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優秀評課稿(精選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1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秀評課稿(精選15篇)

優秀評課稿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斷地摸索着、嘗試着,讓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研究的樂園。《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特別是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愉悦的微笑。

三年級的孩子還有些好動,還很難在課堂四十分裏做到始終如一地專心聽講。這就要求老師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調動孩子研究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平和、輕鬆的氛圍自主研究、學會研究。

本課教學後,我感覺自己在如下幾方面還應努力改進:1、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應再合理清晰些,做到層次清楚,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研究能力。

2、還應多留給學生一些朗讀課文的時間,這樣有助於孩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能讓孩子在課堂有興趣説話、敢於説話。

3、三年級的字詞教學雖然不再佔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但也應畫龍點睛,該注意的地方在教學時,要確實起到給孩子一個提醒的作用,幫助他們記憶字詞,尤其學困生,不能流於形式,一帶而過,這樣孩子還是沒有記住。

4、三教學中開始滲透有關文章主要內容的歸納,對於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説,準確的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確實不容易,我在引導孩子歸納的時間還應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提示語言不宜過長,使孩子仍無從下手,歸納不到位。

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研究和改進自己的教學,虛心向領導和教研員老師請教,使孩子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能實實在在學到受益終身的語文知識,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

優秀評課稿2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經驗體系之上的建構成過程,這一過程必須由學生親身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學生要以探究者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將學習過程作為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

本堂課教師一開始就將《橋》與先前學過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相比較,找一找相同之處,讓學生回顧已有的舊知,並加以喚醒、激活,為新知的順利“接枝”作好鋪墊。整堂課思路清晰,教師語言不多,卻能通過研究文本中洪水的猛烈以及村黨支部書記外貌、動作、語言等,讓學生通過朗讀、標點的比較等方式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村党支書身上的優秀品質。

感謝這次教研活動,讓我瞭解了自主鈎建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也許是高段的緣故,整堂課感覺氣氛稍顯壓抑,特別是學習洪水部分時,學生一開始讀相關的句子,語氣平淡,教師一再引導,強調把你感受到的洪水來臨時的感覺讀出來,甚至播放了洪水的視頻,可結果一直不理想,畢竟孩子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在播放錄像時範讀,讓孩子有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再來讓學生讀出洪水的氣勢,效果可能會好一些。十分欣賞後來師生共同合作讀關於老漢語言、動作等語句部分,教師親自引讀效果很好。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於學生的回答總是抱以肯定的態度,這對學生來説起到了相當大的鼓勵作用。但當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還沒有領悟到村党支書身上高尚的品質時,用了“大義滅親”這樣不當的詞語,教師卻仍千方百計遷就學生,説他説的有理,實在有些牽強。

整體上來説,整節課結構嚴謹幹練,思路也很清晰,從文本的學習到拓展訓練,充分體現自主建構這樣的教學理念。

優秀評課稿3

今天,徐老師執教了八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尋覓春天的蹤跡》寫作課。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去發現春天,訴説春天,描繪春天。本節課給我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自然,富有詩意。徐老師引用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富有詩意。

出示圖片:校園春景,運動會場景,讓學生感悟春天,回顧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所發生的事情,然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導入,學生思考寫作素材,併為後面的寫作環節做口頭訓練。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精闢,優美。對於學生的口頭描繪,徐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在你眼中這是一個詩意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團結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真誠的春天”,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評價語言精練,概括性強。

三、對作文題目進行審題指導,引導學生確定不同作文題目的不同側重點。使學生明確“我眼中的春天”側重寫景,“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裏”側重記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名家名作,從中學習寫作方法。

從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讓學生學習到寫景文章要注意:1、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景物,可以讓景物更加生動

2、注意詞語的精雕細琢3、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

賞析“綠絲帶”片段,描寫運動會的片段,引導學生明確寫“在

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裏”要1、結合題眼2、情景理的融合3、記敍要結合自身經歷4、要注意品悟生活

這些寫作方法的指導精準到位,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對於本節課的建議:

