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唐貞觀八年(634年),東合州改名為雷州,州治為海康,上屬嶺南道,這是雷州有名之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悠久的雷州文化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歷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被譽為“嶺南名郡、海北奇觀”的雷州,石料豐富,而且石料的開發歷史悠久,形成了輝煌燦爛而又奇特的石文化。

早在五千多年前,雷州大地上已有人勞作。在生活中,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製造出石斧、石錛、礪石、敲打器、穿孔石器、束腰石網墜,那時石器是他們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一九八三年海康縣(現在的雷州市)文物普查隊在該縣英利鎮蘭園嶺、英良嶺採集到上述石器,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聽一些老人説,當時他們還用石製成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敲打磨鑽石器的過程中,學會了用石取火,而且石器製作越來越精細,如弓箭、刀、骨針等,又用這些工具去打獵、收割、砍伐、挖掘、宰殺野獸、食物……這給他們生活帶很大的變化,也是他們走向文明的象徵。

既然説到了雷州的石文化就不能忘記石的`藝術

最著名的要數石狗了,它已成為全國的一枝獨秀。首先表現在石狗之多,隨處可見。因為石狗在古時候雷州人多用來鎮邪、驅邪或消災;,農家門口、牆上有石狗;巷口、村口有石;田頭、塘旁有石狗;墓場、寺庵有石狗;甚至連比較文明的學校和高級建築物門前都有了石狗,可見它的普遍之極。其次是石狗富有審美價值,它的製作或粗擴簡約,或精雕細刻;形狀千奇百態,各具匠心,各領風騷。它被專家學者譽為“南方的兵馬俑。”

再有就是雷州的碑廊。靖海宮楹聯藝術是中國首座高水準的大型楹聯碑廊,它至今已會萃了中國當代兩百多位著名書法家的傑作,這些書法家絕大部分是中國書法協會主席或是各省市書法協會主席。碑廊總佔地面積二萬多平方米,刻楹聯四百多副。國內外大批遊客幕名而來觀賞。這些石碑把豐富楹聯術、書法術融為一體,它是湛江乃至中國的一筆寶貴遺產。

讓歷史悠久與輝煌燦爛的雷州石文化在中國舞台上更絢麗多彩。

  代表文化藝術

雷州歌源於雷州諺語民謠,問世於宋代,定型於明末,是湛江市近400萬講雷州話的羣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瑰寶,甚至流傳到電白縣及海南省的文昌縣等閩南語系地區。雷劇 雷劇源自雷州歌,由雷州歌演變為雷劇已有300多年曆史,其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姑娘歌、勸世歌、大班歌(後稱雷州歌劇)、雷劇。姑娘歌產生於清康熙年間,勸世歌始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勸世歌於清道光至清本逐步衍成戲曲劇種——雷州大班歌,大班歌后來改稱雷州歌劇,後來定稱雷劇。雷劇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數以百計的傳統劇目,這些劇目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唱詞通俗易懂,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儺舞 又稱“走成悵”,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大約在唐宋時期從中原流傳到雷州。在雷州農村,每年農曆正月十二至十五都舉行一次“大攤”活動。是日,灘隊輪流到各家各户的庭院中跳灘舞,演員6-8人,手足繫上小銀鈴,清脆悦耳,鑼鼓伴奏,鞭炮齊鳴,場面非常熱鬧。整套舞蹈表現出一“耀武揚威”、“移山倒海”、“昇天入地”、“驅邪捉鬼”等情節。舞蹈動作簡樸威武、豪放粗擴、富有地方特色,儘管猙獰恐怖,但也深受羣眾喜愛。雷州的灘舞在全國有一定的地位,已被審定選人《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

散花舞 散花舞是道教的一種禱神儀式,早期流行於江西、浙江等地,宋元時期傳入雷州半島,延續至今。散花舞是道教全套祭掃儀式中的一個節目。表演時間在白天,地點設在廟堂,演員4人均是男性,主齋人在壇前大聲誦唱散花詞,樂隊隨之伴奏,演員以“春、夏、秋、冬”為層次,以“摘花、賞花、獻花、散花”為動作內容,時而獨舞,時而羣舞,舞蹈動作柔媚妮娜,飄逸欲仙,給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雷州的民間舞蹈還有烏石漁港氣勢恢宏、中規中矩的蜈蚣舞,沈塘鎮生龍活虎的人龍舞等。

雷州音樂是指雷州半島的民間器樂曲。雷州音樂產生於清初(個別曲子明代已有人盛行於清末,流行於雷州、徐聞、遂溪、湛江市郊等地。據民間藝人的演奏和口傳,記錄整理出來的樂曲有30多首。雷州音樂藝術有節奏鮮明、旋律樸素、主音突出、調式附顯等特點。近年來。雷州音樂工作者還創作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雷州音樂作品。雷州佛教音樂雷州佛教屬“淨土宗”,該宗以開聲唸佛為主。因此,它的音樂主要是聲樂,分為贊、歎、頌、念、白等五類,其中以贊為主。現所蒐集整理的雷州佛教音樂共有50多種,其結構嚴謹,節拍規整,情調莊嚴,旋律流暢。

雷州道教音樂 雷州道教音樂以聲樂為主,也有少量器樂曲,用於道場“齋讖”,共有40多種。聲樂曲是用雷州話演唱,曲目有30多種。其演唱形式別具一格。唱分為領唱、齊唱,伴奏以吹響為主,即興伴奏,演唱者(道士)各持一件抨擊樂器,邊唱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