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優秀評課稿精華【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6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優秀評課稿精華【15篇】

優秀評課稿1

1、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很好的教學方法:老師的語言的有效引導,啟發提問,傾聽,觀察,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了音樂,課堂氣氛活躍,孩子表現活潑,參與積極,思維興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都達到了。如:開始時,老師説:聽到了什麼?孩子自由發言,有的答有老虎,有的答有猴子,有的答有小鹿,有的答有很多小動物,孩子的回答異呈紛彩,各抒己見,老師沒有限制孩子的發言,也沒有糾正孩子的發言,而是充分地讓幼兒展開想象,盡情作答,並給與鼓勵,很好地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最後,老師讓孩子給樂曲取名字,也較好地體現了孩子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教育理念,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2、整個活動教師的思路非常清楚,環環相扣,老師的語言豐富生動,師幼互動起來。充分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遊戲貫穿始終,以幼兒的前期經驗為基礎,在一個個有趣的情境中,引導幼兒輕鬆學習。

3、開始部分,老師引入情境性,導入課題簡練。幼兒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本活動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設計,讓孩子親臨其境,親身感受,如:通過講故事,圖譜、喇叭、腳印、頭像等教具的合理運用,更加形象生動有趣,使無形的音樂變成了有形的.音樂,較好的突破了難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漸漸理解了音樂。

4、老師的情緒積極高昂,教態笑容可掬,和藹可親,融入了孩子們的活動當中。老師的衣着樸素大方,髮型適宜,都給觀摩者帶來很好的印象,這也是本節課成功的重要因素。語言環境變得生動、輕鬆,幼兒學習語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建議:如果在新授兒歌的那個環節中,配上簡單的圖譜,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掌握兒歌,也會為後面的順利創編奠定基礎。那就更好了。

優秀評課稿2

我對第二實驗幼兒園比較瞭解,一是因為曹牧園長和我是同學,二是我經常下到實驗二園聽課。對第二實驗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教學理念非常瞭解,對二園教師的教學風格亦比較瞭解。

二園“參與、創新、特色、發展”的辦園理念中,讓孩子“參與”是做的特別到位的,每一名教師都是孩子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每一個教學活動孩子們參與的都特別投入。二園的教學理念是“興趣引領,互動生成”,他們不是為了教學活動而教學,而是從教學活動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活動,以興趣激發興趣,以興趣培養興趣,以興趣引領興趣,並且能將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以相互滲透、相互銜接的主題教育的形式來呈現。

本次我們聽的是姜一帆老師執教的主題活動:《美麗的唐裝》。本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二園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關注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遵循了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激發出了幼兒對美的感受與對藝術的喜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説,這是一堂幼兒感興趣的綜合活動,也是一堂很有創意的藝術教學活動,藝術的表現形式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次教學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根據幼兒的學習要求和藝術學科特點,教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層層誘導深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

氛圍;本次教學中,教師用到了實物唐裝和多媒體資源,給幼兒視覺上的感受很深,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

二、 姜老師指導幼兒在進行創作時,每個幼兒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幼兒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

三、 豐富的創作材料,如芹菜根,小吸管,水彩筆帽等材料激發着幼兒的探究慾望與創新意識,為幼兒提供了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樂中參與,在樂中嘗試,學習到了藝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藝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本次聽課,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姜一帆老師教學態度的嚴謹認真,也感受到了她對孩子的親切與關愛,更感受到了她不一樣的教育機智和思想內涵,她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年輕教師,也是一位很有創新意識、很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一是她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活動結構合理,活動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教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語言,及語言表述的準確,操作演示的熟練和幼兒參與率高等,都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思考:

1、幼兒自由想象創作的難度空間是否可以再增加?大班年齡段的幼兒對藝術的表現方式,印畫的探究模式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可以再深化一些,讓幼兒多方位的進行藝術探究。