1、對於第二個作文題目的片段賞析,所選取的“綠絲帶”片段材料稍有難度,應當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2、短短40分鐘的作文課,給學生的展示環節留下了遺憾,學生沒有互相交流的時間,如果能給學生留出組內作品交流、組員相互修改,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會得到提高。

聽後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的一大難題,聽了徐老師的課,收穫很多: 徐老師授課語言精練優美,對學生的評價充滿智慧,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系統精到,這些環節值得我認真學習和研究。

另外,如何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優秀評課稿4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遊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導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説完整話,培養學生説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①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一、《搭配中的學問》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準》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接。

二,如果説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

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説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麼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台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説説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説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台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麼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要是上台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台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以上是我對這三堂課的幾點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專家老師們多多指正。

優秀評課稿5

聽了王峯老師的公開課,我認為王鋒老師執教《鄉愁》一文中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一、在教材解讀上,比較熟悉教材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執教中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二、在設計理念上,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和表現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傾聽、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第三、在教學目標上,設置了由易到難的學習目標,能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要求。具體的學習目標板書在黑板左邊,分別為:1。瞭解相關的作者、作品背景;2。朗讀、感悟課文內容;3。分析、歸納內容。用一課時基本完成了學習目標。着重點放在第2和第3學習目標。重視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例如,學生個人朗讀全文,個人分段朗讀,小組比賽朗讀,男生個性化朗讀,,女生個性化朗讀,聽錄音跟讀,教師範讀等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

第四、在教法學法上,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局面,而是由教師有效組織的、學生積極參與的、安靜而活躍的課堂。多數學生能積極表現自己。例如,學生主動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出色表現。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每六人一組。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我校只有王老師一人敢大膽地嘗試。經過多次教學實踐檢驗證明,學生是比較喜歡這種新式的課堂的。每個學生都明白學習目標以及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同組的成員互相合作、互相監督學習,很少講閒話和搞小動作。

課前學生的預習準備是非常充分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做了較為詳盡的筆記。

第五、在教學過程上,以教師的組織、引導、提問、點撥、釋疑穿插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中。教師的民主、謙虛、平等、鼓勵、温和等情感因素和語言藝術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鼓勵和表揚下,學生更能大膽地、積極地、自在地表現自己的才藝。

第六,在信息技術的輔導教學中,教師利用電腦播放《鄉愁》的錄音資料,並藉助打印機打印彩色照片(詩人余光中的)給學生欣賞,簡介作者時出示彩照,加深學生對作者的印象。

以上六點是我認為王老師字教授《鄉愁》一詩中的優點。至於教學方面的不足,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提出我的一些疑惑:

1、學生説出的答案几乎與參考書上的一模一樣,這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還是不動腦筋思考照搬照抄答案?

2、教學中怎樣與會考考點緊密聯繫起來呢?

3、教師對學生的答案的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引導、糾正並完善呢?

4、由少數的學生積極表現、活躍在課堂的學習活動中,而多數學生充當着什麼角色呢?教師能全程熟悉學生的學習表現嗎?

5、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否需要教師反覆強調呢?

6、學生説出的答案几乎與參考書上的一模一樣,這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還是不動腦筋思考照搬照抄答案?

感謝王老師上這節精彩的公開課,讓我開了眼界,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希望今後能多開展這樣的教學交流課。

優秀評課稿6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為“智慧課堂,有效教學”,下面就讓我來談談本次聽課活動中的所學所得:

1、智慧課堂凸現“智慧”的引入。

本節課的內容是《用字母表示數》,對於學生來説,用字母表示數有點抽象的味道,在課前談話時,黃老師通過問學生“你認識我嗎?”“你叫什麼名字?”這兩個問題,概括起來可以説,“你們都認識我”,“你們都是學生”,有種醉翁之意不在此的感覺,可細細品味,卻涵蓋着“概括”這個詞的意義,讓學生對概括有明確的感知。

