都是在痛飲大醉的基礎上體味到的人生況味。而李太白乾脆就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杜甫則詩“醉裏從為客,詩成覺有神”。而東坡呢。一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

文人與酒的故事,説也説不完,道也道不盡。其實,文人與酒的故事,只是酒文化的一束光芒,更重要的是酒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酒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是最具激情、最有魅力、最為難忘的那一部分。至今還沒有聽説某人一生未嘗酒味,即使不喝酒,那做菜還有料酒,治病常以藥酒呢。常言道,酒水酒水,酒和水同等重要,水養育身體,延續歷史,酒培育性格,傳承文化。酒是我們躲不開的一個美麗魔咒。

言已至此,還要提醒一句,酒雖好飲,用之有度啊!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