2、本次教學以藝術為主,與社會領域相融合,幼兒的社會性體驗可以再稍增加一些。

張衞民在兒童藝術教育創新論中説過: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枯燥無味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就是沒有完全的素質教育。幼兒園藝術教育是幼兒接受藝術教育的起點,它在陶冶幼兒審美情感,挖掘幼兒藝術潛能,啟迪幼兒智慧,發揮幼兒想象力,養成幼兒健全人格等方面,有奠定基礎的作用。第二實驗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真正的做到了,給孩子們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在每一次活動的參與中,都有創新,在創新中展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的魅力中發展自己,二園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辦園理念過中,不斷的向前發展。

優秀評課稿3

一、對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讚歎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讚歎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本堂課的幾個比較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定位適中。李老師把《桂林山水》分三節課進行教學,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實施教學的效果看,李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2、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同樣的文本,可以設計出千差萬別的精彩教案。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讚歎尋找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灕江的水怎樣靜、清、綠。接着,教師挖掘身邊語文教學資源,媒體出示三幅圖片,學生進行排比句的練筆。爾後,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還安排小導遊介紹桂林的山的獨特,最後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3、教學環節較流暢,教師語言較得體、優美。比較突出的是,談話引入新課的導語,學習了第二段抓住特點描繪灕江水的寫法進行練筆和進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學的導語都比較優美精彩,促使教學環節的順暢。

4、體驗文本,注重朗讀。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李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羣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美等。李老師採用自主選擇,練習朗讀和展示朗讀,體驗文本等多種方方法法閲讀。

5、探究文本,形式多樣。

A較好地引導歸納特點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寫“水”時,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寫“山”時,先寫泰山和香山:用對比的方

B較好地指導感情朗讀

C、感情朗讀

指名讀——師生引讀——齊讀——自由讀(或同桌互讀)

D、模仿説話、寫話:

(1)反覆品味,概括方法。

讀,説説寫山和水的句子有什麼特點?(排比、讚賞、比較)

(2)提供句式,練習説話。

6、整合文本,課堂豐滿。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裏我非常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她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時教師有意把山和水分兩節課上,我覺得這就無意中破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和仿寫能力的培養。

7、超越文本,感情昇華

一是引用古典。課堂接近尾聲,李教師設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古代詩人和當代詩人在暢遊桂林後,都熱情洋溢地寫詩讚美她。”李老師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韓瑜和現代詩人賀敬之寫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們一起來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詩歌:

桂林山水歌(節選)把學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編小詩。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或許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請你試着吟一首小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師在課堂中儘管較緊張,但教態還是比較親切、自然。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進行動筆訓練,做小導遊進行口語訓練等是比較合理和成功的。

三、幾個有待改進之處:

1、新課程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面太窄,這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探究文體有點距離,

2、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師給學生以文體的解讀,深度的理解不夠到位,即沒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在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上還缺少火候,所以也導致了上面第一點不足的產生。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桂林山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優秀評課稿4

今天聽了馮老師教學的一節有關小括號的運算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對本節課,結合自己的教學做一點評:

1、在混合運算中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清運算的順序,在這一方面,馮老師做的非常到位,從剛開始的複習舊知時,教師就讓學生説説要先算什麼,運算的順序如何,明確順序後再進行計算,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教學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時,老師在每做一道題之前,都要讓學生先説説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再去算,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好的培養,今後相信老師即使不説,他也會先觀察順序然後再去計算的。

2、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突破。在課堂上馮老師注重了對學生方法上的引導,每次遇到計算時,都要問大家,先算什麼,尤其是遇到小括號時,總是要問大家:為什麼要先算他呢?這樣就會使本節課的重難點時時呈現在大家面前,大家就會時刻提高注意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練習,而且馮老師注重了知識的.總結,及時給大家總結算法,結合具體的例子,讓大家認識小括號的作用,有必要時時都用小括號嗎?