2、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在課的導入部分,黃老師出示的一則失物招領,學生從“a元”猜想得出各種可能的數目,而又把各種數量濃縮回到字母“a”,引出“用字母概括數”,在此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來源。在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和練習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生活化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

本課的內容是安排在五年級進行教學的,黃老師現在放在四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相對來説起點拔高了,但在教學中,黃老師始終扮演着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依次出示小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小旗的行數與小旗面數,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接下來小旗的行數和小旗的面數會是怎麼排列的,當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這樣共同探討概括出小旗的行數和小旗面數之間的關係。課堂上學生們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黃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表格的思考和填寫中。而在接下來概括三角形個數與線段的關係中,黃老師先帶領學生進行觀察圖形,依次出示圖形的同時讓學生猜測線段的條數,每次的猜測都調動的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當出現省略號時,更是把動態的活躍引入到靜心的思考,學生此時的安安靜靜的整理,是一個知識梳理的過程。從中黃老師得心應手的調控課堂,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冷靜的思考盡收眼底。

4、練習設計多樣,形式靈活。

在本課的練習中,有砍木頭和路程時間問題,數學日記和兒歌中的用字母表示數,形式多樣。但我更看重的是練習的靈活性,在砍木頭這題中,黃老師直接提供砍的刀數用“x”表示,木頭的段數用“x+1”表示,讓學生思考砍的刀數和木頭段數有哪些可能並在表格中填寫。這本來在我認為已經是逆向思維了,可黃老師充分利用本題,反過來問學生如果木頭的段數為“y”,砍的刀數是什麼呢?有的學生説是“y+1”,也有學生説是“y—1”,在這裏黃老師沒有直接判定學生是否正確,而是從數量關係上去處理,使每個學生最後都選擇了“y—1”。值得學習,不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而且從學生的思維方面來説,提升了一個層次,避免了學生形成思維定勢。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整節課給學生一個概念,那就是用字母“概括”數。黃老師的“輔”和“放”都非常到位,給學生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思想,整節課給我留下的影響深刻,希望今後能多聽聽這類的課。

優秀評課稿7

各位老師下午好!

非常有幸能聆聽陳建平老師上的《口算乘法》這一課,讓我這個新教師感受到了陳老師精湛的課堂功力。“計算教學”是個永恆而又經典的話題,如何上出紮實有效的計算課也就成了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學生是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例1是整十數乘一位數,又分為兩個小題,第一小題是從表內乘法的計算2?9擴展到計算2?10,第二小題是任意的整十數乘一位數。由9乘幾的基礎上計算10乘幾,再由10乘幾推出幾十,幾百的數乘一位數,進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接下來就結合陳老師上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情境為載體,算用結合,算用互促。

計算教學原本較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但如果結合實際情境,有了現實情境的支撐,學生的學習就變得有意義了。本課始陳老師首先出示一幅兒童遊樂園的情境圖和價格表,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通過原型,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為課中的探究提供了現實起點。其次通過逐漸增加人數,順理成章,循序漸進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整個過程由解決問題貫穿始終,學生也興致很高,讓他們體驗到計算不只是為了計算,還可以解決問題。

二、在體系中學習,以舊引新,以新延伸。

如果把本課知識比成一顆珍珠,那麼整個乘法教學就是一串珍珠。只有把珍珠串起來,它才能散發出光芒。本課的知識在整個體系中並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內乘法,後面有乘法估算、筆算,還有更大數目的乘法口算。從陳老師這堂課我們可以感受這種聯繫。如:從2×9引入,先是口算,喚起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接着是理解2×9的數學意義及現實意義,不僅複習了舊知,同時為後面的學習作好了伏筆,搭好腳手架。接下來是新課展開部分,讓學生學習10×2,展示了4種計算方法,再通過計數器演示30×2,從十乘幾到幾十乘幾,再拓展到幾百、幾千乘幾,由此逐步總結出口算方法,再通過一定的口算練習和應用,

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並學會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整個學習過程是一氣呵成的,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應該是求聯求變的。