3、練習形式多樣,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比如有:比一比,算一算;給小樹苗治病;火眼金睛;動物找車廂;找朋友;小猴摘桃等等,而且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既有指明口答的,也有共同交流解決的,還有指明板演的,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目的還是讓大家都學會如何計算,本節課相信教學效果一定很好。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瑕疵就是上面的字設計的太小了點,學生很難迅速的看清,可以適當的大一些。

建議:

1、在開課時引入小括號時用的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例題,當老師出示信息之後,我覺得他們不可能就會提出一個問題吧?可以讓他們再多説幾個,也許有人就會提出加法的問題,可以為後面的第二種方法做一個鋪墊。

2、在練習中可以設計一道實際應用的題型,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去試一試,也可以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優秀評課稿5

今天有幸來到沂南四小進行了品社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了朱洪福老師的《讓學生從“生活地理”中來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與環境”題材教學策略,從策略解讀中知道了什麼叫地理、為什麼要學地理、地理題材設置的目的以及國小品社課中所涉及的內容等以後又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品社課的教學策略,讓我更加熟練的瞭解到了品社課的上法。然後觀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破碎的'山河》兩節多媒體教學錄像。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課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的一課,教師王小峯帶領同學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堂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重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合理的呈現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具有科學性、邏輯性。體現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內涵,善於挖掘教材資源,用活材料;分量適中,容量適度。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師生共同創設學習環境,探究活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圍繞教學重點有效展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問題設計有針對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了臨沂市國小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發現,並做合理的處理;注意面相全體,調動、尊重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參與面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密切聯繫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處理學生出現的意外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信息資源,合理、充分、正確利用現在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是在向40分鐘要質量,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哦,注重新的課堂生成;課堂體現民主、合作的特徵,學生學會學,尊重學生,師生平等,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積極體現參與活動,

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發展。教師素質很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學科素養良好,教學基本功紮實,素養全面;教態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與凝聚力,師生關係和諧。

優秀評課稿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説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説説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説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説説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遊戲:照鏡子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優秀評課稿7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既是低年級看圖説話、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年級作為作文教學承上啟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昨天上午,聽了兩節看圖作文指導課.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教學語言各具特色.祝老師的語言規範精煉,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於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貼近生活,學生聽起來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這兩節課的共同優點有:

一. 激發興趣的方法簡單有效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裏想做的時候。昨天,祝老師一開始問學生:今天,我們上課的地方叫?你是怎麼知道的?心情怎樣?談話中既引出了本節課的關鍵詞“觀察”,又使學生心情愉快,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於老師一開始跟學生談什麼叫習作?怎樣習作?讓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鼓勵學生, “你的想象真豐富”. “能學會別人説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勵性語言充溢着整個課題.

二.語言積累落在實處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祝老師在這方面是有心人.這次習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祝老師不僅讓學生説出幾個這方面的詞語,自己還送學生幾個.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讓學生當堂記錄下來,而且要會用.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總有一天,寫起文章來會下筆如有神.

三.關注學生的實踐經驗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如 “你掉過魚嗎?” “夏天聽到蟬怎麼叫的? 這些問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的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觀察生活,逐漸形成習慣.

最後,談一談聽完這兩節課後的一點想法.這兩節課上都沒有聽到老師讀範文,我們覺得對於剛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説,範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讀上幾篇範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一種素材多種寫法,還可以避免祝老師提示過多,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於老師提示過少,學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擔心.

另外,對於學生來説,鼓勵顯得猶為重要。在評點時我們應該要降低要求,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地給他們精彩處批上一句:“真棒,能用這麼多優美語句了。”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可以真誠地説:“又進步了,繼續加油。”這樣的評價,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喚起他們習作的熱情。

優秀評課稿8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遊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導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説完整話,培養學生説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① 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一、《搭配中的學問》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 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準》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接。

二,如果説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

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説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麼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台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説説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説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台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麼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要是上台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台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以上是我對這三堂課的幾點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專家老師們多多指正。