三、巧用計算器,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計算教學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課的算法是很簡單的,就是看成幾乘幾,再在得數末尾添加同樣多的0。但是學生解釋為什麼可以這樣算時就不知道怎麼表達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課的難點。如何使這算法和看成幾個十、百、千乘幾再在得數末尾添上相應的0的算理聯繫溝通呢?從這堂課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和思考。陳老師在課首是以表內乘法9×2引出10×2、20×2讓學生初步感知整十數乘一位數的算法,沒有很快就進行方法優化。而是巧用計數器,逐步引導到看成幾個十乘幾得幾個十。接着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總結出計算方法是看成表內乘法來算,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加幾個0,從而優化概括出計算方法,促進新舊知的融合。後用400?5=200的判斷題,抓出特別的題目,以免在作業中混淆。這時我想學生的思想水平應該不是課前那種模糊混沌,應該是經歷了一定的思考和體驗,相信他們不只是會算了,而且還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算。

總之,陳老師的課嚴謹而理性,條理清晰,重視算理與算法的溝通,提倡算法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最後我想説的是,一節課更像是一桌大餐,現在也許只能做“鯨吞”狀,營養的吸收要留待我們以後慢慢消化吸收。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有不妥之處,請你們指正,謝謝!

優秀評課稿8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論孩子走多遠,父母的心都在牽掛着;父母的愛是寬宏的,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父母都會原諒;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從來不計較得失和索取,只是一味的付出。

我們因為有父母的悉心照顧所以才能夠健康長大,因為有父母的關懷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才不孤單。

接下來就有請擁有感恩之心的二年級2班,全體學生為大家帶來的《遊子吟》。掌聲歡迎。

優秀評課稿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説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説説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説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説説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遊戲:照鏡子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優秀評課稿10

一、對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讚歎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讚歎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本堂課的幾個比較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定位適中。李老師把《桂林山水》分三節課進行教學,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實施教學的效果看,李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2、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同樣的文本,可以設計出千差萬別的精彩教案。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讚歎尋找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灕江的水怎樣靜、清、綠。接着,教師挖掘身邊語文教學資源,媒體出示三幅圖片,學生進行排比句的練筆。爾後,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還安排小導遊介紹桂林的山的獨特,最後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3、教學環節較流暢,教師語言較得體、優美。比較突出的是,談話引入新課的導語,學習了第二段抓住特點描繪灕江水的寫法進行練筆和進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學的導語都比較優美精彩,促使教學環節的順暢。

4、體驗文本,注重朗讀。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李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羣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美等。李老師採用自主選擇,練習朗讀和展示朗讀,體驗文本等多種方方法法閲讀。

5、探究文本,形式多樣。

A較好地引導歸納特點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寫“水”時,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寫“山”時,先寫泰山和香山:用對比的方

B較好地指導感情朗讀

C、感情朗讀

指名讀——師生引讀——齊讀——自由讀(或同桌互讀)

D、模仿説話、寫話:

(1)反覆品味,概括方法。

讀,説説寫山和水的句子有什麼特點?(排比、讚賞、比較)

(2)提供句式,練習説話。

6、整合文本,課堂豐滿。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裏我非常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她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時教師有意把山和水分兩節課上,我覺得這就無意中破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和仿寫能力的培養。

7、超越文本,感情昇華

一是引用古典。課堂接近尾聲,李教師設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古代詩人和當代詩人在暢遊桂林後,都熱情洋溢地寫詩讚美她。”李老師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韓瑜和現代詩人賀敬之寫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們一起來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詩歌:

桂林山水歌(節選)把學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編小詩。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或許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請你試着吟一首小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師在課堂中儘管較緊張,但教態還是比較親切、自然。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進行動筆訓練,做小導遊進行口語訓練等是比較合理和成功的。

三、幾個有待改進之處:

1、新課程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面太窄,這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探究文體有點距離,

2、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師給學生以文體的解讀,深度的理解不夠到位,即沒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在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上還缺少火候,所以也導致了上面第一點不足的產生。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桂林山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優秀評課稿11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人文學院11新聞班的陸秀清。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首古詩《遊子吟》。