優秀評課稿9

橋下一小老師執教的第10課《楊氏之子》,是五年級第10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語言藝術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下面,我就這節課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重視朗讀訓練,較好地把握了教學的重點。

本篇課文是國小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而指導學生把文章讀通順、讀流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位老師在教學中採用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男女生分組讀、聽錄音朗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的目的,從而為理解課文內容這一壞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提問設計巧妙,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本文另一個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在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壞節: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裏?學生經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明白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説孔雀是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裏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再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的直接説:“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説“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鳥”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這足以反映出一個九歲的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令人拍案叫絕。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為是恰到好處,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當然,再完美的課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這位老師的這節課,我認為有下列值得探討的地方。

一、對文言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有蜻蜓點水之嫌。

《楊氏之子》是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我覺得應讓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它與現代文的不同之處,從而真正認識文言文。而老師雖然設計了這一環節,但只有一個學生回答了它是文言文,就一帶而過了。並未讓學生通過交流,達到真正認識文言文的目的。

二、對文言文的朗讀停頓落的不實。

《楊氏之子》這是國小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我認為,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這一環節公老師也處理得有點欠缺。我覺得在學生反覆讀了之後,讓他們動筆畫一畫停頓,互相交流,教師再統一意見,這樣,就能使學生真正達到感情朗讀、理解文意的目的。

總之,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條例清晰,層層深入緊扣主題,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紮實有效,從課堂的積累展示到結課的推薦書目,每一個環節都是在為學生服務,沒有多餘的、無用的環節,可以説這樣的課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真正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優秀評課稿10

各位老師,下午好!下面由我對實驗班的三節課進行點評。

本週聽了方景旭主任的一節政治課,楊方主任的一節語文課,王傳坤老師的一節歷史課。 現在按照聽課的時間順序逐一進行點評。

方主任講的是一節複習課,課題為《唯物辯證法》。方主任首先以簡潔的語言明確了本節課的複習目標;然後在黑板上板書複習內容的大體框架,即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發展觀和矛盾觀三個主要框題;接下來給學生約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查閲課本,補充框架內容;之後,找一名同學板演填寫的內容,而其他同學則利用這一時間對照教輔材料《課堂新座標》上給出的網絡,修正自建的網絡;網絡構建完畢後,方主任結合網絡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了精講點撥;最後幾分鐘方主任結合課本上的題目對學生進行了強化訓練。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是內容多而不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

突出的優點表現在:

一、學生活動充分,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堂課學生自查課本,自建網絡,自我核對,自我校正,活動非常充分;即使在點撥知識點時,方主任也一直在提問學生,一直在引導着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我認為,學生自查課本,自建網絡,自我矯正的複習方式要比老師泛泛的重複一遍新授內容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這是因為,文綜等以記憶為主的科目(包括生物),在複習時簡單的重複對學生來説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老師也講得非常辛苦。讓學生自己動手形成網絡則印象要深刻得多。因此,我認為,方主任的複習模式給文綜科目的複習提供了又一種可供借鑑的形式,文綜的老師不妨嘗試一下。

二、複習步驟完整連貫,環環相扣,重點突出

老師明確目標,學生自讀教材,自建網絡,學生對照教輔材料修正網絡,老師根據網絡精講點撥誘思提問,最後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訓練,各個環節非常的連貫完整,過渡非常自然。同時,重點問題以三角符號標出,並重點講解,強調的非常到位。

三、教學機智運用合理恰當,不失時機

上課期間,教室的門突然被大風吹開。方主任及時抓住這一突發現象,不失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聯繫課本,順理成章的引出了因果聯繫這一哲學概念,效果很好。本來只是一次突發的自然現象,方主任能抓住機會,及時聯繫到所講內容,表現出了很高的教學機智。

提一點建議:如果在訓練階段,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組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僅僅是思維訓練形式上似乎單薄了一些。