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板書設計分析、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內容:《遊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讚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難點: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能夠藉助註釋或者課外工具正確的理解古詩。心理特點——學生在現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有較強的求知慾。認知特點——學生綜合能力有限,難以把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分析:

在本課中,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聯繫實際,激發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同學們快樂學古詩,把知識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導行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板書設計分析:

我的板書設計將如PPT中所示,這樣板書簡單明瞭,概括性強,便於學生理解全詩的內涵,也突出了詩歌的重點,體現了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情感導入:課堂以一首歌曲《母親》導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

以讀會意、情境想象:對於古詩來説,讀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貫穿於全詩。首先的老師範讀和學生朗讀可幫助初步領會詩句的大體意味。創設情境主要是針對於詩的前四句,插圖能讓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置身於詩中來品味情感,深化對詩的體會。

合作交流解重難點、聯繫實際分析:後兩句是本課的重難點,也是要理解本詩思想感情必須突破的一關。在這步中,讓學生們聯繫實際、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補充其認知困難。 吟誦、寫作表感恩:對詩歌有充分的認識後,能力和情感目標都有一定的完成,學生再次吟誦詩歌,必能收穫甚好的效果,這時也要求最好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知識目標。寫作是作為課堂最後佈置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詳細描寫一件媽媽為“我“所做的事,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恩母親,把學習付諸實際行動。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優秀評課稿12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既是低年級看圖説話、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年級作為作文教學承上啟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昨天上午,聽了兩節看圖作文指導課.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教學語言各具特色.祝老師的語言規範精煉,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於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貼近生活,學生聽起來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這兩節課的共同優點有:

一. 激發興趣的方法簡單有效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裏想做的時候。昨天,祝老師一開始問學生:今天,我們上課的地方叫?你是怎麼知道的?心情怎樣?談話中既引出了本節課的關鍵詞“觀察”,又使學生心情愉快,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於老師一開始跟學生談什麼叫習作?怎樣習作?讓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鼓勵學生, “你的想象真豐富”. “能學會別人説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勵性語言充溢着整個課題.

二.語言積累落在實處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祝老師在這方面是有心人.這次習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祝老師不僅讓學生説出幾個這方面的詞語,自己還送學生幾個.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讓學生當堂記錄下來,而且要會用.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總有一天,寫起文章來會下筆如有神.

三.關注學生的實踐經驗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如 “你掉過魚嗎?” “夏天聽到蟬怎麼叫的? 這些問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的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觀察生活,逐漸形成習慣.

最後,談一談聽完這兩節課後的一點想法.這兩節課上都沒有聽到老師讀範文,我們覺得對於剛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説,範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讀上幾篇範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一種素材多種寫法,還可以避免祝老師提示過多,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於老師提示過少,學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擔心.

另外,對於學生來説,鼓勵顯得猶為重要。在評點時我們應該要降低要求,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地給他們精彩處批上一句:“真棒,能用這麼多優美語句了。”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可以真誠地説:“又進步了,繼續加油。”這樣的評價,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喚起他們習作的熱情。

優秀評課稿13

聆聽了林紅萍老師執教的《母雞蘿絲去散步》閲讀指導課,深受感觸:

1、感受繪本畫面的魅力,體驗觀察、想象帶來的快樂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是圖書的生命,它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藴與感覺。圖畫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佩特。哈羣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母雞蘿絲去散步》全書只有非常簡短的八句話,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頁才出現。這是一本純粹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成功範例。林老師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繪本的這一特點,引領孩子們“用心看圖,體驗心情,放飛想象”,在笑聲中理解畫面內容,感受着繪本畫面彰顯的獨特魅力,講述出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故事,把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從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其樂融融。

2、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

閲讀是孩子個性化的行為與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由於其家庭背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對於文本的閲讀與感悟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3、讓“閲讀”成為孩子真正“快樂的事”。