楊主任的課整體上講是一節複習課,內容為字音複習專題。在正式開始本節的複習內容之前,楊主任現對上一節課留的'作業,也就是20xx年聊城市高三二模考試的部分試題進行了講評,然後進入了正式內容的複習。總體上看,楊主任的課是很成功的。表現在:

一、講解語調準確,語流順暢,節奏適中

楊主任講課有板有眼,有張有弛,節奏把握十分準確到位;語調抑揚頓挫,標準流暢聲情並茂,教態親和自然,語速快慢有序,錯落有致,表現出很高的學科專業素質,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感覺聽語文老師的課和聽其他學科的課就是不一樣。這種專業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而是一種長期有意磨練的結果。我認為,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向楊主任那樣練就紮實的基本功。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後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與學生互動良好,氣氛活躍

上揚主任的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可以説學生一直在“插話接舌”,但學生插的話不是廢話,而是對老師講解的一種積極迴應,是學生思路一直跟着老師思路走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某種程度上説,學生與老師呼應的程度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把標尺,是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的表現。我認為,這也是一位高水平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老師專業知識非常豐富深厚,水平不可謂不高。如果讓這些老師參加考試,拿高分兒肯定不成問題。但是,在這些老師的課堂上,經常出現老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現象。究其原因,我認為,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使然。如果老師一味滔滔不絕乾巴巴的講,完全不顧學生的內心感受,最後勢必會導致學生最終忍無可忍,不再給老師面子了。因此,老師們,尤其是年輕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學生的互動,注意引導學生的思路和老師的思路同步。這就要求老師增強語言的趣味性和邏輯性,考慮到學生的內心感受和理解能力。只有這樣,咱們講的課才受學生的歡迎。

優秀評課稿11

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聽了本校兩位老師的《平行線的性質》和《分式的加減》,受益匪淺。

總體説來,兩堂課都很真實,實在,課件從製作到應用都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發揮着抽象問題具體化,突破難點的作用,教態大方,語言流暢,板書工整,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用各自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思想方法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 具體説來,兩堂課又各有特色。張老師的課

(1)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如動手畫一畫環節讓學生繪畫測量得結論。

(2)注重及時總結梳理知識,本堂課共總結了3次,這樣能讓學生易清楚記憶眾多定理。

(3)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如應用2題用兩種不同形式表達,體現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條理推理的轉化。

(4)注重分層指導和分層作業。

(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難度的'題,若把選做作業移到前面則更好。

李老師的課:

(1)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實行加分制。

(2)注重閲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如開頭的文字題學生列完式後問學生是由哪句話可得。

(3)注重好習慣的培養,如做筆記的習慣,回答問題過程嚴謹敍述的習慣,一題多解的習慣。

(4)抓住難點和疑點仔細剖析,如增長率的意義。

(5)課堂氣氛輕鬆愉快,得益於教師語言風趣幽默,體現出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強。(6)所選例題習題有梯度。

優秀評課稿12

李老師的這一堂課,充分考慮了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打破傳統的教學思路,使課堂避免了枯燥乏味,大膽實踐,把重點放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教材為基本,但又不拘泥於課本。

用一首lazy mary的兒歌引出單詞,教師不是單一的教單詞。而是詞中有句,句中有詞。李老師在引入本堂課的重點句型時,利用自己的全家福,使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體現了一個"活"字。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新單詞呈現形式多樣。應該説整堂課中,教師在引入新詞時,都是比較新穎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的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二、分組合作,反覆操練,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李老師在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門扮演各種角色來反覆操練When does he usually go to school?這個句型。根據課本內容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學會運用。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內容非常豐富不但使單詞,句型的操練面廣,練習次數多,而且還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將熱鬧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

三、注重評價,有益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

李老師的多維評價方式,達到激勵學生愛學、善學的目的,從表揚用語上:good, very good, clever, super,excellent, cool…。再有設置了很多獎品,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並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建議:聽説讀寫四個環節中可在“寫”這個環節中加強一下練習。

在聽與做的活動任務中,教師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看看是否給學生聽幾遍,才能照顧好全體同學,以培養學生專心聽的良好習慣。

優秀評課稿13

傅聯英:上午聽了葉老師的作文課,這是一堂氛圍輕鬆的作文課,課題新穎。教師語言親切,引課自然,本節課教師重視了口頭作文的訓練,通過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都愛發言,述説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主題由於不是單元教學內容,所以較為空泛。

伍麗萍:老師抓住了人物動作、心理、語言進行了作文教學,準備充分,親和力強,還結合學生自己身邊發生過的同年趣事教學,有講有練,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少點“扶”,多點“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説話和寫話的評價,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聆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闊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

熊碧玉:葉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以“習作情感”為主線,及時點評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選擇內容,進行指導寫作。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會寫作,敢於寫作,喜歡寫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給孩子多一點的思考時間就更好了。

魏偉燕: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中,課堂進行的自然流暢,教師緊扣主題,循循善誘,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並及時的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優秀評課稿14

一學期一次的教師聽課、評課活動已經結束。本次聽課、評課活動共聽取了來自全鎮16處幼兒園72名教師的課。72名教師的課各具特色,各具風格,從不同的課型角度給我們展示了在新綱要的引領下,老師們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升,以及以幼兒為主,把時間留給孩子,深挖教材,明確目標的體現。

這次講課的老師都是本鄉鎮的一線老師,這與聽名師的課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視,多了些真實。72名教師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上任不足半年的'年輕教師。她們能站在這兒上課,就是非常優秀的。這樣的課堂不僅是對教師基本功素質的考驗,還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説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

此次聽課,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李金梅老師上的《玉米香噴噴》,李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她的語言極富感染力,能根據活動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帶入情境,她的體態語言很生動,雖然有點誇張,但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讓孩子們受到感染。正因為如此,課堂上有了精彩的疑問:“老師,玉米棒的媽媽是誰?”“玉米棵的媽媽又是誰?”,課上,我聽得津津有味,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小手一次次舉起,小口一次次打開,有時為了搶答問題高高站起,課堂是孩子的,她們喜歡、興趣濃。

《小老鼠上燈台》這節課是一位任教不足半年的李娜老師上的課,她甜美的聲音,自然大方的教態,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歡的遊戲教學法,融入孩子們的中間,與孩子們一起表演,整個活動有規則,但不約束,活而不亂,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堂教學,都是我們每天在課堂上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環節聽起來更覺親切,更有收穫。

我覺得老師們的課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轉變教育觀念,落實綱要精神。《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賴感。在傳統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便於管理。在很長時間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後,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教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範畫,評價是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逐步屏棄了這種刻板的、不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允許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賞識每一個幼兒,儘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尤其是新技術的發展,有的幼兒園引進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使幼兒園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

優秀評課稿15

校級教研活動中,在六中八3班聽了吳老師上的“空氣與氧氣”。感覺頗多,受益匪淺。

一、三維教學目標明確,將知識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融合在過程與方法中。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花了大量時間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拉瓦錫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效果良好。

二、課堂教學符合設計者的理念,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吳老師首先運用了一個簡單適用的實驗引入新課的同時,也為後面幫助學生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原理這一難點作了一個鋪墊;接着她將重點放在了“重現空氣成分的發現史”的學習,讓學生參與到這一情景中,通過討論與學習,再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自然就瞭解了實驗室“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反應物、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實驗步驟……。知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三、“潤物細無聲”——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注重知識的生成性,給了學生一個真實的學習過程。

本節課是“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吳老師並沒有把實驗室中如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作為重點內容講解,而是用了較大篇幅重點學習“拉瓦錫的鐘罩實驗”,沒有簡單説故事,而是採用了四種不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1)講解;(2)討論;(3)實驗演示;(4)動畫模擬。在生生、師生的討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原理等知識潛移默化,使得學生在接下來生成實驗室“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原理等知識,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