總能發現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閲讀,把閲讀當成了一種任務,併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閲讀帶來的快樂,缺少一種身心愉悦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愛上閲讀,並樂此不疲?這與老師推薦的書目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有趣並令人發笑。當釘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時,你會笑!當狐狸一頭栽進池塘裏時,你會笑!當狐狸扎進乾草垛裏時,你會笑!當狐狸被面粉埋住時,你會笑……這麼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課中,林老師一一展示繪本的插圖,再配上林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讀,還原故事情節,孩子們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閲讀帶來的身心愉悦。這麼快樂的事,孩子肯定願意去做。於是,老師又適時推薦其他繪本,此時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閲讀。這種閲讀引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優秀評課稿14

今天有幸來到沂南四小進行了品社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了朱洪福老師的《讓學生從“生活地理”中來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與環境”題材教學策略,從策略解讀中知道了什麼叫地理、為什麼要學地理、地理題材設置的目的以及國小品社課中所涉及的內容等以後又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品社課的教學策略,讓我更加熟練的瞭解到了品社課的上法。然後觀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破碎的山河》兩節多媒體教學錄像。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課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的一課,教師王小峯帶領同學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堂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重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合理的呈現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具有科學性、邏輯性。體現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內涵,善於挖掘教材資源,用活材料;分量適中,容量適度。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師生共同創設學習環境,探究活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圍繞教學重點有效展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問題設計有針對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了臨沂市國小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發現,並做合理的處理;注意面相全體,調動、尊重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參與面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密切聯繫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處理學生出現的意外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信息資源,合理、充分、正確利用現在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是在向40分鐘要質量,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哦,注重新的課堂生成;課堂體現民主、合作的特徵,學生學會學,尊重學生,師生平等,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積極體現參與活動,

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發展。教師素質很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學科素養良好,教學基本功紮實,素養全面;教態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與凝聚力,師生關係和諧。

優秀評課稿15

評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教材中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通過“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隻船限乘9人,需要幾隻船”這一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本節教材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充分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很好的教學載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3、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解決問題:

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精神,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細緻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懂得觀察生活,聯繫實際,體驗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美,培養熱愛數學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索客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正確理解並運用小括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2)難點:探索“小括號”的運用過程。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

啟發式教學法: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教師激思激疑,學生積極探究。

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提供豐富素材,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主體教學法:堅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點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

(2)學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春天到了,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季節,(同時,電腦顯示“過河”主題圖。)你們看,小朋友正要去春遊,他們來到河邊,準備坐船到河對面。板書課題:過河。

2、探究活動

結合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找到有效信息,提出核心問題:二年級的同學過河需要幾條船?

(1)自主探索。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由

(3)彙報交流。

學生説説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想法。

方法一25+29=54(人) 54÷9=6(條)

方法二、25+29÷9

54÷9

=6(條)

第一種方法學生能根據提意講明白自己的做法;第二種方法學生會利用已學知識,列出算試,但學生講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或許有的學生會發現這樣列試計算,計算順序會出現錯誤。

(4)驗證。

引導學生運用“在一個算式裏,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時,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這一舊知,討論第二種方法的正確性,交流看法,從而發現錯誤的存在,加深對混合運算順序的認識。

(5)猜測,嘗試。

引導學生結合圖意思考:要想使“25+29÷9”這個算式符合題意,你打算怎麼辦?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猜一猜,嘗試做一做。

(6)介紹、運用小括號。

在肯定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及時介紹小括號,學生會很自然地領會到小括號的作用。

3、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中的習題。

A、同桌説説計算順序。

B學生獨立計算。

C、交流,訂正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30-6÷3(16+24)÷8 (30-6)÷3

A、比較異同。

B、學生獨立計算,再比較異同。

C、交流、訂正答案。

4、課堂總結

學生自己談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

5、佈置作業

完成《新課標作業設計》中本課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過河

29+25=54(人) (29+25)÷9

54÷9=6(條)=54÷9

=6(條)

(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二、點評

楊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注重鼓勵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注重結合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學習小括號的需求;注重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能用到小括號的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的。

Tags:評課 精選